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农业生产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0.88 KB
- 文档页数:3
第三节化学与农业生产课前预习预习目标1、能识别常见化肥,知道对农作物生长的主要作用2、知道铵态氮肥使用的注意事项3、知道农药特性与环境的关系及对农作物的作用预习重点常见化肥及农药对农作物生长的主要作用前期认知:1、什么叫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什么叫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结合而成的化合物也叫盐),写出铵根离子分别与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形成的盐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化合价)2.分别计算上面三种化合物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3.什么叫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标出下列反应物中各成分化合价,分析怎样得到生成物Na2CO3+2HCl=NaCl+H2O+CO2↑NH4Cl+NaOH=NaCl+H2O+NH3↑预习任务一:探究常见化肥及对农作物的作用1、土壤中常缺乏的三种元素分别是、、。
2、农作物生长需要的多种营养元素都是由什么提供的?_______________3、阅读教材,联系实际填写有关化肥的内容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称铵态氮肥,它们遇到__ ____________物质都能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具有_______________气味的_____________,因而肥效降低,写出硫酸铵、硝酸铵分别与熟石灰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些铵态氮肥性质不稳定,受热易________________,写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方程式预习任务二:联系实际,了解农药与农作物生长之间的关系1、波尔多液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照一定比例配制而成,其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农药对提高作物__________有重要作用,但因其________强_________持久__________长,会污染___________,危害人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一单元第三节化学与农业生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分类、名称和作用。
(2)了解铵态氮肥的使用注意事项。
(3)知道波尔多液的配制方法;了解其它一些常用农药的名称与性能。
(4)知道农药特性、与环境的关系及对农作物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1)从化学的视角认识农作物生长的过程以及影响这一过程的因素。
(2)能从化学变化的角度思考化肥、农药等对农作物生长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波尔多液的成分及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1)铵态氮肥的检验及使用。
(2)增强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教学难点】铵态氮肥的使用注意事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试管、试管夹、试管架、玻璃片、玻璃棒、酒精灯、火柴、铁架台、氨水、碳酸氢铵、硫酸铵。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你都认识哪些化学肥料?本节我们就来学习化肥与农业的关系?二、新课学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使人类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跨越。
化肥和农药对粮食增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世界范围内,化肥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已超过40%;如不使用农药,世界粮食产量将减少1/3。
而化肥、农药的研制、生产和使用都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化肥——农作物的重要食粮农作物中的营养物质是植物体从外界吸收养分,通过化学反应转化而来的。
农作物生长需要多种营养元素,其中一部分来自空气、水和土壤,还有一部分靠化学肥料来补充。
肥料有农家肥和化学肥料。
化学肥料有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和微肥等。
氮肥:能使作物枝叶繁茂、叶色浓绿,还能提高产量钾肥:没有我,作物就会得“软骨病”,易倒伏,常受病菌害虫的欺负。
磷肥:作物根系发达、耐寒耐旱,那就是我的功劳!复合肥料:能同时提供几种养分,给作物“全面呵护”。
可见,不同的化肥对农作物生长的作用是不同的。
下面我们分别了解一下几种肥料的作用和缺乏症。
磷肥的作用是能促进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还能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
《第三节化学与农业生产》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分类、名称和作用;2、了解铵态氮肥的使用注意事项,学会鉴定铵根离子。
过程与方法:3、通过调查访问、实验、辩论等多种方式对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究。
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4、让学生能从化学视角认识农作物生过的过程以及影响这一过程的因素;能从化学变化的角度思考化肥对农作物生长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1、常见化肥的分类、作用2、铵态氮肥的检验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氮肥的学生进行开放性探究,通过交流探究发现,了解氮肥使用的注意事项。
素哪失流与些因有关?四、教学过程【教师】展示非洲饥饿难民的图片。
当今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处在饥饿之中,要解决全人类温饱问题。
就需要大面积的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你认为如何才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呢?【学生交流】选择优良的种子,控制好温度,光照,及时浇水,在生产中合理的使用农药化肥【教师】上节课我布置同学们回家调查你家里都使用过哪些化肥,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调查结果。
【学生】尿素、二铵,碳酸氢铵、复合肥、磷矿粉、草木灰,硼砂、硫酸钾、动物粪便等。
