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学教学大纲》-口腔临床
- 格式:pdf
- 大小:109.95 KB
- 文档页数:4
《健康教育学》教学大纲健康教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良好的健康行为,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健康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2. 掌握健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3. 增强学生对个人和群体健康问题的认识和关注;4. 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
三、教学内容1. 健康教育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3. 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4. 健康教育在个人和社区中的应用;5.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6. 常见的健康问题及其预防控制方法。
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健康教育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健康教育的理解和实践经验。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综合评价:通过考试、论文和小组项目等方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
五、课程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出勤、参与小组讨论、课堂表现等。
2.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健康教育学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健康教育实践的论文,通过对实践案例的分析,评估学生的能力。
4. 小组项目:要求学生组成小组,开展一个关于健康教育的项目,通过项目实践考察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参考资料1. 王明. 健康教育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2.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以上为《健康教育学》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和安排,具体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资源将在课程开展时提供。
《健康教育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专业使用)《健康教育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一、课程简介略二、教学教材1、选用教科书:《健康教育学》(第三版)傅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7月。
2、辅助参考书目:《健康教育学》案例版郑振佺,霍建勋主编.科学出版社.2016年7月三、学时分配内容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 2第二章健康行为 2第三章理性行动与计划行为理论 2第四章健康信念模式 1第五章阶段变化理论 1第六章社会认知理论 1第七章社会网络与社会支持 1第八章社区与组织机构改变理论 1第九章创新扩散理论 1第十一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的设计、4实施与评估第十二章健康传播方法与技术 2合计18四、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1、健康教育学的定义及研究范围2、行为与健康及学习健康教育学的意义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4、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历史发展【教学目标】1、掌握健康教育学、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增权、健康素养以及健康共治的概念。
2、熟悉行为与健康的关系、健康教育学与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的关系、健康教育与增权的关系、健康教育与健康素养的关系、健康促进与健康共治的关系、健康促进5大行动领域与3大策略的关系。
3、了解“健康选择”和“使健康选择成为既方便又实惠选择”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中的意义,以及我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发展的历史和展望。
【重点】1、健康教育学、健康教育以及健康促进的概念;2、理解如下几种关系:行为与健康的关系、健康教育与增权的关系、健康教育与健康素养的关系、健康促进与健康共治的关系。
【难点】增权、健康素养、以及健康共治的概念以及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关系。
第二章健康行为【教学内容】1、行为与人类行为概述2、健康行为及其健康相关行为3、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4、健康行为生态学模型与行为干预的策略【教学目标】1、掌握行为、健康行为、健康相关行为的概念,以及健康相关行为的分类、主要特点和内容。
《口腔医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口腔医学英文名称:Stomatology总学时:36学时(理论授课:32学吋;实验课:4学吋)学分:2学分适用对象:MBBS课程考核: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60%。
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40%。
其中,形成性考核包含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家庭作业。
口腔医学是医学的一部分,但又和医学的其他许多学科有明显不同,有其口身的特点, 是集科学、医学、理工、技术和美学于一体的综合学科。
MBBS《口腔医学》通过介绍口腔医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专业基本知识和专业技术特点,使MBBS学生了解口腔保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第一章牙齿的解剖生理目的要求:一、掌握:1. 牙齿的结构、分类及牙位记录。
2. 牙齿的萌出及替换。
二、熟悉:1. 牙冠表面标志和名词。
2. 牙列与咬合的基本概念。
三、了解:口腔解剖学与临床各学科的关系。
学时安排:理论课:2学时。
教学内容:1. 丨1腔前庭和固有II腔。
2. 牙齿结构、组成和分类。
3. 牙齿的萌出及牙位记录。
4. 牙列基本概念。
第二章口腔内科学简介目的要求:一、掌握:1. 牙体牙髄病的疾病特点。
2. 牙周病的基本概念。
二、熟悉:1. 牙体牙髓病治疗的原则。
2. 牙周病与全身健康的关系。
三、了解:1. 牙体牙髓病、牙周病的防治原则。
2. 口腔黏膜病学的内容和特点。
学时安排:理论课:10学时。
教学内容:1. 口腔内科学简介。
2. 牙体牙髄疾病认识和诊治发展简介。
3. 牙体牙髓病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4. 牙周病学的概念和发展史;牙周病与全身健康的关系。
5. 翻病的发病原因及翻病的预防措施。
(自主学习)第三章口腔颌面外科学简介目的要求:一、掌握:1. II腔颌面外科学的概念。
2. 口腔颌面外科学常见疾病外伤、感染、肿瘤的特点防治原则。
二、熟悉:口腔颌而外科学的发展历史。
三、了解:1. 了解I I腔颌面美容外科相关解剖基本知识及进展。
学时安排:理论课:4学时。
教学内容:1. 口腔颌而外科学的发展历史。
口腔临床技能实验课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口腔临床技能实验课英文名称:Laboratory Skills of Preclinical Dentistry课程性质:实践环节课程代码:50305450,50305299,50305399本大纲主笔人:口腔内科学/颌面外科学/修复学教研室面向专业:口腔医学专业实验讲义名称:口腔临床医学实验教程编写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编写日期:2005.8 主编:石冰一、课程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400学时(七年制)304实验总学时:学时(五年制)课程总学分: 15实验总学分:学分(五年制) 25学分(七年制)二、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口腔医学生不但掌握深厚的理论知识,还应该具备扎实的手上基本功。
而以训练学生动手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学实验课是学生从理论学习到临床实习的重要课程。
