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聪明的投资者》的版本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13
《聪明的投资者》读书笔记读后感书中金句精华比价华尔街百年经典,巴菲特的启蒙书,受益一生的理性投资哲学。
名人推荐沃伦·巴菲特:格雷厄姆的思想,从现在起直到100年后,将会永远成为理性投资的基石。
你将获得●你期望从股市获得多高的收益?成为防御型投资者还是积极型?●聪明投资者的资产配置策略是什么?格雷厄姆推荐哪类股票?●两种交:“择时”和“估价”,选哪种?书中金句●投资者的最大问题甚至最可怕的敌人,很可能就是他们自己。
●投资艺术具有一种并不广为人知的性质:普通投资者只需付出很小的努力和具备很小的能力,就可以取得一种可靠的成果;但是,要想提高这一可轻易获得的成果,却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非同小可的智慧。
●根据我对股市长达50余年的市场经验和观察,我从来没有发现过一个依据“追随市场”的方法而长期获利的投资者。
●某一行业显而易见的增长前景,并不一定会为投资者带来显而易见的利润。
●最有条不紊的投资就是最明智的投资。
精华笔记《聪明的投资者》是一部价值投资的经典作品。
作者本杰明·格雷厄姆被誉为“价值投资之父”,他也是股神巴菲特的老师。
《聪明的投资者》出版后修订过四版,今天我为你解读的是最新第四版,分为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聪明的投资者是什么样的?格雷厄姆认为,投资领域的“聪明”跟智商和学历无关,聪明的投资者应该是这样一类人:他们有耐心、能约束自己,渴望学习,同时能够驾驭情绪,懂得反思。
格雷厄姆把投资者又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防御型”,一种是“积极型”。
防御型投资者,目的是防御通胀,防御资产贬值;他们不会花多少时间在投资上,只要有一定盈利,就可以满足。
积极型投资者不满足于跑赢通胀,他们的目的是赚取更高的收益,所以往往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更多地研究市场。
格雷厄姆心目中有资格成为积极型投资者的是这样一类人:有钱、有闲,同时又有稳定的其他收入来源。
这些要求足以将大部分散户排除在门槛之外。
不过,格雷厄姆也说过,对于年轻人而言,拿出少量本金学习和尝试积极投资,这是一件好事,但他们必须明白自己只是一个学习者,不应该以战胜市场为目标。
《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4篇《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1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很经典的投资著作《聪明的投资者》。
作者本杰明.格雷厄姆是巴菲特的老师,《聪明的投资者》被誉为价值投资的圣经,__讲述了很多投资方面的规律,这些看似浅显,真正实施却不容易。
一、要投资而不要投机。
投资就是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以保证本金安全前提下(价值>价格),去争取满意的回报。
而投机则完全试图从市场价格波动中牟利。
投机主要是由于人的本性使然:“投资者潜意识和性格里,多半存在一种冲动,它常常在欲望的驱使下,未意识的去投机,去迅速且刺激的暴富。
”格雷厄姆描述了投机者的特征:1、意识不到自己的投机行为;2、缺乏足够的知识和技巧。
这两点是不是和A股中的“韭菜”很像?二、“市场先生”是你的仆人,而不是你的主人。
格雷厄姆假设了一个喜怒无常的角色叫“市场先生”,他每天都会提供股票买卖的机会,而这些价格经常都是不合理的。
“市场先生”的情绪不应该影响你对价格的看法。
不过,他真的会一次又一次地提供低买高卖的机会。
但是,普通人却会被市场先生所感染,“追高杀跌”。
人性存在很多弱点,对于理性投资,精神态度比技巧更重要。
要独立思考,如果总是做显而易见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赚不到钱。
三、使用安全边际。
正如巴菲特投资理念“一、不要亏损,二、记住第一条”。
投资是建立在估计和不确定性的基础之上的,大范围的安全边际保证了不会因为误差而导致失败。
最重要的是,前进的方法是不要撤退。
安全边际的概念,即市场价格高于评估价格的差额,安全边际=价值-价格。
经济规律不复杂,坚持这些原则,相信投资之路会走的更加顺畅。
《聪明的投资者》读后感2经典自有其经典的地方,第一次读《聪明的投资者》的时候没什么感觉,再次读下来,加上经验和其他感悟,觉得姜还是老的辣。
投资,首先是要明确自己的身份,你是积极的还是防守的?对于不同目的的人来说采取的策略是完全不同的,不能生搬硬套。
其次,就是理性态度的重要性与投机的困难。
品书——《聪明的投资者》《聪明的投资者》作者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1894~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和投资思想家,投资大师,“现代证券分析之父”,价值投资理论奠基人。
格雷厄姆生于伦敦,成长于纽约,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
著有《证券分析》(1934年)和《聪明的投资者》(1949年),这两本书被公认为“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投资圣经”,至今仍极为畅销。
格雷厄姆在投资界的地位,相当于物理学界的爱因斯坦,生物学界的达尔文。
