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地下室抗浮计算
- 格式:xls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1
说明:采用修正经验系数法,按大柱帽无梁筏板计算。
混凝土标号:C30 2.01N/mm 2底板板厚 h = 350mm 1.43N/mm 2承台厚 h =1200mm柱尺寸 a X b =0.55X0.55m柱距:Lx X Ly (m) =7X 6.8m 承台尺寸A X B = 2.3X 2m迎水筋保护层 C = 50mm 水位高于底板面4m背水钢筋保护层 C =25mm 2.5KN/m 2计算裂缝 C =25mm32.3KN/m 2(扣除向下恒载)㈠.X向柱上板带承台边支座截面负弯矩计算:沿X向总弯矩标准值:Mox=qLy(Lx-C)2/8 =32.3*6.8*(7-2.3)^2/8=606.5KN*m 0.5*606.5/(6.8/2)=KN*m1.强度计算:底板底筋 fy =360N/mm 2ho=mm①④号筋每延米筋面积 As= 1.2*89.2/(0.9*360*292)=1131.4mm 2实配φ16@90实配 As =2233mm 2满足要求!2.裂缝验算:构件受力特征系数 αcr =2.1(按砼规表8.1.2-1取)钢筋弹性模量 Es=N/mm 2(按砼规表4.2.4取)σsk =M k /(0.87hoA s)=89.2/(0.87*292*2233)=N/mm 2实际配筋率 ρ= 0.006382.1E+05157.2二.计算过程:柱上板带每延米弯矩 Mx = 0.5Mox/By=89.22921.2Mx/(0.9fyho)=最小配筋率 ρmin =0.002地下室底板抗水板计算一.基本资料:混凝土强度标准值f tk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f t =垫层重水净反力 q=ρte =As/(0.5bh)=2233/(0.5*1000*350)=>0.010.0131.1-0.65*2.01/(0.013*157.2)=(0.2<ψ<1.0)取ψ=0.4612.1*0.461*157.2*(1.9*25+0.08*16/0.013)/210000=0.106mm<0.2mm 满足要求!㈡.X向柱上板带跨中弯矩及跨中板带弯矩计算:1. 沿X向总弯矩标准值:Mox=qLy(Lx-2C/3)2/8=32.3*6.8*(7-2*2.3/3)^2/8=KN*m a.柱上板带跨中每延米Mx=0.18*820/(6.8/2)=KN*mψ=0.388承台底板底筋 fy =360N/mm 2ho=mm承台每延米筋面积 As= 1.2*285.6/(0.9*360*1141)=927.1mm 2实配φ18@90实配 A s =2826mm 2满足要求!2.裂缝验算:构件受力特征系数 αcr =2.1(按砼规表8.1.2-1取)钢筋弹性模量 Es=N/mm 2(按砼规表4.2.4取)σsk =M k /(0.87hoAs)=285.6/(0.87*1141*2826)=N/mm 2ρte =As/(0.5bh)=2826/(0.5*1000*1200)=<0.010.011.1-0.65*2.01/(0.01*101.8)=<0.2取ψ=0.22.1*0.2*101.8*(1.9*25+0.08*18/0.01)/210000=0.039mm<0.2mm 满足要求!㈣.Y向柱上板带承台边支座截面负弯矩计算:沿Y向总弯矩标准值:Moy=qLx(Ly-C)2/8 =32.3*7*(6.8-2)^2/8=651.2KN*m0.5*651.2/(7/2)=KN*m1.强度计算:ψ=1.1-0.65f tk /(ρte σsk )=-0.183ωmax =αcr ψσsk (1.9c+0.08d eq /ρte )/Es=柱上板带每延米弯矩 My = 0.5Moy/Bx=93实际配筋率 ρ= 0.002362.1E+05101.80.005取ρte =11411.2Mx/(0.9fyho)=最小配筋率 ρmin =0.002ψ=1.1-0.65f tk /(ρte σsk )=0.461ωmax =αcr ψσsk (1.9C+0.08d eq /ρte )/Es=8200.18Mox/By=43.40.013 取ρte =底板底筋 fy =300N/mm 2ho=mm②⑥号筋每延米筋面积 As= 1.2*93/(0.9*300*292)=1415.5mm 2实配Φ16@90实配 As =2233mm 2满足要求!2.裂缝验算:构件受力特征系数 αcr =2.1(按砼规表8.1.2-1取)钢筋弹性模量 Es=N/mm 2(按砼规表4.2.4取)σsk =M k /(0.87hoA s)=93/(0.87*292*2233)=N/mm 2ρte =As/(0.5bh)=2233/(0.5*1000*350)=>0.010.0131.1-0.65*2.01/(0.013*163.9)=(0.2<ψ<1.0)取ψ=0.4872.1*0.487*163.9*(1.9*25+0.08*16/0.013)/200000=0.122mm<0.2mm 满足要求!㈤.Y向柱上板带跨中弯矩及跨中板带弯矩计算:1. 沿Y向总弯矩标准值:Moy=qLx(Ly-2C/3)2/8=32.3*7*(6.8-2*2/3)^2/8=KN*m a.