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实词训练题
- 格式:docx
- 大小:16.98 KB
- 文档页数:11
文言实词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不错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错意:在意。
错,同“措”。
B.伏尸二人,天下缟素..。
(《唐雎不辱使命》)缟素:白色丧服,名词。
C.媵人持汤..沃灌。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持汤:拿了热水。
D.与之论辨..。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论辨:议论辩驳。
辨,同“辩”。
2.下列句子中划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一箪食,一豆羹(豆类作物)请广于君(增广、扩充)B.休祲降于天(吉祥)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C.不敢稍逾约(稍微,稍许)流辈称其贤(同辈)D.左牵黄(黄犬)八百里分麾下炙(烤肉)3.请从以下四个加点词语中选出不是表示降职贬官的词语()(填序号)。
A.滕子京谪.守巴陵郡B.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C.迁.客骚人,多会于此D.陟.罚臧否,不宜异同4.阅读文段,完成题目。
绍兴历史悠久,积diàn①深厚。
据古代典jí②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古代越民族以绍兴为中心建立越国,故称越、大越;秦至南北朝称会jī③,隋唐北宋称越州。
公元1131年,南宋高宗取“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改元绍兴,升越州为绍兴府,绍兴之名由此而来,历经近九百年风云变huàn④,沿用至今。
请选出下列句子所含“兴”与片段画线句的“兴”意义相同的一项()A.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B.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魏学洢《核舟记》C.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大道之行也》)D.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诸葛亮《出师表》)5.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直挂云帆济.沧海济:渡B.玉盘珍羞直.万钱直:同“值”,价值C.暂凭杯酒长.精神长:增长,振作D.何事..长向别时圆何事:什么事情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政通人和./春和.景明B.北通.巫峡/指通.豫南C.浊浪排空./长烟一空.D.南极.潇湘/此乐何极.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扶苏以数.谏故项燕为楚将,数.有功B.吴广以为然.然.足下卜之鬼乎C.为.坛而盟士卒多为.用者D.辍耕之.垄上二世杀之.8.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将军身被坚执锐B.固以怪之矣C.为天下唱D.辍耕之垄上9.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为坛.而盟,祭以尉首B.大楚兴,陈胜王.C.置人所罾.鱼腹中D.天下苦.秦久矣10.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之: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的)欲报之.于陛下也(代指特殊的礼遇)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去,往)B.以: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因为)以.塞忠谏之路也(从而)以.光先帝遗德(来)C.所以: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这里表示原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D.于:躬耕于.南阳(在)不求闻达于诸侯(比)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1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叹息痛恨..(痛心、遗憾)性行淑.均(善)陟罚臧否..(赞扬和批评)B.斟酌..损益(考虑可否)悉以咨.之(询问)裨补阙.漏(缺失)C.平明之理.(治理)后值倾覆..(覆灭,颠覆。
一、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请根据句意解释其含义。
1.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曹刿论战》)2. 齐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
(《齐桓晋文之事》)3.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烛之武退秦师》)4.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师说》)5. 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师说》)二、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请根据句意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楚人三闾大夫屈原,被谗去国,遂自沉汨罗以死。
(《离骚》)2. 然后秦王惊,自挞其胸,曰:“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3. 吾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4.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逍遥游》)5.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离骚》)三、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请根据句意解释其含义,并举例说明其在文中的用法。
1.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过秦论》)2. 阻兵距暴,义不臣武。
(《烛之武退秦师》)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4.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5.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四、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请根据句意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其在文中的用法。
1.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逍遥游》)2.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离骚》)3.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逍遥游》)4.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5.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答案】一、1. 遭遇;2. 承受;3. 依靠;4. 毁灭;5. 同“岂”,怎么。
二、1. 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因受谗言被逐出国外,最终投汨罗江自尽而死。
文言文实词训练300试题及答案1. 具: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单选题]具备,具有全部,详尽器械,用具(正确答案)答案解析: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
2. 具:具以情告 [单选题]具备,具有通“俱”,全部,详细地(正确答案)器械,用具答案解析:(周处就)把(义兴人恨他的)情况全部告诉了陆云。
3. 具∶百废具兴 [单选题]具备,具有通“俱”,全部,详细地(正确答案)器械,用具答案解析:荒废的事业全都兴办起来了。
4. 具: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单选题]具备,具有通“俱”,全部,详细地(正确答案)器械,用具答案解析: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件一件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村中人)都感叹惋惜。
