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高考重点默写句高考练习题
- 格式:docx
- 大小:10.91 KB
- 文档页数:4
名句默写矫正卷06 《论语》《阿房宫赋》专题1.请按要求在画线处填充相应的语句。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
”(2)《论语》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
”(3)《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是知也。
”(4)《论语》中“_____,____”,强调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
(5)《论语》中“_____,_____”阐述了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时,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6)《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
(8)《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9)《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10)《论语·子罕》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阐明,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志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志向,是很困难的。
(11)《阿房宫赋》中,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12)《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
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13)《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________”(14)《阿房宫赋》中,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的语句是:“__________”(15)《阿房宫赋》中,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_________”(16)《阿房宫赋》中,总括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语句是:“_____________”(17)《阿房宫赋》中,杜牧总结六国与秦灭亡原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18)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_______________”(19)《阿房宫赋》中,简述农民起义推翻了秦王朝,项羽一把火烧毁了阿房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20)《阿房宫赋》中,直接表现作者借古讽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1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1)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1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13)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14)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论语》·理解性默写
2.(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对“学”与“思”二者关系的辩证论述,他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者在人的进步中均不可或缺,是不能被割裂的。
3.在《论语·述而》中,孔子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态度应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中,孔子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论语》中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论语)一书言近旨远,可谓当之无愧的中华文化之魂,自汉代以来直是学童的必读之书。
《论语〉十二章》中孔子面对东流逝水,慨叹时光匆匆、往者不可复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理解性默写·参考答案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018—2020年《论语》高考真题作者:来源:《大学·课外阅读》2021年第01期一、古诗文默写【2018年全国卷Ⅰ】《论语·为政》中“ ,”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2分)【2018年江苏卷】浴乎沂,,咏而归。
(《论语·先进》)(1分)【2018年浙江卷】不愤不启,。
,则不复也。
(《论语》)(2分)【2019年全国卷Ⅲ】《论语·子罕》中,孔子用“ ,”两句话阐明,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的志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志向,是很困难的。
(2分)【2019年江苏卷】道之以德,,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1分)【2019年浙江卷】其身正,;其身不正,。
(《论语》)(2分)【2020年全国卷Ⅲ】在《论语·述而》中孔子指出,即使吃粗劣的食物,枕着胳膊睡觉,也可以乐在其中;而“ ,”。
(2分)【2020年新高考卷Ⅰ】《论语·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 ,”。
(2分)【2020年浙江卷】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论语》)(2分)二、阅读题【2018年北京卷】13.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问题。
(共5分)《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子路问:“闻斯①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②,故退之。
”[注] ①斯:就。
②兼人:勇于作为。
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2018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21-22题。
(共6分)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①,使②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注] ①才之美:美好的才华。
高考语文名著阅读《论语》专项练习题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学而》)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为政》)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公冶长》)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尧曰》)综合以上四则,请概括孔子主张统治者应该怎样对待人民?答案:①注重百姓利益,以恩惠仁爱养民,利民之所利。
②合理役使百姓,科学安排劳动的时间、情况和人。
③严肃认真地对待人民的事情。
④统治者以德垂范,以身作则。
⑤提拔好人以引领社会风气,并教导百姓中技能不够的人,让百姓自我激励。
参考译文: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应该恭敬谨慎地对待政事,并且讲究信用;节省费用,并且爱护人民;征用民力要尊重农时,不要耽误耕种、收获的时间。
”(《学而》)季康子问:“要使百姓恭敬、忠诚并互相勉励,该怎么做?”孔子说:“如果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他们,他们就会恭敬;如果你能孝顺父母、爱护幼小,他们就会忠诚;如果你能任用贤能之士,教育能力低下的人,他们就会互相勉励。
”(《为政》)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四个方面符合君子的标准:他待人处世很谦恭,侍奉国君很负责认真,养护百姓有恩惠,役使百姓合乎情理。
”(《公冶长》)孔子说:“引导民众按照他们要获得的利益去做,这不就是给民众恩惠而自己不耗费吗?选择民众能做的事让他们做,他们还会怨谁呢?”(《尧曰》)2、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学而》)请你结合下列两则论语,谈谈你对“贫而乐”的理解。
①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原文再现——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7.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
