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运动和力的关系检测题(Word版 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692.50 KB
- 文档页数:16
一、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1. 如图所示,水平面上 O 点的左侧光滑,O 点的右侧粗糙。
有 8 个质量均为 m 的完全相同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用轻质的细杆相连,相邻小滑块间的距离为 L ,滑块 1 恰好位 于 O 点左侧,滑块 2、3……依次沿直线水平向左排开。
现将水平恒力 F 作用于滑块 1上。
经观察发现,在第 3 个小滑块完全进入粗糙地带后到第 4 个小滑块进入粗糙地带前这一过程中,小滑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粗糙地带与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F mgB .滑块匀速运动时,各段轻杆上的弹力大小相等C .第 2 个小滑块完全进入粗糙地带到第 3 个小滑块进入粗糙地带前这一过程中,8 个小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12F mD .第 1 个小滑块完全进入粗糙地带到第 2 个小滑块进入粗糙地带前这一过程中,5 和 6两个小滑块之间的轻杆上的弹力大小为4F 【答案】D 【解析】 【详解】A.将匀速运动的8个小滑块作为一个整体,有30F mg μ-=,解得3Fmgμ=, 故A 项错误;B.当滑块匀速运动时,处在光滑地带上的滑块间的轻杆上的弹力都为零,处在粗糙地带上的滑块间的轻杆上的弹力不为零,且各不相同,故B 项错误;C.对8个滑块,有28F mg ma μ-=,代入3Fmgμ=,解得 24Fa m=, 故C 项错误; D.对8个滑块,有8F mg ma μ'-=,解得4ga μ'=再以6、7、8三个小滑块作为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34F F ma ''==, 故D 项正确;2.如图甲所示,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 =0.2kg 的小球从弹簧上端某高度处自由下落,从它接触弹簧到弹簧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其速度v 和弹簧压缩量∆x 的函数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A 为曲线的最高点,小球和弹簧接触瞬间的机械能损失不计,取重力加速度g =10m/s 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5N/mB .当∆x =0.3m 时,小球处于失重状态C .小球刚接触弹簧时速度最大D .从接触弹簧到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小球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C .由小球的速度图象知,开始小球的速度增大,说明小球的重力大于弹簧对它的弹力,当△x 为0.1m 时,小球的速度最大,然后减小,说明当△x 为0.1m 时,小球的重力等于弹簧对它的弹力。
一、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所示,倾斜传送带以速度1v 顺时针匀速运动,0t =时刻小物体从底端以速度2v 冲上传送带,t t =0时刻离开传送带。
下列描述小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详解】若21v v <且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tan μθ≥,即加速度沿传送带向上,则物体传送带向上做匀加速运动至速度为1v 后做匀速向上运动;若21v v <且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tan μθ<,则物体沿传送带向上做匀减速运动至速度为0,后沿传送带向下做匀加速运动;若21v v >且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tan μθ≥,则物体沿传送带向上做匀减速运动至速度为1v 后向上做匀速运动;若21v v >且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教tan μθ<,则物体沿传送带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sin cos a g g θμθ=+至速度为1v 后加速度变为sin cos a g g θμθ=-向上减速运动至速度为零后开始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sin cos a g g θμθ=-直至离开传送带。
选项C 错误,ABD 正确。
故选ABD 。
2.如图所示,斜面体ABC 放在水平桌面上,其倾角为37º,其质量为M=5kg .现将一质量为m=3kg 的小物块放在斜面上,并给予其一定的初速度让其沿斜面向上或者向下滑动.已知斜面体ABC 并没有发生运动,重力加速度为10m/s 2,sin37º=0.6.则关于斜面体ABC 受到地面的支持力N 及摩擦力f 的大小,下面给出的结果可能的有( )A .N=50N ,f=40NB .N=87.2N ,f=9.6NC .N=72.8N ,f=0ND .N=77N ,f=4N【答案】ABD 【解析】 【分析】 【详解】设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 ,当加速度方向平行斜面向上时,对Mm 的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竖直方向:N-(m+M )g=masin37° 水平方向:f=macos37°解得:N=80+1.8a ① f=2.4a ②当加速度平行斜面向下,对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竖直方向:-N+(m+M )g=masin37°水平方向:f=macos37°解得:N=80-1.8a ③ f=2.4a ④ A 、如果N=50N ,f=40N ,则250a=m/s 3,符合③④式,故A 正确; B 、如果N=87.2N ,f=9.6N ,则a=-4m/s 2,符合①②两式,故B 正确; C 、如果N=72.8N ,f=0N ,不可能同时满足①②或③④式,故C 错误; D 、如果N=77N ,f=4N ,则25a=m/s 3,满足③④式,故D 正确; 故选ABD.3.如图所示,光滑水平桌面放置着物块 A ,它通过轻绳和轻质滑轮 悬挂着物块 B ,已知 A 的质量为 m ,B 的质量为 3m ,重力加速 度大小为 g ,静止释放物块 A 、B 后()A .相同时间内,A 、B 运动的路程之比为 2:1 B .物块 A 、B 的加速度之比为 1:1C .细绳的拉力为67mgD.当 B 下落高度 h 时,速度为2 5 gh【答案】AC【解析】【分析】【详解】同时间内,图中A向右运动h时,B下降一半的距离,即为h/2,故A、B运动的路程之比为2:1,故A正确;任意相等时间内,物体A、B的位移之比为2:1,故速度和加速度之比均为2:1,故B错误;设A的加速度为a,则B的加速度为0.5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A,有:T=ma,对B,有:3mg-2T=3m•0.5a,联立解得:T=67mg,a=67g,故C正确;对B,加速度为a′=0.5a=37g,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有:v2=2•a′•h,解得:v=67gh,故D错误;故选AC.【点睛】本题考查连接体问题,关键是找出两物体的位移、速度及加速度关系,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式分析,也可以结合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4.如图,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三块材料完全相同的木块A、B、C,质量均为m,B、C之间用轻质细绳连接。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沿同一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0~6 s 内,不存在甲、乙加速度相同的时刻B .0~6 s 内,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C .3 s 末,甲受到的合力小于乙受到的合力D .若甲、乙在t =0时刻相遇,则它们在0~6 s 内还会相遇两次2.如图所示,在静止的平板车上放置一个质量为10kg 的物体A ,它被拴在一个水平拉伸的弹簧一端(弹簧另一端固定),且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弹簧的拉力为5N 。
若平板车从静止开始向右做加速运动,且加速度逐渐增大,但21m /s a 。
则( )A .物体A 相对于车仍然静止B .物体A 受到的弹簧的拉力逐渐增大C .物体A 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减小D .物体A 先相对车静止后相对车向后滑动3.如图所示,水平面的物体质量m =1.0kg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0,现受到一斜向上拉力F 的作用向右运动,F =10N ,与水平面夹角θ=37°,g 取10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sin37°=0.6,cos37°=0.8)( )A .物体一共受到5个力B .物体匀速运动C .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大小为6ND .物体受到各个力的合力大小为6N4.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1 = 1kg 、m 2 = 2kg 的滑块A 和滑块B 叠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A 和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5,拉力F 作用在滑块A 上,拉力F 从O 开始逐渐增大到7N 的过程中,关于A 和B 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始终保持相对静止B.当F > 5N时,A、B发生了相对滑动C.从一开始就发生了相对滑动D.开始相对静止,后来发生相对滑动5.2020年全国蹦床网络赛于5月28日在南京、长沙等7个分赛场举行,共有来自各省市蹦床队的32名运动员参赛。
如图所示的蹦床比赛中,人从空中下落到弹簧床面后,直到向下减速为零,忽略空气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人接触蹦床面到运动至最低点的过程中,人的惯性先增大后减小B.人接触蹦床时速度最大C.人起跳时弹簧对他的支持力大于他对弹簧的压力D.人接触弹簧向下运动的整个过程中,人是先失重后超重6.如图,箱子内,一物体静止在倾斜固定的木板上。
