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模型设计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3
1.1midasBuilding中导⼊PKPM模型斱法及说明1.1 midas Building中导⼊PKPM模型⽅法及说明具体问题如何将PKPM模型导⼊到midasBuilding?具体步骤1.1.1选择PMSAP-8->空间结构建模及分析(普及版),找到PKPM模型所在⽂件夹。
图1.1.1选择PMSAP-8程序打开模型说明:PMSAP-8并不是仅限于8层以下结构的分析1.1.2输⼊⼯程名称图1.1.2 输⼊⼯程名称注意:此处仅⽀持名称“TEST”,不限⼤⼩写。
1.1.3导⼊导出->导⼊PM平⾯模型图1. 1.3 导⼊PM平⾯模型图1. 1.4 荷载转换操作提⽰说明:如果勾选读取PM楼⾯导荷结果,则原模型中楼板荷载导⼊后将转化为梁单元荷载或墙上荷载,否则楼板荷载将保留。
由于前者不利于楼板荷载的修改,因⽽建议不勾选。
读取SATWE/PMSAP特殊构件补充定义可导⼊原模型构件端部的铰接设置等,建议勾选。
1.1.4结构计算->PMSAP数据图1. 1.5 ⽣成PMSAP数据说明:⽣成的PMSAP数据保存在模型所在⽂件夹中的testTB⽂件内,可⽤记事本将其打开进⾏查看。
转换程序就是利⽤该⽂件进⾏转换。
打开结构⼤师,新建项⽬。
图1. 1.6 新建项⽬1.1.5导⼊PKPM数据图1. 1.7 导⼊PKPM数据选择菜单“导⼊->PKPM数据”后,会出现如下对话框。
图1. 1.8 导⼊PKPM模型对话框如果您以前使⽤过PKPM转Building的转换程序,可能会感觉眼前⼀亮。
没错,程序已经将之前的转换程序嵌⼊到Building中了。
点击“⽂件夹路径”按钮,找到PKPM模型所在⽂件夹后,点击“确定”。
图1. 1.9 选择PKPM模型所在⽂件夹点击“楼层定义”按钮,定义楼层信息后,点击“确定”。
图1. 1.10 定义楼层信息说明:如果该模型已经⽤SATWE计算过,则转换程序会⾃动读取结构总信息⽂件WMASS.OUT中层⾼信息,⽤户⽆需进⾏定义。
园林照明模型设计制作说明静谧·溢彩广场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园林制作单位园林085模型小组项目负责人邓继发指导教师和生制作日期2010年5月目录1.制作设计背景 (3)2.设计依据 (3)3.制作目标 (4)4.制作原则 (4)5.总设计思想 (4)5.1 体现现代园林的风格 (4)5.2 充分应用植物材料 (4)5.3 园林照明 (5)6.总体布局 (5)6.1 时光之水——水帘 (5)6.2 视觉广场——广场 (5)6.3紫翠廊——花架 (5)6.4花亭空透——欧式亭子 (5)6.5雅馨楼——房子 (6)6.6淡怡园——假山 (6)6.7 拉模 (6)6.8 园路 (6)7.制作步骤 (7)7.1 建筑小品 (7)7.2 置石 (8)7.3 园林植物 (9)7.4 园林照明 (12)7.5园路 (13)7.6园林配景 (14)8.植物配置 (14)植物名录 (14)附图 (16)1.制作设计背景现代园林环境景观设计理论与传统造园理论和观代的居住区景观规划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造景手法上与传统的造景方法有明显的差异。
观代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节奏决定了在现代庭园造景与传统的造园的不同。
园林模型设计制作是园林规划必不可少的一个方法,通过制作比实际缩小许多倍的模型来了解现代园林设计特点,通过建模可以提高学生对园林总体规划的空间立体想象能力和提高对园林各个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认识;还可以令学生逐步掌握园林模型设计制作的技能,以增强学生今后参与工程设计投标的竞争能力。
同时,也能模拟植物配置熟悉各种园林景观植物的应用。
还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思维。
园林设计意在于优化环境,其中包括建筑小品,水景,植物配置,还有重要的照明,照明作为设计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现代优秀的作品自然少不了照明的精彩,只有出色的照明,才能让环境看起来是和谐和美丽的。
在其中,不管是水景照明,水景照明,植物照明,建筑照明,山石照明,每一项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要求,相互配合得好能相得益彰,把园林点缀得多姿多彩。
“纸建筑模型的制作”(第四课时)的教学设计吴江市芦墟第二中学沈东根一、【教材分析】本劳技项目课程源于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劳动与技术(实验)《工艺制作》提供的实例八。
建筑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与,人类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建筑形式在气候、地理、生态环境、政治、文化、宗教等综合因素影响下都各具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深化,建筑理念相互渗透,建筑的内涵越来越丰富。
已经从单纯的居住生活向建筑环保提高人类居住质量发展。
现代通讯、太阳能、风能、节能技术、保温材料应用、建筑周边环境美化,园林、水景、道路交通、社会服务等更是人性化,已从一座建筑物的概念演化为一个社区,乃至一座城市的整体规划。
建筑模型以特有的微缩手段,真实到表现出建筑的立体空间效果,它的表现力和感受力是建筑设计中的透视效果图、立体图和剖面图无法代替的。
建筑模型以三维立体的形式,将抽象的建筑设计图纸转话为形象立体的建筑模型,表现建筑师的设计意图和效果。
它是制作者用各种技术和技巧将各种不同材料通过巧妙构思和精心设计制作成的一件微缩艺术品。
二、【教学设计思路】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纸建筑模型的制作”,通过组织学生上网查资料、调查、观察,让学生了解纸建筑模型的基本知识,初步学会纸质建筑模型(八角楼)分解图的绘制、切折、切割和粘贴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设计和动手制作模型并进行研究的兴趣。
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范例展示和演示,引发学生对设计建筑模型产生兴趣,并将学得的基本原理应用于模型设计之中,亲身尝试和体验创造的乐趣。
并通过竞赛活动的形式,看到别人的长处,积极参加集体讨论,取长补短,让学生在初步学会设计和制作技能的同时,养成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课时安排上,本项目分为四课时。
各课时的教学任务如下:第一课时:激发兴趣、探究知识和开始绘制八角楼分解图;第二课时:八角楼分解图的切折和切割操作;第三课时:八角楼的粘贴、作品的展览和总体评价;第四课时:我的居室设计制作。
拼装幻影忍者水晶之王神殿说明书
摘要:
1.拼装幻影忍者水晶之王神殿简介
2.拼装步骤及注意事项
3.拼装后的效果展示
4.适合人群与收藏价值
正文:
一、拼装幻影忍者水晶之王神殿简介
拼装幻影忍者水晶之王神殿是一款集创意、拼装、收藏于一体的乐高式模型。
该模型以幻影忍者系列动画为背景,设计灵感来源于幻影忍者水晶之王神殿的建筑风格。
模型采用环保材料制作,安全无毒,适合各种年龄段的人群。
二、拼装步骤及注意事项
1.准备工作:在开始拼装前,请确保您已收到了完整的包装,包含所有拼装所需的零件。
2.拼装顺序:建议从底部开始,逐步向上进行拼装。
在拼装过程中,请参照说明书中的步骤顺序进行,以确保拼装顺利进行。
3.零件连接:在拼装过程中,请确保零件的连接处紧密牢固。
如有松动,请检查零件是否正确安装,或使用适量的力量重新插入。
4.注意事项:拼装过程中,请勿让儿童吞食零件,以免造成安全隐患。
同时,请确保拼装环境干净整洁,以免零件受到污染。
三、拼装后的效果展示
拼装完成后的幻影忍者水晶之王神殿模型将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结构严谨、造型美观。
模型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可以作为家居摆设,给人带来愉悦的视觉享受。
四、适合人群与收藏价值
幻影忍者水晶之王神殿模型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特别是乐高爱好者和幻影忍者动画迷。
它不仅可以锻炼动手能力,还可以作为一种收藏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总之,拼装幻影忍者水晶之王神殿是一款非常值得拥有的创意拼装模型。
塔台模型制作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将介绍塔台模型制作方法的背景和重要性。
