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境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1.doc
- 格式:doc
- 大小:80.50 KB
- 文档页数:8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成立于1995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和销售。
自成立以来,A公司凭借其优质的房地产项目和良好的市场口碑,在业内享有较高的声誉。
然而,在2018年,A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引发了一场关于信息披露法律责任的大讨论。
二、案件经过2018年5月,A公司发布了一份关于2017年度财务报告的公告。
公告显示,A公司在2017年度实现营业收入50亿元,净利润5亿元,同比增长30%。
然而,在同年7月,证监会接到举报,称A公司在财务报告中存在虚假陈述嫌疑。
经调查,证监会发现A公司在2017年度的财务报告中存在以下违规行为:1. 虚构销售收入:A公司在2017年度虚构了2亿元的销售收入,占当期总收入的4%。
2. 虚增净利润:A公司通过虚构销售收入,将净利润虚增至5亿元,实际净利润仅为3亿元。
3. 未披露关联交易:A公司在2017年度与其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另一家公司发生关联交易,交易金额为1亿元,但未在财务报告中披露。
三、案件处理2018年10月,证监会依法对A公司及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罚决定:1. A公司: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
2. A公司董事长:给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罚款。
3. A公司财务总监:给予警告,并处以20万元罚款。
4. A公司实际控制人:给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罚款。
四、案例分析本案是一起典型的信息披露违规案例,涉及虚假陈述、未披露关联交易等多项违法行为。
以下是本案的几个关键点:1. 信息披露义务:上市公司作为公众公司,有义务向投资者公开、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公司信息。
本案中,A公司虚构销售收入、虚增净利润等行为,严重违反了信息披露义务。
2. 虚假陈述的法律责任:根据《证券法》的规定,上市公司及其相关人员对虚假陈述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案中,A公司董事长、财务总监等人员因虚假陈述行为被处以罚款。
3. 关联交易披露:上市公司与关联方发生的关联交易,应当及时、准确地披露。
非上市公众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公开转让说明书(2020)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03.20•【文号】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20〕20号•【施行日期】2020.03.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证券正文非上市公众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公开转让说明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开转让股票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根据《公司法》、《证券法》和《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85号)的规定,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股东人数超过200人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请人)申请股票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以下简称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开转让,应按本准则编制公开转让说明书,作为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申请公开转让股票的必备法律文件,并按本准则的规定进行披露。
第三条本准则的规定是对公开转让说明书信息披露的最低要求。
不论本准则是否有明确规定,凡对投资者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均应披露。
申请人根据自身及所属行业或业态特征,可在本准则基础上增加有利于投资者判断和信息披露完整性的相关内容。
本准则某些具体要求对申请人不适用的,申请人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影响内容完整性的前提下作适当调整,但应在申报时作书面说明。
第四条申请人在公开转让说明书中披露的所有信息应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第五条申请人应当在证券交易场所的网站和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条件的媒体上披露公开转让说明书及附件,并作公开转让股票提示性公告:“本公司公开转让股票申请已经中国证监会核准,本公司的股票将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开转让,公开转让说明书及附件披露于证券交易场所的网站和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条件的媒体上,供投资者查阅。
”第六条公开转让说明书扉页应载有如下声明:“本公司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承诺公开转让说明书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信息披露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根据《公司法》、《证券法》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22号)的规定,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申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公司(以下简称发行人)应按本准则编制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作为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必备法律文件,并按规定披露。
第三条本准则的规定是对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的最低要求。
不论本准则是否有明确规定,凡对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均应披露。
