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儿童行为观察中的记录
- 格式:ppt
- 大小:353.00 KB
- 文档页数:28
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是早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有助于教师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从而提供适宜的支持和引导。
以下是一份内容丰富的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字数超过2000字。
一、观察背景1. 时间:2022年10月10日上午9:0011:302. 地点:幼儿园多功能厅3. 对象:小班幼儿,共20人4. 观察者:幼儿园教师二、观察目的1. 了解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2. 观察幼儿在游戏、学习、互动等方面的特点。
3. 分析幼儿的情绪、性格、兴趣等个性特点。
三、观察内容1. 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行为表现(1)课堂纪律观察发现,大部分幼儿在课堂活动中能遵守纪律,听从教师指挥。
但也有个别幼儿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随意走动、打扰他人等现象。
以下是具体表现:张某某,男孩,3岁。
在集体活动中,他经常离开座位,跑到其他幼儿身边玩耍,有时还会抢夺他人的玩具。
李某某,女孩,3岁。
在活动中,她经常低头玩自己的手指,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
(2)互动交流观察发现,幼儿在互动交流方面表现出以下特点:大部分幼儿能主动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个别幼儿在交流中表现出紧张、害羞,需要教师鼓励和引导。
部分幼儿在交流中表现出较强的领导力,能组织同伴共同完成任务。
以下是具体表现:王某某,男孩,3岁。
在活动中,他积极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想法,有时还会主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刘某某,女孩,3岁。
在交流中,她表现出紧张和害羞,需要教师鼓励才能积极参与。
2. 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1)游戏选择观察发现,幼儿在游戏选择方面有以下特点:大部分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游戏,表现出较高的自主性。
个别幼儿在游戏选择上表现出依赖性,需要教师引导。
以下是具体表现:赵某某,男孩,3岁。
他喜欢玩搭建游戏,每次都能自主选择积木搭建各种建筑。
陈某某,女孩,3岁。
她在游戏选择上表现出依赖性,需要教师引导才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游戏。
(2)游戏互动观察发现,幼儿在游戏互动方面有以下特点:大部分幼儿在游戏中能积极与同伴互动,共同完成任务。
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范文(通用5篇)事件的记录,常常不是孤立的某一次的行为及其记录,而是或者在数量上有横向比较的,或者在时间上有纵向积累的。
一起来看看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范文吧!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篇1观察目的如何有效地对内向幼儿进行鼓励、欣赏教育。
背景记录聪聪是个平时不爱说话、不惹事的小男孩,自理能力较差,剪刀、画画等更是他的弱项,他总喜欢呆在老师不注意的地方,他也不太喜欢和大家交流,有时会自言自语。
晨间锻炼、做操时,总会发现他的一些动作不太协调,即使教师进行了个别指导,他的进步也不大。
一次,在早晨科学区活动时,发现他一个人很快就把数物配对的练习正确完成了,让我感到很意外。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继续观察,发现他对于数学掌握的比较好,基本都能独立完成练习。
分析与评价该幼儿从不爱积极表现自己,只是安静的管好自己,遵守常规。
对于教师提出的建议,他也只是安静的接受,不置可否,所以教师往往会忽视这个慢半拍的孩子。
但是意外的发现,使我一下子醒悟了,这个孩子也有聪明的一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是值得鼓励和肯定的。
措施及效果我及时把他的练习展现给大家看,并当众表扬了他,奖励了五角星,他的脸蛋洋溢着无比的自豪和快乐。
在以后的科数活动中,即使他不举手,我也会请他单独回答问题,果然他的表现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这些肯定无形中增强了他的自信心。
而我也会利用单独交流的机会鼓励他在其它方面加强练习,并通过家校联系告知家长孩子的进步,以及提出努力的方向,他的家人也很配合,在家培养孩子对画画、剪纸的兴趣。
现在,他在其他活动中都会积极地动脑发言,而我也发现他还是个视野较开阔的孩子。
他还会主动告诉我,在家里一直有进行画画、手工活动等。
在班级里,他的身影逐渐活跃起来,周边交流的朋友也逐渐多起来了,我们共同期待着他的健康成长。
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篇2今天上午是数学活动,当我请个别幼儿到黑板上操作时,小庄小朋友也走上前来,要拿卡片,我让他坐回去,他真的往回走。