塔台模型制作是一项极具挑战性和创造力的手工艺项目,可以用于展示城市景观、建筑设计或仅仅作为模型制作爱好者的收藏品。
通过制作塔台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建筑结构、设计理念和空间规划。
本文将详细介绍制作塔台模型的材料准备和制作步骤,希望能为读者提供指导和灵感。
塔台模型制作既需要考虑精确的尺寸和比例,也需要注重细节的呈现。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材料,例如纸板、塑料、木材等,以及绘图工具和胶水等辅助工具。
制作塔台模型需要耐心、技巧和创造力,通过精确测量、修剪、拼接和装饰,实现想象中的建筑形态。
塔台模型制作也需要熟悉建筑设计和结构原理。
在制作过程中,不仅要理解塔台的外形和细节,还需要考虑其结构稳定性和材料强度。
因此,塔台模型制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既考验工艺技巧,也需要对建筑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制作塔台模型,我们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还原真实建筑的美感和氛围,提高对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理解。
而且,制作模型还是一项很好的手工艺活动,能够培养人们的耐心和专注力,提升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总之,塔台模型制作是一项富有挑战性和创造力的手工艺项目,既需要技巧和耐心,又需要对建筑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制作塔台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建筑设计和结构原理,同时也能够培养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制作塔台模型的材料准备和制作步骤,希望能为读者提供帮助和灵感。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
首先,本文先引入了塔台模型制作方法的主题,接着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文章概述了塔台模型制作方法的背景和意义,强调了该方法在模型制作领域的重要性。
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本文的结构和内容安排,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整体的预览。
接下来是正文部分,该部分主要包括材料准备和制作步骤两个小节。
建筑方案设计说明模板一、设计目标本建筑方案的设计目标是满足客户的需求并达到以下要求:1. 功能性:确保建筑物运行效率高,满足使用功能需求;2. 安全性:采取合理的结构设计和防火、防盗等安全设施;3. 美观性:注重建筑的外观设计,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4. 可持续性:考虑节能减排、资源回收等环保要素。
二、设计方案描述本建筑方案采用以下设计要点和特色:1. 总体布局:- 根据周围环境和场地条件,确定建筑的整体布局和方向;- 分析场地利用和交通组织,确保建筑物的功能和流线布局合理。
2. 外观设计:- 采用现代简约风格,外立面选用高质量材料,并注重细节设计;- 结合建筑功能和表达,进行合理的立面造型和配色。
3. 结构设计:- 根据建筑物的荷载要求和使用功能,确定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梁柱布置;- 采用抗震设计,确保建筑物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4. 空间规划:- 根据建筑功能要求,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和空间分配;- 注重室内采光和通风设计,保证舒适的使用环境。
5. 材料选择:- 根据建筑形式和功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施工工艺;- 优先选择环保材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6. 系统设施:- 根据建筑功能需求,设计合理的供暖、通风、照明和给排水等系统设施;- 结合智能化技术,提高建筑物的自动化程度和运行效率。
7. 环境保护:- 考虑建筑物的节能减排和可持续性,采取必要的环保措施;- 设计合理的生态环境,包括绿化设计和雨水收集利用等。
三、设计效果图【插入设计效果图】四、设计方案优势本建筑方案相较于其他方案的优势包括:1. 独特的外观设计,能够突出建筑的个性和品牌形象;2. 合理的空间规划,提供高效的使用和流线;3. 结构稳定可靠,满足安全性要求;4. 环保节能设计,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5. 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提升景观价值。
五、设计实施方案本建筑方案的实施包括以下步骤:1. 编制详细建筑施工图纸,包括平面图、立面图、构造图等;2. 确定施工工艺和材料清单,进行材料采购和施工准备;3. 进行地基工程和基础施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4. 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进行主体结构和封闭工程的施工;5. 完善室内装饰和系统设施的安装;6. 进行竣工验收和质量检测;7. 完成最终的建筑交付和使用。
建筑说明模板1. 项目背景介绍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该建筑项目的背景信息,包括项目的位置、规模和用途等。
2. 设计理念与目标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阐述该建筑项目的设计理念和目标。
重点解释设计师的初衷和设计思路,以及该建筑的功能性、可持续性、美感等方面的目标。
3. 建筑外观与结构这一部分将描述该建筑的外观特点和结构设计,例如建筑的形状、立面材料、窗户设计等。
同时,也可以详细介绍一些特殊的建筑构造设计,例如悬挑结构、玻璃幕墙等。
4. 空间布局与功能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该建筑项目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
可以具体描述每个功能区域的设计原则、尺寸和使用用途,例如办公区、会议室、娱乐区等。
5.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性这一部分将重点讲述该建筑项目的绿色建筑设计与可持续性考虑。
可以详细介绍建筑的能源利用、水资源管理、园林绿化、废物处理等方面的设计策略和措施。
6. 安全性与环境适应性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着重介绍该建筑项目的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
可以详细描述建筑的防火措施、紧急疏散通道、安全设备等方面的设计要求,同时也可以谈论建筑在当地环境中的适应性考虑。
7. 建筑材料与技术这一部分将详细介绍该建筑项目所采用的材料和技术。
可以具体列举使用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并解释选择这些材料的原因。
同时,也可以谈论一些创新的建筑技术和构造方法。
8. 历史文化价值与社会影响这一部分将探讨该建筑项目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
可以介绍建筑所处的历史背景和与当地文化的融合,同时也可以谈论建筑对社会的影响和地标性地位。
9. 成本与时间计划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讨论该建筑项目的成本和时间计划。
可以具体列举建筑的预算和工期,并解释如何通过合理的资源管理来控制成本和时间。
10. 结束语最后,我们将总结本建筑说明的内容,强调该建筑项目的价值和特点,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以上是对建筑说明模板的详细介绍,根据具体的情况,您可以根据以上模板的结构和内容要点进行编写,以确保文章准确满足标题描述的内容需求。
