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慢性肾衰竭
- 格式:ppt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60
第十一章慢性肾衰竭【学习纲要】1.了解慢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掌握其分期、典型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熟悉慢性肾衰竭的病理生理和改变,各种临床症状产生的原理。
3.了解慢性肾衰竭的病因、鉴别诊断、透析疗法和肾移植的原理与适应症。
【多选题】(A1,A2,A3,A4,B1)A1型题(最佳选择肯定型)每道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引导句为肯定陈述,在答题时,只许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作为正确答案。
1.下列哪项是慢肾衰最早和最突出的临床表现?A. 胃肠道表现B. 精神神经系统表现C. 心血管系统表现D. 呼吸系统表现E. 代谢性酸中毒2.下列哪项是慢肾衰最常见的死因?A. 心血管疾病B. 高钾血症C. 代谢性酸中毒D. 贫血E. 感染3.在大部分慢性肾脏疾病肾功能不全时,高血压的主要原因是:A. 血浆肾素活性增高B. 钠水潴留C. 前列腺素分泌减少D. 儿茶酚胺分泌过多E. 血管舒缓素分泌减少4.慢肾衰患者必具有的临床表现是:A. 大呼吸B. 抽搐C. 高血压D. 贫血E. 水肿5.慢肾衰患者贫血最主要的原因是?A. 失血B. 红细胞生成素缺乏C. 胍类抑制红细胞生长D. 缺铁E. 低蛋白6.我国引起慢性肾衰竭常见的病因是?A. 糖尿病肾病B. 慢性肾小球肾炎C. 高血压肾病D. 梗阻性肾病E. 多囊肾7.国外引起慢性肾衰竭常见的病因是?A. 糖尿病肾病B. 慢性肾小球肾炎C. 高血压肾病D. 梗阻性肾病E. 多囊肾8.血管紧张素Ⅱ在肾衰进行性恶化中的作用是:A. 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力增高,引起肾小球肥大B. 减少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C. 参与了细胞外基质降解D. 减少肾小球的通透性E. 减少蛋白尿9.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常有以下改变:A. 代谢性碱中毒B. 高血钙C. 高钾血症D. 低磷血症E. 以上都不是10.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患者常有:A. 高血压B. 白细胞增高C. 呼吸浅快D. 高胆固醇血症E. 以上都不是11.关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水负荷过多所致心力衰竭,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A. 大剂量利尿剂B. 饱和量洋地黄类药物C. 低盐和控制水的摄入D. 血液或腹膜透析E. 血管扩张药物12.尿毒症高钾血症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A. 输入5%碳酸氢钠B. 静脉注射钙剂C. 输入50%葡萄糖加胰岛素D. 进行血液透析E. 口服钠型阳离子交换树脂13.尿毒症患者,化验结果如下,哪项结果提示应做紧急处理?A. 血肌酐1430μmol/LB. HCO3-13mmol/LC. 血清钾7.3mmol/LD. 血清钙1.9mmol/LE. 血红蛋白60g/L14.慢性肾炎氮质血症患者,出现以下哪项改变即可诊断为肾衰竭期?A. 贫血B. 尿比重1.010C. 代谢性酸中毒D. 夜尿增多E. 肌酐清除率是正常值的30%15.35岁女性患者,患慢性肾炎3年,间有头晕,脸色较苍白,但临床上仍未出现肾功能不全,说明:A.肾小球病理改变发生逆转B.“健存”肾单位尚有一定数量C.肾小管排泌功能尚末受影响D.肾小球滤过率尚末受影响E.以上都不是16.42岁男性患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2年,7天来尿量明显减少,强心利尿效果不佳,血压190/120mmHg,血肌酐987μmol/L,尿素氮25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3mmol/L,给予5%碳酸氢钠100ml静滴后,出现呼吸困难,心率达140次/分,双肺底部有少许中细湿罗音,此时治疗最好选择哪项?A.改用口服苏打片B.加强利尿C.改用乳酸钠D.紧急血液透析E.给予静脉补钙17.32岁男性患者,诊断为慢肾衰尿毒症,患者下列哪项表现主要是内分泌功能障碍引起?A. 贫血B. 皮肤搔痒C. 心包摩擦音D. 高钾血症E. 代谢性酸中毒18.50岁男性患者,蛋白尿10年,近2年来出现水肿,血压持续升高,180/105mmHg,血肌酐654μmol/L,尿蛋白1.9g/d,其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主要是:A. 原发性高血压B.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C. 水钠潴留D. 缓激肽作用降低E. 嗜铬细胞瘤19.下列哪项对诊断慢性肾衰竭时水、电解质紊乱最有意义?A. 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磷、低血钙B. 代谢性酸中毒、高血磷、低血钙C. 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磷、高血钙D. 代谢性碱中毒、高血磷、低血钙E. 代谢性碱中毒、低血磷、高血钙20.慢肾衰尿毒症最理想的治疗是?A. 利尿剂B. 腹膜透析C. 血液透析D. 肾移植E. 优质低蛋白饮食21.关于肾性骨营养不良的早期诊断,下列哪项最有价值?A. 骨X线片B. 骨活检C. 骨痛D. 自发性骨折E. PTH22.防治肾性骨营养不良最好采用:A. 限磷饮食B. 口服碳酸钙C. 氢氧化铝凝胶D. 醋酸钙E. 骨化三醇23.患者男性,32岁,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反复出现心力衰竭,下列哪项是其病因?A. 钠潴留B. 水潴留C. 高血压D. 尿毒症心肌病E. 以上都可能24.42岁女性患者,反复水肿、蛋白尿3年,恶心厌食、少尿1周,血压160/100mmHg,脉搏54次/分,血红蛋白62g/L,CO2CP13mmol/L,血肌酐1124μmol/L,入院半小时突然心脏骤停,最可能的原因是:A.急性心肌梗死B.脑出血C.高钾血症D.高磷血症E.酸中毒25.35岁女性患者,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血压160/90mmHg, 无水肿,内生肌酐清除率10ml/min,Hb 70g/L,最佳的饮食是:A. 低盐饮食B. 动物高蛋白高钙饮食C. 植物油与植物低蛋白饮食D. 低磷优质低蛋白饮食E. 高钙饮食26.36岁男性患者,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1年,恶心、呕吐,无尿4天,血肌酐1458μmol/L,K+7.2mmol/L 下列哪项措施可降低体内总钾水平?A. 呋塞米60mg静注B. 碳酸氢钠静滴C. 葡萄糖酸钙静注D. 胰岛素加葡萄糖静滴E. 血液透析27.30岁男性患者,发热,咽痛5天,恶心、呕吐,少尿,厌食,头晕2天,血压180/100mmHg,血肌酐984 μmol/L,血红蛋白65g/L,血糖5.1mmol/L,B超示两肾缩小,最合适的诊断是:A. 