一、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1.一足够长的木板B 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如图甲所示,其上放置小滑块A ,木板B 受到随时间t 变化的水平拉力F 作用,木板加速度a 随力F 变化的a ﹣F 图象如图乙所示,g 取10m/s 2,下判定错误的是A .木板B 的质量为1kgB .当F =10N 时木板B 加速度为4m/s 2C .滑块A 的质量为4kgD .当F =10N 时滑块A 的加速度为2m/s 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C .当F 等于8N 时,加速度为a =2m/s 2,对整体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M +m )a ,代入数据解得M +m =4kg当F 大于8N 时,对B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1F mg mga F M M Mμμ-==- 由图示图象可知,图线的斜率12186a k M F ∆====∆- 解得,木板B 的质量M =1kg ,滑块A 的质量为m =3kg .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C 错误,符合题意.B .根据F 大于8N 的图线知,F =6N 时,a =0m/s 2,由1mg a F M Mμ=- 可知:13100611μ⨯⨯=⨯- 解得μ=0.2由图示图象可知,当F =10N 时,滑块与木板相对滑动,B 的加速度为2110.2310104m/s 11B mg a a F M M μ⨯⨯==-=⨯-= 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D .当F =10N 时,A 、B 相对滑动,木块A 的加速度22m/s A Mga g Mμμ===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与图象的综合,知道滑块和木板在不同拉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处理图象问题的一般方法,通常通过图线的斜率和截距入手分析.2.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ac 、abc 、adc 三个细管道,ac 沿竖直方向,abcd 是一个矩形。
将三个小球同时从a 点静止释放,忽略一切摩擦,不计拐弯时的机械能损失,当竖直下落的小球运动到c 点时,关于三个小球的位置,下列示意图中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设ac d =,acb α∠=, 设小球沿ab 、bc 、ac 、ad 、dc 下滑的加速度分别为1a 、2a 、3a 、4a 、5a 。
一、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所示,水平直杆OP 右端固定于竖直墙上的O 点,长为2L m =的轻绳一端固定于直杆P 点,另一端固定于墙上O 点正下方的Q 点,OP 长为 1.2d m =,重为8N 的钩码由光滑挂钩挂在轻绳上处于静止状态,则轻绳的弹力大小为( )A .10NB .8NC .6ND .5N【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几何关系得到两边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再根据竖直方向的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 【详解】设挂钩所在处为N 点,延长PN 交墙于M 点,如图所示:同一条绳子拉力相等,根据对称性可知两边的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相等,设为α,则根据几何关系可知NQ =MN ,即PM 等于绳长;根据几何关系可得:1.2sin 0.62PO PM α===,则α=37°,根据平衡条件可得:2T cos α=mg ,解得:T =5N ,故D 正确,A 、B 、C 错误.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共点力的平衡问题,解答此类问题的一般步骤是: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然后建立平衡方程进行解答.2.如图所示,物块正在沿粗糙的斜面匀速下滑,斜面保持静止状态。
在下列几种情况中,物块仍沿斜面下滑,则关于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正确说法是( )A.若对物块施加竖直向下的外力,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水平向左B.若对物块施加垂直于斜面向下的外力,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水平向左C.若对物块施加沿斜面向下的外力,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水平向右D.若对物块施加沿斜面向下的外力,地面对斜面体没有摩擦力【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物块沿粗糙的斜面匀速下滑,物块处于平衡状态,斜面体对物块的力竖直向上与重力平衡,物块对斜面体的力竖直向下,地面对斜面体没有摩擦力。
A.若对物块施加竖直向下的外力,相当于物块的重力增加了,物块仍做匀速运动,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仍为零,A错误;CD.若对物块施加沿斜面向下的外力,此时,物块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与匀速下滑时相等,物块对斜面体的压力与匀速时相等,因此斜面受力没变,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仍为零,C 错误,D正确;B.若对物块施加垂直于斜面向下的外力,把该外力分解为竖直向下的和沿斜面向上的两个分力(两个分力不再相互垂直),两个分力单独作用时,竖直向下的外力不会造成地面对斜面体有摩擦,沿斜面向上的分力只能使物块减速运动,物块对斜面体的压力和摩擦力不变,也不会造成地面对斜面体产生摩擦力,两个分力同时作用时,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仍为零,即若对物块施加垂直于斜面向下的外力,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仍为零,B错误。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在静止的平板车上放置一个质量为10kg 的物体A ,它被拴在一个水平拉伸的弹簧一端(弹簧另一端固定),且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弹簧的拉力为5N 。
若平板车从静止开始向右做加速运动,且加速度逐渐增大,但21m /s a 。
则( )A .物体A 相对于车仍然静止B .物体A 受到的弹簧的拉力逐渐增大C .物体A 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减小D .物体A 先相对车静止后相对车向后滑动2.如图所示,汽车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提升物块A ,使汽车沿水平面向右匀速运动,在物块A 到达滑轮之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块 A 竖直向上做匀速运动B .物块A 处于超重状态C .物块 A 处于失重状态D .物块 A 竖直向上先加速后减速 3.如图所示,水平面的物体质量m =1.0kg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0,现受到一斜向上拉力F 的作用向右运动,F =10N ,与水平面夹角θ=37°,g 取10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sin37°=0.6,cos37°=0.8)( )A .物体一共受到5个力B .物体匀速运动C .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大小为6ND .物体受到各个力的合力大小为6N4.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足够长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0v 沿逆时针方向运行。
0t =时,将质量1kg m =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轻放在传送带上,物块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设沿传送带向下为正方向,取重力加速度210m/s g =则( )A.1~2s内,物块的加速度为21m/sB.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始终沿传送带向下θ=︒C.传送带的倾角30μ=D.小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0.55.一质量为m的乘客在高楼内乘坐竖直电梯下楼,其位移s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乘客所受支持力的大小用F N表示、速度用v表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0~t1时间内, F N>mgB.t1~t2时间内, F N<mgC.t2~t3时间内, F N >mgD.t2~t3时间内,速度v增大6.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两个大小分别为6N和8N的共点力作用,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可能是()A.10m/s2B.7m/s2C.11m/s2D.14m/s2、的质量均为m,且上、下表面均与斜面平7.如图所示,物体P叠放在物体Q上,P Q行,它们沿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一起以加速度a加速下滑,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Q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A.P可能不受静摩擦力作用B .若Q 受到静摩擦力作用,则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C .Q 受到斜面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2sin mg θD .Q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tan μθ<8.如图,在货车车厢底板上紧密地平整排列着一层油桶,且油桶与车厢前后挡板紧挨着,上面一层只有一只油桶C ,自由地摆放在桶A 、B 之间,没有用绳索固定,所有油桶的规格相同,货车载着油桶一起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