建筑模型制作技术手册第1章建筑模型制作概述 (4)1.1 建筑模型的概念与分类 (4)1.1.1 按比例分类 (4)1.1.2 按材料分类 (4)1.1.3 按用途分类 (4)1.2 建筑模型制作的意义与作用 (4)1.2.1 建筑设计辅助 (5)1.2.2 沟通交流工具 (5)1.2.3 教育培训工具 (5)1.2.4 展示与宣传 (5)1.3 建筑模型制作的基本流程 (5)1.3.1 确定制作比例和材料 (5)1.3.2 收集资料和图纸 (5)1.3.3 制作底板和地形 (5)1.3.4 制作建筑主体 (5)1.3.5 制作建筑细部 (5)1.3.6 拼接和组装 (5)1.3.7 表面处理和上色 (5)1.3.8 配置周边环境和配景 (5)第2章建筑模型设计准备 (6)2.1 设计图纸分析 (6)2.2 材料选择与加工工艺 (6)2.3 模型比例与尺寸确定 (6)第3章建筑模型材料与工具 (7)3.1 常用建筑模型材料 (7)3.1.1 木材 (7)3.1.2 塑料 (7)3.1.3 金属 (7)3.1.4 纸质材料 (7)3.1.5 玻璃和透明材料 (7)3.2 辅助材料与工具 (7)3.2.1 胶粘剂 (7)3.2.2 涂料和油漆 (7)3.2.3 工具 (8)3.3 模型材料的加工与处理 (8)3.3.1 切割 (8)3.3.2 雕刻 (8)3.3.3 打磨 (8)3.3.4 涂装 (8)3.3.5 组装 (8)第4章建筑模型制作基础技法 (8)4.1.1 切割工具与材料选择 (8)4.1.2 切割技巧 (8)4.1.3 打磨与修整 (9)4.2 模型组装与粘接 (9)4.2.1 组装方式 (9)4.2.2 粘接材料与工具 (9)4.2.3 粘接技巧 (9)4.3 模型表面处理与涂装 (9)4.3.1 表面处理 (9)4.3.2 涂装材料与工具 (10)4.3.3 涂装技巧 (10)第5章建筑模型细部制作 (10)5.1 屋顶与檐口制作 (10)5.1.1 屋顶形式分类 (10)5.1.2 屋顶材料选择 (10)5.1.3 檐口制作方法 (10)5.1.4 屋顶与檐口连接处理 (10)5.2 窗户与门制作 (10)5.2.1 窗户类型及制作方法 (10)5.2.2 门的类型及制作方法 (10)5.2.3 窗户与门的比例设计 (10)5.2.4 窗户与门的材料选择 (11)5.3 楼梯与阳台制作 (11)5.3.1 楼梯形式及制作方法 (11)5.3.2 楼梯材料选择 (11)5.3.3 阳台形式及制作方法 (11)5.3.4 楼梯与阳台连接处理 (11)5.3.5 楼梯与阳台细节处理 (11)第6章建筑模型绿化与景观 (11)6.1 模型绿化设计原则 (11)6.1.1 绿化布局合理性 (11)6.1.2 植物多样性 (11)6.1.3 模型绿化比例与尺度 (11)6.1.4 生态与美观相结合 (11)6.2 绿化植物制作方法 (12)6.2.1 植物材料选择 (12)6.2.2 植物制作工艺 (12)6.2.3 植物搭配与布局 (12)6.3 模型景观小品制作 (12)6.3.1 景观小品设计 (12)6.3.2 制作材料与工艺 (12)6.3.3 景观小品布局 (12)第7章建筑模型灯光与电气 (12)7.1.1 灯光设计原则 (12)7.1.2 灯光设计技巧 (13)7.2 灯光安装与调试 (13)7.2.1 灯具选型与安装 (13)7.2.2 灯光调试 (13)7.3 电气系统设计及布线 (13)7.3.1 电气系统设计 (13)7.3.2 布线 (13)第8章建筑模型展示与包装 (14)8.1 模型展示设计 (14)8.1.1 展示目的与要求 (14)8.1.2 展示形式与布局 (14)8.1.3 灯光与色彩设计 (14)8.1.4 辅助展示手段 (14)8.2 模型底座与背景制作 (14)8.2.1 底座设计 (14)8.2.2 背景制作 (14)8.2.3 指示标识 (14)8.3 模型包装与运输 (14)8.3.1 包装材料与方式 (14)8.3.2 包装结构设计 (15)8.3.3 运输与搬运 (15)8.3.4 储存与保养 (15)第9章建筑模型制作实例分析 (15)9.1 住宅建筑模型制作实例 (15)9.1.1 实例概述 (15)9.1.2 制作流程 (15)9.1.3 制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15)9.2 公共建筑模型制作实例 (16)9.2.1 实例概述 (16)9.2.2 制作流程 (16)9.2.3 制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16)9.3 园林景观模型制作实例 (16)9.3.1 实例概述 (16)9.3.2 制作流程 (16)9.3.3 制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17)第10章建筑模型制作行业发展趋势 (17)10.1 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应用 (17)10.1.1 数字化设计 (17)10.1.2 3D打印技术 (17)10.1.3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 (17)10.2 绿色环保与可持续性发展 (17)10.2.1 绿色材料的应用 (17)10.2.3 循环利用与再利用 (18)10.3 建筑模型制作行业前景展望 (18)10.3.1 行业整合与专业化 (18)10.3.2 技术创新驱动 (18)10.3.3 跨界合作与融合发展 (18)10.3.4 国际化发展 (18)第1章建筑模型制作概述1.1 建筑模型的概念与分类建筑模型是对实际建筑物进行缩小、简化和抽象表达的一种三维表现形式。
第一章绪论1.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景观设计与景观模型的概念及模型的未来发展趋势2. 教学重点与难点景观设计与景观模型;景观模型在景观设计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3. 教学具体容第一节景观设计与景观模型一、景观设计1.景观设计的概念景观(Landscape):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
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上的烙印。
景观设计景观(landscape),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一个美丽而难以说清的概念。
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呈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草原景观、森林景观等;艺术家把景观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等同于风景园林师则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态学家把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系统;旅游学家把景观当做资源;而更常见的是景观被城市美化运动者和开发商等同于城市的街景立面,霓虹灯,房地产中的园林绿化和小品、喷泉叠水。
而一个更文学和广泛的定义则是"能用一个画面来展示,能在某一视点上可以全览的景象。
尤其是自然景象。
"但哪怕是同一景象,对不同的人也会有很不同的理解,正如meinig所说同一景象的十个版本(ten versions of the same scene,1976):景观是人所向往的自然,景观是人类的栖居地,景观是人造的工艺品,景观是需要科学分析方能被理解的物质系统,景观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景观是可以带来财富的资源,景观是反映社会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意识形态,景观是历史,景观是美。
作为景观设计的对象,景观(landscape)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
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上的烙印,可被理解和表现为: 风景:视觉审美过程的对象;栖居地:人类和其他生物生活的空间和环境;生态系统: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具有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系统;符号: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希望与理想,赖以认同和寄托的语言和精神空间。
