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采工作面试运转报告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7
***煤矿有限公司*****工作面采后总结二〇二一年十二月*****工作面采后总结*****综采工作面自2021年7月开始回采,于2021年11月回采结束。
现将工作面采后总结如下:-、工作面概括1、*****工作面位于*****盘区西翼辅助运输巷以南,工作面呈南-北方向布置,其北部为*****盘区西翼辅助运输、带式输送机巷、回风巷,南部为*****铁路保安煤柱(留设117m),北部为后塔煤矿井田边界保护煤柱,(留设20m),东部为*****工作面(已回采结束),西部为*****备采工作面和后塔煤矿井田边界。
工作面对应地表山峦起伏、植被发育,无自然保护区、水体,在工作面靠近切眼有阳崖煤矿筛分楼。
*****工作面走向长约*****m,Ⅰ段长:588.4m,宽:261m;Ⅱ段长:343.9m,宽:105m;Ⅲ段长:328.9m,宽:213m,回采面积*****m²。
2、煤层赋存情况:根据*****带式输送机巷、回风巷地质揭露,工作面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陷落柱、岩浆岩入侵等构造发育。
工作面煤层赋存稳定,煤厚在1.7m--2.5m之间,平均2.1m,煤层内发育1—2层夹矸,厚度在0.1m—0.2m之间,平均厚度为0.15m。
3、煤层顶底板情况:伪顶为薄层状的泥岩或炭质泥岩,零星分布。
厚0.10m~0.30m。
直接顶:以灰~灰黑色粉砂岩为主,灰黑色泥岩次之,厚0.46~6.34m,基本顶:以厚层状灰白色细~中粗粒砂岩为主,其厚度分别为0.88~29.07m,0~10.36m不等,底板:以粉砂岩为主,细砂岩次之,厚度分别为0.62~7.32m、0.33~5.42m不等。
4、矿井为低瓦斯矿井,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较低,根据实测:*****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瓦斯涌出量约为0.25m³/min。
在推进过程中未出现瓦斯超限现象,监测监控管理到位。
自燃倾向性等级为I级,自燃倾向性为自燃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5、水文地质情况:*****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其充水水源主要为顶板砂岩裂隙水,主要表现为顶板滴、淋水。
工作面采后总结摘要本文主要总结了工作面采后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分析问题和反思,提出了改进措施,以提高工作面采后的效率和质量。
引言工作面采后是煤矿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矿井的安全和生产效率。
因此,对于工作面采后的总结和改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
工作面采后问题分析在工作面采后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采后效果和矿井的生产效率。
•粉尘控制不到位:工作面采后往往伴随着煤尘扬尘问题,而我们在采后过程中的粉尘控制措施并不充分,导致粉尘无法有效控制,影响了作业人员的健康和矿井的环境。
•设备故障频繁:我们在工作面采后过程中经常遇到设备故障的问题,这直接导致了生产的中断和效率的下降。
设备故障的原因可能是设备老化、维护不及时等。
•矿井压力异常: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发现工作面采后后,矿井的压力异常增大,超过了我们的设计范围。
这导致了矿井的安全隐患和采后效果的下降。
工作面采后改进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提高工作面采后的效率和质量,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加强粉尘控制•优化通风系统:增加通风设备的数量,合理布局通风系统,确保足够的风量和负压区域的设立,有效控制工作面采后的粉尘扩散。
•提高人员防护意识: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粉尘危害的认识,正确使用呼吸防护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加强设备维护•定期保养检修:建立设备保养检修制度,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检修,及时更换老化的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加强设备管理:建立设备台账,对设备的工作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问题。
强化矿井压力控制•加强压力监测:采用高精度压力监测设备,对矿井压力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调整采后工作过程:根据矿井压力情况,调整采后的支护工序,降低矿井压力,确保矿井的安全。
结论通过对工作面采后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工作面采后的效率和质量。
山西黄土坡鑫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9101工作面综采设备运行测试报告2014年10月25日9101工作面综采设备运行测试报告一、矿井基本概况山西黄土坡鑫运煤业有限公司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00kt/a;井田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矿井设计可采储量24621kt;矿井服务年限19.5a;矿井以一个生产采区、采区以一个综采工作面、两个综掘面来保证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和正常生产接替。
