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都市 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三单元第三课第二框《水上都市》教学设计东湖中学张丽一、【课标解读】:课标:1-2-8 描述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1-4-2 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解读:1-2-8 描述威尼斯的自然环境,体会威尼斯水城的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因氺而忧的历史与现状,感受威尼斯的水城之美。
1-4-2 运用政区图、区域轮廓图,描述威尼斯的地理位置与范围;运用景观图、示意图,描述威尼斯独特的水城风光,感受人们生产生活与水之间的关系。
二、【教材简析】: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威尼斯是展现了独特的水边生活,其城市以旅游业和商业为主。
“水上都市”以威尼斯的“水”为线索,重点介绍威尼斯城的形成、发展、特色以及人们的生活与水的关系,理解它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因氺而忧的历史与现状。
编写的意图在于帮助学生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任何区域的人们都有其独特的社会特点。
2.教材结构体系: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运用规范的学科术语描述威尼斯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发展商业的有利条件。
2.能够运用多种方式描述威尼斯水城风光特色,认识到傍水而居的人们生产生活和水的关系。
3. 知道威尼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体会水对傍水而居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一定的教学环节设计,培养学生正确认读地理图片和资料的能力和比较、分析、归纳社会问题的能力。
通过问题探究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探究,证明结论,形成新的思考,理解掌握重点、难点。
运用矛盾策略,探究“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因水而危,因水再兴”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到区域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能通过对“水”在人们生活与生产中的积极和消极的作用的认识,尝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设想,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威尼斯的过去、现在、将来与“水”的密切关系。
3.3.2水上都市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对水城威尼斯的“生”“兴”“美”“忧”的分析学习,了解傍水而居的威尼斯市民的日常生活状态。
2.能根据典型资料和重要图片描述“水”在威尼斯城的发展历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重点难点威尼斯城的兴建、繁兴、美丽和危机与水之间密切的关系;水资源的利用程度对威尼斯产生的影响。
三、课前预习1.意大利的半球位置:就经度而言,意大利属于_____半球;就纬度而言,属于____半球。
2.威尼斯的相对位置:意大利东濒________________海,西濒____________海,南濒________海,。
位于__________半岛上。
3. 600多年前,地中海连接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洲贸易往来的主要通道。
威尼斯凭借着位置优势,成为东西方商品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后来,威尼斯成为地中海沿岸著名的________。
这里的居民多以_______和____________ 为生。
四、课堂导学自主学习:1.结合下图,请你说说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
2.阅读课本P69,观察图片,体会威尼斯“因水而生”的含义。
3.阅读课本P69,结合图片探讨:(1)威尼斯地属海边的岛屿地带,地势低洼,修建的最大困难是什么?(2)威尼斯人的祖先选择为什么在此修建城市?(3)威尼斯城的建筑有什么特点?自主学习:4.阅读课本P70,自主学习威尼斯为什么能曾一度成为欧洲最大的商业城市?5.阅读课本P70-P71,结合课件提供资料,自主学习威尼斯“因水而美”。
【课堂练习】1.朱自清曾这样描述一个城市:这是一个别致的地方……大运河穿过这个城市像反写的S,这就是大街。
另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条,这些就是小胡同。
轮船像公共汽车,在大街上走;“贡多拉”(Gondola)是一种摇橹的小船,这个城市所特有,它哪儿都去。
这个“别致的地方”位于( )A.地中海沿岸B.墨西哥湾沿岸C.北海沿岸D.大西洋沿岸2.下列属于威尼斯标志性建筑的是( )A.凯旋门B.斗兽场C.圣马可教堂D.玛丽亚教堂3.威尼斯发展商业的有利条件是( )A.造船业发达B.威尼斯人有经济头脑C.优越的地理位置D.资源缺乏4.下列能体现威尼斯水城风光的有( )①城内纵横交错的水道②船是这里的主要交通工具③无数的宫殿和教堂④300多座各式各样的桥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威尼斯的大型“公共汽车”和“小汽车”分别是指( )A.公交车和汽艇B.交通船和汽艇C.交通船和汽车D.交通船和木船6.历史上威尼斯城的兴起得益于( )A.交通便利B.城墙牢固C.没有外族入侵D.独特的“水城”风光【反思总结】自学反思、查漏补缺,检查知识点,标注情况。
《水上都市》作业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本课程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水上都市的观点及其在摩登社会中的重要性。
