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滨海旅游发展战略及开发规划
- 格式:docx
- 大小:23.85 KB
- 文档页数:4
嘉兴滨海旅游业发展规划嘉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嘉兴市旅游局嘉兴市滨海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二〇一五年五月第六章总体布局与分区规划22一、总体布局22目录 (1)第一章规划总则 (3)一、规划范围 (3)二、规划期限 (3)三、规划依据 (3)四、规划原则 (4)第二章背景分析 (5)一、滨海旅游发展概述 (5)二、区域背景分析 (7)第三章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12)一、旅游资源调查 (12)二、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14)三、旅游资源特色评价 (14)第四章嘉兴滨海旅游SWOT 分析 (16)一、优势 (16)二、劣势 (16)三、机遇 (17)四、挑战 (18)第五章发展战略与目标 (19)一、总体定位 (19)二、设计理念 (19)三、发展战略 (19)四、形象定位 (20)二、分区规划221、钱塘1号滨海风情廊………2、九龙山滨海旅游区………3、乍浦文化旅游区………4、海盐湿地旅游区………5、南北湖休闲旅游区………6、尖山生态旅游区………7、海宁观潮旅游区………8、王盘山生态旅游岛………9、白塔山生态度假岛………第七章旅游市场分析与定位一、旅游市场分析 (23) (25) (28) (33) (35) (41) (46) (46)4848二、旅游市场细分 (49)三、旅游客源市场定位 (50)四、旅游客源市场预测 (51)第八章旅游产品与营销策划 (52)一、旅游产品体系 (52)二、旅游线路设计 (53)三、旅游营销策划 (53)四、发展智慧旅游 (55)第九章旅游保障系统规划 (51)一、交通规划 (51)二、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51)三、环境保护 (59)第十章分期实施与投资估算 (55)一、分期实施 (55)二、重点项目投资估算 (55)第十一章保障措施 (57)一、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开发战略 (57)二、制定更加有利于滨海旅游发展的扶持政策 (57)三、完善滨海旅游发展的工作机制 (58)四、加强滨海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58)第一章规划总则一、规划范围嘉兴市平湖、海盐、海宁部分行政区域(杭浦高速公路至杭州湾沿海区域),重点为滨海新区,陆域面积约为227 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为1559 平方公里。
滨海旅游营销策划书3篇篇一滨海旅游营销策划书一、策划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消费观念的转变,滨海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
[滨海旅游地名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然而,目前[滨海旅游地名称]的旅游市场还不够成熟,需要进行有效的营销策划,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
二、策划目的本次策划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营销活动,提高[滨海旅游地名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三、策划内容(一)市场分析1. 目标市场:本次策划的目标市场主要是国内游客,特别是周边城市的游客。
2. 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追求高品质、个性化的旅游体验。
滨海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3. 竞争情况:目前,国内滨海旅游市场竞争激烈,[滨海旅游地名称]需要面对来自其他滨海旅游地的竞争。
(二)产品策略1. 产品定位:[滨海旅游地名称]的产品定位是“休闲、度假、养生”,旨在为游客提供一个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旅游目的地。
2. 产品特色:[滨海旅游地名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如美丽的海滩、清澈的海水、壮观的海景、丰富的海鲜美食、独特的渔家文化等,这些都是[滨海旅游地名称]的产品特色。
3. 产品组合:根据市场需求和游客的兴趣爱好,[滨海旅游地名称]可以推出多种产品组合,如海滨度假游、海鲜美食游、渔家文化游、海上运动游等。
(三)价格策略1. 定价策略: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滨海旅游地名称]可以采用差异化定价策略,针对不同的产品组合和游客群体制定不同的价格。
2. 价格调整:根据市场需求和季节变化,[滨海旅游地名称]可以适时调整价格,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
(四)渠道策略1. 直接销售:[滨海旅游地名称]可以通过自己的官方网站、公众号、电话等渠道直接销售旅游产品。
滨海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研究
滨海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在于为游客创造一个完美的休闲胜地,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丰富的体验。
在这个度假区,规划设计涵盖着景观、建筑、交通、配套设施等多个方面,以实现整体的和谐发展。
滨海风光
滨海度假区的规划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风光。
海滨沙滩、碧海蓝天、日出日落等自然景观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利用自然元素,打造宜人的环境,营造舒适宜人的度假氛围。
建筑风格
建筑风格也是滨海度假区规划设计的重点之一。
建筑应当与当地特色相融合,体现地域文化,同时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优雅的设计风格、现代的设施设备将为游客提供舒适的居住体验。
交通便捷
除此之外,滨海度假区的规划设计还需考虑到交通便捷性。
便利的交通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提高度假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应该考虑到陆路、水路、空路等多种交通方式,确保游客出行便利。