根据资源整合设计批复,现开采9+10号煤层,目前9101综采工作面已安装完善,并对设备进行单机运转测试。
二、9101采煤工作面简述1、工作面情况:9101综采工作面位于轨道大巷650米处,属一采区,该工作面对应地表为灌木丛,无建筑物、村庄、河流等,地面平均标高为+1447m-1529.6m,工作面平均标高为1250~1268m 。
工作面呈距形,工作面长度195m,运输与回风顺槽长度为1230m;始采位置为运输、回风顺槽1230m处,停采位置为运输、回风顺槽65m处。
2、煤层及赋存情况(1)9+10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段顶部,厚度 1.95-3.30m,平均2.75m。
厚度变化不大,向东有变薄趋势,结构简单,不含或含一层夹矸,顶板为石灰岩,底板为泥岩、含粉砂岩。
通过两顺槽、切眼掘进证实,该工作面范围内,煤层赋存稳定,煤厚变化不大,厚度 2.3~2.6m,均厚2.45m。
9号和10号煤之间夹一层约0.1m厚的夹矸,9+10#煤为中灰、高硫特低磷、发热量高的贫瘦煤,是较好的动力用煤;主要物理性质:黑色、强玻璃状光泽,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阶梯状与参差状断口,性脆,裂隙较发育。
(2)9+10#煤层顶板为K2石灰岩,灰色,厚层状,质坚硬,性脆,一般含有燧石层及透镜体。
厚度为2.50~10.00m,平均厚7.05m。
抗压强度29.5~136.6MPa,均值32.2~53.9 MPa;抗拉强度0.85~4.70 MPa,均值3.30~4.10 MPa;抗剪强度4.54~12.35 MPa,均值5.87~10.82 MPa,为难冒落的坚硬顶板。
综采工作总结精选写文档好像让大家有些迷惑,网上有很多值得借鉴的范文模板。
职场范文可以让我们更轻松地完成任务,想必你也学会借鉴优秀的范文了吧?栏目小编为大家找到了一篇与你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密切相关的文章。
综采工作总结(篇1)综采一区在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带领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了诸多不足。
为了在20xx年更好的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弥补不足,使采区工作开拓新的局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将20xx年1月至10月综采一区的工作做如下总结:(一)综采一区生产指标完成情况:20xx年1月份计划日产2500,按31天计算产量77500吨,实际出煤77591吨,超产91吨,回风道回采:24米、机道回采:26.4米。
20xx年2月份计划日产2800,因春节放假三天,按25天计算产量7万吨,实际出煤58362吨,欠产11638吨,回风道回采:26米、机道回采:25米。
20xx年3月份计划日产3000,按31天计算产量93000吨,实际出煤63752吨,欠产29248吨,回风道回采:17米、机道回采:18米。
20xx年4月份计划日产2500,按30天计算产量75000吨,实际出煤46434吨,欠产28566吨,回风道回采:14米、机道回采:18.6米。
20xx年5月份计划日产2500,按31天计算产量77500吨,实际出煤34624吨,欠产42876吨,回风道回采:9米、机道回采:19米。
20xx年6月份计划日产2500,按30天计算产量75000吨,实际出煤57986吨,欠产17014吨,回风道回采:20米、机道回采:10米。
20xx年7月份计划日产2500,按31天计算产量77500吨,实际出煤21598吨,欠产55902吨,回风道回采:8.4米、机道回采:8.1米。
20xx年8月份计划日产2500,按31天计算产量77500吨,实际出煤28186吨,欠产49314吨,回风道回采:9.8米、机道回采:13.6米。
综采(zōnɡ cǎi)工作面采后总结综采(zōnɡ cǎi)工作面采后总结工作面采后总结(zǒngjié)二年月工作面一切(yīqiè)眼采后总结工作面回采二叠系山西(shān xī)组2号煤层,其上分层现已回采,下分层2#煤层平均厚度2.2米,其稳定可采煤层。
一、工作面根本情况:1、工作面位置:该工作面南为工作面采空区,东为工作面,北为,西为。
2、巷道布置与联系形式:工作面由一条运输巷、一条材料巷和切眼构成采煤系统;材运两巷均直接与六采皮带联通,并分别经联络巷与七采轨道相通。
3、巷道支护情况:工作面所有巷道全部采用金属工字钢单棚支护,棚距800,采用矿11#工字钢梁某腿=3300某2600,柱窝深度193,净高2.35米,“四八〞盘帮构顶。
二、劳动组织:工作制度:工作面采用“三八〞制作业制度,每班作业8h,一个圆班由2个班生产〔8点班、20点班〕和一班检修〔14点班〕组成。
每天检修6h。
三、停采情况分析:1、工作面上分层已采,共确定两方案〔1〕、第一种方案:考虑到上分层停采的特殊性,确定2#煤停采位置为上分层停采线后5米。
〔2〕、第二种方案:根据地质资料,确定通过上分层停采线,进入实体,对顶板管理以及回收工作有很大的优势。
2、停采末回工作主要分二个局部的工作。
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我队积极成立了末采工序领导小组,针对工作面实际情况,制定得力举措,坚持跟班指挥,现场发现问题,现场解决问题,克服一切困难,狠抓末采工序,为综采支架回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根底。
十月底,我队开始着手末采回收准备,由于工作面顶板破碎严重、煤壁片帮严重及两巷压力大。
我队积极调整组织方案:稳步推进,同时加大奖罚力度,重点抓好职工保勤和平安工作,制定了工作面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实行队领导跟班制度,及时解决影响生产的各类问题,广阔干部职工出满勤、干满点,在矿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兄弟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克服地质不利因素,排除种种困难,我们认真总结经验,顺利移交工作面。