水上都市是指建立在水上的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规划和设计理念,具有奇特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
通过本课程的进修,学生将了解水上都市的特点、优势和挑战,培养他们对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兴趣和理解。
二、课程目标1. 了解水上都市的观点和发展历史;2. 掌握水上都市的设计原则和规划方法;3. 分析水上都市的优势和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5. 提高学生的城市规划和设计能力。
三、课程内容1. 水上都市的观点和特点;2. 水上都市的发展历史和案例分析;3. 水上都市的设计原则和规划方法;4. 水上都市的优势和挑战;5. 水上都市的未来发展趋势;6. 团队合作项目:设计一个水上都市的规划方案。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讲授水上都市的观点、发展历史和设计原则;2. 实地考察:参观当地的水上都市项目,了解实际案例;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水上都市的优势、挑战和解决方案;4. 项目设计:分组设计一个水上都市的规划方案,并进行展示和评审。
五、评判方式1. 教室参与度:包括教室讨论、小组合作等;2. 项目效果:包括规划方案的设计质量和创新性;3. 展示表现:包括展示技巧和表达能力。
六、作业要求1. 撰写一份关于水上都市的钻研报告,包括观点、发展历史、设计原则等内容;2. 参与小组讨论,提出对水上都市优势和挑战的看法,并提出解决方案;3. 设计一个水上都市的规划方案,包括城市布局、交通系统、公共设施等内容。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水上都市设计原理》;2. 参考书籍:《水上都市的发展与实践》;3. 网络资源:水上都市相关的案例分析和新闻报道。
八、课程安排1. 第一周:介绍水上都市的观点和特点;2. 第二周:分析水上都市的发展历史和案例;3. 第三周:讲解水上都市的设计原则和规划方法;4. 第四周:小组讨论水上都市的优势和挑战;5. 第五周:实地考察当地的水上都市项目;6. 第六周:展示并评审小组设计的水上都市规划方案。
3.3.2水上都市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水城威尼斯的“生”“兴”“美”“忧”的分析学习,了解傍水而居的威尼斯市民的日常生活状态。
2.能根据典型资料和重要图片描述“水”在威尼斯城的发展历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3.能针对威尼斯水城发展现状中面临的危机,提出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设想。
在是否科学利用水资源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的探究中,树立爱护环境、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威尼斯城的兴建、繁兴、美丽和危机与水之间密切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水资源的利用程度对威尼斯产生的影响。
四、教学资源开发威尼斯城相关的图片和信息资料。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出示有关威尼斯的风景照:威尼斯日出、威尼斯落日、威尼斯夜景、威尼斯巷道、威尼斯交通工具船、威尼斯日常出行的场景、威尼斯旅游等,每一张图片都与水紧紧相连。
提问,这些图片出自哪一座城市?(学生活动)学生在观赏图片的时候发出感叹,发出赞美声,并肯定地判断图片出自威尼斯。
(教师活动)好!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水上都市──威尼斯(本环节的设计是为了从威尼斯之美引入新课,让学生从现实的美景中激起他们对威尼斯学习的探究欲望。
)2.学习新课(过渡语)对美的事物,人们往往会有一种赞美的欲望,或吟诗,或作赋,或歌唱,或感叹。
今天,我们就来个简单易行的游戏:好词送给威尼斯──快速抢说。
用你认为最贴切的好词赞美威尼斯的美丽。
(学生活动)赞美威尼斯(本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热情,充分展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威尼斯“因水而美”的学习。
借用学生之口,达成学生本堂课的学习目标之一。
)(过渡语)这么美的地方在哪儿呢?(学生活动)学生在地图上寻找威尼斯的准确位置。
(本环节简单但关键,学生可以从威尼斯临近地中海的地理位置中进一步感受威尼斯因水而美,同时勾起学生对威尼斯兴建的好奇心,从而为下一步的学习埋下伏笔。
水上都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威尼斯的地理位置和整体面貌,了解它的优劣势,明确威尼斯兴衰的原因。
2.了解船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并明确它的作用。
3.知道“水”对威尼斯的重要作用和危害。
4.并要理解水对城市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料、图片等了解威尼斯的过去和现在的方法,从而体会傍水而居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与“水”之间的密切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通过对“水”在人们生活与生产中的下面和负面作用的认识,尝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设想,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并且能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感受水乡的特色,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威尼斯的过去、现在、将来与“水”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以“水”贯“史”。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问题探究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然后教师分析。
