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数显外径千分尺操作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4.89 MB
- 文档页数:4
外径千分尺操作规程一、引言外径千分尺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用于测量物体的外径尺寸。
本操作规程旨在确保操作人员正确、安全地使用外径千分尺,准确测量物体的外径尺寸。
二、设备准备1. 确保外径千分尺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无损坏或松动的部件。
2. 清洁外径千分尺的测量面和刻度尺,确保无灰尘或污垢。
3. 检查外径千分尺的刻度尺是否清晰可读,如有模糊或磨损,应及时更换。
三、操作步骤1. 选择适当的外径千分尺,根据被测物体的尺寸范围和精度要求进行选择。
2. 调整外径千分尺的刻度尺,使其零点对齐。
3. 将被测物体放置在外径千分尺的测量面上,确保物体与测量面接触均匀。
4. 轻轻旋转外径千分尺的滚轮,直到感觉到物体与测量面之间有一定的阻力。
5. 读取外径千分尺上的刻度值,注意精确到千分之一毫米。
6. 重复以上步骤,进行多次测量,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7. 记录测量结果,包括被测物体的尺寸和测量时间等信息。
四、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熟悉外径千分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安全操作。
2. 在测量过程中,应避免外径千分尺与硬物碰撞,以免损坏测量面和刻度尺。
3. 在测量前,应检查被测物体的表面是否平整,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 外径千分尺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在测量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外径千分尺的稳定,避免晃动或震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五、操作记录操作人员应根据实际操作情况,记录外径千分尺的使用情况,包括测量结果、被测物体的信息、操作时间等。
记录应保存并归档,以备日后查询和参考。
六、附录外径千分尺的维护保养规程、校准方法和常见故障处理方法等,可以作为附录提供给操作人员参考。
以上为外径千分尺操作规程的详细内容,通过遵守本规程,操作人员能够正确、安全地使用外径千分尺,准确测量物体的外径尺寸。
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并记录相关信息以备后续参考。
外径千分尺操作规程一、引言外径千分尺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用于测量物体的外径尺寸。
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制定本操作规程,规范外径千分尺的使用方法。
二、适合范围本操作规程适合于所有需要使用外径千分尺进行外径测量的工作人员。
三、设备准备1. 外径千分尺:确保外径千分尺的刻度清晰可读,零位准确。
2. 清洁布:用于清洁外径千分尺的刻度和测量面。
3. 校准块:用于校准外径千分尺的准确度。
四、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a. 确保工作区域整洁干净,避免灰尘和杂物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b. 检查外径千分尺的刻度和测量面是否清洁,如有污垢应使用清洁布进行清理。
c. 检查外径千分尺的零位是否准确,如有偏差应进行调整。
2. 测量准备a. 将待测物体放置在平整的工作台上,确保其稳定。
b. 根据待测物体的尺寸选择合适的外径千分尺进行测量。
c. 使用清洁布擦拭待测物体的测量面,确保无灰尘和污垢。
3. 测量操作a. 将外径千分尺的测量面轻轻放置在待测物体的外径上,确保与物体表面充分接触。
b. 用适当的力度旋转外径千分尺的刻度盘,直到刻度盘上的刻度与待测物体的外径相符。
c. 读取外径千分尺上与刻度盘对应的刻度值,作为测量结果。
4. 测量记录a. 将测量结果记录在相应的测量表格或者记录本上。
b. 根据需要,可以记录多次测量结果并求平均值,以提高测量精度。
五、校准与维护1. 定期校准外径千分尺的准确度,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2. 根据需要,对外径千分尺进行维护,如清洁、润滑等,以保持其正常运行状态。
3. 如发现外径千分尺存在故障或者损坏,应及时报修或者更换。
六、安全注意事项1. 在操作外径千分尺时,应注意手部安全,避免手指被夹伤。
2. 使用外径千分尺时应保持专注,避免分散注意力导致操作失误。
3. 在测量过程中,应避免外径千分尺与硬物碰撞,以免造成刻度盘损坏或者测量面变形。
七、操作规程的制定和修订1. 本操作规程由负责外径测量工作的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修订。
外径千分尺操作规程一、引言外径千分尺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用于测量物体的外径尺寸。
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制定本操作规程,以指导操作人员正确使用外径千分尺进行测量。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需要使用外径千分尺进行外径测量的工作场所和操作人员。
三、设备准备1. 确保外径千分尺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无损坏和松动现象。
2. 清洁外径千分尺的测量面和刀尖,确保无灰尘和污垢。
3. 检查外径千分尺的刻度是否清晰可读,如有模糊或磨损应及时更换。
四、操作步骤1. 准备被测物体,确保其表面无明显缺陷和污垢。
2. 将被测物体放置在稳定的平面上,确保其不会滑动或晃动。
3. 手持外径千分尺,将刀尖轻轻放置在被测物体的测量点上。
4. 轻轻旋转外径千分尺的刻度盘,直到刀尖与被测物体紧密接触。
5. 读取刻度盘上的数值,记录下测量结果。
6. 移动外径千分尺,将刀尖放置在下一个测量点上,重复步骤4和步骤5。
7. 完成所有测量后,将外径千分尺放置在干燥、清洁的地方。
五、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外径千分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在测量过程中,应保持手持外径千分尺的手稳定,避免手部晃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 切勿用力过大,以免损坏被测物体或外径千分尺。
4. 外径千分尺在使用前应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5. 若测量结果出现异常或不一致,应及时检查外径千分尺和被测物体,排除故障或重新测量。
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为什么测量结果不准确?可能是由于外径千分尺损坏或刻度盘读数错误导致的。
应检查外径千分尺的工作状态和读数准确性,如有问题应更换或重新校准。
2. 如何保养外径千分尺?应定期清洁外径千分尺的测量面和刀尖,避免灰尘和污垢影响测量结果。
同时,应妥善保管外径千分尺,避免碰撞和损坏。
3. 如何避免手部晃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操作人员应保持手的稳定,可以使用辅助工具或支架固定被测物体,以减少手部晃动对测量结果的干扰。
1. 千分尺(也叫螺旋测微器)的认知:
测量范围:0—25mm;
精确度:0.01mm,0.001mm;
工作温度: 0---﹢40℃;
湿度:相对湿度≤80%不受影响.