综采工作总结总结
综采工作总结。
综采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工作内容,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达到最佳的工作效果。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进行了大量的综采工作,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合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现在我来总结一下这段时间的综采工作。
首先,我们在综采工作中注重了团队合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相互配合,互相帮助,确保了工作的顺利进行。
团队合作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其次,我们在综采工作中注重了数据分析和研究。
我们深入分析了市场需求、产品特点、竞争对手等各种数据,以便更好地制定综采策略和方案。
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实践,我们不断提高了综采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另外,我们在综采工作中注重了客户需求和服务。
我们积极与客户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以便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提高客户满意度。
我们不断改进服务,提高产品质量,以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
最后,我们在综采工作中注重了持续改进和创新。
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总结教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流程,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和客户的需求。
我们也不断进行创新,推出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以保持竞争优势。
综采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创新。
通过这段时间的综采工作总结,我们不仅积累了经验,也发现了不足之处,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会更加努力,更加创新,取得更好的成绩。
综采⼯作总结综采⼯作总结 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情况进⾏评价与描述的⼀种书⾯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掌握并运⽤这些规律,因此,让我们写⼀份总结吧。
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下⾯是⼩编为⼤家收集的综采⼯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综采⼯作总结1 3⽉份我队从2号开始试⽣产⼯作,在⽉初的试⽣产⼯作中充分暴露了在安装期间设备存在的问题,全队职⼯加班加点对发现的故障进⾏了处理,从本⽉中旬开始设备全部调试正常,开始了正常的回采⼯作。
由于⽣产⼯作⽇的耽搁,本⽉⽣产任务略有⽋产。
⼀、产量任务完成情况: 本⽉我队原定⽣产任务为52万吨,实际完成产量任务为408134吨。
造成⽋产的主要原因是,⽉初为试⽣产阶段,⼊井设备需要调试,发现、暴露了很多问题需要处理。
所以耽误了⽣产⼯作⽇。
加上矿内统⼀安排的2天检修时间,实际⽣产⽇只有24天,所以造成了⽋产。
我队的回采⼯作在⽉中旬已经恢复正常,平均⽇产已经能上2万吨,最⾼⽇产为2。
5万吨,班产最好成绩为1。
36万吨。
相信经过合理组织,今后我队每⽉按时完成矿内⽣产任务绝⽆问题。
⼆、⽣产组织⼯作: 在本⽉的⽣产过程中,我队⼀直坚持队⼲部现场跟班制度。
队内所有⼲部都按照排休严格执⾏值班制度,和⽣产班跟班制度。
每天在井下⽣产过程中,都有队领导盯班负责⽣产指挥和安全管理⼯作。
在发⽣设备故障时,当班队⼲更是以⾝作则,不计报酬,加班加点与职⼯⼀起在井下处理故障,直到设备正常后才出井。
为全队职⼯起到了良好的模范⽰范带头作⽤。
三、精细化管理⼯作: 3⽉份,我队刚刚更换了新队长,他从⽣产技术部门下到⼀线从事⽣产管理⼯作,没有任何的不适应,很快地进⼊到⼯作⾓⾊。
本⽉中旬即制定出了《综采队机电事故处罚管理办法》、《综采队劳动纪律管理制度》及《技术员岗位责任制》,这些新制度的制定为今后的⼯作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在⼯作中,我队坚持执⾏了⼀贯的队务公开制度。
12011工作面采后总结12011工作面于2009年3月开始初采通过10个月生产,该工作面于2009年12月20日停采,现将工作面采后总结如下:工作面位置:1、工作面位于矿井东翼,该工作面东部为171工作面,南部为断层,北部为轨道巷和皮带运输巷,采区采用由南向北回采工作面,西为131采面已采。
2、巷道布置与联系形式:12011工作面有一条运输巷,一条材料巷和风桥构成采煤系统,011材运两巷均直接与主运输皮带巷和轨道巷相连接。
3、巷道支护情况:工作面上下付巷,全部用工字钢支护,棚距55—60公分,棚梁为2.2米,腿为2.5米,下宽3.6米,中高2.3米,三、七呢绒网盘帮护顶。