教学用具:投影仪、相关威尼斯的投影图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日本耕海牧渔,我们也多多少少了解了日本这个国家,那么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另一种典型的区域生活方式。
首先,给大家看几张图片,大家猜猜这是哪里?【学生】是意大利的威尼斯。
【教师】是的,在意大利的东北部、地中海的北岸,有一座美丽的水上古城——威尼斯。
今天,我们就一起揭开这座美丽的古城的面纱,共同学习“水上都市”。
【教学内容】:一、因水而兴(时间8分钟)【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威尼斯为什么“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因水而忧,因水再兴”这个问题,自学课本相关内容并展开小组讨论,五分钟后我会请同学回答问题。
那么,同学们从哪里可以看出威尼斯因水而生呢?【学生】从它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可以看出,威尼斯位于意大利的东北部,它是建立在岛屿上的,并且船是它的主要交通工具,这便可以看出威尼斯因水而生的特色。
【教师总结】这位同学大致上已经回答出来了,下面请同学看地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威尼斯处于意大利的东北部,地中海的北岸,毗邻亚得里亚海,这便决定了威尼斯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为它以后成为重要的商业港口奠定了基础。
《水上都市》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1-2-8:描述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根据这一课标要求,需要认识到世界各国和地区,在自然环境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在经济、文化、民俗等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使学生进一步领略不同区域人民生活的特点,认识到当地人民积极利用自然条件,因地制宜,改造利用自然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三课,本课展示了不同类型的水边生活。
其中《水上都市》以威尼斯的“水”为线索,重点介绍威尼斯城的形成、发展、特色以及人们的生活与水的联系,理解它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因水而忧的历史与现实。
这一部分内容与前面的平原,山区及其后的干旱宝地等内容共同构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体现任命积极利用自然条件,因地制宜。
三、学情分析:课本中的一些涉及中的内容相对较为简单,初一学生对此的理解较为直观,但理解性、概括性的知识较难把握,因此需要视频、图片等资料展示,进行引导和分析。
四、学教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分析、学习,理解威尼斯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因水而忧的历史与现实,了解傍水而居的威尼斯市民的日常生活状态。
2、能力目标:能根据典型资料和重要图片描述“水”在威尼斯城的发展历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3、情感目标:解水同人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基础,针对威尼斯水城发展现状中面临的危机,增强学生合理用水、节约用水、善待自然的意识。
五、本课重难点:1、重点:威尼斯城的形成、兴起、美丽和危机与水之间密切的关系2、难点:水资源对威尼斯的影响。
六、教学方法:本次课面对的学生是刚上初中的七年级学生,他们分析理解能力不强,还比较习惯于直观形象地学习,而且他们比较活跃,喜欢讨论,因此本次课主要采用多媒体展示为主,板书为辅;运用讲授法和演示法为主,讨论法和练习法为辅。
八、课堂练习: 见作业本因水而生因水而忧因水而兴 因水而美。
板块一:风景欣赏水上都城威尼斯之美(事实性知识)板块二:对于美丽的水上都城威尼斯你有什么好奇的问题想问?1.在哪里——位置2.前身——建城历史,曾经的风光3.后事——对水的担忧水上都市—威尼斯温二十五中张玥媚课程标准①描述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②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读图,了解水城威尼斯自然环境;通过对水城威尼斯不同时期的“生”“兴”“美”“忧”的分析学习,了解傍水而居的威尼斯人的生产生活状态。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典型材料描述威尼斯人在不同时期,如何科学利用“水”的优势促进威尼斯的产生和发展。
3.情感与态度:针对因水而危的现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解决危机设想,树立“人”“水”和谐相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威尼斯人如何科学利用水的优势促进威尼斯的兴盛。
【教学难点】如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解决威尼斯水危机设想,树立“人”“水”和谐相处意识。
教学过程一.看地图,认地名【提问】屏幕上的卫星地图是哪个城市?学生活动略(威尼斯)【追问】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学生活动略。
(岛屿很多、周边都是水、英文VENICE)【承转】今天让我们师生一起走进世界著名的水城——威尼斯,了解威尼斯过去、现在和未来,首先让我们了解威尼斯的地理位置。
二.新课教学1.鸟瞰威尼斯【展示】意大利卫星组图【师陈】意大利在世界的位置?威尼斯在意大利的位置?学生活动略。