北京市地方标准《民用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基础标准》(征求意见稿)2013年8月前言根据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标准编制计划的要求,由北京市勘察设计和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办公室、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清华大学等单位经广泛调查研究,以《中国建筑信息化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和《中国建筑信息模型标准框架研究(CBIMS) 》为理论基础,认真总结十一五以来北京BIM 的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和应用研究成果,并结合北京市城乡建设发展的需求,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共6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资源要求、BIM 模型深度要求、交付要求。
本标准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归口管理,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信息化建设工作委员会、清华大学BIM课题组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工作,日常管理机构为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
为使本标准更好地适应BIM应用的需要,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需要修改与补充之处,请将意见与建议及时反馈至(地址:北京市二七剧场路东里新11号楼2层北段,邮政编码:100045,联系电话:68013347,邮箱:**************)。
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联系电话: 68017520 ,邮箱:bjbb3000@163. com。
主编单位:北京市勘察设计和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办公室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参编单位:清华大学BIM课题组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悉地(北京)国际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主要起草人:叶大华曲际水顾明叶嘉张弘弢梁进于洁匡嘉智卜一秋刘玉身王文军马玉骏高洋唐琼李明华张志尧李扬陈丽萍陈德成王煜泉参编人员:陈辰陈宜何喆侯晓明孔嵩李晨曦李淦李华锋李建波李志文刘永婵罗威龙湘珍吕晓栾春马晓均沙春健石磊王春光王肃王希赵超邹红云主要审查人:邵韦平欧阳东杨秀仁罗能钧彭明祥薛锋陈宇军目录1 总则 (6)2 术语 (7)3 基本规定 (9)4 资源要求 (10)4.1 建模软件 (10)4.2 BIM协同平台 (10)4.3 构件和构件资源库 (11)5 BIM模型深度要求 (13)5.1 BIM模型深度 (13)5.2专业BIM模型深度等级表 (15)6 交付要求 (24)6.1一般规定 (24)6.2 合同交付物 (24)6.3 特定交付物 (25)本标准用词说明 (26)CONTENTS1 General principles (6)2 Terms (7)3 Basic requirement (9)4 R esources requirement (10)4.1 Modeling software (10)BIM-based collaboration platform. 104.2 ................................................................BIM component and BIM component library114.3 ...............................................5 BIM model depth requirement (13)5.1 BIM model depth (13)5.2 specialty BIM model depth scale (15)6 Delivery requirement (24)6.1General rules (24)6.2 .................................................................................Contractual deliverables24Specific deliverables256.3 ......................................................................................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e standard (26)1 总则1.0.1为落实北京市“十二五”期间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规划,推动建筑信息模型(以下简称BIM)的应用,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制定本标准。
CS322752CADS RebarCAD 3D and Markup: The BIM Solution from Design Intent to Rebar ModelingJohn KochummenCADS Software India Pvt. LtdJason ColcombeCADS LtdLearning ObjectivesLearn how to prepare a rebar intent markup from design results, and how to model the design reinforcement and enhance it to a practical 3D rebar model Learn how to work collaboratively within a federated model in BIM 360, and produce 2D fabrication drawings from the 3D modelLearn how to automate rebar modeling using CADS Rebar Extensions, and Prepare Bar Bending Schedules Manage revisions in BBSLearn how to prepare custom Excel reports, and production output files for automated rebar fabricationDescriptionRebarCAD 3D provides an excellent and comprehensive set of tools to perform the crucial task of placing and detailing reinforcement in a Revit model, staying true to the BIM philosophy. We’ll demonstrate an efficient workflow: Start with a structural model; create design reinforcement; mark up the model with design intent; and end with a detailed rebar model, fabrication drawings, rebar schedules, and production output files from RebarCAD 3D. We’ll also demonstrate the revision management in rebar schedule and automated rebar modeling using CADS’ Rebar Extensions.Speaker(s)John Kochummen CADS Software India Pvt. Ltd. Product Manager – RebarCAD 3DJason Colcombe CADS Ltd - CADS RC3D Senior Product SpecialistPage 1Page 2IntroductionRebarCAD 3D for Revit has been designed to enhance the placement, annotation and bar marking of rebar in 3D structures. The software provides functionality to create 2D detail drawings and bar bending lists to acceptable standards.Additional annotation functions have been created to detail tapered ranges and markrebar ends.Enhanced layering tools allow rebar to be split into