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港口大数据云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港行大数据云平台建设方案
- 格式:pptx
- 大小:72.93 MB
- 文档页数:97
口"T"•j i/—、[/'%_,j^、y""L,曰ITJA^^X j/fi^x"i m E5^/J目录项目背景港口物流普遍存在的问题智慧港行大数据云平台管理思想智慧港行大数据云平台定位及关键技术智慧港行大数据云平台需求分析智慧港行大数据云平台总体框架智慧港行大数据云平台场景展现智慧港行大数据云平台价值、成果分析智慧港行大数据云平台展望项目背景智慧港行大数据云平台建设的驱动年来,我国港口智能化发展势头迅猛,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提出优化运输结构,加快推进港口集疏运铁路、物流园区及大型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等“公转铁”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大宗货物及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向铁路和水运有序转移,要求建设智能化港口系统,加快智慧物流建设。
“智慧港口”以现代化基础设施设备为基础,将港口运输业务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深度融合。
从技术层来看,智慧港口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化、自动化等技术。
从设备层来看,基于技术层,集装箱装卸设备、散货装卸设备、港口调度、货物运输、航运消息等环节都将智能化。
港口智能化是港口发展的大方向,中国重视智慧港口建设,建设智能铁路、智慧民航、智慧港口、数字航道、智慧停车场。
打造港口云生态平台,全面提升区域性港口、港城、港航、集疏运协同水平,建设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推进液体散货、干散货、件杂货码头自动化、智能化改造。
推动海关与港口查验全过程信息无缝衔接、客户服务全程无纸化。
智慧港行大数据云平台建设的驱动“笫三利的弥动以及应对国际'化竞争的需要一建设“全=面感知、全面覆盖、全程控制、全面提升”行业物联网的实现''精化流程、精确核算、精准运营、精到服务精细管理〃的“精益物流”工作要求当前,国内各大港口正在通过信息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实现智能化的集疏运体系,促进贸易生态圈中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高效协作。
智慧港口系统建设方案智慧港口系统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港口管理系统,它集成了多种现代化技术,如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用于综合管理各项港口业务,从而提高整个港口系统的效率、安全和可持续性。
本文将探讨智慧港口系统的建设方案。
一、智慧港口系统的目标智慧港口系统旨在提高港口的效率、安全和可持续性,建设一个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港口管理系统,以满足未来港口业务增长的需要。
具体目标包括:1. 提高港口的运营效率:通过数字化监管、智能化调度等手段,优化港口货物流转流程,降低物流成本。
2. 提高港口的安全性: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港口安全监管,提高港口防范恐怖袭击和危险品泄漏等事故的能力。
3. 提高港口的可持续性:通过大数据技术提高港口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推动绿色港口建设。
二、智慧港口系统的关键技术智慧港口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应用多种最新技术和手段。
其中,以下几种技术是关键。
1. 物联网技术:通过终端设备和传感器的互联互通,实现港口设备和物流流程的数字化监管、自动调度和运营控制,提高港口运营效率。
2. 云计算技术:通过建立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智慧港口系统,实现多方数据的共享、协同工作及快速处理,提高港口各项业务的智能化管理和决策分析能力。
3. 大数据技术:用于海量数据的采集、处理、求解和分析,以便提高港口业务的可视化、规划和优化,同时提供基于数据的创新服务。
4. 人工智能技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港口安全检查、物流调度和风险预警等任务,提高港口安全性和运营效率。
5. 3D可视化技术:用于港口大型设备、物流流程、安全监控和环境监测等多维度监管及可视化,方便港口管理人员做出更加科学、准确的决策。
三、智慧港口系统的建设方案1. 系统平台建设: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开发智慧港口系统平台,以实现全面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的港口管理。
2. 物联网设备安装和数据采集:在港口的各个关键点布置传感器和终端设备,以便实现货物流转、设施运行、能源利用等多方面的数字化监管和调度。
智慧港口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智慧港口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方案首先需要确保港口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包括网络覆盖、数据中心、通信设备等。
这样可以为平台的信息采集、传输、存储提供支持。
2. 数据采集与传输:通过安装传感器、监测设备等,实现对港口各种物流环节的数据采集,包括货物进出港的实时位置、温度、湿度等信息,货物装卸、堆存的过程监测等。
同时,确保数据的安全传输,采用数据加密、网络隔离等技术手段,避免信息泄露和攻击。
3. 数据管理与存储: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包括数据清洗、归档、存储等工作,建立海量数据存储系统,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支持数据的快速检索和分析。
4. 数据分析与应用: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实现对港口运营过程的监控与预测,包括船舶进港排队情况、货物装卸效率、堆存空间利用率等,帮助港口进行合理调度和资源配置。
此外,结合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提供更精准的预测和决策支持。
5. 平台接口与应用集成:为了提高平台的可用性和灵活性,需要提供开放的接口,方便第三方系统的接入和应用集成。
例如,与海关、物流公司等相关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实现无纸化通关和物流信息共享。
6. 用户端应用开发:建设智慧港口信息化平台不仅要考虑港口管理人员的需求,还要考虑相关企业和用户的需求。
