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三期末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18.47 KB
- 文档页数:9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1,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区域内自然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有储量丰富的煤炭、石油等能源矿产B、主要灾害性与亚洲高压的控制有关C、是低山丘陵广泛分布的地区D、土质疏松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2•造成该区域与青藏高原的农业类型有明显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城市因素D、自然因素3•下列有关区域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均国民收入指标可全面度量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B、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平衡一不平衡一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C、在工业化阶段,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均衡增长态势D、在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整个区域处在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读图2所提供的相关信息以及你对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了解4.请判断顺着箭头所指的方向,下列过渡合理的是()水分条件由东往西逐渐变干B .水分条件东由向西逐渐变湿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渐递减 D .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渐递增下列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错误的是()东部地带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比中、西部地带发达城市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了中、西部经济地带的社会经济发展东部地带是我国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水平和技术最高的地带“西部大开发”使东部经济地带失去了对外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强的优势下列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中、西部地带的第一产业比重大,说明其生产力水平高西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很均衡C、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二、三产业比重较大D、西部地带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其工业结构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8.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B.C.水土流失严重D.洛高中地理必修三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4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40分。
洛高中地理必修三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1,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区域内自然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有储量丰富的煤炭、石油等能源矿产B、主要灾害性与亚洲高压的控制有关C、是低山丘陵广泛分布的地区D、土质疏松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2.造成该区域与青藏高原的农业类型有明显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城市因素B、市场因素C、人口因素D、自然因素3.下列有关区域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均国民收入指标可全面度量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B、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C、在工业化阶段,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均衡增长态势D、在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整个区域处在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读图2所提供的相关信息以及你对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了解,回答4—5题。
4.请判断顺着箭头所指的方向,下列过渡合理的是()A.平原------高原------高大山脉B.草原------荒漠草原------荒漠C.干旱------半干旱------湿润D.一年两熟----两年三熟----一年一熟5.导致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自然景观东西方向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水分条件由东往西逐渐变干 B.水分条件东由向西逐渐变湿C.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渐递减 D.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渐递增6、下列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错误的是()A、东部地带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比中、西部地带发达B、城市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了中、西部经济地带的社会经济发展C、东部地带是我国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水平和技术最高的地带D、“西部大开发”使东部经济地带失去了对外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强的优势7、下列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西部地带的第一产业比重大,说明其生产力水平高B、西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很均衡C、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二、三产业比重较大D、西部地带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其工业结构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8.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B.农业基础薄弱C.水土流失严重D.自然资源不足9、下列有关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A、南方和北方地区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分界线B、南方和北方地区自然条件差别大,社会经济方面发展差别很小C、北方地区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等D、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南方地区人地关系日趋紧张近年来,地处我国西部地带的云南省正在启动“绿色经济”工程,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变。
地理必修三期末综合检测题答案1-5 DBCDD 6-10DADAC 11-15DCBDD16【解析】第(1)题,根据柱状图很容易总结出石羊河的径流特点。
由于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冰雪融水为石羊河的主要补给形式,而冰雪融水数量的多少受气温高低的制约。
