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训练(所有课文练习)
- 格式:docx
- 大小:24.92 KB
- 文档页数:9
11 春班级: 602班姓名:于佳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酝酿.(liànɡ)嫩.叶(nèn)抖擞.(sǒu)鸟巢.(cháo)B.薄.烟(báo)黄晕.(yùn)披蓑.(suō)戴笠.(lì)C.宛.转(wǎn)赶趟.(tànɡ)嗡嗡.(wēnɡ)眨.眼(zǎ)D.迷藏.(cánɡ)散.心(sǎn)涨.水(zhǎnɡ)应和.(hè)2.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A.欣欣然:高高兴兴的样子;朗润:明朗湿润。
B.卖弄:炫耀;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C.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舒适:舒展。
D.黄晕:昏黄不明亮;赶趟儿:原意是赶得上,这里是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3.(1)指出下面描写春花的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②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
()③野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2体感很强的繁花闹春图。
4.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5.描写春雨细密轻盈的句子是:;文章赞美春天“美”的特点的句子是:。
6.从全文结构看,若给每部分拟写一个小标题,应是:()—()—()。
7.课文有“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诗句,是写春雨、春风的。
请你再写出一、两句描写春天的诗句。
阅读文段,然后按要求答题。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8.文段抓住了春雨、、的特点来写。
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5分)1.校文学社准备拍摄一部《礼赞2022》的短片,下面这段文字是短片的开篇词,请你帮忙完善文字稿。
(4分)2022年的星空,因众多修身养德之人而光辉灿烂。
2022年的山河,总有人在默默守护。
他们中有沉默guǎ言、以微薄.之力辛勤耕耘的普通人,也有热忱纯cuì、立场坚定的民族楷模……他们从不同方面诠释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彰显着理想光辉和人格力量,让那些怅.然的人获得精神的滋养、人生的启迪。
(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沉默guǎ()言纯cuì()(2)加点字在文中的读音是()(2分)A.bózhǎng B.bóchàngC.báo zhǎng D.bǎo chàng2.古诗默写。
(8分)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诗歌语言生动形象,增强表现力,更富意蕴。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创造出一种极其开阔的意境;“(3)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对远行友人的关切和同情;“(5)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夜上受降城闻笛》)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7)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潼关》)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3.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我们在读名著时,要注重整本书的阅读。
读了《朝花夕拾》《西游记》后,你有什么感受和看法呢?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读了《朝花夕拾》,消除了我们与经典的隔膜,拉近了我们与鲁迅的距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II )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知识达标 (共6题;共24分)1. (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A .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是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B . 我国古代儒家经典“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尚书》C . 冰心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往事》《寄小读者》等D . 《观沧海》作者是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2. (2分)山水游记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古人也常常借山水来表达感情,下面几首诗没有同时写到山水的是()A . 李白《渡荆门送别》B . 曹操《观沧海》C .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D . 王湾《次北固山下》3. (2分)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 《在山的那边》这首诗抒写了诗人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
B . 《春》的作者老舍是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C . 《伊索寓言》里的不少内容是影射当时社会现实的,如《狼和小羊》《乌龟和老鹰》就以绝妙的讽刺笔法,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
D . 《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