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15篇)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1今天上午是数学活动,当我请个别幼儿到黑板上操作时,小庄小朋友也走上前来,要拿卡片,我让他坐回去,他真的往回走。
过了几秒钟,他又走上来,不等我说话,伸手拿起卡片就往黑板上贴,我只好由他,并教他应贴在哪里,他边操作边学着我说的话,很认真的样子。
过了一会儿,他又要走到黑板前来,他旁边的幼儿大声地喊:“小庄坐下,快坐下!”只见他叫喊着就躺在地上;过一会儿,当幼儿分组操作玩具时,又见他躺在地上;开始作业练习时,我正帮他打开本子,旁边的小莹小朋友拉过他的篮子对他说了什么,他马上又要躺到地上,被我一把拉住。
分析:小庄学习的积极性挺高的,可能在家受到父母的宠爱,什么事都顺着他的意。
导致他在班上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一不顺意就躺到地上,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措施:1.为了避免打击他学习的积极性,他第二次到黑板前来摆卡片时,我辅导了他。
课后我告诉他要老师请才可以上台的,他没有表情,也没有回应。
我想,下次要在出现同样情形时就马上引导教育,这样的效果可能会好些。
2.让他知道地板脏,躺在地上是不好的习惯,也请家长在家督促、引导。
3.在班级里为他树立榜样,多引导他观察其他幼儿的表现,让他知道怎么做才对。
4.每次小庄躺在地上,我总是边说地板太脏了边拉起他,这样既让他知道躺地上是不好的,又淡化他的不好行为。
因为对于特殊的他,过多的批评会让他在小伙伴当中成为“另类”,这不但不利于纠正他的不良行为习惯,而且小伙伴可能会因看不起他而歧视他。
我努力寻找他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让好的行为得到强化。
比如:他拾起地上的玩具,他帮忙收拾玩具等。
现在的小庄有了一些进步了,躺在地上的次数少了,能主动地叫老师了,还喜欢帮老师阿姨做事情了(简单的)。
我想经过我们不断的努力,他会慢慢地赶上其他孩子的。
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2幼儿姓名:xx幼儿基本情况:吃饭慢且在家要人喂观察日期:20xx年3月2日观察坏境:教室观察目的及由来:亮亮小朋友是个乖巧的孩子,可是对他来说,中午进餐速度很慢,我去看的时候碗里的饭几乎都没动。
观察儿童行为观察记录引言:儿童的行为表现是其心理和生理状态的反映,通过观察儿童行为可以了解其个性、情绪以及发展状况。
本文将通过观察记录的方式,对儿童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
一、观察对象及环境观察对象为一名6岁男童,观察时间为一个小时。
环境为家庭居室,有家长在场。
观察时保持安静和宽松的氛围,避免对儿童行为产生干扰。
二、观察内容及记录1. 活动行为观察儿童在观察期间主要进行了自由玩耍、画画和看书等活动。
他较为活跃,喜欢跑跳和玩具,表现出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对书中的图画和文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专注度较高。
2. 情绪表现观察儿童在观察期间情绪表现较为稳定,偶尔会因为玩具的丢失或与其他儿童发生冲突而产生短暂的不悦情绪,但很快就能够通过家长的安抚或自我调节恢复平静。
3. 社交行为观察儿童在观察期间与家长保持密切的互动,表现出亲近和依赖的情感。
他较为内向,对陌生人的接触较为警惕,需要一定时间才能适应新环境和新人。
与其他儿童的交往较少,但在相处时表现友好和合作。
4. 认知能力观察儿童在观察期间展现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
他能够正确地识别并命名一些常见的物体和颜色,能够按照图画完成简单的拼图和涂色任务。
此外,儿童对于时间的概念较为模糊,对数字和数量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5. 注意力观察儿童在观察期间表现出较好的注意力集中能力,能够专注于一项活动,如看书、画画等。
然而,当环境干扰增加或任务难度加大时,儿童的注意力会有所分散,需要家长的引导和提醒。
6. 动作协调观察儿童在观察期间展现了一定的动作协调能力,能够完成简单的跑跳、抓握和书写等动作。
然而,他的动作仍然不够稳定和流畅,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练习。
三、观察结果分析通过对儿童行为的观察记录,可以得出以下分析结果:1. 儿童在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方面表现较好,但仍需加强对时间和数字概念的理解;2. 儿童在社交方面较为内向,需要更多的社交机会和经验;3. 儿童的注意力集中能力较好,但在复杂环境下容易分心;4. 儿童的动作协调能力有待提高,需要进行更多的运动和手眼协调训练。
幼儿园儿童行为观察记录详细整理与分析一、背景介绍在幼儿园工作的老师们经常需要进行幼儿行为观察,以便更好地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和成长需求。
幼儿园儿童行为观察记录的详细整理与分析对于保障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幼儿园儿童行为观察记录的整理与分析方法,以及如何从观察中发现问题,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二、观察记录的详细整理观察记录的详细整理是了解孩子的行为特点、性格特征和成长需求的首要步骤。
在整理观察记录时,可以按照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分类和整理:1. 行为表现:包括孩子的安静、活泼、好动、内向、外向等表现。
