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健康活动教案)认识小手教案(附教学反思)
- 格式:docx
- 大小:17.15 KB
- 文档页数:4
小班科学教案认识小手反思小班科学教案:认识小手,反思成长引言:在幼儿园教学中,科学课是培养幼儿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的重要环节。
而在科学课程中,认识自己的身体部分,如小手,是一个非常基础且重要的内容。
通过认识小手,幼儿可以深入了解自己的身体构造,培养对自身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本文将探讨小班科学教案中的“认识小手,反思成长”主题,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课堂内容。
一、目标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幼儿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认识自己的小手,了解手指基本结构和功能,并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手指拓印老师可以提前准备好印有五种不同颜色的水溶性指甲油,并将其涂在幼儿每根手指上。
然后给每个幼儿发放一张白纸和一个小盘子,让他们将手指按下盘子中的颜料,再将涂满颜料的手指按在纸上,做出手指拓印。
在做拓印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手指形状和指纹特征,并提问:“为什么每个人的手指都不一样呢?”让幼儿通过思考来探索答案。
2. 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有五根手指?为了引导幼儿思考自己身体的构造和功能,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问题。
老师可以借助幻灯片或手势来展示人的手指是如何运动的,并尝试让幼儿动手模仿。
接着,提问:“你们发现我们有五根手指,是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吗?为什么不是六根或四根手指?”引导幼儿思考和畅想,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3. 实践探究:小手的功能为了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手指的功能,老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有趣的活动让幼儿亲自参与。
例如,让幼儿用手指捏小物品、握笔画画、拍手等。
在活动中,老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和感受手指的灵活性和精确性,并与幼儿一起总结手指的常见功能。
4. 反思成长:我是怎样学会使用手的?通过反思成长,幼儿可以回顾自己在学习使用手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成长和变化。
老师可以用图片或视频回顾幼儿以前学习使用手的经历,如学习握笔、穿扣子等。
然后,让每个幼儿用绘画、手工或文字表达出他们的成长经历,鼓励他们回忆和分享自己的努力和进步。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认识小手》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认识自己的小手,知道小手的作用。
2.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自己的小手,知道小手的作用。
2.教学难点: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小手模型、图片、玩具等。
2.环境准备:清洁、舒适的教学环境。
四、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组织幼儿进行手指游戏,如《手指兄弟》、《五个小兄弟》等,让幼儿熟悉自己的小手,激发他们的兴趣。
2.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你们都有自己的小手,那你们知道小手有什么作用吗?生:可以拿东西、可以吃饭、可以画画……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我们的小手,看看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认识小手(1)观察小手的外观师:请小朋友们伸出自己的小手,仔细观察一下,你们的小手是什么样的?生:我的小手有五个手指,手指尖尖的,手腕圆圆的……(2)了解小手的用途师:我们的小手有什么作用呢?请小朋友们分享一下你们的小手都做过什么?生:我的小手可以拿玩具,可以吃饭,可以帮忙做家务……4.小手游戏(1)手指游戏《手指兄弟》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手指游戏,请小朋友们按照我的指令做动作。
(2)动手操作《拼图游戏》师:请小朋友们用你们的小手,把这张图片拼成完整的图案。
5.小手保护(1)讨论如何保护小手师:我们的小手很重要,我们要学会保护它。
请小朋友们分享一下你们是如何保护自己的小手的?生:我每天都会洗手,不摸脏东西;我用剪刀时会很小心,不会伤到自己的手……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小手,知道了小手的作用,也学会了如何保护小手。
希望小朋友们能够珍惜自己的小手,让它帮助我们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五、课后反思1.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充分认识了自己的小手,达到了教学目标。
2.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度较高,积极性较好,课堂氛围活跃。
