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人教诗歌之部第3单元虞美人训练-落实提升
- 格式:doc
- 大小:80.50 KB
- 文档页数:5
高中语文 3-4 虞美人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对应学生用书P66)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辨别筹码颠簸雕栏玉砌B.忽略题词肄业疼心疾首C.联手召唤惆怅屈意逢迎D.朱颜伏法寂寥对薄公堂解析:B项“疼”应为“痛”。
C项“屈”应为“曲”。
D项“薄”应为“簿”。
答案:A2.对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是()A.春花秋月何时了.了:了结,终止B.雕栏玉砌....应犹在雕栏玉砌:指所在的羁押处C.只是朱颜..改朱颜:指词人自己的容颜D.问君.能有几多愁君:你解析:B项“雕栏玉砌”意为“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的台阶”,代指南唐的宫殿。
C项“朱颜”应为红颜,少女(宫女)的代称。
D项“君”不是“你”,而是“我”的意思。
答案:A3.下列句子,按风格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③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④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⑤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A.①②③⑤/④⑥B.①③⑥/②④⑤C.①③④/②⑤⑥D.①③⑤⑥/②④解析:①③⑥属于婉约派风格。
②④⑤属于豪放派风格。
答案:B4.下列句中无语序倒装现象的一项是()A.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D.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解析:本题考查正确把握语序的能力。
正确语序应为:A项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
B项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D项自古多情伤离别。
答案:C二、课内阅读阅读《虞美人》,完成5~6题。
5.(1)分析“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只是”的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楼昨夜又东风”的“又”字在表达上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只是”二字的叹惋口气,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惆怅之感。
虞美人一、字音认读1.李煜.(yù) 2.虞.美人(yú)3.雕栏玉砌.(qì) 4.恰似.(sì)二、词语积累1.春花秋月何时了.了:了结,终止2.不堪.回首月明中堪:可,能3.雕栏玉砌....应犹在雕栏玉砌: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的台阶,代指南唐的宫殿4.只是朱颜..改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三、佳句诵读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说作者(一)简介: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
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继位,史称李后主。
开宝八年(975),国破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为宋太宗毒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赋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
(二)作品:《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
(三)评价:被称为“千古词帝”。
寻背景这首词写于李煜被俘之后,软禁在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期间。
李煜从皇帝变成了囚徒,他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逆转,于是深沉的故国之思、浓厚的人生感慨在他的词中自然流露出来。
这首词是李煜的绝命词。
据陆游《避暑漫钞》载:“李煜归朝后,郁郁不乐,见于词语。
”链常识小令——词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和长调。
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小令的特点是精巧轻盈,空灵蕴藉,韵味悠长。
小令的代表词牌有《如梦令》《忆江南》《乌夜啼》《生查子》《虞美人》等。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提示: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
《虞美人》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按风格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③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④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⑤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A.①②③⑤/④⑥B.①③⑥/②④⑤C.①③④/②⑤⑥D.①③⑤⑥/②④解析:选B①③⑥属于婉约派风格。
②④⑤属于豪放派风格。
2.下面对《虞美人》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春花秋月何时了”写眼前实景,历来为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春花秋月,也成了恼人的东西,这是因为李煜过去风流享乐的生活大都是同春花秋月联系在一起的,而这一切已如过眼烟云。