第四条本准则某些具体要求对发行人确实不适用的,发行人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影响披露内容完整性的前提下做适当调整,但应在申报时作书面说明。
第五条若发行人有充分依据证明本准则要求披露的某些信息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及其他因披露可能导致其违反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规定或严重损害公司利益的,发行人可向中国证监会申请豁免按本准则披露。
第六条在不影响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不致引起阅读不便的前提下,发行人可采用相互引征的方法,对各相关部分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技术处理,以避免重复和保持文字简洁。
第七条发行人在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中披露的所有信息应真实、准确、完整。
发行人报送申请文件后,在中国证监会核准前,发生应予披露事项的,应向中国证监会书面说明情况,并及时修改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
发行人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后,发生应予披露事项的,应向中国证监会书面说明情况,并经中国证监会同意后相应修改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
必要时发行人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应重新经过中国证监会核准。
第八条发行人在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中披露的财务会计资料应有充分的依据,所引用的发行人的财务报表、盈利预测报告(如有)应由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或审核。
第九条发行人应针对实际情况在招股说明书首页作“重大事项提示”,提醒投资者给予特别关注。
主板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第1号―定期报告披露相关事宜(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司管理部 2021年4月20日制定,2021年12月30日修订)为促进上市公司提高信息披露质量,规范其业绩预告及定期报告披露行为,根据《证券法》、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3号――半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3号――季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以下将该三项规则统称为“定期报告准则”)、本所《股票上市规则》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备忘录。
第一节业绩预告、业绩快报及修正、盈利预测一、上市公司董事会应当密切关注发生或可能发生对公司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有重大影响的事项,及时对公司定期报告(第一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第三季度报告和年度报告)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进行预计。
如预计公司本报告期或未来报告期(预计时点距报告期末不应超过12个月)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进行预告(以下统称“业绩预告”):(一)净利润为负值;(二)实现扭亏为盈;(三)实现盈利,且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或者下降50%以上;(四)期末净资产为负值;(五)年度营业收入低于一千万元。
注:本备忘录所称“元”,如无特指,均指人民币元。
二、上市公司披露定期报告的业绩预告最迟不得晚于:(一)年度报告业绩预告不应晚于报告期次年的1月31日;(二)第一季度报告业绩预告不应晚于报告期当年的4月15日;(三)半年度报告业绩预告不应晚于报告期当年的7月15日;(四)第三季度报告业绩预告不应晚于报告期当年的10月15日。
三、上市公司如预计其定期报告业绩出现本节所述“实现盈利,且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或者下降50%以上”的应披露业绩预警情形,但属于下列较小比较基数情形的,经本所同意后可以豁免披露业绩预告:(一)上一年度每股收益低于或等于0.05元;(二)上一年度前三季度每股收益低于或等于0.04元;(三)上一年度半年度每股收益低于或等于0.03元;(四)上一年度第一季度每股收益低于或等于0.02元。
信息披露制度中的强制性披露和自愿性披露-最新文档信息披露制度中的强制性披露和自愿性披露信息披露制度是指由市场监管者制定的,规范上市公司在证券发行与流通中信息披露行为的集合,其目的是保证上市公司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效的、有利于其进行决策的信息。
从市场管制的角度,信息披露制度又分为强制性披露和自愿性披露,两者相互对立,但又互为补充,两者相结合构成了较为完善的信息披露体系。
一、强制性信息披露强制性信息披露是指市场监管部门通过信息披露制度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必须进行的信息披露,如果不按规定披露,将给予处罚。
强制性信息披露的特点即为强制性执行,主要体现了市场的公平性,对信息的强制性披露防止对与证券投资有关信息的不公平获取,遏制内幕交易的发生。
很多学者也认为上市公司的信息有公共物品的两个属性:一是当公司的信息发布出去后,就不能排除其他任何人使用该信息的权利,即无排他性;二是,当一个人使用了该信息,并不能减少其他人对此信息的使用,即无竞争性。
公共物品往往因私人缔约成本过高而存在着供给的现象,因此就需要市场监管者的介入,强制上市公司对相关信息进行披露。
强制性信息披露虽然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但我们也应看到其存在的缺点:对上市公司信息的强制性披露实质也是一种用政府行为替代市场行为的过程,市场监管者要在对社会总成本效益进行衡量的基础上制定相关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这就需要市场监管者对整个资本市场的方方面面了如指掌,并对市场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预判,但这对市场监管者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市场监管者也是由许多具有利己动机的经济中的个体组成的,这也就决定了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缺陷;市场中的上市公司是多样性的,所拥有的信息也大相径庭,强制性披露制度不可能让所有公司都能合理的进行信息披露,可能会使某些公司出现过渡披露,某些公司出现披露不足;政策的制定往往滞后于实际情况,很多制度都是在事件发生以后才得以确立,而且随着经济环境的快速变迁,投资者对信息的需求也会发生较大变化,有些可能对投资者决策有用的信息,仍没有被要求进行强制性披露。
