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资料】四年级数学上册 文字计算题教案 沪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2
备课本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二、教材分析三、教学进度(供参考)四、单元分析和分课时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教学计划第1教时第2教时第3教时第4教时第二单元教学计划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第四课时经历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现实背景中抽象出“凑整”的过程,积累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的和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2、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得出找与一个数最接近的整万数、整十万数、整百万数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得出找与一个数最接近的整万数、整十万数、整百万数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常规积累一、开放式导入1、6×28的积大约是多少?为什么?2、说说524、584相邻的整百数各是多少?又最接近哪个整百数?为什么?所以524我们可以说大约是500,584大约是6003、引出课题:凑整(板书)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即从估算、凑整引入,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为新知学习作好铺垫。
二、核心推进过程(一)相邻的整万数。
1、写出与a、b、c、d相邻的整万数,在最接近它的整万数上画“√”。
(1)写一写:它们分别接近哪两个整万数?并写出相应的整万数。
(2)说一说:它们分别最接近哪个整万数?你是怎么想的?所以他们可以分别说大约是几万?2、写出与下列各数相邻的整万数,在最接近它的整万数上画“√”。
(1)试写出与24975相邻的整万数。
(2)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找到与它最接近的整万数?(3)写一写:与325841 、7893201相邻的整万数。
学生脱离了数射线的支撑找出与一个数最接近的整万数(4)引导学生归纳:如何找出与一个数最接近的整万数?(5)口答:说出与下列数最接近的整万数,并说明理由。
36937 87209865000(二)相邻的整十万数。
1.能用综合算式解答两、三步文字计算题;2.能结合树状算图,用逆推的思想探索文字计算题的机构.(此环节设计时间在50-60分钟)回顾上次课的预习思考内容案例:270除以12加6的和,商是多少?(列综合算式)教法说明: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一样,可以采用从条件入手或问题入手这两种方法。
方法1:从条件入手根据文字题叙述找到该题的主干(如下图)主干中的“和”指12加上6的和,所以我们用把“和”用“12+6”替换。
根据主干图我们可以看到,要求出最后的“商”,必须先求出“和”,所以在列综合算式的时候要加上括号。
方法2:从问题入手先要看问题要求我们求什么,本题是要求商,可以得出最后一步用除法,再由题目可知,求的是270除以和所得的“商”,画出树状图如下:然后根据树状图补充完整:270÷(12+6)=270÷18=15案例2:用文字描述下列算式(1974+3684)÷(84-38)教法说明:要注意最后一步求的是什么,本题最后一步是求的商,故最后要求的是商是多少?参考答案:1974与3684的和与84与38的差,商是多少?(此环节设计时间在20-30分钟)例题1:2337除以21加上36的和,商是多少?教法说明:可以这样思考:最后要求的是商,也就是2337÷“和”,所以要先算出“和”参考答案:2337÷(21+36)=2337÷57=41此环节设计时间在30分钟左右(20分钟练习+10分钟互动讲解)。
1.文字题(要求用列综合算式计算)(1)86减去28再乘18,结果是多少?(2)14加上5乘40的积,再减去128,差是多少?(3)640被56减去16的差除,商是多少?(4)2个36的和除2个36的积,商是多少?(5)1812加上2048除以4的商的和除以4,商是多少?(6)37与16的差的8倍除以12的商是多少?2.连一连,用线把文字和对应的算式连接起来185除以5的商,再乘36与2的积,积是多少?185÷5×(36+2)185除以5的商乘36,再加上2,和是多少?185÷5×(36+2)185减去5乘36的积,所得的差再乘2,积是多少?185÷5×(36+2)(此环节设计时间在5-10分钟内)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以学生自我总结为主,学科教师引导为辅,为本次课做一个总结回顾【巩固练习】1.5400与2840的差被16除,商是多少?。
文字计算题 - 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学生掌握加减法的文字表达方式;2.学生能够读懂题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3.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法则,完成计算。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法和减法的文字表达方式;2.阅读文字计算题;3.计算各种类型的文字计算题。
三、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文字表达方式。
四、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法则,完成计算。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讲述法:老师介绍加减法的文字表达方式,并解释各种类型的题目;2.举例法:老师通过举例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3.抛砖引玉法:老师鼓励学生自己主动思考、提问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根据以下结构来进行:1.导入新知识:老师介绍加减法的文字表达方式,以及各种类型的题目;2.案例演示:老师通过案例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3.学生练习:学生进行练习,检验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4.相互检查:学生相互检查答案,讨论解题方法和错误之处。