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作者马致远是唐代著名戏曲作家。
4. (8分)默写(1)①________,以观沧海。
(曹操《观沧海》)(2)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 。
(杜牧《泊秦淮》)(3)________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子在川上曰:“________,不舍昼夜”。
(《论语》)(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 。
(《虽有嘉肴》)(6)“________”,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第一课时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奇迹( ) 发髻( ) 看护( ) 贮蓄( ) 镶边( )xiá( )窄宽chǎng( ) 水zǎo( ) chãng( )清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响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着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慈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空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下面句子选择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_____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②山尖全白了,给蓝天_____上一道银边。
③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____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A.挂织照B.披缝映C.顶镶射D.垂添照4.作者抓住了济南冬天的特点,描绘了五幅图画,请在下面空格部分填上其中的二幅。
重点难点探究:(一)典型例题探究点一:分析文章的线索例题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试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说明。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线索。
通读全文,理清文章主要写了那些内容,从中分析作者所融入的感情,从而确定文章的感情线索。
答案:文章一开头,就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赞美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下文描写的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联系的。
点拨: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来理解。
单元归属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体验。
以下是单元安排:第一单元:人与自我之一(家庭亲情)第二单元:人与自我之二(学习体验)第三单元:人与自然之一(自然美景)第四单元:人与自然之二(理想信念)第五单元:人与社会之一(科学世界)第六单元:人与社会之二(想象世界)二、教科书的主要特点:第一,构建新的教科书体系。
这本书力图构建语文综合实践体系。
按人与自我(人类、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与社会(社区、群体、家庭、民族、国家等)、人与自然(自然环境、生态等)三大板块组织教材,每个板块分若干单元(主题),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
采用这种编排体系,注重教材的实践性,自始至终把语文学习置于实践活动之中;突出教材的综合性,减少头绪,突出重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与个性发展、人格养成整合在一起。
第二、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各个环节的设计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
力图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教科书内容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培养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与开发潜在能力、创新能力的统一。
第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
阅读部分,选文的练习和提示,都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自主建构文本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理解。
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仅是获得信息、汲取知识、而且是发现自我、充实自我。
写作、口语交际部分,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展示独特个性、使学生的学习写作和口语交际,成为他们健康人生重要开端。
尤其是综合性学习部分、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自主选择确定活动内容和方式、突出合作性,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培养创新精神。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全) 以下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复习资料:
1. 课文复习:
- 第一单元:《论语》
- 第二单元:《小孩和狼》、《光明和热》
- 第三单元:《游子吟》、《孟母三迁》、《咏鹅》
- 第四单元:《飞鸟集》、《念奴娇·赤壁怀古》、《静夜思》
- 第五单元:《小兔的新家》、《小花的环境保护日记》
2. 重点知识点复习:
- 识记基础知识点:
- 字词句语篇的认读和运用
- 词语的意义、用法以及搭配规律
- 短语、句子、篇章的结构特点及作用
