电器PLC控制技术(主编任三虎 北理工版)第1章
- 格式:ppt
- 大小:7.44 MB
- 文档页数:78
电气自动化技术快速入门丛书PLC控制技术快速入门编辑词条前言第1章认识可编程序控制器1.1 三菱FX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1。
1.1 FX1S系列1.1.2 FX1N系列1.1。
3 FX2N系列1。
1.4 FX2NC系列1.2 国产三菱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1。
3 H2U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1.3.1 H2u-2416MT基本单元1.3.2 内部虚拟元件1.3。
3 指令系统1。
4 SL-FX2N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1。
4。
1 SL-FX2N-28MR-4AD—2DA单元1.4.2 内部虚拟元件1.4.3 指令简介1。
5 PLC虚拟元件的图形1。
5。
1 触头1。
5。
2 线圈1.5。
3 应用指令1.5。
4 连接线1.5.5 取脉冲沿1。
5.6 运算结果取反1.6 编程语言1。
6.1 梯形图程序设计语言1.6.2 助记符(指令表)程序设计语言1。
6.3 功能表图程序设计语言1.6。
4 功能模块图程序设计语言1.6.5 结构化语句描述程序设计语言1。
6。
6 编程规则与注意事项第2章编程软件和仿真软件简介2.1 FXGP/WIN-C编程软件2。
1.1 软件安装2。
1.2 软件的初始界面2。
1。
3 软件的基本操作2。
2 GX Developer编程软件2。
2.1 软件安装2.2。
2 软件的初始界面2。
2。
3 软件的基本操作2。
3 梯形图仿真软件2.3。
1 软件安装2.3.2 软件的界面2.3。
3 软件的基本操作第3章基本控制单元电路3。
1 点动控制电路3.1。
1 电气原理图3.1.2 PLC控制原理图3.1。
3 PLC程序图3.1。
4 功能仿真3.1.5 动手实践3。
1。
6 指令说明3。
1。
7 程序改进3.2 电灯的双联控制3。
2.1 电气原理图3。
2.2 PLC控制原理图3。
2。
3 PLC程序图3。
2.4 功能仿真3。
2。
5 动手实践3。
2.6 指令说明3.3 自保持控制电路3.3.1 电气原理图3.3。
2 PLC控制原理图3.3.3 PLC程序图3。
UC头条:电气PLC控制技术本篇博客为博主在学习PLC电气控制编程时的复习整理PLC(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1.PLC硬件有哪几部分组成?CPU,存储器,电源,开关量(数字量)输入,开关量(数字量)输出,模拟量输入,模拟量输出,其他特殊模块(串口模块,网口模块,定位模块等)。
2.PLC的应用范围有哪些?开关量的逻辑控制、模拟量控制、运动控制、过程控制、数据处理、通信及联网。
3.PLC控制系统与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有哪些不同点和相同点?PLC梯形图与传统的电气原理图非常相似,信号的输入/输出形式及控制功能基本上也是相同的。
不同点:1)*控制方式*:继电器控制系统的控制是采用硬件接线实现的,是利用继电器机械触点的串联或并联极延时继电器的滞后动作等组合形成控制逻辑,只能完成既定的逻辑控制。
PLC控制系统采用存储逻辑,其控制逻辑是以程序方式存储在内存中,要改变控制逻辑,只需改变程序即可,称软接线。
2)*工作方式*:继电器控制系统采用并行的工作方式,PLC控制系统采用串行工作方式。
3)*控制速度*:继电器控制系统控制逻辑是依靠触点的机械动作实现控制,工作频率低,毫秒级,机械触点有抖动现象。
PLC控制系统是由程序指令控制半导体电路来实现控制,速度快,微秒级,严格同步,无抖动。
4)*定时与计数控制*:继电器控制系统是靠时间继电器的滞后动作实现延时控制,而时间继电器定时精度不高,受环境影响大,调整时间困难。
继电器控制系统不具备计数功能。
PLC控制系统用半导体集成电路作定时器,时钟脉冲由晶体振荡器产生,精度高,调整时间方便,不受环境影响。
另外PLC系统具备计数功能。
5)*可靠性和维护性*:继电器控制系统可靠性较差,线路复杂,维护工作量大,PLC控制系统可靠性较高,外部线路简单,维护工作量小。
4.PLC的输出一般有哪些方式,驱动的负载类型是哪些?1、*继电器输出*,负载为直流或交流负载,这类输出为数字量,可通过中间继电器转换带动较大一些的负载,如接触器等,但在要求快速响应的场合不适合使用此种类型的输出。
《电气控制与PLC》教学大纲《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教学目标PLC是微机技术与继电器常规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用作数字控制的专用工业计算机。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PLC的硬件结构组成,软件指令系统和控制功能;掌握PLC 的工作原理,控制特性,应用,选择方法,软件编程技巧;能利用PLC技术完成各种较复杂生产过程的顺序控制和程序控制;进而实现更复杂的生产过程数控及群控。
本课程任务是:学习好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设备情况,牢固掌握PLC控制的基本环节,掌握常用PLC的基本理论,基本结构,各类条件下实际应用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完成机电结合的毕业设计课题以及将来用PLC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生产设备和开发研制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产品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置说明本课程根据河北科技学院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设置。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在现代工业自动化控制中是最值得重视的先进控制技术,是改造传统工业生产设备最理想的多功能化控制器,成为现代工业控制三大支柱(PLC、NC、ROBOT)之一,也是我国开展机电一体化工作八个重点项目之一。
本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人才需要掌握的最新技术知识之一。
掌握电器控制与PLC技术,是改造传统生产工艺和设备的重要途径。
本课程是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电工技术、机械原理、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微机原理、机电传动控和机械系统控制。
本课程学习结束后,为分析设计各种机电传动与生产过程PLC控制系统打下良好的新技术知识基础。
本课程总学时数为64,理论课学时32,课内实践32。
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本课程特点是实践性强,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运用知识的复盖面较宽,是强电与弱电的结合,电气学、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与生产工艺过程紧密配合的一门课。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使用教材:《电气控制与PLC》,刘品潇主编,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一)课程内容第1章常用低压电器1、低压电器的基本知识2、继电器3、接触器4、低压开关和低压断路器5、熔断器6、主令电器教学要求:理解接触器,控制继电器,主令电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熟练掌握各种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