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
- 格式:doc
- 大小:241.70 KB
- 文档页数:8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24.甲骨文有以形表意的特征。
图7中的“城”字中间的方形小框,表示城四周的城墙,表示城楼,为士兵守护之意;“邦”字下边的“田”字,代指疆域土地,上半部分的象形符号,是标示疆界范围的界标。
从这两个字的结构和含义可以看出,“城邦”的含义和主要功能是A.一定区域范围内统治管理中心 B.具有对外防御能力的军事基地C.强化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中心 D.土地和军队是国家财富的来源25.公元829年,日本记载:“传闻唐国之风,渠堰不便之处,多构水车。
无水之地以斯不失其利。
此间之民,素无此备,动若焦损,宜下仰民间,作备件器,以为农业之资,其以手转、以足踏、服牛回等,备随便宜。
”该记载A.说明日本效法唐朝改革政治制度 B.证实唐代水车灌溉技术传人日本C.彰显中日之间经济文化水平相当 D.体现出唐代农业自给自足的特点26.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一方面,有贵族宫殿式的庄园生活;另一方面,则是农人破败的茅屋草舍。
一方面,是工厂主舒适的生活享受;另一方面,则是失业工人绝望的生存挣扎。
这一时期英国著名的保守党首相迪斯雷利曾把英国说成是一个“两个民族”的国家,“当茅屋不舒服时,宫殿是不会安全的。
”材料主要说明A.工业化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危机 B.圈地运动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C.英国的产业结构不够科学合理 D.自由主义政策不再适应经济发展27.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认为:“巴黎公社是由巴黎各区普选选出的城市代表组成的,这些代表对选民负责,随时可以撤换。
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或者是公认的工人阶级的代表。
公社不应当是议会式的,而应当是同时监管行政和立法工作的机关。
”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巴黎公社A.主要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 B.真正实现了选民当家作主C.实行议会和行政合一的政治体制 D.是真正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28.下面是民谣《炮火声战号声》的歌词对白。
1.本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2.本试题满分为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Zn-65 Cu-64 C-12 O-16 Cl-35.5 Br-80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分子式表示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的是A.C5H10B.C2H6O C.CH4O D.C2H4Cl2【答案】C【考点定位】考查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名师点晴】本题以纯净物为载体考查了同分异构现象。
注意纯净物必须是由同一种物质组成,根据组成判断可能的结构是关键,纯净物是由同一种物质组成,根据分子式是否存在同分异构体进行解答。
要记住一些常见的规律:①凡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分子均无异构;②丁烷、丁炔、丙基、丙醇有2种;③戊烷、戊炔有3种;④丁基、丁烯(包括顺反异构)、C8H10(芳烃)有4种,例如:丁基有4种,丁醇、戊醛、戊酸都有4种等等。
2.下列实验,温度计水银球不能放在液体中的是A.石油分馏实验B.乙醇脱水实验C.制溴苯D.苯的硝化实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石油分馏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正确;B、乙醇脱水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放在液体中,错误;C、制溴苯用的水浴加热,温度计水银球放在水中,错误;D、苯的硝化实验用的水浴加热,温度计水银球放在水中,错误;故选A。
考点:考查了加热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的相关知识。
3.物质的量相同的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在足量的O 2中燃烧,所消耗O 2 的量相同的一组是A .乙醇、乙二醇B .丙醇、丁醇C .丙醇、丙烯D .丁醇、乙醛【答案】C【考点定位】考查烃及其衍生物的燃烧规律【名师点晴】本题考查有机物耗氧量的计算,属于高考中的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
根据烃及烃的含氧衍生物的燃烧通式,有机物无论它们以何种物质的量的比例混和,只要总物质的量一定,则在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量为一定值,设有机物通式为C x H y O z ,则(x+42y z )相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一、选择题(共计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每个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有句谚语说:“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的儿子会打洞。
”这种思想在政治上源于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宗法制影响2.《管子•乘马》记载,春秋时期“是故夜寝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力提高,开始使用金属工具 B.井田制已彻底瓦解,封建经济的形成C.赋税制度的改革,土地私有出现 D.重农抑商政策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获取信息和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
由材料“是故夜寝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
”可知,该现象反映了老百姓生产积极性提高,从选项A、B、C、D中看,能使老百姓生产积极性提高的原因只有C答案,赋税制度重大改革,能让老百姓多劳多得,故而能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A说法错误,我国开始使用金属工具是在夏商以前,与题目时间限制不符,排除;B答案说法错误,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正式废除井田制,承认私田的合法性,与题目时间限制不符,排除;D答案说法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在战国以后,不符合题目时间限制,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赋税制度重大改革【名师点睛】土地制度影响3.明朝政府禁止民间织造龙凤、蟒、飞鱼、斗牛等图案,违者“工匠处斩,家口发充边军”:同时也禁止民谣“烧造官样青花白地瓷器”,违者首犯凌迟,籍其家产。
以上规定的目的主要是A.抑制民间手工生产 B.维护专权统治权威C.确保外贸商品质量 D.保证政府利益垄断【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政治·明清时期政治制度加强·君主专制强化4.唐太宗推崇道教,成书于唐代的道教经典《玉清经》中说元始天尊讲十戒,第一戒不违戾父母师长,第二戒不杀生,第三戒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
