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6单元第20课《诗二首》(天上的街市)检测练习
- 格式:docx
- 大小:14.26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诗二首》课文天上的街市
作者:郭沫若
远远的街灯了然,
仿佛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仿佛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漂亮的街市。
街市上陈设的一些物件,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异。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河的牛郎织女,
定可以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现在,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太阳船 (1982)
作者:吴望尧
日间有一条神奇的航线,
划来只镀金的巨船,
当它驶过顶空的子午线,便慢慢地扯下了帆。
沿途它穿越密切的光波,或停靠于云的海岸,
当它卸掉批闪耀的白银,又驶向另一个港湾。
但在它驶近黑暗的时候,船上却焚起了大火,
它淹没于灰色的浪涛,却溅起了银星千颗 !。
目录第四单元第13课《纪念白求恩》第14课《植树的牧羊人》第15课《走一步再走一步》第16课《诫子书》第五单元第17课《猫》第18课《鸟》第19课《动物笑谈》第20课《狼》第六单元第21课《皇帝的新装》第22课《诗二首》《天上的街市》《太阳船》第23课《女娲造人》第24课《寓言四则》《赫耳墨斯和雕塑者》《蚊子和狮子》《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附: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第四单元第13课《纪念白求恩》(一)文学常识作者: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
他的主要著作收在《毛泽东选集》中。
(二)文章主题本文概括叙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寻常的经历,高度评价了他的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三)结构第一部分(1)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部分(2)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部分(3)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部分(4)总结全文,点明向白求恩同志学习的深刻意义,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四)议论文文体知识(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2)论据的形式:事实论证、道理论证。
(3)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
(五)夹叙夹议:夹叙夹议是本文语言表达的特点。
一、三、四段都是先叙后议,第二段分三层,每一层都是先叙后议,整个段落夹叙夹议的特点更加明显。
夹叙夹议,既能使读者由表及里地认识白求恩同志,又能使读者懂得向白求思同志学习什么,为什么向他学习。
(六)重点问题:1、“只见过一面”的“只”字流露出怎样的心情?“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说明了什么?明确:“只”表达了一种遗憾之情。
“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见白求思同志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那种倾心的热爱和忠诚。
2、“我是很悲痛的”可以改成“我很悲痛”吗?为什么?明确:不行。
第19课外国诗二首基础练习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忧郁.()shùn息()伫.立()Shè足()萋.萋()幽.寂()2.选词填空。
(1)那 (忧郁抑郁)的眼神,那寂寞的情绪,那份瑟缩和无可奈何,都没有逃过他的眼睛。
(2)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 (感叹感悟)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
3.请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2)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3)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4)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4.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挫折与失败总是伴随着我们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
②我们费尽心思地躲避,也避免不了不遭受挫折和失败。
③但是,挫折并不等于失败。
④一个暂时失利的人,继续努力,打算贏回来,他今天的失利,就不是真正的失败。
(1)请提取第①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
(2)第②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3)请为第④句补上--组恰当的关联词语。
5.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以为“‘过去’‘未来’皆是‘现在’”这句话倒有些道理。
②故一个时代的思潮,不是单纯由这个时代凭空形成的,而是不知道由多少“过去”时代的思潮,差不多可以说是由所有“过去”时代的思潮,一起凑合而成的。
③有的哲学家说,时间只有“过去”与“未来”,并无“现在”。
④因为“现在”就是所有“过去”流入的世界,换句话说,所有“过去”都埋没于“现在”里边。
⑤有的又说“过去”“未来”皆是“现在”。
A.③⑤①④②B.⑤①④②③C.①④②③⑤D.③⑤①②④6.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第一节是理性分析,第二节是低声嘱咐,整首诗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B.《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告诉人们:当被生活欺骗了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
第20课《外国诗二首》导学案2020-2021年部编七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外国诗二首》导学案(学生用)学习目标1.理解这两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2.领会这两首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
3.背诵这两首诗。
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导入新课二、作者简介亚历山大·普希金(1799—1837),伟大的、家,史称“”,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三、了解写作背景四、分析全诗1.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2.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同学要品味一下全诗,想想原因何在?3.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学习《未选择的路》一、导入新课二、作者简介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国诗人。
三、分析全诗1.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2.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3.全诗共5小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4.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
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
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四、品味:1.诗中第二节,诗人说另外一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为什么又说它“显得更诱人,更美丽”?2.这首诗蕴涵了怎样的人生哲理?3.诗人为何把诗题取名为“未选择的路”?4.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五、小结课堂小测一、基础题(一)填空。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__________国诗人__________,他的著名诗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选择的路》的作者是__________国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采用了__________艺术手法。