因此,需要开发相应的用户端应用,提供货物跟踪、船舶进出港预约、货物申报等功能,方便用户进行业务操作。
总之,智慧港口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需要从基础设施建设、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管理与存储、数据分析与应用、平台接口与应用集成以及用户端应用开发等方面综合考虑,旨在实现港口运营的智能化、高效化和安全化。
智慧港口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港口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架构设计:根据港口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一个合理的系统架构。
考虑到港口是一个复杂的信息交互环境,系统架构应具备高可靠性、高可扩展性和高安全性。
2.数据采集和处理:港口信息化平台需要收集各种港口相关的数据,包括船舶数据、货物数据、人员数据等。
设计合适的数据采集方法和设备,并建立数据处理和存储机制,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数据共享和交互:港口信息化平台需要与其他相关系统进行数据共享和交互,如海关系统、港口管理系统等。
设计合适的接口和协议,以便实现数据的互通互联。
4.智能化应用:利用先进的技术,如物联网、等,开发智能化应用,提升港口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性。
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港口设备的实时监控和远程控制,利用技术预测货物的到港时间和优化船舶进出港的计划等。
5.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建立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港口相关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提供决策者所需的信息和报告,帮助他们做出更准确、更科学的决策。
6.安全保障:建立完善的安全机制,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设备安全等,确保港口信息化平台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性。
7.培训和支持:为港口工作人员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使其能够熟练操作和维护港口信息化平台,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以上是智慧港口信息化平台建设的主要方案。
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可以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每个方面的内容。
智慧港航信息化平台解决方案目录1.总体方案设计 (1)1.1设计目标 (1)1.2设计思路 (3)1.3设计原则 (3)1.4平台整体架构 (6)2.各业务子系统设计 (8)2.1一张图(即GIS地理信息服务平台) (8)2.1.1概述 (8)2.1.1.1一张图建设需求 (8)2.1.1.2建设目标 (12)2.1.2系统设计原则 (13)2.1.2.1科学性原则 (13)2.1.2.2可靠性原则 (13)2.1.2.3合理性原则 (14)2.1.2.4可扩展性原则 (14)2.1.2.5易用性原则 (14)2.1.2.6安全性原则 (14)2.1.2.7功能性原则 (15)2.1.3建设方案 (15)2.1.3.1建设思路 (15)2.1.3.2技术路线 (16)2.1.3.3总体结构设计 (16)2.1.3.4数据结构设计 (18)2.1.3.5电子地图设计 (23)2.1.3.6系统解决方案设计 (27)2.1.4功能设计 (30)2.1.4.1空间数据采集、转换、入库 (30)2.1.4.2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的关联 (33)2.1.4.3基础功能 (34)2.1.4.4基础数据图层展示 (45)2.1.4.5业务数据图层展示 (53)2.1.4.6动态感知数据图层展示 (61)2.1.4.7统计数据图层展示 (63)2.1.4.8系统管理模块 (64)2.2现场执法监管系统 (67)2.2.1概述 (67)2.2.2系统设计原则 (68)2.2.2.1科学性原则 (68)2.2.2.2可靠性原则 (69)2.2.2.3合理性原则 (69)2.2.2.4可扩展性原则 (70)2.2.2.5易用性原则 (70)2.2.2.6安全性原则 (70)2.2.2.7功能性原则 (72)2.2.3建设方案 (72)2.2.4功能设计 (73)2.2.4.1执法人员管理 (73)2.2.4.2执法基地管理 (75)2.2.4.3锚地监控管理 (76)2.2.4.4码头监控管理 (77)2.2.4.5预警通告 (77)2.2.4.6行政执法管理 (78)2.2.4.7法规管理 (80)2.2.4.8统计分析 (80)2.2.4.9移动式现场执法监管系统 (81)2.3运行监测和辅助决策系统 (84)2.3.1概述 (84)2.3.2.1科学性原则 (86)2.3.2.2可靠性原则 (86)2.3.2.3合理性原则 (86)2.3.2.4可扩展性原则 (87)2.3.2.5易用性原则 (87)2.3.2.6安全性原则 (87)2.3.2.7功能性原则 (88)2.3.3建设方案 (88)2.3.4功能设计 (89)2.3.4.1日常监测和决策辅助 (89)2.3.4.2重点主题的监测分析功能 (90)2.4综合指挥调度系统 (93)2.4.1系统设计原则 (93)2.4.1.1科学性原则 (93)2.4.1.2稳定性原则 (94)2.4.1.3合理性原则 (94)2.4.1.4前瞻性原则 (95)2.4.1.5易用性原则 (95)2.4.1.6安全性原则 (95)2.4.1.7功能性原则 (96)2.4.1.8易维护性原则 (96)2.4.1.9系统设计目标 (96)2.4.2综合指挥调度系统总体设计 (97)2.4.3综合指挥调度系统接入功能 (98)2.4.3.1语音接入功能 (98)2.4.3.2视频监控接入功能 (101)2.4.3.3单兵终端接入管理功能 (102)2.4.3.4数据业务接入说明 (102)2.4.4业务功能介绍 (103)2.4.4.2语音会议功能模块 (106)2.4.4.3回音消除功能 (108)2.4.4.4多业务的融合功能 (108)2.4.4.5通讯录管理模块 (109)2.4.4.6数字录音模块 (109)2.4.4.7视频上墙功能 (110)2.4.4.8短信调度模块 (111)2.4.4.9多业务联动功能 (111)2.4.4.10视频调度模块 (113)2.4.4.11手机可视对讲调度模块 (114)1.总体方案设计1.1设计目标在现有省、市港口信息化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基础上,借鉴新一代的感知-传输-应用技术体系,实现对码头、船舶、货物、重大危险源、危险货物装卸过程、航管航运等管理要素的全面感知、有效传输和按需定制服务,为行政管理人员和相关单位及人员提供高效的管理辅助,并为公众提供便捷、实时的水运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