(欧洲南部,位于亚平宁半岛;意大利的东北部)【师述】意大利位于亚平宁半岛上,南部是地中海,北部则是欧洲大陆。
威尼斯位于意大利的东北部,东临亚得里亚海。
(教师补充)离岸4公里的海边浅水滩上,平均水深1.5米。
威尼斯外形恰似海豚,城市面积不到7.8平方公里,由铁路、公路、桥与陆地相连。
由118个小岛组成,并以177条水道、401座桥梁连成一体,以舟相通,有“水上都市”、“百岛城”、“桥城”之称,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整个城市只靠一条长堤与意大利大陆半岛连接。
3.3.2《水上都市》导学案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学习目标】1、通过对水城威尼斯的“生”“兴”“美”“忧”的分析学习,了解傍水而居的威尼斯市民的日常生活状态。
2、能根据典型资料和重要图片描述“水”在威尼斯城的发展历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难点】重点:威尼斯城的兴建、繁兴、美丽和危机与水之间密切的关系;难点:水资源的利用程度对威尼斯产生的影响。
【课前预习】1、(1)意大利在世界的位置:位于南部,坐落在半岛上。
位于________纬度,半球位置是_______________.这里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2)威尼斯的地理位置:位于意大利的部,濒临海。
2、为什么说威尼斯是“因水而生”?1000对年前,威尼斯人的祖先为了,开始在这儿建造家园。
岛与岛之间的海面变成了,水道上建起了几百座大大小小的,连接着众多。
在这样的地方修建城市最大的困难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威尼斯人的祖先为什么在此地选择建他们的家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什么说威尼斯是“因水而兴”?600多年前,地中海连接着、、三洲贸易往来的主要通道。
威尼斯凭借着位置优势,成为地中海沿岸著名的。
这里的居民多以和为生。
4、为什么说威尼斯是“因水而美”?商业贸易的发展,无数富商、贵族云集于此,他们修建了无数豪华的、和。
例如教堂,是威尼斯的标志性建筑。
(仔细阅读图3-38,说说威尼斯城的建筑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纵横交织的水道构成了大街小巷,是这里的主要交通工具,既有大型的“公共汽车”即,也有各家的小汽车——,还有专载游客的单桨平底木船——。
威尼斯以独特的______和多姿多彩的______,成为人们欣赏水城风光的_______。
5、总结归纳一下,水在哪些方面影响着威尼斯人的生活①饮食:_____是威尼斯人午餐和晚餐的主要食品②住:房子和其它的建筑物不是建在坚硬的土地上,而是建在打进泥土里的____上。
第三课傍水而居 [第二课时] 水上都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水城威尼斯的繁荣与面临的问题,理解傍水而居的人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状态。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资料、录象和图片描述“水”在这些地区所起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针对这些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设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水对居住在海边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特色,威尼斯的形成、兴衰以及面临的危机等。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威尼斯的形成、兴衰以及面临的危机等。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看录象、调查等方法提出问题,讨论分析总结。
课前准备收集一些相关的图片、地图、录象和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播放威尼斯视频:你知道威尼斯在哪里吗?视频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活动1.因水而生展示图3-35、3-36说一说:意大利在世界的位置和威尼斯在意大利的位置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坐落在亚平宁半岛上。
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濒临亚得里亚海图片:威尼斯位于亚得里亚海的西北岸,由118个弹丸小岛组成,有400座石拱桥,177条水道,总长45千米的运河,2300条水巷,只有西北角有一条4公里长的长堤,是1846年建造的铁路桥,1932年又与之并列建造了公路桥,与大陆相通。
在6.9平方千米的市区,有10多万城区居民(加上郊区36万) 。
观察图3-37、3-38,说说水城威尼斯城的建筑分布有什么特点?水城建筑是如何打地基的?阅读课文了解威尼斯城市的形成,想一想:在这样的地方修建城市,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威尼斯人的祖先为什么选择在此地建设他们的家园?图片:威尼斯地属海边的岛屿地带,地势低洼,修建的最大困难是城市用地和排水问题。
威尼斯人的祖先选择在此修建城市主要是为了利用有利地形躲避外敌,便于防守。
活动2.因水而兴出示阅读卡:威尼斯的兴起思考:为什么说威尼斯因水而兴?活动3.因水而美图片:威尼斯是一座文化艺术名城。
全城有教堂、钟楼、修道院、宫殿、博物馆等艺术及历史名胜450多处。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 3.3.2水上都市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 3.3.2 “水上都市教学设计”一课,主要讲述威尼斯城邦的建立、发展和衰落过程,让学生了解威尼斯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掌握相关知识点。
本节课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1. 让学生了解威尼斯城邦的建立、发展和衰落过程。