柱上板带跨中每延米My=0.18*845/(7/2)=KN*m b.跨中板带支座每延米My=0.17*845/(7/2)=KN*m c.跨中板带跨中每延米My=0.15*845/(7/2)=KN*mMy=43.5KN*m 1.强度计算:底板面筋 fy =360N/mm 2ho=mm⑤号筋每延米筋面积As=1.2My/(0.9fyho)=1.2*43.5/(0.9*360*318)=507mm 2实配φ14@180实配 As =855mm 2满足要求!2.裂缝验算:构件受力特征系数 αcr =2.1(按砼规表8.1.2-1取)钢筋弹性模量 Es=N/mm 2(按砼规表4.2.4取)σsk =M k /(0.87hoAs)=43.5/(0.87*318*855)=N/mm 2ρte =As/(0.5bh)=855/(0.5*1000*350)=<0.01取ρte =0.011.1-0.65*2.01/(0.01*183.9)=(0.2<ψ<1.0)取ψ=0.392.1*0.39*183.9*(1.9*25+0.08*14/0.01)/210000=0.114mm<0.2mm 满足要求!㈥.Y向承台根部负弯矩计算:沿Y向总弯矩标准值:Lx/2=3.5>2.32.3Moy=qLx(Ly-C)2/8 =32.3*7*(6.8-0.55)^2/8=KN*m 0.5*1104/2.3=KN*m1.强度计算:承台底板底筋 fy =360N/mm 2ho=mm承台每延米筋面积 As= 1.2*240/(0.9*360*1141.5)=778.7mm 2实配φ17@90实配 As =2521mm 2满足要求!2.裂缝验算:构件受力特征系数 αcr =2.1(按砼规表8.1.2-1取)钢筋弹性模量 Es=N/mm 2(按砼规表4.2.4取)σsk =M k /(0.87hoAs)=240/(0.87*1141.5*2521)=N/mm 2ρte =As/(0.5bh)=2521/(0.5*1000*1200)=<0.010.010.004取ρte =最小配筋率 ρmin =0.002实际配筋率 ρ= 0.00212.1E+0595.9取 Bx=1104承台每延米弯矩 My = 0.5Moy/Bx=2401141.51.2My/(0.9fyho)=2.1E+05183.90.005ψ=1.1-0.65f tk /(ρte σsk )=0.39ωmax =αcr ψσsk (1.9C+0.08d eq /ρte )/Es=底板面筋计算弯矩选用318最小配筋率 ρmin =0.002实际配筋率 ρ= 0.002448450.18Moy/Bx=43.50.17Moy/Bx=410.15Moy/Bx=36.2163.90.013取ρte =ψ=1.1-0.65f tk /(ρte σsk )=0.487ωmax =αcr ψσsk (1.9C+0.08deq/ρte )/Es=1.2My/(0.9fyho)=最小配筋率 ρmin =0.00215实际配筋率 ρ= 0.006382.0E+052921.1-0.65*2.01/(0.01*95.9)=<0.2取ψ=0.22.1*0.2*95.9*(1.9*25+0.08*17/0.01)/210000=0.035mm<0.2mm 满足要求!ψ=1.1-0.65f tk /(ρte σsk )=-0.262ωmax =αcr ψσsk (1.9C+0.08d eq /ρte )/Es=。
地下室抗浮计算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地下室抗浮验算
地下室一层结构恒载为29824KN(取PKPM总体信息结果),地下室面积为 m2,底板面积为
根据地看报告,抗浮设防水位:按水位位于地下室底板以上,即设防水位绝对标高为米考虑
则总体浮力为水重,即G=45KN/m2
结构自重产生的荷载G1=29824/=m2
基础筏板自重G2==m2
地下室回填土荷载:回填土面积663 m2 (根据图中面积计算),回填土厚米,回填土(自重取16KN/ m3)总重=,
则回填土自重产生的荷载为:=m2
抗浮安全系数取,则;<G1+G2+G3
<++
<63
计算中未考虑底板外挑部分回填土对结构抗浮的贡献,故地下室抗浮演算满足
根据以上计算过程确定,地下室降水应在地下室顶板施工完毕且房心回填完成后停止。
地下室抗浮计算整体抗浮计算:抗浮设计水头:7.4m,底板厚0.5m,底板上覆土1.9m,地下室顶板厚0.16m(梁板柱折算厚度0.4m),地下室顶板覆土1.5m。
单位面积水浮力:6.5x10=65KN单位面积抗力:0.4x25+0.9x18+0.2x25+1.6x18+0.4x25=70KN>67整体抗浮满足要求,底板局部抗浮计算:抗浮设计水头:6.5m,底板厚0.4m,底板上覆土1.1m。
单位面积水浮力:6.5x10=65KN单位面积抗力:[0.4x25+0.9x18+0.2x25]x0.9=31.2KN 局部抗浮不满足。
防水底板需计算配筋。