2.千分尺的结构:(如下图)
A.测砧
B.测杆
C.锁定夹
D.螺母套管
E.螺杆
F.鼓轮 G .棘轮 H 旋转筒 3.操作步骤:
1)检查是否合格,是否贴有合格证; 2)松开锁定夹;
3)检查千分尺基准线零刻度线与旋转筒零刻度线是否对齐;
4)匀速转动旋转筒,使产品测量部位与测杆和量面之间紧密靠拢.使用千分
尺顶端的微调钮可使测量更精确. 5)读数;
6)测试完毕,检查千分尺外观是否完好,合格后将千分尺归位至零,锁好锁定
夹,将千分尺放入盒内.
A B D F E G
C
H
4.使用注意事项:
1) 防撞击,防掉地,以免丧失精度;
2) 测杆与量面必须常保持清洁,使用后涂薄层防锈油,并放入盒内;
3) 测杆螺纹部分不宜旋出轴套外,旋出长度小于26mm;
4) 如为电子数显外径千分尺,应防止油水或其他液体浸入电子数显部件,长
期不用应取出电池.
5.保养及校正周期:
1) 保养周期:一周一次,涂防锈油;
2) 校正方式及周期:外校1年,内校1年.。
外径千分尺操作规程一、引言外径千分尺是一种用于测量物体外径的精密测量工具,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创造和质量控制等领域。
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制定本操作规程,规范外径千分尺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二、适合范围本操作规程适合于所有使用外径千分尺进行外径测量的人员。
三、设备准备1. 确保外径千分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检查其外观是否完好,零件是否松动。
2. 清洁外径千分尺的测量面和刻度盘,使用干净的软布擦拭,不得使用有腐蚀性的溶剂。
3. 检查外径千分尺的刻度盘是否清晰可读,如有含糊或者磨损现象,应及时更换。
四、操作流程1. 将待测物体放置在测量台上,并确保其稳定不动。
2. 调整外径千分尺的测量范围,使其能够覆盖待测物体的外径。
3. 轻轻旋转外径千分尺的测量面,使其与待测物体的表面接触。
4. 用适当的力度推动外径千分尺,使其沿着待测物体的外径滑动,直到测量面彻底贴合。
5. 读取外径千分尺上的刻度盘数值,并记录。
6. 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多次测量,并计算平均值,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7. 在测量完成后,将外径千分尺归位并关闭。
五、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手套和眼镜,以防止意外伤害。
2. 在操作过程中,应保持手部和测量面的干燥,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3. 外径千分尺应存放在干燥、无尘的环境中,避免与水、油或者其他化学物质接触。
4. 操作人员应定期对外径千分尺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5. 外径千分尺在使用前应进行零点校准,以消除误差。
6. 在测量过程中,应避免外径千分尺与硬物碰撞,以免损坏测量面。
7. 若发现外径千分尺存在故障或者异常情况,应即将住手使用,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六、记录与报告1. 操作人员应将每次测量的数值记录在测量记录表中,包括测量时间、测量人员、测量数值等信息。
2. 如发现测量结果与预期不符,应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并记录在报告中。
3. 测量记录和报告应妥善保存,以备将来参考和追溯。
外径千分尺操作规程一、引言外径千分尺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中对零件外径尺寸的测量。
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外径千分尺的正确使用方法,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设备准备1. 外径千分尺:确保外径千分尺的刻度清晰可读,零位调整准确。
2. 待测零件:确保零件表面干净无杂质,并进行必要的保养和清洁。
三、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a. 将外径千分尺放置在平整的工作台上,确保不会受到外力干扰。
b. 检查外径千分尺的刻度盘,确保刻度清晰可读,没有损坏或变形。
c. 调整外径千分尺的零位,使其指针指向刻度盘上的零刻度。
2. 零件测量a. 将待测零件放置在外径千分尺的测量范围内,确保零件与千分尺接触紧密。
b. 轻轻旋转外径千分尺的刻度盘,使其指针指向零件表面的最高点。
c. 读取刻度盘上指针所指示的数值,记录下来作为零件的外径尺寸。
3. 多次测量a. 对同一零件进行多次测量,至少进行三次,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b. 记录每次测量的数值,并计算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测量结果。
4. 清洁和保养a. 测量结束后,使用干净的布或纸巾擦拭外径千分尺的表面,确保无灰尘或污垢。
b. 将外径千分尺放回存放位置,避免受到损坏或污染。
四、注意事项1. 在测量过程中,避免外径千分尺受到外力干扰,以免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每次测量前,确保外径千分尺的零位调整准确,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3. 使用外径千分尺时,要轻轻旋转刻度盘,避免用力过大导致刻度盘损坏或变形。
4. 测量结束后,要及时清洁和保养外径千分尺,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和保持测量的准确性。
五、总结外径千分尺是一种重要的测量工具,正确的操作方法和维护保养能够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在使用外径千分尺时,要遵循本操作规程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测量,以获得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
外径千分尺操作规程一、引言外径千分尺是一种用于测量零件外径的精密测量工具。
本操作规程旨在明确外径千分尺的正确使用方法,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适合范围本操作规程适合于所有需要使用外径千分尺进行外径测量的操作人员。
