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质性研究方法共76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4.71 MB
- 文档页数:76
一、质的研究的定义:质的研究方法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景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入的整体性研究,从原始资料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陈向明(2000)《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从理解的角度,可以认为质的研究是一种研究取向,是研究者试图从参与者的角度,在研究对象的自然情境中,以归纳的方式收集和分析资料,而达到心理现象及其意义理解的过程。
黄希庭,张志杰《心理学研究方法》二、质的研究的基本特征:(1)在自然情境中寻找意义和理解(2)研究者是主要工具(3)归纳的研究策略(4)描述性的结果黄希庭,张志杰《心理学研究方法》(1)自然主义的探究传统(2)对意义的解释性理解(3)研究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4)从原始资料中产生结论和理论(5)强调研究的深入和整体性(6)重视研究关系陈向明(2000)《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三、质的研究在不同研究类型中的应用:(1)探索性研究:(认识鲜为人知的事件、情况或情景;识别或发现一些重要的变化;提出假设。
)问题:这个组织里正在发生什么?组织里的工作模式和核心是什么?模式和核心是如何联系的?方法:个案、观察、深度访谈(2)描述性研究:记录事件、情况或情景问题:正在发生的重要的事件、行为,态度、过程和结构是什么?方法:个案、观察、深度访谈、内容分析(3)解释性研究:解释事件、情况或情景的形成原因;识别影响事件、情况或情景形成的原因。
问题:什么事件、价值观和政策正在影响组织而形成现在的特征?这些力量是如何相互作用而影响这个组织的?方法:个案、现场调查、深度访谈、内容分析(4)预测性研究:预测事件、情况或情景的结果;预测可能导致的行为或行动。
问题:该组织现在的政策可能对未来产生什么影响?谁会受到影响?会受到什么影响?方法:观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黄希庭,张志杰《心理学研究方法》四、为什么说质的研究特别适合研究教育:(1)能够深入教育内部进行探究(2)适合探究教育(对不同人)的意义(3)适合整体考察教育问题(4)灵活的、可不断调整的研究设计适合教育的实践要求(5)自下而上的研究路线有利于教育研究的创新(6)教师可以自己(或与研究者合作)进行研究,能够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陈向明(2000)《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1、质性研究的目的在于A、预测和控制B、描述和预测C、描述和控制D、描述和理解正确答案:D2、个案研究属于:A、队列研究B、质性研究C、回顾性研究D、实验性研究正确答案:B3、某研究者针对丧失婴儿产妇的照顾体验,通过个人访谈和小组专题访谈了解照顾者的亲身经历和其内心的真实感受,目的在于描述产妇亲身的经历,用归纳、描述的方法来捕捉研究对象的某种“真实的体验”。
李明桦教授教育的质性研究Understanding, evaluating and developing qualitative education research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Workshop topicsDay1:what is qualitative educational research? What is the purpose and definition of research?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IntroductionTaiwan move in USFind different way to do research.There is huge educational gap between difference races.Understand the group一、S elf-other introduction for X minutes2.Department/major3.Goals of attending the course4.Current job/career aspiration二、Teaching philosophies and expectation(一)Situated cognition1.Participating in knowledge construction2.Interaction with the community of practice3.Authentic tools & activities4.Value of social situation and experience(二)Learning community想学到什么,学到了什么,非常重要!跟同领域的专家讨论学习,你会获得新的认识。
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学中的应用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学中的应用一、质性研究的概述1、质性研究的概念和特点我国学者陈向明将质的研究方法定义为: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通过深入现场,在自然情境下采取体验、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资料,并运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因而质性研究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强大的人为关怀和平民意识。
在自然情景下对个人的生活世界以及社会组织的日常运作进行探究,提倡研究者对情景的参与,直面现实,与研究对象共情,对他们的生活故事和意义建构做出解释性理解,对事物的长期性和过程性进行长期、深入、细致的考察。
质性研究方法不仅仅是一种研究的操作规程,更是一种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自然运用。
质性研究方法采取的对世界探究的态度和方式源自自然主义、阐释学和后现代主义,处于这三种理论的张力之间。
质性研究方法秉承自然主义对自然研究情境的追求、阐释学对主体间理解交流的钟情和后现代理论对边缘性知识的尊重。
它根植于后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三种理论范式,受到现象学、阐释学以及其他诸如民族志、人种学、口述史、会话分析、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象征互动主义等思潮和方法的影响而逐渐发展而来的。
2、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关系定量研究依靠的是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对事物依靠量化的部分以及相关关系进行测量、计算和分析以达到对事物本质的一定的把握;而质性研究是通过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对事物进行深入、细致、长期的体验,以对事物的质达到一个比较全面的解释性理解。
可以说两者可以互为补充,数量证据补充质性分析,质性研究为数量研究指明方向,二者相互包含,相互补充,共同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方法。
质性研究方法是比较教育研究中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它不仅仅是比较教育研究方法对全球化和后现代理论挑战的回应,以及对定量研究不足的弥补,还标志着比较教育研究主题和研究内容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