作为一代宗师,他的证券分析学说和思想在投资领域产生了极为巨大的震动,影响了几乎三代重要的投资者。
如今活跃在华尔街的数十位上亿的投资管理人都自称为格雷厄姆的信徒,因此,享有“华尔街教父”的美誉。
巴菲特继承了格雷厄姆很多东西。
发展之处在于,巴菲特不会去选择所谓的雪茄烟蒂股票,而是采用了菲利普.费舍尔和查理.芒格关于成长股的思想,就是要投资于优质成长的公司,即使溢价购买。
比如喜诗糖果,可口可乐等等,这构成了伯克夏尔大部分的利润来源。
本书序和导言好长,其中最具吸引力的就属巴菲特的第4版序了,巴菲特1973年在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第四版的前言中写道:“投资成功不需要天才般的智商、非比寻常的经济眼光、或是内幕消息,所需要的只是在做出投资决策时的正确思维模式,以及有能力避免情绪破坏理性的思考,本书明确而清晰地描述这种思维模式,你必须将情绪纳入纪律之中。
如果你遵从格雷厄姆所倡导的投资原则,尤其是第八章与第二十章宝贵的建议,你的投资就不会出现拙劣的结果,这是一项远超过你想象范围的成就”。
格雷厄姆谈到一个保守的投资者必须具备的三个素质:1,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从而采用适合自己跌方式。
2,在自己的整个投资生涯中坚持下去。
3,善于控制自己的成本和情绪。
最后总结到:财务风险并非只存在大多数人关注的地方(经济形势和投资品种),而且也存在于我们的内心。
最终,重要的不在于你比他人提前的到达终点,而在于确保自己能够到达终点。
聪明的投资者15模式2:普通股价格起伏与收益的显著变动典型公司例子:通用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在年销售额上无疑是全美乃至整个世界最大的公司。
图2的数据说明了它盛衰荣枯的整个过程。
尽管其平均收益能力和平均价值具有内在稳定性(主要原因是其在工业产业中的需求地位及管理政策的灵活性),通用汽车公司每年盈利仍有很大变动,市场价格变动更大。
将图2分为1923年至1948年及1949年至1963年两部分(注1),这两部分的特征是整个工业股票的基本特征,概括了标准.普尔425种股票特征。
1923年至1948年的盈利、红利及市场价值变动数据已在第4章给出,这些数据并未能预示出1950年1股分成2股及1955年1股分成3股的情况。
令人感兴趣的是,1947年通用汽车股票的价格与20年前大致相同,尽管在中期它的销售额曾翻了两番,资产价值翻了一番,但低的边际收益及高的所得税及每股净盈利仅上升20%。
通用汽车普通股的市场价值变动使我们对其在产业中的重要性及质量表示怀疑。
它从1925年的13美元上升到1929年的92美元,1932年降至7.5美元,1936年重新升至注1. 译者注:原文如此。
77美元,1938年再次下跌到25.5美元,在1946年它升至80.5美元,同年跌至48美元。
由图2的1948年未数据可知,在25年内其中心价在50~60美元,当然高于此价格的购买并不明智,而低于此价则显得有利可图。
投资者能相信或完全相信将来的价格将遵循这一模式发展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普通股投资的主要问题便得以解决,投资者能充满信心地等待机会的出现,从40美元买进,80美元卖出。
不幸的是,过去的数据并不能对未来发展提供保证,只有建议罢了。
在许多情况下,应警告投资者不能由过去的价格数据来预测未来的价格,也不能由它来保证未来的价格变化。
另外,过去记录对于那些只在市场价格显示出低于内部起初价格才购进,其他情况拒购任何股票(无论是一手股还是二手股)的头脑顽固的人来说,提供了相当的鼓舞力量。
《聪明的投资者》心得体会《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各种成功的投资故事,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
这本书主要讲了在一个好的投资环境下,能够取得好人生成绩的投资者是如何运用科学知识去学习投资,并且做好学习结果的总结。
同时,也提出了对我们投资很有帮助。
下面我就从我读这本书过程中所获得、所反思三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书这部书的一些看法。
一、《聪明的投资者》使我获得了一次系统的学习机会在读完这本《聪明的投资者》后有一个感受,就是这本书把对资本市场认识透彻、理解透彻,让我受益匪浅这几点,即:了解了资本市场的运作规律;学习了《聪明投资人》中关于资本市场发展情况和主要特点;学习了《聪明投资者》中关于“正确把握市场情绪”、“正确处理股票与其他金融产品差异”等内容。
我觉得如果把这本书当作一本关于资本市场的工具书的话,在认真读完之后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比如在学习内容上应该主要以阅读为主,重点要对基金和股票进行分析讲解,使自己能够真正地理解所从事的事情与投资策略;学会运用科学理性思维方法去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
另外也应该要学会善于总结和积累投资经验。
1、通过阅读《聪明投资者》了解到在资本市场中,有许多著名的大金融公司和机构都通过主动或被动管理方式运作着自己的基金以获取利润。
在现代世界,这些金融公司或机构都是在不断地提高自己公司的股票或者债券的价格。
为了能够准确地把握市场行情,他们都是运用分析和判断来进行交易。
这就要求投资者具有“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投资心态”。
2、《聪明投资者》中讲到“正确把握市场情绪”是非常重要的。
主要就是指股票行情的走势不仅与市场供求关系有关,也与投资者心态、意志、能力等因素有关。