七、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老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提交的作业,对学生进行评价;2.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提交的作业进行评价;3.学生对他人的评价:学生对同桌和其他同学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提交的作业进行评价。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反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反应,评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2.教学缺陷: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缺陷,并总结教学经验;3.教学改进:根据教学缺陷和总结的经验,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完善教学。
教学内容:文字计算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综合算式解答两、三步文字计算题。
2、能根据文字计算题选择正确的算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找关键词、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字计算题所表达的意思。
2、结合树状算图,用逆推的思想探索文字计算题的结构,掌握正确的数量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1、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积极解决新问题,形成良好的思考、解题品质。
教学重点: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三步文字计算题。
教学难点:1、运用逆推法,正确分析文字计算题的数量关系。
2、合理使用圆括号。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引新:1、缩句练习“蓝蓝的天上飘着一朵朵洁白的云。
”你能缩写这句句子吗?2、读一读,列出算式① 100除以25,商是多少? 100÷25=4 这题还有其他的读法吗?② 4加上50,和是多少? 4+50=54 你能把这两题合并成一道综合式吗?(100÷25+50=)这个式子表示的意思是什么?二、探究新授:1、例题探究58页题1 出示:90乘90加上90的和,积是多少?学生尝试列式,汇报交流。
90╳90+9090╳(90+90)两种不同的做法,你觉得哪种对呢?两两讨论一下,说说你的理由。
根据学生回答,画出树状算图,明确思维过程。
2、尝试练习出示58页试一试。
先比较下面各题的区别,再列出综合算式。
① 1886除以46的商减去23,差是多少?商-23=差 1886÷46-23②1886被46减去23的差除,商是多少?1886÷差=商1886÷(46-23)③ 23除1886的商减去46,差是多少?商-46=差 1886÷23-46④23除1886减去46的差,商是多少?差÷23=商(1886-46)÷23三、巩固内化:1、找朋友(书本59页1)他们的朋友分别是谁?用线连一连360÷(20-2)×5 20除360的商减去2乘5的积,差是多少?360÷(20-2×5) 360除以20减去2的差,所得的商再乘5,积是多少?360÷20-2×5 20减去2乘5的积所得的差除360,商是多少?2、练一练(书本59页2)选择卡片编题同桌两人合作,一人编题,另一人解答列式,再交换。
文字计算题(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文字计算题》,选自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教材,第十一章《文字计算题》的第二节。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对文字计算题的理解和运算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解答简单的文字计算题,掌握四则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阅读题目,提取关键信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1. 正确理解题意,找出文字计算题中的数量关系。
2. 熟练运用四则运算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课件。
2. 学具:练习本、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有趣的文字计算题,引导学生回顾四则运算的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文字计算题的基本概念和解答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例了解文字计算题的特点和解题步骤。
3.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典型的文字计算题案例,引导学生找出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解答。
4. 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文字计算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文字计算题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文字计算题2. 重点内容:文字计算题的定义、解题步骤、数量关系的找出、四则运算的应用。
作业设计:1. 必做题:完成教材P45页的练习题1-5。
2. 选做题:完成教材P46页的练习题6-10。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有趣的练习,使学生掌握了文字计算题的解答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找出数量关系,并熟练运用四则运算解决问题。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题意,找出文字计算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文字计算题的教学中,正确理解题意和找出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数学4.5文字计算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中的文字问题解决方法。
