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景观设计备课讲稿
- 格式:doc
- 大小:776.00 KB
- 文档页数:20
新中式示范区景观设计分析景观设计是一门涉及自然与人文环境的综合学科,旨在通过创造性的设计和规划,为人们提供美的享受和宜居环境。
新中式示范区景观设计是一种将传统中式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的设计风格。
本文将从布局规划、空间设计、植物配置和材料应用等方面对新中式示范区景观设计进行分析。
布局规划是新中式示范区景观设计的基础。
传统的中式文化注重平衡和谐,因此示范区的布局应该力求对称与平衡。
整个示范区可以采用对称轴线和中心点的布局,使整个区域在视觉上更加协调。
可以通过错落有致的布局,营造出层次丰富、空间变化的效果,增加景观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空间设计是新中式示范区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在空间的划分上,可以借鉴传统的庭院结构,将示范区分为前院、中院和后院等功能区域。
每个区域都可以有不同的设计主题,如前院可以打造为接待区,中院可以布置建筑与花园的视觉联系,后院可以设置休闲区和植物园等。
通过合理的空间划分,可以使整个示范区的布局更加有序和舒适。
植物配置是新中式示范区景观设计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传统中式文化注重自然与人文的关系,因此示范区的植物配置应该体现这一理念。
可以选择一些与中式文化相关的植物,如柳树、竹子、松树等,以及一些具有传统中式特色的花卉和盆景,如牡丹、兰花、山水盆景等。
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打造出具有浓厚中式文化氛围的示范区。
材料应用是新中式示范区景观设计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传统中式风格的材料,如青砖、灰瓦、木材等,用于建筑和园林的装饰。
还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现代感的材料,如玻璃、不锈钢等,与传统材料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设计效果。
在材料的选择和应用上,需要考虑到其与环境的融合程度,以及材料的耐久性和可持续性。
新中式示范区景观设计分析
一、中式景观元素的运用
新中式示范区景观设计在使用中式元素时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文化元素植入现代城市空间,而是运用中式建筑、中式园林和中式艺术元素打造现代化文化风格。
例如,通过运用传统文化中的“游园”概念,建造现代化游园空间,强调游园文化的深度内涵和现代性理念,打造出一个集文化意蕴与现代化元素于一体的新型城市空间。
二、现代科技元素的融入
新中式示范区景观设计注重现代科技的应用,将各种科技元素巧妙地融入中式风格设计之中。
比如,将VR技术、灯光音响系统等应用于中式文化元素的展示中,使景观设计更具有参与性、互动性和现代感,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三、生态环保理念的贯穿
新中式示范区景观设计强调生态环保理念的贯穿,追求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在景区设计中,延用传统园林的布局格局和景观元素,将生态设计理念贯穿于设计的始终,从而构筑起一个独具特色的生态城市空间。
四、文化教育与体验的融合
新中式示范区景观不仅是观赏式景观,更是以体验式和文化教育为主要目的的景观,旨在通过多方面的文化体验,表达传统中式文化的人文精神、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通过各种文化体验,增强游客对城市文化的认知和体验感受,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和精神价值。
总之,新中式示范区景观设计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技术和设计理念,实现了一种新时代中式风格的创新性发展,以创意性和现代性的设计理念,在现代城市中实现中式风格的传承和发扬。
新中式风格在我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演讲稿子简短尊敬的评委,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聊聊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新中式风格在我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在此之前,我想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话说有一天,一位建筑师在设计一座房子时,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和现代的建筑设计元素结合起来,打造出一种既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新中式风格。
于是,他开始动手实践,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完成了这座独具特色的建筑。
这座房子一经问世,便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好评。
从此,新中式风格在我国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我们来看看新中式风格的特点。
新中式风格是一种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和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新型建筑风格。
它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又有现代建筑的时尚感。
