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融合技术白皮书
- 格式:pdf
- 大小:3.96 MB
- 文档页数:44
云网融合2030技术白皮书云网融合2030 技术白皮书2020年11月为促进从传统电信企业向智能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中国电信在2016年发布了《CTNet2025网络架构重构白皮书》,实施了网络重构计划,历经四年多的努力,已经促使传统上比较僵化封闭的网络架构,正逐步向简洁、敏捷、开放、集约的新型网络转变,基本上达到了阶段性的预期目标。
随着云网融合新时代的来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网络强国、网信立国的战略,履行在社会经济数字化升级和新基建工作中的责任和担当,中国电信与时俱进,提出和发布“云网融合2030技术白皮书”。
本白皮书全面阐述了云网融合的内涵、意义、需求、特征、愿景、原则等,在此基础上,还系统介绍了中国电信云网融合的技术架构、三阶段发展路径和目标,对云网融合未来演进的重点技术领域进行了深入剖析,并结合中国电信的实践需求,提出了近期将开展的关键举措及六大技术创新方向。
本白皮书既是对《CTNet2025网络架构重构白皮书》的升级,也是新时期对云网融合技术内涵的升华。
中国电信将持续深入的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推动信息通信产业和各行各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一、云网融合的意义和愿景 (1)1.1云网融合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1)1.2云网融合的需求 (3)1.3云网融合的发展愿景 (9)二、云网融合的目标技术架构和发展阶段 (14)2.1云网融合发展原则 (14)2.2云网融合的目标技术架构 (14)2.3云网融合发展阶段 (16)三、云网融合的近期关键举措 (20)3.1优化云资源池技术架构与布局 (20)3.2创新组网方式 (20)3.3加速网络云化 (21)3.4攻关云PaaS能力 (21)3.5打造云网操作系统 (22)3.6构建端到端的云网内生安全体系 (22)3.7推进云原生改造 (23)3.8云网融合最佳实践-5G (23)四、云网融合的重点技术创新领域 (25)4.1空天地海一体化的泛在连接 (25)4.2云网边端智能协同 (27)4.3数据和算力等新型资源融合 (28)4.4云网资源一体化管控的云网操作系统 (30)4.5一体化智能内生机制 (33)4.6端到端安全内生机制 (34)五、云网融合的未来展望 (37)附录1:术语 (38)附录2:名词解释 (41)一、云网融合的意义和愿景1.1云网融合的概念和发展历程1.1.1云网融合的内涵和特征云网融合是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所带来的信息基础设施的深刻变革,在发展历程上要经过协同、融合和一体三个阶段,最终使得传统上相对独立的云计算资源和网络设施融合形成一体化供给、一体化运营、一体化服务的体系。
FusionCube数据库超融合平台技术白皮书目录2.1系统架构 (2)2.1.1统一管理 (3)2.1.2深度融合 (4)2.1.3弹性扩容 (5)2.1.4预集成 (5)2.2分布式存储软件 (5)2.2.1分布式机头 (6)2.2.2分布式缓存 (6)2.2.3精简配置 (7)2.3高性能SSD存储 (8)2.4高速IB交换网络 (9)2.5可靠网络设计 (9)3.1 E9000机框 (10)3.2 E9000刀片 (11)3.3 10GE交换 (14)3.4 InfiniBand交换 (15)4.1数据库基础设施配置规格指标 (17)4.2 HANA一体机配置规格指标 (18)1 引言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虚拟化与云计算技术来构建IT系统,提升IT系统的资源利用率,但同时面临如下挑战:●基础设施平台部署和管理复杂,运维费用仍然维持增长趋势●安装部署复杂,硬软件来自多厂商,规划、部署、调优需要丰富的经验支撑●多厂商设备,售后支持界面多,解决问题慢●维护体系庞大(不同厂商硬件设备维护、虚拟平台管理)●小规模数据中心优势不明显(人员要求高,上规模才有优势)●扩充不灵活,业界数据库一体机大多采用固定规格配置,不能按业务需求灵活部署计算和存储资源,不能支持多种数据库。
