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 材料科学基础(二) 第四章-1 缺陷化学
- 格式:ppt
- 大小:64.52 KB
- 文档页数:8
第四章作业:
(本章知识点多,计算题计算量较大,希望同学们认真复习本章讲的知识点并独
立完成作业。
)
1、试从自由能角度,结合图例,解释为什么会发生上坡扩散?
2、为研究稳态条件下间隙原子在面心立方金属中的扩散情况,在厚0.3mm的金属薄膜的一个端面(面积1000mm2)保持对应温度下的饱和间隙原子,另一端面
3、设有一条内径为40mm的厚壁管道,被厚度为0.2mm的铁膜隔开。
通过管
子的一端向管内输入氮气,以保持膜片一侧氮气浓度为1400mol/m3, 而另一
侧的氮气浓度为100mol/m3。
如在700℃下测得通过管道的氮气流量为2.9
×10-8mol/s,求此时氮气在铁中的扩散系数。
4、一块w(C)=0.1%的碳钢在930℃渗碳,渗到0.06cm的地方,碳的浓度达到
0.45%。
在t>0的全部时间,渗碳气氛保持表面成分为1%,假设
r
D=2.6×10-5exp(-140000/RT)(m2/s),
C
①计算渗碳时间。
②若将渗层加深2倍,则需多长时间?
③若规定w(C)=0.35%作为渗碳层厚度的量度,则在930℃时渗碳10h的渗层厚
度为870℃时渗碳10h的多少倍?
5、碳在α-Ti中的扩散系数在以下温度被确定。
①试确定公式
0exp()
D D
RT
=-是否适用;若适用,则计算出扩散常数D0和激活能Q。
②试求出500℃下的扩散系数。
原子结构1、原子间的结合键共有几种?各自的特点如何?【11年真题】答:(1)金属键:基本特点是电子的共有化,无饱和性、无方向性,因而每个原子有可能同更多的原子结合,并趋于形成低能量的密堆结构。
当金属受力变形而改变原子之间的相互位置时不至于破坏金属键,这就使得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又由于自由电子的存在,金属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能。
(2)离子键:正负离子相互吸引,结合牢固,无方向性、无饱和性。
因此,七熔点和硬度均较高。
离子晶体中很难产生自由运动的电子,因此他们都是良好的电绝缘体。
(3)共价键: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共价键的结合极为牢固,故共价键晶体具有结构稳定、熔点高、质硬脆等特点。
共价结合的材料一般是绝缘体,其导电能力较差。
(4)范德瓦尔斯力:范德瓦尔斯力是借助微弱的、瞬时的电偶极矩的感应作用,将原来稳定的原子结构的原子或分子结合为一体的键合。
它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其结合不如化学键牢固。
(5)氢键:氢键是一种极性分子键,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其键能介于化学键和范德瓦耳斯力之间。
2、陶瓷材料中主要结合键是什么?从结合键的角度解释陶瓷材料所具有的特殊性能。
【模拟题一】答:陶瓷材料中主要的结合键是离子键和共价键。
由于离子键和共价键很强,故陶瓷的抗压强度很高、硬度很高。
因为原子以离子键和共价键结合时,外层电子处于稳定的结构状态,不能自由运动,故陶瓷材料的熔点很高,抗氧化性好、耐高温、化学稳定性高。
第二章固体结构1、为什么只有置换固溶体的两个组元之间才能无限互溶,而间隙固溶体则不能?【模拟题一】答:因为形成固溶体时,溶质原子的溶入会使溶剂结构产生点阵畸变,从而使体系能量升高。
溶质与溶剂原子尺寸相差较大,点阵畸变的程度也越大,则畸变能越高,结构的稳定性越低,溶解度越小。
一般来说,间隙固溶体中溶质原子引起的点阵畸变较大,故不能无限互溶,只能有限熔解。
2、空间点阵和晶体点阵有何区别?【模拟题四】答:空间点阵是晶体中质点排列的几何学抽象,用以描述和分析晶体结构的周期性和对称性,由于各阵点的周围环境相同,它只能有14种类型;晶体点阵又称晶体结构,是指晶体中实际质点的具体排列情况,它们能组成各种类型的排列,因此,实际存在的晶体结构是无限的。