2.引导学生在解决文字问题时提高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数学思维。
二、教学重点1.文字问题的解决方法。
2.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1.文字问题解决的技巧和方法。
2.针对不同的文字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可采用教学实验法或故事启发法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或故事情境引入本课内容。
2.新课讲解(1)加法文字题的解决方法在文字题中的加法问题,要想解决需要采取以下步骤:Step1:理解题意。
读懂题目后,要仔细分析数字和文字的关联关系,理解加减运算中每一个数字的含义,确定所求答案。
Step2:列式解决。
结合所得数字,用加法运算求到答案。
(2)减法文字题的解决方法在文字题中的减法问题,要想解决需要采取以下步骤:Step1:理解题意。
读懂题目后,确定每个数字和文字的含义,确认所求答案。
Step2:列式解决。
结合所得数字,用减法运算求得答案。
(3)乘法文字题的解决方法在文字题中的乘法问题,要想解决需要采取以下步骤:Step1:理解题意。
读懂题目后,要仔细分析数字和文字的关联关系,理解乘除运算中每一个数字的含义,确定所求答案。
Step2:列式解决。
结合所得数字,用乘法运算求得答案。
(4)除法文字题的解决方法在文字题中的除法问题,要想解决需要采取以下步骤:Step1:理解题意。
读懂题目后,要仔细分析数字和文字的关联关系,理解乘除运算中每一个数字的含义,确定所求答案。
Step2:列式解决。
结合所得数字,用除法运算求得答案。
3.教学示范老师可示范一个或几个例子,让学生看到解决文字问题的有关技巧和方法。
4.巩固练习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文字问题,教师可选用板书或黑板来引导学生列式解决。
5.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文字问题解决方法,让学生自己完成总结,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文字计算题教学内容:P50-51教学目标:1、能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文字计算题。
2、能结合树状算图,用逆推的思想探索文字计算题的结构。
3、能根据文字计算题,选择正确的算式。
教学重点: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文字题。
教学难点:列式时合理使用圆括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1、设疑,激起争议出示题目:90乘90加上90是多少?请同学们在课堂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出示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并说说理由90╳90+90 90╳(90+90)=8100+90 =90╳180=8190 =162002、初探文字题的结构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对啊,题目的意思没有叙述清楚。
那么怎样才能叙述清题意呢?请同学们两人一组试试把这句话修改成和你算式相符的题目。
90╳90+90 90乘90的积加上90,和是多少?90╳(90+90) 90乘90加上90的和,积是多少?师:修改太完美了!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是要探索文字题的世界。
二、掌握文字题的结构,学会分析1、出示例题:90乘90加上90的和,积是多少?师:通过前面的修改,你认为列出正确算式的关键是什么?(1)明确最后一步求的是什么。
(2)根据题意,理清关系。
90 ×和 = 积90+902、先辨析后比较。
第一组23除1886的商减去46,差是多少?23除1886减去46的差,商是多少?第二组:1886被46除的商减去23,差是多少?1886被46减去23的差除,商是多少?通过再次练习比较,得出解决文字题的关键:分析题目中各部分的关键,注意圆括号的运用。
三、练习巩固,达到内化1、找朋友他们的朋友分别是谁?用线连一连360÷(20-2)×5 360除以20的商减去2乘5的积,差是多少?360÷(20-2×5) 360除以20减去2的差,所得的商再乘5,积差是多少?360÷20-2×5 360除以20减去2乘5的积的差,商是多少?鼓励学生从左到右,先用数学语言叙述再从右边找答案。
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001]教学目标•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观察、提问、探究和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实数• 1.1 实数的引入– 1.1.1 实数的概念– 1.1.2 正数和负数• 1.2 实数的比较– 1.2.1 实数的大小比较– 1.2.2 实数的相等性• 1.3 实数的运算– 1.3.1 实数的加法– 1.3.2 实数的减法– 1.3.3 实数的乘法– 1.3.4 实数的除法第二单元图形与空间• 2.1 点和线段– 2.1.1 点的概念– 2.1.2 线段的概念• 2.2 角– 2.2.1 角的概念– 2.2.2 角的分类• 2.3 平行线和垂直线– 2.3.1 平行线的概念和特点– 2.3.2 垂直线的概念和特点• 2.4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2.4.1 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2.4.2 点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4.3 线与面的位置关系第三单元量与单位• 3.1 长度– 3.1.1 厘米和分米– 3.1.2 米和千米• 3.2 重量– 3.2.1 克和千克– 3.2.2 盎司和磅• 3.3 容量– 3.3.1 升和毫升– 3.3.2 加仑和夸脱• 3.4 时间– 3.4.1 小时和分钟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探究式教学法:通过组织实验和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创新教学法:通过设计创新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导入与引出1.引出实数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解释实数的含义。