zones within a structure, rebarvisibility can be controlled using layer assignment.Editing functions allow rebar to be copied from one structure to another. Rebar can be ‘joined’ together to form new bar shapes.Rebar can be trimmed and extended to openings, detail or model lines.Openings in the structure can be identified and trimming reinforcement added. Path placement functions allow the rebar to be placed parallel to other rebar in thestructure.Rebar can be assigned to a structure, release and drawing sheet. Manage the rebaraccording to these assignments. Currently, the release of rebar for production is manually controlled.The Rebar Lists can be placed on drawing sheets or printed using industry standardtemplates. The bar list templates are easy to customise to company standards.Page 3RebarCAD 3D/CADS RC3D - From Zero to Hero in under 5 minutesIn this quick exercise we will demonstrate how to use the most frequent tools to get massplaced Revit reinforcement into a detailing environment and automatically create a Bar Bending Schedule.We will take an irregular shaped slab and add Area Reinforcement to the slab using the default Revit Reinforcement Tools.Area Rebar is held within an Area System so cannot be edited individuallyRear is Hidden by default and need to be edit via the Properties Palette > View Visibility StatesThe first Tool to apply is the Assign Reinforcement Layer , this not only applies the Layer Naming Conventions in the Revit Reinforcement Settings but automatically makes all Rebar Visible in ViewReinforcement Settings can be found on the RebarCAD 3D Tab > Reinforcement Panel > Drop-Down ArrowChange the settings for Area/Path/Varying Rebar Set to meet company standards or save to a TemplatePage 4You can work on different layers using Rebar Visibility where and when required or create new layers outside the standard Revit Reinforcement SettingsIf you do need to manually apply a new Reinforcement Layer simply use the “Assign Reinforcement Layer” Tool Select the Rebar and either pick from the drop down list or manually enter a new Layer nameFrom here we can now Splice Rebar in the Top Major (T1) and Minor (T2) bar lengths and edit the “Stock Length” manually if they do not follow standard stock length rules in the Project Settings.The information used in the Rebar Splice Dialogue is driven by the Project Settings > Rebar DimsYou can either use the defaults of manually edit the fields as required.Page 5One of the consequences of removing the “Area System” is Varying Rebar Sets are converted to single rebar elements – We can simple convert this back by using Varying RebarReinforcement Settings can be found on the RebarCAD 3D Tab > Reinforcement Panel > Drop-Down Arrow Change the settings for Area/Path/Varying Rebar Set to meet company standards or save to a TemplateAbove is an example of single rebar converted to a Varying Free Form Set using the Varying Range Tool. You can also “Step Taper” rebar from the same Tool drop-down in the CADS RC3D RibbonPage 6Once the bars have been spliced and spilt ranges reformed we can simply use the Annotation Tool to select the Host and automatically create all bar range tag in once process.Host are Structural Elements/Families that allow the placing of rebar within the. If you select a Host and the Rebar option is not available from the Contextual Tab on the Ribbon it is more than likely not a Structural Elements/Family. In-Place Families can also allow rebar placement if the “Can Host Rebar” option it ticked in the Properties Palette during creation.To create a Schedule we first need to assign the Host Mark to the Slab –Select the Slab > Properties Palette > MarkHost Marks are similar to Assign Member in RebarCAD/CADS RC. Revit Rebar uses the Host Mark as a directreference and is essential for breaking Schedules down into elements lists.Page 7Using the Assign Drawing Sheet you can now select the rebar you wish to be designated to Sheet Reference, this allows you to filter the rebar as and where required automatically.There are several methods of creating Schedules:Place = Puts the Schedule directly onto a Sheet (created