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讲中国地理概况
- 格式:doc
- 大小:193.50 KB
- 文档页数:15
宝鸡市陈仓高级中学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2008年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41讲 中国地理概况)[考纲要求]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地理位置。
国土构成。
行政区划。
中国的民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国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
中国的气候: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气候的主要特征。
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知识讲解]一、中国的疆域 (1)位置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疆域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跨纬度近50度 南: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南北相距5500千米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的相交处 跨经度60多度 西:新疆帕米尔高原 相差5个时区相距5000千米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五带位置: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北回归线穿过台、粤、桂、云四省区优 越 性:纬度位置和南北气候差异,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条件 (3)濒临的海洋 北→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太平洋领海:海岸基线至12海里的海域,领土的一部分——约300万Km ² 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领 土 四至点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从鸭绿江口(中朝界河)到北仑河口(中越界河)台湾岛、海地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6000多个海陆位置的优越性:东部深受季风影响,有利农业生产,沿海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西部陆上交通可同中亚、西亚和欧洲直接往来(4)陆界和邻国陆界:长2万千米东:朝鲜北:俄罗期、蒙古西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西: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印度、尼泊尔、不丹南:缅甸、老挝、越南东:韩国、日本东南:菲律宾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二、行政区划(1)三级行政区划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附1:我国邻国记忆十五邻国陆上环朝鲜俄国和蒙古哈吉塔阿富汗印度尼不缅老南隔海六国要记全印尼马文菲日韩附2:我国省级行政中心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空格处请学生自己填写)附3:中国省级行政区歌诀东北三省黑吉辽,最东最北纬度高;华北山西内蒙古,京津之外河北包;华东六省上海市,三江鲁皖闽台岛;中南五省加一区,两湖两广南到;西南三省一区市,川云贵藏添重庆;西北三省加二区,陕甘宁青新疆好。
中国地理知识点中国地理概况:中国,位于东亚,是世界第三大面积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它东临黄海和东海,南界南海,西连新疆、西藏、云南,北接蒙古和俄罗斯。
中国的国土辽阔,地理环境多样,包括高山、平原、河流、湖泊、丘陵和沙漠等地形地貌。
地理位置和边界: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
中国的边界线长达2.2万公里,与14个国家接壤,包括蒙古、俄罗斯、朝鲜、越南、老挝、缅甸、印度、巴基斯坦等。
这些边界线跨越了高山、河流和湖泊等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地貌多样化,主要分为东部沿海地带、华北平原、西南高原、青藏高原、新疆盆地和东北平原等。
东部沿海地带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包括长江流域、珠江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
华北平原位于华北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平原地带,农业发展十分重要。
西南高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包括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
这个地区地势较高,山脉交错,气候多样。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也是亚洲的主要水源地之一。
新疆盆地位于中国的西北边疆,是亚洲内陆最大的盆地之一。
这个地区拥有广袤的沙漠和戈壁地貌,同时也是中国的重要农业和能源生产区。
东北平原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
这个地区也拥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
主要山脉和河流:中国拥有许多著名的山脉和河流。
其中,长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也是中国的母亲河。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除此之外,还有松花江、黑龙江、珠江等重要河流。
中国的主要山脉包括秦岭、太行山、华山、长白山、黄山和喜马拉雅山等。
喜马拉雅山位于中国西南边界,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之一,也是珠穆朗玛峰所在地。
气候和自然资源: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北方和南方的气候差异很大。
北方气候干燥,夏季炎热而冬季寒冷,而南方气候湿润,四季温暖。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它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铝等矿产资源。
此外,中国还是世界重要的农业和渔业大国,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渔业资源。
中国地理讲解中国地理位于东亚,是一个拥有广阔领土和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
中国地理上北纬18°10'到53°33',东经73°40'到135°05'之间。