学习和探究1.学生小组合作,观察温度计,讨论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和特点。
2.学生提出实数的大小比较问题,探究实数的大小比较规律。
梳理与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和总结实数的引入、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以及实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文字计算题2沪教版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题目中的文字理解计算题的意义。
2.能够正确地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进行计算,得出正确答案。
3.能够在计算过程中做到仔细、认真,防止粗心导致错误。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题目中的文字理解计算题的意义。
2.难点:正确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进行计算,避免粗心错误。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和学生互相问候,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老师通过板书或幻灯片展示本节课的标题和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学习内容(30分钟)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文字计算题2。
老师可以在黑板或幻灯片上展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题目1:小明现在有12只球,他去买了6只球,请问他现在有多少只球?•题目2:小刚现在有32本书,他送出了9本,请问他现在还有多少本书?•题目3:小红有29元钱,她买了一本价值12元的书,请问她还剩下多少钱?•题目4:小李有89元钱,他买了一本书要花费35元,请问他还有多少钱?老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自己尝试解答这四道题目。
在学生完成之后,老师可以给出答案并与学生一起检查其正确性。
然后,老师可以解释每道题的解法,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其中的思路。
3.课堂练习(15分钟)老师可以将一些类似的课堂作业分发给学生,让他们单独完成,并在一定时间内检查答案。
然后,老师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换并检查答案,反馈错误,最后由学生自己订正。
4.总结(5分钟)老师可以请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针对其中遇到的困难和错误进行反思和改进。
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课后作业1.完成课外练习册中相关练习并检查答案。
2.继续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做好复习准备。
教学反思1.教材选择本节课的教材选择得当,能够和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匹配,也能够满足他们的认知需求,并通过题目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2.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简单易懂、生动有趣,采用了互动式教学,以及“听、说、读、写”多种学习方式。
文字计算题
教学目标:
1.能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题。
2.能结合树状算图,用逆推的思想探索文字计算题的结构。
3.根据文字计算题,选择正确的算式。
教学重点:在分析数量关系时,采用树状算图来展示逆推的思考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文字计算题的问题出发,用逆推的思想分析文字题的结构,提高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文字题:
(1)20个15 的和是多少?(20×15)
(2)两个因数分别是30和25,积是多少?(30×25)
(3)除数是962,商是30,被除数是多少?(962×30)
2.填空:
二、新授:
1.例题:90乘90加上和,积是多少?
师:根据小熊猫提的问题你们会不会列出算式呢?
学生列综合算式:90×90+90 90×(90+90)
师:这道题的最后一步求的是什么?要求最后一步需要哪些条件?数量关系式怎么列呢?请学生同桌讨论
2.指导树状图:
师:要求积是多少,一定要知道两个
因数分别是几,请同学们再仔细的读一读
题
目,这俩个因数是多少?(学生读题)
生:两个因数分别是90和90加上90的和,简称“和”。
师:请同学们结合树状图比较一下开始列出的两个算式,哪个算式是正确的?
这样算: 90×(90+90)
= 90×180
= 16200
小结:同学们在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时,往往会将应该添上的小括号漏掉,所
以我们在审完题目后,先在草稿纸上列出它的数量关系式,例如:“积+
加数=积”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出算式。
我们同学还要做到每做一道题
都要检查,先将所列的算式用数学的语言进行表速,再与原题比较。
三、试一试:
先比较下面各题的区别,再列综合算式计算。
*要求学生结合数状图说出思维过程,把列好的算式用数学语言读一读,检验算式是否和题目的意思一致。
1.23除1886的商减去46,差是多少?
商― 46 = 差
2.23除1886减去46的差,商是多少?
商÷ 23 = 商
3.1886被46除的商减去23,差是多少?
商― 23 = 差
4.1886被46减去23的差除,商是多少?
1886 ÷差 = 商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新知识?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好方法来掌握它吗?
五、作业:
1.练习册
2.补充练习
板书设计
文字计算题
(1)审题
(2)列出数量关系式
(3)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出算式
(4)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