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00.50 KB
- 文档页数:6
第四章综合测试一、单选题1.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
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的是()A.夏天,通过敲击声分辨西瓜熟不熟B.利用声纳探测海深C.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D.听到雷声,知道将会下雨3.超声波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事例中不属于运用超声波的是()A.B超成像B.声波测距C.防生蝙蝠飞行器的飞行D.分贝仪4.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两次敲击同一个音叉,比较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5.医院里的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A.声音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B.声音太小C.声音太大D.声音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最快B.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人们利用超声波能够测出海底的深度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二、多选题8.为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是什么,有人建议以下几个实验方案,你认为不能说明问题的实验是()A.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B.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C.吹响小号后,按不同的键使其发出不同的声音D.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它的声音9.关于如图所示的各种物理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B.敲打鼓面纸屑会跳舞,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C.用力吹一根细管,并把它剪短,音调会变低D.用“土电话”能听见对方的声音,说明固体也可以传播声音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固体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更慢B.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利用超声波可以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响度大B.20℃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是340m/sC.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超声波能够传递信息D.“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声音可以在气体和液体中传播12.通过声音能传递信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体质量的好坏,以下行为中用以达到这一目的是()A.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毛坯B.瓜农用手拍打西瓜C.顾客用手轻轻敲打瓷器D.瓦匠用瓦刀敲打红砖13.夜晚,歌舞厅正在播放优美的舞曲,并且声音很大。
一、选择题1.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用两个棉球塞住耳朵也能清楚地听到音叉发声,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B.图乙中,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大C.图丙中,戴上防噪声耳罩,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图丁中,开启倒车雷达,可利用次声波回声定位2.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当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却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声音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北京隆重举行了“新时代军乐之声音乐会”,首次采用百名高音礼号和百名军鼓共同演奏号角音乐,乐音回荡夜空,宏伟庄重。
下列关于礼号和军鼓产生的乐音说法正确的是()A.礼号发音不需要振动B.两者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相同C.两者音色相同D.军鼓的声音属于超声波4.为了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小明将机械闹钟作为声源放入鞋盒内,并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到听不到声音为止,测量人到鞋盒距离,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B.猜想假设C.进行实验D.分析论证5.以下有关物理量的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A.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5mmB.正常人能发出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C.正常人洗澡水的温度约70℃D.正常人的心跳一分钟约为70次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在介质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B.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C.“闻其声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D.在空气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等于次声波的传播速度7.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用发声音叉触及面颊,发现音叉在振动;一段时间后,音叉停止振动,声音便立即消失。
此现象说明声音()A.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能够通过空气传播C.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是具有能量的疏密波2.为缓解交通压力,许多大中城市都修建了轻轨,我们看到,紧邻居民区的地方大都安装了封闭的玻璃屏,如图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A.防止下雨时淋湿列车B.控制速度C.阻断噪声的传播D.美化环境3.生活中经常用“高”来形容声音,下面说法中的“高”所描述的声音特性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A.男高音歌唱家B.引吭高歌C.请勿在公共场合高声喧哗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理学中,用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B.工厂的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只要速度大小保持不变,物体就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D.两个运动的物体相比较,运动时间短的速度一定大5.如果你的邻居装修房子十分吵闹,干扰你的学习和生活,下列措施哪一个是合理可行的()A.友好协商一下,让邻居放弃装修房子B.将家中音响声音开到最大压过装修声C.赶快将家中的门窗关闭同时挂上窗帘D.抓紧在房间内安装合适噪声监测装置6.