所以,正确把握市场情绪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而如果能做到这一点的话,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在投资过程中被市场情绪左右的可能性。
如果一个人能够很好地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就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就能很好地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受到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而做出错误判断。
《聪明的投资者》读后心得参考范文《聪明的投资者》是由贝恩斯.格雷厄姆所著的经典投资理论著作,在投资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书通过深入剖析投资的本质和思维方式,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投资原则和技巧,对于那些希望在投资领域取得成功的人来说是必读的书籍之一。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对于投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
首先,本书强调价值投资的重要性。
价值投资是一种基于分析和研究的投资策略,通过发掘低估的投资机会来获得长期的回报。
格雷厄姆认为,投资者应该注重股票的内在价值而不是短期的市场波动,只有在合理的价位购买股票才能确保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这个观点对于投资者来说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避免盲目追求短期收益,更加注重公司的基本面和投资的长远潜力。
其次,本书强调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格雷厄姆认为,投资者应该将风险管理置于投资决策的核心位置,始终把保护资本放在首位。
他提出了一些风险管理的方法和原则,如分散投资、避开高风险股票等。
通过对不同风险的认识和控制,投资者能够保持冷静的思维,避免陷入市场的情绪波动中,并提高投资的成功率。
这个观点在我看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投资本身就存在风险,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控制,才能够做到风险的可控和收益的最大化。
再次,本书强调投资者应该具备独立的思维和判断力。
格雷厄姆认为,投资者不应该盲目追从其他人的意见和投资建议,而应该具备独立的研究能力和分析能力,以便能够找到真正的投资机会。
他提出了一些评估公司价值的方法和原则,如分析财务报表、研究行业发展趋势等。
通过独立思考和判断,投资者能够更好地掌握投资的主动权,避免成为市场的奴隶。
这个观点让我深思,因为在投资领域,独立思考和判断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并获得长期的回报。
最后,本书强调长期投资的重要性。
格雷厄姆指出,长期投资是获得稳定回报的最好方式,只有持有股票足够长的时间,才能够让市场有效地评估股票的价值,并为投资者带来真正的收益。
格雷厄姆是20世纪著名的价值投资家,而他的著作《聪明的投资者》更是成为了价值投资的经典之作。
在这本书中,格雷厄姆向人们传递了许多有关投资的珍贵智慧和经验,这些观点对于任何一位投资者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下文中,我将共享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中的几个经典观点,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1.风险与回报成正比在《聪明的投资者》中,格雷厄姆强调了风险与回报之间的正比关系。
他认为,投资者应该能够承担的风险程度与其期望获得的回报成正比。
高风险通常意味着高回报,而低风险则对应较低的回报。
投资者需要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标的,并在投资过程中保持理性和冷静。
2.投资与投机的区别格雷厄姆在书中将投资与投机进行了明确的区分。
他认为,投机是带有赌博性质的行为,投机者通常寻求短期的高回报,而忽视了风险。
而投资则注重长期的稳健回报,需要投资者通过对企业基本面和估值的深入分析,来进行有依据的投资决策。
格雷厄姆通过这种方式来教育投资者,告诉他们应该避免盲目跟风和投机行为,而是要坚持价值投资的原则。
3.市场的情绪波动格雷厄姆认为,市场的波动源于投资者的情绪波动,而这种情绪波动又会导致资产价格的不合理波动。
在书中,他引用了“投资者之最大敌人是自己”这一观点,强调了投资者需要时刻保持理性和冷静,避免受到市场情绪的干扰。
只有在价值被低估时购入,价值被高估时出售,才能获得长期稳健的回报。
4.企业基本面的重要性格雷厄姆非常强调企业基本面的重要性。
他认为,投资者应该注重对企业财务状况、管理层水平和行业前景等因素的深入研究,从而做出具有价值的投资决策。
他强调了价值投资的核心原则——购入低估值的股票,并长期持有。
只有这样,投资者才能获得稳健的回报。
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中的观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对于广大投资者具有指导作用,也为后人奠定了价值投资的理论基础。