学生在实验课中的学习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能顺利进入临床实习,亲自动手为病人做治疗。
口腔学科中最主要的临床专业课程为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和口腔修复学,而口腔临床技能实验课则涵盖了这三门课程的全面训练内容。
通过口腔临床技能课的训练,学生应掌握这三门课程进行临床治疗的基本技能技巧,如:各种口腔科常用器械的握持及正确使用;支点的应用;在阻滞麻醉过程中,注射器的进针点、进入方向及缓慢推注麻药;掌握各种设备的正规使用;将仿真人头模型机视为患者,训练正确的医生体位、爱伤观念、轻柔操作及系统地掌握口腔科常见病治疗的规范.操作。
系统地掌握口腔科常见疾病治疗的规范化操作方法,并从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和口腔修复学三个方面设计实施治疗计划,建立口腔全科医师的治疗观念。
通过实验课,一方面可以加深对理论课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打好临床操作基础,养成正规和良好的操作习惯,为今后的专业临床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基本原理及课程简介口腔临床技能实验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引导学生以疾病为主线,根据对疾病的认知过程,在同一层次从多个角度共同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治疗方法,而不是单纯以治疗形式划分实验内容,扎实培养学生掌握“三基”(基础实验知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与基本实验方法)的同时,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及自主命题等实验,奠定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模式,加强学生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
《健康教育学》教学大纲一、说明(-)本课程的目的、要求健康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传播卫生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
它通过传播和教育手段,向社会、家庭和个人传授卫生保健知识,提高白我保健能力,养成健康行为,纠正不良习惯,消除危险因素,防止疾病发生,促进人类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世界卫生组织已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列为当前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三大措施之O本课程为我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
通过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及增进健康的主要手段,掌握开展健康教育的基本技能,具有对健康教育进行效果评价的能力,初步具备应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方法,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
(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通过对健康教育基本理论、方法的讲授,结合相应的教学实践,使学生掌握健康教育学的基本结构,关键术语以及应用方法。
教学要讲授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教学实践与课堂讨论深化对基本理论的认识,并结合科研适当介绍本学科国内外的开展动态与学术前沿。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讨论、实践等形式,充分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生动形象、直观教学,强化实践操作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查科目,考核包括平时考核(包括出勤率、课堂参与、发言的次数、质量)和课程结束后的考查,计分比例为30:70o(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二、大纲内容第一章健康促进1、健康与健康促进概念2、影响健康的因素3、健康促进计划说明和要求:本章学习重点在于掌握健康、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概念,健康教育的学习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健康管理1、健康管理概述2、健康自我管理3、健康的社会管理说明和要求:本章学习重点在于掌握健康自我管理的基本技能和健康体适能的评价。
第三章健康行为1、行为2、健康行为3、危害健康行为说明和要求:本章学习重点在于掌握健康行为建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口腔科学》理论教学大纲(临床、法医)《口腔科学》教学人纲(供五年制木科临床医学、法医学等专业使川)前§口腔科学对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生理、牙体牙周组织常见病、口腔粘膜疾病、口腔局部麻醉与拔牙术、口腔颌血部损伤与感染、唾液腺与颗下硕关节疾病、口腔颌血部常见肿瘤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木人纲适用于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妇产科学、法医专业(方向)学生使用。
现将人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人纲每一章均由教学日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H的注明教学1=1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
二教师保证人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和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8学时。
四教材:《口腔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张志愿,6版,2004年。
II正文第一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一教学目的学习口腔颌面部、牙、牙周组织和口腔黏膜的解剖结构、生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二教学要求(一)了解口腔颌面部的范|韦|及分区。
(二)熟悉口腔前庭、固有口腔的解剖结构。
(三)了解乳牙列、恒牙列及牙位记录。
(四)了解牙齿的解剖及牙体、牙周组织结构。
(.71)熟悉口腔颌面部解剖结构及生理特点。
(一)口腔颌面部的范I韦I、分区。
(二)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结构、生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三)乳牙、恒牙的数目、名称、萌出时间次序及牙位记录符号与方法,为病丿力书写奠定基础。
(四)牙体的解剖形态及牙体、牙周组织的结构。
第二章腔颁血部检杳一教学目的学习I」腔及颌血部常规检查,了解特殊检查于段或方法,以对口腔颌血部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二教学要求(一)熟悉口腔颌血部常规检查。
(二)熟悉口腔科门诊和病史采取要点及书写。
(三)了解I」腔颌血部特殊检查。
(四)了解口腔颌血部影像学检杳。
三教学内容(一)口腔颌血部常规检杳。
(二)口腔科病史记录与书写规范。
(三)L」腔颌面部特殊检查、影像学检杳及其它检杳。
口腔科学教学大纲Stomatology(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前言口腔科学是医学中的主干学科之一,是研究口腔及颌面部疾病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及其预防和治疗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的教学是在掌握一般医学基础、口腔医学基础和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其目的是通过讲课、示教与实习,临床见习、电化教学、自习、讨论、辅导和考试等教学环节,使学员了解并初步掌握口腔及颌面部疾病的病因机制、检查诊断、治疗原则、治疗方法以及预防,使学生获得口腔科常见疾病和颌面部损伤的基本知识和简易处理技能。
1. 基本理论知识(1)了解牙体、牙周组织及口腔颌面部的解剖要点。
(2)了解常见牙体病、牙周病、口腔粘膜病、颌面部炎症、肿瘤、颗颌关节病。
涎腺疾病以及唇裂与跨裂的病因、症状,并掌握其诊断要点、简易治疗及转诊原则。
(3)了解颌面部损伤的特点,掌握急救与早期外科处理的原则。
2. 基本技能(1)了解口腔科常用的检查方法,掌握牙齿的记录格式和符号。
(2)了解口腔局部麻醉的方法、拔牙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
(3)了解有关牙体、牙周病的治疗基本操作技能。
