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四-教学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17 KB
- 文档页数:3
《南京长江大桥》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及其在我国桥梁建筑中的地位。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探究南京长江大桥的科学原理。
3.提高学生对我国桥梁建筑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南京长江大桥的建筑特点及其在我国桥梁建筑中的地位。
难点:南京长江大桥的科学原理和设计理念。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南京长江大桥的图片、视频、资料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基本情况。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南京长江大桥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这座雄伟的桥梁。
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简要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基本情况。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
2.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南京长江大桥在我国桥梁建筑中的地位。
(三)课堂探究1.教师提问:南京长江大桥的建筑特点有哪些?2.学生回答:南京长江大桥的建筑特点包括:双层桥梁设计、悬索桥结构、高强度钢材应用等。
3.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这些特点如何体现南京长江大桥的科学原理和设计理念?(四)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剖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其结构特点。
2.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南京长江大桥的设计原理。
(五)实践操作1.教师引导学生设计一座小型桥梁,要求学生运用南京长江大桥的设计理念。
2.学生分组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表达对南京长江大桥的敬意和自豪感。
3.教师布置作业:查阅资料,了解其他著名桥梁的建筑特点及其在我国桥梁建筑中的地位。
五、课后作业1.查阅资料,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及其在我国桥梁建筑中的地位。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资料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及其在我国桥梁建筑中的地位。
通过课堂探究、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环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践的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南京长江大桥》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和成就。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我国桥梁工程的认识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
2. 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
3. 南京长江大桥的成就及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成就及意义。
2. 教学难点: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和技术特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成就及意义。
2. 图片展示法:展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大桥的外观和结构。
3. 视频播放法:播放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和成就的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详细讲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包括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内容。
3. 讲解南京长江大桥的成就及意义:阐述南京长江大桥在我国桥梁工程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4. 展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和结构,感受其雄伟壮观。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成就及意义。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南京长江大桥的资料,加深对大桥的了解。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南京长江大桥与其他著名桥梁的异同,如武汉长江大桥、重庆长江大桥等。
2. 探讨南京长江大桥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七、教学互动:1. 学生分组讨论:分组探讨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和成就。
2. 分享讨论成果:各组代表上台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引导学生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九、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南京长江大桥历史背景、建设过程、成就及意义的掌握程度。
《南京长江大桥》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和重要意义。
2. 通过学习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精神。
3. 提高学生对我国桥梁建筑艺术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及建设意义。
2. 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
3. 南京长江大桥的桥梁建筑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和桥梁建筑特点。
2. 教学难点: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技术及其在当时的世界地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听觉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和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与活动:a. 讲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b. 分析南京长江大桥的桥梁建筑特点,引导学生欣赏桥梁艺术。
c. 讨论南京长江大桥在当时世界桥梁建筑领域的地位及其意义。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桥梁建筑的发展历程。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和桥梁建筑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我国桥梁建筑艺术的认知和审美观念的提升。
3. 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七、教学资源:1. 南京长江大桥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2. 桥梁建筑艺术的相关书籍和论文。
3. 网络资源,如南京长江大桥的官方网站、新闻报道等。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南京长江大桥,亲身体验其雄伟壮观。
2. 邀请桥梁工程师或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南京长江大桥建设和维护的经验。