2. 社交行为:包括孩子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与其他孩子的交往方式以及对老师和保育人员的态度。
3. 学习态度:包括孩子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比如注意力集中、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等。
4. 情绪表现:包括孩子的情绪变化、情绪稳定性、情绪管理能力等。
通过对这些维度的详细整理,老师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和需求,为后续的个性化教育提供重要参考。
三、观察记录的深度分析观察记录的深度分析是指从整理好的观察记录中,发现孩子的问题、需求和成长方向,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1. 问题发现:通过对观察记录的深度分析,可能会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问题,比如注意力缺乏、社交障碍、情绪管理困难等。
2. 需求分析:根据观察记录的深度分析,可以更准确地定位孩子的成长需求,比如需要更多的关注和鼓励、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情绪管理技能的培养等。
3. 成长方向:通过深度分析观察记录,老师们可以更好地为孩子制定成长方向和教育计划,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幼儿园儿童行为观察记录的详细整理与分析是教师们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
通过观察记录,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和需求,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好的个性化敍教育。
观察记录的整理与分析也是帮助孩子克服问题、实现成长的关键步骤。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第七章观察的记录在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的第七章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进行观察的记录。
观察记录是一个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收集到准确的信息,进一步进行行为分析和研究。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观察记录的相关内容。
首先,观察记录的目的是为了记录和描述观察者所观察到的学前儿童行为。
观察记录的内容应该包括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观察日期和观察时间等基本信息。
此外,还需要记录观察地点、观察环境以及观察者的身份等相关背景信息。
在进行观察记录时,需要尽量客观地描述儿童的行为。
观察者应该避免使用主观的评价性词语,而是通过描述具体的行为来进行记录。
比如,不要写“这个儿童很淘气”,而应该写“这个儿童在教室里跑来跑去,打翻了桌子”。
观察记录应该根据观察目标进行分类。
可以将观察目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儿童的情绪表达和情感交流、儿童的身体发育和感官发展、儿童的智力发展、儿童的社交行为、儿童的自理能力和活动能力等等。
然后根据观察目标,对每个目标进行具体的记录。
观察记录可以采用表格、记录单或笔记的形式进行。
表格形式的观察记录可以更加规范和系统,方便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记录单则可以更加灵活,可以根据需要增删观察目标。
而笔记形式的观察记录则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观察者的感受和思考。
观察记录应当包括具体的行为描述以及观察者的解读和思考。
除了描述儿童的行为外,观察者还应该记录自己对儿童行为的观察和理解。
观察者可以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儿童会表现出这样的行为?这个行为对儿童的发展有什么影响?观察者也可以根据观察数据,对儿童的行为进行分析和总结。
观察记录应当及时进行,最好在观察结束后或当天进行记录。
这样可以保证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观察者也应该注意保护儿童的隐私权,不得将观察记录与他人分享或公开发布。
总结起来,观察记录是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仔细观察和记录儿童的行为,我们可以了解儿童的发展状态,进而对他们的成长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第七章儿童行为观察中的记录案例以下是一个在儿童行为观察中记录的案例,该案例分为几个部分来描述儿童的行为、环境、观察方法和观察者的反思。
这个案例是观察一个6岁男孩在学校的行为。
1.行为描述:这个男孩名叫杰克,他是一位非常活跃和好动的孩子。
在观察期间,我注意到他经常走来走去,不断地换座位并且不安静地坐在椅子上。
他经常和其他孩子交谈,有时会在上课期间插话。
他在课堂上表现出一种表演的需求,他经常做出夸张的动作和面部表情来引起其他孩子的注意。
他也经常挑衅其他孩子,比如拿走别人的文具或者故意干扰他人做作业。
他的老师对他的行为感到担忧,认为他的不安静和喋喋不休会影响到其他孩子的学习。
2.环境描述:这个男孩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传统的小学,课堂里有30个学生。
教室里有桌子和椅子,墙上挂着学生的作品和教学资料。