绝密★启用前2015-2016学年吉林实验中学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48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A .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B .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C .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 D .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2、莫言在小说《生死轮回》中塑造了土地改革时被枪毙、在阴间里为自己喊冤的一个地主,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一世为人、一世为马、一世为牛、一世为驴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都未离开他的家族,离开这块土地。
小说正是通过他的眼睛,准确说,是各种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
下列与其文学流派相似的是( )试卷第2页,共10页A .B .C .D .3、18世纪末19世纪初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有一个著名的口号“回到中世纪”。
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 .反映了浪漫主义作家对宗教信仰的坚守B .表现了对中世纪时古典主义文学的向往C .体现了对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失望D .意味着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出现精神危机4、下面图1、图2为某著名画家的两幅作品。
作品反映出该画家力图( )A .以写实的方法表现客观世界B .以夸张的形式表现主观内心感受C .以严整和谐的画面表现理性D .以奔放的笔法和色彩表现感情5、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G.Byr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
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
”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A.与文学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B.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C.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D.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6、赵本山二十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晚舞台,多次获得全国“小品王”的称号,参加制作、拍摄和演出过十余部影视剧,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历史学科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主要指A.诸子百家争鸣 B.商人地位提高 C.士的兴起 D.“学在民间”2.冯友兰认为:“(董仲舒的)王者受命于天的学说,既为行使皇权提供根据,又对行使皇权有所限制。
”与这一观点不相符的是A.皇帝有时要依天行事 B.天意与人事交相感应C.皇帝的权力是神给的 D.儒家试图约束皇权3.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
”该思想家是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4.面对当时腐败的政治和不存在任何明确的生活准则的状况,苏格拉底深感担忧。
他永无休止的和朋友谈话,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他坚持认为,一问一答的考查方式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念或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苏格拉底深为忧虑的原因是A.希腊的政治腐败阻碍哲学的进步B.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念导致价值标准混乱C.人们不重视辩证法导致道德标准失控D.希腊人不理解人生追求是真善美5.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伏尔泰所要表达的观点主要是A.教随国定B.信仰自由C.反对宗教信仰D.因信称义6.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谈及简政放权时这样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对此解读说:权力属于公共财产,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在严格的监管约朿下运用,不可有丝毫的任性.下面启蒙思想主张与之最为相似的是A.天赋人权 B.三权分立 C.自由平等D.社会契约7.下图所示的“孙、周、吴、郑”四个字是A.甲骨文B.隶书C.楷书D.行书8.东汉时,中医发现柳树皮可退烧止痛,而巴比伦、埃及、希腊在更早也有同样记载,但直至19世纪,欧洲科学家提纯柳树皮、绣线菊等得到水杨酸,才最终明了其原理,后又通过化学合成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解决了水杨酸严重伤胃的缺点。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41、⑴仁成为礼乐精神的内核。
(1分)
①克己复礼,完善道德;(1分)②仁者爱人,和谐社会关系。
(1分)
⑵将礼等同于天理,认为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1分)
①为君主专制提供合理性,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1分)②巩固儒学的正统地位,加强思想控制。
(1分)
⑶新文化运动(1分)
弃之过激而扬之不足(或存在绝对的肯定或否定)(1分)
⑷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分)②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发扬,维护民族的自尊。
(1分)
42、⑴①人本身;(1分)②天赋人权(1分)
⑵①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1分)②反对封建君主专制;(1分)③启蒙运动(1分)
⑶①民主与科学;(2分)②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分)
⑷相互学习,交流发展(1分)
43、⑴科技成就:①发明活字印刷术;②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③火药及火药武器推广。
(3分)
⑵事件:①洋务运动;②维新变法;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
(3分,任答三点)
⑶成就:①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②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或南优2号)。
(2分)
⑷①宋元时期:传承文明与自主创新。
(1分)
②近代前期:引进西学与模仿探索。
(1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 先秦时期,宗庙、陵寝、祭祀礼仪制度等是国家政治生活中重要的政治制度。
这主要体现先秦政治的A.皇权性B.分封制C.世袭制D.宗法性【答案】D【名师点睛】宗法制度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
渊源于氏族公社的父系家长制,西周形成系统而完整的制度。