急性肾衰竭B. 急性肾小球肾炎C.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D. 慢性肾衰竭急性加剧E. 以上都不是28.29岁男性患者,反复水肿、蛋白尿2年,血压180/110mmHg,血肌酐901μ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3mmol/L,血k+ 6. 7mmol/L,Na + 130mmol/L,Ca2+1.9mmol/L,Hb 62g/L,最佳的治疗是:A.输新鲜血B.静注葡萄糖酸钙C.静滴葡萄糖+胰岛素D.血液透析E.静滴必需氨基酸29.42岁女性患者,因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已透析治疗数月,下列哪个说法是对的?A. 不典型的心衰仅表现为尿量减少或水肿加重B. 血液透析常可纠正患者的出血倾向C. 血液透析也可以改善白细胞吞噬、杀菌能力D. 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比未透析者可能更严重E. 以上都对A2型题(最佳选择题否定型)每一道考题下面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引导句为否定陈述,答题时,只许从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作为正确答案。
2023-11-03•慢性肾衰竭概述•慢性肾衰竭的症状与体征•慢性肾衰竭的诊断与治疗目录•慢性肾衰竭的预防与护理•慢性肾衰竭病例分享与讨论•相关知识点链接与拓展01慢性肾衰竭概述定义慢性肾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从而出现一系列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的综合征。
分类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慢性肾衰竭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遗传性三大类。
定义及分类病因主要包括原发性肾脏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肾小管间质病变等。
发病机制慢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多个方面。
病因及发病机制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是一种有效的替代治疗方式,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
慢性肾衰竭与透析透析治疗当慢性肾衰竭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病阶段,出现明显的代谢性酸中毒、高血钾、心力衰竭等症状时,应考虑进行透析治疗。
透析指征通过透析治疗,可以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水分,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透析效果02慢性肾衰竭的症状与体征早期症状与体征早期慢性肾衰竭患者可能会感到轻度乏力,这是由于肾脏功能受损导致的。
轻度乏力食欲不振高血压夜尿增多由于肾功能下降,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或者对食物的喜好发生变化。
慢性肾衰竭患者可能会出现高血压症状,这是由于肾脏无法有效排除体内多余的钠和水分。
早期慢性肾衰竭患者可能会出现夜尿增多的情况,这是由于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功能下降。
晚期症状与体征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感到重度乏力,这是由于体内的代谢废物无法有效排出。
重度乏力晚期慢性肾衰竭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这是由于体内毒素积累过多。
恶心呕吐随着肾脏功能的进一步下降,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呼吸困难晚期慢性肾衰竭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这是由于体内毒素积累过多。
皮肤瘙痒慢性肾衰竭患者可能会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如胸闷、气短、心悸等。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临床路径)简介: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2011年版)慢性肾衰是指病久正衰之肾衰。
肾衰是指可由暴病及肾,损伤肾气,或肾病日久,致肾气衰竭,气化失司,湿浊尿毒不得下泄,以急起少尿甚或无尿,继而多尿,或以精神萎靡,面色无华,口有尿味等为常见症状的脱病类疾病。
根据其起病缓急又可分为急性肾衰和慢性肾衰。
新起病急之肾衰为急性肾衰,病久正衰之肾衰为慢性肾衰。
一、诊断(1)中医:慢性肾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 9.14.2,肾系病类,P15,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年03月04日发布〕诊断依据:慢性肾衰是指由肾病日久,致肾气衰竭,气化失司,湿浊尿毒不得下泄,以少尿甚或无尿,或以精神萎靡,面色无华,口有尿味等为常见症状的肾衰病。
(2)西医:慢性肾功能衰竭〔国家疾病编码ICD-10 N18.902〕诊断依据:参照王海燕第2版《肾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3)肾功能分期:据肾功能损害的不同程度,分为四期:(1)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肾小球滤过率GFR 50-80ml/min,血清肌酐Scr 133-177μmol/L。
(2)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GFR50-20m1/min,Scr178-442μmol/L。
(3)肾功能衰竭期:GFR20-10ml/min,Scr443-707μmol/L。
(4)尿毒症期或肾衰终末期:GFR<10ml/min,Scr≥707μmo1/L。
附:慢性肾脏疾病分期:采用美国2002年发布的K/DOQI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之“慢性肾脏疾病的定义与分期”。
(慢性肾脏疾病(CKD)定义:肾损害≥3月,肾损害指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伴或不伴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
表现为下列之一:病理异常;或有肾损害标志;包括血或尿成分异常,或影像学检查异常。
肾小球滤过率(GFR)<60ml/min/1.73m2≥3个月,有或无肾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