诗二首-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并解读古代诗歌,领悟其中的情感与思想;2.掌握韵律和节奏的基本概念,并了解其在诗歌中的运用;3.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强化他们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1.了解吟咏史诗的特点和意义;2.理解赤壁赋的写作背景和深刻思想;3.掌握古诗中的常用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细致揣摩诗歌的文化内涵,并思考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2.通过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
教学方法1.讲授分析法:通过讲解、互动和解析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本;2.举例说明法:通过阅读和举例,启发学生思考、理解和运用;3.创设情境法:将生活场景与课文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容易入手把握。
教学建议1.在讲解吟咏史诗时,老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它的时代背景和作用,让学生在精神上接近它;2.在阐释赤壁赋时,老师需要适度运用繁简结合的方式,避免教学过于抽象;3.在诗词鉴赏环节,老师可以搭建一些互动平台,让学生更有动力参与课堂。
课程内容诗一:《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课堂讲解此诗为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表现了作者豪迈不羁的人生态度。
本诗韵律华丽,选用比较豪放的词语,体现出李白“不拘一格,任性而为”的特点。
此诗描绘了酒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人们对生活的喜爱和追求。
在诗中,李白把自己的人生与饮酒联系在一起,把饮酒看做是对发自内心的欢乐的享受,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态度:敢于放手一搏,不枉此生。
诗二:《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是日也,天公作美,晴,京师 = 一作:京城。
12古诗三首字词模块一、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上画“____”。
己亥.(hàiɡāi)恃.风雷(sìshì)抖擞.(shùsǒu)二、看拼音,写词语。
jìsǎo hánɡzhōu xūn táo三、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九州生气恃风雷”中的“生气”表达了作者面对死气沉沉的局面的无奈之情。
(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中的“重”读chónɡ。
( )3.“家祭无忘告乃翁”里的“无”是“没有”的意思。
( )句子模块四、品析诗句。
1.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生气”这里指__________________,“风雷”指__________________。
读着这两句诗,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1)这里的“抖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这里的“不拘一格”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
(2)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1)诗人用“____________”三个字,责问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言外之意是:抗金收复中原的事业几时能着手?(2)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2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3.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的什么手法表现的?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
4.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什么深意?答:借托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精神。
5.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
答: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
6.作者对“秋日”是怎样的态度?从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感情?答:作者一反过去诗歌的“悲秋”习惯,而断言“秋日胜春朝”,表现作者身处逆境却奋发向上的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感情。
7.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描绘了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抒发了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怀。
8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句。
答:诗人抓“鹤飞冲天”的景观加以描绘,展现出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似乎也载着诗人的一缕诗情,直冲霄汉。
在诗人看来“鹤”是不屈的化身,它给于读者的感受,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色彩,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9理解性默写。
(1)《秋词》中直接表达秋日胜春朝的诗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2)《秋词》中表达诗人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志向的诗句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3)《秋词》中一反过去文人悲秋传统的句子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1)赏析加点的字,说说它们各自的妙处。
第22课诗二首教学目标:1.朗读并背诵诗歌,要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之情。
3.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重难点:1.朗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之情。
3.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教学过程:《天上的街市》导入新课星空以其无比的广阔和神秘,引起人们纷繁多姿的遐想,创造出众多美丽动人的传说。
朋友,面对星空,你想到了些什么呢?我们说,诗人的想象最瑰丽。
那么,我国大诗人郭沫若又想到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天上的街市》。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提示及要求:1.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理清文章的大意。
明确:1.隔.着(ɡé) 不甚.(shèn) 缥缈..(piāo miǎo)2.这首诗通过对“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对黑暗社会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二、梳理思路——探究文意1.放朗诵录音。
听完录音后让学生根据听录音的印象划分节奏停顿和重音,教师指导朗读全诗。
(提示:要正确判断停顿,意思表达正确、清楚,不要读破句子,有利于正确体现作者的感情,使诗句的朗诵协调、上口。
)节奏和重读示例:(1)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2)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2.学生朗读(配乐)。
请同学们坦率地、热诚地为这位同学的朗读进行点评。
3.全诗共四节,每节写的是什么?明确:第一节,从地上的街灯写到天上的明星,再由天上的明星引到无数的街灯。
第二节,联想到天上“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第三、四节,由天上的街市想象到天上的生活。
三、研读课文——深入理解1.讲解第一节诗。
(1)诗人远望,望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明确:诗人远望,街灯若隐若现,和天上闪闪烁烁的明星很相似,由此而产生联想。
接着诗人又仰望苍穹,看到那闪烁不定的明星,于是自然而然地联想起远处若隐若现的街灯。
22 诗二首教学目标知识及技能朗读诗歌并背诵,要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理解诗中联想与想象的运用,培养联想与想象的能力。
过程及方法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体会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情感美。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学习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重难点1.理解作品意象,体会作品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凭借想象,表达美好愿望的写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欣赏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学生阅读?牛郎织女?故事。
