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七大史观专题04 全球史观(解析版)

  • 格式:doc
  • 大小:743.00 KB
  • 文档页数:1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史观

【概念内涵】

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依据这一史观,世界历史绝不是所有国家、地区及民族和文化的总和,它所关注的是整个人类和全球整体,即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这一史学理念,打破了以往“西欧中心论”和国别史拼凑世界史的传统史学框架,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查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

【主要内容】

(1)世界发展“从分散到整体”、“从封闭到开放”的历程;

(2)世界上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相互隔绝的状态逐渐被打破;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外扩展;

(4)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和扩展;

(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6)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

【关键词】

全球化、联系、整体、交流

【真题回顾】

1.(2019·江苏高考·20)“在世界许多地方,普遍的商业化和通过外来影响对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塑,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作者意在强调,在全球化进程中应重视( )

A.传统文化的价值 B.文化理念的趋同

C.商业的文化功能 D.外来文化的影响

【答案】A

【解析】“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表明作者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故A 项正确;文化要多元化,理念不能趋同,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全球化进程中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没有涉及到重视商业的文化功能,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全球化进程中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没有涉及到重视外来文化的影响,故D项错误。

2.(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5)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 B.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C.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答案】B

【解析】材料给出的地区是法、德、意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地区,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应是三国交界的山区地带。此三国都是欧共体成员,综合60-70年代的信息(1967年,欧共体成立),推断,导致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经济一体化。马歇尔计划40年代末实施,五十年代就发挥出重要作用,A选项说法错误。福利制度在二战后就逐渐建立起来,70年代后逐渐削减,而材料提供的时间是60-70年代,C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是在1971年,故D项错误。

3.(2018.4·浙江高考·24)下表为《经济全球化大事年表(部分)》。下列项中,对该表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A.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形式多样

B.世贸组织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必然归宿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事件

D.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

【答案】B

【解析】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反映出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形式多样,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必然归宿,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全面融入世界,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事件,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4.(2018·江苏高考·20)西方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包括不可阻挡的市场一体化,民族国家发展和

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从而在这些国家出现强烈的反作用。由此可知,该学者( )

A.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 B.批评现存的反全球化思潮

C.强调了全球化的消极作用 D.提出了应对全球化的策略

【答案】A

【解析】材料中“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是利,材料中“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是弊,故A项正确;批评反全球化思潮与材料中“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的客观现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该学者是辩证看待,并不是单纯强调消极作用,故C项错误;材料中是辩证看待全球化,并没有涉及应对策略,故D项错误。

5.(2017.4·浙江高考·19)右图所示为欧洲人在亚非的贸易分布格局,其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

A.远洋运输业迅猛发展B.海外贸易据点的建立

C.远航探险活动的开展D.“商业革命”的兴起

【答案】A

【解析】18世纪50年代英国在普拉西战役中取得胜利,印度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在这副图中印度还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表明时间是在18世纪50年代前,此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展,远洋运输业没有迅猛发展,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海外贸易据点的建立,有利于欧洲在亚非的贸易和殖民活动,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远航探险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欧洲在亚非的贸易和殖民活动,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商业革命”的兴起,贸易范围的扩大和贸易中心的转移有利于欧洲对亚非的贸易和殖民活动,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6.(2017.4·浙江高考·25)右图漫画所反映的是( )

A.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B.从关贸总协定走向WTO

C.从两极格局走向多极化D.中国从“复关”到“入世”

【答案】B

【解析】从欧共体到欧盟与乌拉圭回合谈判无关,故A项错误;1986年开始进行乌拉圭回合谈判,使关贸总协定走向WTO,故B项正确;从两级格局走向多极化与苏联解体有关,故C项错误;乌拉圭回合谈判是关贸总协定的成员国之间的谈判,中国没有参加,故D项错误。

7.(2017·江苏高考·19)当前,人们提到或使用“全球化”一词时,往往没有将“全方位的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进行明确区分,而是将特定和有限度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 )

A.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解逻辑混乱 B.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

C.全球化的政治意图被刻意淡化 D.全球化的经济意义被刻意彰显

【答案】B

【解析】“而是将特定和有限度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合乎逻辑,故A项错误;把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是说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在经济方面,故B项正确;全球化的意图是经济上的,无法实现政治全球化,故C项错误;全球化主要是经济方面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没有彰显全球化的经济意义,故D项错误。

8.(2017·海南高考·7)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畬《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 )

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B.天朝观念已被摒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