本学科将采取课堂讲授、并充分利用标本、模型、幻灯、录相、录音及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等形象化教学手段和电教教材,着重培养学员独立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操作能力。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30学时。
参考学时分配内容理论学时数实验学时数口腔颌面部应用解剖 2口腔颌面部检查 1口腔卫生保健 1牙体牙髓疾病 4牙周疾病 1口腔黏膜常见疾病 1口腔局部麻醉 1牙拔除术 1口腔颌面部感染 4口腔颌面部损伤 4颞下颌关节常见病 2唾液腺常见疾病 2口腔颌面部肿瘤 4老年口腔疾病 1口腔疾病与全身系统1性疾病的关系合计30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目的要求了解:1. 复述口腔及颌面部的分区和口腔的表面形态及组织器官。
2. 描述颌面部表面形态标志与协调关系(自学)。
3. 复述咀嚼肌群及表情肌群的组成。
口腔教学大纲模板口腔教学大纲模板近年来,随着口腔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对于口腔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规范和提升口腔教学质量,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口腔教学大纲模板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口腔教学大纲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份可供参考的模板。
一、口腔教学大纲的重要性1. 提高教学效果:口腔教学大纲可以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也可以根据大纲有针对性地准备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 规范教学内容:口腔医学领域知识繁杂,教学大纲可以明确各个学科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体系,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和遗漏。
3. 促进教学评估:教学大纲可以明确教学评估的方式和标准,帮助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估。
通过评估结果,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二、口腔教学大纲模板以下是一份可供参考的口腔教学大纲模板,供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1. 课程名称:口腔医学基础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口腔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口腔健康的重要性,具备初步的临床实践能力。
3. 课程内容:3.1 口腔解剖学- 口腔组织结构- 牙齿解剖结构- 口腔黏膜解剖结构3.2 口腔生理学- 咀嚼与吞咽- 唾液分泌与功能- 口腔pH值调节3.3 口腔病理学- 口腔常见疾病及其病理变化- 口腔癌症的发生与发展- 口腔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3.4 口腔医学影像学- 口腔X线摄影技术- 口腔X线影像的解读与诊断4. 教学方法:理论授课、实验操作、临床实践、案例讨论、小组讨论5. 教学评估方式: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实验报告、临床实习成绩6. 参考教材:《口腔医学基础教程》、《口腔病理学导论》、《口腔医学影像学》等三、结语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口腔教学大纲模板对于提升口腔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教学大纲可以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规范教学过程,促进教学评估。
本文提供了一份口腔教学大纲模板作为参考,希望能对相关教师和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健康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 )(预防医学专业)前 言一、学时分配总学时、学分:18学时,1学分。
理论授课18学时。
二、承担课程教学院系、教研室: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系三、课程性质和任务性质:健康教育学是预防医学中疾病行为预防的主导课程,是医学与行为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
我国居民疾病谱、死亡谱从以传染病为主向以慢性菲传染性疾病、新型传染病为主的转变,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生改变,健康教育是新医学模式指导下,研究人类行为和健康的联系及其规律,探索有效、可行、经济的干预措施,以及对干预效果和效益进行评价的方法,进而服务于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供生命质量的学科。
任务:培养学生掌握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掌握健康教育项目的设计、执行、评价的基本过程,了解重要健康问题和主要场所的健康教育的特点,为学生在将来工作中熟练应用其理论和方法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奠定基础。
四、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一) 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1.健康教育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健康教育基本概念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了解人类行为特点,掌握健康相关行为及行为改变理论;了解传播学基本知识,掌握健康传播方法与技巧;熟悉健康教育主要培训方法及其特点。
2.健康教育计划、实施与评价掌握健康教育诊断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步骤;掌握制订健康教育干预计划的方法和实施干预措施的具体步骤;掌握健康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和主要评价方案。
3.健康教育实践熟悉主要健康问题健康教育的特点;熟悉主要场所健康教育的特点。
(二) 基本技能1.收集健康教育需求信息的收集与分析技能:问卷调查、访谈等;2.健康教育干预实施与评价:传播技巧、培训方法、评估方法等。
五、教材及参考文献(一)教材 教育部规划教材《健康教育学》,马骁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1月(二)参考书教育部规划教材《健康教育学》,黄敬亨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吕姿之主编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 六、学习内容安排教学内容 理论课学时小课讨论学时自学学时实验(实践)学时绪论 2健康相关行为与行为改变理论 2健康传播方法与技巧 2健康教育培训方法 2健康教育诊断 1健康教育计划与干预 1健康教育评价 2重要健康问题健康教育 2场所健康教育 2社区健康教育 2合计 18第一章绪论一、目的和要求掌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健康教育的意义、健康教育的工作的基本步骤,了解健康教育的历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口腔科临床实践教学大纲口腔医学是研究和防治口腔软硬组织及颌面颈部各类疾病的一门分类复杂、覆盖面广又相互密切联系的临床与基础相并重的一级学科,是现代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培训细则是供口腔全科医师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细则。
口腔全科包括牙体牙髓科、牙周科、儿童口腔科、口腔黏膜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口腔急诊科、口腔预防科、口腔颌面影像科、口腔病理科等亚专业。
一、口腔科临床实践目标打下扎实的口腔全科临床工作基础,能够掌握正确的临床工作方法,准确采集病史、规范体格检查、正确书写病历,能够认识口腔全科的各类常见疾病,掌握口腔全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原则和操作技能,掌握口腔全科感染控制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熟悉口腔全科的诊疗常规和临床路径。
培训结束时,住院医师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独立从事口腔全科临床工作的能力。
