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镜子》阅读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2.10 KB
- 文档页数:2
镜子的阅读答案范本阅读理解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和中的重点,儿童智慧阅读附答案是怎样呢?下面是为你带来的镜子的阅读答案范本,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从前,有个卖镜子的人,他卖各式各样的镜子:大的,小的,圆的,方的……他的镜子质量很好,他的口才也不错,生意做得很红火。
但是,他忙于经营,连饮食起居、梳洗的时间都没有,外观逐渐邋遢(lā tā),自己(竟然虽然)丝毫没有觉察。
后来不知怎的,买镜子的人越来越少了,生意也越来越清淡。
有一天,他在集市上铺开摊子,好多人围过来看货,他就向大家宣传开了。
一位顾客手里拿着一面挑好的镜子,本(打算计算)买,但打量了一下他的脸,突然“扑哧”一笑,放下镜子,扭头就走了。
卖镜子的人不明白拉住一位老人问怎么我的话错了吗老人慢慢地说:“你的话倒是没错,不过,你拿镜子照照自己的脸吧!”卖镜子的人拿起镜子一照,(顿时及时)羞得满脸通红。
原来他每天只是胡乱擦洗了一下脸,从没拿镜子好好照过自己。
他的脸啊,竟像唱戏的大花脸似的。
他终于懂得了:一个卖镜子的人,必须以自己清洁的脸,作为自己照镜子的最好证据。
只有这样,(宣传宣告)才会有说服力,不然,任凭有多好的口才也没用。
此后,他很注意梳洗整容了,生意也一天天好转了起来。
1、去掉括号里搭配不适宜的词语。
2%2、为文中画横线的加上标点符号。
2%3、从文中找出意思相反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2%肮脏——()糊涂——()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清淡打量5、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4%这篇短文先写卖镜子的人起初,但是由于,结果。
后来,在一位老人的提醒下,他终于明白了。
6、短文的中心是()。
2%A 要让别人买自己的镜子,自己要先照照镜子。
B 要让别人相信自己,不仅靠口说,更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作表率。
C 要想生意好,要把自己的外貌衣着干净、整洁。
D 卖镜子的人之所以生意不好,是因为他不爱照镜子。
1、应去掉:虽然计算及时宣告2、标点是,:“ ?(或,)?”3、清洁明白4、(解释得通,符合文意即可,答案不唯一)5、(表达得体,符合文意即可,答案不唯一)6、B。
中考名著阅读指导:《西游记》知识点总结与中考真题(附参考答案)简介1、《西游记》:长篇章回体神话小说。
2、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3、主要内容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主要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和孙悟空等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三大部分,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
4、小说主题本书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在孙悟空身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战胜邪恶和征服自然力的强烈愿望;深深地植于富有斗争传统的中国人民历史生活的土壤之中,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长期斗争生活的艺术概括。
它是理想和现实相结合的产物。
5、经典故事(1)孙悟空大闹天宫(2)三打白骨精(3)车迟国斗法(4)女儿国遇难(5)真假美猴王(6)智取红孩儿(7)三调芭蕉扇(8)火烧盘丝洞(9)天竺国招亲(10)灵山取真经常考点一、填空1、《西游记》,长篇章回体神话小说,是古典神话小说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
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取经的事件,《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
玄奘取经的故事经民间文艺演出,成为以后小说的素材来源。
现在《西游记》是根据明代万历年间的金陵世德堂版本整理加工而成的。
2、《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字汝中,号射阳山人,明代人。
3、《西游记》全书一百回,基本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至十二回是全书的引子,其中前七回写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天宫,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体现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第八至十二回写唐僧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代取经的缘起。
第十三回至一百回写唐僧师徒历经八十一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终于取到真经,他们自己也修成正果。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含答案)第一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________,_________,。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_____。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__________,__________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按原文内容把选段补充完整。
2.这段话是按照()的顺序来写的。
A.由远及近B.由近及远3.这段话从、两个方面来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
4.这段话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分别把浪潮比作、和。
5.对于画“﹏﹏﹏"的句子,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写得好,因为它形象地写出了大潮发出的巨响和浩大的声势。
B.句子写出了大潮的气势,但语句略显啰唆。
C.“如同”和“好像"有点重复,如果写得简洁一些,效果会更好。
阅读检阅台。
黄果树瀑布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刚进入黄果树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透过树的缝隙,我们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黄果树瀑布()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我们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
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我们久久地坐着,任凉丝丝的飞珠扑上火热的脸庞,打湿薄薄的衣衫。
我们聆听着訇(hōnɡ)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
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你怎样理解母亲说的话?其中包含着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
秦王要赵王鼓瑟。
赵王不好推辞(拒绝 ),鼓了一段。
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对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
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
秦王()。
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3.根据课文,写出文中括号内的词语。
4.给文章中空白处加标点。
5.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渑池之会”突出了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雾凇岛上看雾凇周立新吉林雾凇远近闻名。
每年的12月下旬开始,松花江江面的大量雾气遇冷后便以霜的形式凝结在周围粗细不同的树枝上,形成大面积的雾凇奇观。
而位于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的雾凇岛,则是观赏和拍摄雾凇奇观的最佳地点。
雾凇岛是松花江上的一座小岛,这里的地势较吉林市区低,又有江水环抱。
当万物萧瑟、草木凋零的冬季到来,冷热空气在这里相交,便出现“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雾凇奇观。
名著阅读《西游记》中考试题答案1.《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字汝中,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
