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与勾股定理培优题
- 格式:docx
- 大小:112.87 KB
- 文档页数:6
期末复习:《一次函数》培优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各曲线中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A.B.C.D.2.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x≤2 B.x≤2且x≠1 C.x<2且x≠1 D.x≠13.设0<k<2,关于x的一次函数y=kx+2(1﹣x),当1≤x≤2时的最大值是()A.2k﹣2 B.k﹣1 C.k D.k+14.如图,一次函数y1=x+b与一次函数y2=kx+4的图象交于点P(1,3),则关于x的不等式x+b>kx+4的解集是()A.x>﹣2 B.x>0 C.x>1 D.x<15.下列y关于x的函数中,是正比例函数的为()A.y=x2B.y=C.y=D.y=6.如图所示,一列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列慢车从乙地驶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设慢车行驶的时间为x(h),两车之间的距离为y(km),图中的折线表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点表示此时快车到达乙地B.B﹣C﹣D段表示慢车先加速后减速最后到达甲地C.快车的速度为km/hD.慢车的速度为125km/h7.如图,矩形ABCD中,AB=1,BC=2,点P从点B出发,沿B→C→D向终点D匀速运动,设点P走过的路程为x,△ABP的面积为S,能正确反映S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A.B.C.D.8.甲、乙两车从A城出发匀速行驶至B城.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甲、乙两车离开A城的距离y(千米)与甲车行驶的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①A,B两城相距300千米;②乙车比甲车晚出发1小时,却早到1小时;③乙车出发后2.5小时追上甲车;④当甲、乙两车相距50千米时,t=或.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1个B.2个C.3个D.4个9.已知一次函数y=kx﹣m﹣2x的图象与y轴的负半轴相交,且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k<2,m>0 B.k<2,m<0 C.k>2,m>0 D.k<0,m<010.如图所示,已知直线与x、y轴交于B、C两点,A(0,0),在△ABC内依次作等边三角形,使一边在x轴上,另一个顶点在BC边上,作出的等边三角形分别是第1个△AA1B1,第2个△B1A2B2,第3个△B2A3B3,…则第n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等于()A.B.C.D.二.填空题11.如图,直线y=kx+b(k<0)经过点A(3,1),当kx+b<x时,x的取值范围为.12.当直线y=(2﹣2k)x+k﹣3经过第二、三、四象限时,则k的取值范围是.13.如图,三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分别对应表达式:①y=ax,②y=bx,③y=cx,将a,b,c从小到大排列并用“<”连接为.14.如图,把Rt△ABC放在直角坐标系内,其中∠CAB=90°,BC=5,点A、B的坐标分别为(1,0)、(4,0),将△ABC沿x轴向右平移,当点C落在直线y=2x﹣6上时,线段BC扫过的面积为.15.“龟兔首次赛跑”之后,输了比赛的兔子没有气馁,总结反思后,和乌龟约定再赛一场.图中的函数图象刻画了“龟兔再次赛跑”的故事(x表示乌龟从起点出发所行的时间,y1表示兔子所行的路程).有下列说法:表示乌龟所行的路程,y2①“龟兔再次赛跑”的路程为1000米;②兔子和乌龟同时从起点出发;③乌龟在途中休息了10分钟;④兔子在途中750米处追上乌龟.其中正确的说法是.(把你认为正确说法的序号都填上)16.如图,已知一条直线经过点A(0,2)、点B(1,0),将这条直线向左平移与x轴、y 轴分别交与点C、点D.若DB=DC,则直线CD的函数解析式为.17.已知m是整数,且一次函数y=(m+4)x+m+2的图象不过第二象限,则m=.18.如图,已知函数y=2x+b与函数y=kx﹣3的图象交于点P,则不等式kx﹣3>2x+b的解集是.三.解答题19.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A(﹣2,﹣1),B(1,3)两点,并且交x轴于点C,交y轴于点D.(1)求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AOB的面积.20.在直角坐标系中,一条直线经过A(﹣1,5),P(﹣2,a),B(3,﹣3)三点.(1)求a的值;(2)设这条直线与y轴相交于点D,求△OPD的面积.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x+8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点B,点D在y轴的负半轴上,若将△DAB沿直线AD折叠,点B恰好落在x轴正半轴上的点C 处.(1)求AB的长和点C的坐标;(2)求直线CD的解析式.22.快、慢两车分别从相距180千米的甲、乙两地同时出发,沿同一路线匀速行驶,相向而行,快车到达乙地停留一段时间后,按原路原速返回甲地.慢车到达甲地比快车到达甲地早小时,慢车速度是快车速度的一半,快、慢两车到达甲地后停止行驶,两车距各自出发地的路程y(千米)与所用时间x(小时)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请结合图象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请直接写出快、慢两车的速度;(2)求快车返回过程中y(千米)与x(小时)的函数关系式;(3)两车出发后经过多长时间相距90千米的路程?直接写出答案.23.某酒厂每天生产A ,B 两种品牌的白酒共600瓶,A ,B 两种品牌的白酒每瓶的成本和利润如下表:设每天生产A 种品牌白酒x 瓶,每天获利y 元.(1)请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2)如果该酒厂每天至少投入成本26400元,那么每天至少获利多少元?24.已知一次函数y =2x ﹣4的图象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点A 、B ,点P 在该函数的图象上,P 到x 轴、y 轴的距离分别为d 1、d 2.(1)当P 为线段AB 的中点时,求d 1+d 2的值;(2)直接写出d 1+d 2的范围,并求当d 1+d 2=3时点P 的坐标;(3)若在线段AB 上存在无数个P 点,使d 1+ad 2=4(a 为常数),求a 的值.25.一辆货车和一辆小轿车同时从甲地出发,货车匀速行驶至乙地,小轿车中途停车休整后提速行驶至乙地.货车的路程y1(km),小轿车的路程y2(km)与时间x(h)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1)甲乙两地相距多远?小轿车中途停留了多长时间?(2)①写出y1与x的函数关系式;②当x≥5时,求y2与x的函数解析式;(3)货车出发多长时间与小轿车首次相遇?相遇时与甲地的距离是多少?26.如图,直线L: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在y轴上有一点C(0,4),动点M从A点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x轴向左移动.(1)求A、B两点的坐标;(2)求△COM的面积S与M的移动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当t为何值时△COM≌△AOB,并求此时M点的坐标.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解:根据函数的意义可知:对于自变量x的任何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之相对应,故D 正确.故选:D.2.解: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分式有意义得:2﹣x≥0且x﹣1≠0,解得:x≤2且x≠1.故选:B.3.解:原式可以化为:y=(k﹣2)x+2,∵0<k<2,∴k﹣2<0,则函数值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1时,函数值最大,最大值是:(k﹣2)+2=k.故选:C.4.解:当x>1时,x+b>kx+4,即不等式x+b>kx+4的解集为x>1.故选:C.5.解:A、y是x的二次函数,故A选项错误;B、y是x的反比例函数,故B选项错误;C、y是x的正比例函数,故C选项正确;D、y是x的一次函数,故D选项错误;故选:C.6.解:A、B点表示快车与慢车出发4小时两车相遇;故本选项错误;B、B﹣C﹣D段表示快、慢车相遇后行驶一段时间快车到达乙地,慢车继续行驶,慢车共用了12小时到达甲地故本选项错误;C、快车的速度=﹣=(km/h);故本选项正确;D、慢车的速度==(km/h);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7.解:由题意知,点P从点B出发,沿B→C→D向终点D匀速运动,则当0<x ≤2,s =,当2<x ≤3,s =1,由以上分析可知,这个分段函数的图象开始直线一部分,最后为水平直线的一部分. 故选:C .8.解:由图象可知A 、B 两城市之间的距离为300km ,甲行驶的时间为5小时,而乙是在甲出发1小时后出发的,且用时3小时,即比甲早到1小时,∴①②都正确;设甲车离开A 城的距离y 与t 的关系式为y 甲=kt ,把(5,300)代入可求得k =60,∴y 甲=60t ,设乙车离开A 城的距离y 与t 的关系式为y 乙=mt +n ,把(1,0)和(4,300)代入可得,解得,∴y 乙=100t ﹣100,令y 甲=y 乙可得:60t =100t ﹣100,解得t =2.5,即甲、乙两直线的交点横坐标为t =2.5,此时乙出发时间为1.5小时,即乙车出发1.5小时后追上甲车,∴③不正确;令|y 甲﹣y 乙|=50,可得|60t ﹣100t +100|=50,即|100﹣40t |=50,当100﹣40t =50时,可解得t =,当100﹣40t =﹣50时,可解得t =,又当t =时,y 甲=50,此时乙还没出发,当t =时,乙到达B 城,y 甲=250;综上可知当t 的值为或或或t =时,两车相距50千米, ∴④不正确; 综上可知正确的有①②共两个,故选:B .9.解:∵一次函数y =kx ﹣m ﹣2x 的图象与y 轴的负半轴相交,且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减小,∴k ﹣2<0,﹣m <0,∴k <2,m >0.故选:A .10.解:∵OB =,OC =1, ∴BC =2,∴∠OBC =30°,∠OCB =60°.而△AA 1B 1为等边三角形,∠A 1AB 1=60°,∴∠COA 1=30°,则∠CA 1O =90°.在Rt △CAA 1中,AA 1=OC =,同理得:B 1A 2=A 1B 1=,依此类推,第n 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等于.故选:A .二.填空题(共8小题)11.解:∵正比例函数y =x 也经过点A ,∴kx +b <x 的解集为x >3,故答案为:x >3. 12.解:y =(2﹣2k )x +k ﹣3经过第二、三、四象限,∴2﹣2k <0,k ﹣3<0,∴k >1,k <3,∴1<k <3;故答案为1<k <3;13.解:根据三个函数图象所在象限可得a <0,b >0,c >0,再根据直线越陡,|k |越大,则b >c .则b >c >a ,故答案为:a <c <b .14.解:如图所示.∵点A、B的坐标分别为(1,0)、(4,0),∴AB=3.∵∠CAB=90°,BC=5,∴AC=4.∴A′C′=4.∵点C′在直线y=2x﹣6上,∴2x﹣6=4,解得x=5.即OA′=5.∴CC′=5﹣1=4.∴S▱BCC′B′=4×4=16.即线段BC扫过的面积为16.故答案为16.15.解:根据图象可知:龟兔再次赛跑的路程为1000米,故①正确;兔子在乌龟跑了40分钟之后开始跑,故②错误;乌龟在30﹣﹣40分钟时的路程为0,故这10分钟乌龟没有跑在休息,故③正确;y 1=20x﹣200(40≤x≤60),y2=100x﹣4000(40≤x≤50),当y1=y2时,兔子追上乌龟,此时20x﹣200=100x﹣4000,解得:x=47.5,y 1=y2=750米,即兔子在途中750米处追上乌龟,故④正确.综上可得①③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③④.16.解: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把A(0,2)、点B(1,0)代入,得,解得,故直线AB的解析式为y=﹣2x+2;将这直线向左平移与x轴负半轴、y轴负半轴分别交于点C、点D,使DB=DC,∴DO垂直平分BC,∴OC=OB,∵直线CD由直线AB平移而成,∴CD=AB,∴点D的坐标为(0,﹣2),∵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平行,∴平移以后的函数解析式为:y=﹣2x﹣2.故答案为:y=﹣2x﹣2.17.解:∵一次函数y=(m+4)x+m+2的图象不过第二象限,∴,解得﹣4<m≤﹣2,而m是整数,则m=﹣3或﹣2.故填空答案:﹣3或﹣2.18.解:把P(4,﹣6)代入y=2x+b得,﹣6=2×4+b解得,b=﹣14把P(4,﹣6)代入y=kx﹣3解得,k=﹣把b=﹣14,k=﹣代入kx﹣3>2x+b得,﹣x﹣3>2x﹣14解得,x<4.故答案为:x<4.三.解答题(共8小题)19.解:(1)把A(﹣2,﹣1),B(1,3)代入y=kx+b得,解得.所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x+;(2)把x=0代入y=x+得y=,所以D点坐标为(0,),所以△AOB的面积=S△AOD +S△BOD=××2+××1=.20.解:(1)设直线的解析式为y=kx+b,把A(﹣1,5),B(3,﹣3)代入,可得:,解得:,所以直线解析式为:y=﹣2x+3,把P(﹣2,a)代入y=﹣2x+3中,得:a=7;(2)由(1)得点P的坐标为(﹣2,7),令x=0,则y=3,所以直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3),所以△OPD的面积=.21.解:(1)∵直线y=﹣x+8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点B,∴A(6,0),B(0,8),在Rt△OAB中,∠AOB=90°,OA=6,OB=8,∴AB==10,∵△DAB沿直线AD折叠后的对应三角形为△DAC,∴AC=AB=10.∴OC=OA+AC=OA+AB=16.∵点C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C的坐标为C(16,0).(2)设点D的坐标为D(0,y)(y<0),由题意可知CD=BD,CD2=BD2,在Rt△OCD中,由勾股定理得162+y2=(8﹣y)2,解得y=﹣12.∴点D的坐标为D(0,﹣12),可设直线CD的解析式为y=kx﹣12(k≠0)∵点C(16,0)在直线y=kx﹣12上,∴16k﹣12=0,解得k=,∴直线CD的解析式为y=x﹣12.22.解:(1)慢车的速度=180÷(﹣)=60千米/时,快车的速度=60×2=120千米/时;(2)快车停留的时间:﹣×2=(小时),+=2(小时),即C(2,180),设CD的解析式为:y=kx+b,则将C(2,180),D(,0)代入,得,解得,∴快车返回过程中y(千米)与x(小时)的函数关系式为y=﹣120x+420(2≤x≤);(3)相遇之前:120x+60x+90=180,解得x=;相遇之后:120x+60x﹣90=180,解得x=;快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180÷120=小时,快车返回之后:60x=90+120(x﹣﹣)解得x=综上所述,两车出发后经过或或小时相距90千米的路程.23.解:(1)A种品牌白酒x瓶,则B种品牌白酒(600﹣x)瓶,依题意,得y=20x+15(600﹣x)=5x+9000;(2)A种品牌白酒x瓶,则B种品牌白酒(600﹣x)瓶,依题意,得50x+35(600﹣x)≥26400,解得x≥360,∴每天至少获利y=5x+9000=10800.24.解:(1)对于一次函数y=2x﹣4,令x=0,得到y=﹣4;令y=0,得到x=2,∴A(2,0),B(0,﹣4),∵P为AB的中点,∴P(1,﹣2),则d1+d2=3;(2)①d1+d2≥2;②设P(m,2m﹣4),∴d1+d2=|m|+|2m﹣4|,当0≤m≤2时,d1+d2=m+4﹣2m=4﹣m=3,解得:m=1,此时P1(1,﹣2);当m>2时,d1+d2=m+2m﹣4=3,解得:m=,此时P2(,);当m<0时,不存在,综上,P的坐标为(1,﹣2)或(,);(3)设P(m,2m﹣4),∴d1=|2m﹣4|,d2=|m|,∵P在线段AB上,∴0≤m≤2,∴d1=4﹣2m,d2=m,∵d1+ad2=4,∴4﹣2m+am=4,即(a﹣2)m=0,∵有无数个点,即无数个解,∴a﹣2=0,即a=2.25.解:(1)由图可知,甲乙两地相距420km,小轿车中途停留了2小时;(2)①y1=60x(0≤x≤7);②当x=5.75时,y1=60×5.75=345,x≥5时,设y2=kx+b,∵y2的图象经过(5.75,345),(6.5,420),∴,解得:,∴x≥5时,y2=100x﹣230;(3)x=5时,有y2=100×5﹣230=270,即小轿车在3≤x≤5停车休整,离甲地270km,当x=3时,y1=180;x=5时,y1=300,∴火车在3≤x≤5时,会与小轿车相遇,即270=60x,x=4.5;当0<x≤3时,小轿车的速度为270÷3=90km/h,而货车速度为60km/h,故,货车在0<x≤3时,不会与小轿车相遇,∴货车出发4.5小时后首次与小轿车相遇,距离甲地270km.26.解:(1)对于直线AB:,当x=0时,y=2;当y=0时,x=4,则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4,0)、B(0,2);(2)∵C(0,4),A(4,0)∴OC=OA=4,当0≤t<4时,OM=OA﹣AM=4﹣t,S△OCM=×4×(4﹣t)=8﹣2t;当t>4时,OM=AM﹣OA=t﹣4,S△OCM=×4×(t﹣4)=2t﹣8;(3)分为两种情况:①当M在OA上时,OB=OM=2,△COM≌△AOB.∴AM=OA﹣OM=4﹣2=2∴动点M从A点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x轴向左移动2个单位,所需要的时间是2秒钟;M(2,0),②当M在AO的延长线上时,OM=OB=2,则M(﹣2,0),此时所需要的时间t=[4﹣(﹣2)]/1=6秒,即M点的坐标是(2,0)或(﹣2,0).。
一、选择题1.如图,点O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点A在x轴正半轴上,四边形OABC是菱形.已知点B坐标为(3,3),则直线AC的函数解析式为()A.y=33x+3B.y=3x+23C.y=﹣33x+3D.y=﹣3x+23D解析:D【分析】过B点作BH⊥x轴于H点,菱形的对角线的交点为P,如图,设菱形的边长为t,则OA=AB=t,在Rt△ABH中利用勾股定理得到(3﹣t)2+(3)2=t2,解方程求出t,得到A(2,0),再利用P为OB的中点得到P(32,32),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AC的解析式即可.【详解】解:过B点作BH⊥x轴于H点,菱形的对角线的交点为P,如图,∵四边形ABCO为菱形,∴OP=BP,OA=AB,设菱形的边长为t,则OA=AB=t,∵点B坐标为(33∴BH3AH=3﹣t,在Rt△ABH中,(3﹣t)2+32=t2,解得t=2,∴A(2,0),∵P为OB的中点,∴P (32,32), 设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kx+b ,把A (2,0),P (32,32),代入得:203322k b k b +=⎧⎪⎨+=⎪⎩,解得:323k b ⎧=-⎪⎨=⎪⎩, ∴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3x+23.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一次函数的待定系数法,熟练掌握菱形的性质和待定系数法,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一次函数y kx b =+(,k b 为常数,且0k ≠)的图像经过点(3,2)-,则关于x 的不等式2kx b +<的解集为( )A .3x >-B .3x <-C .2x >D .2x <A解析:A【分析】 根据图像的意义当x=-3时,kx+b=2,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求解即可.【详解】∵当x=-3时,kx+b=2,且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不等式2kx b +<的解集3x >-,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不等式的关系,一次函数图像的性质,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确定不等式的解集是解题的关键.3.已知点()11,P y -、点()23,Q y 在一次函数(21)2y m x =-+的图像上,且12y y >,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12m < B .12m > C .m 1≥ D .1m <A解析:A【分析】由题目条件可判断出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则可得到关于m 的不等式,可求得m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点P (-1,y 1)、点Q (3,y 2)在一次函数y=(2m-1)x+2的图象上,∴当-1<3时,由题意可知y 1>y 2,∴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2m-1<0,解得m <12, 故选:A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得出一次函数的增减性是解题的关键. 4.已知56a =-,56b =+,则一次函数y =(a +b )x +ab 的图象大致为( ) A . B . C . D .C 解析:C【分析】计算a +b 和ab 的值 ,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可以得到该函数图象经过哪几个象限,本题得以解决.【详解】解:∵a +b=56-+56+=250>,ab=()()5656-+=10-<, ∴该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图象,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答.5.火车匀速通过隧道时,火车在隧道内的长度y (米)与火车行驶时间x (秒)之间的关系用图像描述如图所示,有下列结论:①火车的速度为30米/秒;②火车的长度为120米;③火车整体都在隧道内的时间为35秒;④隧道长度为1200米.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③④D .①③④D解析:D【分析】 根据函数的图象即可确定在BC 段,所用的时间是5秒,路程是150米,则速度是30米/秒,进而即可确定其它答案.【详解】在BC 段,所用的时间是5秒,路程是150米,则速度是30米/秒.故①正确; 火车的长度是150米,故②错误;整个火车都在隧道内的时间是:45−5−5=35秒,故③正确;隧道长是:45×30−150=1200(米),故④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用函数的图象解决实际问题,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理解问题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6.已知:将直线21y x =-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直线y kx b =+,则下列关于直线y kx b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经过第一、二、三象限B .与x 轴交于()1,0-C .与y 轴交于()0,1D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A解析:A【分析】 根据图象的平移规则: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得出直线解析式,再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即可解答.【详解】解:∵将直线21y x =-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直线y kx b =+,∴直线y kx b =+的解析式为2(2)123y x x =+-=+,∵k=2>0,b=3>0,∴直线y kx b =+经过第一、二、三象限,故A 正确;当y=0时,由0=2x+3得:x=32-, ∴直线y kx b =+与x 轴交于(32-,0),故B 错误; 当x=0时,y=3,即直线y kx b =+与y 轴交于(0,3),故C 错误;∵k=2>0,∴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故D 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图象的平移变换、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熟知图象平移变换规律,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解答的关键.7.对于实数a 、b ,我们定义max {a ,b }表示a 、b 两数中较大的数,如max {2,5}=5,max {3,3}=3.则以x 为自变量的函数y =max {-x +3,2x -1}的最小值为( ). A .-1B .3C .43D .53D 解析:D【分析】 分x≤43和x>43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计算. 【详解】解:当-x+3≥2x -1, ∴x≤43, 即-x≥-43时,y=-x+3, ∴当-x=-43时,y 的最小值=53, 当-x+3<2x-1, ∴x>43, 即:x>43时,y=2x-1, ∵x>43, ∴2x >83, ∴2x-1>53, ∴y >53, ∴y 的最小值=53, 故选:D .【点睛】此题是分段函数题,以及一次函数的性质,主要考查了新定义,解本题的关键是分段. 8.直线y mx b =+与y kx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 的不等式mx b kx +<的解集为( )A .3x >-B .3x <-C .1x >-D .1x <-C解析:C【分析】 根据图象可得,直线y =mx +b 与y =kx 的交点坐标为(−1,3),所以当x >−1时,直线y =mx +b ,落在直线y =kx 的下方,可得关于x 的不等式mx +b <kx .即可得结论.【详解】根据图象可知:直线y mx b =+与y kx =的交点坐标为:(1,3)-,则关于x 的不等式mx b kx +<的解集为1x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1,1),B(3,5),要在x 轴上找一点P ,使得△PAB 的周长最小,则点P 的坐标为( )A .(0,1)B .(0,2)C .(43,0)D .(43,0)或(0,2)C【分析】要使得△PAB 的周长最小,实则在x 轴上找到P 点,使得PA PB +最小即可,从而将A 沿x 轴对称至A 1,求解A 1B 的解析式,其与x 轴的交点坐标即为所求.【详解】∵要使得△PAB 的周长最小,A ,B 为固定点,∴在x 轴上找到P 点,使得PA PB +最小即可,∴将A 沿x 轴对称至A 1,则()11,1A -,设直线A 1B 的解析式为:y kx b =+,将()11,1A -,B(3,5),代入求解得:34k b =⎧⎨=-⎩,则解析式为:34y x =-, 令0y =,解得:43x =, 即4,03P ⎛⎫ ⎪⎝⎭时,△PAB 的周长最小,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及一次函数与坐标轴得交点问题,能够对题意进行准确分析,建立合适的最短路径模型是解题关键.10.若一次函数()231y m x =-+-的图象经过点()11,A x y ,()22,B x y ,当12x x <时,12y y >时,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32m > B .32m >- C .32m < D .32m <-B【分析】由当x 1<x 2时y 1>y 2,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可得出-(2m+3)<0,解之即可得出m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当x 1<x 2时,y 1>y 2,∴-(2m+3)<0,解得:m >-32.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牢记“k >0,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k <0,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11.已知一次函数41y x =-和23y x =+的图像交于点(2,7)P ,则二元一次方程组4123y x y x =-⎧⎨=+⎩的解是_.【分析】根据一次函数数和的图象交点可知点P 的坐标就是的解【详解】解:根据题意可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就是一次函数和的图象的交点P 的坐标∴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解析:27x y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数41y x =-和23y x =+的图象交点,可知点P 的坐标就是4123y x y x =-⎧⎨=+⎩的解.【详解】解:根据题意可知,二元一次方程组4123y x y x =-⎧⎨=+⎩的解就是一次函数41y x =-和23y x =+的图象的交点P 的坐标,∴二元一次方程组4123y x y x =-⎧⎨=+⎩的解是27x y =⎧⎨=⎩. 故答案为:27x y =⎧⎨=⎩. 