通过对这些观点的深入理解和运用,投资者可以更好地把握投资时机,避免冲动行为,并获得长期稳健的回报。
周二读书(10)聪明的投资者(TheIntelligentInvestor)我们看到的这些经典之作,无一不是作者倾尽全力写成。
他们中的大多数,根本没有必要为了一些版税或是名气将自己的成果和心得贡献出来,让我们这些后辈花十几块钱(京东正在200-100,速去),或是根本不花钱直接下载盗版就能看到这些数十年的努力结晶。
他们到底是为了什么?很简单,奉献和合作体现了他们人生的价值。
而这份奉献使越多人受益,他的价值就越会得到体现。
他们也会随之受益,名留青史——当然,这只是体现人生价值的副产品。
1949年,本杰明格雷厄姆出版了第一版《聪明的投资者》。
几年后,一个来自美国西部奥马哈小镇的年轻人——沃伦.巴菲特偶然间读到了这本书。
就像瞬间被打通了任督二脉,突然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投资。
之后,这个年轻人成为格雷厄姆的学生、朋友以及合伙人。
从此,走上了股神之路。
这个小故事正好印证了上面我说的,格雷厄姆将自己的心得奉献出来,成就了巴菲特。
而巴菲特反过来让格雷厄姆成为全世界价值投资者心中的价值投资祖师爷……奉献,让格雷厄姆实现了最大的人生价值。
这本书有何特殊之处,能在长达60多年的时间里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像我之前介绍的大多数投资书籍一样,这是一本专门写给普通投资者的书。
同样像那几本一样,这本书很少讨论证券分析的技巧,而是将笔墨集中于投资原理和投资者的态度方面。
正如本人的体会,在股市赔钱的人,最关键的不是他没有经过专业的投资技术训练,而是他不明白投资真正的原理,同时他们的投资态度完全错误,导致他们沉浮股市多年,依然不得要领,无法赚钱。
格雷厄姆首先介绍了金融市场的历史演变模式。
当然,这部分我们不必太过精读。
因为,我们看过《漫步华尔街》和《投资者的未来》,我们知道了本书之前以及本书出版之后几十年金融市场发生过什么。
对于历史,这一成功投资必然要学习的一课,我们已经学习的不错了。
接下来,格雷厄姆说了什么?朋友们,注意,重点来了。
2024年《聪明的投资者》读后心得《聪明的投资者》—本杰明.格雷厄姆—读后感《聪明的投资者》是一本投资实务领域的世界级和世纪级的经典著作,自从____年首次出版以来,本书即成为股市上的《圣经》。
它的作者是本杰明•格雷厄姆。
《聪明的投资者》首先明确了“投资”与“投机”的区别,指出聪明的投资者当如何确定预期收益。
本书着重介绍防御型投资者与积极型投资者的投资组合策略,论述了投资者如何应对市场波动。
本书还对基金投资、投资者与投资顾问的关系、普通投资者证券分析的一般方法、防御型投资者与积极型投资者的证券选择、可转换证券及认股权证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
在本书后面,作者列举分析了几组案例,论述了股息政策,最后着重分析了作为投资中心思想的“安全性”问题。
《聪明的投资者》主要面向个人投资者,旨在对普通人在投资策略的选择和执行方面提供相应的指导。
本书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投资的原理和投资者的态度方面,指导投资者避免陷入一些经常性的错误之中。
阅读了这本书我最大的感想就是。
这本书像所有的经典著作一样,会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你读得越多,就理解得越深刻。
以格雷厄姆为向导,你必定会成为一个非常聪明的投资者。
要想在一生中获得投资的成功,并不需要顶级的智商、超凡的商业头脑或秘密的信息,而是需要一个稳妥的知识体系作为决策的基础,并且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其不会对这种体系造成侵蚀。
本书能够准确和清晰地提供这种知识体系,但对情绪的约束是我们自己必须做到的。
此外,我还总结出了。
投机者最实际的区别在于他们对股市运动的态度上。
投机者的兴趣主要在参与市场波动并从中谋取利润。
投资者的兴趣主要在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和持有适当的股票;市场波动实际上对他也很重要,因为市场波动产生了较低的价格使他有机会聪明的购入股票,又产生了较高的价格使他不买进股票并有机会聪明的抛出股票;购买的证券类型和想得到的回报率不是取决于投资者的金融实力,而是与知识、经验、气质相联系的金融技能;对进攻型投资者,他购买的股票价格所表示的企业总的市场价值,不要过于高出实际记录和谨慎的前景预测的价格。
《聪明的投资者》读后心得范本《聪明的投资者》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著作的一本关于投资理念和投资策略的经典之作。
这本书已经出版了很多年,但它的观点和原则至今仍然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我也在读完这本书后,深受启发和震撼。
以下是我对《聪明的投资者》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聪明的投资者》强调了投资与投机的区别。
投机是基于价格波动或者市场热点进行买卖,往往是盲目的、冲动的和没有根据的。
而投资则是基于足够的信息和研究来选择具备投资价值的企业或资产,并长期持有。
格雷厄姆认为,投机可能会带来短期的成功,但投资才是长期获得稳定回报的关键。
其次,《聪明的投资者》强调了投资者需要有理性的思维和决策能力。
格雷厄姆在书中提出了“边际安全边际强大”的概念,即投资者应该在购买资产时能够获得较大的安全边际和回报。
