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的频率=该基因总数/该等位基因总数×100%”,并结合题意可知,LM的基 因频率为(60×2+120)/(200×2)×100%=60%,则LN的基因频率为1-60%=40%,B符合题意。
教材素材变式
教材素材变式
2 斑马的染色体数为22对,驴的染色体数为31对,斑马和驴杂交产生的后代兼具斑马和驴的特征,俗称“ 斑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斑驴”是一个新物种 B.“斑驴”体内没有可以联会的同源染色体 C.“斑驴”的出现说明斑马和驴不存在生殖隔离 D.“斑驴”不可育是由于其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
教材素材变式
3 如图所示,以长颈鹿的进化为例来说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长颈鹿个体之间许多性状存在差异,如颈和前肢的长短 B.当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超过生存环境所能承受的数量时往往会引起生存斗争 C.颈和前肢长一些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得到食物而生存并繁殖 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使长颈鹿个体朝着符合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
答案
2.B由题可知,“斑驴”体内有一组来自斑马的染色体(22条)和组来自驴的染色体(31条),没有同源染色 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能联会,因此,“斑驴”是不可育的,基丕属于新物种,A、D错误,B正确。生殖隔 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一般不能相互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的现象,“斑驴”不可育, 说明斑马和驴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
答案
3.D 由于可遗传变异的存在,种群中的个体之间许多性状存在差异,如长颈鹿的颈和前肢的长短,A正确。 每种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但由于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当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超过生存环境所能承 受的数量时往往会引起生存斗争,B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颈和前肢长一些的个体,在生 存斗争中容易得到食物而生存并繁殖,C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使 长颈鹿个体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