4、支护设备及材料:根据采煤工作面顶板及现有设备状况,选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盘型钢梁支护,正常情况下二梁五柱布置,最大空顶距四排支柱,三排巷最小空顶距是三排支柱,每排掘进行为1米,柱距0.6米,一般川子、荆芭护巷。
劳动组织:工作制度:工作面采用“三·八”制作业制度,每班作业8h。
原班,三班轮回生产,《六点、两点、十点》每班抽出一个小时检修时间,每天3小时检修。
作业方式:移溜子,除腿双柱,单腿迈步操作,放顶队交叉作业。
停采情况分析:1、通过现场检验,根据工作面坡度情况,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我矿调度室制度停采回收方案及安全措施。
2、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成立回收领导小组,针对工作面实际情况,制定得力举措,坚持跟班指挥,现场发现问题现场解决问题,克服一切困难,狠抓回采工程质量,为采煤工作面支架回收打下坚定基础,12月20日我矿开始着手采区回收准备。
3、回收措施为了解决回收工作面中的通风问题,必须在主皮带巷安置风机,按规程安装。
回收顺序,先扫清浮煤,运出闲除支柱拆运刮板运输机在回收支柱,回收时必须遵照先修后回,支柱二次注液的原则,回收前必须先加固安全出口,发现有烂帮、烂顶必须先处理在回收,回收的支柱必须及时运出,不准在工作面堆积,保证安全出口畅通。
11209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11209综采工作面于2018年6月15日回采,于2018年10月9日回采结束。
现将11209工作面采后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1、工作面地面位置:地表位于工业广场西北,羊路沟安全煤柱以南,开切眼位于吕家沟东南位置。
地面标高:+1256.00~+1314.00m,2-2煤层底板标高:+1225.522~+1231.011m。
2、工作面井下位置:11209综采工作面位于一盘区北翼西端,其北部为羊路沟保安煤柱;南部2-2煤一盘区回风大巷煤柱、东部11207工作面(已回采完毕);西为席麻沟保安煤柱。
工作面倾斜长度为145m。
工作面倾向回采长为:887m,总面积为:12.92万m2。
3、地质和水文地质及煤层赋存条件:11209工作面整体为东北高西南低,11209工作面位于箕状向斜东坡,其北中部为11209工作面大部分倾向西西南的单斜构造;11209南部为走向近东西,倾向南的平缓单斜构造,坡度1~4°。
工作面煤层底板标高:+1225.522~+1231.011m。
煤层厚度:1.90~2.20m,平均厚度2.05;煤层结构简单;地质类型简单,煤层厚度相对稳定,煤层变化小。
该工作面煤厚规律为:南厚北薄,一般含一层夹矸(位于煤层最下部),局部不含夹矸,厚度9~300mm,一般为160mm。
工作面直接充水因素主要为顶板裂隙含水层,该含水层为直接充水层,裂隙不发育,充水性不均匀,稀有淋水补给源不充分;水文地质类型简单。
本工作面煤层为延安组2-2煤层,结构较简单,煤的灰份、硫份变化小,属稳定性煤层,2-2煤层中部分含菱铁质或钙泥质结核,煤层以中、细条带状结构为主;煤层容重1.31t/m3,煤质主要为不粘煤。
属于易自燃煤层;煤尘有爆炸危险性。
无地热异常、岩浆侵入和陷落柱。
4、巷道布置和采煤方法:(1)、巷道布置工作面运输巷、辅运巷、回风巷及切眼均沿2-2煤顶板布置。
运输巷、辅运巷、回风巷相互平行;11209运输巷、一盘区运输大巷与主井胶带运输机相连构成工作面的运煤系统;辅运巷道为11209工作面进料、行人巷道。
15114综采工作面安装总结(五篇范文)第一篇:15114综采工作面安装总结15114综采工作面安装总结从6月26号设备开始到8月25号调试生产,历时61天。
15114综采工作面运输路线相对较短、运输环节比较简单,但在安装经验、工程准备、安装前的准备、新工艺新设备方面准备不足,虽然加强了加强了组织和协调,各参战单位通力协作、积极配合,但依然存在着很多不足。
工作面全部设备的安装,我们队还是第一次,存在着许多困难,例如:我们人员少、战线长、辅助运输环节多、设备没有在地面上调试、配件不齐全和缺乏管理经验等等。
回顾整个工作面安装过程,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一、成绩方面(一)、安装准备充分:(三)、本工作面安装速度较快,安装质量较高,设备试运转一次成功;工作面设备整体形象较好,特别是支架和运输机平直方面整体形象较好、皮带平直不跑偏。
设备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没有出现人为丢失或损坏现象。
设备配件旧件利用率较高,基本上没有投入新配件,全部是15201回收的旧配件用油泡过洗过后重复使用的,为工作面安装节约了大量的材料费。
运输和安装时间为:二、不足方面(一)、安装管理方面经验不足:1、细节管理不到位。
由于运输机、转载机和皮带在地面上未安装调试,又不是自己把设备装车下井,对有些设备状况和变形量管理不到位,等到安装时才安排设备整形或更换,工作显得有些被动。
2、超前考虑不周。
我们对新型设备新型支架的结构还不是太熟悉,有些配件明细我们超前考虑、超前计划的不是太全面。
(二)、职工技术素质不够全面。
1、对设备熟悉程度不够。
由于我们技术工人对设备结构不是很熟悉,使得设备卸车位置不准确,给安装带来了不便和重复性劳动。
三、外围影响1、外围运输是影响安装进度的主要因素,特别是轨道质量不太好,两次支架歪倒,影响了16多个小时。
两巷积水对安装和运输影响较大。
2、设备下井不及时,配件到位不及时,给安装进度造成了很大影响。
煤矿综采工作总结煤矿综采工作总结近年来,我所在的煤矿综采工作经过了不断努力和改进,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绩。
本文将就此进行一次总结,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明确工作方向,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工作回顾与评估过去一年,我们在煤矿综采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