它与14个国家和4个海域接壤,包括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
中国拥有广阔的陆地面积,总面积约为964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国家。
其地形多样,包括高山、平原、丘陵、盆地、河流和湖泊等。
中国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达8844.43米,位于喜马拉雅山脉。
中国最长的河流是长江,全长约6300公里,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
中国还拥有大量的湖泊,其中最大的是青海湖,位于青海省,面积约4400平方公里。
中国的地理特点包括气候多样性和地理区域划分。
中国的气候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温带气候和高原气候等。
不同的气候条件使中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
中国的地理区域划分包括东北、华北、东南、西南、华中、西北和台湾等七大地理区域。
每个地理区域都有独特的地形、气候和资源。
中国地理还包括丰富的自然资源。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稀土产出国。
同时,中国还拥有丰富的天然气、石油、金属矿藏和水资源。
这些资源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中国地理的多样性也为旅游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如长城、故宫、兵马俑、黄山、九寨沟等。
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此外,中国还有许多美丽的自然风景,如桂林的山水、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和青海湖的高原风光。
中国地理的多样性和丰富的资源使其成为一个独特的国家。
它的地理特点和地理区域划分为其经济、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通过了解中国的地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个古老而神奇的国度。
中国地理知识点中国地理是指中国国土的地理环境和地理特点。
中国地理辽阔多样,包括了广袤的大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理景观。
下面将从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水资源和自然资源等方面介绍中国地理的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中国地处东亚,濒临西太平洋,东临黄海和东海。
位于北纬18°10′~53°33′,东经73°33′~135°05′之间。
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占亚洲总面积的1/3,是世界第三大国家。
中国东西跨度约约5500多公里,南北跨度约约5000多公里,跨越东、中、西三个时区。
二、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
从东向西,可以分为东部沿海平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西南高原、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
东部沿海平原是中国最主要的平原地带,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则是中国两大重要平原。
西南高原是中国的第三大高原,包括了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西藏高原。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亚洲主要的水源地。
西北地区则是中国的沙漠和戈壁地带。
三、气候中国气候多样,从寒冷的北部到温暖的南部,从湿润的东部到干燥的西部,各地气候差异较大。
总体上可以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原气候和沙漠气候等几种类型。
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北方地区寒冷干燥,冬季较长;西南地区气候温和多雨;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沙尘暴较多。
四、水资源中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江河湖泊和地下水资源。
中国的主要江河有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等。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河流。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流,素有“中华母亲”之称。
中国的湖泊众多,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面积约为4400多平方公里。
五、自然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稀土、铁矿石、锌矿石等矿产资源。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也是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
此外,中国还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水力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发电国家之一。
中国地理概况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多样地理特征的国家。
本文将对中国地理概况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特征和人口分布等方面。
一、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西南与缅甸、印度等国接壤,北面与俄罗斯等国为邻,南面与越南等国相邻。
二、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复杂多样,主要包括高山、平原、丘陵、盆地、高原和河流等。
中国地势由东部向西北逐渐升高,形成了东部沿海平原、中部丘陵高原和西部高山峡谷的地貌格局。
1. 高山中国拥有世界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和祁连山脉等高山。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所在地,而祁连山脉则是亚洲主要分水岭之一。
2. 平原中国主要的平原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等。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区。
3. 丘陵中国的丘陵地带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和西南等地。