客户越来越关注成本控制、业务敏捷、风险管控几方面,希望能拥有总成本低、新业务的上线时间快、资源可弹性伸缩、安全可靠、高性能的IT系统。
华为公司全力打造的华为FusionCube数据库超融合基础设施(HuaweiFusionCube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 for Database)正是以计算/存储/网络融合、预集成、高性能、高可靠、高安全、业务快捷部署、统一运维管理、资源水平扩展为其设计理念,充分满足企业未来业务需求,帮助其IT系统转型以更快更好地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实现与客户的共同成长。
FusionCube数据库超融合平台技术白皮书目录2.1系统架构 (2)2.1.1统一管理 (3)2.1.2深度融合 (4)2.1.3弹性扩容 (5)2.1.4预集成 (5)2.2分布式存储软件 (5)2.2.1分布式机头 (6)2.2.2分布式缓存 (6)2.2.3精简配置 (7)2.3高性能SSD存储 (8)2.4高速IB交换网络 (9)2.5可靠网络设计 (9)3.1 E9000机框 (10)3.2 E9000刀片 (11)3.3 10GE交换 (14)3.4 InfiniBand交换 (15)4.1数据库基础设施配置规格指标 (17)4.2 HANA一体机配置规格指标 (18)1 引言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虚拟化与云计算技术来构建IT系统,提升IT系统的资源利用率,但同时面临如下挑战:●基础设施平台部署和管理复杂,运维费用仍然维持增长趋势●安装部署复杂,硬软件来自多厂商,规划、部署、调优需要丰富的经验支撑●多厂商设备,售后支持界面多,解决问题慢●维护体系庞大(不同厂商硬件设备维护、虚拟平台管理)●小规模数据中心优势不明显(人员要求高,上规模才有优势)●扩充不灵活,业界数据库一体机大多采用固定规格配置,不能按业务需求灵活部署计算和存储资源,不能支持多种数据库。
客户越来越关注成本控制、业务敏捷、风险管控几方面,希望能拥有总成本低、新业务的上线时间快、资源可弹性伸缩、安全可靠、高性能的IT系统。
华为公司全力打造的华为FusionCube数据库超融合基础设施(HuaweiFusionCube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 for Database)正是以计算/存储/网络融合、预集成、高性能、高可靠、高安全、业务快捷部署、统一运维管理、资源水平扩展为其设计理念,充分满足企业未来业务需求,帮助其IT系统转型以更快更好地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实现与客户的共同成长。
中国5G通信行业专网技术白皮书中国移动5G行业专网技术白皮书目录1.5G行业专网能力需求 (5)1.1组网需求 (5)1.1.1业务加速 (5)1.1.2业务隔离 (5)1.1.3本地业务保障 (5)1.1.4业务数据不出场 (5)1.1.5边缘计算 (5)1.1.6无线上行带宽增强 (6)1.1.7无线专用 (6)1.1.8接入控制 (6)1.1.9能力开放 (6)1.2运营及运维类需求 (6)1.2.1业务运营 (6)1.2.2网络运维 (7)1.2.3安全 (7)1.2.4计费 (7)1.3业务能力与网络技术能力的映射 (7)2.技术架构及技术要求 (9)2.1技术网络架构 (9)2.2技术要求 (10)2.2.1端到端QoS优先调度 (10)2.2.2专用DNN (11)2.2.3网络切片 (12)2.2.4边缘计算 (14)2.2.5无线专网定制 (15)2.2.6无线专网增强 (16)2.2.7核心网定制 (16)2.2.8能力开放 (16)2.2.9开通 (20)2.2.10计费 (21)2.2.11安全 (21)3.产业及商用发展建议 (23)4.结束语 (24)缩略语列表 (25)1.5G行业专网能力需求1.1组网需求行业客户基于不同的应用场景,业务需求众多且差异巨大,各类行业应用的差异化组网需求主要包括:业务质量保障、业务隔离、超低时延需求、数据不出场、边缘计算、超级上行、接入控制和能力开放。