using a CADS Family Titleblock or use a predefined Titleblock)Excel = Export to an Excel Spreadsheet (These can be manually edited for you needs) Print = Creates a New Sheet with the Schedule in placeShow Schedule = New Scheduling System held within its own environment.We are using Place in this example. Define the properties within the Bar List dialogue and then position the outline onto the Sheet.If there is more than one Sheet in the Schedule you need to finish the placement of all Sheets before it will generatethe information. This is common if you choose to show ALL Sketches and not First Instance Only.Page 8The Schedule is now automatically created on the Sheet showing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setting selected in the Bar List dialogue.The units used are determined by the Revit Project Units in the Manage TabThat’s your 5 minutes up!The next few pages will cover some simple editing functions in our 2 Minute Tip SectionPage 9Once Revit Reinforcement Area Systems are removed editing ranges/sets becomes increasing time consuming in Revit so RebarCAD 3C/CADS RC3D has added tools to assist with the process.Trimming Bars around new opening – Trim/Extend RebarThis opening has been added after the aforementioned process in the 5 minute challengeSelect the Slab > Click Finish in the Option Bar > Click on the Edges to use for Trimming > Finish in the Options Bar > either manually select bars or use Multiple to draw fencing linesAny Revit lines can be used for cutting/extensions planes.Page 10We can add automatic Opening Reinforcement to any openings within Slabs and Walls. Select the Slab > Click in the Opening > Esc. > Enter information in dialogueThis can be used on one or more openings.When changes have been made you can Audit the view to ensure there are no bars visible that have not been accounted for in the Schedule to prevent incorrect quantities against issued drawings.Audit can also be used for Stock Length checks and Untagged and Duplicate Annotations/Labels/Tags.Page 11In this example we may have multiple elements on project but do not wish to model the rebar for them all so we can use Host Count Override – below is a Schedule using Place for a Pad Base (Pad A2) and Starter Bars into a Column (CA2)Note the Settings/Options selected in the Dialogue *Show title block, *Use host count override.We now apply the Host Count Override and when placing the Schedule this time we use the OOTB Revit Rebar Schedule Titleblock Family.Note the Settings/Options selected in the Dialogue *Show title block, *Use host count override.Page 12 In the NEW Show Schedule System I have created a revised Schedule to indicate the Pad Base as per the above example and Issued it to ensure sure it is locked any changes are recorded.You can use existing company RebarCAD/CADS RC Schedule Templates and Excel Templates within the New Scheduling SystemI will remove one set of bars and edit the spacing of another ranges, and on reopening the New Scheduling System you will see the Bars that have been deleted are struck-through and those that have been changed show a Revision Mark next to them.You can set which revisions you wish to show and the format in the Edit Schedule locally or Settings for global changes and for futures Schedule creation.。
R E V I T建模步骤详细说明-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REVIT建模步骤:下面以一个实例来说明一下REVIT建模的一般步骤,该实例为一个模型室的设计,形体较为方正,由于设计中使用到了一些节能策略,某些地方又有一些特殊的构件。
通过本实例,在了解基础的操作同时,也能学习到基础的内建构件的做法。
一.新建一个项目打开REVIT后单击“新建项目”即可,默认情况下会使用REVIT自带的中国样板文件二.绘制轴网和标高轴网绘制方法:1“常用”选项卡→“基准”面板→“轴网”2画出一条轴线3画第二条轴线,该案例中采用的是3900间距的轴网将鼠标放在轴网一端→向右移动,出现一条水平的虚线捕捉线→然后输入数据“3900” →回车键→画出第二条轴线4可以依照以上方法,画出所有轴线,如果像本实例一样,轴线之间尺寸都是相同的,也可以使用“阵列”命令选择一条画好的轴线→“修改轴网”选项卡→“阵列”→点选轴线→向右水平移动→输入间距“3900” →回车键→输入阵列数“10” →回车键5依照以上轴线画法,完成轴网,横向轴网的间距分别为8100,3600,8100轴网的常用设置:6更改轴网符号一般情况下轴网会按照阿拉伯数字一直排列下去,可以把横向的轴线改为用大写字母表示双击轴网旁的小球→输入大写字母“A”→回车键以后再画横向轴线时,便会从大写字母A开始排列7不显示轴网编号或者两头显示轴网编号点选一条轴线→单击轴网编号旁边的小方框→可切换是否显示轴网符号8修改轴网符号位置点选一条轴线→单击轴网编号附近的折断符号→拖拽小圆点,将轴网编号移动至合适的位置标高的绘制方法:标高在REVIT建模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REVIT建模中很多图元的定位都需要依靠标高来进行,因此建立一套精确详细的标高会使后面的建模过程方便很多。