2.《西游记》,长篇神话小说,是古典神话小说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
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取经的事件,《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
玄奘取经的故事经民间文艺演出,成为以后小说的素材来源。
3.《西游记》全书100回,基本由两个故事组成。
第1至12回是全书的引子。
其中第1至7回,写石猴的出世、学道、大闹龙宫、地府、天宫,直至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
重点是大闹天宫.大闹天宫,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体现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
第8至12回写唐僧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代取经的缘起。
第l3回至l00回故事的主体,写唐僧赴西天取经,一路上收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为徒,又得小白龙化作白马背驼,他们一起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终于修成正果。
蕴含着人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谛。
4.《西游记》中所写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别是:东胜神州;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5.《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6.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老祖,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这个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唤做如意金箍棒,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
受苦五百年,后受观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
唐僧为他取名行者。
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7.猪八戒又叫猪悟能,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获罪下凡,误投猪胎,长成了猪脸人身的形状。
曾占福陵山云栈洞为妖,在高老庄抢占民女。
猪八戒的兵器是九齿钉钯。
幼儿园大班《照镜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材第四章《形状与空间》,详细内容为“照镜子”,通过照镜子的游戏,引导幼儿观察、探索和表现自己的五官及表情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镜子的成像原理,知道镜像是左右颠倒的。
2.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能够观察并表现自己的五官及表情。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用画笔描绘出自己的五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镜子的成像原理,以及如何描绘出自己的五官。
教学重点:观察自己的五官及表情,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镜子、画笔、颜料、画纸、范例作品。
学具:每人一面小镜子、画笔、颜料、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照镜子”游戏,让幼儿观察自己在镜子中的五官及表情变化,引导幼儿发现镜像是左右颠倒的。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范例作品,讲解如何描绘出自己的五官。
同时,解释镜子的成像原理,让幼儿理解镜像的左右颠倒。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用小镜子观察自己的五官,然后尝试用画笔描绘在画纸上。
4. 教师指导(10分钟)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在描绘五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鼓励幼儿相互欣赏、学习。
六、板书设计1. 镜子成像原理:左右颠倒。
2. 五官描绘步骤:(1)观察自己的五官。
(2)用画笔描绘在画纸上。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回家后,用镜子观察自己的五官,然后画在画纸上。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部分幼儿在描绘五官时,左右颠倒的现象仍然存在。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个别指导,帮助幼儿掌握这一技能。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尝试用其他材料(如彩泥、剪纸等)表现自己的五官,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引导幼儿观察家人和朋友的五官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照镜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3章《光与影》的第二节《照镜子》。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平面镜,了解镜子的成像特点;通过实践活动,探索光与影的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平面镜的成像原理,知道镜子中出现的影像是左右颠倒的。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运用镜子观察、探索周围事物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勇于探索、乐于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平面镜的成像原理。
难点:让幼儿理解镜子中影像的左右颠倒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面镜、玩具、图片等。
2. 学具:每组一张平面镜、玩具、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拿出一面平面镜,让幼儿观察并提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呢?”(2)请几名幼儿到前面来,让他们用镜子观察周围的同学,分享观察到的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演示,让幼儿观察镜子中的成像特点,如左右颠倒。
(2)讲解平面镜的成像原理,让幼儿理解镜子的反射作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请幼儿用平面镜观察玩具,将玩具放在镜子前,观察镜子中的影像。
(2)让幼儿用画纸和彩笔,将镜子中的影像画下来,观察并讨论画的影像与实物之间的关系。
(2)讨论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化妆、穿衣等。
六、板书设计1. 《照镜子》2. 内容:(1)平面镜成像原理(2)镜子中影像的特点:左右颠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镜子观察家人或朋友,画出镜子中的影像,并说明与实物之间的关系。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了平面镜的成像原理,观察到了镜子中影像的左右颠倒现象。
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幼儿的操作过程,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幼儿园大班教案《照镜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材第四章《镜子里的世界》,详细内容为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让幼儿了解镜子的成像特点,学会利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线条表现镜中的形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镜子的成像原理,培养其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其能够运用几何图形和线条创作出镜中形象。