三、设备准备1. 检查外径千分尺的外观是否完好无损,无明显划痕或者变形。
2. 检查外径千分尺的刻度盘是否清晰可读,无含糊或者磨损。
3. 检查外径千分尺的可动部件是否灵便,无卡滞或者松动。
4. 清洁外径千分尺,确保测量时不会受到外界污染或者干扰。
四、操作步骤1. 确定测量对象:在进行测量之前,明确需要测量的零件外径。
2. 准备工作:将测量对象放置在平整的工作台上,并确保其表面无明显的污垢或者凹凸。
3. 操作前校验:轻轻转动外径千分尺的刻度盘,观察指针是否指向零刻度。
如有偏差,应进行校正。
4. 测量操作:a. 将外径千分尺的测量脚轻轻放置在待测零件的外径上,确保脚与零件表面充分接触。
b. 用适当的力度,旋转外径千分尺的刻度盘,让指针指向零刻度。
c. 读取测量结果:观察刻度盘上指针所指示的数值,这个数值即为待测零件的外径值。
5. 测量结束:a. 将外径千分尺从待测零件上移开。
b. 清洁外径千分尺,确保下次使用时无污染或者干扰。
五、注意事项1. 在测量之前,应确保外径千分尺的测量脚和测量对象的外径表面都是干净的,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2. 操作人员应注意手部卫生,避免手部油脂或者污垢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 在使用外径千分尺时,要保持手稳定,避免因手部颤动而导致测量误差。
4. 在进行多次测量时,应随时校验外径千分尺的零位,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5. 外径千分尺是一种精密测量工具,应妥善保管,避免碰撞或者摔落,以免影响测量精度。
六、常见问题与解答1. 问:为什么在测量前要校验外径千分尺的零位?答:校验零位可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避免由于刻度盘偏差而导致的测量误差。
2. 问:如何清洁外径千分尺?答:可以使用干净的软布轻轻擦拭外径千分尺的表面,注意不要使用含有酸碱性或者腐蚀性的清洁剂。
外径千分尺操作规程一、引言外径千分尺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用于测量物体的外径尺寸。
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制定本操作规程,明确外径千分尺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需要使用外径千分尺进行外径测量的工作。
三、定义1. 外径千分尺:一种用于测量物体外径尺寸的测量工具,精度为千分之一毫米。
2. 外径尺寸:物体的外部直径或宽度尺寸。
四、设备准备1. 外径千分尺: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外径千分尺,确保其精度符合要求。
2. 清洁布:用于擦拭外径千分尺表面,确保测量精度。
3. 量具夹具:用于固定待测物体,保持稳定。
五、操作步骤1. 检查外径千分尺a. 检查外径千分尺的刻度是否清晰可读,如有模糊或损坏,应更换。
b. 检查外径千分尺的零位标记是否准确,如有偏差,应进行调整。
c. 检查外径千分尺的移动部件是否灵活,如有卡滞或松动,应进行维修或更换。
2. 准备待测物体a. 清洁待测物体的表面,确保无灰尘或杂质。
b. 将待测物体放置在量具夹具上,固定好,保持稳定。
3. 进行测量a. 将外径千分尺的测量范围调整为待测物体的尺寸范围内。
b. 轻轻将外径千分尺的测头放置在待测物体的表面上,确保与表面接触紧密。
c. 用适当的力度旋转外径千分尺的刻度盘,直到测量范围内的刻度线与刻度盘上的零位对齐。
d. 读取刻度盘上的数值,记录下来作为测量结果。
4. 完成测量a. 将外径千分尺从待测物体上取下。
b. 清洁外径千分尺的测头,确保无灰尘或杂质。
c. 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六、注意事项1. 在使用外径千分尺之前,应检查其精度和工作状态,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2. 在测量过程中,应保持外径千分尺和待测物体的表面清洁,以确保测量精度。
3. 在读取刻度盘数值时,应注意对齐刻度线和零位,避免读取误差。
4. 在测量完成后,应及时清洁外径千分尺,避免灰尘和杂质对下次测量的影响。
5. 外径千分尺应存放在干燥、无灰尘的环境中,避免受潮或受损。
外径千分尺操作规程一、引言外径千分尺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用于测量物体的外径尺寸。
本操作规程旨在确保操作人员正确、安全地使用外径千分尺进行测量工作,并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二、操作人员要求1.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熟悉外径千分尺的结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眼镜和手套。
3. 操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观察力和细致的操作技巧。
三、设备准备1. 确保外径千分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无损坏或松动的部件。
2. 清洁外径千分尺的测量面和刻度尺,确保无灰尘或污垢。
3. 检查外径千分尺的刻度尺是否清晰可读。
四、操作步骤1. 将待测物体放置在平稳的工作台上。
2. 用手轻轻旋转外径千分尺的测量面,确保其与待测物体的接触面光滑且无杂质。
3. 将外径千分尺的刻度尺对准零刻度线。
4. 轻轻旋转外径千分尺的测量面,直到接触到待测物体的表面。
5. 用适当的力量将外径千分尺的测量面与待测物体的表面紧密接触。
6. 读取外径千分尺上的刻度值,并记录下来。
7. 重复以上步骤,对待测物体的不同部位进行测量,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8. 在完成测量后,将外径千分尺归位并清洁测量面和刻度尺。
五、注意事项1. 在使用外径千分尺之前,必须确保其测量面和刻度尺的清洁度。
2. 在测量过程中,要保持外径千分尺的测量面与待测物体的表面光滑接触。
3. 在读取刻度值时,要确保视线垂直于刻度尺,并尽量避免视线的折射。
4. 在测量精度要求较高时,可以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
5. 外径千分尺应妥善保管,避免受到损坏或遗失。
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外径千分尺的测量面与待测物体的表面无法接触:检查外径千分尺是否有松动或损坏的部件,并进行修复或更换。
2. 外径千分尺的刻度值不清晰:清洁刻度尺上的灰尘或污垢,并确保光线充足。