3. 开展桥梁设计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设计出具有创新性的桥梁。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浙教义务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南京长江大桥一、教学目标1.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地理位置和建设历史;2.掌握相关的语言文字知识和技能;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学习南京长江大桥的地理背景知识;2.学习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三、教学准备1.教材:浙教义务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手绘地图或图片:南京长江大桥的地理位置。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南京长江大桥的名字和相关知识。
新课讲解(15分钟)1.利用地图或图片,向学生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地理位置和建设历史。
2.解释一些关键词汇和句型,如:“长江”、“桥梁”、“修建”、“连接”等。
活动练习(20分钟)1.给学生分发练习册,在其中完成与南京长江大桥相关的填空和选择题。
总结归纳(10分钟)1.让学生回答几个关键问题,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
2.利用黑板或幻灯片,展示学生的答案和总结。
第二课时复习巩固(10分钟)1.让学生互相提问关于南京长江大桥的问题。
新课讲解(20分钟)1.引导学生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功能和意义。
2.教授一些与南京长江大桥相关的语言表达方式,如:“很长”、“很高”、“很重要”等。
合作探究(25分钟)1.分成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篇关于南京长江大桥的短文。
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发言人,将他们的短文向全班展示。
总结反思(10分钟)1.让学生评论其他小组的短文,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评估1.老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2.针对练习册和小组短文,进行书面评估。
六、教学延伸1.给学生提供更多关于南京长江大桥的信息,让他们进一步了解。
2.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写作和绘画创作,以南京长江大桥为主题。
以上即是浙教义务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内容涉及南京长江大桥的地理位置、建设历史以及相关语言表达等。
通过课堂教学和活动练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南京长江大桥,并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师将进行评估和延伸活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南京长江大桥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和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南京长江大桥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建设过程。
2.南京长江大桥的结构特点、技术成就和重要意义。
3.南京长江大桥在我国桥梁建设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结构特点和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南京长江大桥的技术成就及其在我国桥梁建设史上的地位。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南京长江大桥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这座桥的名字?它位于哪里?2.猜想质疑(1)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想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和特点。
3.探究学习(1)分组讨论: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结构特点和重要意义。
(2)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补充发言。
4.精讲点拨(1)讲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和重要意义。
(2)分析南京长江大桥的结构特点和技术成就。
(3)讨论南京长江大桥在我国桥梁建设史上的地位。
5.拓展延伸(1)让学生了解其他著名的长江大桥,如武汉长江大桥、上海长江大桥等。
(2)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桥梁建设的发展趋势。
(1)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2.收集其他长江大桥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猜想、探究、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和重要意义。
2.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3.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南京长江大桥在我国桥梁建设史上的地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讨论时,对南京长江大桥的技术成就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教师:“同学们,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开始的呢?”学生:“是大跃进时期。
《南京长江大桥》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和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绘画、摄影等手法表现南京长江大桥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特点和价值。
(2)运用观察、采访、实地考察等方法,收集南京长江大桥的相关资料。
(3)运用绘画、摄影等手法,表现南京长江大桥的美丽与壮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桥梁建筑事业的自豪感。
(2)培养学生关爱公共设施、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和建设过程。
2. 南京长江大桥的结构特点和工程技术。
3. 南京长江大桥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4. 南京长江大桥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5. 实地考察南京长江大桥,感受其魅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和重要意义。
(2)南京长江大桥的结构特点和工程技术。
(3)南京长江大桥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2. 教学难点:(1)南京长江大桥建设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和难题解决。
(2)如何表现南京长江大桥的美丽与壮观。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南京长江大桥的图片、资料和视频。
(2)准备相关教学设备和材料。
(3)制定实地考察计划和安全措施。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基本情况。
(2)准备绘画、摄影等表现手法所需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座著名的桥梁。
(2)简要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和建设过程。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信息,深入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特点和价值。