根据本章给出的结构,画出下列链节结构:(1)聚氟乙烯:—CH2—CHF—;(2)聚三氟氯乙烯:—CF2—CFCl—(3)聚乙烯醇:—CH2—CHOH—计算下列聚合物的链节分子量(1)聚氯乙烯:—CH2—CHCl— : m = 2+2+=mol(2)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OCH2-CH2OCOC6H4CO—m = 10+8+4=mol(3)聚碳酸酯:m = 16+14+3=mol(4)聚二甲硅氧烷:C2H6OSim = +2+6+3 = mol聚丙烯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000 g/mol,计算其数均聚合度。
答:链节为—CH3CH—CH2—,其分子量:m = 3+6= g/mol(a) 计算聚苯乙烯链节的分子量答:链节为CHC6H5CH2,分子量:m = 8+8=(b) 计算重均聚合度为25000的聚苯乙烯的重均分子量答:= 25000 g/mol = 2603800 g/mol下表列出了聚丙烯的分子量,计算(a) 数均分子量(b) 重均分子量(c) 数均聚合度(d) 重均聚合度x i w i 分子量分布(g/mol)8,00016,00016,00024,00024,00032,00032,00040,00040,00048,00048,00056,000答:(a)= 12000+20000+28000+36000+44000+52000 = 600+3200+6720+10080+8800+3640 = 33040 (g/mol)(b)= 12000+20000+28000+36000+44000+52000 = 240+2000+5600+10800+11880+10920 = 41440 (g/mol)(c)聚丙烯链节的分子量:m = g/mol(d)下表列出了某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
计算(a) 数均分子量(b) 重均分子量(c) 如果已知这一聚合物的重均聚合度为780,指出此聚合物为表所列聚合物中的哪一个为什么(d) 这一材料的数均聚合度为多少分子量分布(g/mol)x i w i15,00030,00030,00045,00045,00060,00060,00075,00075,00090,00090,000105,000105,000120,000120,000135,000答:(a)= 22500+37500+52500+67500+82500+97500+112500+127500 = 900+2625+8400+17550+19800+11700+9000+3825 = 73800 (g/mol)(b)= 22500+37500+52500+67500+82500+97500+112500+127500 = 225+1500+5775+16200+22275+15600+13500+ 6375 = 81450 (g/mol)(c)此聚合物为聚苯乙烯根据下面的分子量分布和重均聚合度为585的条件,判断是否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均聚物分子量分布(g/mol)x i w i8,00020,00020,00032,00032,00044,00044,00056,00056,00068,00068,00080,00080,00092,000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链节分子式为:C5H8O2(—CH2CH3COOCH3C—);其分子量m = 5+8+2=mol重均分子量为:=14000+26000+38000+50000+62000+74000+86000=140+1300+4560+12500+16740+15540+7740=58520与条件相符,能形成均聚物高密度聚乙烯通过诱导氯原子随机取代氢而被氯化。
材料科学基础2复习题及部分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再结晶:指经冷变形的金属在足够高的温度下加热时,通过新晶粒的形核及长大,以无畸变的等轴晶粒取代变形晶粒的过程。
2、交滑移:在晶体中,出现两个或多个滑移面沿着某个共同的滑移方向同时或交替滑移。
3、冷拉:在常温条件下,以超过原来屈服点强度的拉应力,强行拉伸聚合物,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达到提高其屈服点强度和节约材料为目的。
(《笔记》聚合物拉伸时出现的细颈伸展过程。
)4、位错:指晶体材料的一种内部微观缺陷,即原子的局部不规则排列(晶体学缺陷)。
(《书》晶体中某处一列或者若干列原子发生了有规律的错排现象)5、柯氏气团:金属内部存在的大量位错线,在刃型位错线附近经常会吸附大量的异类溶质原子(大小不同吸附的位置有差别),形成所谓的“柯氏气团”。