1.1.1业务加速行业用户要求增强的数据业务质量保障,根据业务质量要求在带宽和时延方面提供差异性的服务质量保障,保证高优先级用户获得更好的业务加速体验。
1.1.2业务隔离行业客户要求专用网络资源与公众网隔离,通过专用的业务数据通道实现业务流量的定向汇聚传输和隔离,保证数据专用和安全。
1.1.3本地业务保障行业客户要求对时延敏感的业务(20-40ms)在靠近用户的位置进行卸载,就近处理。
1.1.4业务数据不出场行业客户要求超低时延保障(≤20ms),企业内部相关业务数据要在园区内分流卸载,不出园区,满足数据安全和本地数据快速处理的需求。
vxrail白皮书VxRail是一种基于VMware软件定义技术和Dell EMC硬件的超融合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它的设计旨在提供简单、高效和强大的IT基础设施,以支持企业的现代化工作负载。
本白皮书将介绍VxRail超融合基础设施的架构、功能和优势。
我们将详细解释VxRail超融合基础设施的关键技术和组件,并探讨它如何提供高性能、可靠性和弹性,以满足企业不断增长的需求。
VxRail超融合基础设施是由计算、存储和网络组件组成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它采用了软件定义存储(SDS)和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以提供高度集成的虚拟化环境。
在VxRail超融合基础设施中,计算节点由多个物理服务器组成,每个服务器配有强大的多核处理器、大内存容量和高速存储驱动器。
这些计算节点共享统一存储池,以提供高吞吐量和低延迟的存储性能。
VxRail超融合基础设施采用了高度自动化的管理平台,用于部署、监视和维护整个基础设施。
管理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集中管理,并轻松实现资源弹性伸缩和自动化操作。
VxRail超融合基础设施的主要功能包括:1. 高性能:VxRail采用了最新的硬件技术和优化的软件算法,以提供卓越的计算和存储性能。
它支持高密度虚拟机部署和密集的I/O工作负载,可以满足企业的高性能需求。
2. 可靠性:VxRail具有多层次的数据保护功能,包括快照、备份和容灾技术。
它可以提供高可用性和灾难恢复能力,确保企业的数据始终安全可靠。
3. 弹性:VxRail超融合基础设施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
企业可以根据需要扩展计算和存储资源,以适应不断增长的工作负载。
4. 简化管理:VxRail提供了一套直观、易用的管理工具,使管理员能够轻松地配置、监视和维护整个基础设施。
它还支持自动化操作,可以大大减少日常管理工作量。
5. 兼容性:VxRail完全兼容VMware软件定义技术,包括vSphere、vSAN和NSX等。
它还与Dell EMC的其他解决方案集成,包括备份和恢复、复制和数据保护等。
产品手册Cisco HyperFlex HX240c节点新一代超融合系统为了紧跟市场发展的步伐,您会希望您的系统能够为快速灵活的开发流程提供支持。
利用Cisco HyperFlex™ 系统,您可以充分发挥超融合的潜力,并根据您的工作负载需求灵活调整 IT 资源。
该系统使用端到端软件定义的基础设施方法,将各种软件定义的功能集于一身,包括:通过 Cisco HyperFlex HX 系列节点实现的软件定义计算;通过强大的 Cisco HyperFlex HX 数据平台实现的软件定义存储;以及通过能够与思科®以应用为中心的基础设施(Cisco ACI™) 轻松集成的思科 UCS 交换矩阵实现的软件定义网络。
所有这些技术均通过单点连接和单点管理方式集成到一起,为您提供具有适应能力的预集成集群,该集群采用可以快速部署、调整、扩展和管理的统一资源池形式,从而有效地为您的应用和业务提供有力支持(图 1)。
图 1.Cisco HyperFlex 系统Cisco HyperFlex HX240c M4 节点实际上,该系统可采用集群形式提供,此类集群由三个或多个可通过一对 Cisco UCS 6200 系列交换矩阵互联集成到单个系统中的 Cisco HyperFlex HX240c M4 节点组成。
每个节点包含 2 个思科灵活闪存 (FlexFlash) 安全数字(SD) 卡、1 个 120 GB 固态磁盘 (SSD) 驱动器、1 个 1.6 TB SSD 缓存驱动器和最多 23 个 1.2 TB SAS 驱动器(最多可为集群提供 27.6 TB 的存储容量)。