- 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情感、意义等
- 理解解读能力:
- 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 借助上下文等线索推断词义、句义等
- 整体把握和理解课文
- 运用写作能力:
- 模仿背诵篇章
- 初步了解文言文基础知识
- 进行自由写作
- 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
3. 重点习题练习:
- 选择题练习
- 阅读理解题练习
- 完形填空练习
- 作文练习
此外,你还可以参考教材中的每个单元的课后习题和练习册,这些资料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复习和巩固知识点。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祝你学习进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1.为了真实地了解先生课外阅读的状况,育才中学决议采用问卷的方式,在全校展开一次课外阅读状况调查。
请阅读下面资料,按要求答题。
资料一在回收的50份有效问卷中,简直一切人在第一题〝你以为课外阅读是必要的吗〞的答案中,选择了〝十分必要〞或〝必要〞,区分占46%和50%,仅有两名同窗选择了〝不是很必要〞。
不少同窗在〝阅读心得或感受〞中表示,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感兴味的内容停止课外阅读,可以〝拓展知识面〞〝丰厚内心世界〞〝熏陶情操〞〝提高修养〞〝完善人生观和价值观〞。
虽然绝大少数先生内心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真正付诸实际的比例并不高。
44%的先生把课余时间用于〝玩游戏〞,只要40%的先生把课余时间用于〝阅读〞,其他的先生在课余时间选择了〝旅游〞〝体育运动〞等。
资料二调查显示,平均每天课外阅读时间超越1小时的先生不到半数,52%的先生课外阅读时间为0.5~1小时。
而阅读的时间段以〝睡前〞为主,占68%。
另外,18%的先生会在〝上课时〞读课外书,14%的先生选择在〝早上或半夜等其他时段〞停止课外阅读。
资料三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一个现象:碎片化阅读正在盛行。
碎片化阅读,是指读者经过电子书、网络等停止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的形式。
经过微博获取信息的先生就占调查的八成以上,〝信息量大、阅读方便、更新速度快〞是先生热衷微博的缘由。
而时间的碎片化也直接助推了快餐式的浅阅读,即不需求思索而采取腾跃式的阅读方法。
所谓囫囵吞枣、一目十行、生吞活剥,追求的是持久的视觉快感。
(1)资料一、二反映出先生阅读的哪些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针对资料三,请你谈谈碎片化阅读的利害。
11 春班级: 602班姓名:于佳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酝酿.(liànɡ)嫩.叶(nân)抖擞.(sǒu)鸟巢.(cháo)B.薄.烟(báo)黄晕.(yùn)披蓑.(suō)戴笠.(lì)C.宛.转(wǎn)赶趟.(tànɡ)嗡嗡.(wēnɡ)眨.眼(zǎ)D.迷藏.(cánɡ)散.心(sǎn)涨.水(zhǎnɡ)应和.(hâ)2.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A.欣欣然:高高兴兴的样子;朗润:明朗湿润。
B.卖弄:炫耀;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C.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舒适:舒展。
D.黄晕:昏黄不明亮;赶趟儿:原意是赶得上,这里是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3.(1)指出下面描写春花的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②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
()③野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2体感很强的繁花闹春图。
4.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5.描写春雨细密轻盈的句子是:;文章赞美春天“美”的特点的句子是:。
6.从全文结构看,若给每部分拟写一个小标题,应是:()—()—()。
7.课文有“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诗句,是写春雨、春风的。
请你再写出一、两句描写春天的诗句。
阅读文段,然后按要求答题。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8.文段抓住了春雨、、的特点来写。
古代诗歌四首课时训练一、积累相关文学常识.1、《观沧海》的作者是,字,末年家、家和诗人.他的诗以见称.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是代诗人.3、《天净沙. 秋思》中的“天净沙”是,“秋思”是,作者是代著名作家.二、整体感知.1、《观沧海》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2、《观沧海》是写景抒情诗,描绘了一幅壮丽景象,抒发了作者的抱负.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4、《次北固山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5、《天净沙秋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基础知识1、按原文填空.①《观沧海》展示曹操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词句是:________.③《次北固山下》表达出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 ,_ _______.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sǒng zhì()()jié()石澹澹()()萧瑟()()3、下面不是对偶的一句是()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D.乡音何处达?归雁洛阳边4.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第一句诗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B.