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拔萝卜》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73.00 KB
- 文档页数:2
一年级数学拔萝卜教案5篇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爱好就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情势多样的体育活动,例如:秋天到了,地里的萝卜长得又大又多,兔妈妈带领她的`两个兔宝宝到田野里去拔萝卜。
为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兔妈妈决定让灰兔哥哥和白兔妹妹进行一个拔萝卜的比赛……我们去看一看他们比赛的结果吧!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一年级数学拔萝卜教案5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年级数学拔萝卜教案1游戏:拔萝卜比赛白兔和灰兔比赛拔萝卜,由两位学生分别当白兔和灰兔。
老师说10道题,谁先算出得数,谁就到黑板前面来拔编号是几的萝卜。
拔得又对又多的获胜。
谁当白兔?(戴白兔头饰。
)谁当灰兔?(戴灰兔头饰。
)比赛结束后,给获胜者发奖。
一年级数学拔萝卜教案2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5~56页“拔萝卜”——两位数加两位数。
我打算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教学进程三个方面谈谈本节课的一些假想。
一、说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控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材中提供小白兔和小黑兔拔萝卜的情境,目的是从中引出两位数加法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体会和生活背景尝试列式运算,并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探索交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同的运算方法,充分体现出算法多样化和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另外,教材在体现算法多样化的进程中,第一次引出了竖式运算的方法,这是一种重要而又易被学生接受的运算方法,它是学习笔算的开始,也是以后学习多位数笔算加法的基础,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中知道并接受这种方法,体现了一定的算法优化思想。
二、说学情分析学生在此之前已具有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知识基础,而且有部分学生已获得了一些用竖式运算的知识储备,但是他们只会算,而不会说理,因此本节课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说理。
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北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拔萝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初步学会应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目标:
掌握竖式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初步学会应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
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一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二、新知探究:
观察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各抒己见,发表不同的观点,解决加法问题)。
小白兔拔了23根,小黑兔拔了36根。
两只小兔一共拔了多少根萝卜?
1.请你想想如何列式和解答。
2.学生说出各自计算方法。
(1)先算20+30=50,3+6=9,再算50+9=59。
(2)36+20=56,56+3=59
列式子计算的,把6和3对齐,2和3对齐,6+3=9,2+3=5,所以得数是59。
4.小结:刚才这位同学的方法就是列竖式计算。
列坚式计算时,谁想提醒大家要注意什么?
5.还有不同的方法吗?讨论汇报:先在计数器上拨36,然后在个位上再拨上3,在十位上拨上2,我就知道是59。
三、课堂小结:
列式计算应注意什么?(提醒学生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四、当堂训练:
用竖式计算:(学生板演,边板演边说过程,教师指正)25+71= 66+13= 40+49= 五、课后练习:
独立完成56页第3题。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拔萝卜》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拔萝卜》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一个小朋友拔萝卜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数学知识有很强的好奇心,但也存在着注意力不集中、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等问题。
《拔萝卜》这篇课文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参与故事情节,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故事情节,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讲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展示: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引出加减法运算的概念。
3.学生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游戏,实际操作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总结与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法运算的方法,讲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5.巩固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课题《拔萝卜》和加减法运算的概念、运算方法等内容。
一年级数学下册拔萝卜教案篇一: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拔萝卜》教学设计《拔萝卜》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学中通过“小兔拔萝I、"这一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大胆探索,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会解决问题,这就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学习逐步理解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及笔算方法。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意义,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初步经历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
4.培养合作探究、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学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教学关键:从口算方法中学会个位和个位、十位和十位相加减的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课前先写好课题“拔萝I、”(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又到了收获的季节,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起到地里帮妈妈拔萝卜。