科创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业务指南第1号——信息披露业务办理正文:----------------------------------------------------------------------------------------------------------------------------------------------------科创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业务指南第1号——信息披露业务办理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一条为了规范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本所)科创板上市公司(以下简称上市公司)和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信息披露业务办理流程,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直通车业务指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上市公司应当遵守本指南的规定,通过本所公司业务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办理信息披露业务,包括报送信息披露文件、提交业务申请表、办理证券停复牌、收发函件等。
本指南所称的信息披露文件,包括公告、公告附件及备查文件、非公告上网文件。
除本指南规定的特殊情形外,本所不接受上市公司以书面或传真方式办理信息披露相关业务。
第三条上市公司应当使用上证所信息网络有限公司配发的数字证书(以下简称EKEY)登录系统,办理信息披露业务。
EKEY是上市公司通过系统办理信息披露业务的唯一身份证明。
使用EKEY的所有操作行为均代表上市公司的行为,由上市公司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四条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等信息披露相关人员应当认真阅读本所发XXX适时更新的相关规定,熟练掌握系统的各项操作。
第二章信息披露文件报送第五条上市公司可以在以下信息披露时段发布信息披露文件:(一)交易日早间披露时段(7:30-8:30)(二)交易日午间披露时段(11:30-12:30)(三)交易日盘后披露时段:直通车公告(15:30-19:00);非直通车公告(15:30-17:00)(四)非交易日披露时段(单一非交易日或连续非交易日的最后一日13:00-17:00)。
┊┊┊┊┊┊┊┊┊┊┊┊┊装┊┊┊┊┊订┊┊┊┊┊线┊┊┊┊┊┊┊┊┊┊┊┊┊目录引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信息披露的基本理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资本市场、信息与信息披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意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准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完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信息披露不及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审计执业不规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成因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是指上市公司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公开披露自身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重大事项以及其他与股东和投资者利益相关的信息内容的规定。
信息披露制度的实施使投资者能够及时了解上市公司的真实情况,提高了市场透明度,保护了投资者的权益。
本文将从要求披露内容、披露方式和影响等方面来阐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首先,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要求披露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务状况、经营情况、重大事项及其他与股东和投资者利益相关的信息。
其中财务状况主要包括年度财务报告、中期报告、季度报告以及其他财务类文件;经营情况主要包括公司的经营策略、业务发展情况、市场前景等;重大事项主要包括重大资产重组、重大合同、关联交易等公司的重大变动。
此外,还要求公司及时披露其他可能对公司股价产生较为重大影响的信息。
其次,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主要包括定期披露和临时披露。
定期披露是指在法定的时间内,公司按照规定向社会公众定期披露信息,如年报、半年报、季报、公告等。
临时披露是指公司在发生一些重大事项时,需要及时向社会公众披露相关信息,如股东大会决议、重大合同签署、重大投资等。
此外,上市公司还可以通过官方网站、证券交易所披露系统以及媒体等方式进行信息披露。
最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实施对公司和投资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信息披露可以提高公司的声誉,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有利于公司获得更多的投资和资源。
对于投资者而言,信息披露使其能够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做出更加明智的投资决策,降低投资风险。
此外,信息披露还能够促进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对于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市场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监管要求的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和进步,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投资者的期待。
(787字)。