首先,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加强矿井的安全生产工作,有效地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其次,我们不断强化技术研发和创新,引进了先进的综采设备和技术,提高了矿井的采煤效率。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员工培训和管理,提高了员工的综采技能和工作素质。
综合来看,我们在煤矿综采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1. 安全生产问题:尽管我们在安全生产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隐患和问题。
主要原因是矿井深度加大,煤层变薄、变硬,矿井地质条件复杂;同时,一些员工对安全意识不强,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到位。
另外,一些设备老旧,容易出现故障,也给安全生产带来了隐患。
2. 矿井生产效率问题:虽然我们引进了一些先进的综采设备和技术,但矿井生产效率仍不够理想。
主要原因是矿井的综采工艺流程不够科学合理,存在一些环节的瓶颈。
同时,一些员工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还有待提高,导致了生产效率的低下。
3. 员工管理问题:我们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做得还不够到位。
虽然我们加强了培训,但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同时,对于一些不遵守规章制度的员工,我们的监管和处罚措施也不够力度,没有形成有效的震慑机制。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和对策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工作的力度,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
同时,我们要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及时排查和处理隐患,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
2. 提高综采生产效率:我们将重点研究分析综采工艺流程,寻找并解决生产环节的瓶颈问题,提高采煤机械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井下综采工作情况汇报一、总体情况自去年11月开始,我公司在某地的煤矿进行了井下综采工作。
经过近半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以下是我对井下综采工作情况的汇报。
二、工作进展1. 井下采煤机的运行情况井下采煤机是井下综采工作的核心设备,其运行情况直接影响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成本。
目前,井下采煤机的运行状态良好,基本没有故障,保修率低。
我们对其进行了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了其正常运行。
同时,我们也在不断优化其工作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2. 瓦斯抽放系统的运行情况由于煤层中存在大量的瓦斯,瓦斯抽放系统对于井下综采的工作至关重要。
我们加强了对瓦斯抽放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
同时,我们也进行了适量的瓦斯抽放工作,有效的降低了煤矿的瓦斯含量,保障了安全生产。
3. 井下人员安全管理井下作业环境的复杂性使得井下人员安全管理成为了井下综采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加强了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了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井下作业环境的监测和检查,确保了井下作业的安全性。
4. 煤炭生产情况经过近半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煤炭的生产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煤炭产品质量的监控,确保了煤炭产品的质量。
三、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 人员疲劳带来的安全隐患井下作业环境的复杂性和工作强度大使得井下作业人员易于疲劳,这可能会带来一些安全隐患。
我们加强了对井下作业人员的轮班管理,控制了工作时间和强度,减少了人员疲劳带来的安全隐患。
2. 设备维护和故障处理煤矿设备的维护和故障处理是井下综采工作中的一大难题。
我们加强了对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检修,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设备故障的处理,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
3. 煤矿安全管理煤矿安全管理一直是煤矿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加强了对煤矿安全管理的监督和检查,落实了安全责任制,加强了对安全隐患的排查,确保了煤矿的生产安全。
综采区工作总结
综采区是煤矿开采中的重要部分,其工作对矿井的安全和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综采区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以期能够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生产水平。
