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经典整理地球和地球仪
- 格式:ppt
- 大小:5.89 MB
- 文档页数:44
初高中地理衔接-------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周长约4万千米。
(3)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图片。
二、经纬网三、经纬网应用1.定方向:判断地图上两点之间的方位,一般默认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⑴定东西关系:东西是相对的①同为东经度的两点,经度大的在东,经度小的在西②同为西经度的两点,经度小的在东,经度大的在西③一个点在西经度,另一个点在东经度。
若两点经度和<180,东经在东,西经在西;若两点经度和>180,东经在西,西经在东。
⑵定南北关系:南北是绝对的,最北是北极点,最南是南极点如果有两个点,靠近北极的一个为北,靠近南极的一个为南;⑶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只有正南和正北的关系;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只有正东和正西的关系。
2.求距离⑴同一经线上的两点,纬度相差一度,距离相差111千米。
⑵同一纬线上的两点,经度相差一度,距离相差111cos θ千米。
3.定最短航线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球体上两点最短距离就是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
⑴同在北半球的两点,向北画弧。
⑵同在南半球的两点,向南画弧。
4.定范围四、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20W--0--160E 为东半球,160E--180--20W 为西半球。
赤道以北北半球,赤道以南南半球。
五、纬度带的划分0--30 低纬度30--60 中纬度60--90 高纬度六、比例尺1.概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即比例尺=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2.表现形式:数字式(1:10000)、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千米)、线段式3.比例尺与图幅:①比例尺大,则表示实际范围小,内容详细②比例尺小,则表示实际范围大,内容简略。
经线 纬线 定义链接南北极点的竖线 和经线垂直的横线 表达经度。
东经为E ,西经为W 。
纬度。
北纬是N ,南纬是S 。
第四章地球仪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地球的大小2、地球仪(1)含义: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其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叫作地球仪。
地球仪是一个正球体。
(2)经线和纬线经线纬线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图示起始线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赤道:与两极点距离相等的纬线特点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经线是半圆形弧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与赤道长度基本相等)每条纬线都自成圆圈(纬线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小,到两极缩成一点作用指示南北方向(有限方向,北极是地球最北端,南极是地球最南端)指示东西方向(无限方向,只有比较,才有东西之分)经度(二面角)纬度(线面角)图示划分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分布规律东经度的度数愈向东愈大,西经度的度数愈向西愈大北纬的度数愈向北愈大,南纬的度数愈向南愈大划分半球20°W~0°~160°E为东半球,160°E~180°~20°W为西半球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特殊经纬度(线)①本初子午线为东西经分界线。
②180°经线大致与日界线重合。
③30°纬线是中、低纬度界线;60°纬线是中、高纬度界线。
④回归线是热带、温带界线,极圈是温带、寒带界线(4)东西经、南北纬的判断①根据经纬度的分布规律判断:向北增加是北纬,用“N”表示,向南增加是南纬,用“S”表示,向东增加是东经,用“E”表示,向西增加是西经,用“W”表示。
②根据自转方向判断经纬度:这种判断方法适合极地投影图及其变式图。
若图示自转方向是逆时针,则为北半球俯视图,所示纬线为北纬(图1);若图示自转方向是顺时针,所示纬线为南纬(图2)。
专题1地球与地球仪知识点1.什么是地球?地球概况: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赤道半径:6378km,极半径:6357km,平均半径:6371km。
地球内部有地核、地幔、地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圈以及磁场。
地球是目前宇宙中人类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体,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知识点2.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而成的地球模型地球仪的相关内容:地轴、两极、赤道(1)地轴—①地球自转的假想轴②通过地心,连接地球南北两极,垂直与赤道平面③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与水平面成66°34′的夹角(2)两极—地轴和地球表面的交点。
北极:地轴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
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
(3)赤道—地球上的最大圆,与地轴垂直。
经纬度的划分以及作用 经纬度的划分经度 纬度含义该点所在经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 平面间的面面角 本地点到球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线面角) 划分 以本初子午线为起始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E ),以西为西经(W ),各180° 以赤道为起始线(0°纬线) 从赤道向南为南纬(S ), 向北为北纬(N ),各90°经线 纬线图示概念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同赤道平行的线 特点 形状半圆圈,且都不平行 自成圆圈,且都平行 方向指示南北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 长度 都相等(2万千米) 都不等,自赤道向两极渐短 知识点3.经纬线变化规律东经度是向东增大西经度是向西增大北纬向北极点方向(向北)增大南纬向南极点方向(向南)增大特殊经、纬线0°、180°经线东西经分界线;20°W、160°E东西半球分界线赤道、南北极圈、回归线、30°60°纬线(划分高中低纬)作用划分半球20°W 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160°E向东至20°W为西半球赤道划分南北半球;低、中、高纬的划分,热带、温带、寒带的纬度划分定距离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度的水平距离约111千米赤道上经度相差1度的水平距离约为111千米定位置地球仪上,经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可确定任何一点的位置定方向指示南北方向指示东西方向经线:也叫子午线。
第01讲《地球与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1)极半径6357千米。
(2)赤道半径6378千米。
(3)平均半径6371千米。
(4)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5)表面积:约5.1×108平方千米。
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相关的重要概念。
接下来,为了更直观、更深入地学习地理知识,我们要引入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地球仪。
