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小升初题型比例行程练习题带答案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行程问题【题目1】有甲乙丙三车各以一定的速度从A到B,乙比丙晚出发10分钟,出发后40分钟追上丙,甲比乙又晚出发10分钟,出发后60分钟追上丙,问,甲出发后多少分钟可以追上乙?【解答】乙丙的速度比是(10+40):40=5:4,甲丙的速度比是(20+60):60=4:3。
所以甲乙的速度比是4/3:5/4=16:15,甲比乙晚出发10分钟,可以得出甲用了15×10=150分钟追上乙。
【题目2】正方形ABCD是一条环形公路,已知汽车在AB上的时速为90千米,在BC上的时速是120千米,在CD上的时速是60千米,在DA上的时速是80千米。
已知从CD上的一点P同时反向各发一辆汽车,他们将在A、B的中点上相遇。
那么如果从PC中点M点同时反向各发一辆汽车,他们将在A、B上的一点N相遇。
求AN占AB的几分之几?【解答】设每边720千米,AB、BC、CD和DA分别需要8,6,12,9小时,D→P需要(12-9+6)÷2=4.5小时,P→D→A需要13.5小时,这时相距8+6-13.5=0.5小时的路程,A→N就需要0.5÷2=1/4小时,所以AN:AB=1/4÷8=1/32【题目3】甲乙二人在400米的跑道上进行两次竞赛,第一次乙先跑到25米后,甲开始追乙,到终点比乙提前7.5秒,第二次乙先跑18秒后,甲追乙,当乙到终点时,甲距终点40米,求在400米,甲乙速度各多少?【解答】第一次甲行全程的时间乙行了全程的1-25÷400=15/16少7.5秒。
第二次甲行全程的1-40÷400=9/10的时间乙就行了全程的15/16×9/10=27/32少7.5×9/10=27/4秒。
乙行完全程需要(18-27/4)÷(1-27/32)=72秒。
乙每秒行400÷72=50/9米。
甲每秒行(400-40)÷(72-18)=20/3米【题目4】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在AB之间往返跑步,甲每秒跑3米,乙每秒跑7米。
六年级(小升初)总复习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常用的解题方法有⑴公式法 S=V*T ⑵图示法⑶比例法行程问题中有很多比例关系,在只知道和差、比例时,用比例法可求得具体数值.更重要的是,在一些较复杂的题目中,有些条件(如路程、速度、时间等)往往是不确定的,在没有具体数值的情况下,只能用比例解题;⑷分段法 ⑸方程法模块一、时间相同速度比等于路程比【例 1】 甲、乙二人分别从 A 、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乙的速度之比是 4 : 3,二人相遇后继续行进,甲到达 B 地和乙到达 A 地后都立即沿原路返回,已知二人第二次相遇的地点距第一次相遇的地点 30千米,则 A 、 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解析】 两个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时时间相等,路程比等于速度之比,即两个人相遇时所走过的路程比为 4 : 3.第一次相遇时甲走了全程的4/7;第二次相遇时甲、乙两个人共走了 3个全程,三个全程中甲走了453177⨯=个全程,与第一次相遇地点的距离为542(1)777--=个全程.所以 A 、 B 两地相距2301057÷= (千米). 【例 2】 B 地在A ,C 两地之间.甲从B 地到A 地去送信,甲出发10分后,乙从B 地出发到C 地去送另一封信,乙出发后10分,丙发现甲、乙刚好把两封信拿颠倒了,于是他从B 地出发骑车去追赶甲和乙,以便把信调过来.已知甲、乙的速度相等,丙的速度是甲、乙速度的3倍,丙从出发到把信调过来后返回B 地至少要用多少时间。
【解析】 根据题意当丙发现甲、乙刚好把两封信拿颠倒了此时甲、乙位置如下:因为丙的速度是甲、乙的3倍,分步讨论如下:(1) 若丙先去追及乙,因时间相同丙的速度是乙的3倍,比乙多走两倍乙走需要10分钟,所以丙用时间为:10÷(3-1)=5(分钟)此时拿上乙拿错的信当丙再回到B 点用5分钟,此时甲已经距B 地有10+10+5+5=30(分钟),同理丙追及时间为30÷(3-1)=15(分钟),此时给甲应该送的信,换回乙应该送的信在给乙送信,此时乙已经距B 地:10+5+5+15+15=50(分钟),此时追及乙需要:50÷(3-1)=25(分钟),返回B 地需要25分钟所以共需要时间为5+5+15+15+25+25=90(分钟)(2) 同理先追及甲需要时间为120分钟【例 3】 (“圆明杯”数学邀请赛) 甲、乙两人同时从A 、B 两点出发,甲每分钟行80米,乙每分钟行60米,出发一段时间后,两人在距中点的C 处相遇;如果甲出发后在途中某地停留了7分钟,两人将在距中点的D 处相遇,且中点距C 、D 距离相等,问A 、B 两点相距多少米?【分析】 甲、乙两人速度比为80:604:3=,相遇的时候时间相等,路程比等于速度之比,相遇时甲走了全程的47,乙走了全程的37.第二次甲停留,乙没有停留,且前后两次相遇地点距离中点相等,所以第二次乙行了全程的47,甲行了全程的37.由于甲、乙速度比为4:3,根据时间一定,路程比等于速度之比,所以甲行走期间乙走了3374⨯,所以甲停留期间乙行了43317744-⨯=,所以A 、B 两点的距离为1607=16804⨯÷(米). 【例 4】 甲、乙两车分别从 A 、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甲、乙的速度之比是 5 : 4,相遇后甲的速度减少 20%,乙的速度增加 20%.