首先,我们对综采区的工作流程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优化。
通过对工作流程的
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了改进和优化。
我们对采煤机、支架等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的监控和管理,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生产。
其次,我们加强了对综采区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我们注重对工作人员的安
全意识和操作技能进行培训,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同时,我们加强了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建立了严格的考核制度,以激励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工作,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对综采区的安全管理。
我们建立了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对综采区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全面的排查和整改,以确保工作的安全进行。
我们还加强了对工作环境的管理,保障了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最后,我们对综采区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总结。
通过对工作的评估,我
们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了改进。
同时,我们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以期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总的来说,我们对综采区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改进,以期能够更好地提
高工作效率和安全生产水平。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为矿井的安全和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综采工作面试生产总结篇一:试生产情况总结报告项目试生产情况总结报告新建该项目在通过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设立安全审查之后,各项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安全设施设计报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审查之后获得批复,安全设施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并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对各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而又全面的监理,工程基本上是按照设计文件规定的内容和标准完成。
新建该项目在施工、安装竣工后,均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生产工艺的要求,工程全部装置进行了联动试车,进行了以水、空气等为介质进行的耐压、以及严密性等调试检验,设备和管道系统的内部处理及耐压试验、严密性试验合格,通过了相应的检查、检验、调试,全部性能和制造、安装质量可靠,编写有相应调试记录,电气系统和仪表装置的检测、自动控制系统、联锁保护及报警系统等基本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在建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和施工单位按规定内容进行了交接工作。
在各项检测、检验、培训(所有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以及其他操作人员均接受过相应主管部门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作业人员上岗前都进行了严格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入厂三级安全教育、岗前培训、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的学习等))准备工作到位后,编写了试生产方案,该建设项目试生产方案在20XX年6月13日报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批复备案,并在采取有效安全生产措施后,公司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和储存场所的设备和设施于20XX年6月13日至20XX年06月12日进行了12个月的试生产。
在整个试生产阶段未发生一起工伤事故。
在试使用期间,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与试使用相关的装置、辅助系统统筹兼顾、首尾衔接、同步试车;所有安全设施与主体生产装置同步试车;机械、电气、仪表等操作人员紧密配合、协调工作,及时做好信息沟通,并做好测定数据的记录。