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呈现出“家国同构”的特点。
本题材料比较简单,设问平和,解答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最大限度的获取信息。
有参考答案来看,材料信息并没有完全用到,建议平时备考复习时加强对(西周)时期宗法制度、分封制度的演变过程这部分试题考生解题技巧的培养,特别是如何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哪一变化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C.中央集权政治开始出现D.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阅读及史实再现的能力。
依据材料中“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下虽无世禄之臣”可见秦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打破官员任用上的血缘标准,这从本质上说是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故选D。
【名师点睛】郡县制的建立,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打击了地方分裂势力,维护了国家统一,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郡县制3.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答案】C【名师点睛】三省六部制四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
延边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63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37分)两部分,试卷共8页,共二大题,47小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3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4分,共63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
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理学创始人周敦颐说:“予谓养心不止于寡焉而存耳,盖寡焉以至于无。
无则诚立明通。
诚立,贤也;明通,圣也。
”下列相关评述,不正确的是A.理学与传统儒学在维护社会伦常方面一致B.理学教人“学作圣贤”C.传统儒学教人“学做人”,教人“寡欲”D.传统儒学与理学都探究世界的本原2.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
”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
”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
”他们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甲——儒,乙——法,丙——道B.甲——儒,乙——道,丙——墨C.甲——墨,乙——法,丙——道D.甲——道,乙——墨,丙——儒3.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记录了一历史事件的重要信息。
他的学习内容最有可能是A.孔子创办私学B.齐国设“稷下学宫”C.汉武帝设立太学D.隋朝开创科举制4.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
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其(君)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5.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B.诸侯争斗激烈,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C.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D.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6.“今切以为其当与不当,可内反于心而定也。
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儒家经典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设计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练。
从“个人”到“家”再到“天下”的这种逐层扩展的关系,实际上受到下列哪种制度的影响A. 世袭制度B. 分封制度C. 宗法制度D. 郡县制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察的是分封制的内容。
从材料中“家,国,天下”可以看出其修身的顺序与分封顺序正好相反,体现了个人不断攀升的过程,D项中郡县制尽管也是国家管理地方制度但郡,县名称明显不同于家,国,天下。
王位世袭与宗法制亦各有其侧重,与题意不复。
如上所述,不复赘述。
考点:分封制的内容。
评点:该题需要掌握儒家思想对政治的态度与道家和法家的不同,儒家的入世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也对后世各家产生深远影响,它是现今关注家国大事的理论的渊源。
2.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所勾勒的世界蓝图是万物和谐、各遂性命、充满生机的协调世界,这恰好是今天全球正在努力实现的生态文明社会的伟大理想。
这个派别是( )A. 道家B. 墨家C. 儒家D. 法家【答案】A【解析】【详解】老子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提出了“道法自然”,主张人与自然万物是连续一体的,自然存在具有深刻的内在价值,人类应当尊崇自然、关注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老子所勾勒的世界蓝图是万物和谐、各遂性命、充满生机的协调世界,这恰好与今天全球正在努力实现的生态文明社会的伟大构想相符,故A项正确;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并未勾勒万物和谐、各遂性命、充满生机的协调世界的世界蓝图,故B项错误;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孔子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孔子主张的社会蓝图是恢复周礼,并未勾勒万物和谐、各遂性命、充满生机的协调世界的世界蓝图,故C项错误;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韩非,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著名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提出:“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与注目于一姓一家之兴亡的后世帝王迥异。
”由此可见“殷周间之大变革”A.打破了传统的部落政治 B.与后世王朝的更替本质相同C.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D.从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商周的政治制度【名师点睛】商朝还只是部落联盟,共推酋长,商代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也称附属国联盟制度,附属国权力自主。
联盟相对于分封来说,联盟较为松散,只需进贡,经济文化政治拥有充分的自理权。
周代则是天子的天下,分封制那些土地是他封给诸侯的,诸侯对他是有义务的。
2.我国古代居于中原的人们自称华夏,将“东夷”“南蛮”“西戎”“北狄”指代边远少数民族。
据载,春秋时楚武王自谓“我蛮夷也”,“楚自东夷伐陈”,“楚破南阳九夷”;另有“公会戎于潜(山东曹县)”,“公及戎盟于唐(山东鱼台县)”等。