在新中式风格的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中国传统的元素,如飞檐翘角、斗拱结构、琉璃瓦等。
这些元素不仅使得建筑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而且还为建筑增添了一种古朴典雅的气息。
新中式风格还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力求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也能够展现建筑的艺术价值。
那么,新中式风格在我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有哪些呢?下面我就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我们可以看看新中式风格的别墅设计。
在这种设计中,建筑师通常会采用一些传统的建筑元素,如青砖绿瓦、雕梁画栋等,来营造一种古朴典雅的氛围。
他们还会运用现代的设计理念,如开放式的空间布局、大面积的玻璃窗等,来提高别墅的空间利用率和采光效果。
这样一来,既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韵味,又满足了现代人对于舒适居住环境的需求。
我们还可以看看新中式风格的商业建筑。
在这种设计中,建筑师通常会采用一些富有中国特色的元素,如红色的外墙、古典的门窗等,来吸引顾客的眼球。
他们还会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如大面积的玻璃幕墙、流线型的外观等,来展示建筑的时尚感。
这样一来,既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又彰显了现代商业建筑的个性。
我们还可以看看新中式风格的住宅设计。
最新新中式园林景观说课讲解新中式园林景观中式园林以再现自然山水为设计的基本原则,追求建筑和自然的和谐,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但并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
这一思想在造园当中的具体表现就是“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善于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条件,体现出人工建造对自然的尊重与利用。
“虚实相间,以虚为主”强调建筑群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强调建筑单体,这使建筑物之间的院落往往成为设计的重点。
中式园林是一种特殊的出于人对大自然的依恋与向往而创造的空间,它是人对大自然欣喜的回眸与回归。
其艺术特质深受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就是任其自然之意,即重自然,抑人工,强调对自然的尊重和利用。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园林文化美学命题,其精神涵义便是“道”之境界。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对自然人性化的审美境界的追求。
一、概念特征新中式风格诞生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新时期,伴随着国力增强,民族意识逐渐复苏,东方文化又重新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中国元素”这一符号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越来越高的艺术价值。
人们开始从纷乱的“摹仿”和“拷贝”中整理出头绪,在探寻中国设计界的本土意识之初,逐渐成熟的新一代设计队伍和消费市场孕育出含蓄秀美的新中式园林风格。
它以当代的景观设计语言表现传统中国园林的精神内涵,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功能需求和审美爱好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园林景观,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体现。
可以说,新中式园林是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一种提升,同时也是对古典园林精髓的一种与时俱进的表达。
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中国传统风格文化意义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演绎,二是对中国当代文化充分理解基础上的当代设计。
新中式风格使用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中国传统的图案符号、植物空间的营造等来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展现“水?桥?房”的空间格局、“黑?白?灰”的民居色彩、“轻?秀?雅”的建筑风格、“情?趣?神”的园林意境。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新中式风格设计的理念与魅力。
新中式风格,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成为了当代室内设计领域的一股清新之风。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新中式风格的起源。
新中式风格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开始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中式风格应运而生,它既是对传统中式风格的传承,也是对现代审美观念的创新。
新中式风格设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布局对称、端庄稳健新中式风格的布局讲究对称,整体布局均衡,给人以稳重、大气之感。