单位面积净浮力q为:65x1.2-31.2x1.2=40.56KN按经验系数法计算:Mx=q*Ly*(Lx-2b/3)*(Lx-2b/3)/8=40.56*8.4*(8.1-2*5/3)*(8.1-2*5/3)/8=967.6KNm柱下板带支座最大负弯矩M1为:M1=0.5*Mx=483.8KNm(跨中板带最大为0.17)柱下板带跨中最大正弯矩M2为:M2=0.22*Mx=212.9KNm(跨中板带最大为0.22)配筋为:下部为:As1=M1/(0.9*fy*h1*3.9)=483.8/(0.9*360*1150*3.9)=332.9mm <Ф16@200As1’=M1/(0.9*fy*h1’*3.9)=483.8/(0.9*360*350* 3.9)=1039mm 基本等于Ф16@200上部为:As2=M2/(0.9*fy*h2* 3.9)=212.9/(0.9*360*350* 3.9)=481.4mm <Ф16@200上式配筋计算中分母3.9为柱下板带宽度。
原设计防水底板配筋满足要求。
独立基础计算阶梯基础计算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设计者_____________校对者_____________一、设计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①《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②二、示意图三、计算信息构件编号: JC-1 计算类型: 验算截面尺寸1. 几何参数台阶数n=3矩形柱宽bc=600mm 矩形柱高hc=600mm基础高度h1=300mm基础高度h2=400mm基础高度h3=500mm基础长度b1=750mm 基础宽度a1=750mm基础长度b2=725mm 基础宽度a2=725mm基础长度b3=725mm 基础宽度a3=725mm2. 材料信息基础混凝土等级: C35 ft_b=1.57N/mm2fc_b=16.7N/mm2柱混凝土等级: C40 ft_c=1.71N/mm2fc_c=19.1N/mm2钢筋级别: RRB400 fy=360N/mm23. 计算信息结构重要性系数: γo=1.0基础埋深: dh=1.500m纵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 as=50mm基础及其上覆土的平均容重: γ=20.000kN/m3最小配筋率: ρmin=0.150%4. 作用在基础顶部荷载标准值考虑水浮力作用:水浮力标准值为:65-31.2=33.8Kpa覆土及自重荷载标准值为:1.6x18+0.4x25=38.8Kpa活荷载标准值为:4KPaFgk=304.000kN Fqk=243.400kNMgxk=0.000kN*m Mqxk=0.000kN*mMgyk=0.000kN*m Mqyk=0.000kN*mVgxk=0.000kN Vqxk=0.000kNVgyk=0.000kN Vqyk=0.000kN永久荷载分项系数rg=1.20可变荷载分项系数rq=1.40Fk=Fgk+Fqk=304.000+243.400=547.400kNMxk=Mgxk+Mqxk=0.000+(0.000)=0.000kN*mMyk=Mgyk+Mqyk=0.000+(0.000)=0.000kN*mVxk=Vgxk+Vqxk=0.000+(0.000)=0.000kNVyk=Vgyk+Vqyk=0.000+(0.000)=0.000kNF1=rg*Fgk+rq*Fqk=1.20*304.000+1.40*243.400=705.560kNMx1=rg*Mgxk+rq*Mqxk=1.20*(0.000)+1.40*(0.000)=0.000kN*mMy1=rg*Mgyk+rq*Mqyk=1.20*(0.000)+1.40*(0.000)=0.000kN*mVx1=rg*Vgxk+rq*Vqxk=1.20*(0.000)+1.40*(0.000)=0.000kNVy1=rg*Vgyk+rq*Vqyk=1.20*(0.000)+1.40*(0.000)=0.000kNF2=1.35*Fk=1.35*547.400=738.990kNMx2=1.35*Mxk=1.35*(0.000)=0.000kN*mMy2=1.35*Myk=1.35*(0.000)=0.000kN*mVx2=1.35*Vxk=1.35*(0.000)=0.000kNVy2=1.35*Vyk=1.35*(0.000)=0.000kNF=max(|F1|,|F2|)=max(|705.560|,|738.990|)=738.990kNMx=max(|Mx1|,|Mx2|)=max(|0.000|,|0.000|)=0.000kN*mMy=max(|My1|,|My2|)=max(|0.000|,|0.000|)=0.000kN*mVx=max(|Vx1|,|Vx2|)=max(|0.000|,|0.000|)=0.000kNVy=max(|Vy1|,|Vy2|)=max(|0.000|,|0.000|)=0.000kN5.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135.000kPa四、计算参数1. 基础总长 Bx=2*b1+2*b2+2*b3+bc=2*0.750+2*0.725+2*0.725+0.600=5.000m2. 基础总宽 By=2*a1+2*a2+2*a3+hc=2*0.750+2*0.725+2*0.725+0.600=5.000m3. 基础总高 H=h1+h2+h3=0.300+0.400+0.500=1.200m4. 底板配筋计算高度 ho=h1+h2+h3-as=0.300+0.400+0.500-0.050=1.150m5. 