5. 俱: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单选题]全,都(正确答案)一起,在一起答案解析: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林,四季都有。
6. 俱: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单选题]全,都(正确答案)一起,在一起答案解析:风和烟雾都消散了,天空和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7. 俱:湖中人鸟声俱绝 [单选题]全,都(正确答案)一起,在一起答案解析: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8. 俱: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单选题]全,都(正确答案)一起,在一起答案解析:宫里身边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
9. 俱: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单选题]全,都一起,在一起(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周处与蛟龙一起飘游了几十里,10. 聚:聚室而谋曰 [单选题]聚拢集合(正确答案)答案解析:(于是)(他)集合全家来商量说。
11. 聚:峰峦如聚 [单选题]聚拢(正确答案)集合答案解析:华山的山峰好像从四面八方奔聚起来。
12. 遽:是方啮也,而遽死也 [单选题]立即(正确答案)就,竟答案解析:童子惊讶地说:“老鼠刚才是在叫的,怎么会突然死了呢? 13. 遽: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单选题]立即就(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孩子的父亲尽管很会游泳,那孩子难道就一定也很会游泳吗?14. 决:孔子不能决也 [单选题]决断,判定(正确答案)解决答案解析: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
文言文实词练习题文言文实词练习题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实词是我们必须掌握的重要词汇之一。
实词是指具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可以单独作为一个词汇单位存在,而非虚词的辅助性语素。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些文言文实词的练习题,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词汇。
一、下面的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是实词的是: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3.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4.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5.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答案:1. 人生、死、丹心、汗青;2. 春江、潮水、海、明月;3. 花径、客、蓬门、君;4. 红豆、南国、春、几枝;5. 空山、新雨、天气、晚来、秋。
二、下面的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是实词的是:1.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4.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答案:1. 燕山、雪花、大、席、片片、吹落、轩辕台;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4.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5.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通过以上的练习题,我们可以看到实词在文言文中的广泛运用。
实词不仅仅是文言文的基本组成部分,更是表达意思、描绘景象的重要工具。
掌握实词的使用,对于理解和翻译文言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学习实词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实词的词义和用法。
有些实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来理解和解读。
此外,实词的用法也需要注意,有些实词可能有特定的搭配或者固定的用法,我们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练习来熟悉和掌握。
总之,实词是文言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习和掌握实词对于理解和运用文言文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我们可以逐渐提高对实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更好地欣赏和体会文言文的魅力。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实词训练110题(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是()A.晓雾将歇.歇:消散B.沉鳞..竞跃沉鳞:潜游在水底的鱼C.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形容水的澄澈D.盖.竹柏影也盖:遮盖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B.自.非亭午夜分自.康乐以来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D.何陋之.有实是欲界之.仙都3.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无所事事的人罢了。
B.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月光洒入窗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C.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到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D.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乱叫声。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本文是他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书,即书信,是古代一种应用性问题,本文句式以散句为主,间用骈句。
B.“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它写出“跃”的状态,争相跳跃,写出热闹活泼的场景。
夫文言文,古之遗言也,虽历久弥新,然其词义深奥,实词繁多,非经训练,难以通晓。
故吾辈今试以实词翻译为题,以助学者深入浅出,洞悉文言之精髓。
一、实词释义实词,文言文中之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具有实际意义。
以下列举数例,以供参考:1. 名词(1)山:大山也。
(2)水:流水也。
(3)马:骏马也。
2. 动词(1)行:行走也。
(2)食:进食也。
(3)读:读书也。
3. 形容词(1)大:广大也。
(2)美:美好也。
(3)善:善良也。
4. 数词(1)一:一个也。
(2)二:两个也。
(3)三:三个也。
5. 量词(1)匹:一匹马也。
(2)束:一束竹也。
(3)石:一石米也。
二、翻译技巧1. 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测实词含义。
如:“子路,善也。
”(子路,善良之人。
)“善”在此处根据语境,应理解为“善良”。
2. 对应分析法:将文言实词与现代汉语对应起来。
如:“孔子,圣人也。
”(孔子,圣人。
)“圣人”在现代汉语中仍指道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
3. 词性分析法:根据实词词性,推测其意义。
如:“其山巍巍,其水潺潺。
”(那山巍峨,那水潺潺。
)“巍巍”和“潺潺”均为形容词,描述山和水的特征。
4. 拆分法:将实词拆分成若干部分,理解其意义。
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日月运行,犹如从中而出。
)“日月”拆分为“日”和“月”,分别指太阳和月亮。
5. 举例法:结合实际例子,理解实词意义。
如:“吾友张生,才高八斗。
”(我的朋友张生,才华横溢。