在空间布局上,注重空间的层次感,通过错落有致的布局,营造出宽敞明亮的空间氛围。
二、装饰细节精雕细琢新中式风格在装饰细节上追求自然情趣,如花鸟、鱼虫等元素,通过精雕细琢,展现出中国传统美学的精神。
这些装饰元素不仅丰富了空间内涵,还彰显了业主的品味。
三、融合现代元素,彰显个性新中式风格并非一味追求传统,而是将现代元素巧妙融入其中。
例如,在材质选择上,既保留了传统木材、陶瓷等材质,又加入了现代金属、玻璃等元素,使空间更具现代感。
四、注重实用性与舒适性新中式风格在满足审美需求的同时,也注重空间的实用性和舒适性。
例如,在家具设计上,既保留了传统家具的韵味,又注重人体工程学,使家具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
接下来,我想谈谈新中式风格设计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首先,新中式风格设计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通过新中式风格的设计,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中国传统美学,增强民族自豪感。
其次,新中式风格设计满足了现代人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追求宁静,新中式风格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最后,新中式风格设计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无论是家居、酒店、商场等场所,都可以运用新中式风格进行设计,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总之,新中式风格设计融合了传统与现代,既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又满足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庭景观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则。
2. 培养学生运用空间、色彩、材质等元素进行中庭景观设计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 中庭景观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中庭景观设计原则及要素3. 中庭景观设计案例分析与欣赏4. 实践环节:设计一个中庭景观方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景观,提出中庭景观的概念。
2. 介绍中庭景观的特点,如私密性、舒适性、美观性等。
二、讲授新课1. 讲解中庭景观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空间布局、色彩搭配、材质选择等。
2. 介绍中庭景观设计原则,如功能分区、景观层次、生态环保等。
三、案例分析1. 展示国内外优秀的中庭景观设计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的设计思路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设计理念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
四、布置作业1.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中庭景观方案。
2. 小组内分工合作,完成设计方案。
第二课时一、课堂展示1.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中庭景观设计方案,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2. 教师点评,总结优点和不足。
二、实践环节1. 学生根据设计方案,运用空间、色彩、材质等元素进行中庭景观设计。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设计,注意设计过程中遵循中庭景观设计原则。
三、成果展示1.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中庭景观设计方案,分享设计心得。
2. 教师点评,总结本次课程的教学成果。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庭景观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则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空间、色彩、材质等元素进行中庭景观设计的能力。
3. 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反思:1.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良好。
2. 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3. 在实践环节,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新中式示范区景观设计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新中式建筑的建设和应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新中式建筑以其简约、自然、古朴的氛围,成为现代都市中一道返璞归真的风景线。
而新中式示范区的景观设计,则是新中式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多样的构成元素和设计理念,让新中式示范区在呈现传统韵味的同时,又不失现代时尚的气息。
下面对新中式示范区景观设计进行一番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它的魅力所在。
一、设计思路新中式示范区景观设计的核心理念在于将现代建筑和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