加强巡回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各项目负责人能组织相关人员研究提出解决方案,难以及时消除并对安全有影响的,则中止运行,将危险因素、有害因素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W2105综采工作面设备运转验收报告编制:机电经理:总工程师:二○○四年三月二十日W(2105)综采工作面设备运转验收报告一、设备名称:W(2105)综放面设备二、设备组成:液压支架、采煤机、前部运输机、后部运输机、转载机、破碎机、液压泵站、顺槽皮带运输机、移动变电站及各类开关、综保三、设备投入运行时间:2003年8月18日四、参加验收人员:李向革、张欣、任彦录、罗洪、张辰、张宝云、王雪涛、五、设备运行使用情况1、液压支架:工作阻力能够适应工作面的顶板压力,控制顶板较好。
但在使用中因液压系统存在漏液情况使顶梁初撑力下降,为确保支架性能安装液压锁确保了支架的工作性能。
2、采煤机:运行平稳,电气和机械两部分基本正常,采煤机的电控、变频调速系统无故障发生,与前部运输机配套使用效果较好。
过热、过载、瓦斯超限断电保护及牵引抱闸油路失压保护系统完好。
3、前部、后部运输机:前后部运输机运行状况较好。
4、转载机、破碎机:两机配套使用效果较好,转载机卸载点设计不合理进行了改进。
5、液压泵站:液压泵与电机运行良好,能保证输出压力达到要求,适应工作面回采要求。
液压系统无泄漏。
卸载阀压力整定压力范围15~30Mpa 动作可靠。
6、顺槽皮带运输机具体存在以下问题:电控系统存在两种电压,油泵660v,其它1140v,造成供电线路复杂。
7、移变及其它设备:2台移动变电站运行良好,其它开关、综保使用正常。
电气保护系统(失压、过流、缺相、漏电)齐全,动作可靠。
六、测试记录见附表:七、测试工具:万用表、摇表八、设备运行结论:截止2004年3月10日综采设备均可满足其设计性能要求,正常运转,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某某综采工作面回采总结一、工作面概况:某某综采工作面位于+650水平首采,6#煤层,工作面标高+667m~+718m,走向长1276m~1259m;平均走向长1268m,倾斜长142.5m,面积177520m2。
煤层倾角平均80,煤层厚度平均3.1m。
停采位置进风巷距离边眼60m,回风巷距离边眼50m位置。
二、水文地质分析:从实际回采过程看,水文条件较为简单,某某工作面距底板灰岩32m~70m,其中靠近边眼外部区域距灰岩较近;该区域确实距灰岩很近奥灰含水层赋水性强,处于薄隔水层带压开采状态,断层或裂隙发育部位,但没有造成底板突水;当工作面推进至中间区域时,进入6101N老空积水区,经过合理及时排放老空水,没有形成水患。
随工作面推进,顶板垮落破坏岩层完整性后,工作面部分地段出现顶板淋水。
正常涌水量1.0m3/min,最大涌水量:3.0m3/min。
该工作面地质构造较为简单,掘进中没有遇见断层,回采过程中没有出现大段层。
上风道、下运道见有宽缓的向斜,回采过程中影响不大。
三、工作面设备情况:工作面采用98组ZY6400/21/45型掩护式液压支架进行支护,采用MGTY500/1200-3.3D采煤机螺旋滚筒割煤,滚筒截深0.8m。
支架布置:采用ZY6400/21/45型基本支架93组,ZYG6400/21/45型过渡支架5组,上端头3组过渡支架,下端头一组基本支架2组过渡支架。
工作面主要机电设备配置见表从使用过程中来看,采面三机配合合理。
顶板支护较效果,移架顶溜比较容易,但是在使用过程中。
液压支架抬脚顶、护帮板顶子损坏相对比较频繁,维护比较困难。
采煤机的落煤能力大,运输线路较长,皮带运输能力略显不足。
四、推采难点及经验总结1、过联巷:某某联巷与回风巷夹角60019',联巷长161m,联巷掘进时用锚网支护,规格4m*3m,现部分巷道已用3m松木两面平支护好,排距1m,一梁三柱加强支护。
采取如下的措施:1.过联巷期间,保证正规循环,由机头到机尾逐步揭露联巷,尽量加快工作面回采进度。
山西神州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升级改造竣工及试
运转报告
山西神州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2010年9月
山西神州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升级改造竣工及试运转报告
一、矿井基本概况
山西神州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太原煤炭气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控股的一座矿井,于2001年4月从山西通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原设计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 2003年9月开始扩建,于2004年11月正式投产。
根据山西省国土资源厅2009年4月16日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1400002009041220011828),批准神州煤业公司开采4号、8号、10号煤层。
矿区面积12.6276km2。
2008年6月23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发了煤炭生产许可证(编号:101423022012),批准矿井生产能力为84万吨/年。
安全生产许可证载明生产能力为65万吨/年。
2009年2月6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文件“关于太原煤气化集团公司2008年度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批复”(晋煤安发[2009]86号)瓦斯绝对涌出量为2.76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 1.43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2.1m3/min,相对涌出量为1.04m3/t,为低瓦斯矿井;山西省煤炭地质研究所于2008年8月7日,对4号煤层煤样的煤尘爆炸性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为具有爆炸性;山西省煤炭地质研究所于2008年8月7日,对4号煤层煤样的煤尘爆炸性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为: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Ⅲ级,属不易自燃煤层。
