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第6章 溶解现象复习2
- 格式:doc
- 大小:72.28 KB
- 文档页数:4
第6章溶解现象(学案1)【复习目标】1.知道物质分散的形式与特点,认识溶液的性质、知道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2.能进行溶液中的相关计算,学会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知识梳理】考点1溶解与乳化1.物质的分散形式溶液乳浊液悬浊液分散质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不溶性的小液滴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特征均一、稳定不均一、不稳定不均一、不稳定举例高锰酸钾加入水中食用油加入水中泥土(或粉笔灰)加入水中共同点均为混合物2.溶液的概念及特性①溶液: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②溶液的基本特征:a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浓度、性质(如密度)完全相同。
b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出现分层现象。
c混合物:溶液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注意:溶液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无色。
如CuSO4溶液(含有Cu2+)为蓝色,FeSO4溶液(含有Fe2+)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含有Fe3+)为黄色。
③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是否搅拌、固体颗粒物的大小、温度等。
④溶液的应用(1)在溶液中进行化学反应能加快反应的速率。
(2)医疗上的多种注射液也是溶液。
(3)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重要意义。
(如营养液无土栽培)3.乳化现象及乳化剂2乳化:在乳浊液中加入洗涤剂以后,油脂以更细小的液滴形式均匀悬浮在水中,这种现象称为乳化。
②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a.洗涤:用乳化剂(洗涤剂)可以将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洗掉。
b.农药的施用c.生活中常用含乳化剂的物质有肥皂、洗洁精等。
注:汽油和洗涤剂除油污原理不同:汽油除油污是将油污溶解在汽油中,洗涤剂除油污是利用了乳化原理。
考点2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1.溶解时的热现象溶于水放热溶于水吸热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氢氧化钠NaOH、浓硫酸H2SO4硝酸铵NH4NO3氯化钠NaCl注意:生石灰放入水中放出大量的热,不是溶解,而是发生了化学反应放热:CaO+H2O=Ca(OH)2考点3水溶液的某些性质1若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则溶液具有导电性,如:食盐溶于水生成自由移动的Na+和Cl-;蔗糖水和酒精溶液溶于水后以分子的形式存在,不能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形成的溶液不能导电。
专题06溶液、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知识网络】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组成:溶质和溶剂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固体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溶解度变化规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溶解度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 a(O H)2常用溶解度曲线表示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定义:固体溶质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的过程方蒸发溶剂,适于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的物质结晶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适于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大的物质放热,如:NaOH 浓H2SO4溶解现象吸热,如NH4NO3变化不明显,如NaCl乳化现象:洗洁精洗衣物和餐具上油污是发生了乳化现象【考点梳理】考点一、溶液、溶解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溶液(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组成:溶质和溶剂。
(3)特征: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密度、浓度、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改变,溶液久置不出现沉淀,不分层。
2.溶解现象(1)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①溶剂的温度:温度越高,溶解越快。
②固体溶质的颗粒大小: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③搅拌加速溶解。
(2)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物质溶解时,往往会引起温度的改变。
溶解的过程发生两个变化:①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的过程,要吸收热量;②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过程,要放出热量。
当吸热大于放热时,溶液温度降低,反之升高。
(3)溶于水温度升高的物质:氢氧化钠、浓硫酸等,溶于水温度降低的物质:硝酸铵等。
3.正确区分乳化现象和溶解现象(1)乳化是使用乳化剂将植物油(的油珠)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存在于水中而不能聚集。
