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西师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近似数》教案2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近似数》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小数的近似数的含义和作用,掌握小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2.能够掌握小数的近似数的求法,能够应用小数的近似数进行计算;3.能够通过实例理解小数的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小数的近似数的求法;2.解决小数比较大小的问题;3.运用小数的近似数进行实际问题的求解。
三、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小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具有一定的小数计算能力,但是在实际问题中,往往需要对小数进行近似处理才能得到较为精确的结果。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应注重问题情境的引导,让学生能够理解并熟练应用小数的近似数进行计算。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小数的近似数的概念和意义;2.小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3.小数的近似数的求法;4.小数的近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通过教师讲解、板书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小数的近似数的相关概念和方法;2.例题演练: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小数的比较大小和近似数的求法;3.综合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运用小数的近似数进行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板书等教学资料;2.学生准备笔记本、作业本等学习用品。
2. 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教师向学生介绍小数的近似数的相关概念和方法,并通过实例向学生说明小数的近似数的作用和用途,让学生初步了解小数的近似数的概念和意义。
(2) 比较小数的大小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大小比较,掌握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并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具体的小数比较大小问题,提高学生的小数计算能力。
(3) 小数的近似数教师向学生介绍小数的近似数的概念和作用,并通过一些实例向学生说明小数的近似数的求法。
(4) 运用小数的近似数进行问题求解教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向学生说明小数的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引导学生通过运用小数的近似数进行实际问题的求解。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2课时小数的近似数(二)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小数的近似数意义,会用口算、估算和加、减法进行近似数计算。
2.能观察数的特征,找出规律,实现数字素养的提高。
3.通过自主探究,顺序感受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小数的近似数的概念并能运用口算、估算进行计算。
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数的特征找出规律。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持之以恒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学生自主思考教师出一些小数近似数的计算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解题方法和答案,搜集不同方法的答案。
2. 教师引导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解题过程和答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和优秀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不同方法背后的规律。
3.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和答案,让学生扩宽学习视野,发现一些有趣好玩的等量关系。
学生可以进行相互交流,既有可能得到激发灵感的成果,也有可能启发自己的思考。
4. 教师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和总结,将学生们的思路进行分类,再根据其规律给学生们总结归纳表格,让学生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四、教学反思这节课,我在教学过程中希望倡导“课堂是思考的天地”,能够帮助学生尝试自主探究、多元化思维、创造性思考等学习方法的实践,并采取关于中小学全科作业、数学公开课等多种方式实行教学的理念,从而真正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目标。
同时,我个人认为学生对课堂还是比较关注的,因此,我一定要重视教学场所的环境,以及营造出一个特色明显、形式多样、活泼有趣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和体验度,进而提高教学效果的实现目标。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近似数》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近似数》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借助已有经验,使学生掌握求一个小数近似数的方法,能够正确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初步学习用猜想、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学习数学知识。
3.通过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解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谈话:同学们,本单元前面几个信息窗我们学习了形形色色的鸟蛋和龟蛋带给我们的数学知识。
本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本单元最后一个信息窗绿毛龟蛋带给我们的数学知识。
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画面,你知道了什么?你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合作交流。
2.谈话:这节课重点解决他们说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和绿毛龟蛋的宽径约是多少这两个问题。
其他问题放在问题口袋里以后解决,可以吗?[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通过清晰生动的情境图中出现的两位同学不同的测量结果让学生观察讨论,学生意见不一,于是需要寻找正确的判断方法,由此激起学生探寻新知的强烈愿望。
二、探究新知1.学生独立思考他们说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这一问题。
谈话:观察两位同学说的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小华读出的结果是一个一位小数,小明读出的结果是一个整数。
谈话:对,求3.94的近似数,根据不同的要求,既可以保留一位小数,也可以保留整数。
请同学们选择一种情况,根据我们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研究一下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学生独立研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
谈话:哪位同学愿意说说你是怎样求3.94的近似数的?把你的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