2. 使学生掌握威尼斯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提高历史素养。
4.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威尼斯城邦的建立、发展和衰落过程,威尼斯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
难点:理解威尼斯城邦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的发展优势和衰落原因。
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威尼斯城邦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
2. 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威尼斯城邦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素养。
4. 采用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点。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威尼斯城邦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2. 案例分析:详细讲解威尼斯城邦的建立、发展和衰落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威尼斯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
3. 知识拓展:介绍威尼斯城邦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的发展优势和衰落原因,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讨论威尼斯城邦的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
5. 课堂问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点。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能力和史料实证能力,使其在了解威尼斯城邦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核心素养目标如下:1. 唯物史观:通过分析威尼斯城邦的建立、发展和衰落过程,使学生能够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中,认识威尼斯城邦的历史发展规律。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我们的和水有关的旅行。
说起水上都市,我们不免会联想到威尼斯,那么这个被堪称为世界上最为闻名的“水上都市”又是以怎样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呢?我们首先通过几张图片,来领略一下他的风光。
一、印象威尼斯多媒体播放关于威尼斯的图片(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提问:说说你对威尼斯的印象。
【讲授新课】二、走近威尼斯提问:这个美丽的地方威尼斯,它到底位于世界的哪个角落呢?请用你手中的工具确定威尼斯的地理位置,并介绍你是用哪种方法知道威尼斯的位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能运用已有的材料解决未知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三、走进威尼斯环节一:因水而生小组合作:课前先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威尼斯的资料(指导学生从历史、地理、人文、经济和特色等方面),然后请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小组合作时要求要确定发言人)。
(设计意图: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他们自己能搜集材料、分析材料,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提问:威尼斯是怎样建成的?学生回答后,一起朗读教材p73第二段(威尼斯的建成)。
同时多媒体出示威尼斯城区图。
环节二:因水而美再次播放关于威尼斯建筑、传统节日、水城风光的图片,感受威尼斯的“因水而美”。
1、美在魅力无穷的建筑:结合图3-38,说一说威尼斯城的建筑有什么特点。
2、美在丰富的传统节日。
3、美在独特的水城风光:介绍“贡多拉”。
环节三:因水而兴师:一开始的威尼斯只是一座在晃荡上建立起来的小城市,它能够变得这么美的原因在哪里?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可能会回答p74第一段)让学生阅读书本p74—75思考:威尼斯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威尼斯为什么曾能成为欧洲最大的商业城市?(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水运交通)由此我们可知威尼斯的兴盛也是和水密不可分,所以我们说它“因水而兴”。
环节四:因水而忧提问:这个举世闻名的水上都市现在却面临着严重的危机,有人说要沉没,有人要给他举行葬礼?到底是怎样一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水上都市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水上都市教学设计《水上都市──威尼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水城威尼斯的“生”“兴”“美”“忧”的分析学习,了解傍水而居的威尼斯市民的日常生活状态。
(二)过程与方法:2.能根据典型资料和重要图片描述“水”在威尼斯城的发展历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能针对威尼斯水城发展现状中面临的危机,提出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设想。