一、选择题1.物块A左端固定一拉力传感器,总质量为M,通过轻细绳与质量为m的物块B连接,A、B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给A施加水平恒力F,系统向右运动的过程中拉力传感器显示示数为4N。
当用大小相同的水平恒力F向左拉物块B,系统向左运动的过程中拉力传感器显示示数为6N。
则()A.m:M=4:3 B.m:M=3:2 C.F=10N D.F=12N2.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沿同一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0~6 s内,不存在甲、乙加速度相同的时刻B.0~6 s内,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C.3 s末,甲受到的合力小于乙受到的合力D.若甲、乙在t=0时刻相遇,则它们在0~6 s内还会相遇两次3.国产歼-15舰载机以80m/s的速度降落在静止的“辽宁号”航母水平甲板上,机尾挂钩精准钩住阻拦索,如图所示。
在阻拦索的拉力帮助下,经历2.5s速度减小为零。
若将上述运动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以上数据不能求出战斗机在甲板上运动的()A.位移B.加速度C.平均速度D.受到的阻力4.2020年6月至8月,我国南方某些地区连日暴雨,共有433条河流发生超警戒线的洪水。
某次无风的情况下,一雨滴在空中下落过程中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雨滴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可能大于重力加速度B .雨滴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C .随着雨滴速度的增加,空气阻力逐渐减小D .当速度等于v 0时,雨滴所受空气阻力等于重力5.以下关于力的单位,说法正确的是( )A .“牛顿”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B .使1kg 的物体产生1m/s 2加速度的力为1NC .国际单位制中规定1kg 物体的重力为9.8ND .对公式F ma =,无论F 、m 、a 三个物理量的单位是什么,此公式总是成立的 6.下列物理量既属于矢量,其单位又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是( ) A .质量 B .位移 C .时间 D .力7.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足够长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0v 沿逆时针方向运行。
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所示,四个质量、形状相同的斜面体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将四个质量相同的物块放在斜面顶端,因物块与斜面的摩擦力不同,四个物块运动情况不同.A物块放上后匀加速下滑,B物块获一初速度后匀速下滑,C物块获一初速度后匀减速下滑,D物块放上后静止在斜面上.若在上述四种情况下斜面体均保持静止且对地面的压力依次为F1、F2、F3、F4,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A.F1=F2=F3=F4B.F1>F2>F3>F4C.F1<F2=F4<F3D.F1=F3<F2<F4【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当物体系统中存在超重现象时,系统所受的支持力大于总重力,相反,存在失重现象时,系统所受的支持力小于总重力.若系统的合力为零时,系统所受的支持力等于总重力,解:设物体和斜面的总重力为G.第一个物体匀加速下滑,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具有竖直向下的分加速度,存在失重现象,则F1<G;第二个物体匀速下滑,合力为零,斜面保持静止状态,合力也为零,则系统的合力也为零,故F2=G.第三个物体匀减速下滑,加速度沿斜面向上,具有竖直向上的分加速度,存在超重现象,则F3>G;第四个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合力为零,斜面保持静止状态,合力也为零,则系统的合力也为零,故F4=G.故有F1<F2=F4<F3.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运用超重和失重的观点分析加速度不同物体动力学问题,比较简便.通过分解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2.如图所示,水平面上O 点的左侧光滑,O 点的右侧粗糙。
有 8 个质量均为m 的完全相同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用轻质的细杆相连,相邻小滑块间的距离为L,滑块 1 恰好位于O 点左侧,滑块 2、3……依次沿直线水平向左排开。
现将水平恒力F 作用于滑块 1上。
经观察发现,在第 3 个小滑块完全进入粗糙地带后到第 4 个小滑块进入粗糙地带前这一过程中,小滑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如图所示,运动员“三米板跳水”运动的过程可简化为:运动员走上跳板,将跳板从水平位置B压到最低点C,跳板又将运动员竖直向上弹到最高点A,然后运动员做自由落体运动,竖直落入水中.跳板自身重力忽略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员向下运动(B→C)的过程中,先失重后超重,对板的压力先减小后增大B.运动员向下运动(B→C)的过程中,先失重后超重,对板的压力一直增大C.运动员向上运动(C→B)的过程中,超重,对板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D.运动员向上运动(C→B)的过程中,超重,对板的压力一直减小2.如图所示,小方块代表一些相同质量的钩码,图①中O为轻绳之间连接的结点,图①中光滑的滑轮跨在轻绳上悬挂钩码,两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将图①中的B滑轮或图①中的端点B沿虚线稍稍上移一些,则关于θ角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图①、图①中的θ角均增大B.图①、图①中θ角均不变C.图①中θ角增大、图①中θ角不变化D.图①中θ角不变、图①中θ角变大3.如图所示,相隔一定距离的两个完全相同的小圆柱体a、b被固定在等高的水平线上,一根细绳跨过这两个圆柱体,细绳的下端悬挂一个重物.若细绳和圆柱体之间无摩擦且重物质量一定时,则细绳越长()A.细绳张力越小,细绳对圆柱体a的作用力越小B.细绳张力越小,细绳对圆柱体a的作用力越大C.细绳张力越大,细绳对圆柱体a的作用力越小D.细绳张力越大,细绳对圆柱体a的作用力越大4.电梯内放置一木块,已知木块的重力大小为G,电梯地板对木块的支持力大小为F N,木块对电梯地板的压力大小为F N′,支持力和压力的方向如图所示.现在电梯加速上升,则()A.F N=F N′>GB.F N=F N′=GC.F N>F N′>GD.F N>F N′=G5.一质点受到下列几组共点力的作用,一定能使质点产生加速度的是()A. 25 N,15 N,40 NB. 10 N,15 N,20 NC. 10 N,20 N,40 ND. 2 N,4 N,6 N6.某同学乘电梯从一楼到六楼,在电梯刚起动时()A.该同学处于超重状态B.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C.该同学的重力变大D.该同学的重力变小7.质量为M甲和M乙的两球被无弹性轻绳悬挂于O点,两球被一轻杆水平撑开静止不动,两轻绳夹角为90°.如图a所示,如果撤掉轻杆,那么刚撤掉轻杆瞬间两球的加速度之比为a甲①a乙,如果把无弹性轻绳用轻质弹簧替换,如图b所示,相同情况下撤掉轻杆瞬间两球的加速度之比为a甲′①a 乙′,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a甲①a乙=1①1B.a甲①a乙=①1C.a甲′①a乙′=3①1D.M甲①M乙=3①18.如图所示,直杆BC的一端用铰链固定于竖直墙壁,另一端固定一个小滑轮C,细绳下端挂一重物,细绳的AC段水平.不计直杆、滑轮及细绳的质量,忽略所有摩擦.若将细绳的端点A稍向下移至A′点,使之重新平衡,则此时滑轮C的位置()A.在AA′之间B.与A′点等高C.在A′点之下D.在A点之上9.两个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m1和m2,互相接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所示,对物体A施以水平的推力F,则物体A对物体B的作用力等于()A.FB.FC.FD.F10.一根弯折的硬杆一端固定小球,图A小车在水平面上向右匀速运动;图B小车在水平面上向右匀加速运动;图C小车在水平面上向右匀减速运动;图D小车在粗糙固定斜面上匀速下滑.下列图中杆对小球作用力F的示意图可能正确的是()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11.物理学中有些结论不一定要通过计算才能验证,有时只需通过一定的分析就能判断结论是否正确.根据流体力学知识,喷气式飞机喷出气体的速度v与飞机发动机燃烧室内气体的压强p、气体密度ρ及外界大气压强p0有关.试分析判断下列关于喷出气体的速度的倒数的表达式正确的是()A.=B.=C.=D.=12.如图所示,倾角为θ、质量为m的直角三棱柱ABC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柱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施加一个垂直BC面的外力F,柱体仍保持静止,地面对柱体的摩擦力大小等于()A.μmgB.F sinθC.F cosθD.μ(F cosθ+mg)13.如图所示,轻弹簧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其上放置质量为2 kg的物体A,A处于静止状态,现将质量为3 kg的物体B轻放在A上,则B与A刚要一起运动的瞬间,B对A的压力大小为(取g=10 m/s2)()A. 20 NB. 30 NC. 25 ND. 12 N14.如图,质量m1>m2的两物体A,B叠放在一起放在倾角为θ的光滑固定斜面上,现让它们由静止开始释放,在沿斜面下滑过程中,物体B的受力图是()A.B.C.D.15.如图是一顶搭在水平地面上的简易帐篷的骨架,骨架由一根立杆OO′和三条绳索AO、BO、CO 构成,三条绳索的长度都为L,地面上的三个固定桩A、B、C之间的距离也均等于L,三条绳索绷紧后,立杆对结点O的支持力为F,己知三条绳索上的张力大小都相等,不计绳索的重力,则每条绳索上的张力大小为()A.FB.FC.FD.F二、填空题(共3小题)16.如图所示,M为细绳,P、Q为两轻质弹簧,A、B、C三小球质量之比为1①2①3,在剪断细绳M的瞬间,三球的瞬间加速度a1=________,方向________,aB=________,方向________,aC=________.(设置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17.