这款节点采用双机架单元 (2RU) 外形(图 2),配备 Intel®Xeon®处理器 E5-2600 v3 系列 CPU、大容量内存和高存储容量,可实现性能、灵活性和效率的优势组合。
此节点的配置如下:• 1 个用于存储数据平台日志的 120 GB SSD 内置驱动器• 1 个用于为数据平台缓存层提供支持的 1.6 TB SSD 驱动器• 2 个用于引导驱动器和虚拟机监控程序的 FlexFlash SD 卡•最多 23 个用于为数据平台容量层提供支持的 1.2 TB 10,000 RPM SAS 驱动器• 1 个思科 UCS 虚拟接口卡 (VIC) 1227•预安装 VMware vSphere ESXi 6.0 软件(同时支持 ESXi 5.5,但未预安装)•用于自动配置集群的思科 UCS 服务配置文件模板图 2.Cisco HyperFlex HX240c M4 节点混合配置HX240c M4 可与思科 UCS B 系列刀片服务器同时部署,用于创建为计算密集型工作负载提供支持的混合集群。
华为FusionStorage技术白皮书1 执行摘要/Executive Summary本文从存储技术的发展趋势为切入点,结合用户需求,从高性能、高可靠、高扩展、易管理、兼容性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华为公司FusionStorage产品的功能及特点,旨在突出FusionStorage 产品独有的亮点、应用场景以及为客户带来的价值。
2 简介/Introduction虚拟化与云计算技术正在引领IT技术的发展方向,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虚拟化与云计算技术来构建新一代IT系统,以提升IT系统的资源利用率,并在保证服务级别水平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同时帮助业务更加具有敏捷性,加速新业务的上线时间。
然而,虚拟化与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也给后端的存储系统提出更加严峻的挑战。
如:需要存储系统能够承载更多的业务、更高的性能与可靠性、更好的扩展性、保证关键业务服务级别水平并降低成本等。
华为分布式存储软件FusionStorage采用创新的分布式软件架构,以高性能、高可靠、高扩展为其设计理念,充分满足企业未来业务需求,帮助其IT系统转型以更快更好地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实现与客户的共同成长。
3 解决方案/Solution随着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新业务上线时间要求越来越短,其IT系统需要从传统的成本中心转变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利器,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并实现商业成功。
作为存放企业数据资产的存储系统,不但要满足业务所需要的高性能、高可靠等基本诉求,更要满足未来业务的发展、提升业务的敏捷性,帮助业务更快更好地适应竞争环境的需要。
从IT业界发展来看,以下技术趋势正在影响存储行业的发展:l 虚拟化技术的广泛应用虚拟机技术给服务器带来更高的利用率、给业务带来更便捷的部署,降低了TCO,因而在众多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与此同时,虚拟机应用给存储带来以下挑战:第一,相比传统的物理服务器方式,单个存储系统承载了更多的业务,存储系统需要更强劲的性能来支撑;第二,采用共享存储方式部署虚拟机,单个卷上可能承载几十或上百的虚拟机,导致卷IO呈现更多的随机特征,这对传统的Cache技术提出挑战;第三,单个卷承载多个虚拟机业务,要求存储系统具备协调虚拟机访问竞争,保证对QoS要求高的虚拟机获取到资源实现性能目标;第四,单个卷上承载较多的虚拟机,需要卷具有很高的IO性能,这对传统受限于固定硬盘的RAID技术提出挑战;第五,虚拟机的广泛使用,需要更加高效的技术来提高虚拟机的部署效率,加快新业务的上线时间。