【点睛】此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方程组的解与一次函数的图象交点P 之间的联系,考查了学生对题意的理解能力.1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像如图所示,则关于x 的不等式21k x k x b <+的解为____________.x <-1【分析】根据不等式得到直线在直线的下方即可确定不等式的解集【详解】解:由不等式得直线在直线的下方∴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为x <-1故答案为:x <-1【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不等式的关系理解函数解析:x <-1【分析】根据不等式得到直线2y k x = 在直线1y k x b =+的下方,即可确定不等式的解集.【详解】解:由不等式21k x k x b <+得直线2y k x = 在直线1y k x b =+的下方,∴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为x <-1.故答案为:x <-1【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不等式的关系,理解函数与不等式的关系是解题关键.13.函数1y x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且【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分式的意义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分母不等于0可以求出x 的范围【详解】根据题意得:x≥0解得:且故答案为:且【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问题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解析:0x ≥且1x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分式的意义,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分母不等于0,可以求出x 的范围.【详解】1y x =-, 根据题意得:x≥0 10x ≠,解得:0x ≥且1x ≠.故答案为:0x ≥且1x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问题,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非负.14.已知 12y y y =+,1y 与x 成正比例,2y 与x 成反比例,且当x=1时,y=-1,当x=3时,y=5,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_______________.【详解】由题意设则将时和时代入得:解得:故与之间的函数关系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定义的应用熟记函数定义是解题关键 解析:32y x x =-【详解】 由题意设12,b y ax y x ==则b y ax x=+ 将1x =时,1y =-和3x =时,5y =代入得:1353a b b a +=-⎧⎪⎨+=⎪⎩解得:23a b =⎧⎨=-⎩ 故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为32y x x =-. 故答案为:32y x x=-. 【点睛】 本题考查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定义的应用,熟记函数定义是解题关键.15.已知直线2y ax a =-+(a 为常数)不经过第四象限,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0≤a≤2【分析】当a≠0时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不经过第四象限可得图象经过一三象限或一二三象限列出关于a 的不等式组求出a 的取值范围当a=0时y=2不经过第四象限综上即可得答案【详解】当a≠0时不经过第解析:0≤a≤2【分析】当a≠0时,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不经过第四象限可得图象经过一、三象限或一、二、三象限,列出关于a 的不等式组,求出a 的取值范围,当a=0时,y=2不经过第四象限,综上即可得答案.【详解】当a≠0时,2y ax a =-+不经过第四象限,∴经过一、三象限或一、二、三象限,∴020a a >⎧⎨-+⎩, 解得:02a <,当a=0时,直线方程为y=2,不经过第四象限,符合题意,∴a 的取值范围为0≤a≤2.故答案为:0≤a≤2【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熟练掌握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并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是解题关键.16.如果直线y=2x+3与直线y=3x ﹣2b 的交点在y 轴上,那么b 的值为___.【分析】先求出y=2x+3与y 轴交点坐标为(03)代入y=3x ﹣2b 即可求得答案【详解】令y=2x+3中x=0解得y=3∴直线y=2x+3与y 轴交点为(03)将(03)代入y=3x ﹣2b 中得-2b= 解析:32- 【分析】先求出y=2x+3与y 轴交点坐标为(0,3),代入y=3x ﹣2b ,即可求得答案.【详解】令y=2x+3中x=0,解得y=3,∴直线y=2x+3与y 轴交点为(0,3),将(0,3)代入y=3x ﹣2b 中,得-2b=3,解得b=32-, 故答案为:32-. 【点睛】此题考查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掌握交点坐标的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7.如图,一个直角三角形与一个正方形在同一水平线上,此三角形从图①的位置开始,匀速向右平移,到图③的位置停止运动.如果设运动时间为x ,三角形与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在下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线段AB 表示的是三角形在正方形内部移动的面积图象,C 点表示的是停止运动后图象的结束点,下面有三种补全图象方案,正确的方案是______.①②③乙【分析】由题意可知三角形没全进入正方形之前重叠部分为直角三角形当三角形即将出正方形之后重叠部分为直角梯形利用面积公式求出两个图形的面积即可判断其图象【详解】设直角三角形的底为a 高为b 运行速度为v 由解析:乙【分析】由题意可知三角形没全进入正方形之前,重叠部分为直角三角形.当三角形即将出正方形之后,重叠部分为直角梯形.利用面积公式求出两个图形的面积即可判断其图象.【详解】设直角三角形的底为a ,高为b ,运行速度为v .由题意可知当三角形没全进入正方形之前,重叠部分为与原三角形相似的直角三角形. ∵重叠部分的直角三角形的底为vx ,∴根据三角形相似,可知:vx a b =重叠直角三角形的高 , 即重叠直角三角形的高=bvx a, ∴22122bvx bv y vx x a a==, ∵a , b , v 都为常数且大于0,∴222bv y x a=是一个开口向上的曲线. 当三角形即将出正方形之后,重叠部分为去掉与原三角形相似的直角三角形的直角梯形. 设正方形边长为l ,则该梯形的高为()l vx a --,下底为b , 根据三角形相似可知:vx l b a -=梯形上底, 即梯形上底()b vx l a -=, ∴[]1()()2b vx l y b l vx a a -⎡⎤=⨯+⨯--⎢⎥⎣⎦. ∵a , b , v ,l 都为常数且大于0,∴[]1()()2b vx l y b l vx a a -⎡⎤=⨯+⨯--⎢⎥⎣⎦中2x 项的系数为202bv a-<, ∴[]1()()2b vx l y b l vx a a -⎡⎤=⨯+⨯--⎢⎥⎣⎦是一个开口向下的曲线. ∴只有乙符合.故答案为:乙.【点睛】本题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理解三角形运动过程中的分界点,利用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列出关于x 的方程来判断其图象是解题关键.18.如图,函数(0)y kx k =≠和4(0)y ax a =+≠的图象相交于点(1,1)A -,则不等式4kx ax <+的解集为__________.【分析】由图象可以知道当x=-1时两个函数的函数值是相等的再根据函数的增减性可以判断出不等式的解集【详解】解: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为(-11)当x <-1时直线y=ax+4在直线y=kx 的下方当x >-1 解析:1x >-【分析】由图象可以知道,当x=-1时,两个函数的函数值是相等的,再根据函数的增减性可以判断出不等式4kx ax <+的解集.【详解】解: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为(-1,1),当x<-1时,直线y=ax+4在直线y=kx的下方,当x>-1时,直线y=ax+4在直线y=kx的上方,故不等式kx<ax+4的解集为x>-1.故答案为:x>-1.【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知识点,本题是借助一次函数的图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两个图象的“交点”是两个函数值大小关系的“分界点”,在“分界点”处函数值的大小发生了改变.19.某一列动车从A地匀速开往B地,一列普通列车从B地匀速开往A地,两车同时出发,设普通列车行驶的时间为x(小时),两车之间的距离为y(千米),如图中的折线表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像进行探究,图中t的值是__.4【分析】根据题意和函数图象中的数据:AB两地相距900千米两车出发后3小时相遇普通列车全程用12小时即可求得普通列车的速度和两车的速度和进而求得动车的速度解答即可【详解】由图象可得:AB两地相距9解析:4【分析】根据题意和函数图象中的数据:AB两地相距900千米,两车出发后3小时相遇,普通列车全程用12小时,即可求得普通列车的速度和两车的速度和,进而求得动车的速度,解答即可.【详解】由图象可得:AB两地相距900千米,两车出发后3小时相遇,普通列车的速度是:90012=75千米/小时,动车从A地到达B地的时间是:900÷(9003-75)=4(小时),故填:4.【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20.请写出一个符合下列要求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_______.①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增大而增大;②函数的图像经过第二象限.(答案不唯一保证即可)【分析】根据题意和一次函数的性质可以写出符合要求的一个一次函数本题得以解决【详解】解:∵一次函数的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增大而增大∴k >0∵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二象限∴b >0∴符合下列解析:23y x =+(答案不唯一,保证0k >,0b >即可)【分析】根据题意和一次函数的性质,可以写出符合要求的一个一次函数,本题得以解决.【详解】解:∵一次函数的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增大而增大,∴k >0,∵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二象限,∴b >0,∴符合下列要求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可以是23y x =+,故答案为:23y x =+(答案不唯一).【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答.三、解答题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 是直角梯形,//BC OA ,(8,0)A ,(0,4)C ,5AB =,现有一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AO 方向,经O 点再往OC 方向移动,最后到达C 点.设点P 移动时间为t 秒.(1)求点B 的坐标;(2)当t 为多少时,ABP ∠的面积等于13;(3)在(2)的条件下,取BP 中点M ,在x 轴上找一点N ,使BN MN +和最小,求此时N 点的坐标.解析:(1)(5,4) (2)13 s 4t =或19 s 4t = (3)23,06⎛⎫ ⎪⎝⎭或95,027⎛⎫ ⎪⎝⎭【分析】(1)过点B 作BD OA ⊥于点D ,得出ADB △为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 ,BD 的值,从而可求出点B 的坐标,(2)当点P 运动时间为t 秒时,则2AP t =,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建立等量关系即可求出(3)结合(2)问,求出点P 的坐标,进而求出BP 中点M 的坐标,再作出点B 关于x 的对称点,求出该对称点与点M 所在直线的的解析式,该直线与x 的交点即为点N .【详解】(1)过点B 作BD OA ⊥于点D ,∴90BDO ∠=︒,∵四边形OABC 是直角梯形,BC OA , ∴90BCO COD ∠=∠=︒,∴四边形ODBC 为矩形,∵(0,4)C ,(8,0)A ,∴4OC BD ==,8OA =,∵5AB =,在Rt ABD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AB BD AD =+, ∴2222543AD AB BD =--=,∴5OD OA AD =-=,∴(5,4)B .(2)当P 点在O 点时,4s t =,当P 点在C 点时,6s 2OA OC t +==, ①当04s t <≤时,由题可知:2AP t =, ∴112441322ABP S AP BD t t =⋅=⨯⨯==△, ∴13s 4t =. ②当46t <≤时,则28OP t =-,4122CP OP t =-=-,∴ABP AOP BCP OABC S S S S =--△△△梯形()111222OA BC OC OA OP BC CP =+⋅-⋅-⋅ 111(48)48(28)4(122)222t t =⨯+⨯-⨯⨯--⨯⨯- 24832244t t =-+-+324t =-∴419t =,19s 4t =. 故当13s 4t =或19s 4t =时,ABP △的面积是13. (3)由(2)得:①当13s 4t =时,132AP =, ∴32OP =, ∴3,02P ⎛⎫ ⎪⎝⎭, 又∵(5,4)B ,M 为BP 的中点,∴13,24M ⎛⎫ ⎪⎝⎭, 作B 点关于x 轴对称点B ',则(5,4)B '-,连接MB '交x 轴于点N ,则BN MN B N MN B M ''+=+=. 设直线B M '的解析式为(0)y kx b k =+≠,代入B ',M 两点,得451324k b k b -=+⎧⎪⎨=+⎪⎩,解得247927k b ⎧=-⎪⎪⎨⎪=⎪⎩, ∴直线B M '为249277y x =-+, 令0y =,则249277x =,236x =, ∴23,06N ⎛⎫ ⎪⎝⎭. ②当19s 4t =时,3282OP t =-=, ∴30,2P ⎛⎫ ⎪⎝⎭,又∵(5,4)B ,M 为BP 中点, ∴511,24M ⎛⎫ ⎪⎝⎭, 作B 点关于x 轴的对称点B '',∴(5,4)B ''-,设直线B M ''交x 轴于点N ,则MN BN MN B N MB '''+=+=.设直线B M ''的解析式为()1110y k x b k =+≠,代入M ,B ''得4511542k b k b -=+⎧⎪⎨=+⎪⎩,解得2710192k b ⎧=-⎪⎪⎨⎪=⎪⎩, ∴直线B M ''为2719102y x =-+, 令0y =,得19109522727x =⨯=, ∴95,027N ⎛⎫ ⎪⎝⎭. 综上N 的坐标为23,06⎛⎫⎪⎝⎭或95,027⎛⎫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矩形的判定及性质,点的坐标的确定,以及利用轴对称求最值,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熟练运用三角形面积,以及利用轴对称方法求最值是解题关键.22.如图,顶点M 在y 轴上的抛物线2=y ax c +与直线1y x =+相交于,A B 两点,且点A 在x 轴上,点B 的横坐标为2,连接,AM BM ,(1)求抛物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2)判断ABM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若将(1)中的抛物线沿y 轴上下平移,则如何平移才能使平移后的抛物线过点(2,3)--?解析:(1)21y x =-;(2)△ABM 为直角三角形,见解析;(3)向下平移6个单位过点(-2,-3)【分析】(1)将y=0,x=2,分别代入直线解析式求出x 、y 的值,即求得点A 、B 的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解抛物线解析式;(2)令x=0,代入抛物线解析式求得M 坐标,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得AB 、AM 、BM ,再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判定△ABM 为直角三角形;(3)设抛物线2=1y x -平移后的解析式为y=x 2-1+m ,将点(-2,-3)代入上式,得到关于m 的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当y=0时,有x+1=0,则x=-1.∴A (-1,0),当x=2时,y=2+1=3,∴B (2,3),将A ,B 两点代入2=y ax c +中, 得0=34a c a c +⎧⎨=+⎩,解得=11a c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1y x -.(2)三角形ABM 为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在抛物线中,当x=0时,y=-1,∴M (0,-1),又∵A (-1,0),B (2,3), ∴=32AB =2AM =25BM又∵22220AM AB BM +==,∴三角形ABM 为直角三角形.(3)设抛物线2=1y x -沿y 轴平移后的解析式为2=1y x m -+,将点(-2,-3)代入上式,得m=-6,则向下平移6个单位过点(-2,-3).【点睛】本题考查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一次函数图象上的坐标特征、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题的关键是(1)求出A 、B 的坐标,(2)求出求得AB 、AM 、BM 的长,(3)正确写出平移后的抛物线解析式,难度适中.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0)A a ,(,0)B b ,其中a ,b 满足|1|30a b ++-=.(1)填空:a =______,b =______.(2)如果在第三象限内有一点(2,)M m -,请用含m 的式子表示ABM 的面积.(3)在(2)条件下,当52m =-时,在y 轴上有一点P ,使得BMP 的面积与ABM 的面积相等,请求出点P 的坐标. 解析:(1)1-;3;(2)△ABM 的面积为2m -;(3)点P 的坐标为10,2⎛⎫ ⎪⎝⎭或70,2⎛⎫- ⎪⎝⎭. 【分析】(1)根据非负数性质可得a 、b 的值;(2)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列式整理即可;(3)先根据(2)计算S △ABM ,再分两种情况:当点P 在y 轴正半轴上时、当点P 在y 轴负半轴上时,利用割补法表示出S △BMP ,根据S △BMP =S △ABM 列方程求解可得. 【详解】解:(1)∵|1|30a b +-=,∴10a +=,30b -=,∴1a =-,3b =;(2)如图1所示,过M 作ME x ⊥轴于E ,∵(1,0)A -,(3,0)B ,∴1OA =,3OB =,∴4AB =,∵在第三象限内有一点(2,)M m -,∴||ME m m ==-, ∴114()222ABM S AB ME m m =⨯=⨯⨯-=-. (3)设(0,)P n ,BM 交y 轴于点C ,连接MP ,BP 如下图:设直线BM 的解析式为y kx b =+, 把(3,0)B ,52,2M ⎛⎫-- ⎪⎝⎭代入得 30522k b k b +=⎧⎪⎨-+=-⎪⎩, 解之得:1232k b ⎧=⎪⎪⎨⎪=-⎪⎩,即1322y x =-, ∴30,2C ⎛⎫-⎪⎝⎭, 当52m =-时,11545222ABM m S AB y =⋅=⨯⨯=. ∵BMP ABM SS =, ∴()1||52x x B M PC -=, 即13(32)522n ⨯++=, 解之得:12n =或72n =-, 综上,点P 的坐标为10,2⎛⎫ ⎪⎝⎭或70,2⎛⎫-⎪⎝⎭.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坐标与图形的性质,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利用割补法表示出△BMP 的面积等知识,根据题意建立方程是解题的关键.24.已知y 与1x -成正比例,当3x =时,4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解析:22y x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设出关系式:y=k (x-1),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把x=3,y=4代入,可得到k 的值,再把k 的值代入所设的关系式中,可得到答案;【详解】解:因为y 与1x -成正比例,所以设()1y k x =-(0k ≠)∵当3x =时,4y =,∴()431k =-解得2k =所以, 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22y x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对正比例的理解,关键是设出关系式,代入x ,y 的值求k .25.已知1y +与3x -成正比例,且5x =时,8y =,(1)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2)当6y =-时,求x 的值.解析:(1)92922y x =-;(2)179【分析】(1)设1(3)(0)y k x k +=-≠,利用待定系数法求k ,从而确定函数关系式;(2)将y=-6代入解析式求x 的值.【详解】解设1(3)(0)y k x k +=-≠(1)将58x y =⎧⎨=⎩代入,得 81(53)k +=- 即92=k ∴92922y x =- (2)当6y =-时929622x -=- 179x = 【点睛】本题考查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掌握待定系数法计算步骤,正确计算是解题关键. 26.某超市预购进A 、B 两种品牌的T 恤共200件,已知两种T 恤的进价如表所示,设购进A 种T 恤x 件,且所购进的两种T 恤全部卖出,获得的总利润为W 元.(2)如果购进两种T 恤的总费用为9500元,那么超市获得的总利润是多少?(提示:利润=售价-进价)解析:(1)55000W x =+;(2)5750元.【分析】(1)先根据总件数可得购进B 种T 恤的件数,再根据利润公式求出A 、B 两种T 恤的利润的和即可得;(2)先根据进价和总费用可建立一个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可求出x 的值,再根据(1)的结论即可得.【详解】(1)由题意得:购进B 种T 恤()200x -件,则总利润为()()()80506540200W x x =-+--,即55000W x =+;(2)由题意得:()50402009500x x +-=,解得150x =,将150x =代入(1)的结论得:515050005750W =⨯+=,答:超市获得的总利润是5750元.【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依据题意,正确建立函数关系式和方程是解题关键.27.如图,直线1l :1y x =+与直线2l :2y x n =-+相交于点()1,P b .(1)求点P 的坐标;(2)若120y y >>,求x 的取值范围;(3)点(),0D m 为x 轴上的一个动点,过点D 作x 轴的垂线分别交1l 和2l 于点E ,F ,当3EF =时,求m 的值.解析:(1)()1,2P ;(2)12x <<;(3)2m =或0m =.【分析】(1)把()1,P b 代入1l 的解析式可求解;(2)由(1)可先求解2l 的解析式,然后根据图像可进行求解;(3)把x m =分别代入12l l 、解析式可得点E 、F 的坐标,然后根据两点距离公式可分当1m 时和当1m <时,最后求解即可.【详解】解:(1)把()1,P b 代入1l 解析式得:112b =+=,∴()1,2P .(2)把()1,2代入2l 解析式得:22n =-+,∴4n =,∴2l :24y x =-+,当0y =时,2x =,∴当120y y >>时x 的取值范围为12x <<.(3)把x m =分别代入12l l 、解析式得:1y m =+和24y m =-+,∴点()(),1,,24E m m F m m +-+,∴当1m 时,()1243m m +--+=,∴2m =,当1m <时,2413m m -+--=,∴0m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的综合,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8.矩形的周长是8cm ,设一边长为cm x ,另一边长为cm y .(1)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2)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所求函数的图象.解析:(1)()404y x x =-+<<;(2)详见解析【分析】(1)根据矩形的周长公式用x ,y 的式子表示出来,然后进行变形即可,根据矩形的边长要大于0可以求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2)由(1)的结论运用描点法先描点,再连线即可得到函数的图象.【详解】解:(1)矩形的周长是8cm ,设一边长为cm x ,另一边长为cm y ,则228x y +=,4y x =-+,∵40x -+>,∴4x <,∴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为()404y x x =-+<<.(2)函数图象如图所示.【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及一次函数的应用.在解答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不能忽视.。
综合练习学校:________ 姓名:________一、单选题(3小题)1.在△ABC中,AB=15,AC=13,高AD=12,则BC等于()A.14 B.4 C.14或4 D.9或52.如图Rt△ABC,∠C=90°,分别以各边为直径作半圆,图中阴影部分在数学史上称为“希波克拉底月牙”;当AC=3,BC=4时,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6 B.6πC.10πD.123.下列结论:①横坐标为﹣3的点在经过点(﹣3,0)且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②当m≠0时,点P(m2,﹣m)在第四象限;③与点(﹣3,4)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3,﹣4);④在第一象限的点N到x轴的距离是1,到y轴的距离是2,则点N的坐标为(2,1).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二、填空题(5小题)1.如图,在Rt△ABC中,∠C=90°,AB=5cm,AC=3cm,动点P从点B出发,沿射线BC以2cm/s的速度移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s当t=时,△ABP为直角三角形.2.如图,CD是Rt△ABC斜边AB上的高,若AB=5,AC=4,则BD=.3.若m=,则m5﹣2m3﹣2015m3=.4.已知a2+5a=﹣2,b2+2=﹣5b,且a≠b,则化简b+a=﹣.5.把直线y=x+1向右平移个单位可得到直线y=x﹣2.三、解答题(4小题)1.如图是一块正方形纸片.(1)如图1,若正方形纸片的面积为1dm2,则此正方形的对角线AC的长为dm.(2)若一圆的面积与这个正方形的面积都是2πcm2,设圆的周长为C圆,正方形的周长为C正,则C圆C正(填“=”或“<”或“>”号)(3)如图2,若正方形的面积为16cm2,李明同学想沿这块正方形边的方向裁出一块面积为12cm2的长方形纸片,使它的长和宽之比为3:2,他能裁出吗?请说明理由?2.(1)写出点A、B的坐标.(2)线段CD先向平移个单位长度,再向平移个单位长度,平移后的线段与线段EG重合.(3)已知在y轴上存在点P与G、F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6,请写出P的坐标.3.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一辆货车和一辆轿车先后从甲地出发驶向乙地,如图,线段OA表示货车离甲地距离y(千米)与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折线BCD表示轿车离甲地距离y(千米)与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请你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解决下列问题:(1)货车的速度为千米/小时;(2)货车出发小时后与轿车第1次相遇,此时距甲千米;(3)若轿车到达乙地后,立即沿原路以CD段速度返回,货车从甲地出发后多少小时后第2次与轿车相遇?4.(1)问题提出:如图已知直线OA的解析式是y=2x,OC⊥OA,求直线OC的函数解析式.甲同学提出了他的想法:在直线y=2x上取一点M,过M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D设点M的横坐标为m,则点M的纵坐标为2m.即OD=m,MD=2m,然后在OC上截取ON=OM,过N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B.则点N的坐标为,直线OC的解析式为.(2)拓展:已知直线OA的解析式是y=kx,OC⊥OA,求直线OC的函数解析式.(3)应用:直接写出经过P(2,3),且垂直于直线y=﹣x+2的直线解析式。
M N P l 勾股定理及一次函数能力提高训练1.如图,∠MON=60°,PA ⊥OM 于点A ,PB ⊥ON 于点B,且PA=2,PB=11,求OP 的长。