)“才高八斗”比喻才学过人。
三、翻译练习1. 翻译下列句子:(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总结实词翻译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环节。
通过以上训练,学者应能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然而,学习之路漫漫,还需学者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方能精通文言文。
选择题:文言实词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却匈奴七百余里②王无罪岁③群贤毕至,少长咸集④序八州而朝同列⑤小学而大遗⑥履至尊而制六合⑦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⑨泣孤舟之嫠妇⑩木直中绳,輮以为轮A.①⑨⑩/②③④⑧/⑤⑥⑦ B.①⑨⑩/②④⑥⑧/③⑤⑦C.①④⑨⑩/②⑤⑧/③⑥⑦ D.①④⑨⑩/②⑥⑧/③⑤⑦2.以下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①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②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A.攻:攻打 B.然:这样,一样 C.宜:应该 D.爱:吝啬3.以下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①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②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A.蚩蚩:忠厚貌 B.贸:换 C.言:说 D.悼:悲悼、悲伤4.以下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②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A.徒:徒弟 B.其:难道 C.下:在六国之后 D.故事:旧事5.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何莫学夫诗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学不可以已C.天下归仁焉自牧归荑,洵美且异D.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②亦去之离开③进兵北略地夺取④秦之遇将军遇见⑤人不敢与忤视逆⑥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预料⑦持千金之资币物钱币⑧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发现⑨亡去不义死亡⑩沛公则置车骑丢弃列作其次次序向之所欣从前A.①②④ B.②③⑦ C.⑧ D.⑤⑥⑩7.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敢以烦执事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C.申之以孝悌之义 D.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8.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9.下列加点词语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吾其还也其孰能讥之乎 B.诚能得樊将军首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C.大王来何操剑长,操其室 D.沛公安在君安与项伯有故10.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晋军函陵②箕踞以骂曰③越国以鄙远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⑤与郑人盟⑥则秦未可亲也⑦函封之⑧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⑨群臣怪之⑩吾得兄事之火尚足以明也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A.①④⑤/②⑦/③ /⑥⑩ /⑧⑨ B.①④⑤ //②⑦⑩/③/⑥ /⑧⑨C.①⑤ /②⑦⑩/③/⑥ /④⑧⑨ D.①⑤ /②⑦/③/⑥⑩ /④⑧⑨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尔其勿忘乃父之志还是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这些C.冀幸君之一悟希望 D.杀人如不能举尽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是()A.始速祸焉开始加速 B.暴秦之欲无厌满足C.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坚持 D.重念蒙君实视遇厚看待、对待13.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永保无疆之休美好 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万物C.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治理 D.虽董之以严刑判决14.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人君当神器之重主持,掌管B.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谨慎C.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判决D.邪曲之害公也危害1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是()A.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亲附 B.下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旧事C.辟邪说,难壬人谬论 D.胥怨者民也相互16.下面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①虽有槁暴暴:晒干②暴殄天物暴:糟蹋、损害B.①而绝江河绝:横渡②乘小舟来此绝壁下绝:隔绝的C.①用心一也用:因为②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用事:当权D.①小人喻于利喻:明白②王好战,请以战喻喻:比喻17.对下列句子中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归:归附②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事:从事,实行③出门如见大宾见:看见④饭疏食,饮水饭:吃。
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1)(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1]也。
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
”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也。
谓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
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
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
使臣信如尾生[2],廉如伯夷[3],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不可乎?”燕王曰:“可。
”曰:“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
”苏秦曰:“且夫孝如曾参,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齐?廉如伯夷,不取素餐,污武王之义而不臣焉,辞孤竹之君,饿而死于首阳之山。
廉如此者,何肯步行数千里而事弱燕之危主乎?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
信至如此,何肯扬[4]燕、秦之威于齐而取大功哉?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
皆自覆[5]之术,非进取之道也。
且夫三王代兴,五霸迭盛,皆不自覆也。
君以自覆为可乎?则齐不益于营丘[6],足下不逾楚境,不窥于边城之外。
且臣有老母于周,离老母而事足下,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
足下皆自覆之君也,仆者进取之臣也,所谓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
”(选自《战国策》卷二十九《燕一》)【注释】[1] 不信人:不诚实的人。