(2)分小组讨论,总结南京长江大桥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3. 课堂交流(1)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分享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认识。
篇一教学要求:1、认识南京长江大桥,了解祖国的建设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体会课文中的比喻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按一定顺序、有重点、并展开合理想象的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软件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演示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这座桥叫什么名字?板书课题,齐读。
二、预习课文。
1、提示观察方法和观察重点,提出默读课文的要求。
2、学生按要求观察、默读,自学生字读音。
三、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检查读音。
2、指名按自己的观察顺序讲述图意。
3、指名朗读课文。
四、教师按课文描写顺序指导看图。
五、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
说说这一课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第二课时一、理解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2)哪几句话描述了大桥的样子?3、再次观察图画,从图上找出桥墩、正桥、引桥、火车道、公路、人行道。
结合观图,理解"明媚""连接""来来往往"等词语的意思。
4、练习朗读第一段。
5、默读后四句,启发学生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观察大桥的。
6、让学生对照板书复述大桥的样子。
二、对照图,理解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2)这一段描述发哪些事物?3、让学生从挂图中找出这一段所描写的事物。
结合看图,理解"耸立、笔直、顶端"的意思。
4、默读第二段,思考:(1)这一段描写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听到的?(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的?5、练习朗读第二段。
三、理解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2、重点理解:"浩浩荡荡""天堑""征服"等词语和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四-课文一开始, 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看录象进行感知,效果比较好,学生一下子进入情景体验.另外由于生字教学花了比较长的时间,所以后来据词定义没有很好完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1、2自然段,找出作者观察点的转移,理清描写的顺序。
2、通过有关词句的理解,感受南京长江大桥雄伟壮丽的特点。
3、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能力,懂得本文是按观察点的转移,有条理地描写大桥的。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词句理解体会大桥的雄伟壮丽。
2、难点:学生对这座大桥缺乏感性经验,课文综合运用各种描写顺序,学生不易把握。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练习看拼音组词(见作业本)2、见第一教时的比一比组词,口头练习,再作为回家作业进行练习。
二、通读,知大意快速默读,找找课文哪几节是在写作者在游览、观赏大桥。
三、习课文第一节1、自读第一段,用课后问题和自提问题思考课文意思,读后反馈自提的问题。
2、提取重要问题开展学习交流。
①这一段写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大桥?(引桥)结合板书②再读,8个句子中哪几句介绍南京长江大桥?③细读3 8句,说说大桥个部分是怎样的?(课后3)④朗读有关句子,谈谈自己感受。
⑤重点理解:仿佛一条钢铁巨龙横卧在大江上面。
在学生自己提问的基础上,理解:公路两侧、宽阔、穿梭似的、双轨3、读这一段:引导思考:正桥接引桥、上层到下层,分别说明作者是怎样观看大桥的。
(横看、竖看)4、读3 8句:看第3句和后5句的关系。
5、根据提纲介绍南京长江大桥。
公路22孔引桥双轨铁路远看:大桥全貌9 个巨大的桥墩走近:高大的工农兵塑像巍峨的桥头堡玉兰花灯柱轮船像扁舟眺望火车呼啸过倾听(伫足):四、积极阅读第2自然段1、自读,提出的问题。
2、结合课文理解:眺望、扁舟、倾听、时起时伏;比较侧耳、两侧(结合完成作业本3)3、细读:作者站在什么地方看大桥?4、从那些地方感受到大桥的雄伟?找出课文中描写塑像、桥头堡、玉兰花灯的句子。
南京长江大桥全面建成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和重要意义。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3. 提高学生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和成就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2. 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3. 南京长江大桥的重要意义4.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和成就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重要意义以及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和成就。
2. 教学难点: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和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和成就。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和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和成就。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展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让学生了解其建设难度和我国工程师的智慧和勇气。
3. 知识拓展:介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和成就,让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南京长江大桥的重要意义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5. 总结反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重要意义以及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和成就,使学生了解了国家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但部分学生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和成就了解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其他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情况,从而加深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成就的认识。
2. 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地方,让学生亲身体验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和成果。
教学目标:
1、认识南京长江大桥,初步感受大桥雄伟壮丽的特点。
2、学会15个生字及新词,2个多音字。
练习给多义字据词定义。
3、通读全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练习据词定义。
学习积累一些词语
教学准备:课文朗读录音,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引导学生入文
(1)说说中国最长的江名称.
(2)简介:中国人们南北交流,要过长江,自古以来都用了哪些方法?
(3)在所有长江大桥中,南京长江大桥是让中国人们最感骄傲的一座桥。
看图,观赏体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边听课文录音,边看录象:游览南京长江大桥。
2、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是怎样一座桥?