3. 外径千分尺的测量结果不准确:检查操作是否符合规程要求,并排除人为误差。
七、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禁在不安全的环境下使用外径千分尺。
外径千分尺操作规程一、引言外径千分尺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用于测量物体的外径尺寸。
本操作规程旨在确保操作人员能够正确、准确地使用外径千分尺进行测量,并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需要使用外径千分尺进行外径测量的操作人员。
三、设备准备1. 确保外径千分尺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无损坏或缺陷。
2. 清洁外径千分尺的测量面和测量杆,确保无灰尘或污垢。
3. 检查外径千分尺的刻度是否清晰可读,如有模糊或磨损应及时更换。
四、操作步骤1.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和眼镜,确保安全。
2. 将待测物体放置在平稳的工作台上,确保物体不会滑动或晃动。
3. 用手轻轻旋转外径千分尺的测量杆,使其与物体接触。
4. 注意观察外径千分尺的刻度,确保测量杆与刻度线垂直。
5. 用适当的力度,将外径千分尺的测量杆轻轻压紧物体表面,确保与物体完全接触。
6. 读取外径千分尺上的刻度数值,记录下来。
7. 如果需要多个测量点,重复步骤3至步骤6,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8. 完成测量后,将外径千分尺放置在干燥、清洁的地方,避免损坏或污染。
五、注意事项1. 在操作外径千分尺时,应避免使用过大的力度,以免损坏测量杆或物体表面。
2. 在测量前,应检查外径千分尺的零位是否正确,如有偏差应进行调整。
3. 在测量过程中,应避免外径千分尺与其他金属物体接触,以防止干扰测量结果。
4. 外径千分尺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5.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个人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六、记录和报告1. 在进行测量时,应记录下每个测量点的数值,以备后续分析和比较。
2. 如果测量结果与要求有偏差,应及时报告相关人员,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
七、附录1. 外径千分尺的维护保养记录表。
2. 外径千分尺的校准证书。
以上是外径千分尺操作规程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外径千分尺操作规程一、引言外径千分尺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用于测量零件的外径尺寸。
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外径千分尺的正确使用方法,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设备准备1. 外径千分尺:确保外径千分尺的刻度清晰可读,丝杆无损坏,并经过校准。
2. 被测零件:确保被测零件表面无杂质和损坏,放置在平整的工作台上。
三、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a. 检查外径千分尺的刻度清晰度,如有模糊或磨损应更换。
b. 清洁被测零件的表面,确保无杂质和损坏。
c. 将被测零件放置在平整的工作台上,确保稳定性。
2. 开始测量a. 轻轻旋转外径千分尺的刻度盘,使其刻度指针归零。
b. 轻轻旋转外径千分尺的刻度盘,使其刻度指针与被测零件接触。
c. 轻轻旋转外径千分尺的刻度盘,直到刻度指针稳定在一个数值上。
d. 读取刻度盘上的数值,记录下来。
3. 多点测量a. 在被测零件的不同位置进行多次测量,至少进行3次测量。
b. 记录每次测量的数值,并计算平均值。
4. 结束测量a. 将外径千分尺的刻度盘旋转至刻度指针归零位置。
b. 清理外径千分尺和被测零件,确保无杂质和损坏。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1. 计算平均值a. 将多次测量的数值相加,然后除以测量次数,得到平均值。
b. 记录下平均值作为最终测量结果。
2. 精度评定a. 将最大测量误差与被测零件的规定公差进行比较。
b. 如果最大测量误差小于规定公差,则测量结果符合要求。
五、注意事项1. 在测量过程中,避免外径千分尺与其他物体碰撞,以免损坏。
2. 使用外径千分尺时,要保持手部稳定,避免手部颤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 在测量前,确保外径千分尺和被测零件的表面清洁,以免影响测量准确性。
4. 外径千分尺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理和存放在干燥、无尘的地方。
六、风险评估1. 使用外径千分尺时,可能存在误差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的风险。
因此,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最大程度地减小误差。
2. 外径千分尺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意外碰撞导致损坏的风险。
外径千分尺操作规程一、引言外径千分尺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质量检验等领域。
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制定本操作规程,规范外径千分尺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需要使用外径千分尺进行测量的工作人员。
三、术语和定义1. 外径千分尺:一种测量工具,用于测量物体的外径尺寸。
2. 零位校准:将外径千分尺的刻度调整至零点,使其与参考标准一致。
四、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a. 确保外径千分尺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无损坏和松动现象。
b. 清洁外径千分尺的测量面和刻度尺,确保无灰尘和污垢。
c. 检查外径千分尺的电池电量,确保电池充足。
2. 零位校准a. 将外径千分尺平放在水平台上,确保稳定。
b. 轻轻旋转外径千分尺的刻度盘,使其指针指向零刻度线。
c. 若指针未指向零刻度线,使用调零螺丝进行微调,直至指针与零刻度线对齐。