丘陵地形起伏不平,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4. 盆地中国的盆地主要包括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和东北平原的柏垒盆地等。
盆地相对封闭,水资源相对丰富,适合发展农业和工业。
5. 高原中国的高原主要有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等。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
6. 河流中国拥有众多的河流,其中长江、黄河和珠江等最为著名。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黄河是中国母亲河,珠江则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河流。
三、气候中国气候类型多样,主要分为寒温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等。
各个气候带的特征对中国的农业、生态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1. 北方气候中国北方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2. 南方气候中国南方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多雨。
3. 西部气候中国西部气候以高原气候和干旱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少雨。
四、水文特征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拥有众多湖泊和河流。
其中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最长的河流是长江。
2021高三统考人教地理(经典版)一轮学案:第四部分第二章第41讲中国区域地理含解析第41讲中国区域地理考点深度研析考点1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1.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差异南方地区北方地区位置秦岭-淮河以南秦岭—淮河以北地形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小而分散平原面积广阔气候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少雨,夏季高温多雨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河流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水能丰富、中下游航运价值大水量小、季节变化大、汛期短、含沙量大,东北地区有春汛和夏汛资源水资源、水能、有色金属资源丰富煤、石油、天然气、铁矿资源丰富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农业水田农业,一年两熟到三熟,渔业发达旱地农业,东北一年一熟,华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工业形成了长江下游工业带、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带、西南地区综合性工业地带辽中南重工业基地与京津唐综合性工业基地形成了环渤海工业带续表南方地区北方地区人民生活主食为大米,房屋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龙舟竞赛,游泳主食为面食,房屋墙厚防寒保暖,交通以铁路、公路为主,冬季溜冰环境问题水体污染、酸雨、“红漠化”、“石漠化”华北旱涝、盐碱、风沙,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东北黑土流失和湿地破坏(2017·北京高考)下图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1)~(3)题。
(1)据图可知()A.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B.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C.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D.35°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2)该区域()A.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B.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C.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D.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3)芒种至小暑期间()A.该区域南北气温差异大B.塔里木河蒸发量大,出现断流C.白昼时间北京比上海长D.“雪龙号”科考船抵达南极大陆[思维探究][答案](1)B(2)A(3)C考向1北方地区(2019·四川成都摸底)每年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壶口瀑布水量骤增,每秒流量达到2 440立方米,形成壮美瀑布群。
总结中国地理知识点中国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理景观。
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有壮丽的山脉、广袤的平原、丰富的水域和独特的气候。
本文将总结中国地理知识点,包括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西临欧亚大陆,南临印度洋,北濒北冰洋。
东、南、西三面环海,南海、东海和黄海是中国主要的海域。
中国还与14个国家接壤,包括朝鲜、俄罗斯、越南、蒙古等国家。
自然地理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非常明显,从地貌、气候、水系等方面都表现出多样性。
地貌中国的地貌非常多样,主要可分为高原、平原、盆地和山地等。
中国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脉,也有雪域高原、水草丰美的内蒙古大草原和风景秀丽的丹霞地貌。
气候中国的气候类型也非常多样,从亚热带、温带到寒带等气候区域都有。
中国的气候地带横跨东西六千公里,南北五千公里。
中国东部地区气候温和湿润,西部地区气候干燥寒冷。
中国南方雨水充沛,北方雨量较少。
中国还有明显的四季变化,春夏秋冬分明。
水系中国的水系非常发达,拥有丰富的江河湖泊资源。
中国有长江、黄河、珠江、辽河等重要河流,还有洞庭湖、鄱阳湖、巴音布鲁克等大型湖泊。
中国还有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赛里木湖,以及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青海湖。
人文地理中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赋予了中国丰富的人文资源,包括多元的民族文化、传统的农耕文明和现代的城市文化等。
民族文化中国是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饮食和传统习俗。