基础底面积 A=Bx*By=5.000*5.000=25.000m26. Gk=γ*Bx*By*dh=20.000*5.000*5.000*1.500=750.000kNG=1.35*Gk=1.35*750.000=1012.500kN五、计算作用在基础底部弯矩值Mdxk=Mxk-Vyk*H=0.000-0.000*1.200=0.000kN*mMdyk=Myk+Vxk*H=0.000+0.000*1.200=0.000kN*mMdx=Mx-Vy*H=0.000-0.000*1.200=0.000kN*mMdy=My+Vx*H=0.000+0.000*1.200=0.000kN*m六、验算地基承载力1. 验算轴心荷载作用下地基承载力pk=(Fk+Gk)/A=(547.400+750.000)/25.000=51.896kPa 【①5.2.1-2】因γo*pk=1.0*51.896=51.896kPa≤fa=135.000kPa轴心荷载作用下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因Mdyk=0, Mdxk=0Pkmax=(Fk+Gk)/A=(547.400+750.000)/25.000=51.896kPa七、基础冲切验算1. 计算基础底面反力设计值因 Mdx=0 并且 Mdy=0Pmax=Pmin=(F+G)/A=(738.990+1012.500)/25.000=70.060kPaPjmax=Pmax-G/A=70.060-1012.500/25.000=29.560kPa2. 验算柱边冲切YH=h1+h2+h3=1.200m, YB=bc=0.600m, YL=hc=0.600mYHo=YH-as=1.150m2.1 因 800<YH<2000 βhp=0.9672.2 x方向柱对基础的冲切验算x冲切位置斜截面上边长bt=YB=0.600mx冲切位置斜截面下边长bb=YB+2*YHo=2.900mx冲切不利位置bm=(bt+bb)/2=(0.600+2.900)/2=1.750mx冲切面积(By≥Bx)Alx=(By/2-YL/2-YHo)*Bx-(Bx/2-YB/2-YHo)2=(5.000/2-0.600/2-1.150)*5.000-(5.000/2-0.600/2-1.150)2=4.148m2x冲切截面上的地基净反力设计值Flx=Alx*Pjmax=4.148*29.560=122.598kNγo*Flx=1.0*122.598=122.60kNγo*Flx≤0.7*βhp*ft_b*bm*YHo=0.7*0.967*1.57*1750*1150=2138.01kNx方向柱对基础的冲切满足规范要求2.3 y方向柱对基础的冲切验算y冲切位置斜截面上边长at=YL=0.600my冲切位置斜截面下边长ab=YL+2*YHo=2.900my冲切不利位置am=(at+ab)/2=1.750my冲切面积(Bx≥By)Aly=(Bx/2-YB/2-YHo)*By-(By/2-YL/2-YHo)2=(5.000/2-0.600/2-1.150)*5.000-(5.000/2-0.600/2-1.150)2=4.148m2y冲切截面上的地基净反力设计值Fly=Aly*Pjmax=4.148*29.560=122.598kNγo*Fly=1.0*122.598=122.60kNγo*Fly≤0.7*βhp*ft_b*am*YHo=0.7*0.967*1.57*1750*1150=2138.01kNy方向柱对基础的冲切满足规范要求3. 验算h2处冲切YH=h2+h3=0.900mYB=bc+2*b3=2.050mYL=hc+2*a3=2.050mYHo=YH-as=0.850m3.1 因 800<YH<2000 βhp=0.9923.2 x方向变阶处对基础的冲切验算x冲切位置斜截面上边长bt=YB=2.050mx冲切位置斜截面下边长bb=YB+2*YHo=3.750mx冲切不利位置bm=(bt+bb)/2=(2.050+3.750)/2=2.900mx冲切面积(By≥Bx)Alx=(By/2-YL/2-YHo)*Bx-(Bx/2-YB/2-YHo)2=(5.000/2-2.050/2-0.850)*5.000-(5.000/2-2.050/2-0.850)2=2.734m2x冲切截面上的地基净反力设计值Flx=Alx*Pjmax=2.734*29.560=80.827kNγo*Flx=1.0*80.827=80.83kNγo*Flx≤0.7*βhp*ft_b*bm*YHo=0.7*0.992*1.57*2900*850=2686.46kNx方向变阶处对基础的冲切满足规范要求3.3 y方向变阶处对基础的冲切验算y冲切位置斜截面上边长at=YL=2.050my冲切位置斜截面下边长ab=YL+2*YHo=3.750my冲切不利位置am=(at+ab)/2=2.900my冲切面积(Bx≥By)Aly=(Bx/2-YB/2-YHo)*By-(By/2-YL/2-YHo)2=(5.000/2-2.050/2-0.850)*5.000-(5.000/2-2.050/2-0.850)2=2.734m2y冲切截面上的地基净反力设计值Fly=Aly*Pjmax=2.734*29.560=80.827kNγo*Fly=1.0*80.827=80.83kNγo*Fly≤0.7*βhp*ft_b*am*YHo=0.7*0.992*1.57*2900*850=2686.46kNy方向变阶处对基础的冲切满足规范要求4. 