用斜面、小车、砂、砂桶、砝码等器材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甲乙(1)图甲是实验中一条打点的纸带,相邻记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且间距x1,x2,x3,…,x6已量出.请写出计算加速度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F关系图线,如图乙所示.①分析此图线的OA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18.从地面以30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个小球,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________,前4 s内的位移是________,路程为________.三、简答题(共3小题)19.如图所示,一木块和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遇到一障碍物的瞬间(设小车不反弹),则(1)如果小车上表面粗糙,木块将如何运动?(2)如果小车上表面光滑,木块将如何运动?20.在学习了力学单位制之后,小刚同学由G=mg,得g的单位N/kg,可是小强同学由自由落体v =gt得g的单位为m/s2.二人争执不下,都认为自己导出的单位正确.请你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21.如图所示,天花板上用细绳吊起两个用轻弹簧相连的质量相同的小球,两小球均保持静止.现在突然剪断细绳:(1)剪断细绳前,A、B各受几个力的作用?(2)剪断细绳瞬间,绳的拉力消失吗?弹簧的弹力呢?四、计算题(共3小题)22.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下列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1=0.50 m,“竖直高度”h1=1.0 m;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2=0.000 80 m,“竖直高度”h2=0.10 m.假想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起跳加速度,而“加速距离”仍为0.50 m,则人上跳的“竖直高度”是多少?2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人站在自动扶梯上,扶梯正以加速度a向上减速运动,a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求人受到的支持力和摩擦力.24.一个原来静止的物体,质量是700 g,在1.4 N 的合力作用下,0.5 min内通过的路程为多少?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人受到重力及板向上的弹力;人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人受到的板的弹力越来越大,开始时加速度向下减小;然后加速度再向上增大,故人应先失重后超重,但人对板的压力一直增大,故A错误,B正确;运动员在向上运动时,由于弹力减小,但开始时一定大于重力,故合外力先减小后增大,而加速度先向上,后向下,故人先超重后失重,但人对板的压力一直减小;故C、D 错误.2.【答案】B【解析】在图①中由于A和B均为滑轮,则知在移动B滑轮的过程中,绳OA与OB的拉力大小不变,若θ变化时,合力必变化,但此时其合力不变,与O点下方五个钩码的重力大小相等,所以θ角不变;对图①分析,当B点稍上移时,θ角仍然不变,所以只有B项正确.3.【答案】A【解析】对重物受力分析可知,左右两根绳对重物的合力与重物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轻绳对重物的作用力的合力不变,以重物和绳子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重力、圆柱体a 对绳子的作用力Fa,圆柱体b对绳子的作用力Fb,根据对称性可知,Fa=Fb,由平衡条件可得2Fa cosα=G,α是圆柱体对绳子的作用力与竖直方向夹角,G是重物的重力.绳越长时,α越小,cosα越大,则FA越小.所以绳越长时,轻绳的张力将变小,所以B、C、D错误,A正确.4.【答案】A【解析】电梯地板对木块的支持力和木块对电梯地板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所以F N=F N′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N-G=ma所以F N>G所以F N=F N′>G故选A.5.【答案】C【解析】A中当25 N和15 N的力与40 N的力共线反向时,合力为零,所以A不一定产生加速度,A错误;B中的三个力满足任意两力之和大于第三个力,任意两力之差小于第三个力,所以合力可能为零,故不一定产生加速度,B错误;C中三个力不可能为零,所以一定产生加速度,C正确;D中,当2 N、4 N方向相同且与6 N方向相反时,合力为零,故不一定产生加速度,D错误.6.【答案】A【解析】某同学乘电梯从一楼到六楼,在电梯刚起动时,向上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向上,处于超重状态.故A正确,B错误;无论是超重或失重状态,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对接触面的压力不和重力相等了,故C、D错误.7.【答案】D【解析】在图a中,对甲球分析,合力方向垂直于绳子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甲==,同理a乙=g sin 60°=g,则有:a甲①a乙=1①,故A、B错误;在图b中,对甲球分析,合力方向水平向右,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甲′==g,同理a乙′=g tan 60°=g,则a甲′①a乙′=1①3,故C错误;在图b中,有M甲g tan 30°=M乙g tan 60°,则M甲①M=3①1,故D正确.乙8.【答案】D【解析】由于杆一直平衡,两根细绳拉力的合力沿杆的方向向下,又由于同一根绳子的张力处处相等,而且两根细绳的拉力大小相等且等于重物的重力G,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一定在角平分线上,若将细绳的端点A稍向下移至A′点,若杆不动,则①A′CB<①BCG,则不能平衡,若要杆再次平衡,则两绳的合力一定还在角平分线上,所以BC杆应向上转动一定的角度,此时C在A点之上,故D正确.故选D.9.【答案】B【解析】对A、B整体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1+m2)a,a=以B为对象,则F′=m2a=F.10.【答案】B【解析】11.【答案】A【解析】首先从单位上看,===,可见C、D错误;再从其工作原理上看,当p越大于p0时,喷出气体的速度应该越大,故A符合这种原理,所以B错误,A 正确.12.【答案】B【解析】柱体受到重力、支持力、F以及静摩擦力作用,受力平衡,则有:水平方向:F f=F sinθ,由于是静摩擦力,不能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求解,故B正确,A、C、D错误.13.【答案】D【解析】释放B之前,物体A保持静止状态,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平衡,有:F=mAg=20 N释放B瞬间,先对AB整体研究,受重力和弹簧的支持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A+mB)g-F=(mA+mB)a解得:a=6 m/s2,对物体B受力分析,受重力、A对B的支持力F 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Bg-F N=mBa解得:F N=12 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B对物体A的压力等于物体A对物体B的压力,即释放B瞬间,B对A 的压力大小为12 N,故A、B、C错误,D正确.14.【答案】C【解析】两物体共同运动的加速度a=g sinθ,对物体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AB+mBg sinθ=mBa,解得:FAB=0;故物体B只受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作用,故选C.15.【答案】D【解析】三条绳索上的张力大小都相等,由题意可知它们的竖直分量之和为F,设每根绳索与竖直方向间夹角为θ,每根绳上的力为F T,则3F T cosθ=F.由数学几何知识可知:AO′=L,联立求得:F T=F,故选D.16.【答案】5g竖直向上 2.5g竖直向下0【解析】剪断M瞬间FP′=GA+GB+GC=6mg绳M的拉力FM′=0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5g,方向竖直向上.对B,a===2.5g,方向竖直向下对C,aC==0.17.【答案】(1)a=(2)①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a与F成正比①C【解析】(1)采用“逐差法”,由Δx=aT2可知,x4-x1=3a1T2;x5-x2=3a2T2;x6-x3=3a3T2且a=(a1+a2+a3);解得a=;(2)①分析此图线的OA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a与F成正比.①造成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的主要原因是:实验中没有满足钩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即钩码的质量太大,故选C.18.【答案】45 m 40 m 50 m19.【答案】(1)木块将向右倾倒(2)木块将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解析】(1)小车遇到障碍物前,木块和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且木块和小车具有共同的速度;当小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停下来时,木块的底部由于受阻力而随即减速,上部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此木块向右倾倒。
一、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1.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的汽车上,固定着一个正四棱台,其上、下台面水平,如图为俯视示意图。
在顶面上四边的中点a 、b 、c 、d 沿着各斜面方向,同时相对于正四棱台无初速释放4个相同小球。
设它们到达各自棱台底边分别用时T a 、T b 、T c 、T d ,到达各自棱台底边时相对于地面的机械能分别为E a 、E b 、E c 、E d (取水平地面为零势能面,忽略斜面对小球的摩擦力)。