这说明A.夷蛮戎狄与华夏族地域差异明显 B.楚国是最早的少数民族混居国家C.春秋时期的民族融合以山东为主 D.中国境内民族融合现象出现较早【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我蛮夷也”,“楚自东夷伐陈”,“楚破南阳九夷”;另有“公会戎于潜(山东曹县)”,“公及戎盟于唐(山东鱼台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中国境内民族融合现象出现较早,故D正确。
材料说明夷蛮戎狄与华夏族地域有交融,故A排除。
材料无法体现楚国是最早的少数民族混居国家,故B排除。
仅凭材料信息不足以说明春秋时期的民族融合以山东为主,故C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民族融合的背景3.历史转型是个非常长期的曲折的复杂的历史过程,20世纪90年代历史学家唐德刚提出关于中国社会政治制度转型的理论——“历史三峡论”,他把先秦以来的中国政治社会制度变迁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大的阶段。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主要指A.诸子百家争鸣B.商人地位提高C.士的兴起D.“学在民间”2.冯友兰认为:“(董仲舒的)王者受命于天的学说,既为行使皇权提供根据,又对行使皇权有所限制。
”与这一观点不相符的是A.皇帝有时要依天行事B.天意与人事交相感应C.皇帝的权力是神给的D.儒家试图约束皇权3.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
”该思想家是A.董仲舒B.朱熹C.王阳明D.李贽4.面对当时腐败的政治和不存在任何明确的生活准则的状况,苏格拉底深感担忧。
他永无休止的和朋友谈话,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
他坚持认为,一问一答的考查方式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念或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
苏格拉底深为忧虑的原因是A.希腊的政治腐败阻碍哲学的进步B.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念导致价值标准混乱C.人们不重视辩证法导致道德标准失控D.希腊人不理解人生追求是真善美5.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
”伏尔泰所要表达的观点主要是A.教随国定 B.信仰自由 C.反对宗教信仰 D.因信称义6.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谈及简政放权时这样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对此解读说:权力属于公共财产,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在严格的监管约朿下运用,不可有丝毫的任性。
下面启蒙思想主张与之最为相似的是A.天赋人权B.三权分立C.自由平等 D.社会契约7.下图所示的“孙、周、吴、郑”四个字是A .甲骨文B .隶书C .楷书D .行书8.东汉时,中医发现柳树皮可退烧止痛,而巴比伦、埃及、希腊在更早也有同样记载,但直至19世纪,欧洲科学家提纯柳树皮、绣线菊等得到水杨酸,才最终明了其原理,后又通过化学合成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解决了水杨酸严重伤胃的缺点。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 .中医曾长期领先欧洲医学B .中医对发现阿司匹林具有重要启发作用C .传统医学具有定性研究特征D .近代医学重视通过理论研究而深入本质9.下图说明唐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又名《释迦降生图》A .三教合流成为社会潮流B .中外文明碰撞冲突不断加剧C .艺术作品日益世俗化D .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10.鸦片战争前,在外交文书的问题上,中英之间有着长期的冲突,清政府坚持用“禀”“谕”的体制(英国官员用下对上的“禀”,清政府官员用上对下的“谕”),而英国主张用平行的照会文书。
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中英之间“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
”这个变化反映出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B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涌现C .传统的华夷观受到冲击D .中英两国开始平等交往11.“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A .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B .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C .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D .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12.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材料表明A .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B .中国民众麻木颓废C .解放思想势在必行D .爱国人士救国无门13.孙中山是近代坚定的民主革命家,但他同时又说:“纯用革命手段不能完全解决经济问题。
” “夫今日此画以释迦降生为中心,画中诸神、鬼皆着唐装立国于世界之上,犹乎人处于社会之中,相资为用,互助以成者也。
”在这里,孙中山主要强调的是A.革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手段B.民生问题解决要立足和谐互助C.国内各民族要平等、团结、互助D.以和平方式实现财富国有,国民共享14.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
对下表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A.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 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C.“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5.邓小平说:“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
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决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
”下列最符合邓小平讲话精神的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B.对外开放方针的确定C.“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D.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行16.“由于他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
……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想开始盛行。
”材料中的“他”对自然科学的突出贡献是A.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B.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C.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D.动摇了传统宗教信仰17.20 世纪上半叶,古生物学家泰亚尔提出:“在世界中,不是已经以一种模糊和原始的方式存在过的东西决不可能以终极的形式突然出现。