设计师们把新中式建筑的优点与传统园林的精华相结合,力求在整体上营造出和谐、自然、节俭、雅致的氛围。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们注重室内、室外环境的协调和统一,时时刻刻以传统文化为基础,配以现代化的元素,让观众感受到一种时代变革下的新古典主义文化。
二、设计要素1、水景水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元素之一,流水潺潺、鱼翻莲香,仿佛让人置身于山水画中,感受到大自然造物的神奇魅力。
在新中式示范区景观设计中,水景的应用可以说是代表性的设计要素之一,其返璞归真的自然之美、古色古香的中国古典文化与现代美学的结合,将新中式建筑和水景融为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景观形象,大气磅礴、儒雅飘逸。
2、石景石头是中国园林中常用的材料,富有特点的造型,让它自成一种艺术品。
在新中式示范区景观设计中,石景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和意义。
除了作为景观点缀之外,石景还可以用来点缀花卉、作为人行道或车道的边界,或者作为庭院的隔墙。
石景的运用,既美观又实用,给人一种踏实感和安全感。
3、植物植物在新中式示范区景观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设计师们根据地域和气候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植物,使其和其他景观元素相得益彰、相得益彰。
植物的树形、花色、枝形、叶质等特点,都能形成不同的景观形象,从而构成丰富多彩的景观环境。
4、山石山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因其造型独特、富有变化,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新中式景观设计概述新中式景观设计是一种融合了传统中式元素和现代设计理念的景观设计风格。
它以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为核心,运用现代设计技术和材料,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空间环境。
本文将深入探讨新中式景观设计的特点、原则、应用和发展趋势。
特点1.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新中式景观设计将传统的中式元素与现代的设计理念相结合,创建出独特而富有现代感的环境。
这种设计风格同时兼具了传统文化的厚重与现代生活的时尚,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底蕴。
2. 造型与材料的极简主义新中式景观设计注重简洁、纯粹的造型和材料运用,追求大自然之美而不过度修饰。
它避开繁琐的装饰,追求简单、直接、干净的外观效果,以此强调景观元素的本质和独特之处。
3. 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新中式景观设计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植物选择来营造出自然的氛围。
与此同时,它也注重人文因素的体现,通过独特的夜景照明和景观雕塑等手法,展现出中式文化的底蕴和神秘感。
4. 功能性与审美性的统一新中式景观设计不仅追求外观的美感,更注重功能性的发挥。
它将传统园林的多功能性与现代景观设计的实用性相结合,创造出多样化的使用空间,既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又满足各种功能需求。
设计原则1. 历史与传统的尊重在新中式景观设计中,历史与传统是核心的设计原则之一。
设计师要尊重传统的文化内涵,通过对传统元素的运用和解构,将其融入到现代环境中,使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和传统文化的底蕴。
2. 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新中式景观设计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追求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目标。
在设计中,需要合理利用场地的自然条件,同时融入中式园林的独特特点,创造出与自然相融合的空间环境,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
3. 建筑与景观的协调新中式景观设计强调建筑与景观之间的协调关系。
建筑和景观应该相互呼应,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
设计师需要在空间布局上注重建筑与景观的平衡,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良好的视觉效果,实现建筑与景观之间的和谐统一。
浅析新中式庭院设计摘要:新中式庭院设计不仅代表建筑概念,更多的是表达了一种生活方式与态度。
并且将我们的生活、梦想与现实之间相结合,摒弃旧的思维与想法,开始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与未来。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新中式风格的庭院设计风格,新中式庭院设计接近自然,使人身心放松,置身于舒适惬意的生活环境当中去。
关键词:新中式;庭院设计;传统元素;传承本文通过对新中式庭院的设计理念、特点、元素、原则等几点来分析新中式庭院的未来与发展趋势。
一、新中式庭院景观设计理念新中式庭院是对于传统中式庭院的一种继承与发扬,它并不是纯粹的抄袭与拿来,它是对传统庭院的延伸与发展,运用一些现代的元素与材质,与传统的元素�c材质相融合,产生激烈的碰撞。
设计师需要将传统元素进行简约与现代化处理,但是却不能丢弃传统的特色元素与符号,是将现代与传统更好的结合,形成了新中式庭院的风格。
二、新中式庭院景观设计元素传统的中式庭院使用一些传统的元素与符号:如采用封闭、围合的空间,是哟个传统的月亮门洞、漏窗,传统连廊以及江南园林当中的假山叠水与石桥。
而新中式庭院使用的现代设计的形式与元素:多采用了多样性、互动性、半私密的空间,使用了中式神韵的设计符号,简化其形态,抽象变异,以及传统神韵的挪用。