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0.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1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12.颜渊问仁。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理解性默写精选——1.【重庆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
2.【2023年江苏南京六校高三上学期联考】《论语·里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最能体现孔子对真理、信仰等迫切而热烈的追求。
3.【2022年河南郑州荥阳高三上学期开学考】孔子在《论语》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冲刺—《论语》理解性默写30句高考冲刺——《论语》理解性默写30句(1)孔子在评价诗经·关雎》时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主张文艺所表现的情感要讲究适度、平和,不能过于放纵、任其泛滥。
(2)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强调一个国家如果得不到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
(3)鸟将死的时候,叫声格外悲哀,而人则“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4)孔子“吾道一以贯之”的是: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指的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6)颜回对于孔子的精神世界理解最深刻,他发自内心的对孔子赞美的话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7)孔子教诲子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的“一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在对待利与义的态度上,君子与小人是不同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9)孔子称赞颜回有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0)孔子用一句话来评价《诗经》,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1)孔子在《论语?阳货》篇里提出来的关于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的说法是“《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12)孔子曾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来强调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很困难的。
(13)成语“名正言顺”出自孔子的“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14)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提到,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但未来还可补救,此句出自《论语》的“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15)《圣经》说“不要与恶人作对。
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
”孔子的主张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6)“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孔子如此称赞年轻人的句子是“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7)孔子认为诚信为人的立身之本的句子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18)孔子主张“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新高考名篇名句情境式默写汇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文言文必修10篇)《论语》十二章:(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 .(2)在《<论语>十二章》中,“”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3)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4)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5)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
(6)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 .(7)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之道主要有三个方面,这三方面分别是:.(8)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 .(9)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是:.(10)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的句子是: .(1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的句子是:.劝学(节选)(《荀子》)(1)《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阐明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个常用成语的句子是“”。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
(4)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的本性与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的句子是: .(5)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6)《劝学》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反面举例的句子是:.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1)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2)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高考古诗文默写专项练习答案诗文默写(一)(1)罗幕轻寒,斜光到晓穿朱户(2)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3)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4)目遇之而成色,用之不竭(5)响穷彭蠡之滨,声断衡阳之浦古诗文默写(二)(1)但见悲鸟号古木,又闻子规啼夜月(2)惊涛拍岸,江山如画(3)往者不行谏,今之从政者殆而(4)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5)屈原放逐,厥有《国语》古诗文默写(三)(1)可以横绝峨眉颠,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2)寻寻找觅,凄凄惨惨戚戚(3)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4)如泣如诉,余音袅袅(5)今两虎共斗,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古诗文默写(四)(1)世人皆浊,众人皆醉(2)多情自古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3)出则弟,泛爱众而亲仁(4)逝者如斯,而卒莫消长也(5)则芥为之舟,水浅而舟大也古诗文默写(五)(1)可以濯吾缨,可以濯吾足(2)人道寄奴曾住,气吞万里如虎(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担心(4)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至丹以荆卿为计(5)其远而无所至极邪,亦若是则已矣古诗文默写(六)(1)万里悲秋常作客,艰难苦恨繁霜鬓(2)青山隔送行,夕阳古道无人语(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4)侣鱼虾而友麋鹿,寄蜉蝣于天地(5)锲而舍之,锲而不舍古诗文默写(七)(1)春花秋月何时了,小楼昨夜又东风(2)一片神鸦社鼓,尚能饭否(3)其身正,其身不正(4)秦爱纷奢,奈何取之尽锱铢(5)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古诗文默写(八)(1)银瓶乍破水浆迸,四弦一声如裂帛(2)千古江山,舞榭歌台(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4)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5)择师而教之,则耻师焉古诗文默写(九)(1)剑阁峥嵘而崔嵬,所守或匪亲(2)