第(2)题,河流水量的减少要从自然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进行考虑:自然原因与气候变暖有关,人为原因与流域内用水量增加有关。
第(3)题,由于河水被过度利用,河流断流,湖泊干涸,自然植被数量减少;下游地区转而大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矿化度上升,盐碱化加重。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石羊河流域的最主要用水方式为农田灌溉,要解决该流域的水资源问题就要减少农田灌溉的用水量,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
【答案】(1)特点:夏季径流量最大,冬季径流量最小。
原因:石羊河地处西北地区,降水较少,其主要补给形式为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因而河流径流量大;冬季气温低,冰雪融水量很小,因而径流量小。
(2)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冰川萎缩,冰雪融水量减少。
人为原因: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流域内用水量快速增加。
(3)湖泊萎缩、干涸,天然植被枯萎、死亡,土地沙漠化、盐渍化进程加快;(过度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矿化度上升。
(4)压缩高耗水农作物播种面积,实行退耕还草工程,大面积推行滴灌、渗灌等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节水、高效农业。
17【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家具进口额呈上升趋势;其原因可从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成本高,家具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等方面阐述。
第(2)题,我国成为家具产业转移最佳承接国的原因可从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土地等方面分析。
第(3)题,沿海省份,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
【答案】:(1)美国家具进口额不断提高,呈上升趋势。
家具制造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家具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美国本土家具产量减小,进口量增大。
高一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题2分,共60分。
)一、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
每小题读“中国西北地区局部图”,完成1〜4题。
城帀3水渠-一河流陆高{米)B OQQ50()0001. 图中有明确区域边界的是A. 库布齐沙漠B. 土默川平原C.呼和浩特市D. 阴山山脉2. 河套平原从“地固泽卤,不生五谷”发展成为“塞外粮仓”主要是由于该地A. 地质条件稳定B. 年降水量增多C.灌溉条件改善D. 黄河水量减少3. 河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 湿地破坏B. 森林锐减C.水土流失D. 土壤盐渍化4. 造成河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制度不同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 土壤B. 海拔C. 水D. 热量黄淮海流域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底通水,该工程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
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 下列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 提高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B. 有利于提高晋煤水运的能力C. 有利于解除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D. 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6. 黄淮海地区水资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是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②降水较少,径流量不足③地面硬化,降水利用率低④水资的污染浪费严重A. 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了一个个农业带,如右图所示。
据此回答7〜8题。
7. 对美国农业区域专门化起决疋作用的因素是A. 追求生态效益B. 追求经济效益C. 便利的交通条件D. 完善的制度、法规8. 有关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F处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光合作用强,棉花带分布在此B. A处为乳畜带,这里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C. B为小麦带,北部由于冬季较长,种植冬小麦,中部则种植春小麦D. C、D G分别是玉米带、棉花带、亚热带作物带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
高二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卷及答案20.为监测并分析城市化过程发展变化趋势,应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是①“北斗”系统②遥感技术③地理信息系统④雷达系统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1.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①距海洋远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④纬度位置偏高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2.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其主要原因B.过度放牧、开垦、樵采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C.实施跨流域调水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途径D.建国以后,该地区的荒漠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23.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日趋严重,其关键是缺水,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行之有效的是A.启动“南水北调”西线方案,再从黄河引水到甘肃和新疆B.利用科技手段,增加山岳冰川融水量,使塔里木河水量增加C.限制畜牧业发展,使草场得到生息和恢复D.发展节水灌溉、绿洲农业,采取休耕制,退耕还草、退耕还林保护生态资源24.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的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A.水分差异造成的B.热量差异造成的C.地形差异造成的D.人类耕作方式不同造成的25.下列有关绿洲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A.绿洲水源只有坎儿井和水窖两种形式B.绿洲多分布在山前洪积冲积扇和冲积平原上C.绿洲的土壤积水、保肥能力较差D.绿洲地区有丰富的降水,完全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26.西部大开发首先要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C.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D.抓好基础和生态环境建设绿洲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完全与水源有关。
有水是绿洲,无水变沙漠。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7.下列能充分有效利用土地,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做法是A.开垦草原,尽可能扩大耕地,多种粮食B.在草原地区退耕还牧且适量放牧C.樵采天然植被,解决燃料不足问题D.在内流河中,上游截流引水,修建水库,扩大流域的灌溉下图左半部分是某地贫困和生态环境恶化循环示意图,右半部分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示意图。