但在新中式庭院景观设计中,住宅存在一些传统元素的误用。
如果一味地盲目的使用不同地域的中式传统元素,或者进行强行的模仿与复制,会使得新中式庭院设计变得不伦不类。
所以,在当代需要合理地使用传统元素,才会发挥出新中式庭院景观设计的风格与特色。
三、新中式庭院景观设计原则(一)人本主义原则任何设计的出发点都应以人为本,能够适应人们能的形象,符合人体工程学,并以人的需求为首要条件。
庭院设计是为了给人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提供充足的绿化环境和交流空间,为的就是能够让人们能够有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生活和工作。
在空间设计上,以人们的心理和生理感受为依据,在空间流线上发挥出庭院的空间层次,与周围环境相结合,打造出丰富的庭院空间动线。
新中式示范区景观设计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新中式示范区景观设计以传统文化为基础,融入了现代设计理念,打破了传统的约束,更具有时尚感和个性化,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对于新中式示范区景观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一设计风格的特点和优势,也可以为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参考。
本文将重点对新中式示范区景观设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1. 分析新中式示范区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揭示其设计思想和风格特点;2. 探讨新中式示范区景观设计的特点和特色,探讨其与传统中式园林的联系和区别;3. 总结新中式示范区景观设计的设计原则,探讨其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和效果;4. 分析新中式示范区景观设计的经典案例,深入剖析设计师的设计思路和构思过程;5. 归纳新中式示范区景观设计的优势和亮点,探讨其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2. 正文2.1 新中式示范区景观设计概述新中式示范区景观设计是一种融合了传统中式元素和现代设计理念的景观设计风格。
它以传统中国文化为基础,同时注入了现代的审美观念和功能需求,旨在打造具有独特韵味和文化底蕴的现代化生活空间。
这种设计风格在建筑、园林、景观布置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体现。
建筑采用传统的斗拱、琉璃瓦等元素,加入现代的材料和结构设计,在保留传统风貌的同时也具有现代感。
园林布置注重室内外空间的连贯性和互动性,凸显了传统园林的布局和种植方式,同时结合了现代的绿化手法和水景设计。
新中式示范区景观设计强调文化内涵和设计理念的传承与创新,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诸如透光的中式屋檐设计、仿古的石桥、亭台楼阁等元素的运用,营造出古典与时尚并存的景观氛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既有现代便利又能感受传统文化底蕴的生活空间。
2.2 新中式示范区景观设计特点1. 借鉴传统文化:新中式示范区景观设计将传统的中式元素融入现代的景观设计中,如汉白玉、雕花石、红木等传统材料,以及古建筑、庭院等传统空间布局,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课程名称:建筑与景观设计授课班级: [班级名称]授课教师: [教师姓名]授课时间: [具体日期]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中庭景观设计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中庭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中庭景观设计的方案设计。
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 中庭景观设计概述2. 中庭景观设计原则3. 中庭景观设计步骤4. 中庭景观设计案例分析5. 中庭景观设计方案设计教学重点:1. 中庭景观设计原则2. 中庭景观设计步骤3. 中庭景观设计方案设计教学难点:1. 中庭景观设计原则的综合运用2. 中庭景观设计方案的创新性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3. 实践操作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中庭景观设计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中庭景观设计在建筑环境中的作用。
二、中庭景观设计概述1. 讲解中庭景观设计的定义和特点。
2. 分析中庭景观设计在建筑环境中的功能和作用。
三、中庭景观设计原则1. 以人为本:强调满足人的使用需求。
2. 生态优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3. 空间序列:注重空间层次的划分和引导。
4. 艺术性:追求形式美和审美价值。
四、中庭景观设计步骤1. 确定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目标、范围和预算。
2. 收集资料:了解场地环境、周边建筑和人文背景。
3. 方案设计:根据设计原则和步骤进行方案设计。
4. 方案评审: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和修改。
5. 施工图设计:完成施工图纸和预算。
第二课时一、中庭景观设计案例分析1. 展示国内外优秀的中庭景观设计案例。
2. 分析案例的设计特点和成功之处。
二、中庭景观设计方案设计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场地进行中庭景观设计方案设计。
2. 设计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指导和建议。