设施配套
设施配套也是度假区规划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包括住宿设施、餐饮娱乐、商业购物等各种配套设施的规划设计至关重要。
只有完善的配套设施,才能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提升度假区的综合竞争力。
滨海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工程,需要从自然风光、建筑风格、交通便捷、设施配套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以打造一个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观点:综合规划设计是滨海旅游度假区成功的关键,只有在各个方面做到完美统一,才能真正实现度假区的魅力和吸引力。
乐清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乐清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来源: 发布时间: 2008年06月02日浏览次数: 目录前言1一、发展基础与条件3(一)海洋资源概况 3(二)发展的现状评价5(三)存在的主要问题7(四)发展的有利条件9二、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11(一)指导思想11(二)基本原则11(三)发展目标13三、主要海洋产业发展 15(一)港口物流业15(二)临港(滨海)工业17(三)海洋渔业20(四)滨海旅游业22(五)海洋新兴产业24四、区域布局及发展重点26(一)总体布局26(二)北部山海旅游产业区27(三)中部临港综合产业区31(四)南部沿海特色产业区35五、海洋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41 (一)合理规划岸线资源41(二)综合利用滩涂资源43(三)保护海洋生物资源44(四)改善近海海域生态环境45六、对策与措施47(一)健全海洋综合管理体制47(二)实施“科技兴海”战略48(三)创新海洋开发新机制49(四)拓展海洋经济外向空间49(五)强化涉海基础设施建设50(六)加强海洋经济持续发展51附表:《乐清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重点建设项目表[1] 港口及集疏运系统建设项目表;[2] 临港(滨海)工业建设项目表;[3] 海洋渔业建设项目表;[4] 滨海旅游建设项目表;[5] 水利(围涂造地)工程建设项目表;[6] 海洋生态环境建设项目表。
附件1 温州市乐清湾港区开发规划附件2:参考文献前言乐清市东临乐清湾,隔乐清湾与玉环、洞头县相望,南隔瓯江与温州市区相对。
全市陆地面积约1174 km2,海域水面积约270km2,沿海岸线长约193.3km,沿海地带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全市海洋经济的发展潜力巨大。
规划背景:21世纪是海洋世纪,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沿海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乐清市从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依据《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浙江省沿海市、县(市、区)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导意见》(浙发改地区[2004]529号)以及《温州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等有关精神,制定了《乐清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
乐清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4调整完善版(备案稿)文本乐清市人民政府二〇一六年六月目录第一章规划总则 (1)第二章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目标 (6)第三章区域土地利用统筹 (12)第四章加强生态空间保护建设 (19)第五章保护与合理利用农用地 (21)第六章集约节约利用建设用地 (26)第七章其他专项规划 (41)第八章土地用途分区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46)第九章中心城区规划 (55)第十章乡镇土地利用调控 (77)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与管理 (81)第十二章附则 (87)前言乐清市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 是温州大都市区北翼副中心,“温州模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乐清市生态环境优美,经济社会实力强劲,近年来先后获得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工业重市、经济强市等光荣称号。
《乐清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2005年为基期,实施至今已逾8年。
规划实施期间,乐清市经济快速发展,土地规划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但自2010年以来,乐清市面临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土地规划的执行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
2013年,乐清市对现行土地规划进行了实施评估,根据实施评估的结论,乐清市启动了本轮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编制了《乐清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4调整完善版》(以下简称《规划》)。
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环保工作会议精神,使保护耕地更加严格规范、保障发展更加持续有力、节约集约更加扎实有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规划》提出了乐清市新的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战略目标、发展重点、空间格局与政策措施,集中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国土空间有序、合理开发的决策意图。