标高绘制最好再轴网绘制之后进行,因为先画过轴网的话,绘制标高的时候会在里面图上显示轴网的位置,在绘制标高的时候能够有所参照。
建筑模型方案阐述建筑模型方案是指在建筑设计阶段,为了更好地展示和体现建筑设计理念、结构形式和空间布局等方面的特点,而进行的模型制作和展示工作。
建筑模型方案是建筑设计师与建筑师之间的沟通工具,也是建筑方案评审和决策的参考依据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阐述建筑模型方案的重要性和各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建筑模型方案可以更直观地展示设计理念。
通过模型,我们可以看到建筑的整体外观、内部空间和结构形式。
模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建筑师的设计意图,从而更好地评估和决策建筑方案。
此外,模型也可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供更多的设计思路。
其次,建筑模型方案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评估建筑方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通过制作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建筑的比例、尺度和内部布局。
我们可以通过模型来观察和检验不同设计方案下的空间流动和功能性。
这对于评估建筑方案的实际可行性和适用性至关重要。
另外,建筑模型方案还可以提供直观的空间体验。
通过触摸和观察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建筑的尺度、比例和空间张力。
这种空间体验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建筑的设计特点,为建筑方案的改进和优化提供线索和启示。
此外,建筑模型方案还是建筑方案展示和推广的重要手段。
在建筑方案评审和决策会议上,通过展示模型可以更好地吸引与会者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估建筑方案。
此外,模型也可以用于建筑展览和活动,为大众提供参观和了解建筑方案的机会。
最后,我们还需要考虑建筑模型方案的制作过程和技术要求。
建筑模型制作需要将建筑设计方案转化为具体的物理形态。
这需要建筑师和模型师之间的密切合作和沟通。
制作模型需要考虑材料的选择、工艺的运用和装饰的细节,以便更好地表达建筑的特点和表现。
综上所述,建筑模型方案在建筑设计和展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建筑模型方案,我们可以更好地展示和体现设计理念、评估建筑方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提供直观的空间体验,作为建筑方案的展示和推广工具。
因此,建筑模型方案的制作和展示值得我们的重视和投入。
双高斯结构和松纳结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概述部分完成后,可能会如下所示:1.1 概述双高斯结构和松纳结构作为两种重要的数学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它们都基于高斯函数的特点,但在具体定义、原理和应用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首先对双高斯结构和松纳结构进行详细介绍,并分析它们的定义和原理。
随后,对它们的特点和应用进行比较和总结,以期得出对这两种结构的更全面的理解。
最后,在结论部分,本文将回顾并总结比较的结果,并展望未来对这两种结构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双高斯结构和松纳结构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应用,探索它们在各自领域中的潜在价值,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方向指引。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对双高斯结构和松纳结构的全面了解,并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从而推动这两种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双高斯结构和松纳结构的定义、原理、特点和应用,为读者呈现一个全景图。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引言、双高斯结构、松纳结构和结论。
以下是每个部分的内容概述:1. 引言部分将介绍整篇文章的背景和目的。
首先,我们将概述双高斯结构和松纳结构在图像处理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然后,我们将介绍本文的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
2. 双高斯结构部分将详细介绍双高斯函数模型的定义和原理。
首先,我们将解释双高斯函数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和参数。
然后,我们将探讨双高斯函数模型的特点和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我们将讨论使用双高斯结构进行图像去噪、图像增强以及图像分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实际应用。
3. 松纳结构部分将详细介绍松纳函数模型的定义和原理。
我们将解释松纳函数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和参数,并探讨其特点和应用领域。
我们将介绍松纳结构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包括图像去噪、图像增强以及图像分割等方面。
此外,我们还将介绍松纳结构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例如语音信号处理和视频压缩等。
4. 结论部分将对比和总结双高斯结构和松纳结构的特点和应用。
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创新建筑模型制作开放实验课程代码: 8501671题目:室外模型制作:温馨家园学院(直属系)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年级/专业/班2009级/交通土建/3班学生姓名:李聪(夏绪勇,唐权,谭斌,赵銮,熊涛,邓小龙,罗人文)学号: 312009********* 指导教师:周遵开题时间: 2011 年6月13日完成时间: 2011 年6月20日目录1.摘要 (2)2.引言 (4)3.任务与分析 (5)4.正文 (6)5.结论 (9)6.致谢 (10)7.参考文献 (11)摘要在当今飞速发展的建筑界和建筑院校建筑专业教学中,建筑模型日益被广大同仁所重视;其原因在建筑模型取其他表现手段之长、补其所短,有机地将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在一起;以其独特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立体的视觉形象。
在此,我们设计制作一个建筑展示模型。
当今的建筑模型制作,决不是简单的仿型制作,它是材料、工艺、色彩、理念的组合。
首先,它将建筑设计人员图纸上的二维图像,通过创意,材料组合形成了具有三维的立体形态。
其次,通过对材料手工与机械工艺加工,生成了具有转折,凹凸变化的表面形态。
再次,通过对表层的物理与化学手段的处理,产生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
所以,人们把建筑模型制作称之为造型艺术。