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和应用等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A.甲图,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B.乙图,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C.丙图,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D.丁图,对着点燃的蜡烛火焰敲击橡皮膜,火焰会熄灭,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7.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D.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声音的音调高8.图中有关声现象的四幅图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按压弦的不同位置来改变发声的响度B.乙图中,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C.丙图,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小,推理说明真空不能传声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9.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不能完成探究目的是()A.发出“啊”的声音,用手指触摸喉咙处B.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C.敲打铜锣,锣响后用手触摸锣面D.一边改变管子插入水中深度,一边用嘴吹管的上端10.运动会上百米赛跑中,终点计时员小华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结果将运动员的成绩记录为12.29秒,那么,该运动员的实际成绩应该为()A.12.29秒B.12.00秒C.12.58秒D.13秒11.如图所示,下列应用能说明声波传递能量的是()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B.倒车雷达C.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D.超声波清洗机12.生活中我们很少随身携带测量工具,因此估测是我们的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
一、选择题1.中秋佳节,人们以敲锣打鼓、吹唢呐等方式来营造热闹喜庆的场面,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锣、鼓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而唢呐的声音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人们通过音色来分辨锣、鼓、唢呐的声音C.唢呐做成喇叭形状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D.锣、鼓、唢呐的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2.中国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诗人根据音色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B.钟声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钟声比雨声在空气中传播得快,因为固体传声比液体快D.钟声是由钟体振动产生的3.以上是小明估计的常见的一些数值,其中合理的是()A.人可听声的频率范围为 20-2000HzB.0dB的声音人耳刚刚能听到C.洗澡水的温度约为 75℃D.人的正常体温约为 26.5℃4.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细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音调越高,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B.因为音叉发出的是超声波,所以乒乓球才被多次弹开C.实验中将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运动,易于观察D.利用乒乓球,便于分辨出音叉振动发声时的音色是否相同5.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和应用等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A.甲图,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B.乙图,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C.丙图,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D.丁图,对着点燃的蜡烛火焰敲击橡皮膜,火焰会熄灭,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真空可以传声B.“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真空可以传声B.“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C.天坛的“回音壁”的回音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发生反射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8.图中有关声现象的四幅图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按压弦的不同位置来改变发声的响度B.乙图中,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C.丙图,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小,推理说明真空不能传声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9.雨后的山林中,鸟鸣清脆,溪水潺潺,微风轻拂,树枝摇曳……关于此环境中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鸟鸣声是由振动产生的,流水声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人们主要通过音调的不同来分辨鸟鸣声和流水声C.常温下鸟鸣声和流水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一定不同D.鸟鸣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的响度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B.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比在固体中快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1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相同温度和介质的情况下,超声波的传播速度要快于次声波的传播速度B.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熔化成雾状小液滴C.在北方深冬时节,开有空调的房间,会在玻璃外侧出现冰晶,这是凝华现象D.热量可能从内能少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多的物体12.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能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是()A.能听见水中音乐芯片播放的音乐B.纸屑在发声的扬声器上跳动C.土电话通过绷直的棉线传播声音D.用齿数不同的齿轮拨动纸片二、填空题13.今年的《开学第一课》,钟南山与“抗疫英雄”们用铿锵有力的话语,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深重含义。
一、选择题1.电视节目《国家宝藏》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其中介绍了曾侯乙编钟如图所示。