XX股份有限公司对外信息报送和使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XX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定期报告、临时报告及重大事项在编制、审议和披露期间,公司对外信息报送和使用的管理,维护信息披露的公平性原则,杜绝泄露内幕信息、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5号——上市公司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法律、行政法规、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公司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公司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等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的适用范围包括本公司及下设的各部门、分公司、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公司对外报送信息涉及的外部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本制度所指信息是指所有涉及公司的经营、财务或者对公司证券及其衍生品交易价格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尚未公开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定期报告、临时公告、财务数据、统计数据及正在策划、编制、报批、审议、审核和披露期间的重大事项等。
尚未公开是指公司董事会尚未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和符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条件的媒体公布。
第四条公司对外信息报送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公司董事会是信息对外报送的最高管理机构。
公司董事会秘书负责信息对外报送的监管工作。
公司证券事务管理部门负责协助董事会秘书做好信息对外报送的日常管理工作。
公司各归口单位或相关人员应按照本制度规定履行信息对外报送程序。
第二章对外信息报送及使用管理第五条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应当遵守信息披露相关监管规定的要求,对公司定期报告、临时报告及重大事项履行必要的传递、审核和披露流程。
第六条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在定期报告、临时报告编制、公司重大事项筹划、洽谈期间,负有保密义务。
除法律法规规定及公司有权机构决定外,定期报告、临时报告公布前,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途径向外界或特定人员泄漏定期报告、临时报告及所筹划重大事项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业绩座谈会、分析师会议、网络路演或推介会、接受投资者调研座谈等方式。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为了规范发行人、上市公司及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的信息披露行为,加强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定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下文是小编收集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全文,仅供参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最新版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发行人、上市公司及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的信息披露行为,加强信息披露事务管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根据《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披露信息,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同时向所有投资者公开披露信息。
在境内、外市场发行证券及其衍生品种并上市的公司在境外市场披露的信息,应当同时在境内市场披露。
第三条发行人、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忠实、勤勉地履行职责,保证披露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
第四条在内幕信息依法披露前,任何知情人不得公开或者泄露该信息,不得利用该信息进行内幕交易。
第五条信息披露文件主要包括招股说明书、募集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等。
第六条上市公司及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依法披露信息,应当将公告文稿和相关备查文件报送证券交易所登记,并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指定的媒体发布。
信息披露义务人在公司网站及其他媒体发布信息的时间不得先于指定媒体,不得以新闻发布或者答记者问等任何形式代替应当履行的报告、公告义务,不得以定期报告形式代替应当履行的临时报告义务。
第七条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将信息披露公告文稿和相关备查文件报送上市公司注册地证监局,并置备于公司住所供社会公众查阅。
第八条信息披露文件应当采用中文文本。
同时采用外文文本的,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保证两种文本的内容一致。
两种文本发生歧义时,以中文文本为准。
第九条中国证监会依法对信息披露文件及公告的情况、信息披露事务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和信息披露义务人的行为进行监督。
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及治理》的文献综述(精选5篇)第一篇: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及治理》的文献综述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及治理》的文献综述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含义在《浅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作者应建权提出,会计信息披露是指按照会计的准则编制而成的会计信息,再按照会计准则披露的要求,提供给外部信息使用者的过程。
阅读他们的观点,我总结出,会计信息披露通过对比管理层与投资者两者之间的信息,对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问题研究》中,作者王咏梅认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是股票发行公司按照国家和证券交易所规定的公开企业重要信息,是益于投资者进行判断的一种行为。
按照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必须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财务报表、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