3.在保护小手环节,幼儿能够主动分享自己的经验,达到了教育目的。
4.不足之处: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部分环节过于紧张,导致幼儿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小手》含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小手的部位和功能;2.发展幼儿对自己小手的自我意识和知觉能力;3.练习小手的灵活度和协调能力。
教学内容1.歌曲:《小手拍拍》;2.视频:小手翻翻;3.游戏1:小手比赛;4.游戏2:画画比赛。
教学时间安排共计60分钟,具体安排如下:时间教学内容5分钟介绍教案目的和内容10分钟歌曲《小手拍拍》10分钟视频《小手翻翻》15分钟游戏1:小手比赛15分钟游戏2:画画比赛5分钟反思总结教学活动1.歌曲《小手拍拍》在幼儿园音乐室里播放歌曲《小手拍拍》,教师拿着一个模型手,模仿歌词中的动作,引导幼儿一起唱歌和做动作。
2.视频《小手翻翻》播放生动有趣的动画片,让幼儿更深刻地认识小手的部位和功能,并培养观察力和注意力。
3.游戏1:小手比赛让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比赛谁用一只小手向前快速跑步,跑到终点后通过口语表述标记自己身上的手部器官,比赛结束后获胜小组可以得到奖励。
4.游戏2:画画比赛在画纸上画出自己的小手,通过幼儿自己画画的过程中,加深对小手的理解和认识,让幼儿更好的理解小手的功能和意义。
反思总体来说,这堂课效果还是不错的。
幼儿们在音乐、视频、游戏和绘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小手知识的学习,同时还加强了幼儿园集体之间的互动。
但还是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和完善:1.教学用具不够充分:虽然在游戏环节中有用到模型手,但它可能不能满足所有幼儿的视觉需求。
因此,在今后的课程中,我们还要准备更多的物料,以更好地支持幼儿对小手的认知。
2.游戏难度不够:小手比赛和画画比赛的难度不够高,其中一些动作未考虑幼儿的运动技巧水平。
在下一次课业中,我们将更仔细地安排这些游戏,让幼儿感到有趣且具有挑战性。
综上所述,这堂课的设计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增进了小手知识的理解,并且培养了幼儿之间的互动能力。
未来,我们将继续改进这个教学方案,以达到更高的效果。
小班健康教案《认识小手》含反思教案名称:《认识小手》应用领域:幼儿园小班教案目标:1.让幼儿认识自己的双手是健康成长的重要器官。
2.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常洗手等。
3.提高幼儿对小手的保护意识,避免受伤。
4.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巧。
教学准备:1.图片或幻灯片展示幼儿常用的手部动作及用途。
2.模型或幼儿制作的纸手。
3.一盆水和肥皂。
4.宣传卫生习惯的海报和图片。
教学内容及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教师拿出一些手指示意,与幼儿进行肢体操互动,引起幼儿对手的注意。
2.教师问:“你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过自己的双手呢?双手对我们来说有什么重要作用?”引发幼儿思考。
3.播放或展示幻灯片,介绍手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引导幼儿对手的认识。
第二步:学习(10分钟)1.展示图片,让幼儿看到不同动作下手的形态变化,如握拳、张开、对掌等,引导幼儿观察。
2.鼓励幼儿表演不同手势,如拍手、指点、挥手等,让幼儿亲身体验手的多样性。
3.给每个幼儿发放一个纸手的模型或是直接让幼儿制作纸手。
教师指导幼儿将手指张开、弯曲,让幼儿感受手指的灵活性。
第三步:实践(1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玩手语游戏,学习基本的手语动作,如“你好”、“再见”、“谢谢”等。
2.安排幼儿分组进行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用指尖涂上彩色颜料,印在纸上成为一幅作品,强化对手的认识。
第四步:卫生习惯(10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唱洗手歌,引导幼儿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并让幼儿体验洗手的过程。
2.教师解释为什么要勤洗手,通过播放宣传卫生习惯的海报和图片,让幼儿认识到保持手的清洁对健康的重要性。
第五步:总结(5分钟)1.教师为幼儿总结学到的内容,强调保护双手的重要性以及良好的卫生习惯。
2.围绕本节课的主题,提出问题让幼儿进行思考:“如果你没有手会怎样?”、“怎样保护自己的手不受伤?”。
反思:这节课通过多种形式和活动,让幼儿对自己的双手有了全新的认识,并能够体验到手的灵活性和多功能。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认识小手》教案背景幼儿园小班科学教学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小班科学教学中,应当注重幼儿的情感、认知和动手能力的开发。
本教案的主题是《认识小手》,旨在通过手部动作的模仿和活动,让幼儿认识自己的小手,并了解手的功能和重要性。
教学目标1.通过手的模仿活动,让幼儿学会认识自己的小手,并表达出自己的感受;2.通过小组活动和情景对话,让幼儿理解手的用途;3.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1.班级物品:各种大小球、绳子和小盆;2.海报:手部活动图;3.实物:手部模型或图示;4.预备知识:《螺旋小组活动》。
教学步骤1.热身环节(5分钟)本环节主要让幼儿跟随老师的动作进行手部活动热身,让幼儿对手部活动产生兴趣,为后面的活动做好准备。