第二句话的意思是:旧年的春景生机盎然,令人难以忘怀. C.“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时序匆匆交替,怎不叫身在异乡的诗人更生思乡之情?D.诗人将“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四、阅读理解:(一)读《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次北固山下(次:)客路青山外(客路:)乡书何处达(乡书:)海日生残夜(残夜:)2.诗中的千古名句是,.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的景物有哪些?(二)读《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曲的第一句用了三个词,写了三种景物,即、、.2.前三句用了个短语,写出了秋郊黄昏的、.3.曲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能侧面表现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诗句是.参考答案:一、1、曹操孟德东汉政治军事慷慨悲壮2、王湾唐3、曲牌名题目马致远元戏曲二、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统一中原建功立业3、写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景4、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5、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三、1. 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②断肠人在天涯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 竦峙碣dàn dàn xiāo sè 3.D 4.B四、(一)1.次:停泊;客路:旅途;乡书:家书;残夜:夜将尽未尽之时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一种欢乐、积极、向上的情怀.3.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等(二)1.名;老树、老树上的枯藤、老树上的昏鸦2.三;名词;苍凉、幽静3.断肠人在天涯;古道西风瘦马.。
6 理想班级:姓名:1.测测你的注音速度:蜕.()饥.()寒缀.()连倔.()强洗濯.()玷.()污扒.()窃诅.()咒.()2.根据注音写出汉字:海天相wěn()lànɡ()子回头lùlù()终生绝处fãnɡ生()可wànɡ()不可jí()3.相信你能给下列词语一个正确的解释:(1)可望不可即:(2)濯:(3)玷污:(4)诅咒:4.知识迁移:坚持点点①“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但要获取成功,其实还需要好好地坚持到底。
如果坚持不到终点,就会失去差不多全部的意义。
所谓“笑到最后的笑得最好”就是这个意思,所谓“功亏一篑”也是这个意思。
人的一生必须通过不断 a (争取、竞争、抗争)才能获得一些机会,才能拥有一丝希望。
机会仅仅是一种幸运,希望也最多不过是挂在高处的一个奖杯。
奖杯的设置只是一种诱惑,诱惑的目的,在于激发我们显示实力。
显示实力的过程,常常需要忍耐。
这实际上是很难归入 b (抗争、竞争、竞技)范畴的,在更多的时候更多的人身上只不过是一种浮躁和慌张而已。
滴水不求朝夕之效,故能坚持到穿石的日子;穿石之后,依然平心静气,坚持着自己的步伐。
这就是沉着。
沉着拒绝急功近利,所以才会勾起人们的长久怀念,所以才会对所有的人永远地发挥作用。
于是,就不可能气宇轩昂,就不可能目光“远大”,就不可能慷慨陈词,只能以一副艰难的样子,维护自己的不屈。
中可能最不引人注目,但却最能鼓舞我们这些虽然平凡但仍要生活的人。
其实,如果我们能以这样的 c (竞技、抗争、竞争)状态来应付我们所有平淡无奇的日子,这本身就是一种奇迹。
⑥坚持是一种品质,需要我们去培养;而坚持的可贵之处,也正在于它可以培养我们的许多品质。
⑦一鸣惊人的人,肯定是默默无闻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豁然开朗的境界,必须得经过一段昏暗狭窄的路程。
这之间,最重要的是坚持。
⑧愚公荷担移山,终得天帝相助,达摩静坐参禅,石壁为之感化。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反思《纪念白求恩》教学反思1. 成功之处引导学生理解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通过背景介绍和文本分析,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白求恩的伟大人格。
注重语言的品味和分析,如对排比句的讲解,增强了学生对议论文语言表现力的认识。
组织了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白求恩精神的理解和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和表达能力。
2. 不足之处对于白求恩精神与当代社会的联系探讨不够深入,学生可能只是表面理解,难以将其真正融入生活。
对议论文论证方法的讲解不够生动,部分学生掌握得不够扎实。
3. 改进措施补充更多当代具有白求恩精神的人物事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种精神。
运用更多实例来讲解论证方法,增加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反思1. 成功之处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牧羊人形象,让他们感受到了人物的坚韧和无私奉献精神。
注重环境描写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推动情节的作用。
开展了复述故事的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2. 不足之处对小说主题的挖掘不够深入,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可能不够全面。
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关注不足,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拓展。