在是否科学利用水资源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的探究中,树立爱护环境、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威尼斯城的兴建、繁兴、美丽和危机与水之间密切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水资源的利用程度对威尼斯产生的影响。
四、教学资源开发威尼斯城相关的图片和信息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出示有关威尼斯的风景照:威尼斯日出、威尼斯落日、威尼斯夜景、威尼斯巷道、威尼斯交通工具船、威尼斯日常出行的场景、威尼斯旅游等,每一张图片都与水紧紧相连。
提问,这些图片出自哪一座城市?(学生活动)学生在观赏图片的时感知威尼斯的美丽分光,并准确判断图片出自威尼斯。
(教师活动)好!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水上都市──威尼斯(本环节的设计是为了从威尼斯之美引入新课,让学生从现实的美景中激起他们对威尼斯学习的探究欲望。
)2.学习新课(过渡语)对美的事物,人们往往会有一种赞美的欲望,或吟诗,或作赋,或歌唱,或感叹。
今天,我们就来个简单易行的游戏:好词送给威尼斯──快速抢说。
用你认为最贴切的好词赞美威尼斯的美丽。
(学生活动)赞美威尼斯(本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热情,充分展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威尼斯“因水而美”的学习。
借用学生之口,达成学生本堂课的学习目标之一。
)(过渡语)这么美的地方在哪儿呢?(学生活动)学生在地图上寻找威尼斯的准确位置。
(本环节简单但关键,学生可以从威尼斯临近地中海的地理位置中进一步感受威尼斯因水而美,同时勾起学生对威尼斯兴建的好奇心,从而为下一步的学习埋下伏笔。
《水上都市──威尼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水城威尼斯的“生”“兴”“美”“忧”的分析学习,了解傍水而居的威尼斯市民的日常生活状态。
(二)过程与方法:
2.能根据典型资料和重要图片描述“水”在威尼斯城的发展历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能针对威尼斯水城发展现状中面临的危机,提出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设想。
在是否科学利用水资源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的探究中,树立爱护环境、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
威尼斯城的兴建、繁兴、美丽和危机与水之间密切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水资源的利用程度对威尼斯产生的影响。
四、教学资源开发
威尼斯城相关的图片和信息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出示有关威尼斯的风景照:威尼斯日出、威尼斯落日、威尼斯夜景、威尼斯巷道、威尼斯交通工具船、威尼斯日常出行的场景、威尼斯旅游等,每一张图片都与水紧紧相连。
提问,这些图片出自哪一座城市?
(学生活动)学生在观赏图片的时感知威尼斯的美丽分光,并准确判断图片出自威尼斯。
(教师活动)好!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水上都市──威尼斯
(本环节的设计是为了从威尼斯之美引入新课,让学生从现实的美景中激起他们对威尼
斯学习的探究欲望。
)
2.学习新课
(过渡语)对美的事物,人们往往会有一种赞美的欲望,或吟诗,或作赋,或歌唱,或感叹。
今天,我们就来个简单易行的游戏:好词送给威尼斯──快速抢说。
用你认为最贴切的好词赞美威尼斯的美丽。
(学生活动)赞美威尼斯
(本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热情,充分展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威尼斯“因水而美”的学习。
借用学生之口,达成学生本堂课的学习目标之一。
)
(过渡语)这么美的地方在哪儿呢?
(学生活动)学生在地图上寻找威尼斯的准确位置。
(本环节简单但关键,学生可以从威尼斯临近地中海的地理位置中进一步感受威尼斯因水而美,同时勾起学生对威尼斯兴建的好奇心,从而为下一步的学习埋下伏笔。
)
(过渡语)同学们,威尼斯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学生活动)学生畅谈自己对威尼斯兴建的不同想法。
(过渡语)威尼斯到底是怎样建成的?请大家齐读P81教材的第二段。
(学生活动)齐读教材:威尼斯的兴建
(教师活动)出示威尼斯城区图并结合地图作适当的资料补充。
(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从众多关于威尼斯兴建的想象和推测中走出来,准确了解威尼斯的因水而生,也让学生从威尼斯的兴建中体会到威尼斯人的智慧和威尼斯城建筑的奇妙。
)
(过渡语)威尼斯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威尼斯也因其便利的水上交通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带给它经久不息的繁荣。
(教师活动)讲述:威尼斯濒临地中海,10~14世纪是东西方海上贸易的通道,凭借贸易所得,威尼斯一度成为世界的门户、欧洲的中心、地中海的霸主。
15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威尼斯的贸易霸主地位衰落,但威尼斯美丽的自然风景和独特的人文景观使它成为欧洲最吸引人的旅游胜地,旅游业使威尼斯继续保持着繁荣。
所以,我们也可以这么说──威尼斯因水而兴。
(本环节的设计是基于教材提供的文本和课标的要求,不宜补充太多的素材,可以通过教师简洁的简述,达到教学目的。
)
(过渡语)对于美丽的东西,我们总是希望他永恒,但事实有时与人们的愿望背道而驰,威尼斯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这座水城如今最大的敌人也是水,水带给威尼斯人忧虑,也带给威尼斯城忧患,请大家看几副图片和几段文字资料,大家谈谈,威尼斯忧在何处?