(板书课题:拔萝I、)(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学习兴趣盎然,不论是发现问题还是提问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其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
(1)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发言。
生1可能说:我知道小白兔拔了 36根萝卜,小灰兔拔了 23根萝卜;生2可能说:我知道小白兔比小灰兔拔得多,小灰兔比小白兔拔得少。
生3可能说:小灰兔拔得比小白兔少一些,小白兔比小灰兔拔得多一些。
(把前面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此,教师给予了肯定和表扬。
)(2)你能根据这两个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3)集体反馈,教师板书:一共拔了多少根萝卜?2、探究解决方法:(1)那我们先来解决“一共拔了多少根萝卜?”这个问题!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该怎么列式呢?(只列式不计算)板书:36+23 =(2)讨论算法%1师:会算吗?这样吧我们先请“计数器”来帮忙(师手里拿着计数器),请你在计数器上拨一拨,算一算。
北师大版数学1年级下册5.4《拔萝卜》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拔萝卜》是北师大版数学1年级下册第5.4节的内容,本节课通过一个趣味性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以故事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故事中的萝卜、狗、猫、鼠等角色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在情境中感知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针对1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和探索。
在数学学习方面,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数、识数能力,但对加减法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提高运算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拔萝卜》故事,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数学、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生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拔萝卜》的故事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故事中的萝卜、狗、猫、鼠等角色,引导学生认识加减法的意义。
3.教学实践:让学生参与拔萝卜的游戏,实际操作中体验加减法运算,培养他们的运算能力。
4.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拔萝卜的数学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拔萝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经历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培养合作探究、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两位数学加两位数学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教学过程:一、借助情境,设疑激趣师:秋天到了,山坡上的萝卜丰收了。
这一天,兔妈妈带着她的两个孩子一块儿上山拔萝卜。
(板书课题:拔萝卜)为了调动兄妹两人的积极性,兔妈妈提议:让小白兔和小黑兔比赛,看谁拔的萝卜多,就奖给谁小书包。
两只小兔听了,乐得都蹦起来。
他们用力地拔呀拔呀,累得满头大汗都不肯歇,终于和妈妈一起把萝卜拔完了。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他们的比赛结果吗?猜一猜,谁会赢?(当教师讲完童话故事,提出让学生猜猜谁可能会赢时,学生的情绪一下子由静静地倾听变为争先恐后地猜测,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继而产生强烈想知道比赛结果的愿望,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出示拔萝卜挂图。
猜对的学生表现出兴奋的样子。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生1:我知道小白兔拔了23根萝卜,小黑兔拔了36根萝卜;小白兔拔的少,小黑兔拔得多。
生2:我知道小白兔比小黑兔拔得少,小黑兔比小白兔拔得多。
生3:小黑兔拔得比小白兔多一些,小白兔比小黑兔拔得少一些。
(该生把前面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此,教师给予了肯定和表扬。
)师:同学们真聪明,从图中一下子知道了这么多知识。
那么,根据小白兔和小黑兔拔的萝卜的个数,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们争先恐后,都想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1:小白兔和小黑免一共拔了多少根萝卜?生2:小白兔比小黑兔少拔多少根萝卜?生3:小黑兔比小白兔多拔多少根萝卜?生4:小白兔再拔几根萝卜,就和小黑兔同样多了?(教师把这四个问题板书到黑板上,问:谁还有问题?)生5:小黑兔再给小白兔几根萝卜,他俩就同样多了?(该生不仅积极动脑想问题,而且有一颗爱心。
北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拔萝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初步学会应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
4、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写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又到了收获的季节,小白兔和小黑兔到地里拔萝卜。
根据主题图,请你提数学问题?(1)小白兔拔了20个萝卜,小黑兔拔了40个萝卜,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你会解答吗?列式:20+40=60(个)(2)小白兔拔了30个萝卜,小黑兔拔了6个萝卜,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列式:30+6=36(个)(3)如果小白兔和小黑兔拔的萝卜的个数刚好都不是整十数,你还会计算吗?二、新知探究:小白兔拔了36根,小黑兔拔了23根。
两只小兔一共拔了多少根萝卜?1.请你们四人小组讨论如何列式和解答,在组内说一说.2.四人小组学习讨论。
(教师巡视)3.小组汇报。
生:汇报自己的方法(1)拨计数器的方法计算;(2)36+23=59,先算30+20=50,再算6+3=9,50+9=59;(3)36+23=59,先算36+20=56,再算56+3=59;师:小朋友有这么多算得方法,可真了不起,我们的数学博士小老虎(出示课件)要告诉大家一个新的计算方法,你们想知道吗?生:想(4)列竖式的方法计算。
师:列竖式。
我们来一起看一看怎样列竖式(此处用课件出示过程)提出问题引起孩子们的思考:为什么6 和3 对齐,2和3 也要对齐?生:因为6 和3 都在个位上,表示几个一,2和3都在十位上,表示几个十,所以要对齐。
师:说得棒极了。
那写好竖式以后,该怎样计算呢?生:从个位加起,先算6+3=9,把9写到横线下面的个位上,然后再算十位上的3+2=5,把5写到横线下面的十位上,结果是59. 师:说得非常好。
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呢?生:同桌讨论、交流、汇报。