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通过木槌敲击编钟使其振动发声B.敲同一组编钟,通过改变钟的大小来改变音调高低C.编钟具有特殊的音色,雄浑深沉D.用不同力度敲响同一个编钟,响度相同2.如果你的邻居装修房子十分吵闹,干扰你的学习和生活,下列措施哪一个是合理可行的()A.友好协商一下,让邻居放弃装修房子B.将家中音响声音开到最大压过装修声C.赶快将家中的门窗关闭同时挂上窗帘D.抓紧在房间内安装合适噪声监测装置3.以下几个实验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若从玻璃钟罩内抽气,铃声明显减弱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D.敲鼓时,鼓面上的纸屑在跳动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真空可以传声B.“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C.天坛的“回音壁”的回音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发生反射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5.如图所示,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甲:用相同的力按压伸出桌面长度不同的钢尺乙:用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水花四贱丙:蝙蝠能够顺利躲避障碍物丁:用手指摩擦装有不同水量的酒杯杯口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丁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B.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音调高C.“闻其声,知其人”判断的依据是人发出声音的音调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生地震时,利用仪器接收超声波来确定地震的位置B.声音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C.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固体中快D.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8.运动会上百米赛跑中,终点计时员小华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结果将运动员的成绩记录为12.29秒,那么,该运动员的实际成绩应该为()A.12.29秒B.12.00秒C.12.58秒D.13秒9.同学们在科普节目上了解到,遇到地震时,被困在废墟中的遇险者通过敲击周围的固体向外求救,这种做法主要是利用了()A.声音能够传递能量B.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且固体传声的效果比空气好C.敲击固体发出的声音响度更大D.敲击固体发出的超声波使人听得更清楚10.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能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是()A.能听见水中音乐芯片播放的音乐B.纸屑在发声的扬声器上跳动C.土电话通过绷直的棉线传播声音D.用齿数不同的齿轮拨动纸片11.警犬训练时,训犬员常使用如图所示的训犬笛发出超声波来对警犬发号施令。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声现象综合检测试卷(满分100分,限时45分钟)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1.【学科素养·物理观念】(2022湖北天门、仙桃等中考)如图,盲人用手杖敲击不同的盲道导航地砖辨别不同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砖发声是由地砖振动产生的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 m/s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块地砖产生声音的音调不同D.导航地砖主要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2.【新素材·时事热点】【新独家原创】在2023年2月6日土耳其7.8级强震救援中,我国政府派出的国际救援队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震的巨大破坏力是由于超声波具有巨大的能量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不同C.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D.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是改变了声音的音调3.【学科素养·科学探究】(2022湖北武汉中考)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乒乓球被发声的音叉弹开表明音叉在振动B.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C.倒车雷达利用电磁波进行回声定位D.防噪声耳罩通过防止噪声产生的方式控制噪声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2山西中考)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
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
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B.“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5.【跨学科·物理学与工程实践】(2022甘肃金昌中考)下列关于声波的应用说法不正确的是()A.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的原理是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B.倒车雷达的原理就是采用蝙蝠的“回声定位”的方法C.通过灵敏的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可以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D.城市里安装噪声监测装置,是通过音色来反映噪声大小的6.【物理跨数学】(2023陕西西安高新区联考)声波能直观地反映声音的特性。
一、选择题1.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当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却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声音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如图所示,将闹钟放在鞋盒里,四周覆盖隔声材料,研究材料的隔声性能,需要控制许多变量,以下给出的控制变量,不合理的是()A.闹钟响铃的时间B.听者到声源距离C.所用材料的厚度D.声源发声的响度3.下列事例中不能利用声波完成的是()A.测量海底深度B.探测鱼群的位置C.探测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D.将病人体内的结石击碎4.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禁止鸣笛”是阻断噪声传播B.声音在气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D.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5.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细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音调越高,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B.因为音叉发出的是超声波,所以乒乓球才被多次弹开C.实验中将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运动,易于观察D.利用乒乓球,便于分辨出音叉振动发声时的音色是否相同6.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