验算h3处冲切YH=h3=0.500mYB=bc+2*b2+2*b3=3.500mYL=hc+2*a2+2*a3=3.500mYHo=YH-as=0.450m4.1 因(YH≤800) βhp=1.04.2 x方向变阶处对基础的冲切验算x冲切位置斜截面上边长bt=YB=3.500mx冲切位置斜截面下边长bb=YB+2*YHo=4.400mx冲切不利位置bm=(bt+bb)/2=(3.500+4.400)/2=3.950mx冲切面积(By≥Bx)Alx=(By/2-YL/2-YHo)*Bx-(Bx/2-YB/2-YHo)2=(5.000/2-3.500/2-0.450)*5.000-(5.000/2-3.500/2-0.450)2=1.410m2x冲切截面上的地基净反力设计值Flx=Alx*Pjmax=1.410*29.560=41.679kNγo*Flx=1.0*41.679=41.68kNγo*Flx≤0.7*βhp*ft_b*bm*YHo=0.7*1.000*1.57*3950*450=1953.47kNx方向变阶处对基础的冲切满足规范要求4.3 y方向变阶处对基础的冲切验算y冲切位置斜截面上边长at=YL=3.500my冲切位置斜截面下边长ab=YL+2*YHo=4.400my冲切不利位置am=(at+ab)/2=3.950my冲切面积(Bx≥By)Aly=(Bx/2-YB/2-YHo)*By-(By/2-YL/2-YHo)2=(5.000/2-3.500/2-0.450)*5.000-(5.000/2-3.500/2-0.450)2=1.410m2y冲切截面上的地基净反力设计值Fly=Aly*Pjmax=1.410*29.560=41.679kNγo*Fly=1.0*41.679=41.68kNγo*Fly≤0.7*βhp*ft_b*am*YHo=0.7*1.000*1.57*3950*450=1953.47kNy方向变阶处对基础的冲切满足规范要求八、柱下基础的局部受压验算因为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验算柱下扩展基础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地下室抗浮方案在建筑工程中,地下室的抗浮问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如果抗浮措施不当,可能会导致地下室上浮、结构破坏等严重后果,给工程带来巨大的损失和安全隐患。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地下室抗浮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地下室抗浮的基本原理地下室抗浮的原理是通过各种措施,使地下室所受到的上浮力小于或等于地下室自身的重量以及抗浮结构所提供的抗浮力之和,从而保证地下室在地下水位上升时不会发生上浮现象。
上浮力的大小取决于地下水位的高度、地下室的面积以及水的重度。
地下室自身的重量包括结构自重、覆土重量等。
抗浮力的来源则主要有抗拔桩、抗浮锚杆、增加配重等。
二、地下室抗浮方案的设计要点1、准确的地质勘察在设计地下室抗浮方案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等。
这是制定合理抗浮方案的基础。
2、合理确定抗浮设防水位抗浮设防水位是指地下室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可能遇到的最高地下水位。
确定抗浮设防水位时,需要综合考虑历史最高水位、当地的水文气象资料、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条件等因素。
3、计算上浮力和抗浮力根据确定的抗浮设防水位和地下室的尺寸,准确计算上浮力的大小。
同时,根据选用的抗浮措施,计算抗浮力的大小,确保抗浮力大于或等于上浮力。
4、选择合适的抗浮措施常见的地下室抗浮措施有以下几种:(1)抗拔桩抗拔桩是通过桩身与土层之间的摩擦力和桩端的阻力来提供抗拔力。
抗拔桩的优点是承载能力高、稳定性好,适用于上浮力较大的情况。
(2)抗浮锚杆抗浮锚杆是将锚杆锚固在土层中,通过锚杆与土层之间的粘结力来提供抗拔力。
抗浮锚杆施工方便、造价较低,但承载能力相对较小,适用于上浮力较小的情况。
(3)增加配重通过在地下室顶板或底板增加混凝土配重、增加覆土厚度等方式来增加地下室的重量,从而抵抗上浮力。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会增加地下室的造价和施工难度。
(4)排水减压通过设置排水系统,降低地下水位,减小上浮力。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下水位变化较大、有可靠排水出路的情况。
地下室抗浮计算书(二)引言概述:地下室是一种在地面下建造的建筑结构,具有重要的功能和广泛的应用。
由于地下室位于地面下方,常常会面临地下水位的升高以及土壤湿度的影响,从而产生浮力和抗浮力的问题。