d. 校准完成后,确认外径千分尺的零位准确。
3. 测量操作a. 将待测物体放置在测量台上,并确保其稳定。
b. 轻轻旋转外径千分尺的刻度盘,使其测量臂与待测物体接触。
c. 用适当的力量将外径千分尺的测量臂压紧待测物体,确保良好的接触。
d. 读取外径千分尺上的刻度值,并记录下来。
4. 测量结果判定a. 根据测量要求,判断测量结果的合格性。
b. 若测量结果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判定为合格。
c. 若测量结果超出允许误差范围,判定为不合格,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注意事项1. 使用外径千分尺前,需进行零位校准,确保测量准确。
2. 操作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避免外径千分尺受到冲击和损坏。
3. 避免外径千分尺接触水和腐蚀性物质,以防损坏测量面和刻度尺。
4. 外径千分尺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六、附录1. 外径千分尺操作示意图(图略)2. 外径千分尺技术参数- 测量范围:0-25mm- 最小分度值:0.01mm- 重复性误差:±0.002mm- 零位误差:±0.01mm本操作规程详细介绍了外径千分尺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包括准备工作、零位校准、测量操作、测量结果判定以及注意事项。
外径千分尺操作规程一、引言外径千分尺是一种用于测量物体外径尺寸的精密测量工具,广泛应用于创造业、机械加工、质量检验等领域。
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制定本操作规程以规范外径千分尺的使用方法。
二、适合范围本操作规程适合于所有使用外径千分尺进行外径尺寸测量的工作人员。
三、设备准备1. 确保外径千分尺的精确度符合要求,定期进行校准;2. 清洁外径千分尺的测量面和刻度尺,确保无灰尘和污渍;3. 检查外径千分尺的活动部件是否灵便,如有异常应及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
四、操作步骤1. 检查被测物体的表面是否清洁,如有油污或者杂质应先清除;2. 将外径千分尺的测量面轻轻放置在被测物体的外径上,确保与被测物体接触密切;3. 通过旋转外径千分尺的调节螺钉,使测量面与被测物体的外径保持平行;4. 用适当的力量将外径千分尺的活动杆挪移,直到测量面与被测物体的外径彻底接触;5. 读取外径千分尺上的刻度数值,记录下来;6. 挪移外径千分尺的活动杆,使其与被测物体分离;7. 将外径千分尺放置在平整的表面上,避免碰撞和损坏。
五、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穿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和眼镜,以防止意外伤害;2. 在使用外径千分尺之前,应检查其表面是否有划痕或者损坏,如有应及时更换;3. 在测量过程中,应保持稳定的姿式和手部动作,避免晃动和误操作;4. 外径千分尺应垂直于被测物体的外径进行测量,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5. 在读取刻度数值时,应注意对齐刻度线,避免读取错误;6. 操作完成后,应及时清洁外径千分尺的测量面,避免油污和杂质的积累。
六、故障排除1. 如果外径千分尺的活动部件卡住或者挪移不灵便,应住手使用并进行维修;2. 如果测量结果与预期不符,应检查外径千分尺的校准情况,并重新进行测量;3. 如果外径千分尺的刻度尺损坏或者含糊不清,应及时更换。
七、附录1. 外径千分尺的技术参数和使用说明书;2. 外径千分尺的校准记录和维修记录;3. 外径千分尺的存放和保养要求。
外径千分尺操作规程一、引言外径千分尺是用于测量工件外径的一种精密测量工具。
为了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制定本操作规程,明确外径千分尺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适合范围本操作规程适合于使用外径千分尺进行工件外径测量的操作人员。
三、设备及工具1. 外径千分尺:具备高精度、可靠性的外径千分尺。
2. 标准块:用于校准外径千分尺的标准块。
3. 清洁布:用于擦拭外径千分尺的清洁布。
4. 记录表格:用于记录测量结果的表格。
四、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a. 检查外径千分尺的外观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b. 检查外径千分尺的刻度是否清晰可见,如有含糊应进行清洁。
c. 检查外径千分尺的测量范围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应更换合适的外径千分尺。
d. 准备标准块并进行校准,确保外径千分尺的准确性。
2. 操作流程a. 将待测工件放置在测量平台上,确保工件与测量平台接触均匀。
b. 用手轻轻旋转外径千分尺的测量头,使其与工件接触。
c. 逐渐转动外径千分尺的刻度盘,直到测量头与工件彻底接触并产生一定的测量压力。
d. 读取外径千分尺上的刻度数值,记录下来。
e. 重复以上操作,对同一工件进行多次测量,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f. 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记录表格上,并进行必要的统计分析。
五、注意事项1. 在操作过程中,应保持外径千分尺的刻度盘干净,避免灰尘和污垢影响测量准确性。
2. 在测量前,应检查工件表面是否清洁,避免杂质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3. 在测量过程中,应逐渐转动刻度盘,避免过快或者过慢造成误差。
4. 在测量后,应及时清洁外径千分尺,避免污垢长期附着导致损坏。
5. 外径千分尺应妥善保管,避免摔落或者受到外力冲击。
六、操作记录应将每次测量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格上,并进行必要的统计分析。
记录内容包括测量日期、工件编号、测量结果等。
七、维护与校准1. 外径千分尺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维护包括清洁外径千分尺、润滑挪移部件等。
外径千分尺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外径千分尺日常操作,维护器具的正常运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范围
适用于外径千分尺的日常操作.