[2] 尾生:传说尾生很讲信义,曾与一女子约会桥下,洪水来了也不离去,终于被淹死。
[3] 伯夷:姓墨胎,名允,字公信,狐竹君的长子。
周武王灭殷,伯夷义不食周粟,与其弟叔齐饿死于首阳山。
[4] 扬:原作“杨”,据黄丕烈《札记》改。
[5] 自覆:自取灭亡。
[6] 营丘:在今山东临淄境内。
【说明】本段文字涉及到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以下几个实词,即“信”“乘”“从”“鄙”“使”“是”“行”“素”“辞”“期”“道”“去”“固”等13个常见词语。
1、选出与“所谓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一句中“信”的含义不相同的一句()A、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B、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C、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D、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2.为“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中的“乘”选择准确的意义()A、登,升B、驾,坐,骑C、凭借,趁着D、连接E、利用F、顺应,顺着G、冒着,顶着H、量词,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I、“四”的代称3、选出与“武安君从齐来”中的“从”意义相同的一项()①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②旦日,客从外来③择其善者而从之④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⑤公子从其计,请如姬⑥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⑦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⑧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⑨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⑩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A、①④B、②⑥⑧C、③⑦⑨D、⑤⑩4、与“臣,东周之鄙人也”中“鄙”的意义相同的一句A、蜀之鄙,有二僧B、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乱世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D、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5、请选出“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中“使”的意义不同的一项A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 B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C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D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6、请选出下列各句中的“是”与“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中的“是”意义相同的a觉今是而昨非b是己而非人c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d无乃尔是过与e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f定国是之诏既下g惟利是图h然是说也,人常疑之7、请选出与“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中的“行”意义相同的一项()a廉如此者,何肯步行数千里b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c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8、选出与“廉如伯夷,不取素餐”中的“素”意义相同的一句()a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b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c彼君子兮,不素餐兮d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9、选出与“辞孤竹之君,饿而死于首阳之山”句中的“辞”意义不同的一句()1归去来兮辞2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公辞焉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4于是辞相印不拜10、选出与“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中的“期”意义相同的一项()1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2公等遇雨,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3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4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11、选出与“皆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也”中的“道”意义不同的一句1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2此五者,知胜之道也3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4臣之所好者,道也12、选出与“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中的“去”含义相同的一项()1逝将去女,适彼乐土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3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4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13、选出与“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句中的“固”意义相同的两项()1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2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文言文实词训练题吾观天地之大,万物之盛,莫不由实词所构成。
实词,乃是表达实际事物的词汇,是文言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我特地准备了一些实词训练题,希望能够挑战自己,进一步熟练运用实词。
第一题:请以“木”字为实词,写一段描写春天的文言文。
春天来临,大地回春,万物复苏。
但见枝繁叶茂,花开满园。
花木在春风的吹拂下,舒展出生机勃勃的姿态。
一枝嫩绿的柳树,如丝如烟,轻轻摇曳着。
而那棵高大的杨树,则似一位挺立的壮士,生机盎然。
我瞧见一棵老槐树,它的枝干已经垂得很低,厚实的枝叶仿佛遮蔽了整个天空。
槐树的树干上布满了一层厚厚的苔藓,顺着树干缓缓下滑,显得绿意盎然。
在这棵槐树的树荫下,一群小鸟欢快地唱着歌,忙着筑巢。
它们在槐树的枝桠上来回穿梭,仿佛在与这棵槐树共舞。
第二题:请以“水”字为实词,写一段描写夏天的文言文。
夏天来了,炎热的空气弥漫在大地上。
看,那湍急的江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泛起了银光。
江水奔流不息,像一匹脱缰的骏马,冲击着河岸,发出阵阵涛声。
河岸两旁的绿树依然挺立,它们倾斜的枝干投下一片浓荫,为行人遮挡了炎炎烈日的侵袭。
不远处的湖水宛如一面明镜,波光粼粼,清澈见底。
湖水中生长着一簇簇莲花,它们盛开得正艳丽,花瓣洁白如玉,散发出阵阵幽香。
湖水里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它们游动的身姿仿佛一支跳跃的乐曲,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
第三题:请以“石”字为实词,写一段描写秋天的文言文。
秋天来了,大地的色彩渐渐变得丰富多彩。
看,那庄稼的金黄色如同熟透的稻谷,一片一片地铺满了整个田野。
而那些石头,沉默地躺在地面上,仿佛在欣赏着这美丽的景色。
秋风吹过,树叶纷纷飘落,落在地面上,形成了一层薄薄的铺垫。
有一块巨大的石头,被落叶裹挟着,像一个孤独的行人,静静地躺在路边。
石头表面布满了青苔,看起来古朴而沧桑。
它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和变迁。
第四题:请以“金”字为实词,写一段描写冬天的文言文。
冬天来了,大地被一层厚厚的白雪覆盖。