2.如图,点M 是BC 的中点,直线l ⊥BC 于点D ,若BC=83.25,MD=12,求AB 2-AC 2。
3.如图,在Rt △ABC 中,∠C=90°,∠A=15°,BC=1,求三角形ABC 的面积。
4.如图,在△ABC 中,AB=AC,AD 垂直于BC 于点D ,P 为线段DC上任意一点。
求证:AP 2=AB 2-PB 〃PC 。
O BA ABC M A B C A C BD P D图15.如图,在Rt △ABC 中,点P 是AC 的中点,PD ⊥BC 于点D ,若BC=9,DC=3,求AB 2的值。
6.如图所示,在△ABC 中,AD 为高,若AB+CD=AC+BD ,试判断△ABC 的形状。
7.如图1,把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板ABC 和EFG 叠放在一起,使三角板EFG 的直角顶点G 与三角板ABC 的斜边AB 的中点重合,两三角板重叠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记为S 阴。
(1)图1中,S 阴=kS △ABC ,则k=( );(2)将三角板EFG 绕点G 顺时针选转角度α(0°﹤α﹤90°)得到图2,在旋转过程中,S 阴是否改变?并说明理由;(3)在图2中,若S 阴=49cm 2,AH=6cm,求: ○1K 、H 两点之间的距离;○2点H 到EF 的距离。
B C D C B D B A C G E F A B G E FC K H图2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2的正方形OABC 的两点A 、C 分别在y 轴、x 轴的正半轴,点O 是原点(如图1)。
现将正方形OABC绕点O 顺时针旋转,当点A 第一次落在直线y=x 上停止,旋转过程中,AB 边交直线y=x 与点M ,BC 边交x 轴于点N 。
1.如图1,直线y=2x+2与y轴、x轴分别交于A、B两点,以B为直角顶点在第二象限作等腰Rt△ABC〔1〕求点C的坐标,并求出直线AC的关系式.〔2〕如图2,直线CB交y轴于E,在直线CB上取一点D,连接AD,假如AD=AC,求证:BE=DE.〔3〕如图3,在〔1〕的条件下,直线AC交x轴于M,P〔,k〕是线段BC上一点,在线段BM上是否存在一点N,使直线PN平分△BCM的面积?假如存在,请求出点N的坐标;假如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
分析:〔1〕如图1,作CQ⊥x轴,垂足为Q,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证明△ABO≌△BCQ,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OQ,CQ的长,确定C点坐标;〔2〕同〔1〕的方法证明△BCH≌△BDF,再根据线段的相等关系证明△BOE≌△DGE,得出结论;〔3〕依题意确定P点坐标,可知△BPN中BN变上的高,再由S△PBN=S△BCM,求BN,进而得出ON.解答:解:〔1〕如图1,作CQ⊥x轴,垂足为Q,∵∠OBA+∠OAB=90°,∠OBA+∠QBC=90°,∴∠OAB=∠QBC,又∵AB=BC,∠AOB=∠Q=90°,∴△ABO≌△BCQ,∴BQ=AO=2,OQ=BQ+BO=3,CQ=OB=1,∴C〔﹣3,1〕,由A〔0,2〕,C〔﹣3,1〕可知,直线AC:y=x+2;〔2〕如图2,作CH⊥x轴于H,DF⊥x轴于F,DG⊥y轴于G,∵AC=AD,AB⊥CB,∴BC=BD,∴△BCH≌△BDF,∴BF=BH=2,∴OF=OB=1,∴DG=OB,∴△BOE≌△DGE,∴BE=DE;〔3〕如图3,直线BC:y=﹣x﹣,P〔,k〕是线段BC上一点,∴P〔﹣,〕,由y=x+2知M〔﹣6,0〕,∴BM=5,如此S△BCM=.假设存在点N使直线PN平分△BCM的面积,如此BN•=×,∴BN=,ON=,∵BN<BM,∴点N在线段BM上,∴N〔﹣,0〕.点评:此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综合运用.关键是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证明全等三角形,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解.2.如图直线ℓ:y=kx+6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B、C,点B的坐标是〔﹣8,0〕,点A的坐标为〔﹣6,0〕〔1〕求k的值.〔2〕假如P〔x,y〕是直线ℓ在第二象限内一个动点,试写出△OPA的面积S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X围.〔3〕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OPA的面积为9,并说明理由.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三角形的面积。
数学初二一次函数提高练习与常考题和培优难题压轴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9小题)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cm,底边长为y(cm),腰长为x(cm),y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y=20﹣2x,那么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x>0 B.0<x<10 C.0<x<5 D.5<x<102.如图,三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对应的解析式为①y=ax,②y=bx,③y=cx,则a、b、c的大小关系是()A.a>b>c B.c>b>a C.b>a>c D.b>c>a3.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x≤2 B.x≥2且x≠3 C.x≥2 D.x≤2且x≠34.关于函数y=﹣x﹣2的图象,有如下说法:①图象过点(0,﹣2)②图象与x轴的交点是(﹣2,0)③由图象可知y随x的增大而增大④图象不经过第一象限⑤图象是与y=﹣x+2平行的直线,其中正确说法有()A.5个 B.4个 C.3个 D.2个5.一辆慢车以5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辆快车以75千米/小时的速度从乙地驶往甲地,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500千米,两车同时出发,则图中折线大致表示两车之间的距离y(千米)与慢车行驶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是()A.B.C.D.6.下列语句不正确的是()A.所有的正比例函数肯定是一次函数B.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y=kx+bC.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都是直线D.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7.已知x关于的一次函数y=mx+n的图象如上图,则|n﹣m|﹣可化简()A.n B.n﹣2m C.m D.2n﹣m8.如果一次函数y=kx+b,当﹣3≤x≤1时,﹣1≤y≤7,则kb的值为()A.10 B.21 C.﹣10或2 D.﹣2或109.若函数y=(2m+1)x2+(1﹣2m)x+1(m为常数)是一次函数,则m的值为()A.m B.m=C.m D.m=﹣二.填空题(共9小题)10.直线y=kx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恰好经过点(﹣4,10),则k=.11.已知直线y=kx+b经过第一、二、四象限,那么直线y=﹣bx+k经过第象限.12.已知点A(﹣4,a)、B(﹣2,b)都在直线y=x+k(k为常数)上,则a 与b的大小关系是a b.(填“>”“<”或“=”)13.已知正比例函数y=(1﹣m)x|m﹣2|,且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m的值是.14.如图,点A的坐标为(﹣1,0),点B(a,a),当线段AB最短时,点B的坐标为.15.已知一次函数y=(﹣3a+1)x+a的图象上两点A(x1,y1),B(x2,y2),当x1>x2时,y1>y2,且图象不经过第四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是.16.如图1,在等腰Rt△ABC中,D为斜边AC边上一点,以CD为直角边,点C 为直角顶点,向外构造等腰Rt△CDE.动点P从点A出发,以1个单位/s的速度,沿着折线A﹣D﹣E运动.在运动过程中,△BCP的面积S与运动时间t(s)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BC的长是.17.如图,放置的△OAB1,△B1A1B2,△B2A2B3,…都是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点A在x轴上,点O,B1,B2,B3,…都在同一条直线上,则点A2015的坐标是.18.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BCD的顶点坐标C(﹣1,0)、B(0,2),点A在第二象限.直线y=﹣x+5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N、M.将菱形ABCD 沿x轴向右平移m个单位.当点A落在MN上时,则m=.三.解答题(共22小题)19.已知:函数y=(m+1)x+2m﹣6(1)若函数图象过(﹣1,2),求此函数的解析式.(2)若函数图象与直线y=2x+5平行,求其函数的解析式.(3)求满足(2)条件的直线与直线y=﹣3x+1的交点.20.如图,直线l1的函数关系式为,且l1与x轴交于点D,直线l2经过定点A(4,0),B(﹣1,5),直线l1与l2相交于点C,(1)求直线l2的解析式;(2)求△ADC的面积;(3)在直线l2上存在一点F(不与C重合),使得△ADF和△ADC的面积相等,请求出F点的坐标;(4)在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得△BCE的周长最短?若存在请求出E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1.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2,0)、B(0,4),直线l经过点B,并且与直线AB垂直.点P在直线l上,且△AB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求点P的坐标;(3)点Q(a,b)在第二象限,且S=S△PAB.△QAB①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b;②若QA=QB,求点Q的坐标.22.某仓库甲、乙、丙三辆运货车,每辆车只负责进货或出货,每小时的运输量丙车最多,乙车最少,乙车的运输量为每小时6吨,下图是从早晨上班开始库存量y(吨)与时间x(小时)的函数图象,OA段只有甲、丙车工作,AB段只有乙、丙车工作,BC段只有甲、乙工作.(1)甲、乙、丙三辆车中,谁是进货车?(2)甲车和丙车每小时各运输多少吨?(3)由于仓库接到临时通知,要求三车在8小时后同时开始工作,但丙车在运送10吨货物后出现故障而退出,问:8小时后,甲、乙两车又工作了几小时,使仓库的库存量为6吨.23.如图,直线l1的解析表达式为:y=3x﹣3,且l1与x轴交于点D,直线l2经过点A,B,直线l1,l2交于点C.(1)求△ADC的面积;(2)在直线l2上存在异于点C的另一点P,使得△ADP与△ADC的面积相等,则点P的坐标为;(3)若点H为坐标平面内任意一点,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这样的点H,使以A、D、C、H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H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O为原点,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B、C的坐标分别是A(﹣5,1),B(﹣2,4),C(5,4),点D在第一象限.(1)写出D点的坐标;(2)求经过B、D两点的直线的解析式,并求线段BD的长;(3)将平行四边形ABCD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所得的四边形A1B1C1D1四个顶点的坐标是多少?并求出平行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1B1C1D1重叠部分的面积.25.已知点A、B分别在x轴,y轴上,OA=OB,点C为AB的中点,AB=12(1)如图1,求点C的坐标;(2)如图2,E、F分别为OA上的动点,且∠ECF=45°,求证:EF2=OE2+AF2;(3)在条件(2)中,若点E的坐标为(3,0),求CF的长.26.如图1,点A的坐标是(﹣2,0),直线y=﹣x+4和x轴、y轴的交点分别为B、C点.(1)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动点M从A出发沿x轴向点B运动,同时动点N从点B出发沿线段BC向点C运动,运动的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它们都停止运动.设M运动t秒时,△MON的面积为S.①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当t等于多少时,S的值等于?②在运动过程中,当△MON为直角三角形时,求t的值.27.如图,一次函数y=﹣x+6的图象分别与y轴、x轴交于点A、B,点P从点B出发,沿BA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点A运动,当点P到达点A时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1)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若某一时刻,△OPA的面积为12,求此时P点坐标;(2)在(1)的基础上,设点Q为y轴上一动点,当PQ+BQ的值最小时,求Q 点坐标;(3)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当t为何值时,△AOP为等腰三角形?2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0,1)、D(﹣2,0),作直线AD 并以线段AD为一边向上作正方形ABCD.(1)填空:点B的坐标为,点C的坐标为.(2)若正方形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DA向上平移,直至正方形的顶点C落在y轴上时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设正方形落在y轴右侧部分的面积为S,求S关于平移时间t(秒)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的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29.有一根直尺,短边的长为2cm,长边的长为10cm,还有一块锐角为45°的直角三角形纸板,它的斜边长12cm.如图①,将直尺的短边DE与直角三角形纸板的斜边AB重合,且点D与点A重合,将直尺沿AB方向平移,如图②.设平移的长度为x cm,且满足0≤x≤10,直尺与直角三角形纸板重合部分的面积(即图中阴影部分)为Scm2.(1)当x=0时,S=;当x=4时,S=;当x=10时,S=.(2)是否存在一个位置,使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1cm2?若存在,求出此时x的值.3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ABC的边BC在x轴上,A、C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0,m)、C(n,0),B(﹣5,0),且(n﹣3)2+=0,点P从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BO匀速运动,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1)求A、C两点的坐标;(2)连接PA,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POA的面积;(3)当P在线段BO上运动时,是否存在一点P,使△PAC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写出满足条件的所有P点的坐标并求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为等腰三角形,AB=AC,将△AOC沿直线AC折叠,点O落在直线AD上的点E处,直线AD的解析式为,则(1)AO=;AD=;OC=;(2)动点P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点B出发,沿着x轴正方向匀速运动,点Q是射线CE上的点,且∠PAQ=∠BAC,设P运动时间为t秒,求△POQ的面积S 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在(2)的条件下,直线CE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以点Q、A、D、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等四边形?若存在,求出t值及Q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2.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a、o)、B(o、b)满足+|a﹣3|=0,P是线段AB上一动点,D是x轴正半轴上一点,且PO=PD,DE⊥AB于E.(1)求a、b的值.(2)当P点运动时,PE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PE的值.(3)若∠OPD=45°,求点D的坐标.33.如图,▱ABCD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D=6,若OA、OB的长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7x+12=0的两个根,且OA>OB.(1)求AB的长;(2)求CD的所在直线的函数关系式;(3)若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B→A方向运动,过P=,求此时点P的坐标.作x轴的垂线交x轴于点E,若S△PBE3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任意两点P1(x1,y1)与P2(x2,y2)的“非常距离”,给出如下定义:若|x1﹣x2|≥|y1﹣y2|,则点P1与点P2的“非常距离”为|x1﹣x2|;若|x1﹣x2|<|y1﹣y2|,则点P1与点P2的“非常距离”为|y1﹣y2|.例如:点P1(1,2),点P2(3,5),因为|1﹣3|<|2﹣5|,所以点P1与点P2的“非常距离”为|2﹣5|=3,也就是图1中线段P1Q与线段P2Q长度的较大值(点Q 为垂直于y轴的直线P1Q与垂直于x轴的直线P2Q的交点).(1)已知点A(﹣,0),B为y轴上的一个动点,①若点A与点B的“非常距离”为2,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点B的坐标;②直接写出点A与点B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2)已知C是直线y=x+3上的一个动点,①如图2,点D的坐标是(0,1),求点C与点D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及相应的点C的坐标;②如图3,E是以原点O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的一个动点,求点C与点E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及相应的点E和点C的坐标.35.对于两个已知图形G1、G2,在G1上任取一点P,在G2上任取一点Q,当线段PQ的长度最小时,我们称这个最小的长度为图形G1、G2的“密距”;当线段PQ的长度最大值时,我们称这个最大的长度为图形G1、G2的“疏距”.请你在学习、理解上述定义的基础上,解决下面的问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的坐标为(﹣3,4),点B的坐标为(3,4),矩形ABCD的对称中心为点O.(1)线段AD和BC的“密距”是,“疏距”是;(2)设直线y=x+b(b>0)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E、F,若线段EF与矩形ABCD的“密距”是1,求它们的“疏距”;(3)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有一个四边形KLMN,将矩形ABCD绕点O旋转一周,在旋转过程中,它与四边形KLMN的“疏距”的最大值为7,①旋转过程中,它与四边形KLMN的“密距”的取值范围是;②求四边形KLMN的面积的最大值.3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两点分别在x轴,y轴上,OA=OB=4,C在线段OA上,AC=3,过点A作AE⊥BC,交BC的延长线于E,直线AE交y轴于D.(1)求点D坐标.(2)动点P从点A出发,沿射线AO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POB的面积为y,求y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在(2)问的条件下,当t=1,PB=5时,在y轴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PBQ 为以PB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7.如图,四边形OABC中,CB∥OA,∠OCB=90°,CB=1,OA=OC,O为坐标原点,点A在x轴上,点C在y轴上,直线过A点,且与y轴交于D点.(1)求出A、点B的坐标;(2)求证:AD=BO且AD⊥BO;(3)若点M是直线AD上的一个动点,在x轴上是否存在另一个点N,使以O、B、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8.如图,一次函数y=﹣x+的图象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和B两点,将△AOB沿直线CD折起,使点A与点B重合,直线CD交AB于点D.(1)求点C的坐标;(2)在射线DC上求一点P,使得PC=AC,求出点P的坐标;(3)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除点C外),使得以A、D、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D全等?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39.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横坐标恰好是方程x2﹣4=0的解,点C的纵坐标恰好是方程x2﹣4x+4=0的解,点P从C点出发沿y轴正方向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向上运动,连PA、PB,D为AC的中点.1)求直线BC的解析式;2)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问:当t为何值时,DP与DB垂直且相等?3)如图2,若PA=AB,在第一象限内有一动点Q,连QA、QB、QP,且∠PQA=60°,问:当Q在第一象限内运动时,∠APQ+∠ABQ的度数和是否会发生改变?若不变,请说明理由并求其值.40.方成同学看到一则材料,甲开汽车,乙骑自行车从M地出发沿一条公路匀速前往N地,设乙行驶的时间为t(h),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为y(km),y与t 的函数关系如图1所示,方成思考后发现了图1的部分正确信息,乙先出发1h,甲出发0.5h与乙相遇,…请你帮助方成同学解决以下问题:(1)分别求出线段BC,CD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2)当20<y<30时,求t的取值范围;(3)分别求出甲、乙行驶的路程S甲、S乙与时间t的函数表达式,并在图2所给的直角坐标系中分别画出它们的图象.数学初二一次函数提高练习与常考题和培优难题压轴题(含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9小题)1.(2016春•农安县月考)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cm,底边长为y(cm),腰长为x(cm),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20﹣2x,那么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x>0 B.0<x<10 C.0<x<5 D.5<x<10【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进行求解.【解答】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则0<20﹣2x<2x,由20﹣2x>0,解得x<10,由20﹣2x<2x,解得x>5,则5<x<10.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正确列出不等式组是解题的关键.2.(2012秋•镇赉县校级月考)如图,三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对应的解析式为①y=ax,②y=bx,③y=cx,则a、b、c的大小关系是()A.a>b>c B.c>b>a C.b>a>c D.b>c>a【分析】根据所在象限判断出a、b、c的符号,再根据直线越陡,则|k|越大可得答案.【解答】解:∵y=ax,y=bx,y=cx的图象都在第一三象限,∴a>0,b>0,c>0,∵直线越陡,则|k|越大,∴c>b>a,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y=kx中,当k>0时,图象经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图象经过二、四象限,y随x 的增大而减小.同时注意直线越陡,则|k|越大.3.(2016春•重庆校级月考)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x≤2 B.x≥2且x≠3 C.x≥2 D.x≤2且x≠3【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分式的意义,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分母不等于0,可以求出x的范围.【解答】解:根据题意得:2﹣x≥0且x﹣3≠0,解得:x≤2且x≠3,自变量的取值范围x≤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问题,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非负.4.(2016春•南京校级月考)关于函数y=﹣x﹣2的图象,有如下说法:①图象过点(0,﹣2)②图象与x轴的交点是(﹣2,0)③由图象可知y随x的增大而增大④图象不经过第一象限⑤图象是与y=﹣x+2平行的直线,其中正确说法有()A.5个 B.4个 C.3个 D.2个【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答.【解答】解:①将(0,﹣2)代入解析式得,左边=﹣2,右边=﹣2,故图象过(0,﹣2)点,正确;②当y=0时,y=﹣x﹣2中,x=﹣2,故图象过(﹣2,0),正确;③因为k=﹣1<0,所以y随x增大而减小,错误;④因为k=﹣1<0,b=﹣2<0,所以图象过二、三、四象限,正确;⑤因为y=﹣x﹣2与y=﹣x的k值(斜率)相同,故两图象平行,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要注意:在直线y=kx+b中,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5.(2016春•重庆校级月考)一辆慢车以5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辆快车以75千米/小时的速度从乙地驶往甲地,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500千米,两车同时出发,则图中折线大致表示两车之间的距离y(千米)与慢车行驶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是()A.B.C.D.【分析】分三段讨论,①两车从开始到相遇,这段时间两车距迅速减小,②相遇后向相反方向行驶到特快到达甲地,这段时间两车距迅速增加,③特快到达甲地至快车到达乙地,这段时间两车距缓慢增大,结合实际选符合的图象即可.【解答】解:①两车从开始到相遇,这段时间两车距迅速减小;②相遇后向相反方向行驶到特快到达甲地这段时间两车距迅速增加;③特快到达甲地至快车到达乙地,这段时间两车距缓慢增大;结合图象可得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解答本题关键是分段讨论,要结合实际解答,明白每条直线所代表的实际含义及拐点的含义.6.(2015春•浠水县校级月考)下列语句不正确的是()A.所有的正比例函数肯定是一次函数B.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y=kx+bC.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都是直线D.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分析】分别利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以及其性质分析得出即可.【解答】解:A、所有的正比例函数肯定是一次函数,正确,不合题意;B、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y=kx+b(k≠0),故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C、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都是直线,正确,不合题意;D、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正确把握其性质是解题关键.7.