今天看到,只能勾起心中的无限痛楚。
所以他怨问苍天春花秋月何时才能有个完结。
B.往日极尽铺张、富丽堂皇的金陵宫殿,应该依然存在,但物是人非,江山易主,宫殿犹在,词人却从至尊帝王沦为备受屈辱的囚徒。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充满了对故国的思念和留恋,感情十分强烈。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使用了比喻和夸张,赋予了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D.全词将眼前景和忆中事交织,笔法跌宕起伏,通篇不着一个“愁”字,但句句是愁,令人拍案称奇。
解析:选D D项,“通篇不着一个‘愁’字”错。
3.名句默写。
(1)?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老病有孤舟。
(杜甫《登岳阳楼》)(2)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垆边人似月,。
[韦庄《菩萨蛮(其二)》](3),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4)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飘飘何所似,。
(杜甫《旅夜书怀》)参考答案:(1)春花秋月何时了亲朋无一字(2)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皓腕凝霜雪(3)雕栏玉砌应犹在日出江花红胜火(4)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天地一沙鸥二、诗歌鉴赏4.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一、基础理解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它和往事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运用什么手法?2. 欣赏品味“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3.全词抒发了李煜什么样的情感?二、课文精读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⑴~⑵题。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作者劈头问苍天: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了呢?表现了作者厌烦春花秋月无尽无休、叹人生短暂无常的悲苦感情。
B.第三、四句点明时光又过了一年,多少故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心头。
“又东风”与“何时了”相呼应,“不堪回首”又呼应“往事知多少”。
C.第五、六句写作者遥望南国慨叹,发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惆怅之情,“雕栏玉砌应犹在”与“朱颜改”一脉相承。
D.这首词通篇采用问答式,以问起,以答结,写作者由一国之主,跌落为阶下囚之后引起的悔恨和追思,他对国家和自己一生变化的痛苦滋味。
5.这首词七、八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
下列四首诗词中画线处与这种写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B.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歇,琼彝倒玉舟。
谁家水调唱歌头。
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苏轼《南歌子·游赏》)C.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秋浦歌》)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虞美人》课后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春去秋来,岁月更替。
B.往事..知多少往事:当年的帝王生活。
C.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不堪:不忍心。
D.问君.能有几多愁君:君王,帝王。
2.下列句子按风格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③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④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⑤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A.①②③⑤/④⑥B.①③⑥/②④⑤C.①③④/②⑤⑥D.①③⑤⑥/②④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咱们分别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B.你的文稿,我已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C. C.大作已拜读,唯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
D.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4~5 题。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下列对词中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是指作者在江南南唐国当皇帝的时候。
B.“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年了。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雕栏玉砌”指代南唐故国宫苑;“朱颜改”是说宫苑中的宫女们已年老色衰,不能再来帮助主人排遣心中的苦楚。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问君”的“君”指的是作者李煜自己;“一江春水”写尽了“愁”之没重,于凄恻无奈之中蕴含了忧愤。