【教师】为什么作物生长中要施用肥料呢?请同学们从课本上植物生长的图片上找到答案【学生】1、作物的生长过程中也需要不断补充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等营养元素。
2、碳、氢、氧元素主要是由空气和水中获得,所以我们要经常适时给作物浇水,其他元素主要从土壤中获得。
有时土壤中缺乏或不够,就需要人工补充。
【教师】土壤中常缺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化学肥料来补充。
化肥分为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等,你认识下面这几种常用的化肥吗,你知道它能为作物提供什么营养元素吗,它是上面四类化肥中的哪一类呢?氨水、硝酸铵、硫酸钾、尿素、磷酸二氢铵、硝酸钾、磷矿粉【学生】氨水,硝酸铵,尿素是氮肥;硫酸钾是钾肥;磷矿粉是磷肥;磷酸二氢铵、硝酸钾是复合肥。
【教师】展示四株幼苗(两周前将四株基本同样健壮的幼苗分别浸入正常、缺氮、缺磷、.缺钾的培养液中,其他外在条件相同)这四株幼苗中只有一棵比较正常的生长,其他的几株都“生病了”现在请同学们来当庄稼的小医生,诊断一下这四株幼苗分别有什么症状,阅读课本116页化肥的分类及作用,找到他们的“病因”帮他们开出药方。
《化学与农业生产》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位于鲁教版初四化学第六单元第三节《化学与农业生产》,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确立绿色化学观念,树立保护环境意识,而农业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化肥、农药的有关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化肥、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化学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本节内容对于完成本单元目标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课的主题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的拓展型课程。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科技发展,通过调查、实验、辩论、交流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学会鉴别常见的化肥,体验化肥和农药对农作物有利的一面和对环境不利的一面,真正地关心农业和环境。
1.依据《化学课程标准》,遵循新教材设计的理念,对本节教材进行大胆的处理,添加内容,充分挖掘教材蕴藏的德育功能。
2.学生已经学会了Cl-、SO42-、CO32-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本节课通过鉴别氮肥和探究氮肥的“跑肥”现象增加NH4+的检验。
让学生获得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亲身体验,享受到探究物质的乐趣,体会到研究身边的化学物质对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3.本节课与生物学联系紧密,氮、磷、钾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以及缺乏这些元素时植物的生长缺陷都是生物课上学过的内容。
本节课在综合化学和生物知识的基础上再从化学视角使学生形成新的认识。
4.本节课知识不光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还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更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化肥、农药及其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既看到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也看到处理、使用不当时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一系列的危害。
二、学情分析:1、学生的认知特点分析:初四学生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能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喜欢对科学信息作批判思考、质疑或评价。
化学与农业生产【教学目标】1.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分类、名称和作用;了解铵态氮肥的使用注意事项。
2.知道波尔多液的配制方法;了解其他一些常用农药的名称与性能。
3.从化学的视角认识农作物生长的过程以及影响这一过程的因素;能从化学变化的角度思考化肥、农药等对农作物生长的作用。
【教学重点】1.常用化肥的分类、作用以及铵态氮肥的检验。
2.波尔多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难点】铵态氮肥的检验。
【教学准备】多媒体;研钵,试管,试管夹,酒精灯,药匙,胶头滴管;硫酸铵,硝酸铵,熟石灰,碳酸氢铵,红色石蕊试纸,蒸馏水。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意图【情景创设】投影农民为庄稼施肥、喷洒农药的图片。
提问:图片上的两位农民在干什么?追问:如果不施肥,不喷洒农药,会怎么样?观看。
积极回答:为庄稼施肥,喷洒农药。
肯定的回答:减产。
以学生非常熟悉的父辈劳作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化肥和农药对粮食增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导入新课】化肥和农药对粮食增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世界范围内,化肥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已超过40%;如果不使用农药,世界粮食产量将减少1/3。
而化肥、农药的研制、生产和使用都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前热身】1.农作物生长需要的多种营养元素由、和水提供。
2.土壤中常缺乏的三种营养元素是、、。
3.化肥可根据所含的不同,分为①、②、③、④。
4.氮肥能使作物枝叶,叶色;没有肥,作物就会得软骨病;磷肥能使作物、耐寒耐旱。
5.复合肥料指含有的化肥,例如。
6.波尔多液就是和混合制得的。
7.根据硝酸铵NH4NO3的化学式计算:①相对分子质量;②各元素的质量比;③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H-1 N-14 O-16 C-12)【探索新知】一、化肥——农作物的重要食粮活动 1 常见化肥的种类及对农作物的作用自学课本的本节内容,完成问题并回答。
1.空气土壤2.N P K3.营养元素①氮肥②磷肥③钾肥④复合肥4.繁茂浓绿钾根系发达5.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硝酸钾(KNO3)6.胆矾生石灰7.①80②7∶1∶12③35%培养学生的自学、阅读与归纳、概括的能力。