中考化学第一轮专题复习第六章溶解现象溶液:物质相互分散,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1、混合物状态不同:悬浊液:存在固体小颗粒(不均一,不稳定,会形成沉淀)乳浊液:存在液体小颗粒(不均一,不稳定,会分层)※“均一”是指溶液各组成成分和性质完全相同。
※“稳定”是指当条件不变是,长时间放置,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也不会出现分离的现象。
※“颜色”不是判定溶液的标准:如溶液中含有Cu2+会显蓝色;含有Fe2+(亚铁)的溶液显浅绿色;含有Fe3+的溶液显黄色;含有MnO4-的溶液显紫红色。
2、物质的溶解是构成物质的离子或分子分散的过程。
※像氯化钠NaCl、氢氧化钠NaOH等物质溶解是由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的阴阳离子。
NaCl = Na+ + Cl-;NaOH = Na+ + OH-※像蔗糖的物质,它们是由分子构成的,溶于水只是其分子脱离晶体表面,分散到水中的道理。
硝酸铵NH4NO3的溶解使溶液温度下降(吸热)3、溶解现象:像氯化钠NaCl等物质的溶解不会造成溶液温度发变化氢氧化钠NaOH、浓硫酸H2SO4、生石灰CaO溶解时放热,造成溶液温度上升。
4、洗洁精能使难溶于水的油以小液滴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称为乳化现象。
乳化的应用:油污清洗、洗涤剂和化妆品的配制、石油开采、污水处理、制剂合成及纺织印染。
※用纯碱、汽油和洗涤剂的水溶液都能除去衣物上的油污,其实它们的原理各不相同:纯碱是与油污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汽油是将油污溶解;洗涤剂是和油污发生乳化作用。
5、较快溶解物质的方法:⑴用玻璃棒搅拌;⑵提高溶解的水温;⑶使固体变成粉末颗粒6、物质溶于水后,溶液的凝固点下降,沸点升高。
例1、冬天厨房中最易结冰的是(D )A、酱油B、米酒C、食醋D、水※水的凝固点比溶液的低例2、寒冬里,为什么水缸往往会冻裂,而装有腌制食品的水缸却不会冻裂?冰的密度比水小,等质量的水和冰相比,冰的体积大,所以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把水缸撑裂;腌制食品的水形成溶液,溶液的凝固点低,所以不易结冰。
初中化学九年级第6章《溶解现象》课堂练习及教学设计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一、自主先学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1)若物质分散到水中后,还是小颗粒(大量分子集合体),则该物质______ (填溶于或不溶于)水,形成浑浊的悬浊液;如______、粉笔灰、碳酸钙等加到水中。
悬浊液静置后会分层,所以它不均一、不稳定。
(2)若物质分散到水中后,还是小液滴(大量分子集合体),则该物质______(填溶于或不溶于)水,形成浑浊的乳浊液;如______加到水中。
乳浊液静置后也会分层,所以它也是不________、不_________。
(3)如果物质分散到水中后,能变成单个的分子或离子,这种物质就能________(填溶于或不溶于)水,并形成透明的溶液;如食盐、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加到水中。
溶液静置后不会分层,所以它______、_______。
二、合作助学乳化在油与水的混合物里加点洗洁精,油珠就会被分的更小,比较均匀地悬浮在水中,形成的仍然是乳浊液。
请思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写序号)。
(提示:植物油能溶解于汽油)①油与水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②在油污上加点乳化剂,油会被分的更小,这样油污就容易被水冲洗掉③在油水混合物里加点乳化剂后,乳浊液就会变成溶液④洗涤剂刷碗、洗头膏洗头等利用了乳化原理⑤用汽油可以洗去衣服上的油污,这也是利用乳化现象三、拓展导学物质溶于水时伴随能量变化如氢氧化钠(NaOH)溶于水,溶液的温度________;硝酸铵(NH4NO3)溶于水,溶液的温度;而食盐(NaCl)、蔗糖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基本。
加快固体溶解的方法(1)不断;(2)升高;(3)把固体。
水溶液的某些性质(1)酸碱盐的水溶液都能导电。
例如,食盐(属于盐)、硫酸(属于酸)、氢氧化钠(属于碱)的溶液都能导电,这是因为酸碱盐溶于水时产生了_________的。
蔗糖溶液、酒精溶液不导电,因为蔗糖、酒精溶于水时______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2023-2024学年苏教版初中化学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9小题,每题3分,共计57分)1.如图是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加水或升温均可使\ 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 \ t_1\^circ C 时,将\ 30ga物质放入\ 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 a的饱和溶液C. 将\ t_2\^circ C 时\ a、\ b、\ 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_1\^circ C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 bgt a=\ cD. 当\ a中混有少量\ b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a【答案】C【解析】 B、 t_1^\circ C 时,将 30ga物质放入 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 a的饱和溶液正确,并且a物质有剩余,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1)C、将t_2^\circ C 时a、b、 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_1^\circ C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 b\gta\gt c, b\gt a= c错误,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2) D、当 a中混有少量 b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a正确,因为 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比较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3)故选: C。