拔萝卜-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背景拔萝卜是一项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数学启蒙的游戏,通过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反应力和计算能力。
本课程教学对象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学生,本节课将会着重讲解拔萝卜游戏的规则,以及如何进行计算和判断。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拔萝卜游戏的基本规则;2.学生能够通过游戏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反应力和计算能力;3.学生能够对拔萝卜游戏中的数字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判断;4.学生能够通过反复练习提高自己在拔萝卜游戏中的得分。
教学重点拔萝卜游戏的基本规则,数字的计算和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拔萝卜游戏练习计算和判断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字的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1.游戏规则拔萝卜游戏规则如下:在一块土地上种着许多萝卜,有些萝卜上面挂着数字,有些则没有。
每当打开一个萝卜,如果上面有数字,就要对这个数字进行相应的计算。
在游戏时间内,会随机出现一些可以加分或者减分的道具,可以用来提高得分或者减少扣分。
2.计算和判断在拔萝卜游戏中,玩家需要对数字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判断。
具体的计算和判断方法如下:•加法:当遇到加法的数字时,需要按照数字进行相加。
•减法:当遇到减法的数字时,需要按照数字进行相减。
•倍数:当遇到倍数的数字时,需要将之前累计的分数乘上这个数字。
•奇偶:当遇到奇偶的数字时,需要判断这个数字是奇数还是偶数,然后进行相应的操作。
3.游戏操作在进行游戏时,需要玩家按照下列步骤进行操作:•打开萝卜:鼠标左键单击萝卜。
•计算得分:根据萝卜上的数字进行加减法计算,或者按照倍数和奇偶进行判断。
•收获萝卜:如果计算得分成功,就可以收获萝卜。
•使用道具:使用相应的道具可以提高得分或者减少扣分。
•时间限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游戏。
教学评估与反思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游戏表现的观察和得分情况的统计,来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同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教学扩展将拔萝卜游戏与其他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如数的拆分合并、数比大小等,可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并提高游戏趣味性。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拔萝卜》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拔萝卜》是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一个小朋友帮助爷爷拔萝卜的故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认识和理解加减法的运算。
课文内容生动有趣,情节紧凑,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同学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加减法运算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通过《拔萝卜》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情境,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助人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2.游戏教学法:通过萝卜拔河等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歌曲《拔萝卜》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的数学问题。
3.数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找出故事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加减法解决。
4.游戏活动:萝卜拔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加减法,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直观、清晰、简洁为主,突出教学重点。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课文标题:《拔萝卜》2.故事情节:小朋友帮助爷爷拔萝卜3.数学问题:拔了10分钟,拔了5分钟,一共拔了多长时间?4.加减法运算:10 + 5 = 15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拔萝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拔萝卜》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有趣的动物(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小兔子种的萝卜长得很大,它一个人拔不出来,叫来了爷爷、奶奶、狗、猫、鼠等一起帮忙拔萝卜的故事。
本文主要通过拔萝卜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合作的力量,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意识,但对于如何有效地进行合作,还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有一定的了解,但还需要通过教学进一步拓展和加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拔萝卜的过程,了解各种动物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合作的力量,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拔萝卜的过程,了解各种动物的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动物图片等。
2.道具:准备萝卜、动物玩具等道具,用于情景表演。
3.场地:布置教室,营造适合拔萝卜的场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创设情境,讲述小兔子种的萝卜长得很大,它一个人拔不出来,引发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拔萝卜的过程,以及各种动物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动物,模拟拔萝卜的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拔萝卜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问:如果你是小兔子,你会请哪些动物来帮忙拔萝卜?学生发挥想象力,回答问题。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拔萝卜》教学方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拔萝卜》教学方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拔萝卜》。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动画激趣
(多媒体播放动画):又到了收获的季节,小白兔和小黑兔到地里拔萝卜(配《拔萝卜》这首音乐)。
板书课题:拔萝卜
师:根据刚才的`动画情节,请你来提数学问题?