三、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要求:(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有重点的分析字形,记忆字形。
2、学生自学。
3、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a读音难点:多音字:铺、扁(piān)舟倾征
b.字形重点:媚、铺、倾、滔、
4、练习检查。
a.多音字
扁biǎn()铺pū()
piān()pù()
b.形近字
倾()饿()俄()
顷()蛾()峨()
义()仪()仗()
蚁()议()杖()
5、读课文中词语。
练习课后2:据词定义。
1明媚①谄媚、逢迎;②美好、可爱。
2挺立①笔直;②撑直;③量词。
3顶端①端正,不歪斜;②东西的一头③用手平整地拿着。
4检阅①看、察看;②经历。
四、通读全文
指名分节朗读
光荣题:拓展练习:积累词语(学有余力的可拓展)
惊涛骇浪无孔不入滔滔不绝波澜壮阔光彩夺目
倾家荡产南征北战穷途末路海阔天空旗开得胜
教学后记:
课文一开始,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看录象进行感知,效果比较好,学生一下子进入情景体验.
另外由于生字教学花了比较长的时间,所以后来据词定义没有很好完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2、通过有关词句的理解,感受南京长江大桥雄伟壮丽的特点。
3、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能力,懂得本文是按观察点的转移,有条理地描写大桥的。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词句理解体会大桥的雄伟壮丽。
2、难点:学生对这座大桥缺乏感性经验,课文综合运用各种描写顺序,学生不易把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练习看拼音组词(见作业本)
2、见第一教时的比一比组词,口头练习,再作为回家作业进行练习。
二、通读,知大意
三、习课文第一节
1、自读第一段,用课后问题和自提问题思考课文意思,读后反馈自提的问题。
2、提取重要问题开展学习交流。
②再读,8个句子中哪几句介绍南京长江大桥?
③细读3—8句,说说大桥个部分是怎样的?(课后3)
④朗读有关句子,谈谈自己感受。
⑤重点理解:仿佛一条钢铁巨龙横卧在大江上面。
在学生自己提问的基础上,理解:公路两侧、宽阔、穿梭似的、双轨
4、读3—8句:看第3句和后5句的关系。
5、根据提纲介绍南京长江大桥。
公路
22孔引桥
双轨铁路
远看:大桥全貌
↓
9个巨大的桥墩
走近:高大的工农兵塑像巍峨的桥头堡玉兰花灯柱
↓
→轮船像扁舟
眺望
→火车呼啸过
倾听
(伫足):
四、积极阅读第2自然段
1、自读,提出的问题。
2、结合课文理解:眺望、扁舟、倾听、时起时伏;比较“侧耳”、“两侧”(结合完成作业本3)
4、从那些地方感受到大桥的雄伟?
找出课文中描写塑像、桥头堡、玉兰花灯的句子。
看图结合理解:巍峨、顶端、鲜艳夺目、检阅的意思(不会的可以查字典)
指导感情朗读,烘托大桥高大。
6、感情朗读,选一个句子重点读
7、选一个进行背诵积累。
五、朗读1、2节
六、作业指导:穿插在课堂中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听写词语
3、理解并说出“征服”和“通途”的意思。
教学重点:理解最后一段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写词语
2、朗读课文1、2段
二、接着老师的提示语,复述介绍南京长江大桥。
走在正桥上,他看见------
三、学习最后一段:
1、自读:质疑
2、查字典理解“天堑”“征服”
4、说说这一节的意思
(1)朗读,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
(2)激情朗诵
(3)教师激情小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通途,这是我们祖国解放以后的骄傲,是我们中国人们的骄傲。
四、总结:
1、师生共同朗读
2、汇报学习收获
五、拓展练习:
六、1、作业:作业本:5、6题
2、课外资料阅读:见课件中的“课外资料”
教学后记:
质疑: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释疑:解决学生提出的关于字词的一些问题。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