这样当甲到达 B 地时,乙离 A 地还有 10 千米.那么 A 、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解析】 两车相遇时甲走了全程的59,乙走了全程的49,之后甲的速度减少 20%,乙的速度增加 20%,此时甲、乙的速度比为5(120%):4(120%)5:6⨯-⨯+= ,所以甲到达 B 地时,乙又走了4689515⨯=,距离 A 地58191545-=,所以 A 、 B 两地的距离为11045045÷= (千米). 【例 5】 早晨,小张骑车从甲地出发去乙地.下午 1 点,小王开车也从甲地出发,前往乙地.下午 2 点时两人之间的距离是 15 千米.下午 3 点时,两人之间的距离还是 l5 千米.下午 4 点时小王到达乙地,晚上 7 点小张到达乙地.小张是早晨几点出发?【解析】 从题中可以看出小王的速度比小张块.下午 2 点时两人之间的距离是 l5 千米.下午 3 点时,两人之间的距离还是 l5 千米,所以下午 2 点时小王距小张 15 千米,下午 3 点时小王超过小张 15千米,可知两人的速度差是每小时 30 千米.由下午 3 点开始计算,小王再有 1 小时就可走完全程,在这 1 小时当中,小王比小张多走 30 千米,那小张 3 小时走了15 30 45= + 千米,故小张的速度是 45 ÷3 =15千米/时,小王的速度是15 +30 =45千米/时.全程是 45 ×3 =135千米,小张走完全程用了135 +15= 9小时,所以他是上午 10 点出发的。
第06讲 行程综合1、 一只蚂蚁沿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由A 点开始爬行一周. 在三条边上它每分钟分别爬行50cm ,20cm ,40cm(如右图).它爬行一周平均每分钟爬行多少厘米?假设每条边长为200厘米,则总时间=200÷50+200÷20+200÷40=4+10+5=19(分钟),爬行一周的平均速度=200×3÷19=113119(厘米/分钟).2、 老王开汽车从A 到B 为平地(见右图),车速是30千米/时;从B 到C 为上山路,车速是22.5千米/时;从C 到D 为下山路,车速是36千米/时. 已知下山路是上山路的2倍,从A 到D 全程为72千米,老王开车从A 到D 共需要多少时间?设上山路为x 千米,下山路为2x 千米,则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 (x +2x )÷(x ÷22.5+2x ÷36)=30(千米/时),正好是平地的速度,所以行AD 总路程的平均速度就是30千米/时,与平地路程的长短无关. 因此共需要72÷30=2.4(时).3、 甲、乙两辆汽车从A 、B 两地同时相向开出,出发后2小时,两车相距141千米;出发后5小时,两车相遇.A 、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公式“相遇时间=路程和÷速度和”中,对于速度不变的两车, “相遇时间”与“路程和”是一一对应的.如图所示5小时的相遇时间与A 、B 两地的距离相对应,(52-)小时的相遇时间与141千米相对应.两车的速度之和是:1415247÷-=()(千米/时).A 、B 两地相距:475235⨯=(千米)4、甲、乙两车同时从A城市出发驶向距离300千米远的B城市.已知甲车比乙车晚出发1个小时,但提前1个小时到达B城市.那么,甲车在距离B城市________千米处追上乙车.根据题意,甲车比乙车晚出发1个小时,结果还比乙提前1个小时到达,则在行驶300千米的时间内,甲比乙多行了乙2个小时的路程;现在,甲要比乙多行乙1个小时的路程,甲只需行驶300÷2=150千米。
小升初真题特训:行程问题-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小升初真题)甲、乙两人进行骑车比赛,同时出发,当甲骑到全程的,乙骑到全程的时,这时两人相距二、填空题三、判断题19.(2021·云南昭通·统考小升初真题)小春家距离学校1.2km,他每天上学行走的速度与相应的时间成反比例关系。
( )20.(2020春·全国·六年级小升初模拟)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75米。
( ) 21.(2021·全国·小升初真题)从甲地到乙地,小明要用10分钟,小红要用12分钟,则小明和小红平均每分钟走的路程比是6:5.()22.(2021·安徽安庆·统考小升初真题)行同一段路程,甲用4小时,乙用3小时,甲乙速度比是4∶3。
( )四、解答题23.(2020·贵州铜仁·小升初真题)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2千米.两车在距离中点12千米处相遇.两车同时开出后经过多少小时相遇?24.(2021春·全国·六年级校考小升初模拟)等边三角形的跑道的三个端点A、B、C上分别站着甲、乙、丙三人.其中,甲的速度是丙的5倍.若三人同时顺时针出发,20分钟后甲追上丙,同时乙也追上了丙。
(1)三人的速度比是多少?(2)若三人同时逆时针出发,甲追上丙后再过多长时间,甲能追上乙?25.(2020·山东·校联考小升初真题)一列火车从城开往城.如果速度是120千米/时,则4小时可以到达;如果速度是160千米/时,几小时可以到达?26.(2022·河南驻马店·校考小升初真题)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当甲车到达B地时,乙车距A地30千米;当乙车到达A地时,甲车超过B地50千米。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小升初专题训练:行程问题一、单选题1.甲乙两人各走一段路,他们走的时间比是4:5,速度比是5:3,他们走的路程比是( )。