谈话:你的方法很正确,还有哪位同学与他求得的近似数不同?谈话:你的方法也很正确。
因此,我们在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依然运用了四舍五入法,关键是看精确到哪一位。
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内容知识与技能:(1)理解求近似数时,精确度的意义。
(2)理解和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求小数的近似数的过程,体验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感悟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情境导入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12953≈10000986534≈990000560890≈560000697010≈70000020114536≈201100003642802≈3640000通常说成13.7亿,13.7亿就是一个近似数。
求一个近似数,通常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探究新知(图示)这头鲸约重多少吨?100.9465≈(100.95 )因为近似数是接近准确值的数,所以要用“≈”保留两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即小数点后第二位。
要将千分位和它后面的数舍去,需要看千分位上的数的大小。
千分位上是6,大于5,要向前一位进一。
保留一位小数100.9465≈(100.9 )因为近似数是接近准确值的数,所以要用“≈”精确到百分位,即小数点后第二位。
百分位上是4,小于5,要舍去。
要将百分位和它后面的数都忽略,需要看舍去部分的最高位上的数字大小。
保留整数100.9465≈(100.1)精确到个位,即小数点前最后一位。
十分位上是9,大于5,向前一位进一。
要将十分位和它后面的数都忽略,需要看舍去部分的最高位上的数字大小。
用“四舍五入”法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要看看舍去部分的最高位,如果这一位上的数字大于或等于5,就向前一位进一。
精确到哪一位,就是将这一位后面的数字都省略。
如果这一位上的数字小于5,就直接舍去。
1.396保留两位小数、一位小数,它的近似数各是多少?1.40末尾的“0”不能去掉,如果去掉就变成了1.369≈1.4,表示精确到十分位。
第2课时小数的近似数(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4页例3及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十七第4~6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知道数的改写与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区别和联系。
2.能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后,再求这个小数的近似数。
3.体会求小数的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难点:数的改写与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区别。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把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你有信心完成下面的练习吗?1.填空。
730000=( )万 92000000=( )万 150000000000=( )亿学生独立练习。
把较大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是什么?小结:把较大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就是把万位或亿位后面的“0”去掉,然后再加写“万”或“亿”字。
反馈:说出改写的方法。
(省略万们或亿位后面的尾数,在后面加上“万”或“亿”。
)2.根据要求写出下面小数的近似数。
保留两位小数:2.7384 20.37482保留整数:409.912 37.499学生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求小数的近似数的。
[点评:通过对较大数的改写和求小数的近似数方法的复习,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准备,同时有效地利用原有知识来推动新知识的学习。
]二、新课教学1.教学例3第(1)题。
(1)创设情境。
出示题目:从题目中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这道题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要求?(2011年,我国大中型拖拉机的产量是402000台,把它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理解“改写”的含义。
“改写”是什么意思?(“改写”就是不能改变数的大小,只改变计数单位。
)改写后的结果是一个近似数还是准确数呢?(准确数。
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近似数》教案教材分析:学生在之前学过求整数的近似数,已形成基本的学习经验。
学情分析:在学习前唤起学生的经验回忆四舍五入的方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难点:怎样准确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一)、创设情境,复习较大数的近似数(二)、认定目标,导入新课(三)、互动交流(四)、全课总结师:豆豆的身高0.984米。
0.984是一个精确值,那我们可以说豆豆身高大约多少米呢?师:如果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第三位数省略。
0.984的第三位小数是“3”,小于5,舍去,所以0.984≈0.98。
师: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数是精确到哪一位的?师:你们还可以求出这个小数在别的不同情况下的近似数吗?师:如果保留整数,就要把小数部分省略。
小数第一位,也就是十分位是9 ,大于5,向前一位进一,所以0.984≈1。
师:保留整数的近似数是精确到哪一位的?师:尽管两个数的大小相等,但表示的精确程度不同。
求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零不能去掉。
师:求近似数时,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
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生:精确到小数第二位,也就是百分位生:精确到个位生:①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取近似值,如果保留整数,就看十分位是几。
要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百分位是几。
……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入。
②取近似值时,在保留的小数位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0的。
0应当保留,不能丢掉,为了实现学生已有知识的正迁移,通过联系生活中的事例,复习四舍五入法取较大数的近似数,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
作业填空:(1)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要根据( )法来保留小数的数位,保留整数时,表示精确到( )位,保留一位小数时,精确到( )位,保留两位小数时,精确到( )位.....(2)近似数的结果一般的说6.0比6精确,因为6.0精确到了( ),6精确到了( )位,所以6.0的末尾中的”0”不能去掉。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近似数的概念2.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求近似数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近似数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一些小数,如3.45、2.67、5.89等,让学生尝试说出这些小数的近似数。
(2)引导学生总结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
(3)让学生尝试运用四舍五入法求出一些小数的近似数,并互相交流、讨论。