SMARTX ZBS技术白皮书1 2 3 4摘要SMARTX ZBS(The "Z" Block Storage system),即ZBS分布式块存储系统,运行于商用X86服务器,为虚拟化环境提供可水平扩展的高性能存储服务。
本文就ZBS的设计哲学、系统架构等核心技术展开详述,通过和传统计算存储分离架构对比,让企业用户能够清晰地了解SMARTX ZBS超融合架构的技术优势,为用户构建虚拟化数据中心提供参考。
背景介绍当前IT数据中心面临的挑战当下企业IT数据中心虚拟化是行业发展的趋势,更是未来的标准。
利用Hypervisor将物理服务器虚拟成多个虚拟机,把应用部署不同的虚拟中运行,为企业提供更高的运行密度和更敏捷解决方案。
在传统计算存储分离的体系架构下,虚拟机在计算服务器上被创建,其后端存储通常采用SAN/NAS。
这种架构已经不能满足企业IT数据中心高速发展和变化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扩展困难传统存储SAN/NAS通过添加新的存储柜扩容升级(Scale Up),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带来同倍的性能提升。
存储访问性能并不能随着虚拟机数据量增加而线性增加,致使存储访问性能最终成为数据中心性能和容量的瓶颈。
●性能瓶颈虚拟化将多个业务系统打包成独立的虚拟机同时运行,众多虚拟机的同时运行使得整个存储系统基本都是随机I/O读写,现有存储通常采用SATA/SAS机械磁盘实现,无法应对大量并发随机读写请求。
●服务质量保证问题虚拟化数据中心中运行着大量不同的应用,这些应用通常对应不同的服务等级。
现有存储为20年前的设计,并没有考虑虚拟化环境中的应用负载,利用现有存储很难为不同的应用负载制定存储性能策略,以适应不同的应用负载。
●管理复杂IT管理员不仅需要同时管理计算和存储两套系统,还往往需要面对专有化设备的配置,非常繁琐。
传统网络存储架构SAN/NAS起初是为静态负载场景设计,对于动态变化的负载,其管理运维就会变得相对复杂。
华为FusionCube HCI超融合平台技术白皮书前言概述本文档介绍了华为FusionCube 3.2 虚拟化超融合基础设施(FusionCube Hyper-converged Virtualization Infrastructure,以下简称FusionCube 3.2 HCI)的产品价值、产品架构、高性能、线性扩展、系统安全以及系统可靠性。
借助本手册,您可以全面了解FusionCube 产品。
读者对象本文档主要适用于以下工程师:●营销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维护工程师符号约定在本文中可能出现下列标志,它们所代表的含义如下。
“注意”不涉及人身伤害。
目录前言 (ii)1产品概述 (1)2产品价值 (2)3产品架构 (4)3.1FusionSphere 场景架构 (5)3.1.1架构 (5)3.1.2典型配置 (6)3.1.3组网 (9)3.1.4工作原理 (9)3.2 Vmware 场景架构 (10)3.2.1 架构 (11)3.2.2 典型配置 (11)3.2.3 组网 (14)3.2.4 工作原理 (15)4分布式存储 (16)4.1架构概述 (17)4.2关键业务流程 (20)4.2.1数据路由 (20)4.2.2IO 路径 (21)4.2.3Cache 机制 (23)4.3存储管理 (25)4.3.1存储集群管理 (25)4.3.2存储服务化 (26)4.4数据冗余 (26)4.4.1多副本 (26)4.4.2Erasure Code (27)4.5特性介绍 (28)4.5.1SCSI/iSCSI 块接口 (28)4.5.3 快照 (31)4.5.4共享卷快照 (32)4.5.5一致性快照 (32)4.5.6链接克隆 (33)4.5.7多资源池 (34)4.5.8QoS (35)4.5.9存储双活 (35)4.5.10存储异步复制 (36)5硬件设备平台 (38)5.1机架服务器平台 (38)5.1.1RH1288 V3 机架服务器 (38)5.1.2RH2288H V3 机架服务器 (39)5.1.3RH5885H V3 机架服务器 (40)5.1.4 1288H V5 机架服务器 (41)5.1.5 2288H V5 机架服务器 (42)5.1.6 2488 V5 机架服务器 (43)5.1.7 2488H V5 机架服务器 (44)5.2 E9000 刀片服务器平台 (44)5.2.1 E9000 机框 (44)5.2.2 E9000 刀片 (45)5.2.3 高性能交换板 (50)5.3 高密服务器平台X6800/X6000 (53)5.3.1 X6800 机框 (53)5.3.2 X6800 服务器节点 (54)5.3.3 X6000 机箱 (58)5.3.4 X6000 服务器节点 (59)6安装部署和运维管理 (61)6.1自动化部署 (61)6.1.1FusionCube Builder (61)6.1.2系统初始化 (63)6.1.3设备自动发现 (64)6.2统一运维管理 (65)6.2.1业务发放管理 (66)6.2.2一键式运维 (67)6.2.3Call Home (70)7性能和可扩展性 (72)7.1系统高性能 (72)7.1.2分布式SSD Cache 加速 (73)7.1.2.1Read/Write Cache (74)7.1.2.2大块Pass Throught (76)7.1.3硬件加速 (77)7.2线性扩展 (77)7.2.1存储平滑扩容 (78)7.2.2性能线性扩展 (78)7.2.3一键式扩容 (79)7.3FusionCube 分布式存储相对于传统SAN 的性能优势 (80)7.3.1更高的性能 (80)7.3.2线性Scale-up/Scale-out (81)7.3.3大池POOL (83)7.3.4SSD Cache vs SSD Tier (84)8系统可靠性 (86)8.1数据可靠性 (86)8.1.1块存储集群可靠性 (86)8.1.2数据一致性 (87)8.1.3数据冗余保护 (87)8.1.4快速数据重建 (88)8.1.5数据存储多路径 (88)8.2硬件可靠性 (89)8.3系统亚健康增强 (89)8.4备份与恢复 (93)8.5容灾恢复 (95)8.5.1双活解决方案 (96)8.5.2异步复制解决方案 (97)9系统安全 (98)9.1系统安全威胁 (98)9.2总体安全框架 (99)9.2.1网络安全 (100)9.2.2应用安全 (101)9.2.2.1权限管理 (101)9.2.2.2Web 安全 (101)9.2.2.3数据库加固 (102)9.2.2.4日志管理 (102)9.2.3 主机安全 (103)9.2.3.1 操作系统加固 (103)1 产品概述随着数据不断增长以及互联网业务的兴起,新兴业务的激增、业务数据呈现几何倍数增加,传统服务器+存储的架构已经无法很好满足业务发展需求,分布式、云化技术应运而生。
即买即用的企业级私有云背景随着商业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在当今商业领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和过去相比,CIO们和IT领导者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商业价值。
但机遇往往与风险并存,CIO们在不久的将来会面临新的挑战:1.业务敏捷响应CIO必须把重点从维护转移到创新,他们需要一个敏捷的基础架构来响应创新业务的更新,来推动企业的发展。
2.业务高可用无论该业务系统在商业运行中的重要程度,任何计划外的停机导致业务系统中断都是不可接受的。
为了保障业务的高可用性,必须要有一个可靠的基础设施。
3.大数据随着业务的发展,业务数据会成指数级增长,CIO需要一个更为有效的技术手段来访问数据及保障数据安全。
传统的IT基础设施是由网络、存储、操作系统和业务系统组成。
但在过去几年IT技术已经发生了改变,虚拟化和云计算成为了重要技术,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已经成为IT建设的趋势。
通过X86服务器虚拟化技术,IT服务的交付变得更可靠、更敏捷。
最近几年,“云计算”已经成为了最热门的技术,然而,对于企业的CIO来说,建设企业私有云的最佳方案是什么?云宏超融合一体机可以快速低成本地为您建立企业级专有云,让您数据中心的基础架构更灵活、更容易扩展。
什么是超融合服务器超融合是通过软件定义基础架构整合计算、存储、网络和虚拟化资源。
这和传统的融合架构相反,传统的融合架构中,计算、存储、网络和虚拟化资源通常被分别控制,各个模块完成单一功能。
超融合技术是业界最先进的灵动架构体系,满足客户所需求的扩展灵活、简单易用,集中化管理要求。
早期基础架构的整合只是通过SANS,刀片服务器来达到共享存储的目的,但这种方案通常涉及大量的资金。