沧海月明珠有泪,此情可待成追忆(3)钻之弥坚,夫子循循然善迷人(4)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古诗文默写(十)(1)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2)羽扇纶巾,故国神游(3)任重而道远,不亦远乎(4)丰草绿缛而争茂,其所以摧败零落者(5)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古诗文默写(十一)(1)凝绝不通声暂歇,此时无声胜有声(2)乍暖还寒时候,晚来风急(3)而乱大伦,行其义也(4)羡长江之无穷,抱明月而长终(5)北海虽赊,东隅已逝古诗文默写(十二)(1)大江东去,千古风流人物(2)尔来四万八千岁,可以横绝峨眉颠(3)友多闻,友善柔(4)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水为之而寒于水(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古诗文默写(十三)(1)新浴者必振衣,受物之汶汶者乎(2)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3)道之以政,道之以德(4)春光融融,风雨凄凄(5)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诗文默写(十四)(1)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2)锦瑟无端五十弦,庄生晓梦迷蝴蝶(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4)戍卒叫,楚人一炬(5)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古诗文默写(十五)(1)渚清沙白鸟飞回,不尽长江滚滚来(2)浪淘尽,故垒西边(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4)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5)关山难越,萍水相逢古诗文默写(十六)(1)秋月春风等闲度,暮去朝来颜色故(2)昨夜西风凋碧树,欲寄彩笺兼尺素(3)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4)苟非吾之全部,虽一毫而莫取(5)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道之所存古诗文默写(十七)(1)封狼居胥,烽火扬州路(2)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3)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4)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5)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古诗文默写(十八)(1)犹抱琵琶半遮面,未成曲调先有情(2)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3)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5)老当益壮,不坠青云之志。
语境式默写之论语孟子专题《论语》《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
2.《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
3.《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是“,”。
4.在《论语》中,曾参用“,”指出有抱负的人只有胸怀广阔、意志坚强才能担当大任,并借此鼓励门人要有理想,更要有恒心。
5.《论语》中对“学”与“思”二者的关系作辩证论述的句子是“,”。
6.《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
7.《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
8.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以“,”说明了自己对不合礼义的高官厚禄的否定态度。
9.在《鱼我所欲也》中,体现孟子“向善论”的句子是“,”。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1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
其中,思想上要“”,行为上要“”。
(用原文回答)12.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以“,”两句深刻地揭示出饱经磨难对于一个人成才的意义。
1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
《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助记]本则讲学习方法和态度以及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助记]本则讲个人修养,“三省吾身”是加强自我道德修养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助记]本则讲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论语>选读》名句背诵大观园【教师版】01为政以德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⑵陈力就列,。
不能则止⑶,,则将焉用彼相矣?危而不持,颠而不扶⑷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⑸盖均无贫,和无寡,。
安无倾⑹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
既来之,则安之⑺,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其身正/虽令不从⑻,。
草上之风,必偃。
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⑼临之以庄,则敬;,;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孝慈,则忠02克己复礼⑴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⑵非礼勿视,,非礼勿言,。
非礼勿听/非礼勿动⑶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⑷名不正则言不顺,,事不成则礼乐不兴,,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言不顺则事不成/礼乐不兴⑸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言之必可行也⑹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03待贾而沽⑴日月逝矣,。
岁不我与⑵笃信好学,。
守死善道⑶道不同,。
不相为谋⑷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
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⑸不曰坚乎,;不曰白乎,。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⑹危邦不入,。
乱邦不居⑺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04知其不可而为之⑴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⑵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⑶君子之仕也,。
行其义也⑷欲洁其身,。
而乱大伦⑸长幼之节,;君臣之义,?不可废也/如之何其废之05仁者爱人⑴弟子,出则弟,谨而信,。
入则孝/泛爱众而亲仁⑵夫子之道,。
忠恕而已矣⑶夫仁者,,己欲达而达人。
己欲立而立人⑷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少者怀之06君子之风1.志于道,,依于仁,。
据于德/游于艺2.君子义以为质,,孙以出之,。
礼以行之/信以成之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4.,小人喻于利。
君子喻于义5.其未得之也,;既得之,。
患得之/患失之6.,,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
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7.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8.其为人也,,,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论语》中提出以学习为乐事,以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为快乐,以及宽容不了解自己的人的名句是子曰:“,?,?,?”2、朱熹说:“言学能时习旧闻,而每有新得,则所学在我,而其应不穷,故可以为人师。
”这句话所指的是《论语》中的名句子曰:“,。
”3、孔子在《论语》中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的语句是子曰:“,。
”4、《论语》中孔子所言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
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倘若自己所不欲的,不能硬推给他人的语句是“!,。
”5、“弘毅”出自《论语》中的曾子曰:“,。
”因为“,?”所以“任重”;因为“,?”所以“道远。