(2016春•无锡校级月考)已知x关于的一次函数y=mx+n的图象如上图,则|n﹣m|﹣可化简()A.n B.n﹣2m C.m D.2n﹣m【分析】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确定m、n的符号,然后由绝对值、二次根式的化简运算法则解得即可.【解答】解:根据图示知,关于x的一次函数y=mx+n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m<0,n>0;∴|n﹣m|﹣=n﹣m﹣(﹣m)+(n﹣m)=2n﹣m.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绝对值的意义.一次函数y=kx+b(k≠0,b≠0)的图象,当k<0,b>0时,经过第一、二、四象限.8.(2015秋•盐城校级月考)如果一次函数y=kx+b,当﹣3≤x≤1时,﹣1≤y≤7,则kb的值为()A.10 B.21 C.﹣10或2 D.﹣2或10【分析】由一次函数的性质,分k>0和k<0时两种情况讨论求解.【解答】解:由一次函数的性质知,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得,解得.即kb=10;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得,解得.即kb=﹣2.所以kb的值为﹣2或10.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一次函数的性质,要注意根据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分情况讨论.9.(2015秋•西安校级月考)若函数y=(2m+1)x2+(1﹣2m)x+1(m为常数)是一次函数,则m的值为()A.m B.m=C.m D.m=﹣【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定义列出算式计算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2m+1=0,解得,m=﹣,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y=kx+b(k≠0,k、b是常数)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二.填空题(共9小题)10.(2014春•邹平县校级月考)直线y=kx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恰好经过点(﹣4,10),则k=﹣3.【分析】根据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可得直线y=kx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得y=kx﹣2,然后把(﹣4,10)代入y=kx﹣2即可求出k的值.【解答】解:直线y=kx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所得解析式为y=kx﹣2,∵经过点(﹣4,10),∴10=﹣4k﹣2,解得:k=﹣3,故答案为:﹣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平移后解析式有这样一个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11.(2016春•南京校级月考)已知直线y=kx+b经过第一、二、四象限,那么直线y=﹣bx+k经过第二、三、四象限.【分析】根据直线y=kx+b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可以确定k、b的符号,则易求﹣b的符号,由﹣b,k的符号来求直线y=﹣bx+k所经过的象限.【解答】解:∵直线y=kx+b经过第一、二、四象限,∴k<0,b>0,∴﹣b<0,∴直线y=﹣bx+k经过第二、三、四象限.故答案是:二、三、四.【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图象在坐标平面内的位置与k、b的关系.解答本题注意理解:直线y=kx+b所在的位置与k、b的符号有直接的关系.k>0时,直线必经过一、三象限.k<0时,直线必经过二、四象限.b>0时,直线与y 轴正半轴相交.b=0时,直线过原点;b<0时,直线与y轴负半轴相交.12.(2016春•大丰市校级月考)已知点A(﹣4,a)、B(﹣2,b)都在直线y=x+k(k为常数)上,则a与b的大小关系是a<b.(填“>”“<”或“=”)【分析】先根据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判断出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再根据﹣4<﹣2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一次函数y=x+k(k为常数)中,k=>0,∴y随x的增大而增大,∵﹣4<﹣2,∴a<b.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熟知一次函数图象上各点的坐标一定适合此函数的解析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3.(2015春•建瓯市校级月考)已知正比例函数y=(1﹣m)x|m﹣2|,且y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m的值是3.【分析】先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列出关于k的不等式组,求出k取值范围,再根据此正比例函数y随x的增大而减小即可求出k的值.【解答】解:∵此函数是正比例函数,∴,解得m=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及性质,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列出关于k的不等式组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4.(2016春•天津校级月考)如图,点A的坐标为(﹣1,0),点B(a,a),当线段AB最短时,点B的坐标为(﹣,﹣).【分析】过点A作AD⊥OB于点D,过点D作OE⊥x轴于点E,先根据垂线段最短得出当点B与点D重合时线段AB最短,再根据直线OB的解析式为y=x得出△AO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OE=OA=,由此可得出结论.【解答】解:过点A作AD⊥OB于点D,过点D作OE⊥x轴于点E,∵垂线段最短,∴当点B与点D重合时线段AB最短.∵直线OB的解析式为y=x,∴△AO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E=OA=1,∴D(﹣,﹣).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熟知一次函数图象上各点的坐标一定适合此函数的解析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5.(2015春•宜兴市校级月考)已知一次函数y=(﹣3a+1)x+a的图象上两点A (x1,y1),B(x2,y2),当x1>x2时,y1>y2,且图象不经过第四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是0≤a<.【分析】根据y随x的增大而增大可得x的系数大于0,图象不经过第四象限,那么经过一三或一二三象限,那么此函数的常数项应为非负数.【解答】解:∵x1>x2时,y1>y2,∴﹣3a+1>0,解得a<,∵图象不经过第四象限,∴经过一三或一二三象限,∴a≥0,∴0≤a<.故答案为:0≤a<.【点评】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的特点;得到函数图象可能经过的象限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6.(2015秋•靖江市校级月考)如图1,在等腰Rt△ABC中,D为斜边AC边上一点,以CD为直角边,点C为直角顶点,向外构造等腰Rt△CDE.动点P从点A出发,以1个单位/s的速度,沿着折线A﹣D﹣E运动.在运动过程中,△BCP 的面积S与运动时间t(s)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BC的长是2.【分析】由函数的图象可知点P从点A运动到点D用了2秒,从而得到AD=2,当点P在DE上时,三角形的面积不变,故此DE=4,从而可求得DC=2,于是得到AC=2+2,从而可求得BC的长为2+.【解答】解:由函数图象可知:AD=1×2=2,DE=1×(6﹣2)=4.∵△DE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C===2.∴AC=2+2.∵△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C===.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由函数图象判断出AD、DE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17.(2016春•盐城校级月考)如图,放置的△OAB1,△B1A1B2,△B2A2B3,…都是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点A在x轴上,点O,B1,B2,B3,…都在同一条直线上,则点A2015的坐标是(a,a).【分析】根据题意得出直线BB1的解析式为:y=x,进而得出A,A1,A2,A3坐标,进而得出坐标变化规律,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过B1向x轴作垂线B1C,垂足为C,由题意可得:A(a,0),AO∥A1B1,∠B1OC=60°,∴OC=a,CB1=OB1sin60°=a,∴B1的坐标为:(a,a),∴点B1,B2,B3,…都在直线y=x上,∵B1(a,a),∴A1(a,a),∴A2(2a,a),…A n(a,).∴A2015(a,a).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以及数字变化类,得出A 点横纵坐标变化规律是解题关键.18.(2016春•泰兴市校级月考)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BCD的顶点坐标C(﹣1,0)、B(0,2),点A在第二象限.直线y=﹣x+5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N、M.将菱形ABCD沿x轴向右平移m个单位.当点A落在MN上时,则m=3.【分析】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表示出点A的坐标,再根据直线解析式求出点A移动到MN上时的x的值,从而得到m的取值范围,再根据各选项数据选择即可.【解答】解:∵菱形ABCD的顶点C(﹣1,0),点B(0,2),∴点A的坐标为(﹣1,4),当y=4时,﹣x+5=4,解得x=2,∴点A向右移动2+1=3时,点A在MN上,∴m的值为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是一次函数综合题型,主要利用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菱形的性质,比较简单.三.解答题(共22小题)19.(2016春•武城县校级月考)已知:函数y=(m+1)x+2m﹣6(1)若函数图象过(﹣1,2),求此函数的解析式.(2)若函数图象与直线y=2x+5平行,求其函数的解析式.(3)求满足(2)条件的直线与直线y=﹣3x+1的交点.【分析】(1)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把(﹣1,2)代入y=(m+1)x+2m﹣6求出m的值即可得到一次函数解析式;(2)根据两直线平行的问题得到m+1=2,解出m=1,从而可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3)两直线的解析式联立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解答】解:(1)把(﹣1,2)代入y=(m+1)x+2m﹣6得﹣(m+1)+2m﹣6=2,解得m=9,所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10x+12;(2)因为函数y=(m+1)x+2m﹣6的图象与直线y=2x+5平行,所以m+1=2,解得m=1,所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2x﹣4.(3)解得,∴两直线的交点为(1,﹣2).【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直线相交或平行的问题: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就是由这两条直线相对应的一次函数表达式所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若两条直线是平行的关系,那么他们的自变量系数相同,即k值相同.20.(2015秋•兴化市校级月考)如图,直线l1的函数关系式为,且l1与x轴交于点D,直线l2经过定点A(4,0),B(﹣1,5),直线l1与l2相交于点C,(1)求直线l2的解析式;(2)求△ADC的面积;(3)在直线l2上存在一点F(不与C重合),使得△ADF和△ADC的面积相等,请求出F点的坐标;(4)在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得△BCE的周长最短?若存在请求出E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直接求得l2的函数解析式;(2)首先解两条之间的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求得C的坐标,然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3)△ADF和△ADC的面积相等,则F的纵坐标与C的总坐标一定互为相反数,代入l2的解析式即可求解;(4)求得C关于x轴的对称点,然后求得经过这个点和B点的直线解析式,直线与x轴的交点就是E.【解答】解:(1)设l2的解析式是y=kx+b,根据题意得:,解得:,则函数的解析式是:y=﹣x+4;(2)在中令y=0,解得:x=﹣2,则D的坐标是(﹣2,0).。
一次函数及反比例函数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函数y x =+,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全体实数B .0x ≤C .0x <D .0x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若点P 的横坐标是3−,且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5,则点P 的坐标是( ) A .(5,3−)或(5−,3−) B .(3−,5−)或(3−,5) C .(3−,5)D .(3−,5−)3.正比例函数()12y m x =−的图象经过点(1x ,1y )和点(2x ,2y ),当12x x <时,12y y >,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0m <B .0m >C .0.5m <D .0.5m >4.反比例函数()0ky k x=≠的图象经过点(2,5),若点(1,n )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则n 等于( ) A .10 B .5 C .2 D .0.15.如图,P 1、P 2、P 3是双曲线上的三点.过这三点分别作y 轴的垂线,得到三个三角形△P 1A 1O 、△P 2A 2O 、△P 3A 3O ,设它们的面积分别是S 1、S 2、S 3,则( ) A .S 1<S 2<S 3 B .S 2<S 1<S 3C .S 1<S 3<S 2D .S 1=S 2=S 36.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其体温(℃)与时间(时)之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若y (℃)表示0时到t 时内骆驼体温的温差(0时到t 时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的差).则y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正确的是( )A B C D7.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剪去两个一样的小矩形得到一个“E ”图案,如图所示,设小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x 、y ,剪去部分的面积为20,若210x ≤≤,则y 与x 的函数图象是( )8.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1,4),在第一象限内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方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A .1x >B .01x <<C .4x >D .04x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9.以点(1,0)为圆心,以3为半径画圆,则此圆与x 轴的交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与y 轴交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_.10.一次函数3y x =−+,当03x ≤≤时,函数y 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_.11.函数4y x =−与4y x=−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过点A 作AC 垂直于y 轴,垂足为点C ,则△BOC的面积为___________.12.直线132y x =−+向_______平移_______个单位,就可以得到直线112y x =−+. 13.若正比例函数y kx =与2y x =的图象关于x 轴对称,则k 的值等于____________.14.已知函数:(1)图象不经过第二象限;(2)图象经过点(2,−5).请你写出一个同时满足(1)和(2)的函数关系式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5.函数12y y y =+,1y 与x 成正比例,2y 与2x 成反比例,且2x =时19y =,3x =时19y =,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16.某市为了鼓励市民节约用水,规定自来水的收费标准如下表:每月每户用水量 不超过10吨部分超过10吨而不超过20吨部分超过20吨部分每吨水价(元)0.50 0.75 1.50(1)现已知胡老师家4月份用水18吨,则应缴水费____________元;(2)写出每月每户的水费y 与用水量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若已知胡老师家5月份的水费为17元,问他家5月份用水多少吨?17.某巡逻船在码头外巡逻,离开码头的距离s (米)与巡逻的时间t (分)的函数关系可用图中的曲线来表示.同时,一艘游船到码头的距离s (米)与时间t (分)的函数关系可用50500s t =+来表示.(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50500s t =+的图象.(2)根据图象估计在哪些时刻游船和巡逻船到码头的距离相等(时间精确到分,允许误差1±分).18.人在运动时的心跳速率通常和人的年龄有关.如果用a表示一个人的年龄,用b表示正常情况下这个人运动时所能承受的每分钟心跳的最高数,那么()=−.0.8220b a(1)正常情况下,运动时,一个16岁的学生所能承受的每分钟心跳的最高次数是多少?(2)一个50岁的人运动时,10秒心跳次数为20次,他有危险吗?四、解答题(每小题6分,21题和21’题选作一道,共24分)19.有两段长度相等的河渠挖掘任务,分别交给甲、乙两个工程队同时进行挖掘.图2是反映所挖河渠长度y(米)与挖掘时间x(时)之间关系的部分图象.请解答下列问题:(1)乙队开挖到30米时,用了_____小时.开挖6小时时,甲队比乙队多挖了______米;(2)开挖几小时后,甲队所挖掘河渠的长度开始超过乙队?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在第一象限,点B的坐标为(3,0),OA=2,∠AOB=60°.(1)求点A的坐标:(2)若直线AB交x轴于点C,求△AOC的面积.21’.如图5,已知点A 是一次函数y x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2y x=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点B 在x 轴的负半轴上,且OA =OB ,那么AOB Δ的面积为( )2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为y 轴正半轴上一点,过A 作x 轴的平行线,交函数()20y x x=−<的图象于B ,交函数()60y x x=>的图象于C ,过C 作y 轴的平行线交BO 的延长线于D . (1)如果点A 的坐标为(0,2),求线段AB 与线段CA 的长度之比; (2)如果点A 的坐标为(0,a ),求线段AB 与线段CA 的长度之比; (3)在(2)的条件下,四边形AODC 的面积为________.五、解答题(每小题7分,共14分)23.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一节课40分钟中,学生的注意力随教师讲课的变化而变化.开始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增强,中间有一段时间学生的注意力保持较为理想的稳定状态,随后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经过实验分析可知,学生的注意力指标数y随时间x(分钟)的变化规律如下图所示(其中AB、BC分别为线段,CD为双曲线的一部分):(1)开始上课后第五分钟时与第三十分钟时相比较,何时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2)一道数学竞赛题,需要讲19分钟,为了效果较好,要求学生的注意力指标数最低达到36,那么经过适当安排,老师能否在学生注意力达到所需的状态下讲解完这道题目?24.如图,长方形ABCD中,点P沿着四边按B→C→D→A方向运动,开始以每秒m个单位匀速运动,a秒后变为每秒2个单位匀速运动,b秒后恢复原速匀速运动.在运动过程中,△ABP的面积S与运动时间t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1)求长方形的长和宽;(2)求m、a、b的值;(3)当P点在AD边上时,求S与t的函数解析式。
一次函数培优1、若y 是z 的正比例函数,而z 是x 的一次函数,则y 是x 的( ) A .正比例函数 B.一次函数 C.其他函数 D.构不成函数关系2、已知一次函数b kx y +=,当20≤≤x 时,对应的函数值y 的取值范围是42≤≤-y ,则kb 的值为( )A.12B.6- C .6-或12- D.6或12 3、当=m 时,函数54)3(12-++=+x xm y m (0≠x )是一个一次函数.4、直线x y -=,2+=x y 与x 轴围成的图形的周长是 (结果保留根号). 5、如图,直线834+-=x y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B A 、两点,M 是OB 上一点,若将ABM ∆沿AM 折叠,点B 恰好落在x 轴上的点C 处,则直线AM 的解析式为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叫做一次函数的坐标三角形.例如,图中的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B A 、两点,则OAB ∆为此函数的坐标三角形.(1)求函数343+-=x y 的坐标三角形的三条边长;(2)若函数b x y +-=43(b 为常数)的坐标三角形的周长为16,求此三角形的面积.7、如图,直线l :33+-=x y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B A 、两点,AOB ∆与ACB ∆关于直线l 对称,求过点C B 、的直线的解析式.8、如图,直线6+=kx y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F E 、,已知点E 的坐标为(8-,0),点A 的坐标为(6-,0). (1)求k 的值;(2)若点P (x ,y )是该直线上的一个动点,且在第二象限内运动,试写出OPA ∆的面积S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探究:当点P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OPA ∆的面积为827,并说明理由.9、一列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列慢车从乙地驶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设慢车行驶的时间为(h)x ,两车之间的距离.......为(km)y ,图中的折线表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 根据图象进行以下探究: 信息读取(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 km; (2)请解释图中点B 的实际意义; 图象理解A BC D Oy /km900 12 x /h4(3)求慢车和快车的速度;(4)求线段BC 所表示的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问题解决(5)若第二列快车也从甲地出发驶往乙地,速度与第一列快车相同.在第一列快车与慢车相遇30分钟后,第二列快车与慢车相遇.求第二列快车比第一列快车晚出发多少小时?10、如图,直线OB 是一次函数x y 2=的图象,点A 的坐标为(0,2),在直线OB 上找一点C ,使得ACO ∆为等腰三角形,求点C 的坐标及直线AC 的解析式.11、如图,一次函数33+-=x y 的图象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B A 、,以线段AB 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ABC Rt ∆,且使o30=∠ABC . (1)求ABC ∆的面积;(2)若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P (m ,23),使得ABP ∆和ABC ∆的面积相等,求m 的值; (3)是否存在使QAB ∆是等腰三角形并且在坐标轴上的点Q ?若存在,请写出所有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2、如图,已知直线1l :2+-=x y 与直线2l :82+=x y 相交于点F ,1l 、2l 分别交x 轴于点G E 、,长方形ABCD 的顶点D C 、分别在直线1l 、2l 上,顶点B A 、都在x 轴上,且点B 与点G 重合.(1)求点F 的坐标和GEF ∠的度数; (2)求长方形ABCD 的边DC 和BC 的长;(3)若长方形ABCD 从原地出发,沿x 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平移,设移动时间t (60≤≤t )秒,矩形ABCD 与GEF ∆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求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的t 的取值范围.。
一次函数培优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y与x+3成正比例,即y=k(x+3),代入x=1,y=8,解得k=2,因此函数关系式为y=2(x+3)=2x+6,选项(C)。
2.直线y=kx+b经过一、二、四象限,说明k和b异号,因此直线y=bx+k经过三象限,选项(C)。
3.直线y=-2x+4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底边分别为4和2,因此面积为1/2*4*2=4,选项(A)。
4.由于两弹簧的函数解析式分别为y=k1x+a1和y=k2x+a2,因此y1=k1*2+a1,y2=k2*2+a2,无法确定它们的大小关系,选项(D)。
5.两个函数的图象分别为斜率为b和a的直线,当b>a时,y=bx+a的图象在y=ax+b的图象上方,因此选项(D)。
6.同第二题,直线y=bx+k经过三象限,因此不经过第二象限,选项(B)。
7.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y=2,因此选项(B)。
8.直线y=x+2m与y=-x+4的交点为(-2m+2,2m+2),当m>0时在第一象限,当m<0时在第二象限,因此选项(B)。
9.直线y=-x/2平移下移4个单位得到y=-x/2-4,即y=-33x-4,因此选项(D)。
10.XXX与x成正比例,则k=m-5=0,解得m=5,选项(D)。
11.直线y=3x-1与y=x-k的交点为(1/2,3/2-k/2),当k>1时在第四象限,因此选项(C)。
12.直线可以作4条,分别为y=-5x-2,y=5x-8,x=3,x=-1,选项(A)。
13.由于a+b/c+b/a+c=p,将其化简得到(a+b+c)/bc=p,因此直线y=px+p经过点(1/a,1/b,1/c),选项(D)。
改写后的文章:一、选择题:1.已知y与x+3成正比例,且当x=1时,y=8,求y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答案:y=2x+6.2.若直线y=kx+b经过一、二、四象限,求直线y=bx+k不经过的象限。