通过阅读王咏梅的观点,我认为:上市公司信息的披露可以增加上市公司的透明度,为投资者提供投资的信息,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和避免上市公司违操作,利于投资者形成一个合理的证券投资组合。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在《会计信息质量研究与分析》中,作者明洪盛提到,目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真实主要表现在:第一,文字叙述失真,即有意歪曲经济业务的内容,张冠李戴,把不合理、不合法、虚假的业务或收支通过各种途径变通为合理、合法、真实的业务或收支,或做出虚假的陈述。
具体表现为滥用各项损失准备、转回调节利润等。
第二,数字不实,即经济业务内容本身是合法的,但在作会计处理时,经济业务的数据不真实,有意地扩大或缩小经济业务的数量。
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作者阮慧荣提到,信息使用者通过对充分而完整的会计信息及其勾稽关系的分析,可以判断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因此,一些上市公司总是采取尽量少披露会计信息的方法来隐瞒可能存在的不实资料。
例如,有的上市公司其投资收益占到了利润总额的一半以上,但究竟是投资何处所得,投资收益率有多少,风险程度如何等,均未做相应说明。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信息披露制度研究作者:吕其潞来源:《资治文摘》2017年第03期【摘要】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虽然披露高管人员薪酬的总额数据,但很多重要的信息却并未披露。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披露制度建设起步较晚,发展缓慢,相比发达国家而言尚存在不完善之处,可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优化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信息披露制度。
【关键词】高管薪酬;强制性披露一、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信息披露概述1.高管及高管薪酬的概念《公司法》中规定,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是指公司的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
高管薪酬,应是指公司基于高管提供的经营管理服务,以高管为公司创造的价值为依据而向高管作出的差别化、动态化的报酬支付安排。
2.信息披露制度信息披露制度源于英国和美国,世界各国证券立法都将上市公司的各种信息披露作为法律法规的重要内容。
美国的信息披露起源于1911年堪萨斯州的《蓝天法》。
美国联邦政府颁布了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
在1933年《证券法》中美国首次规定实行财务公开制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信息披露制度。
美国的信息披露制度也被认为是当今世界最完善最成熟的立法。
二、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披露制度发展较晚,自1998年开始,中国证监会才开始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高管人员薪酬信息。
目前上市公司年报中有关高管人员薪酬披露的内容主要依据2016年修订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信息披露制度总体来说在不断完善,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信息披露的范围过窄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信息披露规则只规定披露高管的薪酬总额,对于薪酬总额包含的基本工资、奖金、补贴等项目并未规定需要详细说明。
美国的薪酬披露规则当中则规定了高管的所有当期薪酬项目都要在薪酬概述表中进行披露,其中包括了基本、奖金、基于非权益方案的激励薪酬、股票、期权、企业年金固定收益计划精算价值的变化以及递延薪酬在当期的收益等所有其他薪酬,且针对“所有其他薪酬”也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公开制度英语The Disclosure System of Listed Companies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apital marke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for listed companies. A transparent and effectiv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is crucial for maintaining market order, protecting investor rights, and ensur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market.In order to regulate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behavior of listed companies, many countries have established a comprehensive system for the disclosure of financial information. The system includ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hat govern what information should be disclosed, when it should be disclosed, and how it should be disclosed. Additionally, there are mechanisms in place to ensure that the disclosed information is accurate, complete, and timely.One of the key components of the disclosure system is the requirement for listed companies to publish regular financial reports. These reports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company's financial condition, performance, and prospects. They typically include financial statements, management discussionand analysis, and other relevant information that investors need to make informed decisions.In addition to financial reports, listed companies are also required to disclose material information that could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ir stock price. This