3. 改进措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小说主题,如人类的责任、生命的意义等。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组织小组交流,分享不同的阅读感受。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反思1. 成功之处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切入点,引发他们对困难和挫折的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主旨。
指导学生进行心理描写的分析,让他们学会通过心理描写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讲述克服困难的故事,培养了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 不足之处对文中父亲的教育方式探讨不够充分,没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时,缺乏有效的拓展和引导,导致学生的思考不够深入。
3. 改进措施组织学生讨论父亲的教育方式,让他们对比不同教育方式的优缺点。
《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填空(1)水何澹澹,。
(2) ,洪波涌起。
(3)我寄愁心与明月,。
(4)《观沧海》一诗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既写景又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6)《天净沙·秋思》中的语句,“ ,,”将不同景物组接在一起,从正反两方面烘托出羁旅游子内心的凄楚与悲怆。
(7)《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
【答案】(1)山岛竦峙(2)秋风萧瑟(3)随君直到夜郎西(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7)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解析】有错别字该题不得分。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律诗,一首八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五六句要对偶,平仄也有规定。
B.《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曹操,字翼德,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七言律诗。
D.《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答案】A【解析】B.作者曹操,字孟德。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七言绝句。
D.《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
3.杜甫有句名言曰:语不惊人死不休!语若惊人,须要炼字。
下面的对联别出心裁,上联中的“读”字,人格化地活现出水中景,请你在下联中填写一个动词,与“读”相对,拟人化地表现出山里的情趣。
水清鱼读月山静鸟________天【答案】谈【解析】对仗的要求: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
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
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
26 皇帝的新装班级:姓名:1.下列加点字读音没变化的一项是()A.称.职称.霸一方B.和.气随声附和.C.更.衣三更.半夜D.分.外分.毫不差2.下边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辨别出哪些是聪明人,哪些是傻子。
B.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竞织得怎样了。
C.这两个家伙正在以全幅精力织布,但是一根丝的影子也看不见。
D.“哎芽,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观看。
3.作出正确的判断: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是其基本义的一项是()A.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B.“那真是理想..的衣服!”皇帝心里想。
C.可是他们的织布机上连一点东西的影子..也没有。
D.全城的人都听说这织品有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所以大家……4.哪一组均为褒义词()A.华丽精致炫耀漂亮B.聪明煽动揭发诚实C.保护伟大英明害怕D.满意骄傲崇高优秀5.下列句子只有一个意思的是()A.我看见他们很高兴。
B.他正在火车上写标语。
C.学校中青年教师比老年教师多。
D.喜欢乘马车游玩。
6.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1)“那真是理想..的衣服!”(皇帝认为这衣服理想是因为什么?)(2)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这一句刻画了皇帝怎样的性格?)(3)“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两个“难道”写..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出了他怎样的心理?)(4)“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随声附和着。
每人都乐。
(句中强调“每人”有什么用意?)7.做个小医生,诊断并治疗。
下面几句话中的加点词语,有三处不够恰当,请找出加以改正。
(1)中国政府一向主张和平解决国际间...①的争端。
(2)目前,正是中国电影在国际上...②崭露头角的时候,应该抓住这个机会,使中国电影走向国际..③。
(3)通过制订中央银行法和采用国际间...④通行的会计制度,中国的银行也将全面与国际⑤市场接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鉴赏专题训练《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思想内容】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名句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的运行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灿烂的银河斜贯天空,那远远的一端伸向大海,好像发源于沧海,日月星辰的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大海宛若日月星辰的母亲。
