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
- 格式:ppt
- 大小:8.70 MB
- 文档页数:22
元明清知识点总结一、元朝(1271年-1368年)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的代表,其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瓦解。
元朝的建立是蒙古族成吉思汗征服中国后建立的,它代表了蒙古族与汉族的政治统一。
元朝的政治制度为中央集权制,实行行省制度,把中国各地划分成一定的行省,由行省官员管理。
行省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保证了统一国家的稳固。
元朝的经济政策采取屯田与屯驻的方式,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发展了手工业,对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同时,元朝对外交有所开放,实行了对外贸易政策,促进了对外交流。
元朝的文化艺术表现出了蒙古族的特色,文学艺术发展迅速,当时的戏剧、诗词等文学形式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此外,元朝的雕塑、绘画等艺术也有了较为显著的成就。
总的来说,元朝是一个有着独特文化、特殊政治制度的朝代,不可忽视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二、明朝(1368年-1644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复辟。
明朝建立时实行了一系列的民族政策,主张本民族为主的思想,加强了对外敌的抵抗。
明朝时期实行了明君专制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特殊政治制度。
明朝政权实行了三公九卿的官制,此外还有太监与内阁的存在。
在经济政策上,明朝实行了市易税制,加强了对农业的扶植。
明朝的文化艺术方面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文学、绘画、雕塑等艺术都有了一定的成就,尤其是明朝的戏曲艺术,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此外,在科技、军事等领域,在明朝时期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总的来说,明朝是一个有着较为完善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的朝代,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三、清朝(1644年-1911年)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形态。
清朝的建立代表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政权更迭,也代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变革。
清朝的政治制度为封建君主制,实行了一系列的专制政策,强化了中央政权。
1.【行hánɡ院】1.妓院。
亦借指妓女;2.同行, 行帮;3.元、明时代对戏剧演员的俗称。
亦借称戏班。
2.【參cā.軍】1.官名.东.末始有“參某某軍事”的名义,谓参谋军事。
简称“參軍”..以后军府和王国始置为官员。
沿.. .,兼为郡官.. .称经略为参军。
2.. .时“參軍戲”的脚色名.3.参加军队。
4.猿和猪的别名。
3、【參軍戲】流行于唐宋时的一种表演形式。
原称“弄參軍”。
主要由参军、苍鹘两个角色作滑稽的对话和表演, 以讽刺时政或社会现象。
渊源于秦汉的俳优, 宋时也称为杂剧, 角色亦有所增加。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第二一章下篇一:“晚唐时代的参军戏已有固定的角色。
所谓参军, 便是戏中的正角, 苍鹘便是丑角一类的配角, 两者相互问答, 其作用则调谑讽刺, 兼而有之。
”4.【元杂剧】融说、唱、演于一体的综合舞台艺术。
把歌曲、宾白、舞蹈、表演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了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戏剧艺术形式, 并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元杂剧的形式: 元杂剧的基本结构形式是以四折、通常外加一段楔子为一本, 只有个别的是一本五折、六折如《赵氏孤儿》《秋千记》(少数剧目是多本的如《西厢记》, 共五本二十一折)5、唱词和演唱特点: 元杂剧的核心部分是唱词。
每一折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 并一韵到底。
因此, 四折可以选用四种不同的宫调。
6.楔子是指对剧情起交代或连接作用的短小的开场戏(用在开头)或过场戏(用在折与折之间), 是整部剧本的有机组成部分。
楔子可以没有, 也可以用到两三个。
它的篇幅比较短小, 位置也不固定, 一般在第一折的前面演出, 对故事由来作简单介绍, 也有在折与折之间演出的, 作用和后来的过场戏相似。
7、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 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 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每一折都包括了较多的场次, 为演员的活动留下了广阔的天地, 也给观众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一“折”意味着一个故事单元。
元明清文学常识元明清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以下是一些元明清文学常识:1. 元曲: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代表,包括杂剧和散曲两种形式。
元曲在内容上广泛反映了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2. 杂剧:杂剧是一种戏曲形式,通常由四折组成,有时还会加上一个楔子。
元杂剧的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等,代表作有《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等。
3. 散曲:散曲是一种诗歌形式,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
散曲的内容较为广泛,有抒情、写景、叙事等多种题材。
元散曲的代表作家有马致远、张养浩等。
4. 明清小说:明清时期是中国小说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
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品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品有《三言二拍》《聊斋志异》等。
5. 章回小说:章回小说是中国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其特点是分章叙事,每章都有一个标题,通常是两句相对的句子。
章回小说在明清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6. 谴责小说:谴责小说是明清小说的一种类型,主要揭露和批判社会的黑暗面。
代表作有《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等。
7. 四大名著:四大名著是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它们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8. 戏曲:明清时期的戏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戏曲作品。
代表作品有《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
9. 诗:明清时期的诗歌也有一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有影响的诗人和诗作。
如明代的杨慎、清代的钱谦益等。
10. 散文:明清时期的散文也有一定的成就,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散文家。
如明代的归有光、清代的桐城派等。
元明清的各朝代知识点总结1. 元朝知识点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宋朝之后的第二个大一统王朝,主要是蒙古族创立的王朝。
元朝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以下是元朝的知识点总结:(1)政治制度:元朝初期采用了蒙古的政治制度,设立了行省、路、州等行政单位,建立了蒙古人与汉人并存的政治体制。
后期,元世祖忽必烈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强化中央集权,建立了行省制度,直接管理各地行政事务。
(2)经济发展:元朝时期,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同时也发展了手工业和商业,对中国的经济有一定的贡献。
元朝还实行了一些经济政策,如发行纸币、设立钱局等,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3)文化传播:元朝时期,蒙古人与汉人之间的文化交流比较频繁,文化传播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元朝还实行了一系列文化政策,如设立国子监、创设翰林院等,对中国的文化传统进行了一定的保护与继承。
2. 明朝知识点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对中国的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明朝的知识点总结:(1)政治体制:明朝初期建立了明代的政治体制,实行了许多改革措施,如设立六部制度、设置监察机构等,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加强了专制统治。