高考语文文言实词专项训练
1. 本:①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
(《种树郭橐驼传》)②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种树郭橐驼传》)③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五代史伶官传序》)④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其一)》)⑤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陈情表》)
⑥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礼记·大学之道》)
2. 信:①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谏太宗十思疏》)②其信然邪?其梦邪?(《祭十二郎文》)
在高考语文复习中,文言文是重点内容之一。
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需要考生熟练掌握。
通过专项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考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程度。
一、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每个字词1分共60分)1.太宗甚重之,令尚巢剌王女和静县主。
2.尝踞而草制:3.尝表荐十余人,由是时论称美。
4.右相李义府以罪配流巂州,旧制,流人禁乘马,元超奏请给之,坐贬为简州刺史。
5.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
6.但吾子未闲庶务,关西之事,悉以委卿。
7.弘道元年,以疾乞骸,加金紫光禄大夫,听致仕。
8.程钜夫、卢挚咸器重之,钜夫因妻以从妹。
9.南归省母,旋复召还。
10.朝廷之事,台阁之仪,靡不闲习。
11.岁课自四两累增至四十九两。
12.贫不聊生。
13.平生清俭,至老不渝。
友于兄弟,终始无间言。
14.而闻吏之贪墨病民者。
15.菽水之欢。
16.嗣世职为奉议卫指挥使。
17.连馘三酋,破其余众。
18.比明合战,则所遣军已立帜山巅。
19.军民无地可田。
20.又贼耳目遍官府,闺闼动静无不知。
21.官军击之,无不如志。
22.贼度官军所不逮者。
23.咸挈妻子匍匐上山。
24.希仪镇柳、庆久,渠魁宿猾捕诛殆尽。
25.每战必先登,身数被创。
26.以布衣试鸿博。
27.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庶罔上行私之徒。
28.有能奋击奸回者,不次超擢。
29.逮居丧,哀毁骨立。
30.师门之谊甚笃焉。
31.(元行冲)性不阿顺。
多进规诫,32.考校谣谶,特著论以明之。
33.明宗破郓州,梁兵方扼杨刘,其先锋将康延孝阴送款于明宗。
34.庄宗以为然。
35.泚将右将军郭常、左将军张光晟皆晟雅故。
36.乘舆还京师。
37.卒,年六十九,诏从官临吊。
38.以听典军,一一咨之,声振贼中。
39.掩贼不虞,降之。
40.请论如法。
41.曜好臧否人物。
42.开宝六年进士,释褐恽州司理参军。
43.诏遣其子护丧传置归乡里。
44.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
45.太宗嘉之,故寝王禹偁之奏。
二、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找出考点字词。
(每题5分共40分)1.文宗时幸阁中,有所咨访,奏对称旨,恒以字呼之而不名。
翻译:考点字词:2.中书因傒斯言,遂捐其征,民赖以苏,富州人至今德之。
2020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教师版)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教师版)一.选择题1.下列爱字解释错误的一项()A.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疼爱 )B.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 )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吝啬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欣赏 )答案 C 爱惜2.下列安字解释正确的两项()A.然后得一夕安寝(安稳 )B.固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哉(哪里 )C.风雨不动安如山(安逸 )D.既来之,则安之( 安定 )答案AB ( C.安稳D 使…安定)3.下列本字解释错误的两项()A.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B.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根本)C.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D.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来)E.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F.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答案 B根,这里指树干 D推究本源、考查4.下列鄙字解释错误的两项()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界)B.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的地方 )C.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浅陋 )D.肉食者鄙 (鄙视)E.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
(鄙俗不开化的人)F.孔子鄙其小器( 轻视看不起 )答案A.边境,边邑,这里名词的意动用法,把……作为边境D.鄙陋,见识浅5.下列兵字解释错误的一项 ( )A.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士兵 )B.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军队 )C.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策略)D.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 )答案A.兵器6. 下列病字解释错误的两项()A.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 )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生病)C.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责备 )D.病瘘,隆然伏行 ( 疾病,生病 )E.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患病 )F.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有病,患病)答案B.困苦E.担心忧虑【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会担心别人不赏识自己】7.下列察字解释错误的一项()A.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观察)C.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观察,细看)D.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看清楚)E.人至察则无徒( 精明)F.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考察后予以推荐)答案 B. 明察,识别8.下列朝字解释错误的两项()A.两朝开济老臣心( 朝代 )B.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朝拜,朝见,上朝)C.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朝廷 )D.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早晨)E.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拜 )答案 C.朝见E 朝廷9.下列朝字解释错误的一项()A.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 )B.坐南朝北(向着对着 )C.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朝拜)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朝代(朝廷))E.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早晨)答案 C. 使……朝拜10.下列曾字解释错误的一项()A.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曾经)B.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竟然 )C.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竟,竟然)D.曾益其所不能(“增”,增加 )E.此儿当及其曾祖 (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答案 B.曾经7. “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是下列哪位名家对自己作品的“自评诗”( A )A. 曹雪芹《红楼梦》B.吴承恩《西游记》C. 施耐庵《水浒传》8. 龚自珍《己亥杂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红"是指( B )。