5.下列对《虞美人》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虞美人》乃李煜绝笔词。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陷金陵,李煜降宋,被迁汴京,太平兴国三年,李煜赋此词,且于生日(即七夕)演唱。
因流溢出浓浓的故国之恋,而招致杀身之祸。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提升练习题及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读拼音,写词语。
(20分)huǒchái làzhúɡào su wéi qúnlǚxínɡjiùmìnɡliúlèi kělián二、比一比,再组词。
(10分)况(______)没(______)都(______)通(______)兄(______)投(______)绪(______)桶(______)三、读一读,连一连。
(10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紫千红总是春贺知章等闲识得东风面叶底黄鹂一两声王建池上碧苔三四点竹溪村路板桥斜晏殊雨里鸡鸣一两家万条垂下绿丝绦朱熹四、想一想,选词填空。
(10分)倒映倒影1. 岸边的柳树(_______)在清清的湖水中。
2.鹿摆摆身子,水中的(_______)也跟着摆动起来。
欣赏观赏3.星期天,我们去公园(________)菊花。
4.鹿对着池水(______)自己美丽的倒影。
五、照样子,按要求写句子。
(15分)我恍然大悟:这不是刺猬吗?(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光透过树枝,洒在地上。
(什么样的月光?怎样地散在地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小家伙摔得.还挺重。
刘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得____________________。
买完菜回来,奶奶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20分)雕花弓从前有个猎人,射箭的技巧非常精湛,每次村里的年轻人一同出外打猎,他猎到的动物都最多,大伙儿便封了他一个头衔,叫“猎王”。
《虞美人》同步练习一、基础巩固(18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花秋月何时了.了:了结,完结B.雕阑玉砌.应犹在砌:指所在的羁押处C.槛.菊愁烟兰泣露槛:栏杆D.欲寄彩笺兼尺素..尺素:指书信2.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B.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C.槛菊愁烟兰泣露D.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C.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D.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4.下列对词句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槛菊愁烟兰泣露。
(“兰”和“菊”被人格化,作者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B.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燕子的双飞,反衬出词人心中对感情的向往)C.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在时间上由“今晨”回到“昨夜”)D.昨夜西风凋碧树。
(“昨夜”承上句“到晓”)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李煜在《虞美人》中回忆故国生活,表达物是人非之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6·山东高考)李煜《虞美人》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
(3)______________。
独上高楼,__________________。
二、类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6~7题。
(10分)清平乐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6.这首词中“砌下落梅如雪乱”一句,“乱”字的使用有何妙处?(5分)答:7.这首词的结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是化用杜牧的诗句“恨如春草多”,结合作品分析李煜化用的新意所在。
第14课虞佳人代才子,千古帝清朝家翼有言:“国家不幸家幸,到桑句便工。
”国破家亡,李煜堕入了故国的无穷想念和往日的不恼恨之中。
当比他早四年亡国,此也在汴京的南国主刘奴婢膝事宋,他却在宋君臣眼前始保持缄默,“无言独上西楼”,任由“剪不停,理乱”的离愁在心。
于是在孤独梧桐的深深庭院,有他“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河山”的苦苦追,在春意珊的冷冷秋夜,有他“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的切切悔悟,在“林花了春”的地狼藉中,有他“自是人生恨水”的无奈感想。
春已逝,梦已空。
故国不再,情何以堪。
“雕玉砌犹在,不过朱改。
君能有若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流。
”李煜凄凄楚楚的吟唱令宋太宗心生怒,一酒个不的“ 命侯”魂赴黄泉。
“做个才子真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用字字血泪字字珠的句去国破家亡的深仇痛,血泪之成就了他“ 中之帝”的文名,惋惜一杯毒酒束了他42 年短而幽恨深的生命。
“ 君能有若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流”的笔之作,唱出了他一世的愁,也成就了世代流的千古唱。
美字体雕玉砌犹在,只是朱改美文千古愁情李煜幽凭望,冷气撩人,浮的幽香,没法把你的魅力展于世人,但有人念你:念你的惊世之作,念你的世之才,你的世之情所迷煞。
或,你本就是孤独而生。
在那楼玉宇夜夜笙歌的南唐深中,你孤独的心向来深深遮蔽在大的袍里,任都没法看透。
而你,也只好用那凄迷美的文字来。
林花了春,太赶忙,无奈朝来寒雨晚来。