(《书》溶质原子与位错弹性交互作用的结果,使溶质原子趋于聚集在位错周围,以减小畸变,降低体系的能量,使体系更加稳定。
)6、位错密度:单位体积晶体中所含的位错线的总长度或晶体中穿过单位截面面积的位错线数目。
7、二次再结晶:晶粒的不均匀长大就好像在再结晶后均匀、细小的等轴晶粒中又重新发生了再结晶。
8、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滑移系开动所需要的最小分切应力。
(《书》晶体开始滑移时,滑移方向上的分切应力。
)9、加工硬化:金属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以下塑性变形时强度和硬度升高,而塑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又称冷作硬化。
(《书》随塑性变形的增大,塑性变形抗力不断增加的现象。
)10、热加工:金属铸造、热扎、锻造、焊接和金属热处理等工艺的总称。
(《书》使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上发生加工变形的工艺。
)11、柏氏矢量:是描述位错实质的重要物理量。
反映出柏氏回路包含的位错所引起点阵畸变的总积累。
(《书》揭示位错本质并描述位错行为的矢量。
)反映由位错引起的点阵畸变大小的物理量。
12、多滑移:晶体的滑移在两组或者更多的滑移面(系)上同时进行或者交替进行。
13、堆垛层错:晶体结构层正常的周期性重复堆垛顺序在某二层间出现了错误,从而导致的沿该层间平面(称为层错面)两侧附近原子的错排的一种面缺陷。
缺陷化学在材料中的应用班级:粉体(2)班姓名:梁家胜学号: 1203012037成绩:摘要:缺陷化学是无机固体化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固态晶体中的缺陷对物料的物化特性影响的学科。
缺陷的类型及其在新材料制备中的作用及通过分析固溶体和非化学计量化合物缺陷对材料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说明缺陷化学是一种研究新型功能材料的有力手段,利用缺陷化学在新材料中的应用可能取得的重大突破及新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缺陷、点缺陷、材料、缺陷化学正文:现代科技尤其是空间、激光、能源与电子等尖端技术的发展,对各自的材料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如耐高低温、抗腐蚀、防老化、高强度、韧性好,以及对热、光、电、磁、声、记忆等具有特别的功能。
在满足这些特殊要求方面,缺陷化学日益显示出其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缺陷化学的实践基础,是固态晶体中普遍存在着“缺陷”。
按现传化学的观点分析,固态晶体中的分子、原子及离子等结晶质点,在晶格中的排列并不都是有序的,总存在着某些不完整性,即缺陷。
如此的晶体缺陷,会诱发出许多令科技工作者感兴趣的现象。
例如,固相间的扩散速度会加快;固相反应物的化学活性会提高;对电、磁、光等表现出某些特别的性能;可逆性及延展性良好等。
固态晶体中的缺陷分类有: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与体缺陷。
1.点缺陷点缺陷的产生,是由于晶格中的某些晶点(零维空间),没有被理论上应为它占据的分子、原子或离子听占有,出现空位或被杂质所占据的情况。
当然也可能出现部分晶点空着、部分晶点为杂质所占有的情况。
2.线缺陷线缺陷又称差排,即晶体晶格中的某排或某些排(一维空间)的分子、原子或离子等结晶质点,未按正常的理论规律进行排列,呈现出“错排”现象,线缺陷在晶体中并不罕见。
3.面缺陷所有的固态晶体都具有自由表面,这里是指晶体与真空或气体的相接触部分。
同时,自由表面也包括晶体内部的开孔孔隙、闭孔孔隙及裂缝的内自由表面晶体自由表面处的结晶质点,其配位数较晶体内部的少,不规则性也较晶体内部大,致使晶体表面的能级比晶体内部的高。
第二章答案2-1略。
2-2〔1〕一晶面在x、y、z轴上的截距分别为2a、3b、6c,求该晶面的晶面指数;〔2〕一晶面在x、y、z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3、b/2、c,求出该晶面的晶面指数。
答:〔1〕h:k:l==3:2:1,∴该晶面的晶面指数为〔321〕;〔2〕h:k:l=3:2:1,∴该晶面的晶面指数为〔321〕。