他提倡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而不是追随市场的热点或者盲目跟风。
只有通过理性思考和决策,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
此外,《聪明的投资者》还强调了投资者需要具备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
格雷厄姆认为,在投资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投资者需要能够评估和承担风险,并采取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
他提出了“分散投资”的原则,即投资者应该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的企业或资产,以降低单一投资的风险。
另外,格雷厄姆还强调了市场心理对投资决策的影响,投资者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冲动,避免因为市场噪音和短期波动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最后,《聪明的投资者》还给出了一些投资的原则和策略。
格雷厄姆提倡价值投资的理念,即投资者应该选择那些价格低于企业内在价值的股票或资产进行投资。
他提出了“边际安全边际利润”的概念,即投资者应该在购买股票时能够获得足够的安全边际和利润空间。
另外,格雷厄姆还提倡投资者应该具备长期的投资观念,不受短期市场波动的影响,要有耐心和恒心。
总的来说,《聪明的投资者》是一本极具价值的投资指南。
它不仅阐述了投资的原则和策略,还给出了一套系统的投资理论和方法。
聪明的投资者全集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聪明的投资者》作者:本杰明格雷厄姆>>>>投资策略如果总是做显而易见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赚不到钱。
对于理性投资,精神态度比技巧更重要。
这本书的目的是以适当的形式给外行提供投资策略的指导。
其中的一些材料来源于着名的着作────Graham, David , Sidney Cottle 和 Charles Tatham所着的《证券分析》,它主要是为熟练的分析专家和高年级学生写的。
这本书中很少谈到分析证券的技术,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投资原理和投资者的态度方面.这里所提出的策略是基于对过去50年证券市场的深入细致的观察和积极参与的结果。
在这一段经历中,许多新颖的思想已经发展成为着名的投资概念.的确,1914年流行的金融业务方面的规范着作今日读来是很奇异的。
在这里我们必须指出,正像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经验总结出来的理念在后来的几年中很多已过时一些,我们现在的观点────基于1914年至1963年的经验,也可能经不起将来发展的检验。
风险不可能避免,但如果清楚地将其牢记在心,我们可以成功地减少风险。
在过去的日子里,大多数投资格言失于概括的简单性或存在偏见与偏好。
因此,如不仔细思考的话,它们在过去似乎是很有道理的。
例如,“债券比股票更安全”,“铁路债券比工业债券更安全”,“第一抵押权债券比无担保债券更安全”,许多其他类似的陈词滥调,现在要么是不正确的,要么因例外太多而毫无用处。
如果将数量或度量与证券而不是与人相联系,作为第一投资规则的一部分,我们现在的想法可能会逃脱同样的命运。
例如,在1949年第一版中,我做了一个惊人的和大胆的断言,个人投资者买高等级的债券和优先股是愚蠢的,因为其投资于美国储蓄债券可以得到更好的回报。
根据1949年得到的相当收益,这个忠告是好的和有益的。
我补充说,如果在今后几年,买高等级的公司债券可能得到比美国储蓄债券高得多的收益,那么条件变化是策略变化的根据。
聪明的投资者完整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聪明的投资者本杰明格雷厄姆着目录投资策略如果总是做显而易见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赚不到钱。
对于理性投资,精神态度比技巧更重要。
这本书的目的是以适当的形式给外行提供投资策略的指导。
其中的一些材料来源于着名的着作────Graham, David , Sidney Cottle 和 Charles Tatham所着的《证券分析》,它主要是为熟练的分析专家和高年级学生写的。
这本书中很少谈到分析证券的技术,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投资原理和投资者的态度方面.这里所提出的策略是基于对过去50年证券市场的深入细致的观察和积极参与的结果。
在这一段经历中,许多新颖的思想已经发展成为着名的投资概念.的确,1914年流行的金融业务方面的规范着作今日读来是很奇异的。
在这里我们必须指出,正像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经验总结出来的理念在后来的几年中很多已过时一些,我们现在的观点────基于1914年至1963年的经验,也可能经不起将来发展的检验。
风险不可能避免,但如果清楚地将其牢记在心,我们可以成功地减少风险。
在过去的日子里,大多数投资格言失于概括的简单性或存在偏见与偏好。
因此,如不仔细思考的话,它们在过去似乎是很有道理的。
例如,“债券比股票更安全”,“铁路债券比工业债券更安全”,“第一抵押权债券比无担保债券更安全”,许多其他类似的陈词滥调,现在要么是不正确的,要么因例外太多而毫无用处。