2.感性认识小手(20分钟)本环节通过观察、操作和感受手部活动,让幼儿认识自己的小手。
•给幼儿看手部活动图,鼓励他们模仿老师的动作,如:握拳、伸手、弯曲手指、拍手等;•给幼儿发放各种大小的球、绳子和小盆等物品,让幼儿用手进行捏、揉、扔等操作;•引导幼儿表达对手部活动的感受,如:感到温暖、手心有汗等。
3.认知手的功能(15分钟)本环节通过情景对话和小组活动,让幼儿理解手的用途。
•老师提问:手有什么功能?干嘛用?引导幼儿回答;•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房子、树、太阳等景物,引导幼儿用手画出同样的景物;•拆玩具:把玩具拆掉,引导孩子将小零件拼接组合。
4.小组活动(25分钟)本环节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让幼儿在创意游戏中体验手的用途。
•小组游戏:随意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些生活中的杂物(如:纸、剪刀、胶水、餐具、筷子等),要求每个小组根据手的功能制作一个环保的小玩具,并给其命名;•分享展示: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所制作的小玩具,并表达自己的见解;•互动讨论:通过同伴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孩子们感受到协作的力量。
5.活动总结(5分钟)本环节是对全文进行总结回顾,并跟孩子们一起分享他们在整个过程中获得的收获和反思。
幼儿园小班健康优质教案《认识小手》教案标题:认识小手教学内容:幼儿园小班健康优质教案《认识小手》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手,了解手的基本部位和功能。
2.培养幼儿正确使用手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通过手部活动,锻炼幼儿手部肌肉,培养手的灵活性。
教学准备:1.图片或实物:手、手指、手掌、掌心等。
2.手指操、手部运动游戏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亲自展示双手,引起幼儿注意。
2.提问:“小朋友,你们有没有见过这样的手?”3.鼓励幼儿回答,并引导他们触碰自己的手。
二、整理观察手部(15分钟)1.教师拿出手的图片或实物,让幼儿仔细观察。
2.询问幼儿手上有什么部位,引导幼儿说出手指、手掌、掌心等。
3.引导幼儿触摸自己的手,比较手指的长度、厚度等。
三、了解手的功能(10分钟)1.教师向幼儿解释手的基本功能,如握东西、抓东西、写字等。
2.提问幼儿:手的什么部位可以抓东西?什么部位可以握住东西?3.教师展示手部动作,如摆弄、拍拍、敲敲等。
四、手部操和手部运动游戏(20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做手指操,如张开手指、闭合手指等。
2.引导幼儿做手部运动游戏,如捏泥巴、叠纸飞机、弄花生仁等,锻炼手的灵活性。
五、总结(5分钟)1.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幼儿回答:手的基本功能是什么?2.鼓励幼儿说出正确的卫生习惯,如洗手、剪指甲等。
六、拓展活动(可选):1.提供不同材料让幼儿用手感受,如纸张、棉花、泥土等。
2.组织幼儿做手工制作,如用手指做印拓、用纸折各种形状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手,了解手的基本部位和功能。
并通过手部活动锻炼幼儿手部肌肉和手的灵活性,培养幼儿正确使用手的习惯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针对不同年龄的幼儿,可以适当增加或减少难度,让教学更贴近幼儿的实际情况。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认识小手》教案名称:认识小手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小手,以及小手的功能和作用。
2. 培养幼儿爱护和保护小手的意识。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教学准备:1. 纸板手模型或手绘图纸板。
2. 颜色纸、剪刀、胶水等制作手工材料。
3. 关于小手的图片或儿歌。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引导幼儿回忆并讨论一下自己的小手的形状和颜色,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小手。
Step 2: 展示小手模型老师向幼儿展示一个纸板手模型或手绘图纸板,让幼儿观察和触摸。
引导幼儿认识手指、掌心和手背等部分。
Step 3: 认识小手的功能和作用向幼儿介绍小手的功能和作用,如抓取物品、握笔画画、拍手等。
通过图片或儿歌等形式让幼儿更加直观地认识和理解。
Step 4: 制作手工教师提供颜色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引导幼儿制作自己的小手手工。
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选择适合的手工活动,如剪纸手印、手链等。
Step 5: 小结回顾并强化幼儿所学的内容,让幼儿分享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并进行展示。
Step 6: 温故知新通过与幼儿一起唱儿歌、比赛手指的灵活度等游戏,巩固和巩固小班健康教案《认识小手》的知识。