二、口腔科临床实践内容与要求 (一口腔颌面外科门诊1、轮转目的掌握: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各项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包括各种普通牙及阻生牙、埋伏牙的拔除,牙槽外科手术,以及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常见小手术(如根端囊肿刮治术、口腔软组织小肿物切除术、间隙感染切开引流术等。
熟悉:包括口腔颌面部创伤、肿瘤、先天及后天性畸形等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疾病的诊疗常规。
了解: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各类新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情况,各种疑难疾病的诊疗思路。
2、基本要求(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轮转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学习病种及最低例数要求(2基本操作技能培训及最低例数要求见表5。
轮转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基本操作技能培训及最低例数要求(二牙体牙髓科1、轮转目的熟练掌握:牙体牙髓科常见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掌握:牙体牙髓科病历及医疗申请单的正确书写方法以及橡皮障的使用。
熟悉:牙体牙髓科常见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了解:牙体牙髓科各种材料和制剂的性质、用途、成分及注意事项。
2、基本要求(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见表6。
《健康教育学》教学大纲课程总学时:27学时学分:2开课对象:2006级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一、说明(一)课程性质健康教育学是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上,研究与揭示健康教育工作基本规律,阐述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本教学大纲是依据重庆文理学院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2006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健康教育学》(第三版)而编写的。
(二)教学目的研究,揭示健康教育过程,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手段健康教育过程的特点和规律;阐明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阐述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健康教育,让学生基本掌握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初步具备应用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独立从事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时数健康教育学教学时数与学时分配一览(五)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二、正文第一章绪论教学要点:概念及健康教育的发展教学内容:第一节健康和健康相关因素一、健康的概念二、影响健康的因素第二节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一、健康教育二、健康促进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意义,目的和任务第三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发展一、国内的发展情况二、国外的发展情况第四节健康教育者必须具备的能力考核要求:概念: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健康教育发展趋势。
第二章健康相关行为教学要点:行为概念;行为分类;行为与健康的关系;健康相关行为;行为干预与矫正。
教学内容:第一节行为概述一、行为概念二、行为分类三、行为的发展与适应四、行为转变理论五、行为的干预与矫正第二节行为与健康的关系第三节健康相关行为一、健康行为二、不健康行为(危险行为)第四节健康相关行为的评估考核要求:人类行为发展具有哪些特点?个人希望成功转变的步骤包括哪些?第三章传播与传播技巧教学要点:传播;传播模式;传播要素;人际传播。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传播概念二、传播分类第二节传播要素一、要素二、影响传播的因素第三节人际传播一、传播技巧二、传播形式第四节传播材料制作与预试验考核要求:传播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
健康教育学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1.1 课程背景和目标本章主要介绍健康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特点,明确本学科的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
第二章健康与健康教育2.1 健康的定义和评估2.2 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目标本章重点介绍对健康的定义和评估方法,以及健康教育在个体和社会层面的重要性和目标。
第三章健康促进3.1 健康促进的基本框架3.2 健康促进策略和方法本章讲解健康促进的基本框架,涵盖综合干预、社区参与、健康倡导等策略和方法,以及如何选择适当的健康促进策略。
第四章健康行为与健康教育4.1 健康行为的形成和影响因素4.2 健康教育在健康行为改变中的作用本章重点介绍健康行为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以及健康教育在促进个体健康行为改变中的作用和方法。
第五章健康教育学的教学原则和方法5.1 健康教育学的教学原则5.2 健康教育学的教学方法本章介绍健康教育学的教学原则,包括个体中心、体验式学习等原则,并提供多种适合健康教育学的教学方法。
第六章健康教育学的评估与研究6.1 健康教育学的评估方法6.2 健康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本章重点介绍健康教育学的评估方法和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定性研究等常用方法,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评估和研究。
第七章健康教育学与学校教育7.1 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目标7.2 健康教育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本章讲解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目标,以及如何将健康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有效推动学校健康教育的发展。
第八章健康教育学的发展与趋势8.1 健康教育学的发展历程8.2 健康教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本章回顾健康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跨学科合作、移动健康教育等新兴领域。
结语本大纲为健康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对健康的认识和理解,并掌握健康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方法,为未来从事健康教育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健康教育学》教学大纲Health education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任选/专业课总学时:36 理论学时:30 实验学时:6适用专业:预防医学专业课程简介:健康教育学是医学与行为科学相结合所产生的综合性学科,其任务是研究健康相关行为以及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健康教育则是旨在促使人们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从而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系统的社会活动。
健康教育在医学和行为科学基本理论基础上,应用流行病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方法研究人类健康相关行为并得出健康教育诊断,进而应用传播学、教育学、市场学和社会动员等理论和方法开展健康教育干预,达到改善人群健康相关行为、防制疾病的目的。