文言文实词练习题及答案解析文言文实词练习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素善留侯张良善:友善、交好B.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语:说C.秦时与臣游游:交游、交往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道歉、谢罪解析:B B项中“语”有“谈话”“话语”“语言”“告诉”等义项,在此语言环境中,只能理解为“告诉”。
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张良出,要项伯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解析:D A项“要”通“邀”,邀请。
在《桃花源记》一文中“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的“要”也是这个意思。
B项“距”通“拒”,动词,把守;“内”通“纳”,动词,接纳。
C项“蚤”通“早”。
D项“亡”是取用“逃跑”的本意,不是通假字。
“亡”也可作通假,比如“河曲智叟亡以应”中“亡”通“无”。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兴造大业,可以利百姓者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③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④朝歌夜弦,为秦宫人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⑥李牧连却之⑦无以,则王乎⑧日削月割,以趋于亡A.①②⑥/④⑦/③⑧/⑤B.①⑥/②⑦/③④⑤/⑧C.①⑥/②④⑦/③⑧/⑤D.①②⑥/④⑦/③/⑤⑧解析:C ①⑥使动用法,②④⑦名词作动词,③⑧名词作状语,⑤意动用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4~5题。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
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
高帝逐得,骑昌项,上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
”于是上笑之,然尤惮昌。
及高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莫能得。
上以留侯策即止。
而昌庭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
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上欣然而笑。
节选自《汉书·周昌传》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敢直言直:公正,正直B.昌尝燕时入奏事燕:通“宴”,安闲,指帝王闲暇C.然尤惮昌惮:宽容D.昌为人吃吃:很能吃饭解析:B A项当面,C项敬畏,D项口吃。
高考文言文阅读常见实词解题训练古典诗文2014-04-30 08535d56b7b40102ejdw高考文言文阅读常见实词解题训练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正吝啬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陈策,尝买骡,得不可被鞍者,不忍移之他人,命养于野庐,俟其自毙。
其子因经过官人丧马,即磨破骡背,以炫贾之。
既售矣,策闻,自追及,告以不堪(把不能让人骑乘驮运的实告诉他)。
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策请试以鞍,亢亢终日不得被,始谢还焉。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审理,追查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判决处死,请审理他。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按律当(判决)诛”①控制、抑止,“按兵不动”。
②考查,研求,在正文之外所加的说明或论断,“编者按”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之)奏,敕([chì] 帝王的诏书、命令; 告诫)报许之。
误报告正回复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报任安书”。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边境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①郊野之处,边远的地方。
②谦辞,用于自称~人;~见。
同“仆”。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军营壁~垒。
坚~清野。
作~上观(坐观双方成败,不帮助任何一方)。
①“汉王复如壁”。
②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缺点,错误语~。
通~。
弊~。
2、损害,祸害祸国~民。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正(被)授职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误依次正临时驻扎“之次所旁丛寺中”。
文言文实词训练100题文言文实词训练100题文言实词小练习(一)1.选出与“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爱霁云之勇且壮 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2. 下列各选项中,对“安”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项王曰:“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哪里)B.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动词,安定)C. 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动词,安身、养生、享受)D.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形容词,安适、安逸)3. 下列各选项中,对“被”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动词,披散、散开)B. 今体被衣冠,坐谈礼仪(动词,同“披”)C. 大雪逾岭,被南越数州(动词,覆盖)D. 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表被动)4. 下列各选项中选出与“ 事倍功半”中的“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