”1、孟子在文中提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的文句是:,;,。
,。
2、孟子在论述生命和死亡时得出一个结论——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东西,这两句的原文是,。
1、本文中孟子提出的人生要历经上天赐予的种种磨难,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句是是故,,,,,,所以,。
1、战役之后由曹刿论证战术的选择和克敌制胜的原因,是全文的重点,它展示了曹刿作战指挥智勇双全的特点。
曹刿是如何说的?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
,。
,,。
,,。
”1、文中,邹忌分析自己的妻、妾和朋友都说邹忌的样貌比徐公美的原因是“,;,;,。
”2、文中,邹忌认为齐威王也会受的蒙蔽的原因是“,,,,: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文中,诸葛亮从分析形势入手,首先提出要广开言路的相关语句是,,,,,。
2、文中,诸葛亮规劝后主吸取先汉兴隆和后汉衰退的历史教训的语句是,,;,,。
1、文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2、文中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桃花源怎样的环境优美、生活幸福的图景?,,。
,。
,,。
,。
1、文中总写三峡的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的相关语句是: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写夏季三峡水涨流速的情景时提到,只有王朝的紧急命令要向各地传达时,才会有航船,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借此写出船行之快的语句是:或王命急宣,,,其间千二百里,,不以疾也。
高考语文总复习《论语》十二章一、情景式默写之练习篇1.《论语》十二章中强调,一个真正爱好学习的人,做事要勤勉,说话要谨慎,还要去有学问、有修养的人那里去学习,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十二章强调作为君子,对于真理的追求应该不惜以付出生命为代价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善于提高自己品德修养的人,要以正面人物作引导做到取长补短,又要以反面人物为镜,不重蹈覆辙。
《论语》十二章中表达这种观点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十二章中高度概括了质朴和文采的辩证统一、合理互补关系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论语》十二章表达君子既要拥有华丽的文采,又要拥有朴实敦厚的品质,要做到文质兼修才能成为君子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时代青年要勇担重任,志向高远,努力实现祖国复兴的远大目标。
这可用曾子的两句话来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论语》十二章中强调君子把“仁”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是一件重大的使命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论语》十二章认为贯彻“仁”的精神需要一辈子直到生命结束都不能停息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论语》十二章中运用比喻来说明做学问、做事情仅仅差一点就成功了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拥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拥有仁心的人不会忧愁,拥有勇气的人无所畏惧,《论语》十二章中体现以上观点的三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高考《论语》理解性默写题集+答案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日:“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与鸟兽草木之名。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 ?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的句子是: ?3.在《<论语>十二章》中,“”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 。
5.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
6.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 。
7.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
8.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和“”。
练习一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还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练习二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2.文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论语》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5.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6.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孔子强调尊重他人意愿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9.《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0.《论语》中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倡导谦虚态度的两句话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1.《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1、言必信,_________。
(《论语·子路》)2、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
(《论语》)3、周任有言曰:“________,________。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
是知也。
”(《论语·为政》)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_________,________。
”(《论语·雍也》)6、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___。
(《论语·卫灵公》)7、_____________,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8、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___?(《论语·学而》)9、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
(《论语·述而》)10、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子罕》)11、《诗》三首,一言以蔽之,曰_________。
(《论语》)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13、_______________,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14、君子喻于义,_______________。
(《论语·里仁》)15、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16、子曰:“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
”(《论语·为政》)17、仰之弥高,________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论语·子罕》)18、子曰:“知者不惑,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子罕》)19、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20、子曰:“_______,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2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
专题1 《论语》——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默写之初中篇目1.(2020·浙江温州市·高三三模)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子曰:“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2.(2021·浙江湖州市·高三一模)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_________,言之必可行也。