A.12:25B.4:3C.3:4D.25:122.放学了,小明和小红同时从学校回家,小明每分钟行60米,小红每分钟行50米,经过10分钟两人都刚好回到家,小明和小红家的距离不可能是( )米。
A.100B.500C.1100D.12003.一个人从县城骑车去乡办厂。
他从县城骑车出发,用30分钟时间行完了一半路程,这时,他加快了速度,每分钟比原来多行50米。
又骑了20分钟后,他从路旁的里程标志牌上知道,必须再骑2千米才能赶到乡办厂,则县城到乡办厂之间的总路程为( )。
A.15千米B.18千米C.21千米D.50千米4.甲、乙两地相隔一座山岭,某人从甲地到乙地用6.5小时,从乙地回到甲地用7.5小时,他往返途中上山速度是3千米/时,下山速度是4千米/时,则甲、乙两地间的山岭路程有( )千米。
A.24.5B.24C.49D.485.小猫与小兔从相距1km的两地同时出发,若相向而行,a分钟相遇;若同向而行,b分钟后小猫追上小兔.则小猫与小兔的速度比是( )A.b+ab―a B.a+ba―bC.a―ba+bD.b―ab+a6.正方形ABCD(如图),边长80米,甲从A点,乙从B点,同时沿同方向运动,每分钟的速度甲为135米,乙为120米,每过一个顶点时要多用5秒,出发后,甲与乙相会需要( )A.A B.B C.C D.D二、填空题7.小杰用815小时走完了223千米的路程。
以此速度他1小时可以走 千米。
8.一列动车平均每小时行驶160千米,可以写作 ,这列动车从漳州到福州大约行驶了2小时,漳州到福州大约有 千米。
9.如图,电车从A站经过B站到达C站,然后返回.去时B站停车,而返回时不停,去时的车速为每小时48千米,返回时的车速是每小时 千米.10.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是4.5cm。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小升初比和比例专项练习一.选择题(共20题,共44分)1.已知s÷t=r(1)当r一定时,s和t()。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D.不成正比例(2)当t一定时,s和r()。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D.不成正比例(3)当s一定时,t和r()。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D.不成反比例2.正方体的棱长和体积()。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3.将一个平面图形按1∶10缩小,就是()变为原来的。
A.图形各边的长B.图形的面积4.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2∶7,这个三角形是( )。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5.一个计算机芯片的实际尺寸是8mm×8mm,按一定比例所画的图如下图,图中所用的比例尺是()。
A.1:5B.25:1C.2:1 D.5:16.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
A.比例B.比值C.方程7.收入一定,支出与结余()。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8.一根圆木的长一定,它的体积和横截面积成()。
A.正比例B.反比例C.不成比例9.三个数的比是1∶2∶3,平均数是60,则最大的一个数是()。
A.30B.90C.6010.用某种规格的方砖铺地,铺地的面积和需要方砖的块数()。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D.无法确定11.购置电脑的数量一定,电脑的单价和总价()。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12.如果8A=9B(A≠0),那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一定大于BB.A是B的C.B:A=8:9D.9B=8A13.下列各数中,能与3,5和10组成比例的是()。
A.2B.4C.6D.814.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如果一个外项是1.6,那么另一个外项是()。
A.6.1B.1.6C.135D.15.()能与:组成比例。
A.3:4B.4:C.3:D.:16.下面成正比例的是()。
A.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B.圆的周长和半径C.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D.长一定,长方形的周长和宽17.把一块三角形的地画在比例尺是1:500的图纸上,量得图上三角形的底是12厘米,高8厘米,这块地实际面积是()。
【例4】小芳从家到学校有两条一样长的路,一条是平路,另一条是一半上坡路,一半下坡路。
小芳上学走这两条路所用的时间一样多。
已知下坡的速度是平路的1.6倍,那么上坡的速度是平路速度的多少倍?【例5】从甲地到乙地,需先走一段下坡路,再走一段平路,最后再走一段上坡路。
其中下坡路与上坡路的距离相等。
陈明开车从甲地到乙地共用了3小时,其中第一小时比第二小时多走15千米,第二小时比第三小时多走25千米。
如果汽车走上坡路比走平路每小时慢30千米,走下坡路比走平路每小时快15千米。