则有( )A .a b c d T T T T ===,a b d c E E E E >=>B .a b c d T T T T ===,a b d c E E E E ==>C .a b d d T T T T <=<,a b d c E E E E >=>D .a b d d T T T T <=<,a b d cE E E E ===【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根据相对运动规律可以确定小球的运动状态,根据功的计算式,通过判断力和位移的夹角可判断弹力做功的情况,从而确定落地时的动能。
【详解】根据“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的汽车上,固定着一个正四棱台”,因为棱台的运动是匀速运动,可以选棱台作为参考系,则a 、b 、c 、d 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故有a b c d T T T T ===判断a 、b 、c 、d 的机械能的变化,只需比较弹力做功的情况即可,根据弹力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可知,由于b 、d 弹力不做功,机械能不变;a 弹力做正功,机械能增加;c 弹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小。
故有a b d c E E E E >=>结合上面二个关系式,故A 正确。
故选A 。
【点睛】本题要注意正确选择参考平面,机械能的变化看除重力之外的其它力做功的情况即可。
其它力做正功,机械能增加;其它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小,其它力不做功,机械能守恒。
章末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关于牛顿运动定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越快的汽车越不简洁停下来,是由于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就越大B.人从水平地面上猛得竖直向上跳起,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将会大于人对地面的压力C.N/kg与m/s2都是加速度的国际制单位D.物体的加速度方向有时与合外力方向相同,有时与合外力方向相反答案C解析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A错误;人向上跳起时,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者等大、反向,B错误;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质量的单位是千克,长度的单位是米,时间的单位是秒,依据a=Fm 和a=ΔvΔt,可知在国际制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N/kg和m/s2,C正确;依据牛顿其次定律可知,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D错误.2.如图1所示,小明在做双脚跳台阶的健身运动,若忽视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A.小明在下降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B.小明起跳以后在上升过程处于超重状态C.小明落地时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小于他的重力D.起跳过程地面对小明的作用力就是他对地面的作用力答案A解析超失重要看加速度,若加速度方向向上即为超重,若加速度方向向下即为失重.小明在下降过程中因加速度向下,故失重,A正确;起跳以后的上升过程中加速度也向下,也是失重,B错误;小明落地时因做减速下降,加速度向上,所以是超重,C错误;起跳过程中地面对小明的作用力与他对地面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是同一个力,D错误.3.在电梯内的水平地板上有一体重计,某人站在体重计上,电梯静止时,体重计的示数为40 kg.在电梯运动过程中,某一段时间该同学发觉体重计示数为60 kg,取g=10 m/s2,则在这段时间内()A.该同学所受的重力变大了B.该同学对体重计的压力大于体重计对该同学的支持力C.电梯肯定在竖直向上运动D.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 2,方向肯定竖直向上答案D4.某人在地面上用台秤称得其体重为490 N.他将台秤移至电梯内称其体重,t0至t3时间段内台秤的示数如图2所示,则电梯运行的v-t图象可能是(取电梯向上运动的方向为正)()图2答案A解析t0~t 1时间段内,人失重,应向上减速或向下加速,B、C错;t1~t2时间段内,人匀速或静止;t2~t3时间段内,人超重,应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A对,D错.5.如图3所示,物体m在传送带上向右运动,两者保持相对静止.则下列关于m所受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图3A.皮带传送速度越大,m受到的摩擦力越大B.皮带传送的加速度越大,m受到的摩擦力越大C.皮带速度恒定,m质量越大,所受摩擦力越大D.无论皮带做何种运动,m都肯定受摩擦力作用答案B解析物块若加速运动,其合外力由传送带给它的摩擦力来供应,故加速度大,摩擦力大,B正确;当物块匀速运动时,物块不受摩擦力,故D错误.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6.如图4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物体A、B,m1>m2,A、B间水平连接着一轻质弹簧测力计.若用大小为F的水平力向右拉B,稳定后B的加速度大小为a1,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1;假如改用大小为F的水平力向左拉A,稳定后A的加速度大小为a2,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2.则以下关系式正确的是()图4A.a1=a2B.a1<a2C.F1>F2D.F1<F2答案AC解析对整体,水平方向只受拉力F作用,因此稳定时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为a =Fm1+m 2,A正确,B错误;当拉力F作用于B时,对A,F1=m1a,当拉力作用于A时,对B,F2=m2a,由于m1>m2,所以F1>F2,C正确,D错误.7.如图5所示,一个盛水的容器底部有一小孔.静止时用手指堵住小孔不让它漏水,假设容器在下述几种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平动,且忽视空气阻力,则()图5A.容器自由下落时,小孔不向下漏水B.将容器竖直向上抛出,容器向上运动时,小孔向下漏水;容器向下运动时,小孔不向下漏水C.将容器水平抛出,容器在运动中小孔向下漏水D.将容器斜向上抛出,容器在运动中小孔不向下漏水答案AD解析容器抛出后,容器及其中的水均做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运动,容器中的水处于失重状态,水对容器的压强为零,无论如何抛出,水都不会流出.故A、D项正确.8.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的作用,该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6所示,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图6A.物体在2 s内的位移为零B.4 s末物体将回到动身点C.2 s末物体的速度为零D.物体始终在朝同一方向运动答案CD解析依据图象可知,物体先朝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再做正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周期性的朝单方向运动,由于加速和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所以2 s末的速度为零,位移不为零,A、B错误,C、D正确.9.两个完全相同的力分别作用在质量为m1、m2的两个物体上,使它们由静止开头运动,各经t1、t2时间后,两物体速度相同,则两物体通过的位移比是()A.m1∶m2B.m2∶m1C.t1∶t2D.t21∶t22答案AC解析依据牛顿其次定律及运动学公式知,速度相同时,a1t1=a2t2.物体加速度为:a1=Fm1,a2=Fm2.物体的位移为:s1=12a1t21,s2=12a2t22.整理得,s1s2=t1t2=m1m2.故答案为A、C.10.将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假设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不变,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7所示,则()图7A.上升、下降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1∶9B.上升、下降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0∶1C.物体所受的重力和空气阻力之比为9∶1。
一、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在质量为M 的长木板上受到向右的拉力F 的作用向右滑行,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μ,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μ,有以下几种说法:①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1mg μ ②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2()m M g μ+ ③当2()F m M g μ>+时,木板便会开始运动 ④无论怎样改变F 的大小,木板都不可能运动则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②③ B .①④C .①②D .②④【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①②.对木板:水平方向受到木块对它向右的滑动摩擦力f 1和地面的向左的静摩擦力f 2的作用,由平衡条件得211f f mg μ==①正确,②错误;③④.木块对木板的摩擦力为11f mg μ=地面对木板的最大静摩擦力为2max 2()f m M g μ=+所以木块对木板的摩擦力f 1不大于地面对木板的最大静摩擦力,当F 改变时,f 1不变,则木板不可能运动,③错误,④正确。
因此说法正确的是①④,选项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
2.A 、B 两物体用两根轻质细线分别悬挂在天花板上,两细线与水平方向夹角分别为60°和45°,A 、B 间拴接的轻质弹簧恰好处于水平状态,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 、B 的质量之比为1︰3B .A 、B 所受弹簧弹力大小之比为3︰2C .快速撤去弹簧的瞬间,A 、B 的瞬时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D .悬挂A 、B 的细线上拉力大小之比为1︰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 .对AB 两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设弹簧弹力为F 。