2.不同温度时, NaCl固体的溶解度如表所示。
20^\circ C 时,将 50g\, NaCl固体加入到盛有 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 150gB. 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14gC. 加入\ 50g水,搅拌后烧杯中仍有剩余固体D. 升高温度能将烧杯中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答案】B【解析】 A、 20^\circ C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0g, 20^\circ C 时,将 50gNaCl固体加入到盛有 100g水的烧杯中,最多只能溶解 36.0g,则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 36.0g+100g= 136.0g,故选项说法错误。
第六章溶解现象1、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利用溶解性表查相关物质的溶解性。
2 、了解溶解度的含义,利用溶解性曲线表查溶解度;说明结晶现象。
、考点梳理1、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比较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定义表示意义①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定量表示。
②表示某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关系。
①是溶液浓稀的定量表示。
②表示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关系。
温度要求与温度关与温度关溶剂的量在g 溶剂中溶剂的量不一定是100g溶液类型一定是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均可单位克(g)比值无单位。
常用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溶解度(S)= X 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 X 100%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的有关公式(注意单位统一):⑴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X溶液的密度(2)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__ 的质量十______ 的质量X 100%(3)溶液的稀释(浓缩):依据:溶液的稀释(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 _____________(4)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换算:三、典型题例1、向一杯接近饱和的KN03溶液中, 质的质量变化规律的是()2、(2013?连云港)图1是甲、乙两种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盛水的烧杯中放着t2C下甲、乙两种物质和溶液的试管(不考虑溶剂的蒸发),根据图象和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團1 @2A . t2C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乙B . 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从t2C将至t「C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 .向烧杯的水中加NaOH固体后,只有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D .向烧杯的水中加NHNO固体后,只有盛放甲溶液的试管中有晶体析出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X 100%..甲Kz固休逐渐加入KN03晶体,下列图6—6中符合溶液中溶St 哥寵剽请解度h t;温度/O 水乙四、考点训练1、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勺NaCI溶液含义的解释错误的是()A 100g 水中溶解了 10g NaCIB 、100g NaCI 溶液中含有 10g N aCl B 、NaCI 与溶液质量之比是1:10 D 、将10g NaCI 溶于90g 水中所得溶液 2、 在tC 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溶解度是bg ,则a 和b 的关系是 ( )A 、a=bB 、a > bC 、a v bD 、无法确定3、 从100g36%勺盐酸中取出50g ,则取出的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 、72%B 、36%C 、18%D 、50% 4、 要配制一定量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0%勺硫酸溶液,需要 5呀口 25%的硫酸溶液的质量比是 ( )A 、3:1B 、4:1C 、5:1D 、1: 35、(2013广东省)右下图是 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 t 1OC 时,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是 A B (填“>”、“<”或“=”,下同)。
第六章溶解现象复习(第一课时)一、知识回顾1、溶液与悬浊液、乳浊液之间有什么区别?2、溶液都是透明、无色的液体吗?3、只要是溶液就能导电吗?4、为什么沸腾的开水的温度没有沸腾的汤汁的温度高呢?5、加快物质溶解的方法有哪些?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6、衣服上有了油渍,有人说可以用汽油、洗洁精、氢氧化钠这些方法都可以除去,你知道其中的原理吗?二、问题导航1 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