勾股定理和一次函数1. (2015?大连)如图,在△ ABC 中,/ C=90 , AC=2 点D在BC上,/ ADC=Z B, AD蚯,贝U BC 的长为()5. (2015?资阳)如图,透明的圆柱形容器(容器厚度忽略不计)的高为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3cm的点B处有一饭粒,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容器外壁,且离容器上沿的点A处,则蚂蚁吃到饭粒需爬行的最短路径是()2. (2015?黑龙江)△ ABC中,AB=AC=5 BC=8点P是BC边上的动点,过点P作PDL AB于点D, PEL AC 于点E,贝U PD+PE勺长是()A . 4.8B .3. (2015?天形ABCD勺边上.4.8 或3.8 C . 3.8 D . 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 BAD M ADC=90 ,若点P到BD 的距离为’〔则点P的个数为(2AB=AD=2匚,CD=匚,点P在四边.3 C . 4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其面积标记为A. 2 B4. (2015?烟台)以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其面积标记为S1, 以CD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S,…按照此规律继续下去,12cm 底面周长为10cm3cm 则S2015的值为(A. 20122013蚂蚁卫A. 13cm B . 2 逐[」cm C cm D . 2 5 icm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 ABC中,AB=13cm AC=20cm BC边上的高为12cm,则厶ABC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nf.7. (2015?遵义)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为了证明勾股定理,创制了一幅“弦图”,后人称其为“赵爽弦图”(如图(1)).图(2)由弦图变化得到,它是由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记图中正方形ABCD正方形EFGH正方形MNKT的面积分别为S、S2、&.若正方形EFGH的边长为2,则S+S+S= 12四边形ABC[和EFGH都是正方形.如果AB=10, EF=2,那么AH等于69. (2015?东营)如图,一只蚂蚁沿着边长为2的正方体表面从点A出发,经过3个面爬到点B,如10. (2015?庆阳)在底面直径为2cm,高为3cm的圆柱体侧面上,用一条无弹性的丝带从A至C按8. (2015?株洲)如图是“赵爽弦图”,△图⑵ABH △ BCG △ CDF 和厶DAE是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果它运动的路径是最短的,则AC的长为__________如图所示的圈数缠绕,则丝带的最短长度为cm .(结果保留n )■11. (2015?柳州)如图,在△ ABC 中,D 为AC 边的中点,且 DBLBQ BC=4 CD=5 (1) 求DB 的长;论:① A ,B 两城相距300千米;② 乙车比甲车晚出发1小时,却早到1小时; ③ 乙车出发后2.5小时追上甲车; ④ 当甲、乙两车相距 50千米时,t=或'.4 413. (2015?乌鲁木齐,第23题10 分) 一辆货车和一辆小轿车同时从甲地出发, 货车匀速行驶至乙地, 小轿车中途停车休整后提速行驶至乙地. 货车的路程y 1 ( km ),小轿车的路程y 2 (km )与时间x (h )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1) 甲乙两地相距多远?小轿车中途停留了多长时间? (2) ①写出y 1与x 的函数关系式; ②当x 为时,求y 2与x 的函数解析式;(3) 货车出发多长时间与小轿车首次相遇?相遇时与甲地的距离是多少?D . 4个(2)在厶ABC 中,求BC 边上高的长.B 城.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甲、乙两车离开A 城的距离y (千米)与甲车行驶的时间 t (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结 3个14. 已知直线m经过两点(1,6)、(-3,-2),它和x轴、y轴的交点式且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是-3,它和x轴、y轴的交点是D、C;(1)分别写出两条直线解析式;(2)计算四边形ABCD的面积;(3)若直线AB与DC交于点丘,求厶BCE的面积。
一次函数培优(完美版)1、已知一次函数y=ax+b的图像经过一,二,三象限,且与x轴交易点(-2,),则不等式ax大于b的解集为()解:根据题意,该函数经过x轴交点为(-2,0),即-2a+b=0,解得b=2a。
由于图像经过一,二,三象限,即函数值同时为正、负、正,因此a的符号为正。
代入不等式ax>b 中,得到ax>2a,即x>2.因此,答案为A。
2、若不等式2|x-1|+3|x-3|≤a有解,则实数a最小值是________解:不等式左侧为两个绝对值的和,可以通过分段讨论的方法求解。
当x<1时,2|x-1|=-2x+2,3|x-3|=-3x+9,因此不等式化为-5x+11≤a。
当1≤x<3时,2|x-1|=2x-2,3|x-3|=-3x+9,因此不等式化为-x+7≤a。
当x≥3时,2|x-1|=2x-2,3|x-3|=3x-9,因此不等式化为5x-15≤a。
为了使不等式有解,必须满足-5x+11≤a和5x-15≤a都成立,即a≥11/2且a≥15/2,取最大值a=15/2,因此答案为15/2.3、已知实数a,b,c满足a+b+c≠0,并且a/b+c=b/c+a=c/a+b=k,则直线y=kx-3一定通过哪三个象限?解:将a/b+c=b/c+a=c/a+b=k代入,得到a=k(b+c),b=k(c+a),c=k(a+b)。
将b+c=a/k代入第一个式子,得到a=k(a/k),即a=c+b。
因此,a,b,c三个数相等,且都不为0.将a=b=c代入直线方程y=kx-3中,得到y=kx-3a。
因为a不为0,所以直线不经过原点,因此必定经过第二、第三、第四象限。
答案为第二、第三、第四象限。
4、已知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过(,2)点,它与坐标轴围成的图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a的值为________ 解:由于图象过(,2)点,因此b=2.又因为图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另外两个交点的横坐标相等,即函数值为0时的横坐标相等。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一次函数培优经典题型(最新)一、正比例函数的定义1、若y=(m+1)x+m2﹣1是关于x的正比例函数,则m的值为.2、已知函数y=(m+2)x﹣m2+4(m是常数)是正比例函数,则m=.二、一次函数的图象1、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kx﹣b与y=bx+k的图象不可能是()A.B.C.D.2、如果ab>0,bc<0,则一次函数y=﹣x+的图象的大致形状是()A.B.C.D.3、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可能是()A.B.C.D.4、如图,三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分别对应的解析式是:①y=ax,②y=bx,③y=cx,请用“>”表示a,b,c的不等关系.三、一次函数的性质1、已知直线y=kx+b过点A(﹣3,y1),B(4,y2),若k<0,则y1与y2大小关系为()A.y1>y2B.y1<y2C.y1=y2D.不能确定2、当1≤x≤10时,一次函数y=﹣3x+b的最大值为17,则b=.3、已知一次函数y=mx﹣2m(m为常数),当﹣1≤x≤3时,y有最大值6,则m的值为()A.﹣B.﹣2C.2或6D.﹣2或64、已知一次函数y=kx+b,当0≤x≤2时,对应的函数值y的取值范围是﹣2≤y≤4,则k的值为()A.3B.﹣3C.3或﹣3D.k的值不确定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且k≠0).(1)当b=3k+6时,该函数恒经过一点,则该点的坐标为;(2)当﹣2≤x≤2时,﹣8≤y≤4,则该函数的解析式为.6、一次函数y=ax﹣a+1(a为常数,且a<0).(1)若点(2,﹣3)在一次函数y=ax﹣a+1的图象上,求a的值;(2)当﹣1≤x≤2时,函数有最大值2,求a的值.四、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1、若一次函数y=(m﹣2)x+m+1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A.m<﹣1B.m<2C.﹣1<m<2D.m>﹣12、一次函数y=(2k﹣1)x+k的图象不经过第三象限,则k的取值范围是()A.k>0B.C.k≥0D.3、关于x的一次函数y=(k﹣2)x+k2﹣4k+4,若﹣1≤x≤1时,y>0总成立,则k的取值范围是()A.k<1或k>3B.k>1C.k<3D.1<k<34、一次函数y=(3﹣a)x+b﹣2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化简:﹣|2﹣b|=.5、关于x的一次函数y=(2a+1)x+a﹣2,若y随x的增大而增大,且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原点下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6、函数y=3x+k﹣2的图象不经过第二象限,则k的取值范围是.7、设,则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一定过第_________象限.五、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1、直线y=﹣5x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直线的解析式为()A.y=5x+2B.y=﹣5x+2C.y=5x﹣2D.y=﹣5x﹣2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正比例函数y=﹣2x的图象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则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A.y=﹣2x+3B.y=﹣2x+6C.y=﹣2x﹣3D.y=﹣2x﹣63、若直线l1:y=kx+b(k≠0)是由直线l2:y=4x+2向左平移m(m>0)个单位得到,则下列各点中,可能在直线l1上的是()A.(0,1)B.(2,﹣1)C.(﹣1,2)D.(3,0)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函数y=x的图象绕坐标原点逆时针旋转90°,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所得直线的函数表达式为()A.y=﹣x+1B.y=x+1C.y=﹣x﹣1D.y=x﹣15、若一次函数y=kx+b与y=﹣2x+1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则k、b的值分别等于.六、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1、P(8,m),A(2,4),B(﹣2,﹣2)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则m的值为.2、已知y﹣2与x成正比例,且当x=﹣1时y=5,则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3、已知y﹣1与x成正比例,当x=﹣2时,y=4.(1)求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2)设点(a,﹣2)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求a的值.4、已知y=y1+y2,y1与x2成正比例,y2与x﹣2成正比例,当x=1时,y=5;当x=﹣1时,y=11,求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并求当x=2时y的值.5、已知y﹣3与2x+4成正比例,且当x=﹣1时,y=7.(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2)求此函数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七、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1、如图,直线y=x+5和直线y=ax+b相交于点P,观察其图象可知方程x+5=ax+b的解()A.x=15B.x=25B.C.x=10D.x=202、如图,一次函数y=kx+b与y=x+2的图象相交于点P(m,4),则关于x的方程kx+b=4的解是()A.x=1B.x=2C.x=3D.x=43、如图,一次函数y=ax+b与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交于点P(﹣2,﹣1),则关于x的方程ax+b=kx的解是.4、根据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直接写出下列问题的答案:(1)关于x的方程kx+b=0的解;(2)代数式k+b的值;(3)关于x的方程kx+b=﹣3的解.八、一次函数中的面积问题1、若一次函数y=2x+b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9,则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直线y=kx+b经过点(0,3),且与两坐标轴构成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6,则k为.3、如图,一次函数y=x﹣4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点B,过点A作直线l将△ABO分成周长相等的两部分,则直线l的函数解析式为.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2,0),B(2,4),C(0,4).若直线y=kx﹣2k+1(k是常数)将四边形OABC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k的值为.5、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顶点B的坐标为(12,5),直线恰好将矩形OABC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那么b=.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O是正方形,点B的坐标为(4,4),直线y=mx﹣2恰好把正方形ABCO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则m=.九、一次函数的应用1、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匀速骑行到B地,乙匀速骑行到A地,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两人分别到达目的地后停止骑行.两人之间的距离y(米)和骑行的时间x(秒)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现给出下列结论:①a=450;②b=150;③甲的速度为10米/秒;④当甲、乙相距50米时,甲出发了55秒或65秒.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甲、乙两车从A地出发,沿同一路线驶向B地.甲车先出发匀速驶向B地,40min后乙出发,匀速行驶一段时间后,在途中的货站装货耗时半小时.由于满载货物,为了行驶安全,速度减少了50km/h,结果与甲车同时到达B地,甲乙两车距A地的路程y(km)与乙车行驶时间x(h)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1)a的值是,甲的速度是km/h.(2)求线段EF所表示的y与x的函数关系式;(3)若甲乙两车距离不超过10km时,车载通话机可以进行通话,则两车在行驶过程中可以通话的总时长为多少小时?十、一次函数综合题1、如图,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点C,D分别是AB,AO的中点,点P是y轴上一动点,则PC+PD的最小值是.2、若直线AB:y=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B和点A,直线CD:y=﹣x+2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D和点C,线段AB与CD的中点分别是M,N,点P为x轴上一动点.(1)点M的坐标为;(2)当PM+PN的值最小时,点P的坐标为.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的图象分别与x、y轴交于点A、B,点C在y轴上,AC平分∠OAB,则线段BC=.4、如图,点C的坐标是(2,2),A为坐标原点,CB⊥x轴于B,CD⊥y轴于D,点E是线段BC的中点,过点A的直线y=kx交线段DC于点F,连接EF,若AF平分∠DFE,则k的值为.5、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A(0,3)和点B(2,0),以线段AB为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直角△ABC使∠BAC=90°(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出点C的坐标;(3)点P是y轴上一动点,当PC最小时,求点P的坐标.6、如图,直线l:y=kx+b(k≠0)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B,以OA为边在y=8.轴的右侧作正方形AOBC,且S△AOB(1)求直线l的解析式;(2)如图1,点D是x轴上一动点,点E在AD的右侧,∠ADE=90°,AD =DE.①当AE+CE最小时,求E点的坐标;②如图2,点D是线段OB的中点,另一动点H在直线BE上,且∠HAC=∠BAD,请求出点H的坐标.。
一、选择题1.点()1,A a y 、()22,B a y 都在一次函数0)(2y ax a a =-+≠的图象上,则1y 、2y 的大小关系是( ) A .12y y > B .12y y = C .12y y <D .不确定A解析:A 【分析】根据题意,分别表示出1y ,2y ,再判断12y y -的正负性,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点()1,A a y 、()22,B a y 都在一次函数0)(2y ax a a =-+≠的图象上,∴212y a a =-+,224y a a =-+,∴22212(2)(4)2y y a a a a a -=-+--+=>0,∴12y y >, 故选A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特征,掌握作差法比较大小,是解题的关键. 2.若正比例函数y =(m ﹣2)x 的图象经过点A(x 1,y 1)和点B(x 2,y 2),当x 1<x 2时,y 1>y 2,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0 B .m <0C .m >2D .m <2D解析:D 【分析】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判断k 的符号. 【详解】解:根据题意,知: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则k <0,即m ﹣2<0,m <2.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3.如图,在矩形ABCD 中,3AB =,4BC =,动点P 沿折线BCD 从点B 开始运动到点D ,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ADP △的面积为y ,那么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D解析:D 【分析】分别求出04x ≤≤、47x <<时函数表达式,即可求解. 【详解】解:由题意当04x ≤≤时,如题图,1134622y AD AB =⨯⨯=⨯⨯=, 当47x <<时,如下图,11(7)414222y PD AD x x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4.若实数k 、b 满足0k b +=,且k b >,则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可能是( )A .B .C .D .A解析:A 【分析】根据0k b +=,且k b >确定k ,b 的符号,从而求解. 【详解】解:因为实数k 、b 满足k+b=0,且k >b , 所以k >0,b <0,所以它的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 故选:A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图象在坐标平面内的位置与k 、b 的关系.解答本题注意理解:直线y=kx+b 所在的位置与k 、b 的符号有直接的关系.k >0时,直线必经过一、三象限.k <0时,直线必经过二、四象限.b >0时,直线与y 轴正半轴相交.b=0时,直线过原点;b <0时,直线与y 轴负半轴相交.5.用图象法解某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所解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 )A .20210x y y x +-=⎧⎨-+=⎩B .20210x y y x -+=⎧⎨+-=⎩C .20210x y y x -+=⎧⎨--=⎩D .2010x y y x ++=⎧⎨+-=⎩B解析:B 【分析】由图易知两条直线分别经过(-1,1)、(1,0)两点和(0,2)、(-1,1)两点,设出两个函数的解析式,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解析式,再根据所求的解析式写出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然后组成方程组便可解答此题. 【详解】由图知,设经过(-1,1)、(1,0)的直线解析式为y=ax+b (a≠0). 将(-1,1)、(1,0)两点坐标代入解析式中,解得1-212a b ⎧=⎪⎪⎨⎪=⎪⎩故过(-1,1)、(1,0)的直线解析式y=1122x -+,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为2 y +x -1=0. 设经过(0,2)、(-1,1)的直线解析式为y=kx+h (k≠0). 将(0,2)、(-1,1)两点代入解析式中,解得12k h =⎧⎨=⎩故过(0,2)、(-1,1)的直线解析式为y=x+2,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为x-y+2=0.因此两个函数所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20210x y y x -=⎧⎨+-=⎩故选择:B 【点睛】此题考查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解题关键在于要写出两个函数所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需先求出两个函数的解析式.6.已知点()11,P y -、点()23,Q y 在一次函数(21)2y m x =-+的图像上,且12y y >,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12m < B .12m >C .m 1≥D .1m <A解析:A 【分析】由题目条件可判断出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则可得到关于m 的不等式,可求得m 的取值范围. 【详解】 解:∵点P (-1,y 1)、点Q (3,y 2)在一次函数y=(2m-1)x+2的图象上, ∴当-1<3时,由题意可知y 1>y 2,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2m-1<0,解得m <12, 故选:A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得出一次函数的增减性是解题的关键.7.函数211+2y x=的图象如图所示,若点()111,P x y ,()222,P x y 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任意两点,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10x ≠ ,20x ≠B .112y >,212y > C .若12y y =,则12||||x x = D .若12y y <,则12x x <D 解析:D 【分析】根据函数的解析式,结合图象的对称性、图象与坐标轴的关系、点的位置与图象的关系等逐项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解:A 、根据图象与y 轴没交点,所以10x ≠ ,20x ≠,此选项正确;B 、∵x 2>0,∴21x>0,∴211+2y x =>12,此选项正确; C 、∵图象关于y 轴对称,∴若12y y =,则12||||x x =,此选项正确; D 、∵图象关于y 轴对称,∴若12y y <,则12||||x x >,此选项错误,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能从图象上获取有效信息是解答的关键.8.一艘轮船在航行中遇到暗礁,船身有一处出现进水现象,等到发现时,船内已有一定积水,船员立即开始自救,一边排水一边修船,假设轮船触礁后的时间为x 分钟,船舱内积水量为y 吨,修船过程中进水和排水速度不变,修船完工后排水速度加快,图中的折线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下列说法中:①修船共用了38分钟时间;②修船过程中进水速度是排水速度的3倍;③修船完工后的排水速度是抢修过程中排水速度的4倍;④最初的仅进水速度和最后的仅排水速度相同,其中正确的信息判断是(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D解析:D【分析】当0≤x≤10时,可求出修船时的进水速度,当10≤x≤26时,可求出修船时的出水速度从而判断①②,当x≥26时,可求出修船后的出水速度,即可判断③,进而可判断④.【详解】有图像可知:第10分钟时,进水速度减小,即第10分钟开始修船,第26分钟时不再进水,即第26分钟停止修船,所以修船共用了16分钟时间,故①错误;当0≤x≤10时,进水速度=40÷10=4(吨/分),当10≤x≤26时,应进水:4×16=64(吨),实际进水:88-40=48(吨),则排水速度=(64-48)÷16=1(吨/分),所以修船过程中进水速度是排水速度的4倍,故②错误;当x≥26时,排水速度=88÷(48-26)=4(吨/分),所以修船完工后的排水速度是抢修过程中排水速度的4倍,故③正确;由当0≤x≤10时,进水速度=40÷10=4(吨/分),x≥26时,排水速度=88÷(48-26)=4(吨/分),可知:最初的仅进水速度和最后的仅排水速度相同,故④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图像,掌握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的实际意义,是解题的关键.9.关于x的一次二项式ax+b的值随x的变化而变化,分析下表列举的数据,若ax+b=11,则x的值是()x﹣101 1.5ax+b﹣3﹣112A.3 B.﹣5 C.6 D.不存在C解析:C【分析】设y=ax+b ,把x=0,y=-1和x=1,y=1代入求出a 与b 的值,即可求出所求. 【详解】 解:设y =ax+b ,把x=0,y=-1和x=1,y=1代入得:11a b b +=⎧⎨=-⎩,解得:21a b =⎧⎨=-⎩,∴2x ﹣1=11, 解得:x =6. 故选:C . 【点睛】此题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代数式求值,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熟练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本题的关键.10.对函数22y x =-+的描述错误是( ) A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B .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C .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1,0)D .图象与坐标轴交点的连线段长度等于解析:B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即可判断A 、B 两项,求出直线与x 轴的交点即可判断C 项,求出直线与y 轴的交点,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图象与坐标轴交点的连线段长度,进而可判断D 项,于是可得答案. 【详解】解:A 、因为﹣2<0,所以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故本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函数22y x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故本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 、当y=0时,220x -+=,所以x=1,所以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1,0),故本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 、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1,0),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0,2),所以图象与坐标轴交=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属于基础题目,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基本知识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与y mx n =+的图象如图所示.(1)写出关于x ,y 的方程组y kx by mx n=+⎧⎨=+⎩的解为________.(2)若0kx b mx n <+<+,写出x 的取值范围________.