3.职责
千分尺使用人员负责按操作指导书对器具操作.
4.操作内容
1.使用前要检查千分尺是否有碰伤、锈蚀、带磁、脏污,千分尺的刻度线是否归零及数值是否清晰可见。
2.检查是否有影响测量精度的外观缺陷。
3.微分筒转动和测微螺杆的移动应平稳,无卡住现象.
4.锁紧装置的作用是否有效。
5.测钻及测微螺杆端面是否有严重磨损、损坏现象。
6.调节粗调旋钮时不可以用力过猛,且不可以在粗调时使两卡脚卡紧物体,要充分使用微调旋钮的功能。
7.将千分尺两卡脚的距离调至被调大于被测试物的尺寸。
8.轻轻卡住被测试物体,然后调节粗调旋钮,使两卡脚逐渐靠近被测物。
靠近被测物时,转微调旋钮直至千分尺微调旋钮发出“嗒嗒嗒”三声即可。
9.刻度读取方法,如下图的测量值是mm 374.74.3701.07=⨯+。
5.仪器保养
1.在使用后,不要使基准面和锭子紧密接触,而是要留出间隙(0.5—1mm)并锁紧。
2。
如果要长时间保管时,必须用清洁布或纱布来擦净成为腐蚀源的切削油、汗、灰尘等后,涂敷低粘度的高级矿物油或防锈剂.
3。
千分尺的存放应避开磁体、热源和有腐蚀性的环境。
外径千分尺操作规程1用途外径千分尺又称螺旋测微器,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测量长度的工具,用它测长度可以准确到0.01mm ,测量范围为几个厘米。
其具体结构如下图:2使用方法(1)将被测物体表面擦干净,千分尺校准零位(记下零误差);(2)转动旋钮,使测砧与测微螺杆之间的距离略大于被测物体;(3)一只手拿千分尺的尺架,将待测物置于测砧与测微螺杆的端面之间,另一只手转动旋钮,当螺杆要接近物体时,改扭微调旋钮直至测砧、测微螺杆与被测物体接触听到喀喀声响起3声后停止转动并关闭止动旋钮,开始读数。
3读数(1) 先读固定刻度,即图示B 处上排刻度线(若半刻度线已露出,记作 0.5mm ,如1.5、2.5、3.5….,度线未露出,记作 0.0mm ,如1、2、3、4)(2)再读可动刻度,即图示E 处刻度线(注意估读,估读结果为n ),则度数记为n*0.01mm ;(3)最终读数结果为“固定刻度+可动刻度+估读+零误差”实例说明如下图:(1) 首先读出固定刻度,由于其边缘在主轴上处于7和7.5之间,且7.5刻度线未露出,所以固定刻度读数为7,即可知所测尺寸大于7mm ,小于7.5mm;(2) 然后读取和主轴刻度基线重合的可动刻度。
主轴刻度基线对齐到可动刻度上的37和38之间位置,大致位于中间处,所以估读为37.5,因此可动刻度是37.5*0.01=0.375(3) 把前两步中得到的结果相加,就得到最终测量值 ,其测量值是7+0.375=7.375mm,假设7 + 37.5*0.01 = 7.375 0.5mm1mm零误差为零的情况下,该实例图的实测值就是7.375mm。
4注意事项(1)测量时,注意要在测微螺杆快靠近被测物体时应停止使用旋钮,而改用微调旋钮,避免产生过大的压力,既可使测量结果精确,又能保护螺旋测微器。
不同尺寸的螺旋测微器(2)在读数时,要注意固定刻度尺上表示半毫米的刻线是否已经露出。
(3)读数时,千分位有一位估读数字,不能随便扔掉,即使固定刻度的零点正好与可动刻度的某一刻度线对齐,千分位上也应读取为“0”。
外径千分尺操作规程一、引言外径千分尺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用于测量物体的外径尺寸。
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外径千分尺的正确使用方法,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设备准备1. 确保外径千分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无损坏或松动的部件。
2. 清洁外径千分尺的测量面和刻度尺,确保无灰尘、油污等物质。
三、操作步骤1. 将待测物体放置在平稳的工作台上,并确保物体表面无明显的凹凸或污垢。
2. 检查外径千分尺的刻度零位,确保刻度尺上的零点与测量面对齐。
3. 轻轻将外径千分尺的两个测量面夹紧待测物体,注意不要用过大的力量,以免损坏物体表面。
4. 通过放大镜或目镜观察刻度尺上的刻度值,记录下读数。
5. 如果需要多次测量同一物体的不同位置,应先松开夹紧装置,移动外径千分尺的位置,再夹紧待测物体,重复步骤4的操作。
6. 完成测量后,松开夹紧装置,将外径千分尺放置在干燥清洁的地方。
四、注意事项1. 在使用外径千分尺之前,应先进行校准,确保其准确度符合要求。
2. 操作人员应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手套和眼镜,以防止意外伤害。
3. 在测量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外径千分尺与硬物接触,以免刮伤或损坏测量面。
4. 外径千分尺应定期进行清洁和维护,保持其正常工作状态。