《规划》是乐清市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区域加强城乡统筹建设、严化土地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各部门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
乐清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4调整完善版(备案稿)文本乐清市人民政府二〇一六年六月目录第一章规划总则 (1)第二章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目标 (6)第三章区域土地利用统筹 (12)第四章加强生态空间保护建设 (19)第五章保护与合理利用农用地 (21)第六章集约节约利用建设用地 (26)第七章其他专项规划 (41)第八章土地用途分区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46)第九章中心城区规划 (55)第十章乡镇土地利用调控 (77)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与管理 (81)第十二章附则 (87)前言乐清市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 是温州大都市区北翼副中心,“温州模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乐清市生态环境优美,经济社会实力强劲,近年来先后获得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工业重市、经济强市等光荣称号。
《乐清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2005年为基期,实施至今已逾8年。
规划实施期间,乐清市经济快速发展,土地规划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但自2010年以来,乐清市面临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土地规划的执行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
2013年,乐清市对现行土地规划进行了实施评估,根据实施评估的结论,乐清市启动了本轮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编制了《乐清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4调整完善版》(以下简称《规划》)。
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环保工作会议精神,使保护耕地更加严格规范、保障发展更加持续有力、节约集约更加扎实有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规划》提出了乐清市新的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战略目标、发展重点、空间格局与政策措施,集中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国土空间有序、合理开发的决策意图。
《规划》是乐清市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区域加强城乡统筹建设、严化土地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各部门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
89现代山水城镇的空间解析魏 薇 秦洛峰【作者简介】魏 薇(1972-),女,博士,浙江大学建工学院区域与城市规划系,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所副教授。
秦洛峰(1971-),男,博士,浙江大学建筑系,建筑设计及理论研究所副教授。
【收稿日期】2008-07-07【文章编号】1002-1329(2009)02-0089-04【中图分类号】TU984.11+3;F590【文献标识码】B【摘要】从山水空间角度分析了乐清芙蓉池旅游开发总体概念规划的设计构思,通过前期方案和深化方案的解析,总结了山水环境下城镇空间布局的基本要点,指出了组团布局的灵活性。
【关键词】山水环境;城镇空间;空间形态;组团布局TOURISM DEVELOPMENT CONCEPTUAL PLANNING OF FURONGCHI IN YUEQING CITY WEI Wei; QIN Luofeng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deology of tourism de-velopment conceptual planning of Furongchi from the angles of mountain and water. By explaining the primary scheme and im-proved scheme, it summarizes the basic points in spatial layout of towns surrounded by mountains and water and points out the flexibility of cluster layout.KEYWORDS: mountain and water environment; space of town;spatial form; cluster layout1 引言 中国传统城镇多为山水城镇,城镇空间结构紧凑而自然随意。
乐清市“十二五”规划乐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乐清市人民政府二零一一年二月目录一、现实基础与发展背景 (1)(一)“十一五”回顾 (1)(二)发展阶段判断 (5)(三)机遇与挑战 (5)二、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8)(一)指导思想 (8)(二)战略重点 (9)(三)发展目标 (10)三、统筹城乡发展,培育现代化大城市 (13)(一)优化城镇体系结构 (13)(二)提升中心城市功能 (14)(三)完善城市基础配套 (15)(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17)(五)着力建设美丽乡村 (19)四、创新引领转型,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21)(一)强化自主创新引领 (21)(二)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23)(三)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27)(四)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30)(五)加快海洋经济发展 (32)五、强化设施建设,提升发展承载能力 (34)(一)建立现代交通网络 (34)(二)构筑电力能源网络 (36)(三)健全水利保障网络 (37)(四)打造高速信息网络 (38)六、深化惠民安民,共建民本和谐社会 (39)(一)扩大就业鼓励创业 (39)(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40)(三)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41)(四)健全医疗卫生体系 (43)(五)全面发展体育事业 (45)(六)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 (46)(七)深化平安乐清创建 (47)七、先进文化引领,提升竞争软实力 (49)(一)核心价值普及体系 (49)(二)公共文化惠民体系 (50)(三)文化产业发展体系 (52)(四)文化创新提升体系 (54)八、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55)(一)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55)(二)深化节能减排工程 (56)(三)争创低碳经济示范区 (57)(四)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58)九、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增强发展活力 (59)(一)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59)(二)再筑对外开放新格局 (61)十、优化空间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63)(一)总体空间格局 (63)(二)主体功能区划 (64)(三)重大平台开发 (66)十一、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71)(一)强化“十大千亿”支撑 (71)(二)增强“四大要素”保障 (73)(三)完善规划执行机制 .................................................................. 75 --------------------------------------------------------------------------------------- 附图:1、综合交通规划图;2、总体空间布局示意图;3、五大重点区块示意图。
江门滨海旅游规划方案最新引言江门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的珠江三角洲,东临珠江口,地理位置优越。
作为一个沿海城市,江门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
为了进一步推动江门的旅游发展,我们制定了最新的滨海旅游规划方案,以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和促进经济增长。
第一阶段:开发和改建旅游设施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我们计划在滨海地区开发和改建多个旅游设施,并提供更多的旅游服务。
首先,我们将修建一条现代化的滨海观光大道,为游客提供便捷的交通条件。
大道沿线将修建多个游客服务中心,提供信息咨询、导游服务以及购物和餐饮设施。
为了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我们还计划建设多个主题公园和观光景点。
其中包括海洋公园、水上乐园和自然保护区等。
这些设施将提供丰富多样的娱乐项目和活动,让游客可以充分享受滨海的自然风光和休闲娱乐。
第二阶段:保护和提升生态环境滨海地区的自然风光是江门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为了保护这片宝贵的生态环境,我们将加强生态保护措施并提升环境质量。
首先,建立高效的垃圾处理系统,保持滨海地区的清洁和整洁。
我们还将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旅游业的应用,鼓励旅游企业采取绿色环保的经营方式。
另外,我们将建设生态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为游客提供近距离接触自然的机会。
在这些区域,游客可以观赏珍稀濒危物种,了解自然生态的重要性,并参与生态保护活动。
这样的体验将帮助游客从更深层次了解滨海地区的自然之美。
第三阶段:促进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为了进一步提升江门的旅游吸引力,我们将加强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工作。
首先,我们将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展示江门的丰富历史和文化遗产。
这样的活动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与其他旅游城市的合作和交流。
通过开展联合推广活动和互换旅游资源,我们将实现旅游业的互利共赢。
这样的合作将拓展江门的旅游市场,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访问。
结论江门作为一个滨海城市,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丰富的人文景观。
滨海旅游营销策划书3篇篇一滨海旅游营销策划书一、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消费观念的升级,滨海旅游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为了提升滨海旅游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特制定本营销策划书。
二、目标群体1. 年龄:主要集中在 25-50 岁的人群,他们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和旅游需求。
2. 职业:包括上班族、自由职业者、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等,他们工作压力较大,渴望放松身心。
3. 兴趣爱好:喜欢户外活动、美食、文化体验等,对海洋文化和滨海风光有浓厚的兴趣。
三、目标1. 提高滨海旅游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
2. 增加游客在旅游区的停留时间和消费金额,提高旅游区的经济效益。