5. 下列各选项中,对“本”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臣闻兵法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名词,根本、基础)B.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原来)C.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副词,本来)D. 是无难,别具本上奏(名词,奏章)6. 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蜀之鄙有二僧 B.先帝不以臣卑鄙C.孔子鄙其小器 D.鄙人不胜感激7.与“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B.左右欲兵之,王止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8下列各选项中,对“病”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动词,嫉妒)B.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名词,病情)C. 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形容词,忧愁,不快乐)D. 学而不能行谓之病(名词,毛病,缺点)9.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强国请服,弱国入朝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④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0.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②人至察则无徒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④乘人之危,非君子所为也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1.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战败而亡,诚不得已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④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③④各不同 D.①②③④都相同12.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黎明即起,洒扫庭除②寻蒙国恩,除臣洗马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④殆有神护者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3. 与“惑而不从师”的“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王C.傲不可长,欲不可从 D.弟走从军阿姨死14. “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木兰当户织一夫当关,万夫莫开B.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C.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犯法当死D.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15.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B.伐无道,诛暴秦C.臣之所好者,道也D.道不同,不相为谋16. “得”字属于通假现象的一项是A.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B.得无教我猎虫所耶C.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D.吾得兄事之17.下列各项中对“度”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初生时的气度)B.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限制)C.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估计,推测,考虑)D.众里寻他千百度(渡过)18. 与“世人非之,一时间恶评如潮”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人非生而知之者 B.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C.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D.觉今是而昨非19.“复”字属于通假现象的一项是A.明年复攻赵,杀两万人 B.山重水复疑无路C.王辞而不复 D.复之以掌,虚若无物20. 与“不负众望”的“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秦贪,负其强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不久当归还,誓天不相负文言实词小练习(二)1. 下列各选项中,对“盖”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大概因为)B.今已亭亭如盖矣(车盖)C.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遮盖) D.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大概,大约)2. 加点的“故”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B.父母俱在,兄弟无故无缘无故C.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D.暮去朝来颜色故君安与项伯有故3.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C.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先固其根。
文言文实词练习题近年来,文言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为了提高自身的文言文水平,我们需要多加练习,特别是对于实词的应用。
本文将带领大家进行文言文实词练习,以增加对文言文实词的掌握程度。
一、用“穷”和“疾”造句穷:指贫困或困顿的境况疾:指快速或激烈,也指疾病1. 吾家虽穷,乐甚幸也。
2. 穷山恶水,常能造就英雄人物。
3. 人有穷时,便知兄弟几人。
4. 虽然家道清贫,但心中尚有穷理。
疾:1. 疾风知劲草,疾病考验人的勇气和坚韧。
2. 心急如疾风,语速也会随之增快。
3. 如今社会变化之疾,让人无法适应。
4. 疾行如飞,犹如箭矢疾射而出。
二、用“健”和“患”造句健:指健壮或健康患:指困扰或灾害1. 心身健康,才是最大的财富。
2. 健步如飞,步履矫健,展现出自信。
3. 乐善好施,充满健康的人生态度。
4. 身心健康,人生才能事半功倍。
患:1. 灾害患上,让整个城市陷入恐慌之中。
2. 坐立难安,心中有事,似乎患得患失。
3. 为了避免战争患于民众,我们应该坚守和平发展。
4. 人生常有患难,关键在于如何应对。
三、用“贫”和“痛”造句贫:指贫困或不足痛:指疼痛或痛苦1. 平淡生活,但内心丰富,远比贫穷开心。
2. 贫苦不能安置才华,应该给予每个人发展的机会。
3. 拥有知识才是最大的财富,贫穷并不能阻挡人的追求。
4. 肆无忌惮地挥霍财富,迟早会陷入贫困。
痛:1. 忍受病痛,身心皆受折磨。
2. 失去亲人,是一种无法言喻的痛。
3. 精神之痛,远远胜过身体之痛。
4. 心有所依才能减轻内心的痛苦。
通过以上实词练习,我们更加熟悉和掌握了文言文中一些常见的实词的用法。
在今后的学习和应用中,我们应该积极运用这些实词,提高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相信只要多加练习,我们一定能够成为文言文的高手!。
文言文实词训练
1.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男有分,女有归(回归)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B.去国怀乡(国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稍微)
老夫聊发少年狂(姑且)
C•次北固山下(停泊)
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D •清风徐来(慢慢地)
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相信)
点拨:A女子的归所;B渐渐;D以实情判断。
2.(2016?广州)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A •朝服衣冠,窥镜朝而往,暮而归
B •客之美我者环而攻之而不胜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及鲁肃过寻阳
D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愿为市鞍马
点拨:A.早晨;B.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C.过错/到;D.名词,集市/动词,买。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A•臣未尝闻也尝趋百里外
B •休祲降于天行者休于树
C.天下缟素吴广素爱人
D •先生坐满坐寂然
点拨:A曾经。
B吉兆;休息。
C丧服;向来。
D坐下;通“座”。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C )
A•谓先主曰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 •将军宜枉驾顾之元方入门不顾
C •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 •将军岂愿见之乎辍耕之垄上
点拨:C都表转折。
A告诉;说。
B拜访;回头看。
D代词,他;动词,至V、往。
5.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A•陶后鲜有闻鲜为人知