地球仪就像是地球的缩小版,它能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地球的各种地理要素。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地球仪的奥秘吧!二、地球仪简介1、地球仪——地球模型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2、地球仪的识读(1)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其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星相对的一点叫南极。
三、经纬线及其应用1、经线与经度及其规律(1)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2)经度:经度是二面角,即本初子午线平面与当地子午线平面的夹角。
(3)经度起点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
(4)经度划分: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划分180°。
(5)经度递变:顺地球自转方向看,东经度增大,西经度减小。
(6)一般来说:没有最东、最西一说,只有某个地区的最东边。
如中国最东边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
2、纬线与纬度及其规律(1)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2)纬度:纬度是线面角,即本地与地心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3)纬度起点线:赤道(0°纬线)(4)纬度划分:由赤道向南向北各划分90°(5)纬度递变: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北纬度越往北越大,南纬度越往南越大。
3、经度与东西半球划分(1)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西经20°、东经160°(20°W,160°E)。
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总结地球知识点:位置与特征:地球是距离太阳约1.5亿公里的第三颗行星,是人类已知的唯一孕育和支持生命的天体。
它的表面大约29.2%由大陆和岛屿组成的陆地构成,剩余的70.8%则被海洋、海湾和其他水体覆盖。
地球的大气主要由氮和氧组成,其气候和温度受到温室气体的调节。
运动与结构: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大约需要365.25天,同时自身也在进行自转,自转周期在日面赤道带约23小时56分,两极区约为24小时。
地球的外层由几个刚性构造板块组成,它们在长时间内迁移,而内部则保持活跃。
此外,地球还有一颗天然卫星——月球,它们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引起潮汐现象。
地球的方向与时区:从立体上看,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平面上看,北半球为逆时针旋转,南半球为顺时针旋转。
地球被划分为东西十二时区,以本初子午线为交界地,其中北京位于东八区。
地球仪知识点:种类与组成:地球仪主要有磁悬浮地球仪、机械地球仪和数字地球仪三种类型。
它主要由地球球体、地球仪支架、地球仪底座和地球仪配件等组成。
地球球体通常由塑料或树脂材料制成,表面贴有地图和地理信息;支架用来支撑球体并使其能够自由旋转和倾斜;底座则用来固定支架,使地球仪能够稳固地放置在桌面上。
地球仪的用途:地球仪能够直观地展示地球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以及地球的运动规律。
通过观察地球仪,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地理位置、时区分布、气候特点以及不同地形和海洋的分布情况。
此外,地球仪还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综上所述,地球和地球仪在地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这两个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人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地球的特征和运动规律,并借助地球仪这一工具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第1讲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1.盖天说:在我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存在着一种“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盖天说。
2.浑天说:地球不是孤零零地悬在空中的,而是浮在水上,后来又有发展,认为地球浮在气中,因此有可能回旋浮动,这就是“地有四游”的朴素地动说的先河。
浑天说认为全天恒星都布于一个“天球”上,而日月五星则附丽于“天球”上运行,这与现代天文学的天球概念十分接近。
3.球体(1)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为: 月球被地影遮住的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型的,所以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
(2)在海上看远处行驶来的船,最先看到的是桅杆,然后才看到船体,这证明地球是球体。
(3)麦哲伦还通过一次航海,进一步用事实证明了地球是球体。
4.实际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通过实测和分析,人们终于得到确切的数据: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径为6378.38千米,极半径为6356.89千米。
测量还发现,北极地区约高出18.9米,南极地区则低下24-30米。
看起来,地球形状像一只梨子:它的赤道部分鼓起,是它的“梨身”;北极有点放尖,像个“梨蒂”;南极有点凹进去,像个“梨脐”……因此,地球被叫做“梨形地球”。
确切地说,地球是个三轴椭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三.地球仪1.地轴:假想的轴,与地球北端交点为北极点,南端交点为南极点。
2.形状:正球体。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1km ,如果按照比例制作一个半径为1米的地球仪,那么赤道半径仅仅比极半径长了大约3mm ,凭肉眼无法察觉出来,因此在制作地球仪的时候总是将它做成球体。
四.纬线和经线1.纬度(1)定义:指某点与地球球心的连线和地球赤道面所成的线面角(线面角)。
(2)数值范围:0°~90°。
(3)读数变化:向北增大是北纬,用字母“N”表示,向南增大是南纬,用字母“S”表示。
高二地球和地球仪的知识点地球是我们熟悉的家园,而地球仪则是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工具。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二地球和地球仪的知识点,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这些内容。
一、地球的基本知识1. 地球的形状与尺寸:地球是近乎球形的,但在赤道略扁、两极略鼓的情况下,人们一直使用椭球来描述地球的形状。
其平均半径约为6371公里,分别在赤道和两极处稍微扩大。
2.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
地壳是我们生活的层面,地幔则是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
3. 地球的运动:地球具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中心轴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即24小时。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完成一次公转需要约365.25天。
二、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地球仪是一种用于展示地球表面以及地理、天文、地理环境等信息的球体模型。
它通常由下面所述的几个部分组成:1. 地球仪底座:地球仪底座用于支撑地球仪本体,通常是一个稳定的圆盘或者架子,以确保地球仪能够平衡地放置。
2. 地图贴面层:地图贴面层是贴在地球仪表面上的地图图层。
它通常采用印刷或印象的形式,显示出陆地、海洋、国境线等详细图像。
3. 赤道:赤道是地球仪表面上一条带状线,将地球分为北半球和南半球,同时还可用于测量纬度。
4. 经线和纬线:经线和纬线是地球仪上的一组垂直和水平线条。
经线用于测量经度,纬线用于测量纬度,它们帮助我们确定特定地点的位置。