5. 若发现外径千分尺有损坏或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相关维修人员进行维修或更换。
五、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读数不准确:可能是由于外径千分尺未校准或刻度尺损坏,应重新校准或更换刻度尺。
2. 夹紧力过大:应适当调整夹紧力,以免损坏物体表面。
3. 夹紧力过小:应适当调整夹紧力,确保外径千分尺与物体紧密接触。
六、维护保养1. 定期清洁外径千分尺的测量面和刻度尺,可使用干净的软布擦拭。
2. 避免外径千分尺受到撞击或摔落,以免造成损坏。
3. 定期检查外径千分尺的夹紧装置,确保其正常工作。
4. 若外径千分尺长时间不使用,应存放在干燥、清洁的地方,避免受潮或受灰尘污染。
七、总结外径千分尺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中广泛应用。
外径千分尺操作规程一、引言外径千分尺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用于测量物体的外径尺寸。
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外径千分尺的正确使用方法,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工具准备1. 外径千分尺:确保外径千分尺的刻度清晰可读,零位正确,且无损坏。
2. 标准物体:准备一组已知尺寸的标准物体,用于校准外径千分尺。
三、操作步骤1. 检查外径千分尺a. 检查外径千分尺的刻度清晰可读,零位正确,无损坏。
b. 若发现问题,应及时更换外径千分尺。
2. 校准外径千分尺a. 选择一根标准物体,测量其尺寸。
b. 将外径千分尺的活动臂轻轻放置在标准物体的表面上,并将刻度盘调零。
c. 挪移活动臂,使其与标准物体的另一侧表面接触,并读取刻度盘上的数值。
d. 记录读数,并与标准物体的尺寸进行比对。
e. 若读数与标准物体的尺寸相差较大,则需要进行调整或者更换外径千分尺。
3. 测量待测物体a. 将待测物体放置在测量台上,确保其表面平整。
b. 将外径千分尺的活动臂轻轻放置在待测物体的表面上,并将刻度盘调零。
c. 挪移活动臂,使其与待测物体的另一侧表面接触,并读取刻度盘上的数值。
d. 记录读数,并与待测物体的尺寸要求进行比对。
e. 若读数与要求的尺寸相差较大,则需要重新测量或者调整测量方法。
四、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测量知识和技能,熟悉外径千分尺的使用方法。
2. 在测量过程中,应轻轻放置外径千分尺的活动臂,避免过度压力导致测量误差。
3. 外径千分尺应定期进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
4. 在测量前,应检查待测物体的表面是否平整,避免因表面不平导致的测量误差。
5. 操作完成后,应将外径千分尺归位并妥善保管,避免损坏或者丢失。
五、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外径千分尺读数不稳定或者跳动解决方法:检查外径千分尺是否受到外界干扰,如有干扰应及时排除。
2. 外径千分尺读数与标准物体尺寸相差较大解决方法:进行外径千分尺的校准,或者更换外径千分尺。
3. 测量结果与要求的尺寸相差较大解决方法:重新测量,或者检查测量方法是否正确。
--
--
国产数显外径千分尺727(II)操作规程
图1 结构示意图
1、主要技术指标
1)测量范围:0-25mm ;
2)分辨力:0.001mm;
3)示值误差:0.002mm;
4)工作电源: 3V扣式电池1粒;
5)工作环境温度:0~+40℃;
6)储存温度: -20~+60℃;
7)环境湿度: ≤ 80%(防护等级:IP4,防喷水)。
2、 注意事项
1)不要摔碰数显千分尺及施以过大的外力。
2)不要拆卸数显千分尺。
3
)每次打开数显千分尺后使用前需校对起始值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则会影响测
量结果。
4)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来压按键,按键时应沿按键的移动方向来操作,
否则将影响
按键的灵敏性,甚至导致按键损坏。
5)不要在日光直射、过冷或者过热的环境中使用或保存数显千分尺。
6)在千分尺的任何部位不能施加电压,也不要用电笔刻字,以免损坏电子元件。
7)不要在有高电压或强磁场的环境中使用数显千分尺。
8)使用干燥的软布或棉花擦拭数显千分尺表面污点。不能使用丙酮或苯类等有
机溶剂擦拭。
9)测量前使用软布擦拭测量面。
10)丝杆为不脱落结构,不要后退丝杆超过数显千分尺的测量范围。
--
--
11)未打开显示器前不允许随意进退丝杆,以防超出测量范围。
12)长期不用时应取出电池。
图二 液晶显示屏
3、 功能键使用方法
3.1 ABS/INC…UNIT
