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 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教用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36.00 KB
- 文档页数:26
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1、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2、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3、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的区别4、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和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5、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第一节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知 识 结 构】、【探 究 学 习】(右上图) 孟加拉湾风暴潮多发 季,因此时盛行 风,又是 多发季节。
分析孟加拉湾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原因:、 、。
读下面材料和两幅图,回答有关问题资料一 美国巨片《后天》(又译为末日浩劫)以逼真超眩的视觉和精彩绝伦的特效,形象描述了因无法遏制温室效室,导致全球变暖而进入冰河时代,酿成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旷世灾难。
它警示人类的今天和明天。
资料二 2005年8月25日来自加勒比海的5级飓风“卡特里娜”在美国登陆,8月29日袭击墨西哥湾沿岸地区,给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等州造成巨大破坏,整个受灾范围几乎与英国国土面积相当。
与此同时8月31日5时,大洋彼岸的13号强台风“泰利”正以20公里-25公里/小时逐渐向台湾东部沿海靠近。
给中国某些省造成严重损失,……仿佛《后天》已经来临。
(1)当台风(或飓风)中心分别位于图中A 、B 处时,长江三角洲和佛罗里达半岛分别刮 _ 风和 _ 风(风向)。
(2)资料二中的“某些省”最不.可能是 _ (选择填空)。
A .浙 B .台 C .滇 D .粤(3)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台风、飓风的发生可能带来的相关地质灾害有 ▲_ 、 _ 等。
台风对人类有利的影响有哪些? _⑷台风和飓风主要发生的季节是_ ,其主要发源地为 _ 洋面。
(5)能正确反映卡特里娜飓风的天气系统的是( )第二节 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知 识 结 构】产生原因污染物来源危害集中地 、原因 、 、 产生原因 案例:赤潮原因: 自然:危害:社会经济:预防措施治理措施(口诀:两保控建处理达标)【探 究 学 习】右图表示我国南方近海水域,读图回答石油污染 海洋环境污染 海洋生态破坏 海平面上升 海洋环境问题 海洋环境保护措施:(1)8月份,图中A 、B 、C 三处表层盐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教学目标1.了解海洋环境问题的表现,产生的根源,以及监测防治的措施。
2.了解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内涵,专属经济区的划分,以及如何处理好相邻国家间关于海洋权益的争端问题。
教学建议1.关于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问题包括海洋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两个方面。
在教学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读《海洋污染物质来源》示意图,分析各经济生产部门所产生的污染物质的种类,污染物泄漏和排放到海洋的途径,给海洋生态带来的危害,给人类带来的威胁等。
在分析了海洋污染问题之后,可自然过渡到海洋生态破坏的问题上。
针对海洋生态破坏问题,可引导学生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特别着重在人为因素的的分析上。
关于海洋环境保护问题,也可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有关的录像资料,使学生获得直观的、生动的印象。
2.关于石油污染和监测防治:在教学中,教师将此部分内容合并到海洋环境保护标题下,在讲海洋石油污染时,以阿拉斯加的油轮泄漏为例,说明造成的危害和监测防治措施。
关于海洋石油泄漏清污方法,可以用有关的科教片进行展示,比用语言描述效果要好。
3.关于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这部分教材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课堂阅读讨论的方式,通过阅读课文内容和读《专属经济区》示意图,了解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内涵,专属经济区的划分,讨论如何处理好相邻国家间关于海洋权益的争端问题。
关于海洋环境问题的教学分析海洋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而产生的。
海洋形成已有几十亿年了,人类利用海洋也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并未发生严重污染问题,就是因为海洋对有害物质具有自净能力。
污染物质进入海洋以后,经过物理过程(扩散、稀释)、化学过程(氧化、还原)、生物过程(降解等)的作用,一部分或全部被海水吸收、沉降、稀释或转化,海洋环境又会恢复到原来的状况。
海水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数量超出了环境的自净和容纳能力,便会使海洋环境遭到污染。
第二课时(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海洋环境污染和海洋环境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目前全球的热点问题——海平面上升。
(三)海平面上升1.海平面上升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两极冰川融化、上层海水热膨胀等原因引起的2.带来的危害:(思考:为什么小岛国对大力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尤其积极和迫切?海平面上升的机理是如何的?)(四)海洋环境保护(问:还养环境保护的措施有哪些?)海洋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提高陆地资源和海洋资源的利用率,合理使用各种资源,减少污染排放和资源浪费,实行清洁生产,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以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
③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课堂练习:)[经典例题2]2000年8月20日,广东大亚湾发生赤潮,下列各因素与之关系不大的是()A.晴天连续水温偏高B.海流运动微弱C.湾内污染严重D.有台风活动【解析】要回答本题,首先要了解赤潮发生的原因及赤潮现象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所谓赤潮,是指浮游生物大量异常繁殖而使海水变色的现象。
天然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多数具有一定的颜色。
正常情况下,由于数量小,不易察觉。
但当水体富营养化使其急剧繁殖增多时,它们便大全聚集于水面,呈块状、带状等多种形态漂浮着,使水面具有各种颜色。
产生赤潮的原因,主要是海洋受到污染,生物可利用的氮、磷等营养元素积累,造成海洋富营养化,为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盐类。
而阳光强烈、水温升高、海水停滞、海面上空气流稳定,又是有利于赤潮生物集结的自然条件。
赤潮的出现,使生态平衡受到了严重破坏。
一方面,赤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死亡分解过程中,都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鱼、贝等缺氧窒息而死。
同时在代谢过程中也产生大量生物毒素,可使鱼类病变【答案】 D[经典例题3]读下面世界石油污染水域图和两段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00年10月3日,一油轮在①处搁浅造成7000吨原油泄漏,污染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附近的海域和海岸,导致大量鱼类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