如右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增加B.溶剂质量减少C溶液质量不变D.溶剂质量增加2、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可能涉及以下操作:A.称量 B.计算C.溶解 D.装瓶贴标签。
回答下列问题:(1)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50g6%的氯化钠溶液时,其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配制上述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玻璃棒和________,其中玻璃棒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 现有24%的硝酸钾溶液、2%的硝酸钾溶液、硝酸钾固体和水,请选用上述不同物质配制Io%的硝酸钾溶液,将用量的最简整数比填人下表相应的位置中。
’三、巩固练习1.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B)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D)海水是盐溶液,所以冬天海水不易结冰2、下列物质发生的变化与空气的成分无关的是()A.钢铁在空气中生锈B.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C.熟石灰在空气中变质D.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增重3、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
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温度无明显变化.....的是A .浓硫酸B .氢氧化钠固体C .硝酸铵固体D .食盐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石油属于混合物B 、二氧化锰属于氧化物C 、水结成冰时,水分子的质量变小D 、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会吸收热量5、将下列四种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 .泥土 B.氢气 C.蔗糖 D.汽油6、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吸收热量的是A .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浓硫酸 D.生石灰7、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欲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2倍的方法,最可行的是( )A.将20g 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掉10g 水B.将20g 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蒸发掉10g 水C. .在10g1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g40﹪的硝酸钾溶液D. 将10g 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10g 硝酸钾固体8、在一定温度下,向盛有100克蔗糖溶液的烧杯中再加入5克蔗糖,充分搅拌后,一定保持不变的是A .溶质的质量B .溶液的质量C .溶质的质量分数D .蔗糖的溶解度7、小华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是NaOH 、CuSO4、NaCl 、CaCO3中的一种。
第六章概念复习1.溶液的根本特征: 均一、稳定 ★ 溶液中不一定有水。
〔如:碘酒〕 ★ 溶液不一定无色〔1〕 含 Cu 2+ 的溶液: 蓝色 〔如:CuSO 4溶液、CuCl 2溶液〕〔2〕 含 Fe 2+ 的溶液: 浅绿色〔如:FeSO 4溶液、FeCl 2溶液〕〔3〕 含 Fe 3+的溶液: 黄色 〔如:Fe 2〔SO 4〕3溶液、FeCl 3溶液〕〔4〕 稀 KMnO 4溶液: 紫红色〔KMnO 4固体:紫黑色〕2.洗洁精、洗衣粉、洗发剂等都能 乳化 油污,汽油能 溶解 油污形成溶液。
3.加快固体物质溶解速率的方法有 加热 、搅拌或振荡 、将固体研成粉末 等。
4.有些物质溶解于水放热,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NaOH 〕、氧化钙(CaO)、浓硫酸 有些物质溶解于水吸热,温度降低,如:硝酸铵(NH 4NO 3)有些物质溶解于水后溶液的温度无明显变化,如: 氯化钠(NaCl)、蔗糖等5.〔1〕A .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是 : 因为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
B .蔗糖溶液、酒精溶液不能导电是:由于溶液中不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C .氯化钠固体不能导电的原因是:固体中有Na+、Cl- ,但不能自由移动。
⑵少量的固体物质溶于水, 使稀溶液的凝固点比水低、沸点比水高如:①冬季,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冰雪很快融化。
原因是:在积雪上撒盐,形成稀溶液,稀溶液的凝固点比水低。
②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要高。
〔稀溶液的沸比水高〕6. 碘酒中溶质是 碘 ,溶剂是 酒精 ;硫酸铜溶液中溶质是 硫酸铜,溶剂是 水 ;盐酸〔HCl 气体溶于水而形成的混合物〕中溶质是 HCl ,溶剂是 水 ;7. 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8.溶液的配制⑴ 用固体和水来配: 其步骤为: 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转移实验仪器有 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⑵ 由浓溶液配稀溶液 计算公式:m 〔浓液〕·浓%=m 〔稀液〕·稀%m 〔加水〕=m 〔稀液〕-m 〔浓液〕其步骤为: 计算、量取、溶解(稀释)、转移实验仪器有 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不用天平!!〕9.影响物质溶解性因素:溶质的性质〔或种类〕、溶剂的性质〔或种类〕、 温度注: 物质的溶解性与 溶质、溶剂的质量 无关。
第六章溶解现象复习(第二课时)
一、知识回顾
1、影响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如何进行相互转化?