(教师活动)出示水淹威尼斯的图片和几段关于威尼斯水患的资料
附三段材料
材料一1966年,威尼斯发生大洪灾,城内水位升高了1米。
2001年,威尼斯又遭受了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水灾,洪水持续四天四夜,使城市的大半部分都淹在水中,威尼斯最大的广场20世纪每年遭遇洪水袭击10多次,近些年来,每年遭受100多次洪水袭击。
材料二根据地球板块理论,威尼斯每100年大约下沉1.3厘米。
二战后,为满足发展需要,威尼斯人大量开采地下水,致使整个城市在20年内下降30厘米。
材料三威尼斯面积不到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不到6万人,然而每年到此旅游的人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他们为此带来的生活垃圾,令威尼斯不堪承受。
(学生活动)根据图片和资料归纳出威尼斯的三忧:地面下沉、洪水泛滥、环境污染。
(本环节的设计基于学生对在课堂上难以收集威尼斯有关的信息,更没有办法让他们从心理上接受美丽的威尼斯会有令人担忧的事情发生。
所以,在整合课程资源的时候,特别选取三段通俗易懂而又有典型性的材料,让学生领略威尼斯的水之忧。
)
(过渡语)威尼斯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水上旅游城市,他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人文景观是我们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已经将其列,《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严重的水患已经威胁到威尼斯的生存,我们怎么样去消除威尼斯之忧呢?
(学生活动)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共同探究解决水患的办法。
(教师活动)向学生介绍现在最被认可的三种解决威尼斯忧患的办法:液体贮入法、迪斯尼托管法、建造浮动水闸。
重点介绍浮动水闸的工作原理。
在威尼斯的泻湖与亚得里亚海相连的出海口上建造79座浮动水闸。
平时,闸门隐藏在海面之下,一旦水位超过正常水位1米后,便向闸门内注入空气,使闸门升起,阻断洪水。
当水位回落时,则向水闸注水,使其沉入水底。
这项名叫“摩西”的工程已经开工。
“摩西”工程耗资30亿欧元,预计在2011年左右完工。
不过,一些气候学家质疑,依照目前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摩西”水闸可能仅有100年左右的效用。
(本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在更大程度上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调动起来,也是突破难点的办法。
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会水资源利用的合理程度对水城威尼斯的影响。
)
(过渡语)威尼斯是水城,在欧洲,它的水患似乎离我们很远,大家静心想一想,我们宁波这个地方是不是也与水联系紧密呢。
对,宁波是江南水乡兼海港城市城,市内有余姚江、奉化江、甬江,是水资源特别丰富的城市,水曾给这个城市带来过贸易的繁荣,水也曾多次肆虐过这座城市,大家应该还记得2013年10月的宁波水灾吧,我们一定要从水城威尼斯的发展中吸取教训,防微杜渐,居安思危。
今天,我们来开展一个探究活动,请同学们结合宁波创建国际化城市的发展目标,为宁波市的合理用水设计一个公益广告。
(学生活动)利用老师提供的统一纸张或独做、或合作进行探究活动。
(教师活动)巡视学生的探究过程,发现好的设计作品,在大多数同学完成探究活动的情况下,展示好的作品,并给予适时肯定的点评。
(本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发挥同学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唤起他们节约资源的意识和环保意识,以实现本课的核心目标。
)
3.课堂小结
水是生命之源,无论是河网密布的水乡,还是大江大湖旁的城镇,抑或是浩瀚大海边的渔村和城市,我们都要感恩水,感激水,善待水资源。
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们更是要有发展的眼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共同保护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
六、教学反思
本课的文本内容其实并不多,甚至显得有些单薄,按照课标,我们要将《傍水而居》的人们的生活状况了解清楚,水城威尼斯这一典型案例大有可为。
这里非常丰满地展示了水孕育这座城市,水带给了这座城市贸易的繁荣和旅游业的兴盛,同时水也给这座城市带来了生存的冲击,水与这个城市的命运息息相关。
教师在教学的准备过程中,可逐步逐步引导学生自己去领悟水在这座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借此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警示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与水和谐共处。
课标:1-2-8描述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1-4-2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