高中地理(必修三)期末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75分)1. 由广东倡议成立的“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包括了珠江流域的省(区)及其周围地区,其中有水系与珠江相通的省(区)是()A.粤、闽、赣、黔、滇、桂 B.桂、赣、粤、滇、黔、川C.赣、粤、湘、桂、滇、黔 D.琼、闽、桂、滇、粤、黔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下图是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据图完成2~3题。
2.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地形平坦 B.气候优越 C.距城区近 D.水源充足3.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的区位变化主要因素是因为()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城市人口的增加C.交通的便利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D.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4.大体与秦岭-淮河一线吻合的一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和年等降水量线的值分别为()A. -2℃,400mmB.8 ℃,600mmC. 0℃,800mmD.4 ℃,1200mm5.流经三大自然区,流域跨三个经济地带的河流是()A.长江B.黄河C.海河D.珠江6.下列关于东部季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指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的地区B.雨季主要集中在7-8月份,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C.夏季高温多雨D.河流大部分为外流河,无结冰期,汛期长7.有关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表水的补给以雨水为主B.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极其微弱C.自东向西植被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D.影响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植被稀少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示意图”,回答8---98甲区的自然景观与乙区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B.乙区日照时间长,积温高C.乙区人类活动历史悠久,人口密度大D.甲区全年气温低、光照时数少9对乙自然区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B.河流流量大,无结冰期C.热量丰富D.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欧洲某企业在我国投资建立新厂,其产品主要出口欧洲,这一决策使得为其生产零部件的一些生产厂陆续迁至该厂附近。
必修三地理期末试卷及答案高二地理期末考试卷一、选择题(本部分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多选和不选均不得分)1.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A.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B.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C.区域都有一定明确的界线D.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2.要对“三北”地区荒漠化土地发展进行宏观监控,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地理信息系统(GIS) B.全球定位系统(GPS)C.卫星遥感定期拍摄 D.人工科考察读图1“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图”,回答3—4题3.该植被最有可能是()A.草原B.苔原C.硬叶林D.针叶林4.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境问题是()A.酸雨B.固体废弃物污染C.土地沙化D.臭氧层破坏5.在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地表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B.降雨量小,持续干旱促进土地荒漠化的进程C.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动力条件D.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人类不合理的活动6.生物固沙,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下列属于生物固沙的措施有()①沙障固沙②封沙育草③沙地飞播④“三北”防护林工程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7.秦岭一淮河一线是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自然景观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 .秦岭一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B .秦岭一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C .秦岭一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D .秦岭一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8.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比刚果盆地更大,原因有()①西高东低的地形,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②受暖流的影响大③受寒流影响大④纬度低,热量充足⑤陆地面积宽广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①②⑤读右图,完成9~10题。
9.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A.耕地、林地、草地B.耕地、草地、林地C.草地、林地、耕地D.草地、耕地、林地10.图示区域中,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的劣势在于()A.土壤贫瘠B.地形平坦C.低温冷害D.人均耕地少湿地是人类珍贵的自然遗产,我国近年在东北开展了20多项湿地保护示范工程,对约530万公顷的湿地进行保护。
地理必修三试题及答案doc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位于哪个国家?A. 中国B. 美国C. 加拿大D. 俄罗斯答案:C2. 以下哪个国家不位于非洲?A. 埃及B. 尼日利亚C. 肯尼亚D. 巴西答案:D3.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A. 马里亚纳海沟B. 阿留申海沟C. 菲律宾海沟D. 秘鲁海沟答案:A4.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A. 撒哈拉沙漠B. 阿拉伯沙漠C. 戈壁沙漠D. 卡拉哈里沙漠答案:A5. 以下哪个城市不是中国的直辖市?A. 北京B. 上海C. 重庆D. 广州答案:D6. 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A. 尼罗河B. 亚马逊河C. 长江D. 密西西比河答案:A7. 以下哪个国家是内陆国?A. 澳大利亚B. 瑞士C. 蒙古D. 印度尼西亚答案:C8. 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系统是?A. 大堡礁B. 红海珊瑚礁C. 马尔代夫珊瑚礁D. 巴哈马珊瑚礁答案:A9.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是?A. 珠穆朗玛峰B. 乔戈里峰C. 阿空加瓜峰D. 德纳里峰答案:A10. 以下哪个国家是南美洲的?A. 阿根廷B. 巴西C. 智利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是_______。