2-3在立方晶系晶胞中画出以下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001〕与[],〔111〕与[],〔〕与[111],〔〕与[236],〔257〕与[],〔123〕与[],〔102〕,〔〕,〔〕,[110],[],[]答:2-4定性描述晶体构造的参量有哪些.定量描述晶体构造的参量又有哪些.答:定性:对称轴、对称中心、晶系、点阵。
定量:晶胞参数。
2-5依据结合力的本质不同,晶体中的键合作用分为哪几类.其特点是什么.答:晶体中的键合作用可分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范德华键和氢键。
离子键的特点是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结合力很大。
共价键的特点是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结合力也很大。
金属键是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的的共价键,结合力是离子间的静电库仑力。
范德华键是通过分子力而产生的键合,分子力很弱。
氢键是两个电负性较大的原子相结合形成的键,具有饱和性。
2-6等径球最严密堆积的空隙有哪两种.一个球的周围有多少个四面体空隙、多少个八面体空隙.答:等径球最严密堆积有六方和面心立方严密堆积两种,一个球的周围有8个四面体空隙、6个八面体空隙。
2-7n个等径球作最严密堆积时可形成多少个四面体空隙、多少个八面体空隙.不等径球是如何进展堆积的.答:n个等径球作最严密堆积时可形成n个八面体空隙、2n个四面体空隙。
不等径球体进展严密堆积时,可以看成由大球按等径球体严密堆积后,小球按其大小分别填充到其空隙中,稍大的小球填充八面体空隙,稍小的小球填充四面体空隙,形成不等径球体严密堆积。
2-8写出面心立方格子的单位平行六面体上所有结点的坐标。
答:面心立方格子的单位平行六面体上所有结点为:〔000〕、〔001〕〔100〕〔101〕〔110〕〔010〕〔011〕〔111〕〔0〕〔0〕〔0〕〔1〕〔1〕〔1〕。
第一章原子结构和键合原子中一个电子的空间和能量的描述(1)主量子数 ni:决定原子中电子能量和核间平均距离,即量子壳层,取正整数 K、L 、M 、N、O、 P、Q(2)轨道动量量子数 li :给出电子在同一量子壳层内所处的能级(电子亚层),与电子运动的角动量有关, s, p,d, f(3)磁量子数 mi:给出每个轨道角动量数或轨道数,决定原子轨道或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4)自旋角动量量子数 si:表示电子自旋的方向,取值为 +1/2 或 -1/2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总是占据能量最低的壳层,使体系的能量最低。
而在同一电子层,电子依次按 s,p,d,f 的次序排列。
(2)Pauli 不相容原理:在一个原子中不可能有运动状态完全一样的两个电子。
因此,主量子数为 n 的壳层,最多容纳2n2 电子。
(3)Hund 原则:在同一个亚能级中的各个能级中,电子的排布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能级,而且自旋方向相同。
原子间的键(见作业)第二章固体结构晶体结构的基本特征:原子(或分子、离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
即存在长程有序。
性能上两大特点:( 1)固定的熔点;( 2)各向异性空间点阵的概念将晶体中原子或原子团抽象为纯几何点(阵点)即可得到一个由无数几何点在三维空间排列成规则的阵列—空间点阵特征:每个阵点在空间分布必须具有完全相同的周围环境晶胞:代表性的基本单元(最小平行六面体)选取晶胞的原则:Ⅰ)选取的平行六面体应与宏观晶体具有同样的对称性;Ⅱ)平行六面体内的棱和角相等的数目应最多;Ⅲ)当平行六面体的棱角存在直角时,直角的数目应最多;Ⅳ)在满足上条件,晶胞应具有最小的体积。
晶体结构与空间点阵的区别:空间点阵是晶体中质点的几何学抽象,用以描述和分析晶体结构的周期性和对称性,由于各点阵的周围环境相同,只有14 种。
晶体是指晶体中实际质点(原子、离子和分子)的具体排列情况,它们能组成各种类型的排列,因此,实际存在的晶体结构是无限的。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4. 简述一次键和二次键区别答:根据结合力的强弱可把结合键分成一次键和二次键两大类。