3. 深化理解(1)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2)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求近似数的方法,如购物找零、测量长度等。
4. 总结提升(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2)教师强调求近似数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1. 课后练习:求下列小数的近似数。
(1)3.45(2)2.67(3)5.89(4)6.73(5)4.562. 思考题: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2. 板书内容:(1)近似数的概念(2)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3)练习题及答案七、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导入,让学生了解近似数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探究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布置了求小数近似数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还需关注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以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在以上提供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过程”部分,特别是“探究新知”环节。
教案标题: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4 《求小数的近似数》︳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数的近似数概念2. 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3. 小数近似数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能够熟练运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近似数的概念,掌握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找零等,引出小数的近似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1)小数的近似数概念- 精确数:能够精确表示物体数量的数。
- 近似数:无法精确表示物体数量,用一个接近的数来表示。
(2)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四舍五入法:根据小数点后一位的数值来决定舍入的规则。
- 进一法:将小数部分直接进位到整数部分。
- 去尾法:直接舍去小数部分。
(3)小数近似数的应用- 举例说明小数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练习巩固(1)让学生自己举例,求小数的近似数。
(2)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点评。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5. 布置作业(1)课后练习:求给定小数的近似数。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小数的近似数概念2. 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3. 小数近似数的应用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2. 学生能够理解小数近似数的概念。
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本节课通过讲解小数的近似数概念,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以及小数近似数的应用,让学生掌握了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
同时,通过练习巩固和课后作业,提高了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小学数学西师版四年级下册
《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根据要求正确地运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 结合具体情境,感受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深对小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1、求小数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的原因。
2、理解保留不同位数小数的精确程度。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交流前置性作业
(一)填空。
1、求小数的近似数一般用()的方法。
2、近似数末尾的0()去掉。
3、求小数的近似数时,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位;保留()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二)把75.835分别保留整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
(三)1.9506精确到个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分别是多少?
(四)□里可以填上哪些数?
4.□06≈5 4.□06≈4
二、汇报展示:
第一小组汇报(一)填空。
1、求小数的近似数一般用()的方法。
2、近似数末尾的0()去掉。
3、求小数的近似数时,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位;保留()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质疑:为什么小数近似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呢?我们学过小数的性质,明明说小数末尾的0可以省略呀?
生1:去掉末尾的0大小就变啦。
生2:去掉末尾的0意义就不一样啦。
生3:去掉末尾的0就不符合题目要求啦。
比如:如果题目让保留一位小数,把0去掉就成保留整数啦。
质疑:求小数的近似数时,题目的要求可能会怎么说?
生1:把下面的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
生2:也可以说成把下面的小数精确到个位、十分位、百分位。
师:看来你们已经掌握了求近似数的方法,并知道了注意事项。
下面我们进行实战练习。
第二小组汇报(二)把75.835分别保留整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
可能情况如下:
第一种:75.835≈7675.835≈75.975.835≈75.83
第二种:75.835≈7675.835≈75.875.835≈75.84
第三种:75.835≈7675.835≈76.8875.835≈76.84
质疑:这三种情况是对还是错,对的说一说是怎么做的,错的请说明错的原因。
生1:75.835保留整数应该看它的十分位,十分位上是8,比5大所以应该用五入的方法,向前一位进1,所以应约等于76.
生2:75.835保留一位小数看它的百分位,百分位上是3,比5小应直接把后面的数舍去,所以应约等于75.8而不是75.9和76.8.生3用同样方法讲述了怎样保留两位小数。
师:通过此题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生:保留整数应该看它的十分位上的数,保留一位小数看百分位上的数,保留两位小数看它千分位上的数。
生:还要注意是大于等于5还是小于5.
第三小组汇报三、四题。
(三)1.9506精确到个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分别是多少?(处理方法同上。
但仍要对比1.9506保留整数和保留一位小数,使学生进一步明白求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的道理。
)
最后出示:
(四)□里可以填上哪些数?
4.□06≈5 4.□06≈4
三、拓展练习
一个两位小数精确到十分位后大约是4.8.那么,这个两位数最大可能是几?最小可能是几?
首先小组讨论,再汇报。
四、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求小数的近似数
保留整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
75.835 76 75.8 75.84 (四舍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