地下室抗浮力的计算是地下室设计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地下室的安全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正文内容:一、地下水位的影响1.地下水位的定义和测量方法2.地下水位上升的原因3.地下水位上升与地下室抗浮力的关系4.地下水位对地下室结构的影响二、浮力的计算与分析1.浮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地下室结构的净重计算3.土壤压力的计算4.外荷载对地下室的影响5.地下室抗浮力的计算方法三、抗浮力的设计与优化1.基础设计与抗浮力2.地下室结构的抗浮力设计3.地下室抗浮力设计的关键要素4.抗浮力的优化设计方法5.抗浮力设计中的经验与建议四、降低浮力对策1.地下水排泄措施的选择2.排水系统的设计原则3.排水系统的布置与管道设计4.防渗设计的重要性5.快速排水方法的应用五、案例分析与结论1.地下室抗浮力设计案例分享2.抗浮力设计的实际应用3.地下室抗浮力计算的局限性与未来发展方向4.结论与总结总结:地下室抗浮力计算是确保地下室结构安全和稳定的关键环节。
地下水位的上升、浮力计算与分析、抗浮力的设计与优化、降低浮力对策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对于提高地下室结构的抗浮力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注重深入研究地下室抗浮力计算与设计的理论基础,并结合实际工程情况进行不断创新和优化,以提高地下室抗浮力计算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从而确保地下室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引言概述】地下室抗浮计算书是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的一个重要计算工具,用于确定地下室结构在地下水压作用下的稳定性和抗浮力。
本文将从地下室抗浮计算的背景、计算公式和原理、计算步骤、关键参数和设计要点等方面展开详细阐述,旨在为工程师提供有关地下室抗浮计算的具体指导。
【正文内容】1.背景1.1地下室抗浮计算的背景与意义地下室抗浮计算是为了确保地下室在地下水压作用下能够稳定和抗浮力,避免地下室出现浮动、滑移等不稳定情况,对于地下室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地下室抗浮计算书图一地下室剖面示意图图二计算平面一、条件:取跨度最大的区域进行计算,选择如图二所示计算区域。
地面标高H1=0.000m,顶板标高H2=-0.650m,底板标高H3=-4.850m,设计水位标高Hw=-1.550m;顶板厚度d1=250mm,考虑梁高,折算厚度取d1=300mm,底板厚度d2=400mm,挡土墙墙厚度d3=300,地下室层高h=4200mm。
底板建筑垫层厚d4=100mm,覆土容重γ`=20kN/m;二、计算:1、水浮力F w=|h3+d2-h w|×10=|-4.850+0.4+1.550|×10=37.00 kN/m2、抗浮力:(1)、顶板自重:G1=d1×25=300×0.001×25=7.5 kN/m(2)、底板自重:G2=d2×25=400×0.001×25=10.0 kN/m(3)、覆土重量:G o=d o×γ=0.650×18=11.70 kN/m抗浮力G=∑(G o+G1+G2+G3+G4+G5+G6)=∑(7.50+10+11.7)=29.2kN/m3、抗拔桩需承担浮力:nR>F w-G/K=37-29.2/1.05=9.2 kN/m图二所示中间桩,桩径1000,桩长取6m,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地基与基础)(2009版)基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R tk=T ua+G=∑λi q sik u i l i=0.75*45*3.14*1*2+0.7*35*3.14*1*4=520kN其中抗拔系数λ在残积粉质粘土层取0.75,圆砾层取0.7,桩位于残积粉质粘土层桩长取2m,圆砾层取4m。
图二所示,中间桩需承担抗浮面积为:s=14.4*14.2/4=51m2(取周边面积的四分之一)单桩需抵抗浮力为R=51*9.2=469.2kN< R tk=520kN满足要求正截面受拉承载力验算:N=1.35*469.2=634kN≤f y A s=300*3016=905kN满足要求。
抗浮验算一、条件:地面标高H1=0.000m,顶板标高H1=0.000m,底板标高H3=-4.400m,设法水位标高Hw=-0.500m;地下室长度A=3900mm,宽度B=5200mm,底板悬挑宽度L=500mm,覆土厚度do=0.000mm,容重γ=18kN/m ;顶板厚度d1=180mm,底板厚度d2=300mm,挡土墙墙厚度d3=400,地下室层高h=4400mm。