……上帝是宇宙最终的而不是起始的原因,他吸引万物趋向与他自身之中的完善。
”该观点A.协调了科学与宗教的争论B.认同了宇宙的无边无际论C.否定了生物进化的科学性D.以科学之名维护上帝权威18.爱因斯坦说自己是站在牛顿的肩上取得了科学成就。
下列关于牛顿经典力学与爱因斯坦相对论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在低速状态下的一个特例B.相对论出现后,牛顿力学体系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C.相对论否定了牛顿力学体系的绝对时空观D.相对论继承和发展了牛顿力学体系19.中国著名女医药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的屠呦呦,以“文革”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就获奖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
下列新中国科技成就属于这同一时期的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C.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D.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20.赵本山二十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晚舞台,多次获得全国“小品王”的称号,参加制作、拍摄和演出过十余部影视剧,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当代文坛领军者王蒙称之为“赵本山文化革命现象”。
“赵本山文化革命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发展才是硬道理”方针的提出B.“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指导C.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D.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的提高21.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G.Byr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
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
”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A.与文学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 B.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C.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D.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22.下面图1、图2为某著名画家的两幅作品。
作品反映出该画家力图A.以写实的方法表现客观世界B.以夸张的形式表现主观内心感受C.以严整和谐的画面表现理性D.以奔放的笔法和色彩表现感情23.18世纪末19世纪初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有一个著名的口号“回到中世纪”。
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反映了浪漫主义作家对宗教信仰的坚守B.表现了对中世纪时古典主义文学的向往C.体现了对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失望D.意味着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出现精神危机24.莫言在小说《生死轮回》中塑造了土地改革时被枪毙、在阴间里为自己喊冤的一个地主,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一世为人、一世为马、一世为牛、一世为驴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都未离开他的家族,离开这块土地。
小说正是通过他的眼睛,准确说,是各种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
下列与其文学流派相似的是A B C D二、非选择题25.(20分)东学西渐,西学亦东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清之际,欧洲的耶稣会士历尽千辛,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当时的文化主流——儒学——程朱理学,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
——郑明谦著《儒学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材料二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政治制度不如人,而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胡适著《介绍我自己的思想》材料三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的吸收……——毛泽东著《新民主主义论》(1)为什么在中国的儒家思想影响下欧洲启蒙思想能够形成,而欧洲先进思想在明清时期没有“生根结果”,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
(6分)(2)依据材料二,归纳胡适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2分)为改变上述状况,胡适等人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6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斗争实践,谈谈毛泽东是如何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的?(6分)26.(17分)技术进步和科学革命影响人类文明进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极大地加速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给人类创造着更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
而世界近代自然科学是从中世纪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而发展的,并对封建教会神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自然科学与神学》材料二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
人们因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
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
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
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
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三科学对工业的影响的最惊人的例子之一可见于煤衍生物方面。
煤除了提供焦炭和供照明用的宝贵的煤气外,还给予一种液体即煤焦油。
化学家在这种物质中发现了真正的宝物——种种衍生物,其中包括数百种染料和大量的其他副产品如阿司匹林、冬青油、糖精、消毒剂、轻泻剂、香水、摄影用的化学制品、烈性炸药及香橙花精等。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据材料一,试举两例说明近代自然科学是怎样冲击封建教会神学的?(4分)(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