四、营销策略1. 产品策略推出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包括海滨度假、海洋文化体验、水上运动、海鲜美食等,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如滨海养生、滨海摄影、滨海婚礼等,提升旅游区的竞争力。
加强旅游产品的创新和升级,不断推出新的旅游项目和活动。
2. 价格策略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推出不同档次的旅游产品和套餐,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和预算。
加强与旅行社、酒店等合作,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和价格折扣。
3. 渠道策略加强与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等渠道的合作,拓展销售渠道。
利用社交媒体、旅游网站、短视频平台等进行宣传推广,提高旅游区的知名度和曝光率。
举办旅游推介会、参加旅游展会等活动,扩大旅游区的影响力。
4. 促销策略推出优惠活动,如打折、满减、赠品等,吸引游客前来旅游。
开展主题活动,如滨海音乐节、海洋文化节、海鲜美食节等,增加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加强与游客的互动和沟通,通过会员制度、积分兑换等方式,提高游客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五、执行计划1. 时间:[具体时间]2. 地点:滨海旅游区3. 活动内容:旅游推介会:在主要客源地城市举办旅游推介会,向当地旅行社、媒体和公众宣传滨海旅游区的旅游产品和线路。
海边文旅方案策划书3篇篇一海边文旅方案策划书一、活动主题在海边,遇见美好生活二、活动目的通过举办海边文旅活动,吸引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提升当地旅游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经济发展。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1. 时间:[活动时间]2. 地点:[活动地点]四、活动内容1. 沙滩音乐节:邀请知名乐队和歌手在沙滩上举办音乐会,让游客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大海的浪漫和风情。
2. 海鲜美食节:举办海鲜美食节,展示当地的特色海鲜美食,让游客品尝到新鲜美味的海鲜。
3. 海洋文化体验:设置海洋文化体验区,让游客了解海洋文化,参与海洋文化活动,如海洋科普展览、海洋手工艺品制作等。
4. 海滨运动:组织各种海滨运动,如沙滩排球、冲浪、帆船等,让游客在运动中享受大海的乐趣。
五、宣传推广1. 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活动信息,吸引游客关注。
2. 制作宣传海报和宣传册,在当地的旅游景点、酒店、商场等地方发放。
3. 与当地的旅行社合作,组织旅行团前来参加活动。
六、活动预算活动预算主要包括场地租赁、音响设备租赁、美食制作、宣传推广等费用,预计总费用为[X]元。
七、注意事项1. 活动期间要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
2. 要做好环境卫生工作,保持沙滩的干净整洁。
3. 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调整活动安排,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篇二海边文旅方案策划书一、活动主题"海边文旅,畅享海滨风情"二、活动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旅游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海边旅游作为一种受欢迎的旅游方式,具有独特的魅力。
为了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提升海边旅游的吸引力,我们制定了本策划方案。
三、活动目的1. 提供丰富多样的文旅活动,满足游客的需求。
2. 提升海边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 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四、活动时间和地点1. 时间:[具体活动时间]2. 地点:[详细活动地点]五、活动内容1. 沙滩音乐节:邀请知名乐队和歌手进行表演,打造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音乐盛宴。
乐清湾港区(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文本·分图则(成果)院长:何志平总规划师:张静项目负责人:张静设计号:2005-规-29证书编号:[规]甲0570075收费证书:浙温市字57号温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二○○七年五月编制单位:温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乐清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审定:何志平院长高级规划师审核:张静总规划师高级规划师项目负责人:张静总规划师高级规划师参编人员:杨介榜副院长高级规划师林锋城市规划师陈显秀院长城市规划师(乐清院)郑志丰副院长城市规划师(乐清院)项志远助理规划师叶盼慧助理规划师方素萍城市规划师潘秋月助理规划师(乐清院)叶树清助理规划师(乐清院)张文泉城市规划师(乐清院)南建助理规划师(乐清院)叶双朋助理规划师(乐清院)徐祥福助理规划师(乐清院)第一部分规划文本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规划职能与规模 (2)第三章空间布局规划 (3)第四章道路交通规划 (4)第五章绿地及景观系统规划 (5)第六章土地开发强度控制 (7)第七章市政工程规划.............................................7.第八章专项工程规划 (9)第九章土地使用和建筑规划管理通则 (12)第十章规划指标体系………………………………………16 附表:1、规划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一览表2、乐清湾港区(一期)规划用地平衡表3、规划道路一览表4、道路主要断面形式一览表5、片区停车位规划配建建议标准表6、地块指标控制一览表7、主要河道规划控制表附件:乐清市湾港区(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会审纪要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迎接即将开发的乐清湾港区及其后方的建设,需要对港区一期建设的用地进行用地、道路、景观及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控制,避免因港口建设带来的不良开发及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创造良好的开发建设环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相关法规、规定等,特制定《乐清湾港区(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控规)文本。