B •益慕圣贤之道开卷有益
C.苟富贵,无相忘一丝不苟
D •管夷吾举于士举世闻名
点拨: A 少。
B 更加;益处; C 如果;随便、马虎; D 被任用;全。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A •计日以还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乃悟前狼假寐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D •或遇其叱咄或以钱币乞之
点拨: A 计算。
B 借;和“真”相对。
C 动词,担心;名词,祸患。
D 有时;有的人。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A.陈胜、吴广喜,念鬼念无与为乐者
B •今亡亦死暮而果大亡其财
C.扶苏以数谏故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点拨:A考虑,想到。
B逃跑;丢失。
C因为;凭借。
D私自、偷着;夹杂着。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A .潭中鱼可百许头遂许先帝以驱驰
B.全石以为底自以为不如
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D .皆若空游无所依貌若甚戚者
点拨:D好像。
A左右;答应。
B把……当作;认为。
C介词,从;动词,跟从
9.下面哪一个句子中的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 C )
A .日光下澈(《小石潭记》)
B.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D .尉果笞广(《陈涉世家》)点拨: C 动词,处在。
A 名词作状语,向下。
B 名词作动词,腰佩。
D 名词作动词,用鞭、杖或竹板打。
10.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B )
A •衣食所安安:有“养”的意思
B •小信未孚孚:信服
C •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
D .遂逐齐师遂:于是,就
点拨:为人所信服。
1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
A .何以战何陋之有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言语粗鄙
C.忠之属也神情与苏黄不属
D .下视其辙其如土石何
点拨:A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
B目光短浅;粗俗。
C 一类人;类似。
D 代词,代指齐国军队;表反问的语气词。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
A .举大计亦死百里奚举于市
B.必先苦其心志天下苦秦久矣
C.扶苏以数谏故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D .等死,死国可乎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点拨:C多次。
A发动,兴起;推荐,选拔。
B使……受苦;苦于(秦)。
D为…… 而死;死亡,灭亡。
1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
A .急湍甚箭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百叫无绝以为妙绝
C.余强饮三大白项为之强
D .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
点拨: A 超过、胜过。
B 消失;绝妙。
C 勉强;通“僵”,僵硬。
D 代词;语气词。
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属引凄异忠之属也
B.其间千二百里其真无马邪
C.哀转久绝湖中人鸟声俱绝
D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宋无罪而攻之
点拨:C消失。
A连接;类。
B代词;语气词。
D表承接;表转折。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 .念无与为乐者(思念、想念)
水尤清冽(凉)
B.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
乃记之而去(离开)
C.相与步于中庭(互相)
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
D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清闲)
盖竹柏影也(盖子)
点拨:A念:考虑、想到。
C相与:共同、一起。
D盖:原来是、大概是。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若”与“若人悟此”中的“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 .若毒之乎(《捕蛇者说》)
B.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
C.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D .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
点拨:C如果。
A你。
B像。
D像。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 •或以钱币乞之或遇其叱咄
B•未尝识书具尝趋百里外
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 •还自扬州手自笔录
点拨:B曾经。
A有人;有时。
C至V;向。
D从;亲自。
1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 •渔人甚异之使内外异法也
B •便舍船屋舍俨然
C.停数日,辞去乃记之而去
D .不足为外人道也策之不以其道
点拨: C 离开。
A 感至诧异;不同。
B 放下;房屋。
D 说;方法。
19.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C )
A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远:远播)
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
B .小大之狱(狱:监狱)
腰白玉之环(腰:腰上系着)
C.斟酌损益(益:增加)晏子对曰(对:回答)
D .薄暮冥冥(薄:迫近)凄神寒骨(凄:凄凉)
点拨:A远:在远处。
B狱:案件。
D凄:使……凄凉。
2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 .收人面令小令初下,群臣进谏
B.予观之同予者何人
C.又见他家所藏才美不外见
D .文画铭字无纤异者渔人甚异之
点拨:B我。
A使;命令。
C看见;通“现”。
D不同;感到诧异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 .有遗楮币于途者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 .读书不辍辍耕之垄上
C.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不能指其一端
D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点拨:B停止。
A遗失;给予。
C人称代词;指示代词。
D代词;助词
2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平民。
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故称布衣。
B.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九:九种(攻城的方法)。
C.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休祲:吉凶的征兆。
休,吉祥;祲,不祥。
D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寇:入侵。
点拨:多次。
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A.四时俱备前人之述备矣
B .遂葺宇其上择其善者而从之
C.仆去月谢病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D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邑人奇之
点拨:A完备。
B它;其中。
C辞官;道歉。
D奇美的山水;感到惊奇。
24.选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B )
A •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B.局促一室之内(拘谨不自然)
C •娟然如拭(美好的样子)
D •泉而茗者(煮茶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