自读诗歌,预习质疑,写下疑难问题。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牛郎织女的故事吗?(学生自荐概述故事)刚刚这位同学说得很好,深深相爱着的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划出的天河相隔着,只有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才能鹊桥相会一次,这是一种多么痛苦的生活啊,同学们一定希望牛郎织女摆脱这种束缚,自由幸福的生活吧!我国著名诗人郭沫假设早在80多年前(1921年10月)就凭借自己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把这种美好愿望写进了自己美丽而迷人的诗篇——?天上的街市?。
二、作者简介郭沫假设(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
从小受到民主主义思想的启蒙与影响,1914年赴日留学,接触了莎士比亚等作家的作品。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
1919~1920年之间,完成了?女神?的创作,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
以后成立了“创造社〞,从事新文学运动,参加了革命。
解放后,担任了文化领域的领导工作。
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恢复?等。
三、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聆听优美的配乐朗读,同时注意朗读的节奏与重音,再请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朗读课件反复诵读。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似/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似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6单元第20课《诗二首》
(天上的街市)检测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画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想那缥缈(piāo miǎo)的空中
B.白昼(bái zhòu)有一条神秘的航线
C.当它卸下批闪烁(lì)的白银
D.船上却焚(fén)起了大火
2.下列语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天上的明星显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B.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C.当它驶过顶空的子午线,便缓缓地扯下了帆。
D.当它卸下批闪烁的白银,又驰向另一个港湾。
3.下列句子运用联想的一项是( )
A.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B.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C.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D.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二、其他
4.文学常识填空。
郭沫若:中国____代文学家______、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
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
代表作有诗集__________,戏剧
________等。
吴望尧:_____诗人,著有诗集________等。
三、语言表达
5.仿写。
示例: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仿写:清清的露珠醒了,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6.这首诗的作者是,原名郭开贞,诗人、学者。
代表诗集有《星空》等。
7.这首诗有些事,但更多的是想象。
请指出诗中想象的部分。
8.想象部分使用哪个字来统领的?
9.对于想象的东西,诗人却说得很肯定,说的似乎确有其事,请说说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10.诗中牛郎织女的故事跟传说的大不一样,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参考答案
1.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C.应为闪烁(shuò)。
2.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显”应该改为“现”,在这里是出现的意思。
3.A
【解析】此题考查联想与想象的区别。
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
它的特点是,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另一事物。
想象,是一种有目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想象是利用我们头脑仓库中所存储的已有的信息(平常观察的事物和知识经验等,金钊作文中就利用了“穿错鞋”这一已有的信息),构筑新的形象的心理活动。
B、C、D三项均为想象。
4.现诗人《女神》《星空》《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台湾《地平线》《玫瑰城》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识记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
郭沫若(1892年~1978年)1892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
乳名文豹;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
笔名沫若。
5.好像鱼儿转动的眼睛。
【解析】此题考查仿写句子。
做此种类型的题时,要注意仿写的句式必须和例句相同。
即结构,修辞格要相同,内容相近,语言相合,字数相当,要注意识别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句子间的关系,然后直接套用。
例句将“明灯”比作“明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仿写时也要运用比喻的修辞。
点睛:仿写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仿句与被仿句不能雷同。
二者的内容要做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要有创新。
2、修辞要恰当。
熟知各种修辞的特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3、用词不能重复。
除了明显的供用词语以外,仿句的用词尽可能不与被仿句重复,避免语意雷同。
6.郭沫若、女神。
7.诗中后三节。
8.想。
9.这是由这首诗的主题决定的,用肯定无疑的说法,就是表达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坚定追求和赞美。
10.因为诗人要表达的是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没有自由和幸福的,当然不能照搬。
既要引用传说,又不能拘泥于传说,一切应视主题的需要而定。
【解析】
6.这是一道考查文学常识的题目,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基本情况,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积累背诵。
这首诗的作者是郭沫若。
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
7.此题考查的是对想象的理解。
想象,是一种有目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想象是利用我们头脑仓库中所存储的已有的信息,构筑新的形象的心理活动。
第一节主要是联想,从地上的街灯想到天上的明星。
后三节是想象天空中的情景。
点睛:联想,比较实在;想象,比较虚幻。
联想,想到就可以;想象,就比较具体。
联想和想象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但在实际写作中往往是交织在一起,共同使用的。
在《天上的街市》这首诗里,作者是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街上的明灯,又由街上的明灯想象到天上必定有美丽繁华的街市和街市上闲游的平民、农民,于是又联想到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想象到他们提着灯笼、骑着牛涉过天河,在街上自由地行走,从而创造出一幅真切清新的画面和一个美丽动人、寓意深邃的形象来。
8.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
诗的第2段至第4段描绘了诗人想象中“天上的街市”的奇景。
后几小节的诗都围绕着“想”展开。
所以“我想那缥缈的空中”的“想”字统领以下的想象部分。
9.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解答此题时要先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无论是想象还是联想都是为了主题服务的,而不是天马行空的。
10.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解答时要认真阅读诗歌,分析其主要内容,再根据诗歌结尾点明中心的句子来确定主旨。
作者之所以将传说中牛郎织女天各一方的悲情故事处理成自由来往的幸福故事,是为了使之与其所要表达的“美好自由,向上乐观”的主题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