【分析】(1)方程组的解就是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的横纵坐标;(2)不等式的解就是当一次函数的图象在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方时且两者的函数图象都在x 轴上方时x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1)方程组的解就是一次函数解析:34x y =⎧⎨=⎩35x << 【分析】(1)方程组的解就是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的横纵坐标;(2)不等式的解就是当一次函数y mx n =+的图象在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上方时,且两者的函数图象都在x 轴上方时,x 的取值范围. 【详解】解:(1)方程组y kx by mx n=+⎧⎨=+⎩的解就是一次函数y kx b =+与y mx n =+的交点坐标的横纵坐标,由图知,34x y =⎧⎨=⎩; (2)不等式0kx b mx n <+<+的解就是找到图中一次函数y mx n =+的图象在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上方时,且两者的函数图象都在x 轴上方时,x 的取值范围,由图知,35x <<. 【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不等式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能够理解方程组的解就是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的横纵坐标,以及利用函数图象解不等式的方法. 12.下列函数:①3x y =,②2y x =,③1y x =,④23y x =-,⑤()2221y x x x =--+其中是一次函数的有_____.(填序号)①②④⑤【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定义进行一一判断【详解】①是一次函数;②是一次函数③不是一次函数④是一次函数⑤是一次函数故答案为:①②④⑤【点睛】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定义解题关键是熟记:一般地形如y=kx解析:①②④⑤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定义进行一一判断. 【详解】 ①3x y =是一次函数;②2y x =是一次函数,③1y x =不是一次函数,④23y x=-是一次函数,⑤()222121y x x x x =--+=+是一次函数. 故答案为:①②④⑤. 【点睛】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定义,解题关键是熟记:一般地,形如y=kx+b (k≠0,k 、b 是常数)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13.为减少代沟,增强父子感情,父子二人决定在100米跑道上,以“相向而跑”的形式来进行交流.儿子从100米跑道的A 端出发,父亲从另一端B 出发,两人同时起跑,结果儿子赢得比赛.设父子间的距离S (米)与父亲奔跑的时间(秒)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儿子奔跑的速度是______米/秒.(或625)【分析】根据图像可知爸爸跑完全程用时20秒可计算爸爸的速度其次儿子比爸爸早到20米的时间计算爸爸跑完20米用时从而得到儿子跑完全程的时间计算速度即可【详解】根据图像可知爸爸跑完全程用时2解析:254(或6.25). 【分析】根据图像可知,爸爸跑完全程用时20秒,可计算爸爸的速度,其次,儿子比爸爸早到20米的时间,计算爸爸跑完20米用时,从而得到儿子跑完全程的时间,计算速度即可. 【详解】根据图像可知,爸爸跑完全程用时20秒,∴爸爸的速度为10020=5米/秒, ∵儿子比爸爸早到20米,∴父子共用时间20-20÷5=16秒, ∴儿子的速度为10016=254米/秒, 故答案为:254.【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像,根据题意,读懂图像,学会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是解题的关键. 14.已知:一次函数()21y a x =-+的图象不经过第三象限,化简224496a a a a -++-+=_________.【分析】首先根据一次函数y=(a-2)x+1的图象不经过第三象限可得a-2<0进而得到a <2再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一次函数的图象不经过第三象限∴解得: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 解析:52a -【分析】首先根据一次函数y=(a-2)x+1的图象不经过第三象限,可得a-2<0,进而得到a <2,再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解:∵一次函数()21y a x =-+的图象不经过第三象限, ∴20a -<, 解得:2a <,224496a a a a -++-+ ()()2223a a =-+-23a a =-+- 23a a =-+- 52a =-,故答案为:52a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以及二次根式的化简,关键是掌握:①k >0,b >0⇔y=kx+b 的图象在一、二、三象限;②k >0,b <0⇔y=kx+b 的图象在一、三、四象限;③k <0,b >0⇔y=kx+b 的图象在一、二、四象限;④k <0,b <0⇔y=kx+b 的图象在二、三、四象限.15.王阿姨从家出发,去超市交水电费.返回途中,遇到邻居交谈了一会儿再回到家,如图所示的图像是王阿姨离开家的时间t (分)和离家距离S (米)的函数图像.则王阿姨在整个过程中走得最快的速度是______米/分.100【分析】根据题意分别求出每一段路程的速度然后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根据题意0~15分的速度:;25分~35分的速度:;45分~50分的速度:;∵∴王阿姨在整个过程中走得最快的速度是1解析:100【分析】根据题意,分别求出每一段路程的速度,然后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根据题意,0~15分的速度:160800153÷=; 25分~35分的速度:(800500)1030-÷=; 45分~50分的速度:5005100÷=;∵160301003<<, ∴王阿姨在整个过程中走得最快的速度是100米/分;故答案为:100.【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函数的图象解决实际问题,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理解问题的过程,就能够通过图象解决相应的问题.16.如图,直线(0)y kx b k =+≠经过(1,2)A --和(3,0)B -两点,则关于x 的不等式组10x kx b +<+<的解是____________.【分析】用待定系数法求出kb 的值然后将它们代入不等式组中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将A(−1-2)和B(−30)代入y=kx+b 中得:解得:∴y=-x-3则x+1<-x-3<0解得:−3<x<−2故答解析:32x -<<-【分析】用待定系数法求出k 、b 的值,然后将它们代入不等式组中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将 A(− 1,-2) 和 B(− 3,0) 代入 y=kx+b 中得:230k b k b -+=-⎧⎨-+=⎩解得:13k b =-⎧⎨=-⎩, ∴y=-x-3,则 x+1<-x-3<0 ,解得: −3<x<−2,故答案为:−3<x<−2【点睛】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以及不等式的解法,难度不大.17.如图,函数(0)y kx k =≠和4(0)y ax a =+≠的图象相交于点(1,1)A -,则不等式4kx ax <+的解集为__________.【分析】由图象可以知道当x=-1时两个函数的函数值是相等的再根据函数的增减性可以判断出不等式的解集【详解】解: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为(-11)当x <-1时直线y=ax+4在直线y=kx 的下方当x >-1 解析:1x >-【分析】由图象可以知道,当x=-1时,两个函数的函数值是相等的,再根据函数的增减性可以判断出不等式4kx ax <+的解集.【详解】解: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为(-1,1),当x <-1时,直线y=ax+4在直线y=kx 的下方,当x >-1时,直线y=ax+4在直线y=kx 的上方,故不等式kx <ax+4的解集为x>-1.故答案为:x>-1.【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知识点,本题是借助一次函数的图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两个图象的“交点”是两个函数值大小关系的“分界点”,在“分界点”处函数值的大小发生了改变.18.请写出一个符合下列要求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_______.①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增大而增大;②函数的图像经过第二象限.(答案不唯一保证即可)【分析】根据题意和一次函数的性质可以写出符合要求的一个一次函数本题得以解决【详解】解:∵一次函数的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增大而增大∴k >0∵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二象限∴b >0∴符合下列解析:23y x =+(答案不唯一,保证0k >,0b >即可)【分析】根据题意和一次函数的性质,可以写出符合要求的一个一次函数,本题得以解决.【详解】解:∵一次函数的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增大而增大,∴k >0,∵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二象限,∴b >0,∴符合下列要求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可以是23y x =+,故答案为:23y x =+(答案不唯一).【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答. 19.如图,函数20y x =和40y ax =-的图象相交于点P ,点P 的纵坐标为40,则关于x ,y 的方程组20040x y ax y -=⎧⎨-=⎩的解是______. 【分析】由点P 的纵坐标为40代入求得点P 的坐标再利用两图象的交点坐标满足方程组方程组的解就是交点坐标据此求解即可【详解】∵点P 的纵坐标为40∴解得:∴点P 的坐标为()∴方程组即的解为故答案为:【点睛解析:240x y =⎧⎨=⎩ 【分析】由点P 的纵坐标为40,代入20y x =求得点P 的坐标,再利用两图象的交点坐标满足方程组,方程组的解就是交点坐标,据此求解即可.∵点P 的纵坐标为40,∴4020x =,解得:2x =,∴点P 的坐标为(2,40),∴方程组2040y x y ax =⎧⎨=-⎩即20040x y ax y -=⎧⎨-=⎩的解为, 故答案为:240x y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函数图象交点坐标为两函数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的解,利用了数形结合思想.20.若()11,A x y ,()22,B x y 是一次函数(1)2y a x =-+图像上的不同的两个点,当12x x >时,12y y <,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当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分析即可【详解】解:因为A (x1y1)B (x2y2)是一次函数图象上的不同的两个点当x1>x2时y1<y2可得:解得:a <1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解析:1a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1)2y a x =-+,当10a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分析即可.【详解】解:因为A (x 1,y 1)、B (x 2,y 2)是一次函数(1)2y a x =-+图象上的不同的两个点, 当x 1>x 2时,y 1<y 2,可得:10a -<,解得:a <1.故答案为:1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函数经过的某点一定在函数图象上.解答该题时,利用了一次函数的图象y=kx+b 的性质:当k <0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k >0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k=0时,y 的值=b ,与x 没关系.三、解答题21.小明用的练习本在甲、乙两个商店都能买到,两个商店的标价都是每本1元,甲商店的优惠条件是:购买10本及以上,从第11本开始按标价的七折销售;乙商店的优惠条件是从第1本开始就按标价的八五折销售.(1)求在甲、乙两个商店购买这种练习本分别应付的金额y 甲元、y 乙元与购买本数x (x >10)本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小明现有24元,最多可以买多少本练习本?解析:(1)y 甲=0.7x+3(x >10),y 乙=0.85x (x >10);(2)30本(1)根据题意,可以分别写出y 甲元、y 乙元与购买本数x (x >10)本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将y=24分别代入甲和乙的函数解析式,求出相应的x 的值,然后比较大小,即可得到最多可以买多少本练习本.【详解】解:(1)由题意可得,y 甲=10×1+(x ﹣10)×1×0.7=0.7x+3,y 乙=x×1×0.85=0.85x ,即y 甲=0.7x+3(x >10),y 乙=0.85x (x >10);(2)当y 甲=24时,24=0.7x+3,解得x =30,当y 乙=24时,24=0.85x ,解得x≈28,∵30>28,∴小明现有24元,最多可以买30本练习本.【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答. 22.已知一次函数3y kx =+与x 轴交于点()2,0A ,与y 轴交于点B .(1)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及点B 的坐标;(2)画出函数3y kx =+的图象;(3)过点B 作直线BP 与x 轴交于点P ,且2OP OA =,求ABP △的面积.解析:(1)332y x =-+,点B 的坐标是()0,3;(2)一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见解析;(3)ABP ∆的面积为3或9.【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解析式,令y=0求出x 的值得到点B 的坐标;(2)利用描点法画出函数图象;(3)根据2OP OA =,得到A 1P 1=2或A 1P 2=6,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得出答案.【详解】(1)把点()2,0A 的坐标代入3y kx =+中,得230k +=, 解得32k =-, 所以,一次函数表达式为332y x =-+,当0x =,y=3,所以,点B 的坐标是()0,3;(2)一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3)因为点A 的坐标是()2,0A ,所以2OA =,因为点P 在x 轴上,且2OP OA =,所以OP=2OA=4,∴AP 1=2或AP 2=6, ∴111123322ABP S AP OB ∆=⨯⨯=⨯⨯=; 221163922ABP S AP OB ∆=⨯⨯=⨯⨯=, 所以,ABP ∆的面积为3或9.【点睛】此题考查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描点法画一次函数的图象,分类思想求一次函数图象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23.如图,矩形OABC 中,8AB =,4OA =.以O 点为坐标原点,OC 、OA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把矩形OABC 折叠,使点B 与点O 重合,点C 移到点F 位置,折痕为DE .(1)求OD 的长.(2)求F 点坐标.(3)求直线DE 的函数表达式,并判断点B 关于x 轴对称的点B '是否在直线DE 上? 解析:(1)5;(2)1612,55F ⎛⎫-⎪⎝⎭;(3)210y x =-+;点B '不在直线DE 上. 【分析】(1)设OD=x ,则DB=x ,AD=8-x ,在RT △AOD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222OA AD OD +=,即()22248x x +-=,解出即可得出答案;(2)运用面积法求出FG ,再运用勾股定理求出OG 的长即可确定点F 的坐标;(3)根据题意求出点E 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DE 的解析式,继而确定B'的坐标,代入解析式可判断出是否在直线DE 上.【详解】解:(1)矩形OABC 折叠,点B 与点O 重合,点C 点F 重合,OD DB ∴=,设OD x =则DB x =,8AD x =-,在AOD △中,90OAD ∠=︒,由勾股定理得:222OA AD OD +=,()22248x x ∴+-=,解得:5x =,5OD ∴=.(2)四边形OABC 是矩形, 4OA BC ∴==,//AB OC ,把矩形OABC 折叠,4BC OF ∴==,BDE ODE ∠=∠,90BCO F ∠=∠=︒,//AB OC ,BDE DEO ∴∠=∠,ODE DEO ∴∠=∠,OD OE ∴=,由(1)知5OD =,5OE ∴=,在Rt OEF △中,由勾股定理得:223EF OE OF =-=,过F 作FG x ⊥轴交于点G ,OEF OEF S S =△△,1122OE FG EF OF ∴⨯⨯=⨯⨯, 即1153422FG ⨯⨯=⨯⨯,125FG =, 在Rt OFG △中,由勾股定理得:22165OG OF FG =-=, 又F 在第四象限内,1612,55F ⎛⎫∴- ⎪⎝⎭. (3)由(1)得:853AD =-=,()3,4D ∴,由(2)得:5OE =,()5,0E ∴,设直线DE 的关系式为y kx b =+,则3450k b k b +=⎧⎨+=⎩,解得:210k b =-⎧⎨=⎩, ∴直线DE 的关系式为:210y x =-+,点B 关于x 轴对称的点B '的坐标为()8,4-,把8x =代入210y x =-+得:64y =-≠-,∴点B '不在直线DE 上.【点睛】此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勾股定理及矩形的性质,属于综合型题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所涉及知识点的融会贯通,难度较大.24.一辆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一辆出租车从乙地开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设客车离甲地的距离为1y 千米,出租车离甲地的距离为2y 千米,两车行驶的时间为x 小时,12,y y 关于x 的图象如图所示:(1)客车的速度是 千米/小时,出租车的速度是 千米小时:(2)根据图象,分别直接写出12,y y 关于x 的关系式;(3)求两车相遇的时间;(4)x 为何值时,两车相距100千米.解析:(1)60,100;(2)y 1=60x (0≤x≤10),y 2=-100x+600(0≤x≤6);(3)两车相遇的时间为154小时;(4)258小时或358小时. 【分析】(1)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列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2)根据两函数图象经过的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解答即可; (3)由12y y =列出方程,求出即可;(4)由两车相距100千米,可得|y 1-y 2|=100,即可求解.【详解】解:(1)由图可知,甲乙两地间的距离为600km ,所以,客车速度=600÷10=60(km/h ),出租车速度=600÷6=100(km/h ),故答案为:60,100;(2)设客车的函数关系式为y 1=k 1x ,则10k 1=600,解得k 1=60,所以,y 1=60x (0≤x≤10),设出租车的函数关系式为y 2=k 2x+b ,则206600k b b +⎧⎨=⎩=, 解得2100600k b =-⎧⎨=⎩, 所以,y 2=-100x+600(0≤x≤6),故答案为:y 1=60x (0≤x≤10),y 2=-100x+600(0≤x≤6);(3)当出租车与客车相遇时,60x=-100x+600,解得x=154. 所以两车相遇的时间为154小时; (4)由题意可得:|-100x+600-60x|=100,∴x=258或358, 答:x 为258小时或358小时,两车相距100千米. 【点睛】 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25.某校服生产厂家计划在年底推出两款新校服A 和B 共80套,预计前期投入资金不少于20900元,但不超过20960元,且所投入资金全部用于两种校服的研制,其成本和售价如表:(2)该厂家要想获得最大的利润,最大利润为多少?(3)经市场调查,年底前每套B 款校服售价不会改变,而每套A 款校服的售价将会提高m 元()0m >,且所生产的两种校服都可以售完,该厂家又该如何安排生产校服才能获得最大利润呢?解析:(1)3种;(2)4320元;(3)当010m <<时,安排生产A 校服48套时,可获最大利润;当10m =时,生产利润定值是4800元;当10m >时,安排生产A 校服50套,可获最大利润【分析】(1)设生产A 校服x 套,根据题意列方程组并求解,结合x 为整数,即可得到答案; (2)设总利润为y ,结合(1)的结论,根据题意列一次函数,再结合一次函数的性质分析,可得到最大利润;(3)结合(2)的结论,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对m 的取值分三种情况分析,即可完成求解.【详解】(1)设生产A 校服x 套,则生产B 校服()80x -套根据题意得:250280(80)20900250280(80)20960x x x x +-≥⎧⎨+-≤⎩解得:4850x ≤≤又∵x 为整数∴x 只能取48,49,50∴厂家共有3种方案可供选择;(2)设总利润为y结合题意,A 校服利润为30025050-=,B 校服利润为34028060-=()50608010+4800y x x x =+-=-100-<∴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48x =时,y 最大,最大值为480010484320-⨯=(元)∴当生产A 校服48套时,有最大利润4320元;(3)根据题意得:()()506080y m x x =++-()104800m x =-+当010m <<时,100m -<,y 随x 增大而减小∴安排生产A 校服48套时,可获最大利润,此时生产B 校服32套;当10m =时,4800y =,即生产利润定值为4800元,3种方案一样的利润; 当10m >时,100m ->,y 随x 增大而增大∴安排生产A 校服50套时,可获最大利润,此时生产B 校服30套.【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次函数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次函数的性质,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从而完成求解.26.某校801班师生共45人前往某景区游览,该景区窗口票价标明:成人票每张30元,学生票享受六折优惠.(1)若老师有x 名,801班师生景区游览的门票总费用为y 元,请用x 的代数式表示y . (2)若师生门票总费用y 不超过858元,问至少有几名学生.解析:(1)y=12x+810;(2)至少有41名学生【分析】(1)根据总费用=老师费用+学生费用列出关系式即可;(2)根据总费用不超过858元列出不等式,求解即可解答.【详解】(1)根据题意得:y=30x+30×0.6×(45﹣x )=12x+810,故总费用y=12x+810;(2)由题意得:12x+810≤858,解得:x≤4,则45﹣x≥41,故至少有41名学生.【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理解题意,正确列出函数关系式是解答的关键.27.如图,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E ,F 两点,点E 的坐标为()6,0-,3OF =,其中P 是直线EF 上的一个动点.(1)求k 与b 的值;(2)若POE △的面积为6,求点P 的坐标.解析:(1)12k =,3b =;(2)点P 的坐标为()2,2-,()10,2--. 【分析】 (1)求出F 的坐标,将E ,F 代入解析式求解即可;(2)确定直线关系式,根据POE △的面积为6,得到点P 的纵坐标,代入关系式即可求解;【详解】(1)∵3OF =,∴点()0,3F ,将点()6,0E -,点()0,3F 分别代入到3y kx =+中,得:3b =,60k b -+=,解得:12k =,3b =,(2)∵12k =, ∴直线EF 的解析式为:132y x =+. ∵点E 的坐标为()6,0-, ∴6OE =, ∴116622OPE p p S OE y y =⋅=⨯⨯=△, ∴2p y =. 令132y x =+中2y =,则1232x =+, 解得:2x =-.∴点P 的坐标为()2,2-, 令132y x =+中2y =-,则1232x -=+, 解得:10x =-.∴点P 的坐标为()2,2-,()10,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特征,准确分析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28.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在0x =时的值为4,在1x =-时的值为2,(1)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求图象与x 轴的交点A 的坐标,与y 轴交点B 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求出△AOB 的面积;解析:(1)24y x =+;(2)A (-2,0)B (0)4,;(3)4 【分析】(1)把两组x 和y 值代入解析式,求出k 和b 值,即可得到结论;(2)利用函数解析式分别代入x=0和y=0的情况就可求出A 、B 两点坐标;(3)通过A 、B 两点坐标即可算出直角三角形AOB 的面积.【详解】(1)把0x =,4y =和1x =-,2y =代入y kx b =+得42b k b =⎧⎨-+=⎩解得24k b =⎧⎨=⎩所以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24y x =+.(2)把0y =代入24y x =+,得:2x =-则A 点坐标为(20)-,把x=0代入24y x =+,得y=4,则B 点坐标为(0)4,; (3)根据题意作函数大致图像:由图可知:2OA =,4OB =, 所以11 24422OAB S OA O B =⋅=⨯⨯=△ 【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解析式求法和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正确求出一次函数与x 轴和y 轴的交点是解题的关键.。