Step 7: 实践运用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关注和引导幼儿正确运用小手,如洗手、吃饭、拿东西等,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延伸:通过拍手游戏、模仿小手动作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评价:观察幼儿在制作手工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动手能力,听取幼儿对小手功能和作用的理解和表达,评价幼儿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小班教案《认识小手》(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教案《认识小手》(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班教案《认识小手》1设计背景幼儿园必须把幼儿生命促进幼儿健康放在首位,幼儿要知道必要的安全保护常识,学会保护自己。
活动目标情感目标:激发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及合作交往能力。
知识目标: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小手,知道手能做许多事情,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保护手的方法。
重点难点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手能做许多事情。
活动准备手的挂图。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手指操调动幼儿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游戏:听我说,跟我做“小手小手拍一怕,我把小手举起来。
小手小手拍一怕,我把小手放下来。
小手小手拍一怕,我把小手往前伸。
小手小手拍一怕,我把小手往后伸。
小手小手拍一怕,我把小手抱起来。
小手小手拍一怕,我把小手藏起来。
”二、基本部分从生活经验入手,认识手的各部分名称。
1、师:刚才呀,我们小朋友和自己的小手做了游戏、看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怎样的小手(看图片)现在请你数一数你有几只手?幼儿数一数自己有几只手(两只)图上有几只手?(1)师;看图片这两只手哪只大,哪只小?幼儿纷纷说出自己的见解。
小朋友也都有两只手,比一比你的两只手是不是一样大的?你是怎样比的?(教给幼儿比的方法,将手掌合起来,手指对手指)小结:小朋友都有两只手,两只手是一样大的,所以它又有另外的名字叫一双手(2)举手游戏:老师说“一只手”“两只手”“一双手”师:小朋友们真棒,现在请你数数自己的一只手上有几根手指(小结:每只手上有五个手指)2、学习五根手指的名称(1)师:我们的五根手指都有自己的名字,就像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样。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们,先请小朋友看一看,比一比,你的五根手指长得是不是一样长?找出你最长的手指,并把它捏住。
幼儿园小班健康详案教案《认识小手》含反思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应达到以下目标:1.认识手的构造和功能;2.掌握简单的洗手技能;3.了解保护手的重要性;4.培养幼儿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5.提高幼儿的日常生活技能水平。
二、教学内容1. 手的构造和功能教师通过简单生动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幼儿了解手的构造和功能,并通过实物教学,让幼儿触摸和感知手的不同部位。
2. 洗手技巧教师向幼儿演示如何正确洗手,并让幼儿模仿,一边讲解正确的洗手方法,同时教育幼儿保持手的清洁卫生。
3. 保护手的重要性教师通过引入幼儿熟悉的故事情节,让幼儿了解到保护手的重要性,如何避免手受伤。
4. 实践操作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实践操作,通过相关游戏和活动,让幼儿学会保护自己的手,并培养维持日常生活卫生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讲述和图片展示,介绍手的构造和功能。
2. 活动一:洗手技巧演示(15分钟)教师向幼儿演示如何正确洗手,并让幼儿模仿。
3. 活动二:保护手的重要性(20分钟)教师通过故事情节,让幼儿了解到保护手的重要性和如何避免受伤。
4. 活动三:实践操作(2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相关游戏和活动,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手卫生习惯。
5. 结束语(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强调幼儿应始终保持手的卫生,随时保护好自己的双手。
四、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幼儿能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经过实践操作后,掌握了正确的手卫生习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善于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发扬了幼儿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同时,通过课后调查和家长反馈,教师发现幼儿的手卫生习惯得到了显著改善。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应该更讲究活动设计的情节感染力,提高幼儿通过参与活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实践环节,应该引导幼儿更加深入的探究和参与,以刺激幼儿的学习动机和主动性;在同等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下,应该尽量让教学课程更加生动、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