滨海新区发展规划滨海新区发展规划滨海新区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地处长江三角洲、长江入海口的江苏沿海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滨海经济开放试验区之一。
滨海新区发展规划旨在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化水平等措施,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标。
首先,滨海新区发展规划将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
通过引进高科技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产业水平和竞争力;同时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金融、物流、文化等产业的支持。
这样可以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和产业转型,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其次,滨海新区发展规划将注重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和生态系统。
通过建设海洋保护区、推行海洋生态修复和保育项目,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提高海洋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同时,鼓励低碳经济发展,推广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环境污染和碳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
第三,滨海新区发展规划将加强城市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规划合理的城市布局,完善交通网络和配套设施,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此外,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水平。
最后,滨海新区发展规划将加强区域合作和开放交流。
通过与周边城市和地区加强战略合作,共同推动区域发展和城市群建设。
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流,吸引外商投资和技术引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总之,滨海新区发展规划旨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化水平等多种措施,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滨海新区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现代化建设的典范。
文献综述
乐清市滨海旅游发展战略及开发规划研究滨海旅游作为现代旅游增长最快的领域,从上世纪80年代起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回归自然、热爱自然的观念成为国内外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力,去海滨旅游也逐步成为旅游者最佳的旅游选择之一。
很多学者也就滨海旅游发展这个问题作了许多相关的研究,本篇文献综述主要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给自己的论文写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理清研究的内容。
1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滨海旅游研究相较于国外尤其欧美等发达国家,起步较晚,相关文献资料多集中于知名滨海城市。
1.1xx旅游相关概念
在《滨海休闲旅游业的认识和框架》中滨海旅游包含在海岸、离岸水面上发生的旅游、休闲娱乐活动,包含海岸上住宿、餐饮、食品工业,第二住宅的发展,基础设施支撑的海岸发展和旅游活动,例如休闲渔船、休闲渔业、浮潜和潜水。
滨海休闲旅游资源作为一种公共游憩资源,其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休闲垂钓资源、优美景观等都属于公共产品,直接赋予了人类,并没有通过市场来进行交易,那些人文型滨海休闲旅游资源如民俗风情、历史文化遗址等非劳动产品,也不能通过生产成本来决定其价值。
而是从满足休闲旅游者需求的角度出发,其价值应该体现在满足休闲旅游者欲望的程度上,也就是休闲旅游者愿意为之所付出的代价或成本。
1.2实证研究
我国的滨海旅游研究相较于国外尤其欧美等发达国家,起步较晚,相关文献资料相对集中于实证研究,以个案为主。
2007年,张广海、田纪鹏在《国内外滨海旅游研究回顾与展望研究》也指出滨海旅游发展研究在区域尺度上,众多学者以我国特定的滨海旅游地为案例,系统研究我国滨海旅游的成果不多见。
2006年张小华在《厦门海滨旅游现状趋势及发展对策分析》中分析了足门海滨旅游业的现状,阐述了其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厦门海滨旅游的发展对策。
2007年林宝民、邓东冬在《厦门发展海滨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中又以厦门为例,对其发展海滨生态旅游的条件进行了SWOT分析,对厦门海滨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2008年岳艳、李晓玲在论文《体验经济背景下的滨海旅游产品优化创新研究》中以蓬莱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旅游产品特点及现存问题的分析及评价,提出了针对性的产品优化创新策略。
随着滨海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一些开发带来的影响也随之而来。