对物体AA tan 60m gF =对物体BB tan 45m gF=解得A B 3m m 故A 错误;B .同一根弹簧弹力相等,故B 错误;C .快速撤去弹簧的瞬间,两个物体都将以悬点为圆心做圆周运动,合力为切线方向。
一、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所示,水平板上有质量m =1.0kg 的物块,受到随时间t 变化的水平拉力F 作用,用力传感器测出相应时刻物块所受摩擦力F f 的大小.取重力加速度g =10m/s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5s 内拉力对物块做功为零B .4s 末物块所受合力大小为4.0NC .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D .6s ~9s 内物块的加速度的大小为2.0m/s 2【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 .在0﹣4s 内,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4s 末开始运动,则5s 内位移不为零,则拉力做功不为零.故A 错误.B .4s 末拉力为4N ,摩擦力为4N ,合力为零.故B 错误.CD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6s ~9s 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2253m/s 2m/s 1f F F m --== 解得 30.310f F mg μ=== 故C 错误,D 正确.故选D .2.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ac 、abc 、adc 三个细管道,ac 沿竖直方向,abcd 是一个矩形。
将三个小球同时从a 点静止释放,忽略一切摩擦,不计拐弯时的机械能损失,当竖直下落的小球运动到c 点时,关于三个小球的位置,下列示意图中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设ac d =,acb α∠=,设小球沿ab 、bc 、ac 、ad 、dc 下滑的加速度分别为1a 、2a 、3a 、4a 、5a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15sin sin mg a a g m αα=== sin(90)24cos mg a a g m αα︒-=== 3a g = 对ab 段有2211111sin sin 22d a t g t αα== 得12d t g =对ac 段有2312d gt = 得32d t g = 对ad 段有2244411cos cos 22d a t g t αα== 得 42d t g=所以有 124t t t ==即当竖直下落的小球运动到c 点时,沿abc 下落的小球恰好到达b 点,沿adc 下落的小球恰好到达d 点,故ACD 错误,B 正确。
一、选择题1.国产歼-15舰载机以80m/s 的速度降落在静止的“辽宁号”航母水平甲板上,机尾挂钩精准钩住阻拦索,如图所示。
在阻拦索的拉力帮助下,经历2.5s 速度减小为零。
若将上述运动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以上数据不能求出战斗机在甲板上运动的( )A .位移B .加速度C .平均速度D .受到的阻力 2.如图所示,A 、B 两小球分别连在弹簧两端,B 端用细线固定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A 、B 两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 A =5m 、m B =m ,重力加速度为g ,若不计弹簧质量,在线被剪断瞬间,A 、B 两球的加速度分别为( )A .都等于0B .都等于2gC .0和3gD .0和2g 3.以下关于力的单位,说法正确的是( )A .“牛顿”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B .使1kg 的物体产生1m/s 2加速度的力为1NC .国际单位制中规定1kg 物体的重力为9.8ND .对公式F ma =,无论F 、m 、a 三个物理量的单位是什么,此公式总是成立的 4.如图所示,水平面的物体质量m =1.0kg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0,现受到一斜向上拉力F 的作用向右运动,F =10N ,与水平面夹角θ=37°,g 取10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sin37°=0.6,cos37°=0.8)( )A .物体一共受到5个力B .物体匀速运动C .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大小为6ND .物体受到各个力的合力大小为6N5.如图所示,在饮料瓶的下方扎一个小孔,瓶中灌水,手持饮料瓶,小孔中有水喷出。
现让瓶子做下述几种运动,运动中瓶子没有转动,忽略空气阻力,观察喷水的变化。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放手让瓶子自由下落,小孔仍向下喷水B.将瓶子竖直向上抛出,瓶子向上运动时小孔不再喷水,瓶子向下运动时小孔向下喷水C.将瓶子水平抛出,瓶子在空中运动时小孔不再喷水D.将瓶子斜向上抛出,瓶子在空中运动时小孔仍向下喷水6.磁性车载支架(图甲)使用方便,它的原理是将一个引磁片贴在手机背面,再将引磁片对准支架的磁盘放置,手机就会被牢牢地吸附住(图乙)。
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所示,四个质量、形状相同的斜面体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将四个质量相同的物块放在斜面顶端,因物块与斜面的摩擦力不同,四个物块运动情况不同.A物块放上后匀加速下滑,B物块获一初速度后匀速下滑,C物块获一初速度后匀减速下滑,D物块放上后静止在斜面上.若在上述四种情况下斜面体均保持静止且对地面的压力依次为F1、F2、F3、F4,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A.F1=F2=F3=F4B.F1>F2>F3>F4C.F1<F2=F4<F3D.F1=F3<F2<F4【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当物体系统中存在超重现象时,系统所受的支持力大于总重力,相反,存在失重现象时,系统所受的支持力小于总重力.若系统的合力为零时,系统所受的支持力等于总重力,解:设物体和斜面的总重力为G.第一个物体匀加速下滑,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具有竖直向下的分加速度,存在失重现象,则F1<G;第二个物体匀速下滑,合力为零,斜面保持静止状态,合力也为零,则系统的合力也为零,故F2=G.第三个物体匀减速下滑,加速度沿斜面向上,具有竖直向上的分加速度,存在超重现象,则F3>G;第四个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合力为零,斜面保持静止状态,合力也为零,则系统的合力也为零,故F4=G.故有F1<F2=F4<F3.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运用超重和失重的观点分析加速度不同物体动力学问题,比较简便.通过分解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2.如图甲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质量为M且足够长的长木板,木板上面叠放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
现对长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3t(N)时,两个物体运动的a--t 图象如图乙所示,若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线Ⅰ是小物块运动的a--t图象B.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C .长木板的质量M =1 kgD .小物块的质量m =2 kg【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 .根据乙图可知,在3s 以后,m 与M 开始发生相对运动,m 的加速度不变,其大小为23m/s ,所以Ⅰ是长木板的—a t 图象,故A 错误;B .设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23m/s m a g μ==解得0.3μ=故B 正确;CD .当3s t >时,以M 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 mg Ma μ-=即kt mg Ma μ-=解得3mg a t M M μ=- 由此可得332M = 解得2kg M =在3s 内,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可得F M m a =+()即3()1M m =+⨯所以1kg m =故CD 错误。
一、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所示,水平板上有质量m =1.0kg 的物块,受到随时间t 变化的水平拉力F 作用,用力传感器测出相应时刻物块所受摩擦力F f 的大小.取重力加速度g =10m/s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5s 内拉力对物块做功为零B .4s 末物块所受合力大小为4.0NC .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D .6s ~9s 内物块的加速度的大小为2.0m/s 2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 .在0﹣4s 内,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4s 末开始运动,则5s 内位移不为零,则拉力做功不为零.故A 错误.B .4s 末拉力为4N ,摩擦力为4N ,合力为零.故B 错误.CD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6s ~9s 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2253m/s 2m/s 1fF F m--== 解得30.310f F mgμ=== 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2.A 、B 两物体用两根轻质细线分别悬挂在天花板上,两细线与水平方向夹角分别为60°和45°,A 、B 间拴接的轻质弹簧恰好处于水平状态,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 、B 的质量之比为13B .A 、B 32C .快速撤去弹簧的瞬间,A 、B 的瞬时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D .悬挂A 、B 的细线上拉力大小之比为12【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对AB两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设弹簧弹力为F。