includes information about major business developments, regulatory changes, litigation, and other events that could affect the company's operations or financial position.To ensure compliance with disclosure requirements, many countries have established regulatory bodies that oversee listed companies and enforce disclosure rules. These regulators monitor listed companies' disclosure practices, investigate instances of non-compliance, and impose sanctions on companies that fail to meet disclosure obligations.Overall,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promoting transparency, accountability, and investor confidence in the capital market. By providing investors with access to accurate and timely information, the system helps to reduce information asymmetry, prevent market manipulation, and foster a fair and efficient market environment.In conclusion, the disclosure system of listed companies i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the financial market infrastructure. Itserves to protect investor interests, promote market integrity, and support the sustainable growth of the economy. As such, it is crucial for listed companies to comply with disclosure requirements and uphold high standards of transparency and disclosure.。
信息披露制度1信息披露制度信息披露是指上市公司以适当的方式向投资者和公众披露与公司经营活动相关的信息。
它是维护证券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的重要机制,有助于提高证券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为此,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至关重要。
一、信息披露的重要性良好的信息披露制度对于保护投资者权益、促进市场稳定至关重要。
通过及时、准确地披露信息,可以让投资者全面了解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风险状况,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投资者的决策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
二、信息披露的原则和要求1.透明度原则上市公司应当以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原则进行信息披露,不得进行虚假和误导性的披露,以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行。
2.平等原则所有投资者在信息披露方面应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上市公司不得在信息披露中偏袒特定投资者或群体,不得进行内幕信息的泄露。
3.连续性原则上市公司应当保证信息披露的连续性,不得隐瞒重要信息或者做出超过30日的停牌决定。
4.分类披露要求上市公司应根据信息的性质进行分类披露,分别对内部信息、财务信息、经营信息等进行披露,并区分必须及时披露和定期披露的内容。
三、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的措施1.规范化制度建设上市公司应制定一系列详细的信息披露制度,包括披露频率、披露内容、披露方式等,确保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和连续性。
2.加强内部披露管理上市公司应加强内部披露管理,建立健全信息披露的内部机制,确保信息的安全和保密,防止内幕信息的泄露。
3.建立投资者关系管理机制上市公司应与投资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及时回答投资者的提问和关注,建立起良好的投资者关系。
4.严格监管与执法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对违反披露要求的上市公司进行严厉处罚,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
四、信息披露制度的意义与挑战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提高市场透明度、增强投资者保护意识,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然而,信息披露制度面临着技术手段的滞后以及信息披露标准的统一性等挑战,监管部门和上市公司需要共同努力来克服这些挑战。
《公司治理》综合测试题三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20分)1、对于合伙制企业的优缺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与个人业主制企业相比,扩大了资金来源和信用能力B.容易出现管理上的不协调C.合伙人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D.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然人同意联合拥有并负责经营的企业2、在下列公司组织形式中不具有法人资格的是()A.母公司B、子公司C、总公司D、分公司3、产权的基本属性有()A、产权的共有性B、产权的可交易性C、产权的可分解性D、产权的价值性4、公司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以下除()个方面利益的保护。
A、保护公司本身的利益B、保护股东的合法权益C、保护债权人的利益D、保消费者的利益5、关于企业章程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企业章程提供企业运行的基本框架B、企业章程是国家对企业进行监管的依据C、企业章程属于企业的秘密,不宜公开D、企业章程应是书面文件,全体设立人应在上面签名6、下列不属于股东会议的表决制度()A.举手表决B.投票表决C.代理投票制D.网络投票7、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公司的()A、大股东B、董事长C、总经理D、党委书记8、现行有关规定,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最低比例为()A.1/2B. 1/3C. 1/4D. 1/59、在国外的公司反购并措施中有一种所谓的“毒丸策略”,那么“毒丸策略”是A、目标公司通过实施与保障管理层和员工利益的有关制度,使收购者因收购成本增大而放弃收购行为。