2009年,金贻丰、敖展雄等在《乐清市沿海鸟类资源初步调查》中也指出“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乐清湾围垦地方增多,使很多鸟类生存受到严重影响,种群处在极不稳定的状态下,随时都有灭绝的可能。
并提出不能用一味开发,而不考虑到对环境对其他生物带来的影响,乐清市适当地发展滨海生态型休闲旅游适应当地环境需求,也适应旅游者反璞归真的旅游需求。
而早在2001年,李跃军、姚丽芳在《海滨旅游资源非优区开发研究——以台州海滨旅游开发为例》中就指明:“从中国各大海滨旅游区的辐射范围来看,我国各大海滨旅游区目前没有一个占绝对优势覆盖全中国。
这就需要各大海滨旅游区与周围一些有互补优势的非优势旅游区“大联合”开发。
”2007年,刘康在《滨海休闲旅游资源价值与评估方法探讨》中也则阐述了滨海休闲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的复杂性,在开发利用和管理过程中更应重视其价值评估过程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力求准确地评估资源价值,实现滨海休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2010年,在《滨海旅游国内研究综述》中,隋芹芹指出近年来随着滨海旅游开发力度的加大,我们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文献研究的内容就可持续发展与海洋资源生态保护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
在2007年胡卫华在《深圳海滨休闲渔业的现状及开发》中,就开发休闲渔业对海滨旅游环境带了的影响做了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008年,王利华在《滨海旅游地的开发与保护研究》中就秦皇岛滨海旅游的现状做出分析,提出建立生态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旅游开发模式。
2009年,王红英在《以野生动物为对象的休闲旅游影响与评价研究》中,结合都阳湖的吴城自然保护区和象山公园生态观鸟旅游的典型案例,具体分析了以野生动物为对象的休闲旅游活动对经济、社会和生态所产生
的影响,并对其休闲旅游价值与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了评价。
2009年彭欣、仇建标等人在《乐清湾生态系统脆弱性研
究》中就以浙江典型海湾———乐清湾为例,分析了乐清湾生态系统脆弱性形成的机制,指出在资源开发过程中,乐清湾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并已接近不健康边缘,同时指出海湾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形势,找出了海湾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研究了海湾生态脆弱的修复对策,并提出保护管理措施。
2国外研究现状
2010年隋芹芹在《滨海旅游国内研究综述》一文中也表示,国外滨海旅游理论研究滞后于滨海旅游实践,然而国外的滨海旅游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值得我国借鉴。
从最早的经济地理学者Htelling关于沙滩上小贩卖冰淇淋的模式到Weaver 海滨度假区的情节模型,海岸被学者看作为有意义的研究领域。
滨海旅游这个方向的研究者历来也就以地理学者为主流。
Hall和Lew以实证主义—经验性研究表述了地理学者对旅游的贡献,如空间模式、度假区形态分析,以此来解释海岸旅游的空间关系和海岸的本质。
Harvey and Caton(哈维和卡顿)以澳大利亚海岸为例,总结了各种静态海岸地貌的形态及动态形成过程。
Johnston(姜斯敦)提到另一种研究是学者对应用性研究的贡献,例如旅游规划、营销、技术服务。
Carter(卡特)针对环境影响提出适合度假区发展的规划方法,概述了海岸地区休闲和旅游的管理。
3总结
总的来看,国内外学者对滨海旅游的研究成果显著,但现在成果尚存在以下缺陷:在查找相关滨海旅游文献中,发现国内较权威性的文章对于滨海旅游的研究多以案例为主,偏重于影响因素的研究,对旅游地的发展成果进行分析,特别是对较知名、滨海旅游资源优越的城市的滨海旅游发展进行评价,很少考虑细分市场下的旅游开发规划。
因此,本文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乐清市积极投入建设的滨海旅游业,充分考虑资源状况、经济发展现况等进行内外环境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滨海旅游开发层面的规划。
作为旅游品牌知名度并不高的乐清市来说,开发滨海旅游,不能就一个点的开发而开发,实现一个点的价值而忽略多其他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
要寻找点与点之间的关联性,统筹发展管理,提高资源价值,实现多元化开发。
参考文献
[1]张开城.滨海休闲旅游业的认识和框架[J].经济研究导.2009(21).
[2]池雄标.滨海旅游理论与实践[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3]隋芹芹.滨海旅游国内研究综述[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4]刘康.滨海休闲旅游资源价值与评估方法探讨[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3).[5]张小华.厦门海滨旅游现状趋势及发展对策分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学报.2006(3).
[6]岳艳,李晓玲.体验经济背景下的滨海旅游产品优化创新研究[J].科技促进发展.2008(3).
[7]胡卫华.深圳海滨休闲渔业的现状及开发[J].中国渔业经济.2007(1).[8]林宝民,邓冬华.厦门发展海滨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
[9]黄益贡.促进闽东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统计与咨询.2007(5).
[10]李春平.浙江乐清湾海岸带地区的经济发展[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5).[11]李艺.三大增长点拉动乐清发展[N].温州日报.2008-03-06.
[12]彭欣,仇建标,陈少波,谢起浪,李尚鲁,黄晓林.乐清湾生态系统脆弱性研[J].海洋学研究.2009(3).
[13]金贻丰,敖展雄,宫莉霞,陈旭华,林幸俊.乐清市沿海鸟类资源初步调查[J].理论与研究.2009(20).
[14]李跃军,姚丽芳.海滨旅游资源非优区开发研究——以台州海滨旅游开发为例.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1().
[15]谷明.国外滨海旅游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