第十一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第三节化学与农业生产一、课标内容熟悉化肥的分类、名称和作用;认识铵态氮肥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知道波尔多液的配制方法;从化学角度去分析化肥和农药对农作物生长的作用,在生活中农药和化肥对环境的影响,如何合理使用化肥。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肥的种类名称有哪些?它们分别有哪些作用?2、了解铵态氮肥使用的注意事项,学会如何鉴别铵根离子。
3、了解波尔多液的配制方法,如何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例子学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通过实验探究学习铵根离子的区别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化肥与农药联系生活,使学生意识到化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材分析《化学与农药生产》这一节课文是出自山东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第三节的内容,在化学与环境的教学中它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化肥为增产粮食和蔬菜的巨大贡献,也认识化肥使用不当带来的负面影响。
从中学习辩证地看问题的思维方法,它有利于使学生清楚的知道,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重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化学的视角看问题。
本教材设计了“化肥-农作物的重要粮食”“农药-作物生长的卫士”两个模块的内容。
这一节让学生知道一些常见化肥的分类和作用,在这部分内容中应结合酸碱盐的知识学会铵根离子的检验,并应用与实际生活,能用所学的知识、数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从学生能力上看,让学生认识生活结合生活经验,运用探究活动,知道化肥与农药的作用,并如何合理使用化肥与农药。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化肥的种类及其运用;铵根离子的鉴别。
【教学难点】1、运用辩证的观点看化肥和农药对人类的影响。
2、铵态氮肥的鉴别方法原理。
五、教学建议本节课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的拓展型课程。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科技发展,通过实验、辩论、交流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学会鉴别常见的化肥,体验化肥、农药的功与过,真正的关心农业与环境。
第三节化学与农业Th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分类、名称和作用;2、了解铵态氮肥的使用注意事项,学会鉴定铵根离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能从化学视角认识农作物生过的过程以及影响这一过程的因素;能从化学变化的角度思考化肥对农作物生长的作用。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第一部分从农作物的生长所必须的营养元素入手,介绍了化学肥料对农作物增产,解决粮食问题起了重要作用,并对化学肥料进行分类,以氮肥为例介绍了化学肥料的多样性,以铵态氮肥为例介绍了使用化学肥料时的注意事项以及铵态氮肥的检验。
第二部分主要内容是农药的使用,特别是波尔多液的配制和用途,主要介绍了农药对环境人体的污染和危害性,由此引出科学合理使用农药的措施和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和生物课的学习已经不同程度地了解情况一些化肥的知识,但不够系统,且认识不到化学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本节教学起点定位在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的知识,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化肥入手,使学生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分类,名称,性能与作用,认识化学在化肥研制、生产和使用中的作用教学策略:创设情境——问题探究,通过实验、讨论等多种方式对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究。
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教学过程活动一:对症下药庄稼的生长过程和人一样,都是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需要从外界不断的吸取营养元素,人缺少某种营养元素的时候会生病,庄稼也是一样,农作物的成长需要哪些营养元素?学生阅读资料诊断交流。
活动二:精打细算同是氮肥,有很多种.它们的肥效是否相同呢?化肥中营养元素的含量是决定肥效高低的重要因素,你能算出谁的肥效高吗,请同学们进行计算。
活动三:科学施肥实验探究:熟石灰与硝酸铵氯化铵的反应提问:同学们通过使用氮肥时的建议推测有哪些化学性质呢?讲解:含有铵根离子的氮肥,我们统称为铵态氮肥,可以和碱性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氨气和水,降低肥效,在生产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一反应来检验某化肥是否为铵态氮肥。
《化学与农业生产》教学设计
海阳市辛安一中于鹏飞
【课标中的基本要求】
1、认识处理“三废”的必要性及一般原则。
2、了解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3、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义。
4、初步形成正确、合理的使用化学药品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了解铵态氮肥的使用注意事项、学会铵根离子的检验。
(3)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常见化肥的种类及对作物的作用,学会运用观察和比较了解不同作物的方法(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体验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化肥农药利弊的思考,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的价值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永无止境,能够更加热爱化学和科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认识化肥的分类与作用,掌握铵根粒子的检验,懂得化肥农药的利与弊
难点是真正认识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能辩证的看问题,懂得爱护环境,从自身做起。
【教学方法】
讲授法、分组实验法、分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
PPT 实验所需药品:研钵、氯化铵固体、硫酸铵固体、氢氧化钙固体、药匙、烧杯等。
【教学思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