如果将数量或度量与证券而不是与人相联系,作为第一投资规则的一部分,我们现在的想法可能会逃脱同样的命运。
例如,在1949年第一版中,我做了一个惊人的和大胆的断言,个人投资者买高等级的债券和优先股是愚蠢的,因为其投资于美国储蓄债券可以得到更好的回报。
根据1949年得到的相当收益,这个忠告是好的和有益的。
我补充说,如果在今后几年,买高等级的公司债券可能得到比美国储蓄债券高得多的收益,那么条件变化是策略变化的根据。
《聪明的投资者》第 8 章(草稿...第 8 章投资者与市场波动如果投资期限较短的高评级债券,例如,7 年或7 年以内到期,投资者不会太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也不必考虑市场价格的波动。
(这也适用于他持有的美国储蓄债券,投资者可以随时以不低于成本价兑换。
)如果投资期限较长的债券,在存续期间,价格的波动相对较大。
如果投资普通股组合,任何几年之内,投资者持有组合的市价几乎肯定会有涨有跌。
投资者要对这些可能的情况有所了解,并在财务上和心理上都做好准备。
投资者希望从市场价格的变动中获利,他当然希望通过长期持有的股票组合升值而获利,他或许还希望通过在合适的价格买入卖出获利。
有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再正常不过了。
但是这里面有很大的风险,投资者可能因此产生投机心态或从事投机活动。
我们告诉你不要投机很容易,难的是你能不能按我们说的做。
我们重复一遍开始说过的话:如果你想投机,要把眼睛睁大,要清楚最后可能亏钱;务必要控制用于冒险的资金量,并且与投资活动彻底分开。
普通股价格波动的问题比较重要,我们先探讨这个问题,然后再谈债券的价格波动。
在第 3 章,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过于 100 年股市活动的历史研究。
在本章中,我们会经常用到这份材料,探讨投资者从过去的历史中能得到什么启示,无论是在持续不断的涨跌中相对稳定地持有投资组合以获取长期升值,还是追求在熊市低位附近买入、在牛市高点附近卖出的可能性。
市场波动作为投资决策的指导即使是投资级的普通股,也会反复出现大幅度的股价波动,理智的投资者应该琢磨如何从这些钟摆一样的波动中获利。
他可能有两种方法:一个是猜涨跌,一个是看价格。
我们所说的猜涨跌,是指把精力放在预测股市活动上,在预测将来上涨时买入或持有,在预测将来下跌时卖出或空仓。
我们所说的看价格,是指追求在市场给股票的报价低于其公允价值时买入,在股票上涨到高于其公允价值时卖出。
看价格还有一种比较轻松的做法,就是只要知道买的时候股价不太贵就可以了。
聪明的投资者读书心得5篇我在了解了众多的投资方法之后,认为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所介绍的“价值投资法”相对安全和有理。
之所以说是相对的,是因为它有两个天然的缺陷:一是相对于明确的价格,价值的评估是相当困难的,价值的精确计算更是不可能——有形资产如此,无形资产更是如此;二是在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变化的过程中,要出现投资者所期望的价格,所需要的等待时间是不确定的——可能很短,也可能很长。
如果说其第一个缺陷,还可以用“安全边际理论”来克服,毕竟投资时我们仅需要获得一个大致“安全”的估值就可以了。
“正如绝大多数时候,看一个妇女够不够选举的年龄,我们并不需要知道其确切的出生日期”;而面对其第二个缺陷,即投资者所期待价格的出现有时需要足够长的等待时间,我们则毫无办法。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价值投资法”只能算是一个“成功”的理论,根据它取得成功投资的实践,有时还需要一点点“运气”。
另外,也有人主张”分散化投资“可以弥补“价值投资法”的不足。
对此,我持一分为二的态度:理论上讲,是正确的,可以用牺牲一定的投资收益率来避免风险的过分集中,大不了导致投资结果的平庸化;但实践中,却未必如此,因为投资者难以做到足够的分散化,且分散到何种程度才算真正足够也是不确定的。
当然,说“价值投资法”是一个成功的理论也是有条件的,即不能考虑价值本身在未来时间里的增减变化。
如果要考虑这一因素,就好比考虑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一样,问题则会变得更为复杂。
“没有永远的投资”,也多少能说明这一道理。
众所周知,根据博弈理论,在投资市场上,一个少数人采用时有效的方法,当大多数人都采用时则会失效。
“价值投资法”自然也不例外。
但只因人性的贪婪、恐惧、狂热、从众。
,长期以来一直难以改变,故“价值投资法”还没有被大多数人所采用。
尽管我认同《聪明的投资者》所介绍的“价值投资法”,但我也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物是绝对的。
所以,我坚持认为,“价值投资法”只是一个相对的、不错的方法。