3、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
4、为什么KNO3与少量NaCl的混合物提纯KNO3时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二、问题导航
1右图表示的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a、b两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都很小
C.在t℃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当b中含少量a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b
2、小明学完溶液知识后,回家用蔗糖、碳酸钙、植物油、洗涤剂、水相互混合做了几个小实验。
(1)在同一条件下,蔗糖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碳酸钙不能溶于水,也不能溶于植物油。
由此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与_______ 和________有关。
(2)除(1)中的因素外,你认为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还与外界条件_______有关。
小明在设计实验方案验证(2)中假设时,在选择了溶质和溶剂种类的前提下,你认为在实验中还需要控制的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 。
(3)一天,小明不小心将碘酒洒到衣服上,他妈立即用水和洗洁净清洗衣服,但怎么洗也洗不掉这些斑点,还是小明给妈妈出了个好主意。
你认为小明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方法和用洗洁净除油污的方法比较,在原理上有什么不同? 。
3、海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海水中含NaCl、MgCl2等物质),被誉为“国防金属”的
镁主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下面是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简单流程。
⑴从海水中获得淡水,常用的方法是____。
⑵从海水中获得粗盐,可将海水进行_________。
⑶试剂A 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巩固练习 1、右图是浓盐酸试剂瓶上标签的部分内容。
请回答: (I)该浓盐酸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2)现要配制3%的稀盐酸120g ,需要这种浓盐酸 g ; (3)使用一段时间后,浓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36%, 原因是 ;
(4)盐酸等许多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酸溶液中含有较多的 (用化学符号表示)。
2、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将t 2℃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 1℃。
下列说法一定
正确的是(BC )
A.两溶液仍饱和
B.甲溶液仍饱和
C.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D.溶液质量:甲 = 乙
3、.右图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 的溶解度大于a 的溶解度
B .t 1℃时,将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
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
C.将t 2℃时的b 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至t 1℃,一定能得到b 的饱和溶液
D.t 2℃时,a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b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4、室温下,称取氯化钠和碳酸钠各309放入同一烧杯中,加入lOOg 水充分搅拌后静置,
得到二者的混合溶液。
请参照氯化钠、碳酸钠两物质的溶解度表判断,以下结论不正确的
是
A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
B .20℃时,未溶解固体是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C .30℃时,溶液中氯化钠和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相同
D .30℃时,溶液为氯化钠和碳酸钠的不饱和溶液
5、下图为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 .30℃时,氯化铵、硫酸钠的溶解度相同
B .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将50℃时硫酸钠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始终有晶体析
D .将60℃时硫酸钠的饱和溶液降温至40℃,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1)70℃时,向盛有100g 水的烧杯中加入30g 固体A ,充分溶解形成的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再将烧杯内物质温度降至20℃,此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 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2)通过对上表数据的分析,物质A 的溶解度曲线
应是右图中的 (填“甲”或“乙”);
(3)80℃时,配制一定量甲物质的溶液,将其降温
到60℃,是否有固体析出?
(填“有”、
“没有”或“不确定”)。
7、请根据下列实验和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已知水的密度约为1g/cm 3)
(1)③中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 ;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填序号,下同);溶
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_________。
(2)析出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
A.25g
B.(w+25)g
C. (w+50)g
8、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请写出其中
的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较大的是___________。
(3)t1℃时,将2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能否全
部溶解____________(填“能”、“不能”或“无法判断”)。
(4)将一定量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该过
程中没有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溶质质量
B.溶液质量
C.溶剂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
9、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浩瀚的海洋蕴含着丰富的化学资源。
我市具有较长的海岸线,海洋资源开发前景广阔。
(1)目前海水淡化普遍采用的方法是,证明得到的水是淡水的方法是。
(2)海底不仅蕴藏着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化石燃料,人们还在海底发现了一种新型矿产资源是,被科学家誉为"21世纪能源”。
(3)海水晒盐能够得到粗盐和卤水。
①卤水中含有MgCl2、KCl和MgSO4等物质,右图是它们
的溶解度曲线。
t1℃时,MgCl2、KCl和MgSO4三种物质的饱和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将t1℃的
MgCl2、KCl和MgSO4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到t2℃以上时,
会析出晶体(填名称)。
②将粗盐提纯可以得到纯净的NaCl。
欲用纯净的NaCl配制100g0.9%的生理盐水,需要NaCl的质量为克。
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如果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低于0.9%,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任写一点)
教后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