这是诗人丰富而奇特的想象。
诗人创造出这样一个宏伟的意境,也最能表达自己博大的胸襟。
【艺术手法】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
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意思又很含蓄。
【五年中考试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选出对曹操的《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2分)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直叙其事,交代了观海的地点。
B.“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六句,动静结合,写出了大海波澜壮阔、山岛高耸屹立、草木生机勃发的特点。
C.“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四句,是诗人对眼前实景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磅礴气势。
D.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答案】C(2分)【解析】“日月之行”四句,是作者想象之景,不是实景,实景是“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六句。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整理)资料一、课文内容回顾本文档整理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的复资料,包括以下内容:1. 第一单元:课文《说话的艺术》、《寒号鸟》、《阿里巴巴与四十个小偷》等。
2. 第二单元:课文《鲁宾逊漂流记》、《伊索寓言》等。
3. 第三单元:课文《不慌,有方》、《一个匣子》等。
4. 第四单元:课文《达尔文博物馆》、《僧人》等。
5. 第五单元:课文《昨日重现》、《月亮》等。
6. 第六单元:课文《母亲的心》、《小石潭记》等。
以上课文内容都在课本中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和解读,建议同学们认真研读相关课文,理解文本意义和背后的思想。
二、知识点梳理本部分对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的重点知识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词语理解:例如词义辨析、词语搭配等。
2. 语法知识:例如句子成分、短语、从句等。
3. 阅读理解:例如阅读文章后的问题回答和推理判断等。
4. 写作技巧:例如作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技巧。
在复过程中,同学们可以结合教材中的练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巩固,同时注意查漏补缺。
三、课后题答案及解析为方便同学们检查复情况,本文档对教材中的课后题进行了编写答案和解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四、重难点解析与讲解针对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本文档提供了详细的解析和讲解,帮助同学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五、复计划安排为帮助同学们合理安排复时间,本文档提供了一个复计划的安排示例,供同学们参考。
六、研究建议与备考技巧最后,本文档给出了一些建议和技巧,帮助同学们更高效地研究和备考语文课程。
希望本文档能够对同学们的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取得好成绩!。
初一语文同步答案【篇一:(含答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套同步练习题】lass=txt>第一单元【知识在线】新学期开始了,又一阶段的语文学习之旅启程了。
第一单元以人生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
本单元的选文,注意题材、体裁、风格的多样性。
《在山的那一边》是一首抒情诗,作者借一个山里孩子追求理想的经历,说明不懈努力就能达到目的。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美国作家的作品,文章通过作者少年时的一次经历,启示我们遇到困难要努力去面对。
《生命生命》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的散文名篇,通篇洋溢着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赞美。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语言十分精美的散文,文章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感悟。
《童趣》是古代散文,表现了作者小时候的生活乐趣,全文想象丰富奇特,充满童真童趣。
这五篇课文,既涉及理想,有涉及理想之路;既弘扬奋斗精神,又有个人的经验之谈;既说到事业上的困难,有讲到命运的遭遇;既讲苦斗,又讲乐趣,给人多方面的启示。
为我们日后的人生之路点亮了一盏心灯。
【重点锁定】学习这个单元,必须抓住如下要点: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提炼文章主旨。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会思考人生。
4、学会朗读,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5、学习并积累课文中精彩的字词句段,学会在自己的表达中运用本单元精彩的语言材料。
第一课《在山的那一边》(建议安排1课时)[学法导引]这是一首抒情诗。
学习诗歌,必须了解诗的特点,即:①思想感情强烈②联想想像丰富③形象意象鲜明④语言精炼,富有节奏感,多讲求押韵。
全诗以抒情的笔调通过写童年时的想望、困惑和成年后的感悟、信念,告诉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
本文这种“告诉”并不是概念化的语言直白,也不是情感的直接抒发,而是借助于“山”和“海”这两个具有审美意义的形象来进行的。