5. 支点和轴:地球仪的支点和轴使其能够自由旋转,以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三、使用地球仪的方法和意义1. 理解地球地理:地球仪可用于展示地球各个地区的位置、地理特点和相对距离。
通过观察地球仪,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地形、气候、生态系统等方面的信息。
2. 探索世界文化:地球仪也展示了不同地区的文化、人口和语言分布。
通过研究和观察地球仪,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3. 学习地球科学:地球仪是学习地球科学的重要工具之一。
第1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1.形状: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2.大小:表面积= 5.1 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 6371千米;赤道周长= 4 万千米。
3.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①地球的卫星照片;②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③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二、地球仪1.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2)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从赤道向南、北各划分90°,以北为北纬,度数向北增大;以南为南纬,度数向南增大从0°经线向东、西各划分180°,向东为东经,度数向东增大,向西为西经,度数向西增大4.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东半球:20°W--0--160°E;西半球:160°E-180-20°W)5.特殊的经、纬线1.特殊纬线①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②南、北回归线:23°26′;南、北极圈:66°34'。
③纬度带: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2.特殊经线①0º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②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地球与地球仪知识点高考随着人类对地球的认知和探索的深入,地理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地理学科的一部分,地球与地球仪的知识点不仅仅是高考的考点,更是我们了解和保护地球的基础。
下面,我将从地球的结构、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和地球环境污染等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来探讨地球的结构。
地球是一个由多个层次组成的行星,由内向外依次为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
内核是地球的最内层,由固态铁和镍组成;外核由液态铁和镍组成;地幔是由固态矿物质和岩浆组成的,它是地球的大部分体积;而地壳则是地球的表面覆盖的最薄层,由岩石和土壤构成。
这一结构使得地球具有稳定的外层和内部活动的能力,为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环境。
然后,我们来了解一下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地球仪是用来模拟地球表面的球面体,能够更好地展示地球各个部分的地理形状、地理位置和地域分布等信息。
在使用地球仪时,我们可以通过旋转地球仪,观察和比较各大洲、国家和城市之间的相对位置、距离和面积。
地球仪还可以配合经线和纬线,帮助我们了解地理坐标和时区的概念,并帮助我们理解地球上的气候现象和气候带的分布规律等。
掌握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表面的各个部分,有利于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地理学科。
此外,我们也不可忽视地球环境污染这个时下关注的问题。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但由于人类的不负责任行为,地球正面临着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退化等严重问题。
空气污染给我们的健康和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破坏,水污染对水资源的供应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负面影响,土壤退化威胁我们的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护地球,我们应该增强环保意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推动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只有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身边做起,积极行动,才能使地球永续发展。
综上所述,地球与地球仪的知识点在高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是我们了解和保护地球的基础。
了解地球的结构和地球仪的使用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态和地理位置。
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如下图:2.地球仪:概念: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没有长度、面积和方向、形状的变形,所以从地球仪上观察各种景物的相互关系是整体而又近似于正确的。
如下图。
(1)经线和纬线的特点:说明:①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线,也称子午线。
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都呈半圆状且长度相等;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
②纬线: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并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纬线。
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在地球仪的表面,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圈。
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为一点。
赤道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
③经纬线是人们虚拟定义的刻度线,即可用来划分地球表面区域,也可用来表示地面位置。
它是一个理论设想线,线无粗细,点无大小。
④在地球仪上,东西方向是相对的,是无限方向,只有比较才有东西之分;南北方向是绝对的,是有限方向。
⑤几条重要纬线的地理意义:赤道:最长纬线;南北半球分界;全年昼夜等长。
北回归线:太阳直射地表的最北界;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
南回归线:太阳直射地表的最南界;热带与南温带的分界。
北极圈:北半球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南界;北温带与北寒带的分界。
南极圈:南半球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北界;南温带与南寒带的分界。
(2)经度和纬度的划分:①经度:⏹图示:⏹划分: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
⏹分布规律:东经度的度数愈向东愈大,西经度的度数愈向西愈大。
⏹划分半球:(如下图)20°W~0°~160°E为东半球;160°E~180°~20°W为西半球。
东西半球的划分东西半球图①经度:⏹图示:⏹划分: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
高中地理地球与地球仪知识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 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