其中汉族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其他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南部的边疆地区。
农耕文明中国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就已经出现了灿烂的文明。
中国的农耕文明形成了丰富的农业、手工业和贸易,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城市文化中国拥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
这些城市不仅是现代化的经济中心,也是文化、教育和旅游的重要地区。
中国地理[考纲要求]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地理位置。
国土构成。
行政区划。
中国的民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国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
中国的气候: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气候的主要特征。
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知识讲解]一、中国的疆域 (1)位置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疆域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跨纬度近50度南: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南北相距5500千米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的相交处 跨经度60多度 西:新疆帕米尔高原 相差5个时区相距5000千米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五带位置: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北回归线穿过台、粤、桂、云四省区优 越 性:纬度位置和南北气候差异,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条件 (3)濒临的海洋 北→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太平洋领海:海岸基线至12海里的海域,领土的一部分——约300万Km ² 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从鸭绿江口(中朝界河)到北仑河口(中越界河)台湾岛、海地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6000多个海陆位置的优越性:东部深受季风影响,有利农业生产,沿海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领 土 四至点海外各国交往,西部陆上交通可同中亚、西亚和欧洲直接往来(4)陆界和邻国 陆界:长2万千米东:朝鲜北:俄罗期、蒙古西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西:阿富汗、巴基斯坦 西南:印度、尼泊尔、不丹 南:缅甸、老挝、越南 东:韩国、日本东南:菲律宾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二、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附1:我国邻国记忆十五邻国陆上环 朝鲜俄国和蒙古 哈吉塔阿富汗 印度尼不缅老南 隔海六国要记全 印尼马文菲日韩附2:我国省级行政中心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空格处请学生自己填写)附3:中国省级行政区歌诀东北三省黑吉辽,最东最北纬度高;华北山西内蒙古,京津之外河北包;华东六省上海市,三江鲁皖闽台岛;中南五省加一区,两湖两广南到;西南三省一区市,川云贵藏添重庆;西北三省加二区,陕甘宁青新疆好。
三、我国的人口分布和民族(1)2000年我国总人口:12.95亿,平均人口密度:135人/ Km²(2)人口分布很不均衡东部人口多,人口密度较大;西部人口少,人口密度小。
人口密度线:黑龙江的黑河至云南的腾冲一线。
人口密度线东南——面积占43%,人口占94%(3)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城市发展政策: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建设新型乡镇,大小城市有机结合,城乡人口合理布局。
(4)华侨(中国国籍或双重国籍)与华人侨乡:广东、福建(5)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分析:四、我国的民族(1)分布:我国的民族分布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省区。
(2)分布特点:小聚居,大杂居 (3)人口最多少数民族:壮族400万人口以上还有: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等8个。
(4)少数民族节日:傣族——泼水节、孔雀舞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摔跤五、地形1.地形概况(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三级阶梯的情况:①关注:阶梯交界处的水电站②德国地形的三级阶梯:由南向北——阿尔卑斯山脉、巴伐利亚高原、北德平原 ③我国沿不同经纬度的地形剖面图: 沿经线作剖面:30°N 、38°N 、45°N 沿纬线作剖面:90°E 、100°E 、110°E大陆架的分布:黄海、渤海全部、东海大部(最宽广)、南海一部分 利于湿润空气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使许多大河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地段,产生巨大水能 (2)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本地形齐全:为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条件山区面积广大:占三分之二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在林、牧、矿、旅游等方面有优势2.地形分布(1)主要山脉——构成地形骨架,成为地形区之间的分界线东西走向:北:天山—阴山;中:昆仑山—秦岭;南:南岭东北—西南走向:东:台湾山;中:长白山—武夷山;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世界最雄伟,主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尼泊尔边境,海拔8848米其他走向: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南北走向:横断山脉、贺兰山注意:跨三级阶梯的山脉——秦岭;位于第三级阶梯的山脉:长白山、南岭、武夷山、台湾山脉。
省区界线附近的山脉:太行山(山西、河北)、贺兰山(内蒙古、宁夏)、武夷山(江西、福建)、南岭(湖南、广东)、大巴山(四川、陕西)、巫山(重庆、湖北)、祁连山(甘肃、青海)流域界线:巴颜喀拉山(黄河、长江)、南岭(珠江、长江)、冈底斯山(雅鲁藏布江、怒江)、唐古拉山(怒江与澜沧江、长江)(2)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注意:塔克拉马干沙漠是我国最大沙漠,世界最大流动沙漠。