生:小白兔拔了20个萝卜,小黑兔拔了40个萝卜,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师:你会解答吗?
生1:20+40=60(个)
生2:小白兔拔了30个萝卜,小黑兔拔了6个萝卜,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30+6=36(个)
师:如果小白兔和小黑兔拔的萝卜的个数刚好都不是整十数,你还能提什么问题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4+32 45-32。
12+21 26-13
…… ……
54+27 23-15
(除了进位或退位的两位数加减算式外,教师把其余的算式分别写在口算卡片上,在最后的送礼物游戏中可以用。
)
【评点】:这样的教学,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
一方面,孩子们可依自己的学习情况复习旧知,部分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还存在困难,那就要在这里复习铺垫;另一方面,又为孩子们学习本节课的新知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发了积极参与的意识。
对出现即将要学的知识,让孩子根据自身学习水平,自己选择处理办法(或放进“问题银行”,或由教师把它们分别写在口算卡片上,放在课后解决)。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XX学校的教师,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5.1《拔萝卜(两位数加两位数)》。
在这一课时中,我们将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认识和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一、教材分析《拔萝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儿歌,它以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提高计算能力。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喜欢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学习。
在本节课中,我们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和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数学,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重难点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在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拔萝卜》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数学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探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教师讲解: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4. 练习巩固: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5. 总结拓展:让学生谈谈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引导他们关注身边的数学,提高综合素质。
七、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们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1年级下册5.4《拔萝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拔萝卜》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节课,本节课主要通过拔萝卜的故事情境,让学生感知和体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认识数字0-10,掌握了基本的数数、数位、比较大小等运算。
但是,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他们的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进行加减法运算,能够准确地计算出故事中萝卜的数量。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故事情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加减法运算,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拔萝卜的故事视频或图片、实物萝卜、计数器等。
2.学具准备:学生作业本、练习题、小组讨论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拔萝卜的故事视频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述拔萝卜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萝卜的数量变化,提问学生:“小兔子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比刚开始少了多少个?”让学生自由发言,回答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每组选一个组长,组长负责本组成员进行运算。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拔萝卜》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8~29页“拔萝卜”。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的加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初步经历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
4、培养合作探究、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竖式计算要数位对齐才能相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听歌玩游戏(拔萝卜)1、说一说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小兔子最喜欢吃什么吗?生:萝卜。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拔萝卜(出示课题)2、猜一猜师:小黑免和小白兔是两个懂事的好孩子,这个星期天,小黑免和小白兔一起到地里帮妈妈拔萝卜,为了调动两人的积极性,兔妈妈提议:让小黑免和小白兔比赛,看谁拔的萝卜多,就奖给谁小书包。
两只小兔听了,乐得都蹦起来。
他们用力地拔呀拔呀,累得满头大汗都不肯歇,终于和妈妈一起把萝卜拔完了。
小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的比赛结果吗?猜一猜,谁会赢?。
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出示拔萝卜。
)1、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学生自由发言。
2、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学生可能提出:小黑兔和小白兔一共拔了多少根萝卜? 2 小白兔比小黑兔少拔了多少根萝卜?小黑兔比小白兔多拔了多少根萝卜?………(教师板书学生提出的部分数学问题。
)三、探索算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小黑兔和小白兔一共拔了多少根萝卜?师:同学们真能干,提出这么多数学问题。
小白兔想知道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你们能帮助解决吗?师:要解答这个问题,怎样列式呢?(指名回答,师板书:36+23=)师:你们会计算这个算式的得数吗?现在四人一组讨论算法。
并记录下来。
汇报算法,可能有:方法1:用计数器计算。
(教师演遍一次)方法2:30+20=50,6+3=9,50+9=59。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拔萝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拔萝卜》是一篇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课文,通过一个小朋友拔萝卜的故事,引出了数学中的加减法运算。
课文内容生动有趣,插图精美,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本文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但运用不够熟练。
他们对故事情节充满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热情。