B、在发生公司股份被收购的危险时,目标公司可采取大量购回本公司发行在外的股份,以防范或阻止股份被收购。
C、为了抵制收购,可以通过股东大会决议同意将那些不具有投票权的优先股,转换为具有投票权的普通股,从而提高收购者的收购成本。
D、目标公司通过采取一些对自身有严重伤害的举动降低自己对收购者的吸引力来避免被收购的行为。
10、关于公司与企业集团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公司组织是企业集团的组织基础B、企业集团可以是由多个公司组成的联合体C、公司是一个法人,企业集团是多个法人的联合体D、母公司是法人,子公司是法人,整个企业集团也是一个法人E、公司是严格的法律概念,企业集团是一个经济组织概念11、下列不属于网络组织微观治理机制的是()A.学习创新B.激励约束C.决策协调D.信任机制12、下列不属于跨国公司治理问题的是()A.缺乏适用于跨国公司治理的法律框架B.国内部门无力监管跨国公司的内部关联交易C.对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D.跨国经营的文化适应13、下列哪项不是公司治理模式演化趋势的反对趋同论中的观点()A,从法理上讲,一国的公司法与管制体系各有千秋,受到社会习俗的影响, 因而公司治理模式的演进方式必然具有路径依赖性B,以OECD报告为代表的,认为没有哪一种治理模式是最优的选择,模式的选择受到路径依赖和市场力量等因素的影响C,从制度上讲,学者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公司治理模式都不会脱离其国家的制度特征而孤立存在,仅试图从理论上抽象地去确定出最佳公司治理实践或模式是徒劳无益的D,各种不同类型公司治理模式的形成是不断同政治集团利益斗争与妥协的结果,带着明显的时代政治的烙印,无法趋同14,下列关于美国治理模式变革的具体表述中,错误的是()A,安然事件爆发后,引起了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对于英美公司治理模式的反思B,安然事件爆发后,美国的证券管理部门也出台了更为严厉的监管政策,其标志为2002年7月30日生效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C.《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广泛地适用于所有根据美国1934年《证券交易法》或者被要求向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定期报告的公司,包括美国公司和非美国公司D.《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适用于根据美国1934年《证券交易法》或者被要求向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定期报告的公司,但不包括非美国公司15,以下哪个原则不属于一套良好的公司治理体系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A.公平性原则B.透明性原则C.问责D.竞争16,下列关于公司治理评级模式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在宏观层面,公司治理较好的国家,通常有效为集中的股权结构,其资本市场规模较大,产品范围较广,首次公开发行(IPO)活动较为频繁B,在宏观层面,公司治理较好的国家,通常有效为分散的股权结构,其资本市场规模较大,产品范围较广,首次公开发行(IPO)活动较为频繁C,在微观层面,公司治理层面只指最大股东拥有的现金流权和董事会的独立性D,在微观层面,公司治理层面只指最大股东拥有的现金流权和信息的透明度17,公司治理结构的全球趋同化趋势的基本原因是()A.市场全球化B.经济大发展C.信息化的发展D.竞争白热化18,下列关于狭义的“内部人控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内部人控制"(Insider Control)这一范畴,最早是由青木昌彦所提出的B.所谓的“内部人控制”,实际上是在所有者(出资人)缺位的条件下,由企业的经营者或者员工实际控制了企业的情况C.“内部人控制”实际上是在“行政治理”(控制)与“公司治理”双重失效的前提下所产生的D.“内部人控制”的直接后果是:企业的发展定位在了“利润最大化”目标之上19,下列关于“内部人控制”在俄罗斯的具体表现中,错误的是()A.作为转轨国家的俄罗斯,其“内部人控制”在股权结构方面只存在“内部人控股”和“寡头控股”的问题B.在“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的俄罗斯,要取得对企业的控制权,需要超出一般要求的股权份额C.对于俄罗斯的寡头控股的企业而言,由于“一股独大”的现实,通过“金字塔式的控股结构”来大肆转移资产和利润,成为带有普遍性的行为D.“内部人控股”和“内部人(经理)控制”双重作用的结果,就是经理完全控制了企业20.在我国,一股独大意味着“内部股东控制”,它带来的问题很多。
第四章公司法练习历年曾考试题一、单选题1.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一定比例,该比例为( B )A.10%B.20%C.35%D.50%2.下列企业可以采用募集方式设立的是( D )A.个人独资企业B.合伙企业C.有限责任公司D.股份有限公司3.公司股东会作出下列决议后,依法不需要...通知并公告债权人的是( C )A.合并B.分立C.增加注册资本D.减少注册资本4.下列关于公司债券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公司债券无风险B.公司债券利率固定C.可转换公司债券到期可以自动转为股票D.只有股份有限公司才能发行公司债券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债权人会议职权的是( C )A.核查债权B.决定继续或停止债务人的营业C.调查债务人财产状况,制作财产状况报告D.申请人民法院更换管理人,审查管理人的费用和报酬6.我国《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采用分期缴纳股款的,应当自公司成立之日起的一定年限内缴足,该年限为( B )A.1年B.2年C.3年D.4年7.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依法应当经其他一定比例的股东同意,该比例为( B )A.过三分之一B.过二分之一C.过三分之二D.全体8.我国《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人数不得超过( B )A.20人B.50人C.100人D.200人9.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的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一定比例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该比例为( C )A.10%B.25%C.50%D.60%10.下列关于公司合并效力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B )A.因合并而解散的公司,在解散时无须经过清算程序B.