那么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例6】早晨,小张骑车从甲地出发去乙地。
下午1点,小王开车也从甲地出发,前往乙地。
下午2点时两人之间的距离是15千米。
下午3点时,两人之间的距离还是l5千米。
下午4点时小王到达乙地,晚上7点小张到达乙地。
小张是早晨几点出发?测试题1.上午8点8分,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8分钟后,爸爸骑摩托车去追他,在离家4千米的地方追上了他。
然后爸爸立即回家,到家后又立刻回头去追小明,再追上小明的时候,离家恰好是8千米,这时是几点几分?2.欢欢和贝贝是同班同学,并且住在同一栋楼里。
早晨7:40,欢欢从家出发骑车去学校,7:46追上了一直匀速步行的贝贝;看到身穿校服的贝贝才想起学校的通知,欢欢立即调头,并将速度提高到原来的2倍,回家换好校服,再赶往学校;欢欢8:00赶到学校时,贝贝也恰好到学校。
如果欢欢在家换校服用去6分钟且调头时间不计,那么贝贝从家里出发时是几点几分。
3.甲、乙两车分别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A地95千米处相遇.相遇后继续前进到达目的地后又立刻返回,第二次在离B地25千米处相遇。
求A、B两地间的距离?4.地铁有A,B两站,甲、乙二人都要在两站间往返行走.两人分别从A,B两站同时出发,他们第一次相遇时距A站800米,第二次相遇时距B站500 米。
问:两站相距多远?5.如右图,A,B是圆的直径的两端,甲在A点,乙在B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两人在C 点第一次相遇,在D点第二次相遇。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小升初比和比例专项练习一.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1.如图,把三角形A按1∶2缩小后,得到三角形B。
三角形B三条边的长分别是()。
A.14cm、10cm、8cmB.3.5cm、2.5cm、4cmC.3.5cm、2.5cm、2cm2.班级人数一定,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3.解比例。
=,x= ()A.4B.2.4C.4.2D. 54.分子一定,分母和分数值()。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D.不成反比例5.正方体的表面积与它的棱长成()关系。
A.反比例B.正比例C.没有比例6.120克盐水中含盐30克,盐与水的比是( )。
A.1∶3B.1∶4C.1∶57.第二实验小学新建一个长方形游泳池,长50米,宽30米。
选用比例尺________ 画出的平面图最大;选用比例尺________ 画出的平面图最小。
A.1:1000B.1:1500C.1:500D.1:1008.x=是比例()的解。
A.2.6∶x=1∶8B.3∶6=x∶8C.∶x=∶9.和一定,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10.分母一定,分子和分数值()。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D.不成正比例11.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他们一定成()。
A.正比例B.反比例C.不成比例12.解比例。
=,x=()A.2B.8C.2.25D.4 013.上操学生总人数一定,站的排数和每排站的人数()。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D.不成反比例14.在一定的距离内,车轮的周长与转动的圈数()。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15.订购练习册总数一定,学生的人数和每位学生分得练习册的数量。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16.下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在小明家的客厅里铺地砖,每块地砖的面积和所需要的块数。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17.解比例。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小升初比和比例专项练习一.选择题(共20题,共44分)1.解比例。
=,x=( )A.1.5B.0.7C.5.7D.52.已知s÷t=r(1)当r一定时,s和t()。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D.不成正比例(2)当t一定时,s和r()。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D.不成正比例(3)当s一定时,t和r()。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D.不成反比例3.如果A×2=B÷3,那么A∶B=()。
A.2∶3B.6∶1C.1∶64.表示x和y成正比例关系的是()。
A.x-y=4B.xy=100C.x+y=24D.y=100x5.下面选项,()是比值。
A.篮球比赛记分牌上显示21:16B.比例尺C.圆周率 D.a:b6.下列三个比中,()能与0.3:1.2组成比例。