对物体AAtan60m gF=对物体BBtan45m gF=解得AB3mm故A错误;B.同一根弹簧弹力相等,故B错误;C.快速撤去弹簧的瞬间,两个物体都将以悬点为圆心做圆周运动,合力为切线方向。
对物体AA A Asin30m g m a=对物体Bsin45B B Bm g m a=联立解得AB2aa=故C正确;D.对物体A,细线拉力A cos60FT=对物体B,细线拉力cos45BFT=解得AB2TT=故D错误。
第二章 运动和力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 、 汽车行驶B 、 苹果人树上落下C 、 运动员跳高D 、 木柴燃烧( )2、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徐徐下降的顾客,看到地面在上升,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 、 电梯 B 、 地面 C 、 商场的柜台 D 、 柜台前购物的顾客( )3、站在路旁的甲看到在他前方驾驶汽车中的乙超过同方向骑自行车的人丙,甲说乙向前运动,乙说丙向后运动,丙说甲向后运动,则A 、 甲、乙说的对,丙说的不对B 、 乙、丙说的对,甲说的不对C 、 丙说的对,乙说的不对D 、 他们三人说的都对,只是所选的参照物不同 ( )4、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越长B 、 速度越大的物体运动一定快C 、 速度越大的物体运动时间越短D 、 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长( )5、甲物体速度是72km/h ,乙物体速度是20m/s,丙物体1min 内通过的路程是1200m ,比较可知 A 、 甲物体运动得最快 B 、 乙物体运动最快C 、 丙物体运动得最快D 、 三个物体运动得一样快 ( )6、由速度公式tsv可知,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 A 、 与路程成正比 B 、 与时间成正比 C 、 随时间和路程而改变 D 、 与时间、路程无关 ( )7、一幢10层楼的高度接近于A 、 10mB 、 35mC 、 3500mD 、 0.35km( )8、小明让小雁测一个高度为L 的瓶子的容积。
小雁找到了如图所示的方法,用刻度尺测出瓶底的直径d , 瓶口朝上倒入一部分水,测得水 面高度L 1, 堵住瓶口,将瓶子倒置,测得水面离瓶底的高度L 2, 则可知瓶子的容积为A 、 πd 2L B 、41πd 2L C 、 41πd 2(L 1+L 2) D 、 41πd 2(L 1-L 2)( )9、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5s 内通过的路程是10m ,则它在前2s 内通过的路程是A 、 等于4米B 、 大于4米C 、 小于4米D 、 以上均有可能 ( )10、关于误差和错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误差是实验中的错误 B 、认真做实验可避免误差C 、 错误是任何实验都避免不了的D 、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并改进测量方法,采用精密仪器可减小实验误差( )11、蒸汽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风向自东向西,路边的观察者看到从火车烟囱中冒出的烟雾是竖直向上呈柱形的,由此可知,相对于空气,火车的运动情况是A 、 自东向西B 、 自西向东C 、 静止不动D 、 无法确定( )12、甲、乙两人各自沿同一路线从某地去学校,甲所用的时间为t 1,乙所用的时间为t 2,已知甲在前一半时间内的速度为v 1,在后一半时间内速度为v 2,而乙在前一半路程内的速度为v 1,在后一半路程内速度为v 2,(v 1≠v 2),则A 、 t 1>t 2B 、 t 1=t 2C 、 t 1<t 2D 、 无法判断( )13、铁路钢轨每根长12.5米,匀速行驶的火车内有一乘客在半分钟内听见车厢前轮与钢轨接头处的撞击声为30次,则行驶速度为A 、 340m/sB 、 45km/sC 、 54km/hD 、43.5km/h( )14、用如图的方法测量一根铜丝的直径,如果测量3次,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直尺不同部位读数,结果3次测得的直径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A 、 铜丝本身不圆,且粗细不同B 、 3次绕线时的松紧程度不同C 、 测量时所读的估计值不同D 、 以上3个因素都存在 ( )15、一段路程为s ,一辆汽车在通过前32s 时的平均速度为v 1,通过后s 31时的平均速度为v 2,则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 、)(3121v v + B 、 )(2121v v + C 、 212123v v v v + D 、 212123v v v v +( )15、在匀速行驶的火车车厢里坐着一位乘客,发现头顶正上方车棚上有一水滴正要下落,这滴水将落在A 、此乘客头上B 、此乘客前面C 、此乘客后面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6、我国公安部门规定,坐在小型客车前排的驾驶员和乘客都必须在胸前系上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减轻下列哪种情况可能对人造成的伤害? A 、车速太快 B 、车速太慢 C 、紧急刹车 D 、突然启动( )17、匀速上升的气球下面用细线拴着一个小石块,当细线突然断了以后,石块的运动状态将是(不计空气阻力)A 、继续匀速上升B 、立即加速下降C 、匀速上升一段距离后再加速下降D 、减速上升一段距离后再加速下降( )19、物块P 和Q 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A 、Q 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Q 的支持力B 、Q 对P 的支持力和P 对Q 的压力C 、Q 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Q 的支持力D 、P 受到的重力和Q 对P 的支持力( )19、已知拉力F 1与F 2大小相等,则下图所示的各种情况中,两个力可以平衡的是A B C D( )20、下面是小明所画物体在四种情况下所受力的示意图,其中有错误的是A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匀速向B 、浮在水面上的木块所受的力右滑动的物体所受的力C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所受的力D 、被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飞行时所受的力(不计空气阻力)()21、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小的物体惯性大,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小B、运动物体在阻力作用下会停止运动,说明力可以消除惯性C、物体静止时惯性最大,运动时惯性减小D、在太空航行的宇宙飞船中,物体仍然具有惯性()22、在一对平衡力作用下的物体正在运动,若这对平衡力中撤去一个,那么,这个物体在撤力前后的运动A、都是匀速直线运动B、都是变速直线运动C、撤力前是匀速直线运动,撤力后是变速直线运动D、撤力前是匀速直线运动,撤力后是变速运动,但运动路线不一定是直线二、实验题1、如图所示,将裸铜丝在铅笔上紧密缠绕50圈,密绕部分的长度是____________,由此可以求出裸铜丝的直径是_________。
一、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1.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的汽车上,固定着一个正四棱台,其上、下台面水平,如图为俯视示意图。
在顶面上四边的中点a 、b 、c 、d 沿着各斜面方向,同时相对于正四棱台无初速释放4个相同小球。
设它们到达各自棱台底边分别用时T a 、T b 、T c 、T d ,到达各自棱台底边时相对于地面的机械能分别为E a 、E b 、E c 、E d (取水平地面为零势能面,忽略斜面对小球的摩擦力)。
则有( )A .a b c d T T T T ===,a b d c E E E E >=>B .a b c d T T T T ===,a b d c E E E E ==>C .a b d d T T T T <=<,a b d c E E E E >=>D .a b d d T T T T <=<,a b d cE E E E ===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根据相对运动规律可以确定小球的运动状态,根据功的计算式,通过判断力和位移的夹角可判断弹力做功的情况,从而确定落地时的动能。
【详解】根据“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的汽车上,固定着一个正四棱台”,因为棱台的运动是匀速运动,可以选棱台作为参考系,则a 、b 、c 、d 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故有a b c d T T T T ===判断a 、b 、c 、d 的机械能的变化,只需比较弹力做功的情况即可,根据弹力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可知,由于b 、d 弹力不做功,机械能不变;a 弹力做正功,机械能增加;c 弹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小。
故有a b d c E E E E >=>结合上面二个关系式,故A 正确。
故选A 。
【点睛】本题要注意正确选择参考平面,机械能的变化看除重力之外的其它力做功的情况即可。
其它力做正功,机械能增加;其它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小,其它力不做功,机械能守恒。
2.如图甲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质量为M 且足够长的长木板,木板上面叠放一个质量为m 的小物块。
现对长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 =3t (N )时,两个物体运动的a --t 图象如图乙所示,若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图线Ⅰ是小物块运动的a --t 图象B .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C .长木板的质量M =1 kgD .小物块的质量m =2 kg【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 .根据乙图可知,在3s 以后,m 与M 开始发生相对运动,m 的加速度不变,其大小为23m/s ,所以Ⅰ是长木板的—a t 图象,故A 错误;B .设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23m/s m a g μ==解得0.3μ=故B 正确;CD .当3s t >时,以M 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 mg Ma μ-=即kt mg Ma μ-=解得3mga t M M μ=- 由此可得332M = 解得2kg M =在3s 内,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可得F M m a =+()即3()1M m =+⨯所以1kg m =故CD 错误。