超融合基础架构的目标是提供更为简易的方式,它通过软件定义存储和服务器虚拟化的整合,以替代传统SAN存储的方式来建设数据中心。
超融合更注重基于低成本的X86服务器来达到数据的管理和控制。
传统架构VS超融合架构通常来说,传统架构通过三层架构来实现服务器虚拟化:服务器、集中存储和网络。
深信服超融合架构技术白皮书深信服科技修订记录第1章、前言 (6)1.1IT时代的变革 (6)1.2白皮书总览 (7)第2章、深信服超融合技术架构 (8)1.1超融合架构概述 (8)1.1.1超融合架构的定义 (8)1.2深信服超融合架构组成模块 (8)1.2.1.1系统总体架构 (8)1.2.1.2aSV计算虚拟化平台 (8)1.2.1.2.1概述 (8)1.2.1.2.2aSV技术原理 (9)1.2.1.2.2.1 aSV的Hypervisor架构 (10)1.2.1.2.2.2 Hypervisor虚拟化实现 (12)1.2.1.2.3aSV的技术特性 (16)1.2.1.2.3.1 存NUMA技术 (16)1.2.1.2.3.2 SR-IOV (17)1.2.1.2.3.3 Faik-raid (17)1.2.1.2.3.4 虚拟机生命周期管理 (18)1.2.1.2.3.5 虚拟交换机 (18)1.2.1.2.3.6 动态资源调度 (19)1.2.1.2.4aSV的特色技术 (19)1.2.1.2.4.1 快虚 (19)1.2.1.2.4.2 虚拟机热迁移 (20)1.2.1.2.4.3 虚拟磁盘加密 (20)1.2.1.2.4.4 虚拟机的HA (21)1.2.1.2.4.5 多USB映射 (21)1.2.1.3aSAN存储虚拟化 (22)1.2.1.3.1存储虚拟化概述 (22)1.2.1.3.1.1 虚拟后对存储带来的挑战 (22)1.2.1.3.1.2 分布式存储技术的发展 (22)1.2.1.3.1.3 深信服aSAN概述 (22)1.2.1.3.2aSAN技术原理 (23)1.2.1.3.2.1 主机管理 (23)1.2.1.3.2.2 文件副本 (23)1.2.1.3.2.3 磁盘管理 (24)1.2.1.3.2.4 SSD读缓存原理 (25)1.2.1.3.2.5 SSD写缓存原理 (30)1.2.1.3.2.6 磁盘故障处理机制 (33)1.2.1.3.3深信服aSAN功能特性 (43)1.2.1.3.3.1 存储精简配置 (43)1.2.1.3.3.2 aSAN私网链路聚合 (44)1.2.1.3.3.3 数据一致性检查 (44)1.2.1.4aNet网络虚拟化 (44)1.2.1.4.1网络虚拟化概述 (44)1.2.1.4.2aNET网络虚拟化技术原理 (45)1.2.1.4.2.1 SDN (45)1.2.1.4.2.2 NFV (46)1.2.1.4.2.3 aNet底层的实现 (46)1.2.1.4.3功能特性 (48)1.2.1.4.3.1 aSW分布式虚拟交换机 (48)1.2.1.4.3.2 aRouter (48)1.2.1.4.3.3 vAF (48)1.2.1.4.3.4 vAD (49)1.2.1.4.4深信服aNet的特色技术 (49)1.2.1.4.4.1 网络探测功能 (49)1.2.1.4.4.2 全网流量可视 (49)1.2.1.4.4.3 所画即所得业务逻辑拓扑 (49)1.2.2深信服超融合架构产品介绍 (50)1.2.2.1产品概述 (50)1.2.2.2产品定位 (50)第3章、深信服超融合架构带来的核心价值 (51)1.1可靠性: (51)1.2安全性 (51)1.3灵活弹性 (51)1.4易操作性 (51)第4章、超融合架构最佳实践 (52)1.1 IT时代的变革20 世纪90 年代,随着Windows 的广泛使用及Linux 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出现奠定了x86服务器的行业标准地位,然而x86 服务器部署的增长带来了新的IT 基础架构和运作难题,包括:基础架构利用率低、物理基础架构成本日益攀升、IT 管理成本不断提高以及对关键应用故障和灾难保护不足等问题。
深信服超融合架构技术白皮书深信服科技有限公司年201510月版权声明深圳市深信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并保留对本文档及本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和修改权。