因合并而解散的公司,在解散时必须经过清算程序C.股东收容D.权利义务概括承受11.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下列事项不属于...股东会职权的是( D )A.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B.对发行公司债券作出决议C.修改公司章程D.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12.某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大会拟对为公司的股东甲提供担保事项进行表决,下列有关该事项表决通过的表述中,符合《公司法》规定的是( D )A.该表决事项由公司全体股东所持表决权的过半数通过B.该表决事项由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过半数通过C.该表决事项由除甲以外股东所持表决权的过半数通过D.该表决事项由出席会议的除甲以外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过半数通过13.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法定最低限额为人民币( B )A.3万元B.10万元C.50万元D.500万元14.我国《公司法》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额,但允许股东或发起人分期缴纳股款。
美国境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1
美国境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概要
是指证券发行人发行,)Disclosure System of Information(信息披露法律制度
证券时和公司上市后,须将与证券发行、交易有关的一切信息资料真实、准确、
以便于证券投资者在分析和评价证券风险及利润的基础上做出投资充分地公开,
21
而美国将其法律化,美。
信息披露制度最早产生于英国,决策的一种法律制度
曾作如下论述:SEC国“联邦证券立法的全部构造中枢,在于企业内容的公开,
利用有关其即将投资或者已经投资的证券的适当的财产状况资料或者其他信息,
3
时至”使得投资者能够做出明智的投资判断,而且是防止证券欺诈的最好办法。
信息披露制度在各无论各国证券法律采取何种管理模式和各种发行方式,今日,
国证券法中的重要地位都不曾动摇。
前者两种类型,持续信息披露制度与初次信息披露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包括种
而后者指证券信息披露的义务就此结束;指上市公司完成发行注册和交易注册,
需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上市公司仍负有信息披露义务,发行以及上市交易后,
定期报告,信息披露的义务伴随上市公司直到其被摘牌。
不同审核体制下信息披露的监管主体如下图所示:
持续信息披露监管初次信息披露监管证券发行审核制度
以证券交易所为主以证券监管部门为主注册制
如美以证券监管部门为主,审批机构为证券以证券交易所为主
国、日本、我国台湾。
监管部门
核准制
以证券交易所为主以证券交易所为主,如英审批机构为证券
国、德国、中国香港。
交易所
4
3.2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职责划分比较图
1
公国中《:蕤李9第,文论位学士硕年2011学大通交海上,》响影的司公国中对度制律法露披息信于基—究研度制律法市上国美在司。
页
2
造制段手诈欺以司公海南的立成年1711的司公海南月9年1720。
升上速飞价股的司公使而从,买购狂疯者资投使致,象假荣繁的司公
度制露披息信乃此,》案法沫泡年1720《布颁会国国英,机危任信的市股了发引而从,重惨失损者资投,跌狂价股,破识被为行诈欺。
芽萌的
3
Report of special study of security mark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4
制露披息信外中,佳何。
号0051第字研综圳深,告报究研较比果效际实及度
稳定性和强制性而法律的明确性、美国对信息披露的监管侧
重于立法管理,
美国公正性和权威性。
使在这种体制之下的监管手段显得更具严肃性、的特征,
年《证券法》确立起了信息披露制度的原则规定,成为美国证券法的核心。
1933
年的2002《证券交易法》确立了美国证券法的持续信息披露制度,1934此后,
针对这三部法律规定的信息将内部控制信息纳入信息
披露要求。
《萨班斯法案》
虽然美国共同构成了美国的信息披露制度。
制定了相应的规则,SEC披露制度,
但由于证券交易委员会可以证券法律对发行注册的信息披露内容有具体的规定,
5
,实践中,发行注册的通过规则增减与任何类别发行人或证券有关的具体信息
进行规定。
主要由证券交易委员会制定的表格信息披露要求
美国在外国公司与本国公司的信息披露方面制定了不同的规则。
一、在初次信息披露制度方面
根据美国证券美国的上市公司是以提交注册说明书的形式进行信息披露的,
外国公司在美国跨境上市所需要披露的信息体现在两条的披露要求,10 法的第
,二 A 个方面,一是提交和内国公司首次发行上市一样的法定招股说明书表格
是提交不同于内国公司的一些特殊表格。
的披露内容A 、法定招股说明书——表格1
作为法定招股说明书,不管是内国公司还是外国公司都是必须遵守的。
A 表格
招股说明书中通常应该披露的信息包括以这是股票发行人披露信息的重要渠道。
项内容:27 下
)发行人的名称;1(
)发行人注册或组织的所在州;2(
)发行人主要经营所在地,如果是外国发行,它在美国授权代理的名称;3(
)董事或行使类似职权的人、行政管理人员、财务和会计人员的姓名和4(
地址;如果是合伙生意,所有合伙人的姓名及发起人的姓名;
)所有承销商的名称和地址;5(
)所有持有发行人某一类股票超过百分之十的人,或持有股票超过累计6(
发行股票百分之十的受益人的名称和地址;
)登记第7(项所指的人,无论其是否有意认购即将发行的证券;6
)发行人生意的特点;8(
)关于发行人资金情况的说明,包括对所有类型股票及其权益的描述;9(
及认股权分配比或在发行时将要存在的认股权的说明,关于证券认股权,)10(
例超过百分之十的人的名称和地址;
)所发行的每一类股票权益的数额;11(
5
[美]路易斯·罗思,乔尔·赛里格曼著,张路等译:《美国证券监管法基础》,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第128页。
)发行债券及证券债务的数额,包括到期时间、利息以及转让规定;12(
大致需要筹集多说明其具体目的,如果发行证券的目的是为了筹集资金,)13(
少;如果还有其让融资渠道,说明是什么渠道,预计能筹集多少;
公司主直接或间接支付给董事、在过去和未来几年中,发行人及其前身,)14(
2 只要这些报酬每年超过管人员及其他行使类似职权的人的报酬或预计的报酬,
千美元,就须列出他们的姓名;5 万
)预期发行的净收益;15(
包括向承销商及发行人内部人员提证券公开发行价格或价格的计算办法,)16(
供的折扣;
)发行人直接或间接提供给所有承销商的佣金或折扣,包括“所有的现金、17(
或者被无论是已支付的还是被撤销的或待付的;合同或任何有价的东西,证券、
无论是已经支付的还是与证券买卖有关认为是为了承销商利益及关系人的利益,
;联的”
支付项目要有适发行费或证券发行买卖相关的各种实际支付与预期花销,)18(
当的明细,而且不包括佣金;
包括发行人上报登记文件以前两年内发行任何种类证券所获得的净收益,)19(
其发行价格和主要承销商;
)上报登记文件以前两年内的促销费用;20(
的卖方的(包括商誉)利用全部或部分发行收益在非日常经营中购买资产)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