光如白隙,曾柔靡的陪伴南唐的亡而不复存在。
回首,青已经是落霜留痕,残已被泥覆盖,倒是一片依旧湛,但与君隔的天⋯⋯李煜啊李煜,南唐便若那春,花的打,你怎堪一个无奈!如若不是什么国君,你也能做一名自得其的才子——可如若不是因亡国的痛,又怎能激出你这样的句?春去,秋要来,春留,秋怎能不来?春,注定是了开,南唐,也不过在回里酵得愈来愈酸耐。
剪不停,理乱,是离愁,是一般味道在心。
何离愁?各朝各代各名各姓的情之人它的描述,真叫一个“落英”,可你一个“剪不停,理乱”便一血地剥露出离愁的痕。
《虞美人》《苏幕遮》一、阅读下面古诗词,回答后面题目(11分)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这首词作于李煜被软禁在北宋首都东京(开封)时期。
1.“春花秋月”是美景,作者为什么要追问他“何时了”呢?(5分)【答案】春花秋月总是和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可是李煜是一个亡国之君,要忍受无尽的屈辱,(2分)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指意味着这种屈辱生活的延续,(2分)作者对它没有任何的欣赏兴趣,所以追问“何时了”。
(1分)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是从艺术手法和情感的表达上作简要的赏析。
(6分)【答案】此句用春水比喻愁绪,(1分)既巧妙地呼应了前面的“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1分)既写出愁绪的汹涌浩荡、奔流不息,(2分)又写出愁绪的连绵不断,无尽无休。
(2分)【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手法赏析的题目,主要手法是比喻,答题时注意分析喻体和效果,还要注意结构是诗歌的结尾,注意和情感的联系和结构上的照应。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清平乐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清平乐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3.李煜词中“砌下落梅如雪乱”一句,“乱”字的使用有何妙处?(5分)【答案】“乱”意为纷乱,以雪落之纷纷扬扬明喻梅落之纷繁杂乱,(2分)又以目前梅(雪)落之纷繁杂乱暗指当下心绪之烦乱如麻;(2分)将离愁别恨引发的内心的迷乱不安表现地精练、形象、传神。
《虞美人》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玉砌.(qì)强劲.(jìn)订.正(dīnɡ)择.菜(zhái)B.罗衾.(qīn) 似.的(sì) 刹.那(chà) 挫.折(cuò)C.一晌.(shǎnɡ) 蜕.变(tuì) 连累.(lèi) 马匹.(pǐ)D.崇.拜(chónɡ) 迫.切(pò) 编纂.(zuǎn) 模.糊(mó)2.下列句子,按风格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③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④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⑤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A.①②②⑤/④⑥B.①③⑥/②④⑤C.①③④/②⑤⑥ D.①③⑤⑥/②④3.下列句中无语序倒装现象的一项是( )A.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D.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4.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接触的很多经销商有很好的品牌背景,但是却因为不会做区域市场计划,使得品牌得不到认可,真是“捧着金饭碗要饭吃........”,感觉非常可惜。
B.李经理果然是商场高手,很快就和外商谈好了价格,签订了合同,完成了“中州公司”的第一笔一锤子买卖.....。
C.体制虽然变化了,但也保留了过去某些合理的做法,这种“旧瓶换新酒.....”的改革,有利于在继承中创新。
D.某领导在一娱乐场所玩乐时意外死亡,当地报纸在次日报道中却把他说成因公殉职。
对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虚假报道,有关部门竟装聋作哑。
二、文段理解阅读课文,回答5~8题。
5.有人评价,李煜因为两个“东”字丢了性命。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请自选角度对这首词的艺术技巧加以鉴赏。
[基础巩固层次(A)]
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
【导学号:46162051】玉砌.(qì)强劲.(jìn)订.正(dīnɡ)
择.菜(zhái) 罗衾.(qīn) 似.的(sì)
刹.那(chà) 挫.折(cuò) 一晌.(shǎnɡ)
蜕.变(tuì) 连累.(lèi) 马匹.(pǐ)
【答案】“劲”应读jìnɡ,“订”应读dìnɡ,“似”应读shì,“累”应读lei。
2.对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何时了.
了:了结,终止
B.雕栏玉砌
....应犹在
雕栏玉砌:台阶
C.只是朱颜
..改
朱颜:指自己的容颜
D.问君.能有几多愁
君:你
【解析】B项,“雕栏玉砌”意为“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的台阶”,代指南唐华丽的宫殿;C项,“朱颜”应为红颜,少女(宫女)的代称;D项,“君”不是“你”,而是“我”。
【答案】 A
3.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B.古来万事东流水
C.只是朱颜改
D.宫女如花满春殿
【解析】A、B、D三项为比喻,C是借代,代指少女(宫女)。
【答案】 C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虞美人》一词中,作者追问美景何时结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的《虞美人》中用了这两个意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阅读提升层次(B)]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5~6题。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5.说说李煜《浪淘沙》中“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的表达作用。