Health Promotion and Education is a profession focusing on the behaviors, systems, and policies affecting health at a variety of levels. This requires intensive specialized training encompassing the biological, environmental, psychological, social, physical and medical sciences. It also involves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group, institutional, community and systemic strategies to improve health knowledge, attitudes, skills, and behaviors, and it empowers people to take more control over their personal, community,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well-being.Health Promotion and Education strategies include: individual and group education, training and counseling; audio-visual and computerized educational materials development; community development, social action, and social planning; advocacy; and coalition building.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与要求1. 性质:健康教育学是预防医学进入疾病行为预防阶段的主导课程,也是现代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
《健康教育学》教学大纲一、制订教学大纲的依据本教学大纲是依据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本课程的教学大纲,结合我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实际情况编写。
二、教学目的与任务(一)通过《健康教育学》的学习,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培养合格体育与健康教育师资,推进健康促进活动。
(二)通过《健康教育学》的学习,向学生传授卫生保健知识,培养保健能力,养成健康行为,纠正不良习惯,消除危险因素,防止疾病发生,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教学内容、形式和学时分配表四.教学内容纲要第一节课健康促进本节教学重点:健康与健康促进的概念、影响健康的因素本节教学难点:健康促进计划第一节健康与健康促进概念一、健康概念二、健康促进概念三、健康管理的基本步骤与流程第二节影响健康的因素一、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二、环境因素三、生物学因素四、卫生服务第三节健康促进计划一、健康促进计划设计二、健康促进的实施三、健康促进的评价本章实践能力培养内容:掌握健康与健康促进的概念,了解健康的标准及中国健康现状。
并能进行健康促进计划的设计、实施与评价工作。
第二节课健康管理与健康行为本章教学重点:1健康管理的基本内容、基本技能2健康社会管理的价值和基本内容3熟悉几类典型人群的健康管理方法4健康行为的概念、危害健康行为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控制策略本章教学难点:有关健康行为的理论模型第二章健康管理第一节健康管理概述一、健康管理的概念二、健康管理的理论基础三、健康管理的模式四、健康管理的目的和意义第二节健康的自我管理一、健康自我管理的概念二、健康自我管理的内容三、健康自我管理的基本技巧第三节健康的社会管理一、健康社会管理的概念二、健康社会管理的基本内容第四节典型人群的健康管理案例一、慢性病人群二、肥胖的健康管理——三级预防三、老年人群第三章健康行为第一节行为一、行为的概念二、影响行为形成的因素三、行为与健康的关系第二节健康行为一、健康行为的概念二、健康行为的理论第三节危害健康行为一、网络成瘾二、自杀行为三、吸毒四、吸烟行为五、酗酒行为本章实践能力培养内容:通过拓展式的讲授,启迪学生的思维,了解和掌握健康管理与健康行为的基础知识。
健康教育学教学大纲1. 引言健康教育学是培养学生健康自理能力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学科。
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健康教育学的核心内容、教学目标和组织形式,以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
2. 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 掌握健康相关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原则。
- 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
- 了解常见的健康问题和疾病,并掌握预防和干预的方法。
2.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
-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以解决健康问题。
- 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以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
2.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和自律意识,提高心理素质。
-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促进社会和谐与共享。
3. 教学内容3.1 健康概念和健康素养- 健康的定义和类型- 健康素养的内涵和培养方法3.2 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 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常见疾病的预防和防治3.3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和干预- 压力管理和情绪调适技巧3.4 社会健康教育- 人际关系和人格发展- 社会问题与健康教育3.5 健康评价和健康促进项目- 健康评价指标和方法- 健康促进项目和活动的设计与实施4. 教学方法4.1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地考察、模拟演练和小组讨论等形式,促进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交流合作。
4.3 问题导向教学法: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4.4 研究性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的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5. 教学评估与考核5.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度等。
5.2 考试评估:采用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方式,测试学生对健康教育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5.3 课程设计评估:对学生参与的健康促进项目和活动进行评估,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健康教育学》教学大纲(2016年修订)适用专业:护理学前言课程简介:健康教育学是是引导并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更科学、系统的方法,联系临床专业知识为护理对象开展全面、有效的健康教育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讲授20学时;临床见习12学时。
本课程将采用讲授、小组讨论和角色表演等教学方法。