教室里有一块黑板和几个书架,上面摆放着书籍和文具。
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投影仪和幻灯片来讲解课程内容。
3.观察方法:我选择了持续观察的方法,观察期间为一个星期,每次观察持续一个小时。
我坐在教室的角落,在一个小桌子上放置一本笔记本和一支笔,记录下我观察到的每个行为。
我尽量不干扰孩子们的学习和课堂秩序,只是观察他们的行为并做出笔记。
4.观察者的反思:观察期间,我注意到杰克的行为有明显的不安定性和注意力不集中。
他经常换座位和走动,这可能表明他对学习内容没有兴趣或者他在寻求更多的刺激。
他的表演需求可能是他在试图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关注。
然而,他的行为却干扰到了其他孩子的学习。
我认为,这种行为可能是由于对学校环境的不熟悉、缺乏适当的引导和规范,以及可能存在的社交问题引起的。
在未来的观察中,我计划与杰克的老师和家长进行交流,以了解更多关于他的背景和家庭情况。
我还打算使用一些游戏和活动来帮助杰克集中注意力并培养他的合作和社交技能。
此外,我还会观察其他学生的行为,以了解他们对杰克行为的反应和可能对他行为的影响。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在观察儿童行为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儿童的个体差异和背景因素,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行为对他人和环境的影响。
儿童行为观察记录在观察儿童行为时,要时刻保持客观、细致的态度,不对其行为进行评价和推测,只做简单的记录,以下是对一些孩子的行为观察记录。
日期:2024年5月1日观察者:张老师儿童:李明(化名)年龄:7岁性别:男观察时间:上午9点到下午5点9:00am-9:30am李明到校后,迅速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他与他们说笑开心,眼神活跃,动作敏捷。
9:30am-10:00am在上课前,李明在教室中寻找座位,他挑选了一个距离黑板较近的座位,离好朋友小明还有一定距离。
坐下后,他迅速将书包放在椅子上,然后看着周围的同学,保持安静。
10:00am-10:30am上课期间,李明专心听讲,时不时举手发言,回答问题正确率较高。
他能够坐姿端正,与左右两边的同学保持一定的距离。
10:30am-11:00am课间休息时,李明和小明在操场上一起玩飞盘。
他们相互配合,投掷准确,动作协调。
两个孩子一起大笑、奔跑,互相打气。
11:00am-11:30am李明和小明在午餐时间一起吃饭。
他们坐在同一张桌子上,李明吃饭时嘴巴里含着饭团,不时和小明交流着,有一种开心的感觉。
11:30am-12:00pm午休时间,李明躺在自己的床上,看着绘本。
他的眼睛渐渐昏昏欲睡,但他一直保持着安静,没有打扰到其他同学的休息。
12:00pm-12:30pm午休结束后,李明在教室里做练习题。
他认真地看着书本上的题目,逐一完成,显示了他对学习的积极态度。
12:30pm-1:00pm李明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体育课,他积极参与跳绳活动。
他能够一直持续跳动,动作规范,没有出现过度出汗或气喘吁吁的情况。
1:00pm-1:30pm午饭时间,李明和同学们一起在食堂就餐。
他排队有序,很耐心地等待,饭菜吃得津津有味。
1:30pm-2:00pm课间休息时,李明和小明一起在教室外的操场上玩捉迷藏。
他们跑来跑去,他表现得灵活敏捷,时不时露出开心的笑容。
2:00pm-3:00pm下课后,李明和小明一起参加美术课程。
幼儿园儿童行为观察记录观察对象:小明(化名)观察时间:具体时间段观察地点:幼儿园教室和户外活动场地一、背景介绍小明是一名五岁的小男孩,性格活泼好动,在幼儿园的表现较为突出。
为了更好地了解小明的发展状况和行为特点,以便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支持,我对他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
二、在教室中的行为表现1、注意力方面在课堂上,小明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例如,在老师讲故事时,他开始能够认真倾听,但大约五分钟后,就开始左顾右盼,与旁边的小朋友小声交流,或者摆弄自己的衣角。
当老师提问时,他往往需要老师多次提醒才能回过神来回答问题。
2、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小组活动中,小明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
他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时甚至会打断其他小朋友的发言。
然而,在需要独立完成任务时,他却容易分心,不能坚持完成,常常需要老师的督促和引导。
3、与同伴的交往小明在与同伴交往中,表现得较为主动和热情。
他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但有时会因为过于强势,想要主导游戏,而与其他小朋友产生冲突。
例如,在一次搭积木的活动中,他坚持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搭建,不允许其他小朋友有不同的意见,导致了一场小小的争吵。
三、在户外活动中的行为表现1、运动能力小明的运动能力较强,在跑步、跳跃等活动中表现出色。
他总是充满活力,跑得很快,跳得也很高。
但在遵守游戏规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比如,在玩“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时,他会忍不住提前跑开,影响了游戏的正常进行。