吐鲁番盆地我国大陆最低-155米。
察尔汗盐湖——柴达木盆地;内蒙古自治区黄河几字湾内部分仍属于内蒙古高原;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属于东北平原。
(3)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三大平原:主要丘陵:与平原交错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主要有辽东、山东和东南丘陵关注:①地形对气候的影响;②各地形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③泥石流:多发生在青藏高原边缘云南、四川等西部山区。
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界处也会出现。
六、气候1.卫星云图蓝色——海洋;绿色——陆地;白色——云雨区。
白色愈浓,表明云层愈厚,雨愈大。
2.气温分布与温度带(1)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
原因:①南北太阳高度;②昼长时间;③地形阻挡冬季风南下,南方降温小(东北温低与西北风顺大兴安岭地势而下,冬季风风力大有关);④距冬季风源地远近。
夏季南北普遍高温(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兴安岭除外)。
读一月等温线图注意:①0°C等温线——秦岭—淮河②等温线的疏密(与7月等温线比)③几处等温线拐弯处:横断山山河相间处:山谷等温线向北凸,山岭等温线向南凸;雅鲁藏布江谷地:等温线向上游凸兰州附近河谷④地形对冬季风的影响: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台湾难以受冬季风影响。
⑤最低温处——漠河读七月等温线图注意:①汾河、渭河、黄河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等温线弯曲原因②吐鲁番盆地高温、闭合原因③台湾岛、海南岛等温线闭合原因(2)比较我国冬、夏季风的区别:(3)各温度带的积温和作物熟制跨温度带最多的省区:甘肃比较秦岭、淮河南北的自然条件和农业差异。
1.降水(1)地区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
800mm等降水量线。
读降水量分布图注意:①东北800mm年降水量——长白山以东②新疆西部迎风坡③雅鲁藏布江谷地④湟水谷地⑤东南部湿润区的山地迎风坡⑥台湾岛、海南岛东西部降水差异⑦降水最多——台湾火烧寮年均6558mm。
原因:地形、夏季风降水最少——吐鲁番的托克逊年均5.9mm,原因:地形、内陆⑧降水与建筑(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3)时间分配规律: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多集中在5—9月。
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雨带的推移规律:5月中旬:华南一带。
注意南岭对雨带的影响6月中旬:长江中下游。
梅雨季节。
注意湟水谷地。
江淮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均力敌7月中旬、八月:华北、东北。
长江中下游——伏旱。
注意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
9月:退至长江以南。
昆明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华南、西南和天山北侧——冬半年——地形影响——锋面坡度小,降水面广,强度小。
10月:夏季风在大陆消失。
(4)年际变化:南方小,北方大(5)干湿区——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读“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①东北湿润区面积比800mm降水量范围大的原因:蒸发量小②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400mm降水量区面积大,但半湿润区面积小、半干旱区面积大,新疆西北部地区400mm、800mm降水量区均为半干旱区的原因:蒸发量大。
③海南岛西侧的半湿润区原因:降水少,蒸发量大。
④跨干湿区最多的省区:甘肃、西藏、陕西、内蒙古4.气候特征(1)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同纬度地区多沙漠的原因。
(2)雨热同期。
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水稻、棉花种植界限偏北。
(3)气候复杂多样:适合多种农作物、动植物生长。
七、河流湖泊概况1.内流区和外流区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主要流入太平洋、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流入印度洋,惟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塔里木河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与200mm等降水量线接近。
内、外流区注意:黄河几字湾内的内流区;黑龙江省松花江与黑龙江之间内流区;阿尔泰山南侧的外流区。
2.水系形态(1)影响水系形态的主导因素:地貌黄土高原河网密度、树枝状水系与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四川盆地的向心水系与盆地地形横断山区南北状排列河流与平行状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平行水系与冰川侵蚀地貌(2)与自然灾害扇形水系:水流汇集、易成洪涝正常年份:可错开洪峰南北对称状水系(长江)异常年份:同时到达,易成洪峰东西对称水系(黄河中游):易成洪涝东西不对称水系(淮河):北部支流众多,南部支流较少,易成洪涝。
3.水文特征(1)河流水文特征的含义:从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来分析。
(2)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及成因:(3)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异及原因(4)内流河水文特征 ①分布地区:西北内陆水源补给: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②主要特征 季节性河流:夏季为丰水期,其他季节水量少,甚至断流。
流程:不长(蒸发、下渗、灌溉用水多)③ 塔里木河:7~9月为汛期塔里木河、黑河的生态环境问题:下游河段来水量锐减,河道干涸段流,土地撂荒甚至严重沙化,生态环境恶化。
其原因是上游地区不断开垦土地,农业用水急增,加之温室效应,蒸发加强,导致下游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干涸。
塔里木盆地的坎儿井: 附:坎儿井的神奇中国古代是科技大国,而位于中国西部地区的新疆、四川一带,其古老的科技成就更是名不虚传。
坎儿井,《史记·河渠书》称为“井渠”。
它是维吾尔等族人民利用地下水通过地下渠道灌溉农田的水利设施。
坎儿井主要流行于新疆吐鲁番、哈密一带干旱地区。
其流程样式如图所示:坎儿井的开凿程序是:从山地水源挖一渠道,长度不一,最长可达20~3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