故选B 。
3.如图所示是滑梯简化图,一小孩从滑梯上A 点开始无初速度下滑,在AB 段匀加速下滑,在BC 段匀减速下滑,滑到C 点恰好静止,整个过程中滑梯保持静止状态.假设小孩在AB 段和BC 段滑动时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1μ和2μ,AB 与BC 长度相等,则A .整个过程中地面对滑梯始终无摩擦力作用B .动摩擦因数12+=2tan μμθC .小孩从滑梯上A 点滑到C 点先超重后失重D .整个过程中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始终等于小孩和滑梯的总重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小朋友在AB 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将小朋友的加速度1a 分解为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由于小朋友有水平向右的分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地面对滑梯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有竖直向下的分加速度,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得知:小孩处于失重,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N F 小于小朋友和滑梯的总重力.同理,小朋友在BC 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小孩处于超重,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大于小朋友和滑梯的总重力,地面对滑梯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故ACD 错误;设AB 的长度为L ,小孩在B 点的速度为v .小孩从A 到B 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11sin cos mg mg ma θμθ-=,由运动学公式可得:212v a L =;小孩从B 到C 为研究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22cos sin mg mg ma μθθ-=,由运动学公式可得:222v a L =;联立解得:122tan μμθ+=,故B 正确.4.如图所示,斜面体A 静止放置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 的物体B 在外力F (方向水平向右)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下做匀速运动,此时斜面体仍保持静止。
若撤去力F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B .A 所受地面的摩擦力可能为零C .A 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可能向右D .物体B 仍将沿斜面向下做匀速运动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B 物块在外力F 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撤去外力F 后,B 物块沿斜面向下做加速运动,加速度沿斜面向下,所以A 、B 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有向左的分加速度,根据系统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地面对A 的摩擦力水平向左,才能提供系统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加速度。
故选A 。
5.如图所示,倾斜传送带以速度1v 顺时针匀速运动,0t =时刻小物体从底端以速度2v 冲上传送带,t t =0时刻离开传送带。
下列描述小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详解】若21v v <且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tan μθ≥,即加速度沿传送带向上,则物体传送带向上做匀加速运动至速度为1v 后做匀速向上运动;若21v v <且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tan μθ<,则物体沿传送带向上做匀减速运动至速度为0,后沿传送带向下做匀加速运动;若21v v >且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tan μθ≥,则物体沿传送带向上做匀减速运动至速度为1v 后向上做匀速运动;若21v v >且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教tan μθ<,则物体沿传送带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sin cos a g g θμθ=+至速度为1v后加速度变为sin cosa g gθμθ=-向上减速运动至速度为零后开始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sin cosa g gθμθ=-直至离开传送带。
选项C错误,ABD正确。
故选ABD。
6.如图甲所示,光滑水平面上停放着一辆表面粗糙的平板车,质量为M,与平板车上表面等高的平台上有一质量为m的滑块以水平初速度v0向着平板车滑来,从滑块刚滑上平板车开始计时,之后他们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t0是滑块在车上运动的时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滑块与平板车最终滑离B.滑块与平板车表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v3gtC.滑块与平板车的质量之比m:M=1:2D.平板车上表面的长度为005v t6【答案】AB【解析】【分析】根据图线知,铁块在小车上滑动过程中,铁块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通过它们的加速度之比求出质量之比,以及求出动摩擦因数的大小.根据运动学公式分别求出铁块和小车的位移,从而求出两者的相对位移,即平板车的长度.物体离开小车做平抛运动,求出落地的时间,从而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落地时与车左端的位移.【详解】由图象可知,滑块运动到平板车最右端时,速度大于平板车的速度,所以滑块将做平抛运动离开平板车,故A正确;根据图线知,滑块的加速度大小000100233v v vat t-==.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 2=003v t ,知铁块与小车的加速度之比为1: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1fa m =,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2=f M,则滑块与小车的质量之比m :M=1:1.故C 错误.滑块的加速度1fa g mμ==,又0103v a t =,则003v gt μ=,故B 正确;滑块的位移00100025326v v x t v t +==,小车的位移0200011326v x t v t ==,则小车的长度L=56v 0t 0-16v 0t 0=23v 0t 0,故D 错误.故选AB .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理清小车和铁块的运动情况,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进行求解.7.如图所示,A 、B 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 1、m 2,两物体之间用轻质弹性细线连接,两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相等。
现对B 物体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 ,使A 、B 一起向右做匀加速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某时刻撒去F ,则撤去F 的瞬间,A 、B 的加速度保持不变 B .若F 保持不变,水平面改为光滑的,则弹性细线的拉力大小不变C .若将F 增大一倍,则两物体的加速度将增大一倍D .若F 逐渐减小,A 、B 依然做加速运动,则在F 减小的过程中,弹性细线上的拉力与F 的比值不变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A .有F 作用时,B 物体水平方向受F 、弹性细绳的拉力和地面对B 的滑动摩擦力作用,撤去F 后,B 物体受弹性细绳的拉力和地面对B 的滑动摩擦力作用,故B 物体的受力情况发生变化,所以B 物体的加速度变化,故A 错误; B .有F 作用时,水平面粗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1212F m g m g m m a μ-+=+11=F m g m a μ-绳联立解得112=m F F m m +绳若F 保持不变,水平面改为光滑的,由牛顿第二定律,得()12F m m a =+1=F m a 绳联立解得112=m F F m m +绳可知弹性细线的拉力大小不变,故B 正确; C .有F 作用时,水平面粗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1212F m g m g m m a μ-+=+若将F 增大一倍,滑动摩擦力不变,故两物体的加速度不会增大一倍,C 错误; D .有F 作用时,水平面粗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1212F m g m g m m a μ-+=+11=F m g m a μ-绳联立解得112=m F F m m +绳可知,F 减小,弹性绳上的拉力与F 的比值不变,故D 正确。
故选BD 。
8.在大型物流货场,广泛的应用着传送带搬运货物。
如图甲所示,与水平面倾斜的传送带以恒定速率运动,皮带始终是绷紧的,将m =1kg 的货物放在传送带上的A 处,经过1.2s 到达传送带的B 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