期末备考压轴题培优:一次函数1.【模型建立】(1)如图1,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CA=CB,直线ED经过点C,过A作AD⊥ED于点D,过B作BE⊥ED于点E.求证:△CDA≌△BEC.【模型运用】(2)如图2,直线l1:y=x+4与坐标轴交于点A、B,将直线l1绕点A逆时针旋转90°至直线l2,求直线l2的函数表达式.【模型迁移】如图3,直线l经过坐标原点O,且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为30°,点A在直线l上,点P 为x轴上一动点,连接AP,将线段AP绕点P顺时针旋转30°得到BP,过点B的直线BC交x轴于点C,∠OCB=30°,点B到x轴的距离为2,求点P的坐标.证明:【模型建立】(1)∵AD⊥DE,BE⊥DE,∴∠D=∠E=90°∵∠ACB=90°,∴∠ACD=90°﹣∠BCE=∠CBE,且CA=BC,∠D=∠E=90°∴△CDA≌△BEC(AAS)【模型运用】(2)如图2,在l2上取D点,使AD=AB,过D点作DE⊥OA,垂足为E∵直线y=x+4与坐标轴交于点A、B,∴A(﹣3,0),B(0,4),∴OA=3,OB=4,由(1)得△BOA≌△AED,∴DE=OA=3,AE=OB=4,∴OE=7,∴D(﹣7,3)设l2的解析式为y=kx+b,得解得∴直线l2的函数表达式为:【模型迁移】(3)若点P在x轴正半轴,如图3,过点B作BE⊥OC,∵BE=2,∠BCO=30°,BE⊥OC∴BC=4,∵将线段AP绕点P顺时针旋转30°得到BP,∴AP=BP,∠APB=30°,∵∠APC=∠AOC+∠OAP=∠APB+∠BPC,∴∠OAP=∠BPC,且∠OAC=∠PCB=30°,AP=BP,∴△OAP≌△CPB(AAS)∴OP=BC=4,∴点P(4,0)若点P在x轴负半轴,如图4,过点B作BE⊥OC,∵BE=2,∠BCO=30°,BE⊥OC∴BC=4,∵将线段AP绕点P顺时针旋转30°得到BP,∴AP=BP,∠APB=30°,∵∠APE+∠BPE=30°,∠BCE=30°=∠BPE+∠PBC,∴∠APE=∠PBC,∵∠AOE=∠BCO=30°,∴∠AOP=∠BCP=150°,且∠APE=∠PBC,P A=PB ∴△OAP≌△CPB(AAS)∴OP=BC=4,∴点P(﹣4,0)综上所述:点P坐标为(4,0)或(﹣4,0)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点C(0,6)的直线AC与直线OA相交于点A(4,2),动点M在线段OA和射线AC上运动.(1)求直线AB的函数关系式;(2)求△OAB的面积;(3)是否存在点M,使△OMC的面积与△OAB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此时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1)设直线AB的解析式是y=kx+b,根据题意得:,解得:.则直线的解析式是:y=﹣x+6;(2)∵y=﹣x+6,当y=0时,x=6,∴B(0,6),∴OB=6,∴△OAB的面积=×6×2=6;(3)存在点M,使△OMC的面积与△OAB的面积相等,理由如下:如图所示:设OA的解析式是y=mx,则4m=2,解得:m=.则直线的解析式是:y=x,∵点C(0,6),∴OC=6,∴OB=OC=6,∵△OMC的面积与△OAB的面积相等,∴M到y轴的距离=点A的纵坐标2,∴点M的横坐标为2或﹣2;当M的横坐标为2时,在y=x中,当x=2时,y=1,则M的坐标是(2,1);在y=﹣x+6中,当x=2则y=4,则M的坐标是(2,4).则M的坐标为(2,1)或(2,4).当M的横坐标为﹣2时,在y=﹣x+6中,当x=﹣2时,y=8,则M的坐标是(﹣2,8).综上所述:点M的坐标为:(2,1)或(2,4)或(﹣2,8).3.如图,直线MN与x轴、y轴分别交于A、C两点,分别过A、C两点作x轴、y轴的垂线相交于B点,且OA、OC(OA>OC)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x2﹣14x+48=0的两个实数根.(1)求A、C两点的坐标.(2)求直线MN的表达式.(3)在直线MN上存在点P,使以点P、B、C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P点的坐标.解:(1)∵x2﹣14x+48=0,解得:x1=6,x2=8.∵OA,OC(OA>OC)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x2﹣14x+48=0的两个实数根,∴OC=6,OA=8.∴A(8,0),C(0,6);(2)设直线MN的解析式是y=kx+b(k≠0).由(1)知,A(8,0),C(0,6),∵点A、C都在直线MN上,∴,解得:,∴直线MN的解析式为y=﹣x+6;(3)∵A(8,0),C(0,6),过A、C两点作x轴、y轴的垂线相交于B点,∴B(8,6).∵点P在直线MNy=﹣x+6上,∴设P(a,﹣a+6),当以点P,B,C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时,分三种情况讨论:如图所示:①当PC=PB时,点P是线段BC的中垂线与直线MN的交点,则P(4,3);②当PC=BC时,a2+(﹣a+6﹣6)2=82,解得:a=±,则P(﹣,)或(,);③当PB=BC时,(a﹣8)2+(a﹣6+6)2=64,解得:a=,则﹣a+6=﹣,∴P(,﹣).综上所述,P点的坐标为(4,3)或(﹣,)或(,)或(,﹣).4.如图,直线y=2x+4分别与x轴,y轴交于B,A两点(1)求△ABO 的面积;(2)如果在第三象限内有一点P (﹣1,m ),请用含m 的式子表示四边形AOPB 的面积;(3)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点P ,使四边形AOPB 的面积是△ABO 面积的2倍?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当x =0时,y =4,∴OA =4,当y =0时,2x +4=0,x =﹣2,∴OB =2,∴△ABO 的面积===4;(2)四边形AOPB 的面积=S △AOB +S △BOP =4+=4﹣m ;(3)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 .∵S 四边形AOPB =2S △ABO ,∴4﹣m =8,∴m =﹣4,∴存在点P (﹣1,﹣4),使得S 四边形ABOP =2S △ABO .5.如图,直线y =kx +6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点E 、F ,点E 的坐标为(﹣8,0),点A的坐标为(﹣6,0),点P是直线EF上的一个动点.(1)求k的值;(2)点P在第二象限内的直线EF上的运动过程中,写出△OP A的面积S与x的函整表达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探究,当点P在直线EF上运动到时,△OP A的面积可能是15吗,若能,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能,说明理由.解:(1)点E的坐标为(﹣8,0),且在直线y=kx+6上,则﹣8k+6=0,解得,;(2)∵点P(x,y)是第二象限内的直线上的一个动点,∴,∴;(3)当点P在x轴的上方时,由题意得,=15,整理,得,解得,,则.此时点P的坐标是;当点P在x轴的下方时,y=﹣5,此时综上所述,△OP A的面积是15时,点P的坐标为或.6.如图,A,B是直线y=x+4与坐标轴的交点,直线y=﹣2x+b过点B,与x轴交于点C.(1)求A,B,C三点的坐标;(2)点D是折线A﹣B﹣C上一动点.①当点D是AB的中点时,在x轴上找一点E,使ED+EB的和最小,用直尺和圆规画出点E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和证明),并求E点的坐标.②是否存在点D,使△ACD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D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在y=x+4中,令x=0,得y=4,令y=0,得x=﹣4,∴A(﹣4,0),B(0,4).把B(0,4)代入y=﹣2x+b,得b=4∴直线BC为:y=﹣2x+4.在y=﹣2x+4中,令y=0,得x=2,∴C点的坐标为(2,0);(2)①如图∵点D是AB的中点,A(﹣4,0),B(0,4).∴D(﹣2,2).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B1的坐标为(0,﹣4).设直线D B1的解析式为y=kx+b.把D(﹣2,2),B1(0,﹣4)代入,得.解得k=﹣3,b=﹣4.故该直线方程为:y=﹣3x﹣4.令y=0,得E点的坐标为(,0).②存在,D点的坐标为(﹣1,3)或(,).附:当点D在AB上时,由OA=OB=4得到:∠BAC=45°,由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得D 点的坐标为(﹣1,3);当点D在BC上时,如图,设AD交y轴于点F.在△AOF与△BOC中,∴△AOF≌△BOC(ASA).∴OF=OC=2,∴点F的坐标为(0,2),易得直线AD的解析式为,与y=﹣2x+4组成方程组,解得.∴交点D的坐标为(,).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在y轴上,其坐标为(0,4),x轴上的一动点P从原点O出发,沿x轴正半轴方向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以P为直角顶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Rt△APB.设P点的运动时间为t秒.(1)填空:当t=2时,点B的坐标为(6,2).(2)在P点的运动过程中,当AB∥x轴时,求t的值;(3)通过探索,发现无论P点运动到何处,点B始终在一直线上,试求出该直线的函数解析式.解:(1)将点P的坐标向右平移2个单位到达点O,此时,点A的坐标为:(﹣2,4),将点A围绕点O顺时针旋转90°,此时点B的坐标为:(4,2),将点B的坐标向右平移2个单位,即为此时的点B(6,2),故答案为:(6,2);(2)过点B作BC⊥x轴于点C,如图所示.∵AO⊥x轴,BC⊥x轴,且AB∥x轴,∴四边形ABCO为长方形,∴AO=BC=4.∵△AP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P=BP,∠P AB=∠PBA=45°,∴∠OAP=90°﹣∠P AB=45°,∴△AO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A=OP=4,t=4÷1=4(秒);(3)∵△AP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PO+∠BPC=180°﹣90°=90°.又∵∠P AO+∠APO=90°,∴∠P AO=∠BPC.∠P AO=∠BPC,在△P AO和△BPC中,∠AOP=∠PCB=90°,∴△P AO≌△BPC(AAS).AP=BP,∴AO=PC,BC=PO.∵点A(0,4),点P(t,0),点B(x,y),∴PC=AO=4,BC=PO=t=y,CO=PC+PO=4+y=x,∴y=x﹣4.8.【模型建立】(1)如图1,等腰Rt△ABC中,∠ACB=90°,CB=CA,直线ED经过点C,过点A 作AD⊥ED于点D,过点B作BE⊥ED于点E,求证:△BEC≌△CDA;【模型应用】(2)如图2,已知直线l1:y=x+3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将直线l1绕点A 逆时针旋转45°至直线l2;求直线l2的函数表达式;(3)如图3,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一点B(3,﹣4),过点B作BA⊥x轴于点A、BC⊥y 轴于点C,点P是线段AB上的动点,点D是直线y=﹣2x+1上的动点且在第四象限内.试探究△CPD能否成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能,求出点D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解:(1)如图1所示:∵AD⊥ED,BE⊥ED,∴∠ADC=∠CEB=90°,又∵∠ACD+∠ACB+∠BEC=180°,∠ACB=90°,∴∠ACD+∠BEC=90°,又∵∠ACD+∠DAC=90°,∴∠DAC=∠ECB,在△CDA和△BEC中,,∴△CDA≌△BEC(AAS);(2)过点B作BC⊥AB交AC于点C,CD⊥y轴交y轴于点D,如图2所示:∵CD⊥y轴,x轴⊥y轴,∴∠CDB=∠BOA=90°,又∵BC⊥AB,∴∠ABC=90°,又∵∠ABO+∠ABC+∠CBD=180°,∴∠ABO+∠CBD=90°,又∵∠BAO+∠ABO=90°,∴∠BAO=∠CBD,又∵∠BAC=45°,∴∠ACB=45°,∴AB=CB,在△ABO和∠BCD中,,∴△ABO≌∠BCD(AAS),∴AO=BD,BO=CD,又∵直线l1:y=x+3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点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0),(0,3),∴AO=2,BO=3,∴BD=2,CD=3,∴点C的坐标为(﹣3,5),设l2的函数表达式为y=kx+b(k≠0),点A、C两点在直线l2上,依题意得:,解得:,∴直线l2的函数表达式为y=﹣5x﹣10;(3)能成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依题意得,①若点P为直角时,如图3甲所示:设点P的坐标为(3,m),则PB的长为4+m,∵∠CPD=90°,CP=PD,∠CPM+∠CDP+∠PDH=180°,∴∠CPM+∠PDH=90°,又∵∠CPM+∠DPM=90°,∴∠PCM=∠PDH,在△MCP和△HPD中,,∴△MCP≌△HPD(AAS),∴CM=PH,PM=PD,∴点D的坐标为(7+m,﹣3+m),又∵点D在直线y=﹣2x+1上,∴﹣2(7+m)+1=﹣3+m,解得:m=﹣,即点D的坐标为(,﹣);②若点C为直角时,如图3乙所示:设点P的坐标为(3,n),则PB的长为4+n,CA=CD,同理可证明△PCM≌△CDH(AAS),∴PM=CH,MC=HD,∴点D的坐标为(4+n,﹣7),又∵点D在直线y=﹣2x+1上,∴﹣2(4+n)+1=﹣7,解得:n=0,∴点P与点A重合,点M与点O重合,即点D的坐标为(4,﹣7);③若点D为直角时,如图3丙所示:设点P的坐标为(3,k),则PB的长为4+k,CD=PD,同理可证明△CDM≌△PDQ(AAS),∴MD=PQ,MC=DQ,∴点D的坐标为(4+K,﹣3+K),又∵点D在直线y=﹣2x+1上,∴﹣2(4+K)+1=﹣3+K,解得:k=﹣,∴点P与点A重合,点M与点O重合,即点D的坐标为(,﹣);综合所述,点D的坐标为(,﹣)或(4,﹣7)或(,﹣).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2x+8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过点B 的直线交x轴于点C,且AB=BC.(1)求直线BC的解析式;(2)点P为线段AB上一点,点Q为线段BC延长线上一点,且AP=CQ,PQ交x轴于N,设点Q横坐标为m,△PBQ的面积为S,求S与m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m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点M在y轴负半轴上,且MP=MQ,若∠BQM=45°,求直线PQ的解析式.解:(1)∵直线y=2x+8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点B(0,8),点A(﹣4,0)∴AO=4,BO=8,∵AB=BC,BO⊥AC,∴AO=CO=4,∴点C(4,0),设直线BC解析式为:y=kx+b,由题意可得:解得:∴直线BC解析式为:y=﹣2x+8;(2)如图1,过点P作PG⊥AC,PE∥BC交AC于E,过点Q作HQ⊥AC,∵AB=CB,∴∠BAC=∠BCA,∵点Q横坐标为m,∴点Q(m,﹣2m+8)∴HQ=2m﹣8,CH=m﹣4,∵AP=CQ,∠BAC=∠BCA=∠QCH,∠AGP=∠QHC=90°,∴△AGP≌△CHQ(AAS),∴AG=HC=m﹣4,PG=HQ=2m﹣8,∵PE∥BC,∴∠PEA=∠ACB,∠EPF=∠CQF,∴∠PEA=∠P AE,∴AP=PE,且AP=CQ,∴PE=CQ,且∠EPF=∠CQF,∠PFE=∠CFQ,∴△PEF≌△QCF(AAS)∴S△PEF =S△QCF,∴△PBQ的面积=四边形BCFP的面积+△CFQ的面积=四边形BCFP的面积+△PEF的面积=四边形PECB 的面积,∴S =S △ABC ﹣S △P AE =×8×8﹣×(2m ﹣8)×(2m ﹣8)=16m ﹣2m 2; (3)如图2,连接AM ,CM ,过点P 作PE ⊥AC ,∵AB =BC ,BO ⊥AC ,∴BO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AM =CM ,且AP =CQ ,PM =MQ ,∴△APM ≌△CQM (SSS )∴∠P AM =∠MCQ ,∠BQM =∠APM =45°,∵AM =CM ,AB =BC ,BM =BM ,∴△ABM ≌△CBM (SSS )∴∠BAM =∠BCM ,∴∠BCM =∠MCQ ,且∠BCM +∠MCQ =180°,∴∠BCM =∠MCQ =∠P AM =90°,且∠APM =45°, ∴∠APM =∠AMP =45°,∴AP =AM ,∵∠P AO +∠MAO =90°,∠MAO +∠AMO =90°,∴∠P AO =∠AMO ,且∠PEA =∠AOM =90°,AM =AP , ∴△APE ≌△MAO (AAS )∴AE =OM ,PE =AO =4,∴2m ﹣8=4,∴m =6,∴Q(6,﹣4),P(﹣2,4)设直线PQ的解析式为:y=ax+c,∴解得:∴直线PQ的解析式为:y=﹣x+2.10.如图,一次函数y=﹣x+4的图象与x轴和y轴分别交于点A和B,再将△AOB沿直线CD对折,使点A与点B重合、直线CD与x轴交于点C,与AB交于点D.(1)点A的坐标为(8,0),点B的坐标为(0,4);(2)在直线AB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APO的面积为12?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求OC的长度.解:(1)令x=0,则y=4,∴B(0,4),令y=0,则0=﹣x+4,∴x=8,∴A(8,0),故答案为:(8,0),(0,4);(2)设点P(x,﹣x+4)∵△APO的面积为12,∴12=×8×|﹣x+4|∴x=2或14,∴点P(2,3)或(14,3)(3)设点C(a,0),则OC=a,∴AC=8﹣a,由折叠知,BC=AC=8﹣a,在Rt△BOC中,OB=4,根据勾股定理得,BC2﹣OC2=OB2,∴(8﹣a)2﹣a2=16,∴a=3,即:OC=3,11.如图,已知直线y=﹣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A、C,以OA、OC为边在第一象限内作长方形OABC.(1)将△ABC沿B′D对折,使得点A与点C重合,折痕交AB于点D,求直线CD的关系;(2)若在x轴上存在点P,使△ADP为等腰三角形,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坐标.解:(1)令y=0,则﹣x+3=0,解得x=2,∴A(2,0),令x=0,则y=3,∴C(0,3);由折叠可知:CD=AD,设AD=x,则CD=x,BD=3﹣x,由题意得,(3﹣x)2+22=x2,解得x=,此时AD=,∴D(2,),设直线CD为y=kx+3,把D(2,)代入得=2k+3,解得k=﹣,∴直线CD的解析式为y=﹣x+3;(2)∵A(2,0),D(2,),∴AD=.∵∠DAP=90°,∴△AD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当AD=AP=时,P点的坐标是(﹣,0)或(,0).12.如图1,在平画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交x轴于点E,交y轴于点A,将直线y =﹣2x﹣7沿x轴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交x轴于D,交y轴于B,交直线AE于C.=22;(1)直接写出直线BD的解析式为y=﹣2x﹣3,S△ABC(2)在直线AE上存在点F,使BA是△BCF的中线,求点F的坐标;(3)如图2,在x轴正半轴上存在点P,使∠PBO=2∠P AO,求点P的坐标.解:(1)直线y=﹣2x﹣7沿x轴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所得直线方程为y=﹣2(x ﹣2)﹣7=﹣2x﹣3.则直线BD的解析式为y=﹣2x﹣3.解方程组,得,∴C(﹣4,5).在中,令x=0,得y=8,∴A(0,8).在y=﹣2x﹣3中,令x=0,得y=﹣3,∴B(0,﹣3).∴AB=11,=×11×4=22.∴S△ABC故答案是:y=﹣2x﹣3,22.(2)如图1,作CG⊥y轴于G,FH⊥y轴于H,∴CG=4,∠CGA=∠FHA=90°,∵BA为△BCF的中线,∴CA=F A,∵∠CAG=∠F AH,∴△CAG≌△F AH(AAS),∴FH=CG=4,在中,当x=4时,y=11,∴F(4,11).(3)由(1)知A(0,8),B(0,﹣3),∴OA=8,OB=3.如图2,在y轴正半轴上取一点Q,使OQ=OB=3,∵∠POB=90°,∴PQ=PB,∴∠PBO=∠PQO=∠P AO+∠APQ,∵∠PBO=2∠P AO,∴∠P AO=∠APQ,∴PQ=AQ=5,∴OP=4,∴P(4,0).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1的解析式为y=x,直线l2的解析式为y=﹣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点B,直线l1与l2交于点C.(1)求点A、点B、点C的坐标,并求出△COB的面积;(2)若直线l2上存在点P(不与B重合),满足S△COP =S△COB,请求出点P的坐标;(3)在y轴右侧有一动直线平行于y轴,分别与l1,l2交于点M、N,且点M在点N的下方,y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MN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直线l2的解析式为y=﹣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点B,则点A、B 的坐标分别为(6,0)、(0,3),联立式y=x,y=﹣x+3并解得:x=2,故点C(2,2);△COB的面积=×OB×x C=×3×2=3;(2)设点P(m,﹣m+3),S△COP =S△COB,则BC=PC,则(m﹣2)2+(﹣m+3﹣2)2=22+12=5,解得:m=4或0(舍去0),故点P(4,1);(3)设点M、N、Q的坐标分别为(m,m)、(m,3﹣m)、(0,n),①当∠MQN=90°时,∵∠GNQ+∠GQN=90°,∠GQN+∠HQM=90°,∴∠MQH=∠GNQ,∠NGQ=∠QHM=90°,QM=QN,∴△NGQ≌△QHM(AAS),∴GN=QH,GQ=HM,即:m=3﹣m﹣n,n﹣m=m,解得:m=,n=;②当∠QNM=90°时,则MN=QN,即:3﹣m﹣m=m,解得:m=,n=yN=3﹣=;③当∠NMQ=90°时,同理可得:n=;综上,点Q的坐标为(0,)或(0,)或(0,).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1=kx+b经过点P(2,2)和点Q(0,﹣2),与x轴交于点A,与直线y2=mx+n交于点P.(1)求出直线y1=kx+b的解析式;(2)当m<0时,直接写出y1<y2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直线y2=mx+n绕着点P任意旋转,与x轴交于点B,当△P AB是等腰三角形时,点B有几种位置?请你分别求出点B的坐标.解:(1)把P(2,2)和点Q(0,﹣2)分别代入y1=kx+b,得.解得.则直线y1=kx+b的解析式为:y1=2x﹣2;(2)如图所示,P(2,2).所以,当x<2时,y1<y2.(3)解:过点P作PM⊥x轴,交于点M.由题意可知A(1,0),M(2,0),AP=,AM=1当m>0时,点B有3种位置使得△P AB为等腰三角形①当AP=AB时,AB=,∴B(+1,0)②当P A=PB时,AB=2AM=2,∴B(3,0)③当BA=BP时,设AB=x,由等面积法可得S△ABP=2x=解得x=2.5,∴B(3.5,0)当m<0时,点B有1种位置使得△P AB为等腰三角形.当AB=AP时,OB=﹣1,∴B(1﹣,0).综上所述,点B有4种位置使得△P AB为等腰三角形,坐标分别为(+1,0)、(3,0)、(3.5,0)、(1﹣,0).15.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定义直线y=ax+b与直线y=bx+a互为“互助直线”,例如,直线y=x+4与直y =4x+1互为“互助直线”;材料二: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两点P1(x1,y1)、P2(x2,y2),P1、P2两点间的直角距离d(P1,P2)=|x1﹣x2|+|y1﹣y2|.如:Q1(﹣3,1)、Q2(2,4)两点间的直角距离为d(Q1,Q2)=|﹣3﹣2|+|1﹣4|=8;材料三:设P0(x0,y0)为一个定点,Q(x,y)是直线y=ax+b上的动点,我们把d(P0,Q)的最小值叫做P0到直线y=ax+b的直角距离.(1)计算S(﹣1,6),T(﹣2,3)两点间的直角距离d(S,T)=4;(2)直线y=﹣2x+3上的一点H(a,b)又是它的“互助直线”上的点,求点H的坐标.(3)对于直线y=ax+b上的任意一点M(m,n),都有点N(3m,2m﹣3n)在它的“互助直线”上,试求点L(5,﹣1)到直线y=ax+b的直角距离.解:(1)d(S,T)=|﹣1+2|+|6﹣3|=4,故答案为4;(2)直线y=﹣2x+3上的“互助直线”为:y=3x﹣2,设点H(a,﹣2a+3),将点H坐标代入y=3x﹣2得:﹣2a+3=3a﹣2,解得:a=1,故点H(1,1);(3)M(m,n)在y=ax+b上,则n=am+b…①,点N在“互助直线”y=bx+a上,则2m﹣3n=3bm+a…②,联立①②并整理得:m(2﹣3a﹣3b)=a+3b,对于任意一点M(m,n)都等式均成立,故:a+3b=0,2﹣3a﹣3b=0,解得:a=1,b=﹣,故函数的表达式为:y=x﹣,设点P(x,x﹣)是函数上的点d(L,P)=|5﹣x|+|x﹣+1|=|x﹣5|+|x+|,则d(L,P)的最小值为5.。
Oy (微克/毫升) x (时)314 8 4 一次函数培优题一、填空题2、函数34+-=x y 的图象上存在点P ,点P 到x 轴的距离等于4,则点P 的坐标是________。
5、已知直线()42-+--=a x x a y 不经过第四象限,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7、如图,折线ABCDE 描述了一辆汽车在某一直线上行驶过程中,汽车离出发地的距离s(km)和行驶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给出下列说法:①汽车共行驶了120km ;②汽车在行驶途中停留了0.5h ;③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803km ;④汽车自出发后3h-4.5h 之间行驶的速度在逐渐减少。
其中正确的说法有_______________.8、放假了,小明和小丽去蔬菜加工厂社会实践,•两人同时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休息时小明对小丽说:“我已加工了28千克,你呢?”小丽思考了一会儿说:“我来考考,左图、右图分别表示你和我的工作量与工作时间关系,你能算出我加工了多少千克吗?”小明思考后回答:“你难不倒我,你现在加工了___D_____千克.” 二、选择题2、药品研究所开发一种抗菌素新药,经过多年的动物实验之后,首次用于临床人体试验,测得成人服药后血液中药物浓度y (微克/毫升)与服药后时间x (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当1≤x ≤6时,y 的取值范围是( )A . 8 3≤y ≤ 64 11B . 64 11≤y ≤8C . 83≤y ≤8 D .8≤y ≤163、水池有2个进水口,1个出水口,每个进水口进水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出水口出水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某天0点到 6点,该水池的蓄水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丙所示.下列论断:①0点到1点,打开两个进水口,关闭出水口;②1点到3点,同时关闭两个进水口和—个出水口;③3点到4点,关闭两个进水口,打开出水口;④5点到6点.同时打开两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其中,可能正确的论断是(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直线l 1:y =k 1x +b 与直线l 2:y =k 2x +c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 的不等式k 1x +b <k 2x +c 的解集为( ).A .x >1B .x <1C .x >-2D .x <-2 第6题 第7题7、如图,把直线2y x =-向上平移后得到直线AB ,直线AB 经过点()a b ,,且26a b +=,则直线AB 的解析式是( )A.23y x =--B.26y x =--C.23y x =-+D.26y x =-+ 8、已知一次函数b kx y +=,当x 增加3时,y 减少2,则k 的值是( )A.32B.23C.32-D.23- O 1xy-2 y =k 2x +cy =k 1x +bxyO B A 2y x =-9、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的边上有一动点P 沿A B C D A →→→→运动一周,则P 的纵坐标y 与点P 走过的路程s 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是( )10、一件工作,甲、乙两人合做5小时后,甲被调走,剩余的部分由乙继续完成,设这件工作的全部工作量为1,工作量与工作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那么甲、乙两人单独完成这件工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效率高B.乙的效率高C.两人的效率相等D.两人的效率不能确定11、直线y=x -1与坐标轴交于A 、B 两点,点C 在坐标轴上,△ABC 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C 最多有( )A.5个B.6个C.7个D.8个12、已知一次函数()1-=x k y ,若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该函数的图像经过( )A.第一、二、三象限B.第一、二、四象限C.第二、三、四象限D.第一、三、四象限 三、解答题1、李明从蚌埠乘汽车沿高速公路前往A 地,已知该汽车的平均速度是100千米/小时,它行驶t 小时后距蚌埠的路程......为s 1千米. ⑴请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s 1;⑵设另有王红同时从A 地乘汽车沿同一条高速公路回蚌埠,已知这辆汽车距.蚌埠的路程...s 2(千米)与行驶时间t (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s 2=kt +b (k 、t 为常数,k ≠0),若李红从A 地回到蚌埠用了9小时,且当t=2时,s 2=560. ①求k 与b 的值;②试问在两辆汽车相遇之前,当行驶时间t 的取值在什么范围内,两车的距离小于288千米?A .B .C .D .2、在一次远足活动中,某班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由甲地匀速步行到乙地后原路返回,第二组由甲地匀速步行经乙地继续前行到丙地后原路返回,两组同时出发,设步行的时间为t (h ),两组离乙地的距离分别为S 1(km )和S 2(km),图中的折线分别表示S 1、S 2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 km ,乙、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 km ;(2)求第二组由甲地出发首次到达乙地及由乙地到达丙地所用的时间分别是多少?(3)求图中线段AB 所表示的S 2与t 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3、某洗衣机在洗涤衣服时,经历了进水、清洗、排水、脱水四个连续过程,其中进水、清洗、排水时洗衣机中的水量y(升)与时间x(分钟)之间的关系如折线图所示: 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 洗衣机的进水时间是多少分钟?清洗时洗衣机中的水量是多少升? (2) 已知洗衣机的排水速度为每分钟19升, ① 求排水时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