A.1:3B.1:C.:7.购置电脑的数量一定,电脑的单价和总价()。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8.在一幅地区图上附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如下: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A. B. C.9.订阅“新民晚报”的份数和钱数()。
A.成反比例B.成正比例C.不成比例D.不成正比例10.在一定的距离内,车轮的周长与转动的圈数()。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11.9x-=0(x、y均不为0),x和y成()。
A.正比例B.反比例C.不成比例12.下面各组的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的是()。
A.7∶8和14∶16B.0.6∶0.2和3∶1C.19∶110和10∶913.汽车总辆数一定,每排停放的辆数和停放的排数()。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D.不成反比例14.小明写字的个数一定,他写每个字的时间与写字的总时间()。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15.正方体的表面积与它的棱长成()关系。
A.反比例B.正比例C.没有比例16.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明的身高和体重不成比例B.等底等高的圆锥和长方体,圆锥的体积是长方体体积的三分之一C.在一个比例中,交换两个外项的位置仍然是比例D.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则圆柱和圆锥一定等底等高17.把9、3、21再配上一个数使这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式,这个数可能是()。
一、填空题。
(每空2分,共10分)
1.速度一定,时间和路程成()比例;时间一定,速度和路程成()比例;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比例。
2.小明从家里去学校,所需时间与所行速度成()比例。
3.从A地到B地,甲用12分钟,乙用8分钟,甲乙的速度比是()。
二、应用题。
(每题10分,共40分)
1.甲乙两车同时分别从AB两地出发,它们的速度比是7:5,在距离中点18千米处相遇,求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一辆汽车在甲、乙两站之间行驶,往返一次共用4小时。
已知汽车去时每小时行驶45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驶30千米,求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3.甲、乙两人相距3000米,他们同时出发,同向而行,速度比是7: 4, 当甲追上乙时,甲行走了多少米?
4.甲、乙两个城市相距若干千米,一列客车与一列货车同时从两个城市相对开出,3小时后相遇,相遇时客车比货车多行60千米,货车与客车速度比是9:11。
货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一、填空题。
(每空2分,共10分)
1.速度一定,时间和路程成(正)比例;时间一定,速度和路程成(正)比例;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2.小明从家里去学校,所需时间与所行速度成(反)比例。
3.从A地到B地,甲用12分钟,乙用8分钟,甲乙的速度比是(2:3)。
二、应用题。
(每题10分,共40分)
1.甲乙两车同时分别从AB两地出发,它们的速度比是7:5,在距离中点18千米处相遇,求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v甲:v乙=7:5 s甲:s乙=7:5
一份路程:18×2÷(7-5)=18(千米)
全程:18×(7+5)=216(千米)
答:AB 两地相距216千米。
2.一辆汽车在甲、乙两站之间行驶,往返一次共用4小时。
已知汽车去时每小时行驶45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驶30千米,求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v去:v回=45:30=3:2 t去:t回=2:3
一份时间:4÷(2+3)=0.8(小时)
去时间:0.8×2=1.6(小时)
45×1.6=72(千米)
答:甲、乙两站相距72千米。
2.甲、乙两人相距3000米,他们同时出发,同向而行,速度比是7: 4, 当甲追上乙时,甲行走了多少米?
v甲:v乙=7:4 s甲:s乙=7:4
一份路程:3000÷(7-4)=1000(米)
甲路程:1000×7=7000(米)
答:甲行走了7000米。
4.甲、乙两个城市相距若干千米,一列客车与一列货车同时从两个城市相对开出,3小时后相遇,相遇时客车比货车多行60千米,货车与客车速度比是9:11。
货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v货:v客=9:11 s货:s客=9:11
一份路程60÷(11-9)=30(千米)
30×9÷3=90(千米/时)
答:货车平均每小时行9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