读书笔记-《聪明的投资者》第九章:基金投资 这章作者来探讨一个问题:普通的投资者是否可以找到一劳永逸的方法,把钱购买一个基金以达到超越平均水平的投资效果。 在探讨基金之前说明一下基金分类,根据基金的资产组合分为:货币型基金、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根据是否允许公开申购赎回分为: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基金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有很多分类。 为了说明普通投资者如何选择基金,作者从以下方面进行说明 1. 基金的整体业绩如何? 2. “业绩”基金是否值得投资 3. 开放和封闭式基金如何选择 1、基金的整体业绩如何? 以代表性的10家基金在1961年到1970年的投资情况发现: 1. 10家基金平均回报与标普500没有太大区别 2. 不同的时间段基金业绩不同 3. 单个基金的差异非常大 这些大的基金整体上占有非常大的市值,以至于这些基金经理可以决定股市的平均走向,同样的股市平均水平也决定着基金经理的整体业绩。所以基金的平均收益和标普500差异不大。 每只基金的差异较大,那么是否可以选择业绩较好的基金来达到超额收益呢?首先你在事前是不知道哪个基金更加优异,所以很难选择,其次如果大家都能很好的选择,必然会降低该基金收益--每个人的收益都趋同。 2、 “业绩”基金是否值得投资 同样在这里作者也给出了代表性的“业绩”基金在10年的投资情况发现: 1. “业绩”基金一般规模较小(1970年6000万美元)是持续获得优异回报的必要条件 2. 大多数业务集中于专门的领域,对资本进行了自我限制,且不想公众大量出售 3. 安全稳定的大型基金几年之内最多能获得稍微高于平均水平的结果 我记得之前有人问我,支付宝推荐的基金是否值得购买时,我一般都说不建议购买,很简单的逻辑,基金规模越大,获取超额收益越困难,所以一般想提高自己基金业绩的经理都不愿意扩大基金规模,除非他看重的是基金规模所带来的收益。其次一般来说业内知名的基金经理,很多土豪都知道,所以他的基金不需要打广告。由此我得出结论,支付宝推荐的基金不建议购买。那支付宝里推荐的所有基金是不是都不能购买?这我无法回答,我只能说相对而言“推荐”的基金不优秀的概率较大,如果不能分辨不如不买。直接购买指数基金即可。 3、开放和封闭式基金如何选择 首先直接抛出结论:购买大幅折价的一组封闭基金(15%折价以上)。 由于封闭式基金不能申购和赎回,所以在二级市场上该基金份额的价格一般会低于其基金净值,反之开放式基金因为能随时申购赎回,所以其基金份额的价格不会低于其净值。那在基金变现中是否会出现虽然两个基金净值涨幅一致,但是由于封闭式基金二级市场价格过低导致亏损呢?答案是:有可能。唯一要确定这个可能性是多大? 作者以如下情况举例:假如A以109%的溢价买入开放式基金,B以85%的折价和1.5%的佣金买入封闭式基金,4年后2个基金的收益都达到30%且最终价值和开始时相同。A按照100%的价值兑换其股份,失去了所支付的9%的溢价,所以收益为30%-9%=21%,相当于投资额的19%,那么B投资者需要4年后的基金份额多少折价就能和A相同呢?答案是73%。即如果当时购买的折价为85%的基金,4年后该基金折价变为73%(折价扩大12个百分点),我们和A的收益是一致的。但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非常小,所以折价买入封闭式基金是一个优质的选择。 总结一下 在这一章作者主要探讨常见的基金如何选择的问题,在我看来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不要购买基金。因为购买基金往往是投资者想要省心省力,但是选择一个优秀的基金并没有那么让人省心省力,与其花精力买入基金,不如花点精力学习如何选择一个优秀的普通股组合,这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说明。 当然如果你确实想要省心,那么建议购买指数基金。 在购买封闭式基金时,也建议大家做好调研和准备,封闭式基金肯定是以折价购买,但是折价并不表示不会亏损,只是相对来说概率低点。如果投资封闭式基金可以做更多的学习,如封转开套利等。 老规矩,留个问题讨论: 1. 基金的平均收益长期看来并不比市场平均收益多为什么基金还能这么多?
关于《聪明的投资者》的版本问题 按:有人问起《聪明的投资者》的版本问题。实际上,刘建位先生已于2010年12月发表过《巴菲特推崇十本书:聪明的投资者》一文,对《聪明的投资者》的五个版本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以下是刘建位先生的研究成果。
核心提示:如何成为一名好的投资者?巴菲特的回答是:阅读。如何成为像巴菲特一样的投资者?巴菲特研究者刘建位的回答是:读巴菲特读过的书。今后一段时间,刘建位将在21世纪网专栏中推出系列文章,告诉你巴菲特推崇哪些投资书籍,并从哪些书中得到启示。此篇为该系列的第四篇:巴菲特最推崇的十本书之二:《聪明的投资者》(下)。
格雷厄姆独立完成《聪明的投资者》第四版修订,他并不完全赞同巴菲特的改动。
本·格雷厄姆非常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建议读者应该从书中找到对自己有用的观点并在工作中加以运用。他并不认为学生、读者或同行们应该与他提出的原则或其他人提出的原则严格地保持一致。 格雷厄姆经常对自己过去的思想进行检查,提出挑战。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格雷厄姆才会每隔5到8年就对《聪明的投资者》进行一次修订,1949年第一版,1954年第二版,1965年第三版,1973年第四版。第四版是格雷厄姆本人修订的最后版本,巴菲特明显最推荐《聪明的投资者》第四版,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巴菲特本人为格雷厄姆修订第4版提供了很多帮助,二是格雷厄姆去世后巴菲特专门给第四版写了序言。 根据《格雷厄姆论价值投资》(“Benjamin Graham on Value Investing : Lessons from the Dean of Wall Street” by Janet Lowe )书中第12章的记载,格雷厄姆晚年的健康状况日趋恶化,但他仍坚持修订《聪明的投资者》。1973年,79岁的格雷厄姆修订的《聪明的投资者》第四版终于问世了,这里面凝结着他的学生和密友巴菲特的支持和帮助。