3. 展示交流: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进行交流讨论。
三、总结1. 总结中庭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新中式景观设计“新中式”景观设计(一)什么是“新中式”景观设计呢?“新中式”是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在时间长河里的邂逅,以内敛沉稳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融入现代设计语言,为现代空间注入凝练唯美的中国古典情韵,它不是纯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景观,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体现,让使用者感受到浩瀚无垠的传统文化。
“新中式”景观设计是目前把中国传统风格揉进现代时尚元素的一种流行趋势。
这种风格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的弊端。
其特点是常常使用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中国传统的图案符号、植物空间的营造等来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
造园手法的应用新中式景观设计采用框景、障景、抑景、借景、对景、漏景、夹景、添景等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运用现代的景观元素,来营造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
万科第五园运用现代简洁的景墙窗框,将广阔的水景及对面的建筑有选择地摄取空间的优美景色,并将动态的琴声飘扬的小舟纳入其中,使人坐在园中,透过景窗欣赏美景,聆听乐曲,如临仙境。
框景手法的应用加大了景深效果,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图1)。
奥运村南北四个大门采用障景的造园手法,分别用彩陶文化、青铜文化、漆文化、玉文化的叠水影壁将美景置于其后,达到欲扬先抑的景观效果(图2)。
西安曲江华府充分运用了借景的造园手法,利用廊架开辟赏景透视线,有意识地把远处的电视塔远借入到园内的视野中来,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收无限于有限之中(图3)。
奥运村南北景观主轴上,在景观廊架里能观赏到影壁墙,在影壁墙处又可观赏到廊架,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的造园手法为对景,应用对景的手法,丰富了观景内容(图4)。
万科第五园运用漏景的造园手法丰富了景观层次,现代简洁的实墙与漏墙虚实结合,竹子若隐若现,含蓄雅致(图5)。
图1框景手法的运用图2障景手法的运用图3借景手法的运用图4对景手法的运用图5漏景手法的运用图6红、黄、灰色在大门上的运用图7红、黄、木原色在构筑物上的运用图8灰色、木原色在铺装上的运用图9黑、白色的运用图10灰色在铺装上的运用图11 绿色在植物色彩上的运用“新中式”色彩的选择景观的色彩是景观表情定位的首要元素,“新中式”景观设计主要选用能代表华夏文明的几种色彩,即所谓的“国色”,以中国红、琉璃黄、长城灰、玉脂白、国槐绿为主,结合景观材料及新中式的表情定位,还常常使用到木原色及黑色,这些色彩共同来营造景观的表情,营造崇高、喜庆、祥和、宁静、内敛的“新中式”景观空间。
中国红、琉璃黄一般用于大门、廊架、景观亭、景墙等景观建筑上,突显崇高、喜庆、祥和的氛围;长城灰主要用于地面铺装、景墙贴面、景观建筑、座椅等小品上,来突显景观宁静、典雅的氛围;玉脂白主要用于景墙饰面、雕塑、地面散置石等,营造纯洁、吉祥如意的景观氛围;国槐绿主要用于植物色彩的选择,以绿色为主,点缀一些开花植物,为营造宁静、优雅的氛围做好铺垫;黑色常用于铺装、小品、廊架、亭等,营造沉稳、内敛的空间氛围;木原色是体现自然的色彩,与灰色、白色等搭配通常用铺装、临水栏杆、小品构架等,体现“新中式”景观设计沿袭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造园特点。
北京奥运村大门及构架上分别用中国红、琉璃黄、长城灰、木原色营造了崇高、尊贵、祥和、喜庆的入口氛围(图6、7);万科第五园用长城灰、木原色在铺装上和谐共存,对铺装纹理进行了合理的划分及拼合,形成有机的铺装纹样(图8);用黑色做花池、白色饰墙面及散置地面,形成宁静纯洁的空间(图9)。
西安曲江华府铺装全部选用深灰与浅灰的分隔,为营造宁静、典雅的氛围打好底色(图10)。
万科第五园植物色彩以绿色为基调,杜绝大量的色叶植物的应用,营造清新、清爽的景观环境(图11)。
“新中式”景观设计(二)中国传统符号的应用中国传统符号种类很多,有中国传统的吉祥物: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凤、貔貅、双鱼、蝙蝠、玉兔等;有五行的金、木、水、火、土;有十二地支纪法(天干地支纪年法、生肖);有甲骨文、象形文字;有象征民族特色的图案:中国结、窗花、剪纸、生肖、祥云、日、月、山、火、云、水、太极、金乌等;有福、禄、寿等吉祥文字;还有中国传统的宝相植物:牡丹、荷花、石榴、月季、松、竹、梅等。
在“新中式”景观设计中采用以上传统符号用抽象或简化的手法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运用形式多种多样,可镶刻于景墙、大门、廊架、景亭、地面铺装、座凳上;或以雕塑小品的形式出现;或与灯饰相结合。
万科第五园小庭院内用抽象的窗花图案镶挂于实墙上与漏窗形成虚实强烈对比(图12);西安曲江华府在入户的门头悬挂饰有福禄寿等文字的灯笼及入户铺装上采用蝙蝠、寿及祥云纹样,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祝福及祈盼(图13、14)。
奥运村四个区域分别用不同的窗花图案出现在座凳、屏风、草坪灯等小品上,来体现四个区域各自的特色,烙上了深深的文化印迹(图15)。