课程负责人及授课团队:姓名职称电子邮箱办公室地点穆晓云讲师xymu@ 社区护理教研室王健副教授Jwang20@ 社区护理教研室臧爽讲师szang@ 社区护理教研室考评方式:1、平时作业(提交三次实习作业,分别以健康教育宣传板报、实习报告、小组角色扮演形式):30%2、理论考试:70%使用教材及其他建议参考书:教材:黄津芳.护理健康教育学(第2版)。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参考书:1.包家明.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第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单伟颖.护理健康教育(第1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3.米光明.护理健康教育学(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课程目标:健康教育学课程的开设旨在使护生明确并亲自体验护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护士的工作模式、专业角色、功能及特点,掌握将抗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本课程为提升护生的专业素质及能力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和知识基础。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章授课内容学时数第一章概论 1第二章护理健康教育基本概念 1第三章健康测量指标及生活质量评价 2第四章健康相关行为 1第五章健康教育促进规划设计 1第六章心理健康教育 2第七章病人教育程序 4 第八章病人教育技巧 1 第九章护士与病人教育 1 第十章内科病人健康教育 4 第十一章外科病人健康教育 2 合计20第一章概论【教学目标及要求】本章的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识记:1.正确阐述护理健康教育学相关学科理论和基本概念2.明确护理健康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及任务理解:1.深刻理解护理健康教育学的学科性质运用:1.掌握护理健康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护理健康教育学的性质一、护理健康教育学是现代护理学发展的产物二、护理健康教育学是一门交叉的边缘学科三、护理健康教育学是护士角色多元化的必然结果第二节护理健康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一、护理健康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二、护理健康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一)建立符合国情的病人教育学科体系(二)建立病人教育的实践模式第三节护理健康教育学研究方法一、调查研究法二、测验研究法二、测验研究法第四节护理健康教育学相关理论一、行为科学理论二、传播学理论三、预防医学理论四、教育学理论【教与学的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举例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学时】1学时第二章护理健康教育基本慨念【教学目标及要求】本章的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识记:1.正确阐述健康与疾病的基本概念2.病人教育分类的特点理解:1.理解健康教育与疾病的关系以及对健康教育的意义2.掌握三种健康教育模式的特点运用:1. 认识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的区别【教学内容】第一节健康与疾病的概念一、健康概念的演变(一)古代健康观(二)现代健康观(三)影响健康的因素(四)健康危险因素二、疾病概念的演变(一)古代健康观(二)现代健康观(三)生病、疾病状态与疾病(四)判定疾病的方式及生病反应三、健康与疾病的关系(一)健康与疾病是一种动态过程(二)认识健康与疾病关系对护理健康教育学的意义第二节健康教育的概念一、健康教育的起源二、健康教育的定义三、健康促进的概念四、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五、健康教育模式第三节病人教育概述一、病人教育的现状(一)病人教育的起源(二)病人教育的现状二、病人教育的理论依据三、病人教育的意义四、病人教育分类(一)门诊教育(二)住院教育(三)出院后教育(四)社区教育【教与学的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举例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学时】1学时第三章健康测量指标及生活质量评价【教学目标及要求】本章的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识记:1.正确阐述健康测量与生活质量的基本概念理解:1.理解WHO健康定义并说明健康测量的范围内容及特征运用:1.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及其主要测量工具2.简述生活质量测量的基本内容及常用测量工具【教学内容】第一节躯体健康测量指标体系一、体格指标二、功能指标(一)常用ADL评定方法(二)常用IADL评定方法(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的实施方法三、体力测定四、功能状况指数评价第二节心理健康测量指标一、人格(一)人格因素影响健康的作用机制(二)人格测验二、智力三、情绪与情感四、神经心理测验五、总体心理健康评价第三节社会角色功能健康测量指标体系一、人际关系二、社会支持三、社会角色和社会适应四、行为模式五、群体社会健康评价第四节常用的群体健康测量指标体系一、生长发育指标二、出生生育指标三、疾病和健康缺陷指标四、死亡统计指标五、其他指标六、选择健康测量指标的原则第五节生活质量评价一、生活质量的概念二、研究生活质量的意义三、生活质量的测量维度和内容四、常用的生活质量评定量表(一)疾病影响量表(二)Nottingham健康量表(三)Well-Being质量表(四)生活质量指数(五)癌症病人生活功能指标量表(六)SF-36五、生活质量量表的制定(一)制定生活质量问卷的原则(二)制定生活质量问卷的基本步骤(三)量表的效度、信度和可行性分析六、生活质量测量的应用及注意事项(一)应用生活质量测量的应用及注意事项(二)生活质量测量的应用领域(三)应用生活质量评价的注意事项【教与学的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学时】2学时第四章健康相关行为【教学目标及要求】本章的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识记:1.正确阐述行为、健康行为、相关行为及行为矫正的概念2.了解行为与健康的关系及影响行为的因素理解:1.熟悉健康行为改变模式2.简述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的分类运用:1.熟悉行为矫正的技术和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行为概述一、行为的概念二、行为的分类(一)本能行为(二)社会行为三、行为与健康四、影响行为的因素(一)遗传因素(二)环境因素(三)学习因素第二节健康相关行为一、健康行为(一)概念(二)分类(三)学习健康行为的目的二、健康相关行为(一)促进健康行为(二)危害健康行为第三节健康相关行为改变模式一、知信行模式(一)概念(二)促进态度转变的方法二、健康信念模式(一)概念(二)影响健康信念形成的因素第四节健康相关行为的干预与矫正一、行为矫正的基本概念二、目标行为的确定三、目标行为的分析四、行为矫正的技术和方法【教与学的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教学手段】幻灯片、计算机、投影仪、激光笔、黑板、粉笔、互联网、教材【授课学时】1学时第五章健康教育促进规划设计【教学目标及要求】本章的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识记:1.正确阐述规划制定的基本步骤理解:1.熟悉影响健康行为的三大因素2.掌握规划制定的方法运用:1.熟悉效果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规划设计的意义和原则一、健康促进规划设计的意义二、健康促进规划设计的原则第二节健康促进规划的制定一、规划设计程序二、规划制定方法(一)社区需求评估(二)流行病学诊断第三节确定规划优先项目及目标一、确定优先项目(健康问题或行为问题)(一)确定优先项目评价标准的意义(二)确定优先项目的简单方法二、确定规划目标(一)总目标(二)具体目标三、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一)影响健康行为的三大因素(二)教育计划的制定第四节规划的实施与效果评价一、规划的实施(一)严密组织(二)建立反馈信息系统(三)组织协调与质量监控二、效果评价(一)形成评价(二)过程评价(三)效果评价【教与学的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教学手段】幻灯片、计算机、投影仪、激光笔、黑板、粉笔、互联网、教材【授课学时】1学时第六章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及要求】本章的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识记:1.心理健康教育和病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2.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理解:1.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2.心身疾病、躯体疾病、康复病人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点运用:1. 心理社会评估的内容及方法2.