梁、柱扣板厚后体积V=8m ;二、计算:1、水浮力Fw=|h3-hw|×10=|-4.400--0.500|×10=39.00 kN/m2、抗浮力:(1)、顶板自重:G1=d1×25=180×0.001×25=4.50 kN/m(2)、底板自重:G2=d2×25=300×0.001×25=7.50 kN/m(3)、覆土重量:Go=do×γ=0.000×18=0.00 kN/m(4)、悬挑部分土重量折算为面积重量:G3=L×(H3-H1)×2×(A+B)×γ/(A×B)=0.500×|-4.400-0.000|×2×(3.9+5.2)×18/(3.9×5.2)=35.54 kN/m(5)、挡土墙重量折算为面积重量:G5=L×h×2×(A+B)×γ/(A×B)=0.400×4.4×2×(3.9+5.2)×18/(3.9×5.2)=39.49 kN/m(6)、梁、柱重量折算为面积重量:G6=V×25/(A×B)=8×25/(3.9×5.2)=9.86 kN/m抗浮力=∑(Go+G1+G2+G3+G5+G6)=∑(0.00+4.50+7.50+35.54+39.49+9.86)=96.89kN/m根据《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5.2.1条:W/F=96.89/39.00=2.48>1.05,满足要求。
地下室抗浮验算及抗拔桩设计方案(简版)一、工程概况某超高层办公楼带商业裙房,地下为连通的3层大地库,抗浮水位为0.00,地库覆土厚度1.2米,方法论筏板底标高为-15.7米,试设计纯地库桩基。
二、计算模型对纯地库或进行抗浮验算:首先在PMCAD中按正常层楼建立3层地下室结构模型,其中恒载按现实情况输入,第2、3标准层活载取0,第1标准层活载取157(=10*15.7),活载分项系数为1.05,对该模型进行结构推算,若柱底轴力为正值,则仅需配置抗压桩,若轴力为负值,则需要配置抗拔桩,抗拔数为轴力绝对值除以抗拔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三、抗浮水位概念《高层建筑岩土工程涌泉勘察规程》(JGJ72-2004)规定:“场地地下水抗浮设防水位的综合确定宜符合规章下列规定:1、当有长期水位观测资料时,场地抗浮设防水位可采用最高水位;并无长期水位观测资料或资料缺乏时,按勘察期间实测最高稳定水位并结合比赛场地地形地貌、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2、场地有承压水且与潜水漂流有水力联系时,应实测承压水水位并考虑其对抗浮设防水位的影响;3、只考虑施工期间的抗浮设防时,抗浮设防水位可按一个水文年的最高水位确定”。
四、地下水的类型和渗透性1、上层滞水:是指于埋藏在地表浅处,局部隔水透镜体的上部,且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
它的分布范围有限,其来源典型是由大气物资供应降水补给。
因此,它的动态变化,与气候、隔水透镜体厚度及分布范围等因素有关。
2、潜水:埋藏的地表以下第一稳定隔水层以上的具有自由水面在地下水称为潜水。
潜水一般埋藏在第四纪松软沉积层及基岩的风化层中。
3、承压水:承压水是指充满于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它承受一定的静水压力。
在地面打井至承压水层时,水便在田新井中上升甚至喷出地表,已经形成所谓上升泉水。
由于承压水的上面存在隔水顶板的作用,它的区里埋藏区与地表补给区不一致。
因此,承压水的动态变化,受局部气候因素影响不明显。
地下室抗浮计算地下室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它位于地面以下,常常用于储物、停车等功能。
然而,在地下室建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到地下室的抗浮性能,以确保其建筑安全和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地下室抗浮的计算方法和相关参数。
一、地下室抗浮计算方法地下室的抗浮计算是指在地下室设计过程中,通过计算地下室底板所受到的浮力,以确定地下室是否能够抵抗浮力而保持稳定。
常用的地下室抗浮计算方法有两种:浮力平衡法和弹性基底法。
1. 浮力平衡法浮力平衡法是一种基于物体浸没原理的计算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当地下室底板受到水压时,其下方的土壤会受到一定的压力,形成一种趋向平衡的状态。
通过计算地下室底板所受到的浮力,并与该平衡状态进行比较,可以确定地下室的抗浮性能。
2. 弹性基底法弹性基底法是一种基于土壤基底的弹性特性来计算地下室抗浮的方法。
在该方法中,将地下室底板视为弹性体,通过分析底板可能产生的位移和变形情况,以及土壤对底板的反力,来评估地下室的抗浮性能。
二、地下室抗浮计算参数地下室抗浮计算需要考虑一些重要的参数,包括:地下室底板面积、土壤承载力、水压力、地下室底板深度和抗浮水平等。
1. 地下室底板面积地下室底板面积是指地下室底部的水平投影面积,它决定了地下室受到的总浮力大小。
2. 土壤承载力土壤承载力是指土壤的承受能力,它对地下室底板的压力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3. 水压力水压力是指地下室底板所受到的水的压力,主要取决于地下室所处的水平位置以及周围水位的高低。
4. 地下室底板深度地下室底板深度是指地下室底部距离地面或地下水位的垂直距离,它也是地下室抗浮计算时的重要参数。