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
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实验方案中最合理的是()A.在瓶胆中加水和不加水进行比较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7.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D.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声音的音调高8.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声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音色不同C.在同一宇宙飞船的太空舱内,两名宇航员不可以直接对话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9.监考老师听到“现在开始分发试卷”的语音播报后开始分发试卷,说明()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声音具有声能C.声音能传递信息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10.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蝙蝠是靠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的B.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C.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108m/sD.人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11.杭州高架桥上在靠近居民区一侧会安装如图所示的隔离装置,以减弱车辆行驶噪音对民众的干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声现象》章节测试一、单选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 声音只能传递信息D. 高速公路两旁安装的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2.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 发声的音叉溅起水花B. 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C. 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变高D. 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3.在电视机的遥控器上,有以下几个按钮(图标),如下图,其中控制音量(响度)大小的是()A. B. C. D.4.“女高音”和“引吭高歌”的“高”分别指的是声音的()A. 响度大,音调高B. 音调高,响度大C. 音调高,音色好D. 音色好,音调高5.“闻其声而知其人”,这句话表明不同人发出声音具有不同的()A. 音调B. 频率C. 响度D. 音色6.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B. 在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 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 通常我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7.将一直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再把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如图所示,声音逐渐变小,但始终能听到声音. 原因是:()A. 瓶内已被抽成真空,真空亦能传声;B. 手机发声太强,换用发声较弱的手机;C. 离实验瓶远一点,就可以听不到声音;D. 瓶内仍有少量空气,悬挂手机的固体亦能传声.8.用钢琴和小提琴同时合奏一首乐曲,常常能明显区别出小提琴声和钢琴声,这是因为钢琴和小提琴的()A. 音调不同B. 响度不同C. 音色不同D. 音调和响度都不同9.从环保角度看,以下不属于噪声的是()A. 阅览室内絮絮细语B. 物理课时,听到隔壁教室传来的歌声C. 午睡时突然传来弹奏熟练的钢琴声D. 坐在报告厅听到台上雄辩有力的演讲声10.通常,人们会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及人耳处三个环节控制噪声。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八年级物理单元调研考查试卷第四章声现象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采了花粉的蜜蜂因载重量增加,其翅膀每秒钟振动次数减慢。
有经验的养蜂人凭听声音就能辨别出蜜蜂是载满了花粉回家还是没有载花粉回家的。
养蜂人判别的根据是:()A.蜜蜂声音的响度不同 B.蜜蜂声音的音调不同C.蜜蜂声音的音色不同 D.蜜蜂飞行的高度不同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利用声传递能量C.桌子可以传声 D.“禁止鸣笛”可以在声源处控制噪声3、近年来,为了控制噪声污染,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有些城市采取了城区禁止汽车鸣笛、道路两边种花植树、高架桥两侧安装隔声板等措施。
如图4-1所示的标志中,表示“禁止鸣笛”的是:()4、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C.振动停止,声音消失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大C.在街头设置噪声检测仪,可有效阻断噪声的传播B.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出声音D.用超声波除人体结石,是应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6、在除夕夜,从电视上看到人们停止撞击北京大钟寺的大钟后,还能听到大钟“余音未止”,这主要是因为:()A.钟声的回音 B.大钟还在振动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7、《琵琶行》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描述了大弦和小弦的声音不同,主要是指:()A.音色B.响度C.音调 D.声速8、“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A.声音太小B.超声波无法到达人耳C.超声波的频率小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D.超声波的频率大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9、如图4-2所示,分别是音叉和钢琴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10、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录音:()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 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11、2013年6月20日,我国航天员玉亚平在“天宫一号”上为全国中小学生授课,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玉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B.玉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音调很高C.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D.天宫一号里的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12、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和激光都能传播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住宅安装双层玻璃窗是在声源处控制噪音C.利用“超声波”除去体内结石是利用声能传递信息D.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13、下列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B.人们可以用声学仪器接收到超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C.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物D.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阻断噪声传播14、我们听不到蝴蝶飞行发出的声音,而能听到蜜蜂飞行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A.频率不同 B.振幅不同 C.音色不同 D.响度不同15、如图4-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36分)1、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的;如图4-4甲、乙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____是噪声的波形,图____是乐音的波形。
