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老汇经营模式的启示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1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老汇经营模式对中国音乐剧发展的启示

目录

中文摘要....................................................................................I ABSTRACT..............................................................................II 绪论 (1)

一、百老汇——百老汇的发展与成熟 (1)

(一) 百老汇的由来 (1)

(二) 百老汇的“大萧条“ (2)

(三) 百老汇的市场策略 (3)

(四) 金融危机下的百老汇 (4)

二、音乐剧——富有生命力的“朝阳艺术 (5)

(一)音乐剧的起源 (5)

(二)音乐剧的分类 (6)

(三) “朝阳”的艺术,“朝阳”的产业 (7)

三、中国音乐剧的现状分析 (7)

(一) 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初期 (8)

(二) 中国音乐剧现状 (8)

四、中国音乐剧发展对策分析 (9)

(一) 中国音乐剧存在问题 (9)

(二) 百老汇对中国的指导意义 (9)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后记 (13)

绪论

现今,音乐剧正以一种新的时尚潮流侵袭着我们的生活,我们身边无不充斥着音乐剧的典范,“歌剧魅影”“猫”“悲惨世界”“西贡小姐”四大名剧的出现更是让我们惊叹,让我们震惊之余无不感叹造物主的神奇,它带给我们如此精彩,如此与众不同的,如此美丽的演出,使得我们在感叹之时也为之感动着。虽然四大名剧都是英国人的作品,但是将作品推向世界的却是百老汇,也是百老汇运用商业化的运作将那些优秀的剧目长久不息的繁衍下去,使之经久不衰,成为传世精品。而我们正要学习他们的商业手段,发展属于中国的“音乐剧”。

一、百老汇——百老汇的发展与成熟

(一)百老汇的由来

百老汇音乐剧令百老汇大道逐渐成为美国娱乐业的中心。在全盛期,该地区的剧院总数多达80家。早在1893年的时候,美国人每年在这一带“贡献”的娱乐费用,就已经高达600万美元了。音乐剧起源于英国,所以伦敦西区的剧院常常被人们成为音乐剧的故乡。后来,英国的歌舞随着巡回演出团来到了美国,1866年,在纽约上映了一部综合了喜歌剧、闹剧和芭蕾舞特点的戏黑钩《黑钩子》,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连续演出长达25年之久,并被后人公认为第一部摆脱了歌剧意义的音乐喜剧,也正式这出戏带动了美国本土的剧作家及演员的创作之势,同时为现在人们所俗称的“百老汇音乐剧”奠定了基础。

百老汇的由来也是从这里开始的,百老汇大街的开发初期,只是一条平凡的道路,住着一些开荒者,19世纪逐渐有剧院进驻这块区域。百老汇(Broadway),原意为“宽阔的街”,是指纽约市中以巴特里公园为起点,由南向北纵贯曼哈顿岛,全长25公里的一条长街。我们所称的百老汇,如果从地理上看,它处于纽约的繁华地段,向北抵达第59街,向南直走到第40街;东到第六大道,西到第九大道,而这些街区中剧院和音乐厅更加密集的则是在第7和第8大道之间,这里是百老汇的精华所在。但是,百老汇艺术的灵魂很难说是在哪条街上,哪个剧院里,一些分散在别处的剧院也会被算作百老汇圈子里的。有学者认为,实际上存在着两个百老汇的概念,一个是作为“硬件”的百老汇,另一个是作为“软件”的百老汇。更明确点说,一个是作为街区的百老汇,有霓虹灯和装修豪华的剧场,另一个则是一种无形的百老汇,则是指一种艺术表现的方式,也可以说是模式,也是一种商业运作的机制,就是那个圈子里的一些艺人,也是渗透在美国

生活方方面面一种精神的风格。

(二)百老汇的“大萧条”

百老汇的是一个音乐的乐园,进入了百老汇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的世界,随着每一句唱词,每一段音乐,每一段激情的起舞,仿佛我们就身在那如梦如幻的精彩世界中。可是,百老汇又是如何全世界的人体会到那种曼妙的滋味的呢?

这就不得不说到百老汇的发展了。百老汇的发展可谓是“跌宕起伏”,这么说是因为它的道路不怎么平坦,在它发展的过程中有两大问题的干扰,第一是英国西区音乐剧发展对百老汇的冲击;第二,则是剧目的问题。

今天,当我们用比较冷静的眼光赖审视世界范围内的音乐剧舞台时,就会发现,音乐剧这门艺术其实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发展的如火如荼,与百老汇交相辉映,构成了世界音乐剧艺术发展的宏大画卷。当然,这其中最有资格与百老汇相抗衡的,就非英国伦敦西区莫属了。虽然美国人很快吸收了英国各种舞台艺术的优良传统,并且加入了只属于美国自己本身的爵士乐,摇摆月等多种因素,很快就发展出属于自己具有鲜明特点的现代音乐剧的概念和形式,但是,英国人在意识到与美国的落差之后,开始追赶学习。幸运的是,英国人最引以自豪的剧目产生了,根据狄更斯著名小说《雾都孤儿》改编的《奥利弗》给予了英国音乐剧人巨大的信心。之后,韦伯和麦金托什的出现,标志着音乐剧开始了真正的国际化,标志着英国音乐剧的辉煌,也标志着百老汇一直以来在音乐剧领域的领导地位开始动摇。此时,也正是百老汇日渐萧条的时候,英国便独领风骚。“在纽约的人们渴望见到我的新作的心情,就像当年伦敦的观众渴望见到美国百老汇的新作一样”,麦金托什说。此时百老汇又是如何应对这样萧条的市场呢?

首先,一、桑德海姆。概念音乐剧的鼻祖,他是在百老汇里唯一能和韦伯一争高下的人物斯蒂芬·桑德海姆,他推出的一些列概念剧,紧紧的围绕一些关切人们生活的现实问题,例如单身生活与婚宴、文化冲突、喜乐参半的阔别重逢等等。二、大制作与老据重推。桑德海姆指出:“现在百老汇有两种演出——老剧重推和象《狮子王》这样的大制作,后者观众可以不惜代价一年只看一次,但这种剧目不过是电影的舞台版。好像现在音乐剧已经无事可做了……你也提不起精神来做点什么,因为观众的心思一点也不在这儿。”

其次,大制作的衰落和新剧目的推出。随着大制作音乐剧的颓势日益明显,音乐剧场也沉陷多元化的发展趋向,既有电影改编成的舞台剧如《金牌制作人》《毕业生》等,还有其他著名的新创音乐剧还有《阿依达》,《狮子王》等等,整个百老汇呈现一派多元的风貌。再者,后现代音乐剧的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