(2)农业经济:明朝时期,农业对中国的经济贡献较大,新的耕作制度得到了推广,同时还实施了一些农业政策,如保护水利、改善农田等,提高了农业产量。
(3)文化教育:明朝重视教育,设立了许多学校,如国子监、府学等,推动了中国的古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明代还出现了一些文化名人,如李时中、张居正等,他们对中国的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 清朝知识点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由满族人建立的王朝。
清朝的成立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清朝的知识点总结:(1)政治改革:清朝实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如设立八旗、实行科举制度等,加强了中央集权,确立了专制统治的政治格局。
唐宋元明清诗人一、先秦至隋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
中国最早的大诗人。
战国时楚国贵族,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后遭放逐,自沉汨罗江而死。
荆轲(?—前227),战国时卫国人。
卫人称为庆卿,燕人称为荆卿、荆叔。
为燕太子丹刺杀秦王不中,被杀。
项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
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
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
后被刘邦击败。
刘邦(前256或前247—前195),即汉高祖。
字季,沛县(今属江苏)人。
西汉王朝建立者。
公元前202—前195年在位。
刘彻(前156—前87),即汉武帝。
公元前140—前87年在位。
李延年(?—约前90),中山(治今河北定州)人。
汉音乐家,善歌,又善创新声。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
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官至丞相,封魏王。
刘桢(?—217),字公幹,东平宁阳(今属山东)人。
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其五言诗在当时负有重名。
徐幹(171—218),字伟长,北海(治今山东潍坊西南)人。
东汉末哲学家、文学家。
“建安七子”之一。
曹丕(187—226),即魏文帝。
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人。
三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公元220—226年在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人。
三国时期著名诗人。
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
《诗品》称他为“建安之杰”。
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
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
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
左思(约250—约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
西晋文学家。
相传左思写成《三都赋》后,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陶渊明(365或372或376—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
东晋诗人。
《诗品》中称他为“隐逸诗人之宗”吴隐之(?—414),字处默,濮阳鄄城(今属河南)人。
元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重要时期,分别为元朝、明朝和清朝。
这三个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文化特点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元朝政治制度以蒙古族的部落制度为基础,实行了行省制和路制,加强了对地方政权的控制。
同时,元朝还实行了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为后来明清两朝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在文化方面,元朝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时期,汉文化、蒙古文化、回族文化等相互交流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元代文化。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封建王朝,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的又一次转折点。
明朝政治制度以皇帝为中心,实行了三司府、六部院、都察院等中央机构,加强了对地方政权的控制。
同时,明朝还实行了科举制度,并对官员进行了严格管理和监督。
在文化方面,明朝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和艺术作品,如李时中、唐伯虎、净琉璃等。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的又一次转折点。
清朝政治制度以皇帝为中心,实行了八旗制度和科举制度,并对官员进行了严格管理和监督。
在文化方面,清朝是一个充满传统和保守的时期,但也出现了一些杰出的文化人物和艺术作品,如郑板桥、石涛、四库全书等。
总的来说,元明清三个时期都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贡献。
对于我们今天来说,了解这些历史时期的特点和经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
1.《窦娥冤》 [正宫][滚绣球]关汉卿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2.《单刀会》【驻马听】关汉卿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云)这也不是江水,(唱)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3.《西厢记》【端正好】王实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4.《汉宫秋》【梅花酒】马致远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
草已添黄,兔早迎霜。
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
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
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
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5.《一枝花·不服老》关汉卿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槌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我翫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口燕作、会吟诗、会双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
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6.[双调]大德歌·夏关汉卿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
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
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戴石榴花。
7.《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护穆远航】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归帆》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元明清最好的十首诗词
第1首
《墨梅》
元朝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第2首
《题龙阳县青草湖》
元朝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第3首
《石灰吟》
明朝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第4首
《送毛伯温》
明朝朱厚熜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
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第5首
《村居》
清朝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第6首
《所见》
清朝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第7首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清朝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第8首
《竹石》
清朝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第9首
《己亥杂诗》其五
清朝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第10首
《舟夜书所见》
清朝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