北师大版初二上册物理第四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逝了,缘由是〔〕A. 不能传达声响B. 吸收了声波C. 把声响反射回去了D. 使鼓面中止了振动【答案】D2.以下关于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 声响由空气进入水中时,传达速度会变大B. 给摩托车装置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削弱噪声C. 人们可用灵敏声学仪器接纳次声波以确定台风的方位和强度D. 外科医生常应用次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答案】D3.上课时,教员对同窗们说〝朗诵时,声响请大一点〞,这里的〝大〞指的是声响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频率【答案】B4.超声波已普遍运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范围.以下关于超声波应用中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用超声波检查零件外部结构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B.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能传递信息C.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状况说明超声波能传递信息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说明超声波能传递信息【答案】C5.如下图的四幅图中,不能发生声响的是〔〕A. B.C. D.【答案】C6.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固体、气体、液体都能发声B. 声波能使结石粉碎,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C. 次声波的强度足够大时人耳能听到D. 声响在不同的介质中传达的速度都是相反的【答案】A7.在演示声响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屡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上去B. 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伸C. 将音叉的庞大振动缩小,便于观察D. 使声波屡次反射,构成回声【答案】C8.如下图,教员用异样的力吹一根塑料吸管做的响笛,并将它不时剪短.这是研讨声响的〔〕A. 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 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C. 音调与吸管资料的关系D. 音色与吸管长短的关系【答案】B9.以下关于声现象的看法,正确的选项是〔〕A. 声速在各种介质中都一样B. 声响在真空中传达速度最大C. 空气是一种能传达声响的介质D. 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答案】C10.声响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达速度将〔〕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不能确定【答案】A11.前几年美国的世贸大楼被恐惧分子攻击而倒塌,致使上万人丧生,有关人士指出,楼倒塌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缘由.假设地震招致城市和村庄的修建物倒塌,那么被埋在废墟里的人,在以下最有效自救的方法是〔〕A. 用硬物敲击木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B. 大声呼救C. 静等着人员前来营救D. 见缝隙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答案】A12.用二胡、吉它、笛子三种乐器演奏同一首曲子,我们在隔壁房间仍能分辨出是哪种乐器演奏的,这主要是依据声响的〔〕A. 音调B. 音色C. 音速D. 响度【答案】B二、填空题13.个旧二中期中考试的考场里,开考前监考教员正在强调考试要求。
八年级物理单元调研考查试卷第四章声现象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采了花粉的蜜蜂因载重量增加,其翅膀每秒钟振动次数减慢。
有经验的养蜂人凭听声音就能辨别出蜜蜂是载满了花粉回家还是没有载花粉回家的。
养蜂人判别的根据是:()A.蜜蜂声音的响度不同 B.蜜蜂声音的音调不同C.蜜蜂声音的音色不同 D.蜜蜂飞行的高度不同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利用声传递能量C.桌子可以传声 D.“禁止鸣笛”可以在声源处控制噪声3、近年来,为了控制噪声污染,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有些城市采取了城区禁止汽车鸣笛、道路两边种花植树、高架桥两侧安装隔声板等措施。
如图4-1所示的标志中,表示“禁止鸣笛”的是:()4、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C.振动停止,声音消失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大C.在街头设置噪声检测仪,可有效阻断噪声的传播B.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出声音D.用超声波除人体结石,是应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6、在除夕夜,从电视上看到人们停止撞击北京大钟寺的大钟后,还能听到大钟“余音未止”,这主要是因为:()A.钟声的回音 B.大钟还在振动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7、《琵琶行》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描述了大弦和小弦的声音不同,主要是指:()A.音色B.响度C.音调 D.声速8、“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A.声音太小B.超声波无法到达人耳C.超声波的频率小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D.超声波的频率大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9、如图4-2所示,分别是音叉和钢琴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10、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录音:()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 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11、2013年6月20日,我国航天员玉亚平在“天宫一号”上为全国中小学生授课,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玉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B.玉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音调很高C.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D.