此外,学生对图片的观察和理解能力较强,可以充分利用插图辅助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故事情节,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培养对数学的热爱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难点:将数学运算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节,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观察法:学生观察插图,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互动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数学题目。
2.萝卜卡片:准备印有萝卜的卡片,用于游戏和练习。
3.计数器: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计数器,用于计算。
4.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加减法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课件,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发现故事中的人物和萝卜的数量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运算表示这些变化。
3.操练(15分钟)教师出示相关练习题,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加减法运算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游戏,使用萝卜卡片进行加减法运算。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拔萝卜》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拔萝卜》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一个小朋友拔萝卜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加减法运算。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浓厚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以故事形式呈现,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通过故事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他们对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但还不能熟练运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培养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加减法运算。
2.难点:学生能理解加减法运算的实际意义,能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3.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故事情境、游戏、练习题等,以便于教学过程中使用。
2.教具:准备一些实物,如萝卜、蔬菜等,用于教学演示。
3.练习题:准备一些加减法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拔萝卜》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习兴趣。
《拔萝卜》教案(精选22篇)《拔萝卜》篇1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5~56页“拔萝卜”——两位数加两位数。
我打算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谈谈本节课的一些设想。
一、说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材中提供小白兔和小黑兔拔萝卜的情境,目的是从中引出两位数加法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尝试列式计算,并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探索交流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同的计算方法,充分体现出算法多样化和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另外,教材在体现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中,第一次引出了竖式计算的方法,这是一种重要而又易被学生接受的计算方法,它是学习笔算的开始,也是以后学习多位数笔算加法的基础,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中理解并接受这种方法,体现了一定的算法优化思想。
二、说学情分析学生在此之前已具备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知识基础,而且有部分学生已获得了一些用竖式计算的知识储备,但是他们只会算,而不会说理,因此本节课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说理。
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
教学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时,我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的教法,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中亲身经历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从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渗透了探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小棒,计数器,教师准备,计数器等。
三、说教学过程基于以上思路,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一)复习铺垫。
旧知是新知的基础。
新知又是旧知的延续。
通过复习数的组成和一些口算,为学生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做很好的铺垫。
北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拔萝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小精灵儿童网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初步学会应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目标:
掌握竖式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初步学会应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
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写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又到了收获的季节,小白兔和小黑兔到地里拔萝卜。
根据主题图,请你提数学问题?
(1)小白兔拔了20个萝卜,小黑兔拔了40个萝卜,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你会解答吗?
列式:20+40=60(个)
(2)小白兔拔了30个萝卜,小黑兔拔了6个萝卜,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列式:30+6=36(个)
(3)如果小白兔和小黑兔拔的萝卜的个数刚好都不是整十数,你还会计算吗?
二、新知探究:
小白兔拔了23根,小黑兔拔了36根。
两只小兔一共拔了多少根萝卜?
1.请你们四人小组讨论如何列式和解答,在组内说一说
2.四人小组学习讨论。
(教师巡视)
3.小组汇报。
(1)先算20+30=50,3+6=9,再算50+9=59。
(2)36+20=56,56+3=59
列式子计算的,把6和3对齐,2和3对齐,6+3=9,2+3=5,所以得数是59。
4.小结:刚才这位同学的方法就是列竖式计算。
列坚式计算时,谁想提醒大家要注意什么?
5.还有不同的方法吗?讨论汇报:先在计数器上拨36,然后在个位上再拨上3,在十位上拨上2,我就知道是59。
6.试一试。
(1)同学们太聪明了,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解决了这道加法问题。
(2)45+32、26+13,你会算吗?用你喜欢的方法想算哪道题就算哪道题,并和同桌说说你的算法。
不明白的,请大胆说出来,老师愿意与你一道讨论。
(3)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
四、课堂总结:
学完了今天的知识,你有什么样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