答案:欧亚大陆2.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_______。
答案:格陵兰岛3. 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_______。
答案:阿拉伯半岛4. 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_______。
答案:贝加尔湖5.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_。
答案:苏必利尔湖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答案: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主要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最外层,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
2. 请简述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岩石圈是由若干个板块构成的,这些板块在地幔的热流作用下不断移动,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的发生。
洛高中地理必修三期末考试一试题〔含答案〕说明:本试卷分第一卷 ( 选择题 ) 和第二卷 ( 非选择题 ) 两局部。
总分值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00 分钟。
第 I 卷( 选择题,共 40 分)一、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40 小题,每题 1 分,共计 40 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吻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 1,答复 1- 2 题。
1.以下关于图中地区内自然地理特色,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有储量丰富的煤炭、石油等能源矿产B、主要灾害性与亚洲高压的控制相关C、是低山丘陵广泛分布的地区D、土质松懈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2.造成该地区与青藏高原的农业种类有明显差其他主要因素是()A 、城市因素B、市场因素C、人口因素图 1D、自然因素3.以下相关地区睁开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人均公民收入指标可全面胸襟一个地区的整体睁开水平B、地区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整体睁开趋势C、在工业化阶段,地区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平衡增加态势D、在高效益综合睁开阶段,整个地区处在不平衡的加速睁开状态读图 2 所供应的相关信息以及你对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认识, 答复 4—5 题。
4. 请判断顺着箭头所指的方向, 以下过渡合理的是〔〕A.平原 ------高原 ------高大山脉B.草原 ------荒漠草原------荒漠C.干旱 ------半干旱 ------湿润D.一年两熟 ---- 两年三熟 ----一年一熟5. 以致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自然景观东西方向差其他主导因素是〔〕A.水分条件由东往西逐渐变干B.水分条件东由向西逐渐变湿图2C.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渐递减D.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渐递加6、以下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东部地带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比中、西部地带兴隆B、城市睁开滞后严重限制了中、西部经济地带的社会经济睁开C、东部地带是我国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水平和技术最高的地带D、“西部大开发〞使东部经济地带失去了对外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强的优势7、以下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差其他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中、西部地带的第一产业比重要,说明其生产力水平高B、西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很平衡C、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二、三产业比重较大D、西部地带工业化进度相对滞后,其工业结构以轻型或轻重混杂型产业为主8. 限制西部经济睁开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A. 资本、技术、人才困穷B.农业基础单薄C. 水土流失严重D.自然资源缺乏9、以下相关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南方和北方地区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分界线B、南方和北方地区自然条件差异大,社会经济方面睁开差异很小C、北方地区的限制性因素主若是水资源缺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等D、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南方地区人地关系日趋紧张近来几年来,地处我国西部地带的云南省正在启动“绿色经济〞工程,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变。
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该盆地在甲山地北坡,额尔齐斯河在该盆地北部,再加上纬度位置44°N~48°N,可判断该地为准噶尔盆地。
甲山地北坡降水较多,是因为其位于西风带来的大西洋的暖湿气流的迎风坡,该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制约该地农业发展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是水源。
答案: 1.B 2.B 3.D解析:由表中丘陵、中、低山比重较高,平原上种植水稻可判断该地为东南地区,这里开垦历史悠久,人多地少,过度垦殖,但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土壤为红壤,比较贫瘠。
答案: 4.D 5.C解析:第6题,由图中经纬度可知本区域为华北平原,黄河穿过此区域注入渤海,由于黄河在此区域流向为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春初易发生凌汛;冬末春初大气活动频繁,且农作物开始生长旺盛,容易受到寒潮侵袭;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降水少,易发生春旱。
第7题,结合相关地理知识可判断本区的主要农作物是冬小麦、棉花、花生。
第8题,本区的自然灾害是风沙、盐碱、旱涝灾害,根据易发灾害制定防范措施。
答案: 6.B 7.D 8.A解析:第9题,表中所示现象为湖泊面积减小,数量减少,与C项水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无关。
第10题,根据题干描述,可判断湿地周围被大量开垦增加了人、畜与候鸟的接触,人类应该保护湿地,退耕还湿地。
答案: 9.C 10.B解析: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经济越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比重越大。
东部地带产业结构相对较优,第二、第三产业比重都在35%以上,远大于第一产业,而中西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仍很大。
第三产业比重东部最大,西部其次,中部最小。
东、中、西部三大产业的数据比例最大的都是第二产业,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不是很高。
答案: 11.B 12.C 13.D解析:第14题,①的发展模式是利用知识和技术发展新兴工业,进而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所以与该特征相符的是美国的“硅谷”。
第15题,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政策优势,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等,建立了一大批需要大量劳动力的生活消费品加工厂,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