【解析】分析此句的表达作用,要结合上阕中作者对当时所处情景的描述——春寒五更听雨,抓住作者此时的情绪——内心的悲凉。
同时指明此句运用的表达技法,以梦来写现实,表达现实中的自己孤寂凄凉的情怀。
【答案】虚实结合,以梦的短,写现实之长;以梦的欢,写现实的悲;以梦中的主,写现实的客。
表达了词人沦为亡国奴的孤寂凄凉。
6.生活中正常顺序应为“梦欢”“春寒”“梦醒”,而词中却为“春寒”“梦醒”“梦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以“梦欢”反衬、突出现实的孤寂凄凉。
梦里梦外的巨大反差其实也是今昔两种生活的对比,是作为一国之君和阶下之囚的对比。
写梦中之“欢”,谁知梦中越欢,梦醒越苦;不着悲、愁等字眼,但悲苦之情可以想见。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7~8题。
虞美人
舒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①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
②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南朝宋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上片的前两句写词人日暮登楼所见,寥寥几笔,由下及上地勾勒出一幅苍茫的画卷。
B.本词用字精妙,“芙蓉落尽天涵水”中“涵”字写出了天空苍茫、水天一色的特点。
C.“贴云寒”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双燕背飞的心理感受,更寄寓了词人内心的凄凉。
D.此词上片主写景,下片主言情,用语朴素自然,情真意切,不失为赠答词中的佳作。
E.本词表达了词人被罢官之后的孤寂和落寞,不仅表达了对他乡友人的思念之情,更表达了自己对得到友人慰藉的渴望之情。
【解析】C项,不是拟人手法,“贴云寒”,状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
这一“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
“寒”表面写天气,实指词人心境。
D项,“朴素自然”不正确,应为“清婉雅丽”。
【答案】CD
8.本词是如何表现词人思想感情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这首词为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词人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如直抒胸臆、虚实结合、用典等。
作答时,先指出手法,再结合词句分析表达效果。
【答案】①词人直抒胸臆,“浮生”一句写光阴荏苒,自己寂寥寡欢,只能借酒浇愁,孤独一生。
②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借日暮时分登楼所见的花残香消、烟波荡漾与双燕分飞来寄托内心的孤寂。
③用典,化用陆凯折梅相赠的典故,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定会给“雪满长安”的自己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表达词人渴望得到友人慰藉的心情。
④虚写(或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想象),下片后两句设想友人想念自己,登上高台眺望,即使道远雪阻也会寄给自己江南一枝梅,更能显出迟暮怀人的深深情谊(念友情深)。
[语言表达层次(C)]
9.将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列顺序,使之衔接自然,语意连贯。
【导学号:46162052】
①李煜生于江南,这里的青山绿水孕育了他多愁善感的气质、多才多艺的灵性。
②因此,他往往能将丰富的内容融入看似平常的句子里,善于概括出人生中一些典型的、共同的、容易打动人心的东西,如喜怒哀乐、离情别绪、人生愁恨等,引起读者共鸣。
③而在位期间优游流连于感情漩涡的经历又使他对一草一木、春花秋月皆有独特的感受。
④不管是亡国遗民,漂泊游子,被贬官吏,还是怀人相思者,读了他的词都能发出感慨或借他的词句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⑤读者不容易觉出彼此之间有什么不同而产生感情上的差距。
正确顺序为(只填序号):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通读所给句子可知,这段话重点
说的是李煜的经历对他的作品的影响。
按照由词人到词作,再到影响的逻辑顺序,①应排在首位。
根据①中的“孕育了他”和③中的“又使他”可知,③应在①后,说的是李煜的经历对他写词的影响。
②是总结句,排在①③后,指出李煜的词作的特点。
④⑤说的是李煜的词对读者的影响,应排在最后。
按照句意,⑤应在④前。
据此即可得出正确的顺序:①③②⑤④。
【答案】①③②⑤④
10.李煜的《虞美人》可以想象成五个电影镜头,前四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补写最后一个。
要求:①按照词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象合理。
【场景】深院小楼春夜月明
【人物】李煜
镜头一:李煜凄苦地披上外衣,走上小楼,天上挂着一轮圆月,院子里的花正在开放。
镜头二: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手臂上,他陷入痛苦的回忆中。
镜头三:(黑白片)南唐宫殿中,规模盛大的歌舞正在上演,舞女娉婷,千娇百媚;南唐后主李煜与众臣纵情欢娱,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
镜头四:南唐的宫殿女墙颓坏,雕栏玉砌、苑囿花草荒芜,一片萧条……
镜头五: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从所给的四个镜头可知,要采用描写的手法,还要结合《虞美人》一词最后一句的意境补写。
【答案】李煜垂手扶栏杆,俯瞰小院外,一两朵桃花在风雨中飘飘摇摇,那载着落红的溪水流向远方,目睹此景,李煜想起自己的人生际遇,不由一声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