本文档中出现的任何文字叙述、文档格式、插图、照片、方法、过程等内容,除另有特别注明外,其著作权或其它相关权利均属于深圳市深信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未经深圳市深信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书面同意,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形式对本文档内的任何部分进行复制、摘录、备份、修改、传播、翻译成其他语言、将其全部或部分用于商业用途。
免责条款本文档仅用于为最终用户提供信息,其内容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深圳市深信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编写本文档的时候已尽最大努力保证其内容准确可靠,但深圳市深信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不对本文档中的遗漏、不准确、或错误导致的损失和损害承担责任。
信息反馈如果您有任何宝贵意见,请反馈至:信箱:广东省深圳市学苑大道1001号南山智园A1栋邮编:518055电话:9传真:9您也可以访问深信服科技网站:获得最新技术和产品信息缩写和约定修订记录修订版本号作者日期备注2015-10肖先东目录深信服超融合架构技术白皮书1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错误!时代的变革 .................................................. IT未定义书签。
错误!白皮书总览 ....................................................2深信服超融合技术架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错误!超融合架构概述 ................................................未定义书签。
错误!超融合架构的定义 ..............................................未定义书签。
白皮书2016年三月新一代超融合数据平台新一代超融合数据平台2016年三月内容思科面向新一代应用和数据的平台 (3)思科Cisco HyperFlex HX 数据平台:消除存储竖井 (3)系统架构 (4)运作方式 (5)数据分配.................................................................................................................................................................................................................................................................................................................................................................................................................................................... (5)数据操作6数据优化8数据去重8内联压缩9日志架构式的数据分配对象 (9)数据服务 (10)自动精简配置 (10)系统快照 (10)快速克隆 高效利用空间 (10)数据可用性 (11)数据再平衡 (11)结论 (11)详细信息 (12)白皮书2016年3月新一代数据和应用平台应用需求决定了IT 系统架构的发展变化。
客户端变化着的需求又使服务器,存储系统及网络架构之间的关系随之变化。
虚拟化环境和第一代超融合系统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同时也衍生出新的数据竖井,没能展现出大规模的数据扩展功能。
除此以外,还缺少生命周期管理特性和强大的数据安全保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