二、工程建设概况
综采工作面即4303工作面位于山西神州煤业公司+750水平,属三采区,地面位置为铨焉村的东南部,地面平均标高为983.95m,工作面平均标高为750m。
4303综采工作面呈距形形状,工作面初采长度为130m,运输顺槽长度为870m、轨道顺槽长度为845m,始采位置为运输巷0303点,轨道巷0322点前14m处,停采位置为运输巷0131点前6m,轨道巷0103点前2m,4303综采工作面主采煤层为4#煤,煤层平均厚度为 1.9m,4#煤层底板与相邻的3#煤层底板间距为
6.63m,对本工作面没有影响。
三、试运转中成立了联合试运转领导小组
组长:姚庆禄
副组长:杜卫民范志刚
组员:李才勇叶俊平安修库贺宗保
张武郝德煦高怀坚
总调度:王宪文
制定了分项实施措施,保证了试运转期间生产安全。
1、天天在早调会研究当天任务及组织安全措施;
2、完成一项,认真检查工程质量,发现问题即时解决;
3、设备运转中出现问题即时与厂家联系、沟通;
4、设备未运转前必查清设备安标、防爆标志,不合格品坚决不准购进;
5、每项试运转前,先行培训,持证上岗,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设备运行每天都填写运转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向上反映处理,发现违
章作业、违章指挥,按公司劳动纪律奖惩条例处理。
四、4303综采工作面试运行时间安排
2009年10月19日开始对4303综采工作面进行安装,2009年11月25日4303综采工作面安装完成,2009年12月1日至2009年12月3日顺利进行了联合试运转,并实现了试运转一次性的成功。
联合试运转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单台设备的试运转;第二阶段:各分系统的局部试运转;第三阶段:整个生产系统的全面试运转;第四阶段:工作面的试生产。
五、分系统安全设施建设情况
(一)运输系统
1、运输系统:
切眼→4303运输顺槽→43皮带下山→750皮带大巷→主井煤仓→主斜井→地面煤场
2、运料系统:
地面副斜→井井底车场→750轨道大巷→三采轨道下山→4303轨道顺槽→工作面
(二)排水系统
工作面及轨道巷积水→轨道顺槽→三采轨道下山→三采区水仓→750轨道大巷→中央水仓→副斜井→地面污水处理厂
运输顺槽积水→运输顺槽→43皮带下山→2#联络巷→三采轨道下山→三采区水仓→750轨道大巷→中央水仓→副斜井→地面污水处理厂
(三)供电系统
4303综采工作面采用1140V和660V两种电压供电
地面变电所→井下中央变电所→三采区变电所→KBSG-315干式变电器→4303两顺槽(电压等级660V)
地面变电所→井下中央变电所→三采区变电所→KBSGZY-630移动变压器→工作面切眼(电压等级1140V)
(四)通风系统
通过按工作面瓦斯(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气象条件、工作面同时作业人数进行计算选最大值,520m3/min,同时按风速进行验算,通过验算520 m3/min符合要求。
(五)监测监控系统
在4303综采工作面运输顺槽距工作面煤壁10m内安设一台甲烷传感器,型号为KJGISⅡ-A,另一台在回风巷开口以里15m处。
甲烷传感器垂直悬挂于巷道内,距顶板小于300mm,距侧帮大于200mm。
与矿KJGISⅡ型监控系统联网,井下监控分站型号为KJ101-45,配接两台KJGISⅡ-A型馈电传感器,一台接于工作面1140V总开关的电源侧,另一台接于工作面轨道顺槽660V总开关的电源侧,传输线型号YZ3×1.5+1.0。
在工作面上隅角安设一台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垂直悬挂,距顶板小于300mm,距煤壁大于200mm。
机组司机佩戴一台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连续监测机组附近瓦斯浓度。
(六)管路及防尘消防系统
1、供液系统:
液压管路:泵站-轨道顺槽-轨道顺槽超前支护-工作面-运输顺槽超前支护
2、供水系统:
高山水池→主斜井→井底车场→750轨道大巷→43采区轨道下山→4303轨道顺槽→工作面
高山水池→主斜井→井底车场→750皮带大巷→43采区皮带下山→4303皮带顺槽→工作面
3、防尘洒水消防系统
轨道巷和皮带巷安设有洒水防尘的总防尘管路,皮带巷每50m,轨道巷每100m分别接三通引水,两顺槽供水给乳化液泵及所有防尘、洒水设施,每架液压支架均有喷雾装置洒水降尘,通风队定期冲洗巷道,工作面两顺槽分别安装有两道分流净化水幕,工作面割煤时,支架的架中喷雾,手动开启进行降尘。
(七)照明及通讯系统
运输顺槽由皮带机头处照明综保引出照明线路向皮带巷的照明灯供电。
轨道顺槽由轨道巷口处照明综保引出照明线路向轨道巷的照明灯供电。
工作面每5架支架安装照明灯1个,每10架安设通信控制系统,用于送话和闭锁刮板输送机。
运输顺槽转载机机头及皮带运输机机头处各设电话与井上下联
系。
各运输机机头设声光信号打点联系,一停、二开,坚持打回铃。
六、自检发现问题及整改措施
1、工人支架的操作技术熟练程度掌握不精,应组织综采工作面的全体工人进行深入培训学习,以便提高工人的操作能力。
2、本综采工作面根据现场工作面的实际情况,在设计中工作面端头支护未设计端头支架,因此,要加强工作面端头支护的强度与密度,确保工作面两端头的支护可靠合理。
3、其它:设备检测、作业规程、各岗位责任制、措施、人员培训等齐全。
七、联合试运转结论
在联合试运转期间,各系统运行安全、稳定、可靠,各项监测监控数据正常,功能完善并达到设计生产能力要求,均符合初步设计及安全专篇的要求,工作面达到了投产条件。
山西神州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201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