键:绝对测量与相对测量转换键、延时公制与英制测
量模式转换键。
1)每次按住此键2秒以上,实现延时公制与英制测量模式转换。当出现“in”
字样
时,为英制测量状态;否则为公制测量状态。
2)每次按住此键不足2秒时,实现绝对测量与相对测量转换。当出现“ABS”
字样
时,为绝对测量状态;当出现“INC”字样时,为相对测量状态。
3.2 ON/OFF…SET键:开关键和设定初始值键。
1)每次按住此键不足2秒时进行开机或关机;
2)当按住此键2
秒以上:设置数显千分尺的绝对测量初始值,在显示器上“S
et”闪烁一下消失,完成设置,此时显示为“ABS”换行“0.000”。
4、操作步骤
4.1安装电池
1)找到电池盖, 电池盖位于显示屏背面,呈“十”字。
2)把电池盖朝上,用左手轻轻握住千分尺尺架。
3)用专用扳子对准“十”字逆时针旋转电池盖约45度(感觉旋转过程有阻挡时
必须停止旋转),电池盒内没有电池时,把扳手放回原来位置,再用手沿电池盖
压缝处轻轻叩开电池盖;电池盒内有电池时,慢慢抬起专用扳手同时用左手拇指
轻压电池盖(防止电池盖弹起),然后用右手沿电池盖压缝处轻轻叩开电池盖。
4)从电池原包装中取出电池。
5)把电池带“+”字的朝上平放到电池盒内,如电池放不平可使其偏向“数据输
出按键”的一侧偏里向下。
6)把电池盖边缘的突出部分和电池盒内边缘凹陷部分对齐。
7)用专用扳子对准电池盖的“+”字轻轻压下电池盖,使电池盖与盒之间没有缝
隙,然后顺时针旋转电池盖约45度,然后慢慢抬起专用扳子(防止电池盖没有盖
上而弹起),如弹起,重新从步骤5进行。
8)直至电池盖不弹起,确认电池盖盖好为止,电池安装结束。
4.2绝对测量模式的选定
--
--
1)按ON/OFF…SET键,时间在2秒内,进行打开显示屏(如本来显示屏处于
开的状态则不需进行此步骤)。
2)确认测量是否处在公制绝对测量模式:即在显示数字的左上方显示“AB
S”,
且显示数字为小数点后有三位数。如果在显示数字的左上方显示“INC”,且显
示数字为小数点后有三位数,进行步骤3;如果在显示数字的左上方显示“ABS”,
且显示数字为小数点后有五位数,并在数字后方显示“in”,进行步骤4;如果
在显示数字的左上方显示“INC”, 且显示数字为小数点后有五位数,并在数字
后方显示“in”,依次进行步骤3、4;
3)按ABS/INC…UNIT键,按键时间在2秒以内。
4)按ABS/INC…UNIT键,按键时间不少于2秒。
4.3绝对测量模式的校对
1)确定按4.2的步骤处在绝对测量模式下。
2)用软布擦拭测量面。
3)顺时针旋转快速驱动装置使丝杆前沿与测跕间隙在1-2mm之间,改顺时针旋
转测力装置直至倒数第二位数据不变再继续旋转半圈倒数第二位数据仍不变,且
倒数第一位数也不变为止,确认丝杆前沿和测跕之间已经没有间隙。
4)如果此时屏幕显示为“ABS”换行“0.000”,则绝对测量模式的起始值准确,
不需再校对,可以直接进行测量;否则,如果此时屏显为为“ABS”换行“x.
xxx”(x为0-9的数字,且不全部同时为0),则进行步骤5。
5)按ON/OFF…SET键,按键时间不少于2秒,按键结束后,屏幕显示为“A
BS”换行“0.000”。
4.4测量
1)取出千分尺,检查确定锁紧装置处于打开状态(锁紧旋钮指向右下方为打开
状态),按4.2的步骤选用绝对测量模式(如已经选定可继续进行后续步骤)。
2)按4.3的步骤完成绝对测量模式的校对(在开机后测量第一个点前、用力过
大使用千分尺或感觉测量不准确时进行)。
3)将被测物体的测量面水平放置,并用手轻轻检查测量面,保证被测量面平直、洁
净,保证被测物体温度在0~+40℃。
4)校对结束后按逆时针旋转快速驱动装置,最终使测量距离略大于被测数据2-
5mm。
5)将千分尺竖直向上,使测量口缓缓进入测量点,并上下对正。
6)顺时针旋转测力装置,直至显示数据不变化为止。
7)读取数据。
8)逆时针旋转快速驱动装置,使测量丝杆前端和被测表面有2-5mm距离。
9)缓缓把千分尺从测量表面取下。
10)记录测量数据。
11)若需继续测量,按步骤3-10进行。
--
--
12)测量结束,顺时针旋转快速驱动装置使显示数据达到1.0-2.0mm之间,
改
用顺时针旋转测力装置,直至显示器归零,且测量口闭合。
13)按ON/OFF…SET键,按键时间在2秒内进行关机。
14)将千分尺及专用扳子放入专用盒内,再放到指定位置。
5、维护
现象 原因 维修方法
液晶显示“E 1” 液晶显示“Exxxxx” 数值大于显示范围 减小初始值或改用相对
测量
液晶显示“E 2” 设置的数太大 重新设置
液晶显示“E 3” 液晶显示“E 8” 1、受到严重干扰 2、传感器故障 1、重新安装电池
2、送回工厂检修
数据测量不准确
1、测量面是否有污物 2、设置值是否准确 1、擦净测量面
2、重新设置初始值
显示乱字或显示数字不变 受到严重的干扰 重新安装电池
液晶屏无显示
显示字迹不清楚 显示“” 电池电压是否小于1.45V 更换电池
与计算机通讯出错 电池电压是否小于1.45V 更换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