5. 抗浮水平抗浮水平是指地下室底板所能承受的最大浮力大小,它通常由设计规范或地下室结构设计要求来确定。
三、地下室抗浮计算实例为了更好地理解地下室抗浮计算的过程,我们将给出一个简单的实例。
假设某地下室的底板面积为100平方米,土壤承载力为200kN/m²,水压力为10kN/m²,地下室底板深度为3米。
建筑结构设计地下室抗浮怎么计算首先要知道抗浮水位是多少,算出水浮力然后乘以1.05的系数。
算出地下室总得恒荷载(包括基础重和基础上的填土)如果恒荷载大于水浮力的1.05倍,可视为抗浮满足要求。
如不能满足要求,可以降低基础底板,然后填土或素混凝土以增加基础的恒荷载。
或者将筏板外挑,然后压上土以增加恒荷载。
关键词:抗浮设计、抗浮水位、抗浮稳定、水的浮力、抗拔构件①地下建筑物抗浮设计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问题,由于对抗浮设计的一些重要问题有不同看法,因此相关规范未对抗浮设计作出明确的具体规定,导致设计工作的困难。
②抗浮水位不易确定。
③抗浮现状——施工阶段浮起,使用阶段浮起,特殊情况浮起。
④浮起底板未见开裂,柱上下端横向裂缝浮起时常发生倾斜,水位下到四周,等高,受力不均匀,形成与重心不重合。
为解决抗浮设计的操作问题,湖北省地方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03[1]对抗浮设计作了原则的规定,但具体问题尚有一些歧意,地下建筑浮起破坏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作者认为有必要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抗浮设计的合理完善。
(1)地下建筑物浮起的基本条件。
水对地下建筑物的浮力大小遵循阿基米德原理,水对物体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同体积水的重量。
同时水的浮力作用也遵循连通管原理,即不同截面尺寸的各连通管水位等高,且压强相等。
因此,当地下建筑物与周围介质间存在薄层自由水膜时,无论水的性质是潜水、上层滞水或承压水,即可产生强度为γh的浮力(γ为水的重度,h为建筑物基底以上的水深),当水浮力强度大于地下建筑物单位面积的重量时,建筑物即可浮起,当水不断补充时,建筑物将不断上浮,所以,建筑物浮起是一个渐进过程。
水量的大小只是控制着建筑物上浮速度和上浮量,而水位高低则是控制建筑物上浮的基本要素。
至于地下建筑物基底及周边水在土中的渗流影响是深层次的抗浮机理问题。
可以肯定,只要建筑物周边与土介质之间的水位达到一定高度,且水的补充速度大于水在土的渗流速度时建筑物即可能被浮起。
地下车库抗浮验算抗浮按两种情况进行验算(一)第一种情况:整体抗浮验算(最不利状态):已知条件:(1)、根据地质报告勘查要求,采用当地丰水期水位11.00米。
相对于±0.000的标高为-4.50米。
(2)、地下车库底板底标高为:-8.50米。
(3)、抗浮验算地下车库底板面积:S=15394.32m2(4)、地下室室外覆土厚度:h=2.02米(5)、覆土重度:γ=18 KN/m31.抗浮全重计算(1)、地下室结构及覆土总重G =1517030KN(2)、则整体抗浮压强为:P1=G/S=1517030KN/15394.32m2=98.55 KN/m2(3)、地下室顶板覆土压强:P2=γh=18 KN/m3x2.02米=36.36 KN/m2(4)、除去地下室顶板覆土压强的压强为:P= P1- P2=98.55 KN/m2-36.36 KN/m2=62.19 KN/m20.9P=55.97 KN/m22.总水头压强计算Pw =γw h w=10KN/m3x(8.5-4.5)m=40KN/m2由上述计算0.9P> Pw,整体抗浮验算通过。
(二)第二种情况:局部抗浮验算(最不利位置):最不利位置选取7-H轴与11轴交点处的柱子计算已知条件:(1)、负荷面积S1=7.5x8.55=64.125 m2(2)、单柱基础底面积S2=4.1x4.1=16.81 m2第二阶面积S3=2.35x2.35=5.5225 m2(3)、混凝土容重为γ1=25 KN/m3(4)、地下室室内覆土厚度h1=1.9m其余所需条件均同第一种情况。
1.抗浮全重计算(1)、地下室结构及室内覆土总重(A)、结构构件G1=25 KN/m3x[0.5x64.125+0.65x0.65x5.5+16.81x0.4+5.5225x0.4+(64.125-16.81)x0.3] m3=25 KN/m3x(32.06+2.34+6.73+2.21+14.2)m3=1438.5 KN(B)、室内覆土G2= γh1(S1- S3)+γ(h1-0.4)S3=18 x1.9x58.6+18x1.5 x5.5225=(2004.12+149.11)KN=2153.23 KN总重:G=G1+G2=3591.73 KN(2)、则整体抗浮压强为:P=G/S1=3591.73 KN /64.125 m2=56.01 KN/m20.9P=50.41 KN/m23.总水头压强计算Pw =γw h w=10KN/m3x(8.5-4.5)m=40KN/m2由上述计算0.9P> Pw,局部抗浮验算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