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技巧【教学内容】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概述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与作用(一)心理健康教育与病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二)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第二节病人心理问题的评估一、自我观念评估(一)概述(二)自我观念评估的要点二、认知评估(一)概述(二)认知评估的要点三、情绪、情感评估(一)概述(二)情绪、情感评估的要点四、病人角色与角色适应评估(一)概述(二)病人角色与角色适应评估的要点五、压力与压力应对评估(一)概述(二)压力评估的要点六、家庭评估(一)概述(二)家庭评估的要点七、文化评估(一)概述(二)文化评估的要点八、环境评估(一)概述(二)环境评估的要点二、健康促进规划设计的原则第三节病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一、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影响的教育(一)概述(二)心理健康教育要点二、心身疾病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概述(二)心理健康教育要点三、躯体疾病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概述(二)心理健康教育要点四、康复病人的心理健康教(一)概述(二)心理健康教育要点第四节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一、心理社会问题评估的方法(一)观察法(二)会谈法(三)心理测量法二、心理健康教育技巧(一)个别教育技巧(二)小组教育技巧(三)心理训练技巧【教与学的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学时】2学时第七章病人教育程序【教学目标及要求】本章的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识记:1.正确阐述教育评估的内容、方法和注意事项理解:1. 明确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学习目标三者的关系,掌握制定目标的原则、方法及注意事项2.了解评价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运用:1.熟悉病人学习的特点及影响病人学习的因素,熟悉病人学习的类型,掌握病人教育原则及注意事项【教学内容】第一节病人教育程序的基本理论一、病人教育模式(一)病人教育步骤与教育程序(二)病人教育程序与护理程序二、病人教学的基本概念(一)病人教学过程(二)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三)教与学的三个领域三、病人学习理论(一)行为学习理论(二)认知学习理论(三)社会学习理论第二节评估学习需求一、评估的内容二、评估的方法三、评估的注意事项四、护士应具备的评估能力第三节确定学习目标一、与教学目标相关的概念二、教学目标分类及其陈述三、制定教学目标的功能四、制定教学目标的原则五、制定教学目标的注意事项第四节制定教育计划一、病人教育计划的结构二、教育计划分类三、病人教育内容四、教学方法第五节实施教育计划一、病人学习的特点二、影响病人学习的因素三、病人学习类型四、病人教学原则五、病人教育工具六、实施教育计划注意事项第六节评价一、评价内容二、评价方法三、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四、评价的注意事项【教与学的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病例分析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学时】4学时第八章病人教育技巧【教学目标及要求】本章的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识记:1.明确护患关系在病人教育中的意义理解:1.掌握护患沟通的概念及途径运用:1.掌握护患关系技巧2.熟练应用知识灌输技巧3.学会常用教材教具的应用技巧【教学内容】第一节护患关系技巧一、护患关系的基本概念(一)护患关系的定义(二)护患关系的类型二、护患关系的特点(一)护患关系的特点(二)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原则三、建立护患关系的技巧(一)介绍期(二)工作期(三)结束期第二节护患沟通技巧一、护患沟通的基本概念(一)护患沟通的定义(二)护患沟通的意义(三)护患沟通的途径二、护患沟通技巧(一)交谈技巧(二)非语言沟通技巧第三节知识灌输技巧一、常用的知识灌输技巧(一)讲授(二)阅读指导(三)演示二、知识灌输教材的应用(一)选择教材的原则(二)常用教材、教具的应用技巧第四节行为训练技巧一、自我护理能力训练(一)自理能力训练(二)自数脉搏训练(三)自测血压训练(四)自行尿糖定性训练(五)自行注射胰岛素训练(六)自记尿量训练(七)自记痰量训练(八)胸腔闭式引流自我护理训练(九)人工肛门处理训练(十)行走训练二、住院适应能力训练(一)床上排便能力训练(二)咳嗽、咳痰训练(三)胸式呼吸训练(四)腹式呼吸训练(五)深呼吸训练(六)放松训练(七)视觉模拟疼痛评估训练(八)吸气练习训练(九)术后下床活动训练(十)上呼吸机手语训练(十一)扣背训练(十二)体位引流训练(十三)震颤或挤压胸廓训练(十四)戒烟行为训练(十五)正确留取痰、尿、便标本训练三、康复能力训练(一)关节功能训练(二)协调运动训练(三)膀胱功能训练(四)吞咽功能训练【教与学的方法】讲授法、角色扮演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学时】1学时第九章护士与病人教育【教学目标及要求】本章的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识记:1.明确护护士在病人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1.了解影响护士旅行教育职责的因素【教学内容】第一节护士在病人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健康教育是护士应尽的义务二、护士在病人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三、护士在病人教育中起到桥梁作用、组织作用和协调作用第二节影响护士履行教育职责的因素一、角色认知偏差二、缺乏教育能力三、缺乏教育时间四、缺乏发挥职能作用的支持条件【教与学的方法】讲授法、角色扮演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学时】1学时第十章内科病人教育【教学目标及要求】本章的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识记:1.了解内科常见疾病特点和心理特点理解:1.掌握内科常见病健康教育要点【教学内容】第九节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一、简述二、危险因素与疾病特点三、心理特点四、健康教育要点(一)住院教育(二)出院教育五、边学边练【教与学的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病例分析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学时】2学时第十一章外科病人教育【教学目标及要求】本章的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识记:1.了解外科常见疾病特点和心理特点理解:1.掌握外科常见病健康教育要点【教学内容】第二十九节肿瘤病人健康教育一、简述二、危险因素与疾病特点三、心理特点四、治疗特点五、健康教育要点(一)住院教育(二)出院教育五、边学边练【教与学的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病例分析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学时】2学时。
健康教育学教学大纲预防医学专业、护理专业等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健康教育学教研室编20051130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英文):健康教育学(Health Education)课程号(代码):50402620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36 学分:2二、教学目的及要求健康教育学是医学与行为科学相结合所产生的交叉学科,它力图在医学,尤其是在预防医学领域应用行为科学的方法和成就,研究人类行为和健康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规律,探索有效、可行、经济的干预策略及措施。
本课程通过对健康教育基本理论、方法的讲授,结合相应的教学实践,使得学生掌握健康教育学的基本结构,关键术语以及应用方法。
教学要讲授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教学实践与课堂讨论深化对基本理论的认识,并结合科研适当介绍本学科国内外的发展动态与学术前沿。
三、教学内容:(下划双线表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表示熟悉内容,句尾的“*”表示教学难点)㈠、理论部分第一章绪言健康教育的概念及目标和任务。
健康教育的意义及在医学体系中的地位,掌握行为与健康的关系(四大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生物学联系)*。
健康促进的概念及其与健康教育的关系,健康教育工作的一般程序,健康教育发展历史,联合国所属国际卫生组织的网址及获取其健康教育相关资料。
第二章人类行为特点及健康相关行为人类行为的主要特点及其健康意义,健康相关行为的概念和分类,“人生三阶段”相应健康教育目标和任务,需求\需要、动机和动机冲突对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认知过程对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态度、情感和意志对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经济发展、人口变化、法规和制度、社会道德舆论、社会思想意识、宗教、风俗、教育、大众传播对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家庭因素对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