此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仅要学会运用书本上的只是,还要结合实际,作出具有一定创新性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创新舒适模型AbstractIn today's fast-growing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building construction professional teaching institutions, the building models are increasingly being valued by the majority of associates; its causes from other model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eans to make up their short, organic to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form and content together; its unique forms show a three-dimensional visual image. Here, we designed a display of model building.Today's architectural model-making, not a simple imitation type production, it is the materials, techniques, color combination ideas. First of all, the staff will be drawing o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two-dimensional images, through the creative combination of materials to form three-dimensional withthree-dimensional form. Secondly, the material through the manual and mechanical processing to produce with a turning point, changing the surface of convex shape. Once again, through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ans to produce vividly artistic effect. Therefore, it is the building known as the plastic model.The purpose of this design is that students integrate theory with practice analysis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students learn to use not only to books only, but also in connection with reality, to have some innovative design.Key words:innovation comfort model引言学习建筑模型制作,对于模型制作人员来说;首先,要理解建筑“语言”,理解建筑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建筑设计的内容;其次,要充分了解各种材料的特征,合理地使用各种材料。
建筑模型设计方案概述建筑模型是建筑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建筑模型,设计师可以直观地展示建筑物的外观和内部结构,并优化设计方案。
本文档将介绍建筑模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并提供一些建筑模型设计方案的实例。
设计原则在进行建筑模型设计之前,我们需要遵守一些基本的设计原则,以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视化效果。
1. 比例尺建筑模型的比例尺应该与实际建筑物保持一致,以便能够准确地表示建筑物的尺寸和比例关系。
常用的比例尺有1:100、1:200等。
2. 精确度建筑模型应该尽可能地精确地模拟建筑物的实际结构和形态,包括各个细节。
因此,在制作建筑模型时,需要利用精准的测量工具和材料,以确保模型的精确度。
3. 可视性建筑模型的设计应该能够清晰地展示建筑物的外观和内部结构。
设计师需要考虑到观察者的角度和位置,并通过合适的透视和切面展示方式来增强可视性。
4. 可持续性在设计建筑模型时,需要考虑模型的可持续性。
选择使用可重复利用的材料和制作方法,以减少模型的环境影响,并提高模型的耐久性。
设计步骤下面是一般建筑模型设计的步骤概述。
1. 规划在进行建筑模型设计之前,需要明确设计的目的和要求,并进行规划。
确定建筑模型的大小、比例尺、材料和制作工具等。
2. 收集资料收集有关建筑物的详细资料,包括建筑图纸、照片、视频等。
这些资料将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建筑物的结构、形态和细节。
3. 制定设计方案根据规划和收集的资料,设计师制定建筑模型的设计方案。
方案应该考虑到模型的比例尺、材料的可获得性和制作工艺等因素。
4. 制作模型根据设计方案,开始制作建筑模型。
这个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各种材料和工具,如刀具、胶水、塑料板等。
制作过程需要精确、耐心和细致。
5. 完善细节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细节,以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视性。
这包括建筑物的形态、外观和内部结构等。
6. 完成模型完成模型后,进行最后的检查和修正。
确保模型的各个部分都完整、准确和稳固。
【优秀活动设计】建筑模型创意搭建——美丽的校园一、主题名称:建筑模型创意搭建——美丽的校园二、适用年级:五-六年级三、主题说明:本课程资源是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推荐主题“设计制作活动——劳动技术”开设的一门适合五-六年级学生实践体验活动的建筑模型创意搭建课程。
在活动中学生使用KEVA积木来进行《美丽的校园》主题创意搭建活动,学生能从中感受到建筑之美和自主设计搭建作品带来的成就感。
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艺术等学科知识和生活中的经验去完成搭建任务,充分锻炼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空间思考与建构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规划职业生涯奠定基础,培养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意志品质。
四、主题目标(一)价值体认:学生通过活动体验过程,感受建筑之美,体认建筑设计师这一职业,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为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二)责任担当:学生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设计和搭建过程,配合组员完成分配的搭建任务,在活动过程中不怕困难,勇于挑战,提升团队合作能力。
(三)问题解决:学生能运用各种搭建技法,完成搭建任务,通过活动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创意物化:学生能将自己创意、设计方案付诸实践,转化为建筑模型作品,在小组展示中流畅表达创意,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实施条件:1、实践活动室环境创设(建筑模型作品若干,基本搭建技法图解,优秀作品图片展示等);2、教学材料一批:KEVA积木、铅笔、尺子、A4纸、橡皮等;3、多媒体一体机(或电脑投影机)一套,摄录设备。
六、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教师展示使用KEVA积木搭建的建筑模型作品(实物、图片、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建筑模型的魅力。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如果我是建筑设计师,如何设计搭建一座美丽的校园,导入主题:美丽的校园——建筑模型创意搭建。
建筑模型设计说明
模型得制作采用卡纸为主要材料,用粘贴得方式做出了墙体得厚度。
窗套,基底,踏步都有较细腻得表现,柱头得柱式用卡纸卷折易形成较为逼真得效果,屋顶部分采用瓦楞纸瓶贴而成,白色与红色得纸材得色彩对比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原有建筑得色彩对比关系,各部分得比例及尺度把握比较贴近,制作精细,提炼得当,建筑得虚实关系及细部在模型中都有表现,使模型更为生动。
模型虽然用卡纸为材料,但通过叠合形成各种不同几何形体得体快,亦能体现结识得体量感。
模型采用白色卡纸与红色瓦楞纸与不同材质得墙纸较好得表达了对比强烈得色彩与质感。
屋面部分用瓦楞纸在色彩,纹理上把握得合适,总之这就是一个有趣,生动较为逼真得模型,反映了原作比例,色彩关系与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