其中一次键的结合力较强,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一次键的三种结合方式都是依靠外壳层电子转移或共享以形成稳定的电子壳层,从而使原子间相互结合起来。
二次键的结合力较弱,包括范德瓦耳斯键和氢键。
二次键是一种在原子和分子之间,由诱导或永久电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副键。
6. 为什么金属键结合的固体材料的密度比离子键或共价键固体为高?答:材料的密度与结合键类型有关。
一般金属键结合的固体材料的高密度有两个原因:(1)金属元素有较高的相对原子质量;(2)金属键的结合方式没有方向性,因此金属原子总是趋于密集排列。
相反,对于离子键或共价键结合的材料,原子排列不可能很致密。
共价键结合时,相邻原子的个数要受到共价键数目的限制;离子键结合时,则要满足正、负离子间电荷平衡的要求,它们的相邻原子数都不如金属多,因此离子键或共价键结合的材料密度较低。
9. 什么是单相组织?什么是两相组织?以它们为例说明显微组织的含义以及显微组织对性能的影响。
答:单相组织,顾名思义是具有单一相的组织。
即所有晶粒的化学组成相同,晶体结构也相同。
两相组织是指具有两相的组织。
单相组织特征的主要有晶粒尺寸及形状。
晶粒尺寸对材料性能有重要的影响,细化晶粒可以明显地提高材料的强度,改善材料的塑性和韧性。
单相组织中,根据各方向生长条件的不同,会生成等轴晶和柱状晶。
等轴晶的材料各方向上性能接近,而柱状晶则在各个方向上表现出性能的差异。
对于两相组织,如果两个相的晶粒尺度相当,两者均匀地交替分布,此时合金的力学性能取决于两个相或者两种相或两种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量及各自的性能。
如果两个相的晶粒尺度相差甚远,其中尺寸较细的相以球状、点状、片状或针状等形态弥散地分布于另一相晶粒的基体内。
如果弥散相的硬度明显高于基体相,则将显著提高材料的强度,同时降低材料的塑韧性。
第一章原子结构和键合原子中一个电子的空间和能量的描述(1)主量子数ni:决定原子中电子能量和核间平均距离,即量子壳层,取正整数K、L、M、N、O、P、Q(2)轨道动量量子数li:给出电子在同一量子壳层内所处的能级(电子亚层),与电子运动的角动量有关,s,p,d,f(3)磁量子数mi:给出每个轨道角动量数或轨道数,决定原子轨道或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4)自旋角动量量子数si:表示电子自旋的方向,取值为+1/2 或-1/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总是占据能量最低的壳层,使体系的能量最低。
而在同一电子层,电子依次按s,p,d,f的次序排列。
(2)Pauli不相容原理:在一个原子中不可能有运动状态完全一样的两个电子。
因此,主量子数为n的壳层,最多容纳2n2电子。
(3)Hund原则:在同一个亚能级中的各个能级中,电子的排布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能级,而且自旋方向相同。
原子间的键(见作业)第二章固体结构晶体结构的基本特征:原子(或分子、离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
即存在长程有序。
性能上两大特点:(1)固定的熔点;(2)各向异性空间点阵的概念将晶体中原子或原子团抽象为纯几何点(阵点)即可得到一个由无数几何点在三维空间排列成规则的阵列—空间点阵特征:每个阵点在空间分布必须具有完全相同的周围环境晶胞:代表性的基本单元(最小平行六面体)选取晶胞的原则:Ⅰ)选取的平行六面体应与宏观晶体具有同样的对称性;Ⅱ)平行六面体内的棱和角相等的数目应最多;Ⅲ)当平行六面体的棱角存在直角时,直角的数目应最多;Ⅳ)在满足上条件,晶胞应具有最小的体积。
晶体结构与空间点阵的区别:空间点阵是晶体中质点的几何学抽象,用以描述和分析晶体结构的周期性和对称性,由于各点阵的周围环境相同,只有14种。
晶体是指晶体中实际质点(原子、离子和分子)的具体排列情况,它们能组成各种类型的排列,因此,实际存在的晶体结构是无限的。
晶带所有相交于某一晶向直线或平行于此直线的晶面构成一个“晶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