3. 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提高其美术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镜子的成像原理,运用几何图形和线条表现镜中形象。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镜子、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剪刀、双面胶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剪刀、双面胶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里的镜子,让幼儿照一照,感受镜子里的自己。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镜子里的自己和实际的样子是一样的?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画有简单几何图形的画纸,让幼儿观察镜子里的图形,讲解镜子的成像原理。
然后引导幼儿尝试用几何图形和线条表现镜中的形象。
3. 课堂实践(10分钟)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用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材料创作镜子里的形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简单的场景,让幼儿用画笔和颜料在画纸上表现出镜中的场景。
5.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互相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照镜子2. 板书内容:(1)镜子的成像原理(2)几何图形和线条的应用(3)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的镜子,用画笔和颜料创作一幅镜子里的自画像。
2. 答案:无固定答案,以幼儿的实际创作为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课堂实践等环节,让幼儿了解了镜子的成像原理,学会了运用几何图形和线条表现镜中形象。
幼儿园大班教案《照镜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照镜子》,主要涉及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详细内容为:引导幼儿通过照镜子的游戏,观察、探索和体验镜面对称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镜面对称的概念,知道镜面对称的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镜面对称的概念。
难点:引导幼儿运用镜面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镜子、卡片、剪刀、彩纸、画笔等。
2. 学具:每组一张镜子、一套卡片、剪刀、彩纸、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准备一个神秘的礼物(镜子),引导幼儿猜测:这是什么?(2)教师展示镜子,让幼儿亲身体验照镜子的乐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卡片,上面有一个图形,引导幼儿观察这个图形。
(2)教师将卡片放在镜子前,让幼儿观察镜子里出现的图形。
(3)教师解释镜面对称的概念,让幼儿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给出几个简单的图形,让幼儿在镜子前观察并描述镜面对称的图形。
(2)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进行照镜子游戏,每组选一个代表在镜子前展示,其他成员在后面观察并描述。
4. 创作环节(15分钟)(1)教师发放彩纸、画笔等材料,让幼儿自己设计一个图形。
(2)幼儿将设计的图形放在镜子前,观察镜面对称的图形。
(3)幼儿用剪刀将对称的图形剪下来,进行展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照镜子——探索镜面对称》2. 板书内容:(1)镜面对称的概念及特点(2)实践操作:观察、描述、创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在家长的帮助下,寻找家中的镜子,观察并描述镜面对称的物体。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创作环节等方式,让幼儿充分了解和掌握了镜面对称的知识。
幼儿园大班教案《照镜子》含反思盖重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材第四章《奇妙的镜子》,详细内容为通过照镜子的游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表现自己的五官及表情,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镜子的成像原理,知道镜子中的形象与现实中的形象是左右对称的。
2. 培养幼儿观察、表现自己五官及表情的能力,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与人合作、分享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镜子的成像原理,学会观察和表现自己的五官及表情。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五官及表情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镜子、画纸、彩笔、教材、多媒体设备。
学具: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照镜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观察、体验镜子的成像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教材中的例题,讲解镜子的成像原理,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五官及表情。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照着镜子画自己的五官及表情,教师巡回指导。
4. 分组讨论与展示(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交流、讨论自己的作品,然后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展示。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对每个幼儿的作品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照镜子2. 板书内容:镜子成像原理:左右对称五官及表情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在镜子中看到的自己,并尝试用不同的表情来表现自己的情感。
2. 答案:无标准答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照镜子的游戏,让幼儿了解了镜子的成像原理,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表现能力。
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其他有趣的镜像现象,如水面、反光物体等,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类似的活动,如“画影子”、“找对称”等,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照镜子》阅读答案
照镜子
一百多年前,美国有个孩子叫汤姆,他从小就爱动脑子。
一天晚上,汤姆的妈妈肚子突然痛得厉害,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往下( )。
爸爸赶紧请来了医生,经检查,医生诊断出妈妈患了急性阑尾炎,必须马上动手术。
可是小汤姆家只有煤油灯,光线太暗,怎么能动手术呢?爸爸愁得__________,医生急得在屋里踱来踱去。
小汤姆心想:要想法让屋里亮一些,可从哪里找那么多灯呢?他忽然想起,白天和小伙伴一起玩时,用块玻璃镜片在阳光下晃来晃去,墙上不就出现很亮的光斑吗?想到这儿,他叫医生快准备动手术,自己就跑了出去。
小汤姆飞快地跑到邻居家借来了四块镜子,放在病床四周,然后在每块镜子前面放上一盏油灯。
这一来,病床上的光线亮多了,医生顺利地做完了手术。
你知道这个孩子是谁吗?他就是后来的大发明家——爱迪生。
1.文中( )里应填( )
A.涌B.掉C.流D.淌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应补上的一项是( )
A.大叫在嚷
B.直跺脚
C.双手抱住头
D.赶紧往外跑
3.与文中加“”的句子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然后把四盏油灯分别放在每块镜子前面。
B.然后再放四盏油灯在镜子前面。
C.然后把油灯和镜子放在一起。
D.然后在每块镜子上放一盏油灯。
4.下面每组句子意思相同的是( )
A.光线太暗,怎么能动手术呢?
光线太暗,不能动手术。
B.可从哪里找那么多灯呢?
没有地方能找那么多灯。
C.墙上不就出现很亮的光斑吗?
墙上就出现很亮的光斑。
D.你知道这个孩子是谁吗?
你不知道这孩子是谁。
5.小汤姆在每块镜子前面放上一盏油灯是( )
A.可以使镜面变亮,病床上光线就亮多了。
B.可以使油灯变多,病床上光线就亮多了。
C.可以反射油灯灯光,病床上光线就亮多了。
D.可以使看到各个角度,病床上光线就亮多了。
《照镜子》答案:
1.D
2.C
3.A
4.A、C
5.C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