天宫一号里的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12、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和激光都能传播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住宅安装双层玻璃窗是在声源处控制噪音C.利用“超声波”除去体内结石是利用声能传递信息D.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13、下列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B.人们可以用声学仪器接收到超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C.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物D.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阻断噪声传播14、我们听不到蝴蝶飞行发出的声音,而能听到蜜蜂飞行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A.频率不同 B.振幅不同 C.音色不同 D.响度不同15、如图4-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36分)1、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的;如图4-4甲、乙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____是噪声的波形,图____是乐音的波形。
2、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鸟语、流水潺潺、琴声悠悠。
这些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而产生的。
物体的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
悦耳动听的笛声是靠管子里的空气____产生的。
我们能够分辨出鸟语和琴声是根据声音的____不同(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蚊子和牛叫声的区别是:牛叫声音的音调比蚊子____,而响度比蚊子大。
3、端午节赛龙舟时,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____而产生的,鼓声主要是通过____传到人耳.如图4-5所示,全体划桨手在鼓声的号令下有节奏地齐向后划水,龙舟就快速前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______而发声;小明右手拉弓,左手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
5、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人水中,会看到如图4-6甲所示的现。
说明声音是由物休的____产生的。
如图4-6乙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可以得出: ____不能传声。
6、如图4-7所示,用纸片分别接触转速相同、齿数不同的旋转齿轮时,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不相同的,这一实验表明,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____有关。
当用纸片接触最少齿数的齿轮,且转速较慢时,人耳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
7、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脏的工作状况,这是利用了声能够传递____的道理;心脏的跳动声是心脏____而发出的。
有些耳聋病人配有骨导式助听器就能听到声音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图4-8所示,体育馆的顶端和四周制成特殊形状的结构;如图4-9所示,战斗机旁的地勤工作人员都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则:(1)建造体育馆及制作耳罩选取材料的相同要求是____________,其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同的是,甲采取的是在______________减弱噪声的方法,乙是采用在____________减弱噪声的方法。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8分)1、如图4-10所示,用硬纸片在木梳上划过。
若保持硬纸片和木梳接触深度相同,用不同速度滑动硬纸片,则硬纸片在木梳上划得快时,木梳振动的频率就越____,音调就越____。
这表明:____________。
2、如图4-11甲所示,小芳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可乐饮料的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
这一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研究小组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
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9乙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的直径关系:a=c =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________(选填符号a、b、c 或d)。
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
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5分+5分+6分,共16分)1、校田径运动会上100赛跑时,某记时裁判员听到发令枪响后才开始按表记时,问:记时员的记时方法正确吗?若不正确,记时员给运动员多记还是少记了多少秒?( v空气=340 m/s)2、人将前后两个声音区别开的条件是:两次声音到达耳朵的时间差至少要有0.1 s。
已知声音在空气里的传播速度是340m/s,则人能在空谷中听到回声,峭壁与人之间的距离应超过多少米?3、一辆汽车沿直线匀速行驶,在离山崖900处鸣笛,汽车继续行驶100m时,司机听到鸣笛的回声,如果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求汽车行驶的速度?八年级物理单元调研考查试卷第四章 声现象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B2、B3、C4、B5、D6、B7、C8、D9、C 10、C 11、A 12、D 13、C 14、A 15、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1、音色 乙 甲2、振动 振动 振动 音色 低3、振动 空气4、振动 音调5、振动 真空6、频率 纸片振动频率小于20Hz7、信息 振动 固体能传声8、(1)蓬松的材质 吸收和阻隔声波(2)在传输路径上隔离和吸收声波 阻止噪声进入耳朵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2分)1、大 高 发声体的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2、(1)固体能够传声(2)金属丝比棉线的传声效果好(3)手阻止了琴弦振动传声(4)① a d② 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材料的关系③实验中没有控制材料相同四、综合应用题:(7分+8分,共15分)1、解:记时员的记时方法不正确声音传播100m 所用的时间就是记时员少记的时间t =vS =s m m /340100 =0.29s 2、解:S =vt =340m /s ×0.1 s =34 m由于0.1 s 是声音往返所用的时间所以峭壁与人之间的距离应大于S 1 =234m =17 m 3、解:由题意可知,从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传播的路程是: S =800m +(800 m -100m )=1700 m声音传播的时间是:t 1 =空气v S=sm m /3401700 =5 s 声音的传播时间就是汽车的行驶时间: t 2 =t 1 =5 sv 2 =2t S =sm 5100 =20m/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