_________,无所苟而已矣。
(《论语》)3.(2021·浙江高三专题练习)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子曰:“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4.(2020·浙江高三其他模拟)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子曰:“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5.(2020·浙江温州市·高三其他模拟)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忽焉在后。
”(《论语》)6.(2018·上海嘉定区·高三二模)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孔子《论语七则》)7.(2019·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曾子曰:“________,任重而道远。
________,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8.(2020·浙江高三零模)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子路曰:“______________,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_____________,无施劳。
”(《论语》)9.(2020·浙江杭州市·杭州高级中学高三其他模拟)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言必信,_________。
(《论语·子路》)
2、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
(《论语》)
3、周任有言曰:“________,________。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
是知也。
”(《论语·为政》)
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_________,________。
”(《论语·雍也》)
6、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___。
(《论语·卫灵公》)
7、_____________,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8、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___(《论语·学而》)
9、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
(《论语·述而》)
10、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子罕》)
11、《诗》三首,一言以蔽之,曰_________。
(《论语》)
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13、_______________,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
14、君子喻于义,_______________。
(《论语·里仁》)
15、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16、子曰:“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
”(《论语·为政》)
17、仰之弥高,________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论语·子罕》)
18、子曰:“知者不惑,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子罕》)
19、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
20、子曰:“_______,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2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
(《论语·为政》)
22、敏而好学,________,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
23、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
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
”(《论语述而》)
24、莫春者,_______,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风乎舞雩,咏而归。
(《论语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
2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__________。
”(《论语学而》)
2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27、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新题型28—29(附答案)
28、文化经典阅读(6分)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
①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论语述而》)
②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
③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子张》)
(1)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子贡对“过”的看法。
(2分)
(2)子贡以日食、月食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
(4分)
29、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2小题。
(5分)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
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
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韩非子》)
【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
②用:使。
③不计数:不能用十来计算,不用十个。
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
(1分)
2.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
(4分)
【答案】
28、(1)①人应该知错改错;②人不必回避错误。
(2)①以日月比喻君子的正大光明;②以日月在运行中出现的日食、月食现象,比喻君子犯错误是显而易见的、暂时的;③日食、月食过后,日月光明依旧,君子知错改错,照样受到别人的尊重。
附:译文
①孔子说:“我真是幸运。
如果有错,人家一定会知道。
”
②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
”
③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
他犯过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
”
29、(1)孔子:为政以德(或以德、礼治国)韩非子:以法治国
(2)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
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相互补充。
(一)《召公谏厉王弭谤》翻译?
1、厉王虐,国人谤王。
?
2、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
?
3、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周厉王暴虐,国都里的人公开指责厉王。
?
百姓有口,好象土地有高山河流一样,财富就从这里出来。
?
如果堵住百姓的口,那赞许的人能有多呢?
(二)《鸿门宴》翻译
1、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
2、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
3、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
现在进入关中,财物一点都不要,妇女一个也不亲近,这(表现)他的志向不小。
?
在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有了紧急的情况,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
?
军中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取乐(的东西),请让我舞剑助兴吧。
?
4、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
5、会其怒,不敢献?。
?
6、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张良入谢,……?
坐了一会儿,沛公起身到厕所去,乘机招呼樊哙一起出去。
?
正逢他发怒,没有敢献给他?。
?
沛公逃身后,(张良估计)他已经从小路回到军营了。
张良这时进去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