与疾病相联系的健康相关行为,团体健康相关行为,健康相关行为的生态学观点。
第三章健康教育的行为改变理论什么是“知信行模式”;健康信念模式和保护动机理论*;行为改变的阶段理论,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理论,紧张和应对互动模式,创新扩散理论*,社区组织和社区建设,对健康相关行为理论的综合理解。
健康教育学教学大纲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健康教育学教研室编2011-3-1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英文):健康教育学(Health Education)
课程号(代码):504064020
课程类别:选修课(针对临床、口腔专业)
学时:32 学分:2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健康教育学是医学与行为科学相结合所产生的交叉学科,它力图在医学,尤其是在预防医学领域应用行为科学的方法和成就,研究人类行为和健康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规律,探索有效、可行、经济的干预策略及措施。
本课程通过对健康教育基本理论、方法的讲授,结合相应的教学实践,使得学生掌握健康教育学的基本结构,关键术语以及应用方法。
教学要讲授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教学实践与课堂讨论深化对基本理论的认识,并结合科研适当介绍本学科国内外的发展动态与学术前沿。
三、教学内容:(下划双线表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表示熟悉内容,句尾的“*”表示教学难点)
㈠、理论部分
第一章绪言
健康教育的概念及目标和任务。
健康教育的意义及在医学体系中的地位,掌握行为与健康的关系(四大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生物学联系)*。
健康促进的概念及其与健康教育的关系,健康教育工作的一般程序,健康教育发展历史,联合国所属国际卫生组织的网址及获取其健康教育相关资料。
第二章 人类行为特点及健康相关行为
人类行为的主要特点及其健康意义,健康相关行为的概念和分类,“人生三阶段”相应健康教育目标和任务,需求\需要、动机和动机冲突对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认知过程对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态度、情感和意志对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经济发展、人口变化、法规和制度、
社会道德舆论、社会思想意识、宗教、风俗、教育、大众传播对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家庭因素对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
与疾病相联系的健康相关行为,团体健康相关行为,健康相关行为的生态学观点。
第三章健康教育的行为改变理论
什么是“知信行模式”;健康信念模式和保护动机理论*;行为改变的阶段理论,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理论,紧张和应对互动模式,创新扩散理论*,社区组织和社区建设,对健康相关行为理论的综合理解。
第四章在健康教育中应用社会动员和社会营销策略
社会动员的涵义。
健康教育社会动员的概念、社区资源和动员对象,社区参与的意义和类型,健康教育社会动员的步骤。
社会营销的涵义?社会营销涉及的基本概念,社会营销活动的要点,健康教育市场与健康教育营销策略。
第五章健康传播方法与技巧
传播的概念,传播要素、拉斯韦尔五因素传播模式与施拉姆双向传播模式*、传播分类。
健康传播的概念和特点与意义。
人际传播的特点与基本技巧。
群体传播的特点和功能、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群体传播技巧。
大众传播的特点与选择原则。
健康传播材料的制作和使用技巧。
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与对策。
第六章 健康教育培训方法
健康教育培训的概念,健康教育培训的过程及特点,健康教育培训者的职能,健康教育培训的基本原则。
健康教育培训的常用方法,同伴教育理论与方法。
第七章 在健康教育中应用心理评估与心理咨询方法
心理评估的概念,心理评估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简介心理评估的方法和量表,心理咨询的概念、特点、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心理咨询的形式,范围,程序与技巧。
第八章健康教育诊断
什么是格林模式?格林摸式的步骤及其逻辑关系,“社会诊断”、“流行病学诊断”、“行为与环境诊断”的基本内容,行为诊断的任务与步骤;“教育与生态诊断”中的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强化因素*;管理与政策诊断的基本内容。
健康教育诊断中的定性调查和定量调查的方法,健康教育诊断资料的分类,健康
教育诊断思路的逻辑关系,健康教育诊断的伦理道德问题。
第九章 健康教育计划和干预
健康教育计划的优先项目确定和优先干预行为确定,计划目标的确定,健康教育干预框架的确定,健康教育项目计划书撰写,健康教育干预过程。
健康教育目标回顾、细分人群、确定干预场所,健康教育实施进度表的制定,项目组织机构的建立,健康教育干预的质量控制。
第十章健康教育评价健康教育评价的目的与意义,健康教育评价的种类和内容,健康教育结果评价方案设计,影响健康教育评价的因素,健康教育成本效果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
第十一章 重要健康问题的健康教育
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与健康教育。
全球当前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与健康教育的关系。
艾滋病健康教育。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与危害,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的作用,艾滋病的预防措施,艾滋病的相关政策。
控烟健康教育。
烟草对健康的危害、世界吸烟和控烟趋势,控烟策略和帮助吸烟者戒烟的技巧,中国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现状与进展。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教育。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特点,高血压病的行为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策略;糖尿病的行为危险因素,糖尿病的健康教育策略;恶性肿瘤的行为危险因素,恶性肿瘤的健康教育策略。
重大传染病健康教育。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传染病的预防,肝炎(甲肝、乙肝)的健康教育策略,肺结核健康教育策略,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健康教育策略。
(二)、教学时数分配(参考)
健康教育学总学时32节,根据每学期教研室科研情况做适当调整,把正在开展的科研工作融入到教学中,具体教学进度根据每学期安排为准。
基本理论部分共32 学时
绪论 2 慢病健康教育 2
健康相关行为 2 重大传染病健康教育 2
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 3
社会动员与营销 2
健康传播方法与技巧 3
心理评估方法 2
健康教育诊断 3
健康教育计划与干预 3
健康教育评价 2
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与健康教育 2
艾滋病健康教育 2
控烟健康教育 2
四、教材
马骁主编:《健康教育学》,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五、主要参考资料
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第五版,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K.Glanz, et al , Health Behavior and Health,3rd,Education, Jossey-Bass, 2002 Handbook of Health Behavior Research,Gochman,Plenum Press. 1997
袁方主编:《社会学研究方法教程》,第一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詹绍康:《现场调查技术》,第一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曹素华:《卫生统计学》,第一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叶葶葶主编:《预防医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六、成绩评定
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