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专项培优训练)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难度系数:0.5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写在括号内)1.(2分)(2023•道里区开学)若把直线y=2x+3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图象对应的函数解析式是()A.y=2x+9 B.y=2x﹣3 C.y=2x+6 D.y=2x解:由“上加下减”的原则可知,将直线y=2x+3,向上平移3个单位所得的直线的解析式是y=2x+3+3,即y=2x+6.故选:C.2.(2分)(2023春•丰润区期末)若k<0,则一次函数y=﹣2x﹣k的图象大致是()A.B.C.D.解:∵k<0,∴﹣k>0,∴直线y=﹣2x﹣k的图象经过第第一、二、四象限,∴该直线不经过第三象限;故选:A.3.(2分)(2022秋•平遥县期末)如图,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和点B,点C在线段AB 上,且点C坐标为(m,2),点D为线段OB的中点,点P为OA上一动点,当△PCD的周长最小时,点P 的坐标为()A.(﹣3,0)B.C.D.解:作点D关于x轴的对称点D′,连接CD′交x轴于点P,此时PC+PD值最小,如图.令y=x+4中x=0,则y=4∴点B的坐标为(0,4);令y=x+4中y=0,则x+4=0,解得:x=﹣6,∴点A的坐标为(﹣6,0).∵点C、D分别为线段AB、OB的中点,∴点C(﹣3,2),点D(0,2).∵点D′和点D关于x轴对称,∴点D′的坐标为(0,﹣2).设直线CD′的解析式为y=kx+b,∵直线CD′过点C(﹣3,2),D′(0,﹣2),,解得:,∴直线CD′的解析式为y=﹣x﹣2.令y=0,则0=﹣x﹣2,解得:x=﹣,∴点P的坐标为(﹣,0).故选:B.4.(2分)(2022秋•相山区校级期末)一次函数y1=mx+n(m,n是常数)与y2=nx+m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A.B.C.D.解:由一次函数y1=mx+n图象可知m<0,n>0,由一次函数y2=nx+m可知n<0,m=0,矛盾,故A不合题意;由一次函数y1=mx+n图象可知m>0,n<0,由一次函数y2=nx+m可知n<0,m>0,一致,故B符合题意;由一次函数y1=mx+n图象可知m<0,n>0,由一次函数y2=nx+m可知n>0,m>0,矛盾,故C不合题意;由一次函数y1=mx+n图象可知m>0,n>0,由一次函数y2=nx+m可知n<0,m>0,矛盾,故D不合题意;故选:B.5.(2分)(2022秋•兴化市期末)若点A(﹣1,y1),B(1,y2),C(2,y3)是函数y=﹣x+1图象上的点,则()A.y3<y2<y1B.y1<y2<y3C.y1<y3<y2D.y2<y3<y1解:∵k=﹣1<0,∴y随x的增大而减小,∵﹣1<1<2,∴y3<y2<y1,故选:A.6.(2分)(2021秋•沂源县期末)关于函数y=(k﹣3)x+k,给出下列结论:①当k≠3时,此函数是一次函数;②无论k取什么值,函数图象必经过点(﹣1,3);③若图象经过二、三、四象限,则k的取值范围是k<0;④若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始终在正半轴,则k的取值范围是0<k<3.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①根据一次函数定义:k≠0函数为一次函数,故正确;②y=(k﹣3)x+k=k(x+1)﹣3x,故函数过(﹣1,3),故正确;③图象经过二、三、四象限,则k﹣3<0,k<0,解得:k<0,故正确;④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始终在正半轴,则x=>0,解得:0<k<3,故正确.故选:D.7.(2分)(2020秋•苏州期末)如图,直线y=﹣2x+2与x轴和y轴分别交于A、B两点,射线AP⊥AB 于点A.若点C是射线AP上的一个动点,点D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且以C、D、A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全等,则OD的长为()A.2或+1 B.3或C.2或D.3或+1解:∵AP⊥AB,∴∠BAP=∠AOB=90°,∴∠ABO+∠BAO=∠CAD+∠BAO=90°,∴∠ABO=∠CAD,在y=﹣2x+2中,令x=0,则y=2,令y=0,则x=1,∴OA=1,OB=2,由勾股定理得AB=,①当∠ACD=90°时,如图1,∵△AOB≌△DCA,∴AD=AB=,∴OD=1+;②当∠ADC=90°时,如图2,∵△AOB≌△CDA,∴AD=OB=2,∴OA+AD=3,综上所述:OD的长为1+或3.故选:D.8.(2分)(2020•鹿城区校级模拟)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y=﹣x+2分别交x轴、y 轴于点B、A,以AB为一边向右作等边△ABC,以AO为一边向左作等边△ADO,连接DC交直线l于点E.则点E的坐标为()A.(,)B.(,)C.(,)D.(,)解:y=﹣x+2①,令x=0,则y=2,令y=0,则x=2,故点A、B的坐标分别为:(0,2)、(2,0),即OB=2,AO=2=OD,则AB=4=BC,tan∠ABO==,故∠ABO=60°,而△ABC为等边三角形,则BC与x轴的夹角为180°﹣∠ABC﹣∠ABO=180°﹣60°﹣60°=60°,则y C=BC sin60°=4×=2,x C=x B+BC cos60°=2+4×=4,故点C(4,2),同理可得点D的坐标为:(﹣3,),设直线CD的表达式为y=kx+b,则,解得:,故直线CD的表达式为:y=x+②,联立①②并解得:x=,y=,故点E的坐标为:(,),故选:A.9.(2分)(2023•灞桥区校级模拟)已知直线l1:y=kx+b(k≠0)与直线l2:y=k1x﹣6(k1<0)在第三象限交于点M,若直线l1与x轴的交点为B(3,0),则k的取值范围是()A.﹣2<k<2 B.﹣2<k<0 C.0<k<4 D.0<k<2解:∵直线l1与x轴的交点为B(3,0),∴3k+b=0,∴y=kx﹣3k,直线l2:y=k1x﹣6(k1<0)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6),若直线l1与x轴的交点为B(3,0),则l1与y轴交点(0,﹣3k)在原点和点(0,﹣6)之间,即:﹣6<﹣3k<0,解得:0<k<2,故选:D.10.(2分)(2019秋•龙岗区校级期末)如图,已知直线AB:y=分别交x轴、y轴于点B、A两点,C(3,0),D、E分别为线段AO和线段AC上一动点,BE交y轴于点H,且AD=CE.当BD+BE 的值最小时,则H点的坐标为()A.(0,4)B.(0,5)C.D.解:由题意A(0,),B(﹣3,0),C(3,0),∴AB=AC=8,取点F(3,8),连接CF,EF,BF.∵C(3,0),∴CF∥OA,∴∠ECF=∠CAO,∵AB=AC,AO⊥BC,∴∠CAO=∠BAD,∴∠BAD=∠ECF,∵CF=AB=8,AD=EC,∴△ECF≌△DAB(SAS),∴BD=EF,∴BD+BE=BE+EF,∵BE+EF≥BF,∴BD+BE的最小值为线段BF的长,∴当B,E,F共线时,BD+BE的值最小,∵直线BF的解析式为:y=x+4,∴H(0,4),∴当BD+BE的值最小时,则H点的坐标为(0,4),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横线上)11.(2分)(2022秋•晋中期末)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3,m),B(5,n)是直线y=﹣2x上的两点,则m,n的大小关系是m n.(填“<”,“>”或“=”)解:∵点A(3,m),B(5,n)是直线y=﹣2x上的两点,又∵k=﹣2<0,∴y随着x增大而减小,∵3<5,∴m>n,故答案为:>.12.(2分)(2022秋•磁县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3,m)在第一象限,若点A关于x 轴的对称点B在直线y=﹣x+1m的值为.解:∵点A(3,m),∴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B(3,﹣m),∵B在直线y=﹣x+1上,∴﹣m=﹣3+1=﹣2,∴m=2,故答案为:2.13.(2分)(2023春•昌吉市期末)已知一次函数y=kx+3(k为常数,且k≠0),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1≤x≤2时,函数有最大值5,则k的值是.解:∵一次函数y=kx+3(k为常数,且k≠0),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1≤x≤2时,函数有最大值5,∴当x=﹣1时,函数有最大值5,∴﹣k+3=5,解得k=﹣2.故答案为:﹣2.14.(2分)(2022秋•法库县期末)关于一次函数y=kx﹣k(k≠0)有如下说法:①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②当k>0时,函数图象经过二、三、四象限;③函数图象一定经过点(1,0);④将直线y=kx﹣k(k≠0)向下移动2个单位长度后所得直线表达式为y=(k﹣2)x﹣k(k≠0).其中说法正确的序号是.解:①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不符合题意;②当k>0时,则﹣k<0,函数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不符合题意;③当x=1时,则y=0,∴函数图象一定经过点(1,0),符合题意;④将直线y=kx﹣k(k≠0)向下移动2个单位长度后所得直线表达式为y=kx﹣k﹣2(k≠0),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③.15.(2分)(2023春•漳平市期末)如图,直线y=﹣2x+2与x轴和y轴分别交于A、B两点,射线AP⊥AB 于点A,若点C是射线AP上的一个动点,点D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且以C、D、A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全等,则OD的长为.解:∵AP⊥AB,∴∠BAP=∠AOB=90°,∴∠ABO+∠BAO=∠CAD+∠BAO=90°,∴∠ABO=∠CAD,在y=﹣2x+2中,令x=0,则y=2,令y=0,则x=1,∴OA=1,OB=2,由勾股定理得AB=,①当∠ACD=90°时,如图1,∵△AOB≌△DCA,∴AD=AB=,∴OD=1+;②当∠ADC=90°时,如图2,∵△AOB≌△CDA,∴AD=OB=2,∴OA+AD=3,综上所述:OD的长为1+或3.故答案为1+或3.16.(2分)(2023春•昌吉市期末)如图,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B和点A,点C是线段OA上的一点,若将△ABC沿BC折叠,点A恰好落在x轴上的A处,若P是y轴负半轴上一动点,且△BCP 是等腰三角形,则P的坐标为.解:当x=0时,=8,∴点A的坐标为(0,8);当y=0时,=0,解得:x=﹣6,∴点B的坐标为(﹣6,0).∴AB==10.∵AB=A′B,∴OA′=10﹣6=4.设OC=m,则AC=A′C=8﹣m.在Rt△A′OC中,A′C2=A′O2+OC2,即(8﹣m)2=42+m2,解得:m=3,∴点C的坐标为(0,3),∴BC==3,∴当BC=BP时,P1(0,﹣3);当BC=CP时,则OP+OC=3,∴OP=3﹣3,∴P2(0,3﹣3);当CP=BP时,设P(0,﹣n),则BP=CP=3+n,∴(3+n)2=62+n2,解得n=,∴此时P3(0,﹣);综上,P点的坐标为(0,﹣3)或(0,3﹣3)或(0,﹣);故答案为:(0,﹣3)或(0,3﹣3)或(0,﹣).17.(2分)(2022秋•丹徒区期末)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一点A(4,0),过点A作直线AB ⊥x轴,交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于点B.点M从点O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OB运动,设其运动时间为t(秒),过点M作MN⊥OB交直线AB于点N,当△MBN≌△ABO时,t=秒(写出所有可能的结果).解:如图1所示,当点M在线段OB上时,∵A(4,0),AB⊥x,∴点B的横坐标为4,当x=4时,,∴B(4,3),∴OA=4,OB=3,∴,∵△MBN≌△ABO,∴BM=AB=3,∴OM=OB﹣BM=2,∴t=2;如图2所示,当点M在OB延长线上时,∵△MBN≌△ABO,∴BM=AB=3,∴OM=OB+BM=8,∴t=8;综上所述,当t=2或t=8时△MBN≌△ABO,故答案为:2或8.18.(2分)(2022秋•南京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将直线AB顺时针旋转90°,则旋转后的直线的函数表达式为.解:∵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A(2,0),B(0,4),∴AO=2,BO=4,将直线AB绕点A顺时针旋转90°,交y轴于C,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BAO∽△ACO,∴=,即=,∴OC=1.∴C(0,1),设直线AC为y=kx﹣1,代入A(2,0)得2k﹣1=0,解得k=,∴旋转后的直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x﹣1.故答案为:y=x﹣1.19.(2分)(2022秋•成华区期末)如图,直线y=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点C是AO的中点,点D,E分别为直线y=x+4和CDE的周长最小时,线段DE的长是.解:在y=x+4中,令y=0得x=﹣4,∴A(﹣4,0),∵C是OA中点,∴C(﹣2,0),作C(﹣2,0)关于y轴的对称点G(2,0),作C(2,0)关于直线y=x+4的对称点F,连接AF,连接FG交AB于D,交y轴于E,如图:∴DF=CD,CE=GE,∴CD+CE+DE=DF+GE+DE=FG,此时△CDE周长最小,由y=x+4得A(﹣4,0),B(0,4),∴OA=OB,△AO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45°,∵C、F关于AB对称,∴∠FAB=∠BAC=45°,∴∠FAC=90°,∵AC=OA﹣OC=2=AF,∴F(﹣4,2),由F(﹣4,2),G(2,0)可得直线FG解析式为y=﹣x+,在y=﹣x+中,令x=0得y=,∴E(0,),由得,∴D(﹣,),∴DE==,故答案为:.20.(2分)(2022秋•锦江区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AOB=90°,∠A=60°,点A的坐标为(﹣2,2),若直线y=﹣2x+2沿x轴平移m个单位后与△AOB仍有公共点,则m的取值范围是.解:过点A作AE⊥x轴于点E,过点B作BF⊥x于点F,如图,∵,∴,根据勾股定理得,,∴∠AOE=30°,∵∠AOB=90°,∠CAO=60°,∴∠ABO=30°,∴AB=2AO=8,∴,又∠BOF=180°﹣∠AOE﹣∠AOB=60°,∴∠OBF=30°,∴,∴,∴,对于y=﹣2x+2,当y=0时,﹣2x+2=0,∴x=1,∴直线y=﹣2x+2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1,0);设过点A且与直线y=﹣2x+2平行的直线解析式为y=﹣2x+p,把代入y=﹣2x+p,得:,∴,∴,当y=0时,,∴,∴直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设过点B且与直线y=﹣2x+2平行的直线解析式为y=﹣2x+q,把代入y=﹣2x+q,得:,∴,∴,当y=0时,,∴,∴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直线y=﹣2x+2沿x轴平移m个单位后与△AOB仍有公共点,则m的取值范围是,即.故答案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60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21.(6分)(2023春•柘城县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点B,点D在y轴的负半轴上,若将△DAB沿直线AD折叠,点B恰好落在x轴正半轴上的点C 处.(1)求AB的长;(2)求点C和点D的坐标;(3)y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S△PAB=S△OCD?若存在,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令x=0得:y=4,∴B(0,4).∴OB=4令y=0得:0=﹣x+4,解得:x=3,∴A(3,0).∴OA=3.在Rt△OAB中,AB==5.(2)∵AC=AB=5,∴OC=OA+AC=3+5=8,∴C(8,0).设OD=x,则CD=DB=x+4.在Rt△OCD中,DC2=OD2+OC2,即(x+4)2=x2+82,解得:x=6,∴D(0,﹣6).(3)存在,理由如下:∵S△PAB=S△OCD,∴S△PAB=××6×8=12.∵点P在y轴上,S△PAB=12,∴BP•OA=12,即×3BP=12,解得:BP=8,∴P点的坐标为(0,12)或(0,﹣4).22.(6分)(2022秋•沙坪坝区校级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1:y=kx+b(k≠0)与x 轴、y轴分别交于点A和点B(0,3),直线l2:y=2x+6与x轴交于点C,且与直线l1交于点D(﹣1,m).(1)求直线l1的表达式;(2)将直线l1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直线l3,直线l2、l3交于点E,连接AE,求△ADE的面积.解:(1)把点D(﹣1,m)代入y=2x+6得,m=﹣2+6=4,∴点D的坐标为(﹣1,4),把点D(﹣1,4)和点B(0,3)代入y=kx+b得:,∴,∴直线l1的表达式为:y=﹣x(2)将直线l1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直线l3的解析式为y=﹣x﹣1,解得,∴E(﹣,),在y=﹣x+3中,令y=0,则x=3,∴A(3,0),在直线l2:y=2x+6中,令y=0,则x=﹣3,∴C(﹣3,0),∴AC=6,∴△ADE的面积=S△ADC﹣S△ACE=×6×4﹣×6×=8.23.(8分)(2022秋•顺德区期末)一次函数y=x+1.(1)画出函数的图象;(2)当x时,的值大于0;(3)对于任何一个x的值,函数y=﹣x+b与的值中至少有一个大于0,求b的取值范围.解:(1)列表:画图如下:(2)由图可知:函数图象在x轴上方的部分对应的x的范围是x>﹣2,∴当x>﹣2时,的值大于0;(3)若对于任何一个x的值,函数y=﹣x+b与的值中至少有一个大于0,则当x≤﹣2时,y=﹣x+b必然大于0,∴﹣(﹣2)+b=4+b>0,解得b>﹣2.∴b的取值范围为:b>﹣2.24.(8分)(2023•花都区一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kx+4(k≠0)交x轴于点A(8,0),交y轴于点B.(1)k的值是;(2)点C是直线AB上的一个动点,点D和点E分别在x轴和y轴上.①如图,点D的坐标为(6,0),点E的坐标为(0,1),若四边形OECD的面积是9,求点C的坐标;②当CE平行于x轴,CD平行于y轴时,若四边形OECD的周长是10,请直接写出点C的坐标.解:(1)将A(8,0)代入y=kx+4,得:0=8k+4,解得:k=﹣,故答案为:﹣;(2)①如图1,由(1)可知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4.∴设C(m,﹣m+4)(0<m<8),∵点D的坐标为(6,0),点E的坐标为(0,1),∴OD=6,OE=1,∴OM=m,CM=﹣m+4,∵四边形OECD的面积是9,∴S梯形CEOM+S△CDM=(1﹣m+4)•m+(﹣m+4)•(6﹣m)=9,整理得2m=6,解得m=3,∴点C的坐标为(3,);②∵CE平行于x轴,CD平行于y轴,∴四边形CEOD是矩形,∵四边形OECD的周长是10,∴2(m﹣m+4)=10或2(﹣m+4﹣m)=10,解得m=2或m=6,点C的坐标为(2,3)或(﹣,).25.(8分)(2023•南山区校级三模)图象对于探究函数性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一类特殊的函数展开探究.画函数y1=3|x|的图象,经历分析表达式、列表、描点、连线过程得到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经历同样的过程画出函数y2=3|x﹣2|的图象如图所示.(1)观察发现:两个函数的图象都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轴对称图形,且图象的开口方向和形状完全相同,只有最低点和对称轴发生了变化.所以可以将函数y1的图象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y2的图象,则此时函数y2的图象的最低点A的坐标为.(2)探索思考:将函数y2=3|x﹣2|的图象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可以得到新的函数y3=3|x﹣2|+2,请在网格图中画出函数y3的图象,并求出当x≥4时,函数y3的最小值.(3)拓展应用:将函数y3的图象继续平移得到函数y4=3|x﹣m|+2的图象,其最低点为点P.①用m表示最低点P的坐标为;②当﹣1≤x≤2时,函数y4有最小值为5,求此时m的值.解:(1)由图象可得A(2,0),故答案为:(2,0);(2)将函数y2=3|x﹣2|的图象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可以得到新的函数y3=3|x﹣2|+2,如图:当x≥4时,y3取到最小值,最小值为8;(3)拓展应用:将函数y3的图象继续平移得到y4=3|x﹣m|+2,其最低点为点P.①最低点P的坐标为(m,2),故答案为(m,2);②若m<﹣1,当x=﹣1时,y4有最小值5,∴3×|﹣1﹣m|+2=5∴m=0(舍),或m=﹣2若﹣1≤m≤2,当x=m时,y4有最小值2,不符合题意,舍去.若m>2,当x=2时,y4有最小值5,∴3×|2﹣m|+2=5∴m=1(舍),或m=3综上所述,m=﹣2或m=3.26.(8分)(2023春•新疆期末)因为一次函数y=kx+b与y=﹣kx+b(k≠0)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所以我们定义:函数y=kx+b与y=﹣kx+b(k≠0)互为“镜子”函数.(1)请直接写出函数y=3x﹣2的“镜子”函数:;(2)如果一对“镜子”函数y=kx+b与y=﹣kx+b(k≠0)的图象交于点A,且与x轴交于B、C两点,如图所示,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且它的面积是16,求这对“镜子”函数的解析式.解:(1)根据题意可得:函数y=3x﹣2的“镜子”函数:y=﹣3x﹣2;故答案为:y=﹣3x﹣2;(2)∵△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O⊥BC,∴AO=BO=CO,∴设AO=BO=CO=x,根据题意可得:x×2x=16,解得:x=4,则B(﹣4,0),C(4,0),A(0,4),将B,A分别代入y=kx+b得:,解得:,故其函数解析式为:y=x+4,故其“镜子”函数为:y=﹣x+4.27.(8分)(2022秋•皇姑区校级期末)在初学函数过程中,我们经历了“确定函数的表达式——利用函数图象研究其性质——运用函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在画函数图象时,我们通过描点或平移的方法画出了所学的函数图象.学习了一次函数之后,现在来解决下面的问题;在y=a|x|+b中,如表是y与x的几组对应值.(1)直接写出a=,b=;(2)直接写出m=,n=;(3)在给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描出以上表格中各组对应值为坐标的点,并根据描出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根据函数图象可得:①该函数的最小值为;②该函数图象轴对称图形(填“是”或“不是”);(4)已知点(2022,y1)和(﹣2023,y2)在函数y=a|x|+b的图象上,则比较y1y2(填“>”或“<”).解:(1)∵函数y=a|x|+b的图象经过点(﹣1,3),(0,1),∴,解得,故答案为:2,1;(2)∵y=2|x|+1,∴当x=﹣2时,m=2×|﹣2|+1=5,当x=1时,n=2×|1|+1=3.故答案为:5,3;(3)函数y=2|x|+1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①该函数的最小值为1.②该函数图象是轴对称图形,故答案为:1;是;(4)∵点(2022,y1)到对称轴y轴的结论小于点(﹣2023,y2)的距离,∴y1<y2.故答案为:<.28.(8分)(2021秋•镇海区期末)如图,一次函数y=﹣x+4的图象交y轴于点A,交x轴于点B,点P为AB中点,点C,D分别在OA,OB上,连结PC,PD,点A,E关于PC对称,点B,F关于PD对称,且CE∥DF.(1)直接写出点A,B,P的坐标.(2)如图1,若点O,E重合,求DF.(3)如图2,若点F横坐标为5,求点E的坐标.解:(1)∵当x=0时,y=4,∴A(0,4),∵当y=0时,即,则x=8,∴B(8,0),∵点P为AB中点∴P(4,2),综上所述:A(0,4),B(8,0),P(4,2);(2)∵点C在OA,点A,E关于PC对称,此时点O,E重合,∴CE⊥x轴,∵CE∥DF,∴DF⊥x轴,∵B(8,0),P(4,2),∴PB2=(8﹣4)2+(0﹣2)2=20,∵点B,F关于PD对称,∴PF=PB,DF=DB设OD=m,则DF=DB=8﹣m,∴F(m,m﹣8),∴PF2=(m﹣4)2+(m﹣10)2=2m2﹣28m+116,∵PF2=PB2,∴2m2﹣28m+116=20,解得:m1=6,m2=8(舍),∴DF=8﹣6=2;(3)设F(5,n),由折叠知PF=PB==2,∵P(4,2),∴,解得n=2+(舍)或n=2﹣,∴F(5,2﹣),设PF的解析式为y=kx+b(k≠0),则,解得,∴直线PF的解析式为:y=﹣x+4+2,过P作PQ∥CE,则PQ∥CD∥DF,∴∠EPQ=∠E=∠PAC,∠FPQ=∠F=∠ABD,∴∠EPF=∠EPQ+∠FPQ=∠PAC PBD=90°,即PE⊥PF,∴可设直线PE的解析式为y=x+m,把P(4,2)代入得2=+m,解得m=2﹣,∴直线PE的解析式为y=x+2﹣,设E(t,t+2﹣),∵PE=PA=2,∴解得t=4+(舍)或t=4﹣,∴E(4﹣,1)。
勾股定理和一次函数
1.(2015•大连)如图,在△ABC中,∠C=90°,AC=2,点D在BC上,∠ADC=2∠B,AD=,则BC 的长为()
A.﹣1 B.+1 C.﹣1 D.+1
2.(2015•黑龙江)△ABC中,AB=AC=5,BC=8,点P是BC边上的动点,过点P作PD⊥AB于点D,PE⊥AC于点E,则PD+PE的长是()
A. 4.8 B. 4.8或3.8 C. 3.8 D. 5
3.(2015•天水)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AD=∠ADC=90°,AB=AD=2,CD=,点P在四边形ABCD的边上.若点P到BD的距离为,则点P的个数为()
A. 2 B. 3 C. 4 D. 5
4.(2015•烟台)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其面积标记为S1,以CD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以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其面积标记为S2,…按照此规律继续下去,则S2015的值为()
A.()2012 B.()2013 C.()2012 D.()2013
5.(2015•资阳)如图,透明的圆柱形容器(容器厚度忽略不计)的高为12cm,底面周长为10cm,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3cm的点B处有一饭粒,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容器外壁,且离容器上沿3cm 的点A处,则蚂蚁吃到饭粒需爬行的最短路径是()
A.13cm B. 2cm C.cm D. 2cm
6.在△ABC中,AB=13cm,AC=20cm,BC边上的高为12cm,则△ABC的面积为cm2.
7.(2015•遵义)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为了证明勾股定理,创制了一幅“弦图”,后人称其为“赵爽弦图”(如图(1)).图(2)由弦图变化得到,它是由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记图中正方形ABCD、正方形EFGH、正方形MNKT的面积分别为S1、S2、S3.若正方形EFGH的边长为2,则S1+S2+S3= 12 .
8.(2015•株洲)如图是“赵爽弦图”,△ABH、△BCG、△CDF和△DAE是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BCD和EFGH都是正方形.如果AB=10,EF=2,那么AH等于 6 .
9.(2015•东营)如图,一只蚂蚁沿着边长为2的正方体表面从点A出发,经过3个面爬到点B,如果它运动的路径是最短的,则AC的长为.
10.(2015•庆阳)在底面直径为2cm,高为3cm的圆柱体侧面上,用一条无弹性的丝带从A至C按如图所示的圈数缠绕,则丝带的最短长度为 cm.(结果保留π)
11.(2015•柳州)如图,在△ABC中,D为AC边的中点,且DB⊥BC,BC=4,CD=5.
(1)求DB的长;
(2)在△ABC中,求BC边上高的长.
12.(2015•鄂州,第9题3分)甲、乙两车从A城出发匀速行驶至B城.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甲、乙两车离开A城的距离y(千米)与甲车行驶的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
①A,B两城相距300千米;
②乙车比甲车晚出发1小时,却早到1小时;
③乙车出发后2.5小时追上甲车;
④当甲、乙两车相距50千米时,t=或.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13.(2015•乌鲁木齐,第23题10分)一辆货车和一辆小轿车同时从甲地出发,货车匀速行驶至乙地,小轿车中途停车休整后提速行驶至乙地.货车的路程y1(km),小轿车的路程y2(km)与时
间x(h)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
(1)甲乙两地相距多远?小轿车中途停留了多长时间?
(2)①写出y1与x的函数关系式;
②当x≥5时,求y2与x的函数解析式;
(3)货车出发多长时间与小轿车首次相遇?相遇时与甲地的距离是多少?
14.已知直线m经过两点(1,6)、(-3,-2),它和x轴、y轴的交点式B、A,直线n过点(2,-2),且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是-3,它和x轴、y轴的交点是D、C;
(1)分别写出两条直线解析式;
(2)计算四边形ABCD的面积;
(3)若直线AB与DC交于点E,求△BCE的面积。
15.如图,A、B分别是x轴上位于原点左右两侧的点,点P(2,
p)在第一象限,直线PA交y轴于点C(0,2),直线PB交y轴
于点D,△AOP的面积为6;
(4)求△COP的面积;
(5)求点A的坐标及p的值;
(6)若△BOP与△DOP的面积相等,求直线BD的函数
解析式。
16. 如图,已知点A(2,4),B(-2,2),C(4,0),求△ABC的面积。
17. A校和B校分别库存有电脑12台和6台,现决定支援给C校10台和D校8台.已知从A校调运一台电脑到C校和D校的运费分别为40元和80元;从B校调运一台电脑到C校和D校的运费分别为30元和50元.
(1)设A校运往C校的电脑为台,先仿照下图填空,然后求总运费W(元)关于的函数关系式;
(2)求出总运费最低的调运方案,最低运费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