“山”,暗指现实的世界,它封闭、灰暗、压抑、落后,是要挣脱和超越的对象,是重重困难、道道难关;“海”暗指想象的世界,它开阔、光明、自由,是要竭力追求和实现的目标,是理想的境界。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16 化石吟班级:姓名:1.测测你的注音速度:奇幻.()远古.()骸.()骨乌.()有潜.()行裹藏.()葱.()茏.()幽雅.()2.根据注音写出汉字:shì()去万zǎi()苏xǐnɡ()fǔ()朽qū()壳zhòu()纹dànɡ()案hánɡ()船猛mǎ()zhuó()越3.给下列词语一个合理的解释:(1)造物主:(2)骸骨:(3)海枯石烂:(4)日转星移:4.根据给出的词语造句:(1)奇幻:(2)葱茏:(3)幽雅:(4)海枯石烂:(5)日转星移:5.学习本诗运用的拟人手法,选择一种小动物或植物,写一段话。
6.知识迁移:纸器时代新60世纪90年代,尸体复活技术已十分成熟,于是使考古成为地球上最热门的工作。
年轻的考古学家们在南极挖出一具古尸,经鉴定这个人死于旧20世纪90年代,这个时期是旧人类阶段。
科学家们使用尸体复活技术,让这个人“醒”了过来。
考古学家们开始提问了:“在你生活的那个年代里,人都干什么?”“挣钱。
”“‘钱’是什么?”“一种特殊的纸。
”“除了挣钱呢?”“混文凭。
”“什么是‘文凭’?”“一种特殊的纸。
”“呃……你们最基本的生活还需要什么?”“需要有身份证。
”“什么是‘身份证’?”“一种特殊的纸。
”“那结婚证、驾驶证、工作证、绿卡、职称证书、Internet证书……”“都是一些特殊的纸。
”不必再发问了,于是考古学家们将这古尸生活的那个时期称为“纸器时代”。
考古学家们做了一篇题目为《新人类诞生史》的论文。
其主要论点是:纸器时代是旧人类社会的末期,而后由于一场各种纸造成的灾难,导致旧人类的消亡。
而后,才出现了我们——新人类。
(1)结合上下文内容思考“纸器时代”应指的是什么时代?(2)指出下面引号使用表示的意思不同的一项()A.让这个人“醒”了过来B.什么是“文凭”C.“钱”是什么?D.什么是“身份证”(3)在本文的作者看来,左右当今社会人们生活的东西是什么?它讽刺了一种什么样的现象?(4)如何理解“挣钱”与“混文凭”二词?这两词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实呢?(5)这篇文章运用了丰富的想像、幻想能力,写出了一个应引起人们警觉和思考的问题。
该文体裁应是()A.童话B.神话C.科幻D.寓言参考答案16 化石吟1.huànɡǔháiwūqiáncánɡcōnɡlónɡyǎ2.逝载醒腐躯皱档航犸卓3.(1)基督教徒认为上帝创造万物,因此称上帝为“造物主”。
(2)尸骨。
(3)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
(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4)形容时间流逝。
4.略5.略6.(1)指的是旧20世纪90年代,即我们当今生活的时代。
(2)A(3)左右当今社会人们生活的是一堆废纸,它讽刺了纸品泛滥成灾,无形中成为了人类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的怪异现象。
(4)“挣”字写出了赚钱的不容易,“混”写出了捞文凭的一种轻松感。
这说明当今社会生活的艰难。
但艰难之中弄文凭却很容易,说明文凭含水分太多。
(5)C17 看云识天气班级:姓名:1.找出每组中注音有误的一项,在下面画上“”然后改在后面的括号里:A.峰峦.luán一霎.chà间日晕.yùn()B.弥.mí漫单薄.báo预兆.zhào()C.丝丝缕缕..lǚ朦.mónɡ胧绸.chóu幕()D.粼.lín波轻盈.yínɡ冰雹.bào()2.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性:(1)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
()(2)月光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3.本文依次介绍了八种云,其名称是、、、、、、、、。
4.语言积累。
从课文中抄下你认为精彩的词语或句子:词语:句子:5.指出下列语句所运用的说明方法:A.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B.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
”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
()C.自美国发生“9·11”事件后,最新的多项民意测验表明,70%的英国人支持布莱尔和美国并肩作战的决策。
()D.有的像一床大棉絮,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
()E.恐怖主义是危害人类罪,主要包括劫持飞机、绑架人质及外交官等。
()6.“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有一定的限度。
”这句话怎么理解?7.试说出一、两则与天气变化有关的谚语。
8.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练习。
①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②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
③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凌沙。
④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
⑤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⑥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
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
⑦积云都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
⑧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
⑨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⑩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1)试指出第③句中的一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2)本文段介绍了、、、几种云,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3)选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4)本文段从文字上看,它具有什么特点?(5)⑤⑥中加点词“一般”“左右”能否去掉?为什么?(6)本文段主要说明了什么事理?参考答案17 看云识天气1.A.shà B.bó C.ménɡ D.báo2.(1)形容词(2)动词3.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4.略5.A.引用 B.作诠释、引用 C.列数字 D.打比方 E.下定义6.意思是这不是绝对的。