2、冒险精神小明具有一定的冒险精神,喜欢尝试一些有挑战性的活动。
在攀爬架上,他总是勇敢地爬到较高的位置,展现出了较好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勇气。
然而,这种冒险行为也让老师颇为担心,需要时刻关注他的安全。
3、团队合作在集体游戏中,小明能够积极参与,但在与团队成员的配合上还不够默契。
有时他会过于关注自己的表现,而忽略了团队的整体目标。
例如,在拔河比赛中,他没有很好地与队友协同用力,导致所在队伍输掉了比赛。
文章标题:深入探讨幼儿园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模板及案例分析在幼儿园的工作中,对于儿童的行为观察记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儿童行为的观察和记录,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行为习惯以及潜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对幼儿园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模板及案例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实践。
1. 幼儿园儿童行为观察记录的重要性观察记录是幼儿园教师了解儿童个体差异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记录可以了解儿童的个性特点、行为表现、情绪变化等方面的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个性化的教学和教育管理至关重要,因此观察记录可以被视为教师工作中的重要工具之一。
2. 幼儿园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模板针对不同的芳龄段和特点的儿童,观察记录模板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观察记录模板应包括儿童的基本信息、行为表现、情绪变化、和与他人的交往等内容。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观察记录模板示例:幼儿尊称:[尊称] 观察日期:[日期] 观察老师:[尊称] 观察时间:[时间段] 1.行为表现–[描述儿童当天的行为表现,包括活动参与、表现好坏、特殊行为等]–[列举具体的案例进行描述]2.情绪变化–[描述儿童当天的情绪表现,包括开心、不安、沮丧等]–[列举具体的案例进行描述]3.与他人交往–[描述儿童当天与其他儿童或老师的交往情况,包括合作、争吵、独处等]–[列举具体的案例进行描述]3. 案例分析:小明的观察记录小明是一个3岁的男孩,活泼好动,喜欢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
在观察记录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在活动中表现积极,善于与他人合作,并且具有一定的领导能力。
然而,有时候他会表现出一些顽皮的行为,比如抢夺玩具等。
在观察中,我们可以看到小明与其他儿童的交往较为融洽,但也存在一些小冲突。
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帮助小明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和学习。
总结通过对幼儿园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模板及案例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观察记录在幼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儿童行为观察报告对象:红红(年龄:1岁7个月;性别:女)情境:自然情境地点:幼儿家中时间:2006年12月份共计7次观察观察者角色:非参与观察观察者次别:7次观察记录行为判断1红红一手拿着饼干,另一只手和脚耷拉在侧放的沙发座椅上,眼睛盯着电视。
不一会儿,她整个人爬上沙发,还没等吃完,她又用双手扶着沙发的扶手,双脚先着地的下来了,动作很利索,不一会儿,又耷上去一只脚,上上下下------(约三分钟)-红红以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为乐,动作利索准确。
2红红手里的饼干吃完了,张开两只小手作轻轻拍手状,妈妈发现了拿了一张面巾纸给她擦,她自己仔细的擦擦嘴巴,然后把纸巾给妈妈,妈妈讲:“来,妹妹丢到垃圾里面!”于是,她拿纸巾很愉快的走到垃圾筒那边去丢掉了。
-能够自己清洁自己的嘴巴,并能领悟大人的话而去丢垃圾。
-爱劳动,把它当成了游戏,从小培养起讲卫生的好习惯。
3红红双手去拿起一个小皮球,然后抱在怀里,坐在沙发上妈妈的身边。
此时,她的眼睛盯着电视,一不留神,哥哥(5岁)抢去了球,她很着急,又叫又抢,眼神看着妈妈,手指着哥哥,发出“妈------球------”的哭声(眼睛里充满委曲和泪水),等妈妈把球拿给她时,停止了哭声,抱着球又坐回妈妈的身边,过了一会儿,妈妈讲:“妹妹,给妈妈球,妈妈带你玩。
”她听话的把球给了妈妈,自己下了沙发,妈妈双手把球向地上一拍,球一跳跳向了红红,红红也捧起了球双手一松,球落到了地上滚了起来,她于是跟着去拿-------红红有困难会向妈妈投诉,寻求帮助。
-红红模仿力强,即使是模仿拍球,她也乐在其中,还高兴的去追逐球。
4此时正在看着电视中动画片的红红听见妈妈在召唤她玩“过家家,煮饭了”,她便自己能来到另一个房间迅速的爬上了一张放玩具的小床,妈妈从床底下拿出煮饭菜的一套厨房用具和一些菜的塑料模型。
妈妈摆好了锅灶等,她自己拿了各种菜还有其他用具都放进锅里,又拿起锅铲,嘴里念念有词的讲“炒炒”,然后又拿起锅盖盖了盖,又拿起锅盖放到嘴边舔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