图12窗花图案的虚实运用图13福、禄、寿等文字的运用图14福、寿、祥云图案的运用图15窗花图案的运用图16植物的远近关系处理图17简洁的植物空间图18植物与水系结合图19竹子与建筑的结合植物空间的营造“新中式”景观植物设计区别于中国古典园林植物设计的特点在于,它更为简洁明朗,古典园林植物种植以自然形、多层次多品种植物混植,而“新中式”景观植物种植以自然型和修剪整齐的植物相配合种植,植物层次较少,多为二至三层,一般为乔木层+地被层+草坪或大灌木+草坪等形式,品种选择也较少。
“新中式”景观植物设计区别于欧式景观植物设计的特点在于,欧式景观植物种植多采用修剪整齐色彩鲜艳的植物作主基调,而新中式则主要采用自然与修剪植物相结合,色彩以绿色为主色调,是中国古典园林与欧式园林种植设计手法的结合,营造现代、简洁的植物空间的同时又具有浓厚的中国气息。
植物选择枝杆修长、叶片飘逸、花小色淡的种类为主,如:竹、水石榕、垂柳、桂花、芭蕉、迎春、菖蒲、水葱、鸢尾、马蔺等植物,营造简洁、明净而富有中国文化意境的植物空间。
万科第五园,以竹为基调,配以连翘、鸡蛋花、水石榕、菖蒲、葱兰、蜘蛛兰等,营造宁静、飘逸的空间。
在售楼处近处的竹子与中景的鸡蛋花及远景用规则种植槽限定的水生植物,构成远、中、近层次丰富的景观空间(图16)。
在万科书院内庭用修剪整齐的连翘与飘逸的水石榕共同构成简洁、现代的读书及赏景空间(图17)。
在水系与建筑连接处,用菖蒲、水葱等软化建筑与水面生硬的交接关系,丰富了水系的倒影,增添的空间层次(图18)。
两建筑之间相邻只有6米左右的空间,用竹子可以打破建筑单纯白色的立面效果,对两建筑的视线污染也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对狭窄空间起到分隔空间效果(图19)。
“新中式”景观设计是在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追求更高层次精神需求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新中式” 景观设计是现代生活与中国传统文化邂逅、碰撞的结晶,人们在崇尚异国文化后,心灵得以回归,转而皈依自己的传统文化,这就使得“新中式”景观设计得以诞生,并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被广大民众所追捧。
浅谈中式园林设计-景观设计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越来越多的楼盘需要配套完善、美观独特的园林绿地。
从目前情况看大多是模仿西式园林,中式园林甚少。
而刻意模仿的少数中式园林作品往往是只得皮毛,未见精髓。
本文拟就中式园林艺术作一简单的剖析。
中式园林的设计手法中式园林以再现自然山水为设计的基本原则,追求建筑和自然的和谐,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但并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
这一思想在造园当中的具体表现就是“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善于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条件,体现出人工建造对自然的尊重与利用。
“虚实相间,以虚为主”强调建筑群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强调建筑单体,这使建筑物之间的院落往往成为设计的重点。
中式园林的设计手法千变万化,这里仅浅谈中式造园中的叠山理水艺术。
叠山理水在我国传统造园艺术中所占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中式园林不论南北、大小,几乎是凡有园,必有山石;同样,凡条件具备,都必然引水入园。
与自然山水不同,园林中的山水除兼备自然的形神外,还要具有传情的作用。
《园冶》中的“片山有致,寸石生情”就是这个意思。
《园冶》缀山篇中把山石分成几大类:一种是“厅山”,顾名思义,就是在厅堂的前院中缀山石。
按《园冶》所说,厅山一般要“稍点玲珑石块”,而不宜复杂。
这就是说,要少而精,要突出重点、主题,要以一两块形制优美的石峰作为主体来点缀庭园空间。
其造型要符合透、漏、瘦、皱的美学原则。
用现在的眼光看,“厅山”更接近于抽象雕塑。
一种是墙中嵌理壁岩,有的嵌入墙内,有的虽与墙面脱离,但效果与前者同,均以粉墙为背景,犹如一幅写意山水画。
正如《园冶》所云:“藉以粉墙为纸,以石为绘也”。
以上两种均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庭园空间,而对于某些较大的庭园空间来讲,则喜用大规模堆山叠石。
山石多峰岩嶙峋,沟壑纵横,脉络分明,深得山林野趣。
山石除可以作为景观的主题点缀空间外,通常可借山石把单一的大空间分隔成若干较小的空间,被分隔的空间多相互连绵、延伸、渗透,而不流于空旷、单调。
而且山石尚可起遮挡视线和围合空间的作用。
甚至利用山石还可以堆叠成各种形式的蹬道,这也是古典园林中富有情趣的一种创造。
和山石一样,水也是构成园林的基本要素之一。
园林用水,从布局上可分为集中和分散两种形式;从情态上则有动有静。
集中而静的水多用于中小型庭院,其特点是:整个园林以水池为中心,沿水池四周环列建筑,从而形成一种向心、内聚的格局。
采用这种布局形式可使有限空间具有开朗的感觉。
而对于大中型庭院,虽然也是集中用水,但水池偏处于庭院的一侧,这样可腾出大块面积供堆山叠石,形成山水环抱的格局。
和集中用水相对的是分散用水,其特点是: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互相连通的若干小块。
至于水池的形状绝大多数呈不规划的形式以再现自然水景。
在园林中,涓涓溪流是对自然界溪流的艺术摹写,它一般忌宽而求窄,忌直而求曲,此外还应该宽窄对比,求得变化,产生忽开忽合、时收时放的节奏感。
特别是与山石结合,更能营造深邃藏幽的情趣。
中西式园林对比中式园林是一种特殊的出于人对大自然的依恋与向往而创造的空间,它是人对大自然欣喜的回眸与回归。
其艺术特质深受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就是任其自然之意,即重自然,抑人工,强调对自然的尊重和利用。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园林文化美学命题,其精神涵义便是“道”之境界。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对自然人性化的审美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