7.“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8.(1)绫纱(2)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常在两千米左右的高空,都是很美丽的(3)打比方、下定义、列数字。
(4)简洁、准确。
(5)不能,去掉以后语言就不准确、不严谨,也就没有科学性。
(6)主要说明了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的特点。
19* 月亮上的足迹班级:姓名: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A.唤.醒(huàn)大厦.(xià)操纵.(zònɡ)旅.行(lǔ)B.狭.小(xiá)轨.道(ɡuǐ)遥.望(yáo)昂.首(ánɡ)C.椭.圆(tuǒ)摄.像(shè)舷.舱(xuán)海域.(yù)D.健.步(jiàn)探.索(tán)挺.立(tǐn)液氢.(qīnɡ)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观测摇远小心翼翼昂首挺立B.轨道畅谈剧烈振动胜利着陆C.精确故障缓缓上升手工操纵D.溅落采集直指篮天意味深长3.下面几组都是虚词,词性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已经仍然大概简直B.对于关于为了一定C.啊呀哎哟哈哈哗啦D.并且或者虽然一再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①19日晚上9点32分,地面指挥中心发来呼叫。
三个人急忙起身。
这一天,他们应该按计划登上月球。
飞船开始作减速飞行,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到神往已久的月亮上空了。
三个宇航员紧张地工作着,他们手握操纵杆,以防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就用手工操纵。
还好,计算机发着正常的指令。
7月20日上午7点32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换乘登月舱,并与地面指挥中心通了话。
不久,登月舱和飞船脱离,飞船继续在绕月轨道上飞行,登月舱则开始降落,在椭圆形轨道上缓缓下降。
②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
登月的宇航员兴奋地向休斯敦地面中心报告:他们已经胜利着陆。
休斯敦地面中心也高兴地祝贺他们的成功。
③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
11点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了月球。
月面上到处是细小的颗粒,有点像地球的海滩,紧接着,奥尔德林也来到了月面。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
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
这一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
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4.将文段中所述三个时间发生的事情,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①19日晚上9点32分②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③7月21日上午11点51分5.从宇航员的行动中,可以看出登月行动非同一般,从描写宇航员行动的语句中,找出体现这一点的两个词语。
①②6.文中第③段加点的词“这”指代的是。
7.为什么说这次登月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8.假设你此时此刻正在远离地球的茫茫太空中旅行,透过舷窗,你看到了美丽的地球,请以此为出发点,展开联想,写一段二三百字的短文。
9.请以月亮或月光作为描写对象,写一段文字烘托人物的高兴、惬意或悲伤、孤独的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情。
(选取其中的一种来写,50字以内)t参考答案19* 月亮上的足迹1.B2.C3.A4.①宇航员做登月准备。
②登舱降落月球。
③宇航员登上月球。
5.①急忙②紧张6.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时候7.因为这次登月是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
8.略 9.略20* 山市班级:姓名:1.文学常识:蒲松龄(1640~1715),字,一字,别号,世称。
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人。
早年就有文名,但屡次应省试落第,71岁始成贡生。
除中年一度在宝应作幕客外,都在家乡为塾师。
著有、、、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青冥.()禅.院()高垣.()睥睨..()飞甍.()城郭.()霄.汉()窗扉.()缥缈..()倏.忽()市肆.()3.从文中找出并解释表时间的词语:。
4.看看文中山市蜃景的变化可分为哪几个层次?5.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6.找出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在句中的意义。
7.一词多义(解释):然.数年恒不一见()然数.年恒不一见()然数尘气莽莽然.()层层指数.()其.实过之()树形团团如帷盖.()其盖不可计其.层次矣()盖.为不识者()二三日者.云()者堂若者.()8.找出有词类活用的句子并翻译。
9.找出两种古汉语句式。
(1)判断句(2)省略句10.简答题:为什么山市在文中又被称为“鬼市”?11.翻译下面文段: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
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12.给下列文段加注标点: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