畅销书《金钱游戏》和《超级金钱》的作者亚当·史密斯说,1970年,格雷厄姆从法国回来时,邀请亚当·史密斯在皇宫大酒店共进早餐,在席间谈到了与人合作修订《聪明的投资者》的想法。史密斯说,本当时的唯一人选是沃伦·巴菲特(详见《超级金钱》2006年版序言)。格雷厄姆的确找了他的学生巴菲特。巴菲特说:“格雷厄姆当时正在住院,他让我去一趟,还请我参加修订工作。哈珀公司支持他的意见,于是我就答应了。”
如果本没有生病,巴菲特或许也会答应他的请求。巴菲特初次阅读这本书时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他在1970年给本写信说,在那之前他的投资一直是“激情而非理智的”(这似乎不假,因为巴菲特第一次看到《聪明的投资者》时才19岁)。
巴菲特用五页纸阐述了自己对修订的看法,他在信中明白地指出,无论是“保守的”还是“进取的”投资者,现在都必须研究证券市场的变化,因此书中的很多早期观点都应该修订。他认为这正是两种投资者迫切需要的。巴菲特写道:“根据这样一个最重要的结论,用任何与以前相近的材料修订此书都是很困难的。”
巴菲特还在另一封信中明白地指出,铁路股票在市场交易中的比重已大大降低,因此第一版中对铁路股票的强调已经不合时宜了。格雷厄姆回复说:“我并非钟情于铁路,事实上,除了那些显而易见的理由外,我一直对它们很反感。”巴菲特准备为修订工作发表更多的个人意见,但是他发现这并不现实:“只要我开始工作,就不会按他的方式进行,结果只能是合作者之间互相指责。因此他决定独立完成修订工作。”格雷厄姆于1970年11月1日给巴菲特写了回信,他显然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有了起色。“我们明天去澳大利亚,12月12日返回。我会为修订搜集一些统计数据。衷心祝福你和苏茜。”
格雷厄姆康复后,自己独立完成了第四版的修订。看来他并不完全赞同巴菲特提出的改动。 巴菲特提出的改动是什么呢?其实并不多。
巴菲特说:“我想多谈一些通货膨胀,多谈一些投资者应当如何分析企业,但我就像根本不想改动圣经中的十诫一样,根本不想改变他的基本原则。”(Warren Buffett speech, New York Society of Security Analysts, December 6,1994。)
本和巴菲特的分歧并没有阻止他们对《聪明的投资者》的修订工作交流意见。他们互通电话、交换草稿互相评论。格雷厄姆很欣赏巴菲特的见解,不断给他写信、打电话,让他了解自己的修改意见。 巴菲特认为本在70年代还努力地工作以更新自己对华尔街的认识,并且取得了一些成绩。格雷厄姆写道:“我最近发现许多重要公司的财务状况与1963年和上一版出版时相比严重恶化了。”1971年,本又给巴菲特写了一封信(此时修订工作已经完成了):“我想你不会愿意作为合著者署名,但是我非常愿意遵循《证券分析》的传统,在扉页上注明‘与沃伦·巴菲特合作完成’以及一些对你的赞扬之词。你认为如何?”
1973年,《聪明的投资者》第4版首次印刷时,巴菲特并没有为书写序言,却在本去世后为重印本写了序言。这篇序言写得很短却很棒。
在完整保留格雷厄姆原著1973年第4版的基础上,2003年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也是福布斯杂志原资深记者贾森·兹威格推出修订版。根据近40年尤其是世纪之交全球股市的大动荡现实,对原文提供了大量的注释,每章原文之后都结合原书出版后30年来证券市场的发展相应写出一章进行深入点评,进一步检验和佐证了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理论。 2004年2月27日,巴菲特在致股东的信中特别写道:“2002年Jason Zweig重新编辑评点了我最喜爱的投资书籍《聪明的投资者》,他的工作做得非常出色。” 《聪明的投资者》中文版 格 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英文原版,共有5个版本,巴菲特写序推荐的第4版,1996年12月14日台湾寰宇翻译出版,书名为《智慧型股票投资人》(俞济群译)。2003年,在巴菲特写序推荐的第4版的基础上的兹威格点评英文版,2010年8月1日由人民邮电出版社翻译出版,书名《聪明的投资者》(王中华和黄一义译)。
顺便澄清一下一个让很多读者非常纠结的版本问题:1999年江苏人民出版社翻译出版《聪明的投资者》,2001年更名为《格雷厄姆投资指南》,其实是原书第3版。我的依据有三个:一是江苏版没有巴菲特专门给第4版写的序言。二是正文内容只15章,而第4版有20章。三是江苏版正文第一页最后一行“基于1914年到1963年的经验”,以及多处表格截止年份为1963年;而第四版引言中特别叙述1965年以来(即第3版后)新的市场发展变化,第3章标题就是“一个世纪的股市历史:1972年年初的股价水平”,多处正文及图表数据截止到1971年前后。 从内容来看,当然是最新的评点版最好。只从原文翻译来看,第4版的台湾寰宇版和内地邮电点评版两本书翻译都不错,各有特点,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对比阅读。 不过,我对两本书关于第20章的书名,也是这本书的核心概念:“Safe of Margin”的翻译有保留意见,台湾寰宇版翻译为“安全保障”,内地邮电版翻译为“安全度”,我个人更喜欢最通俗最常见也最游行的译法“安全边际”。 翻译是小技,但对于想要揣摩大师本义的读者来说,却是大事。
投资名著要想翻译得信达雅,做到准确可信,要求专业知识已经很难,通畅流利要求文字功底和专业素养更是难上加难。至于雅,对于满篇都是投资术语的投资书籍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幸运的是,格雷厄姆本人的英文名著达到了这一水准,遗憾的是翻译这样的名著要想做信达雅,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国内翻译稿费最高只有千字 65元,而且往往要求时间很紧,因此各位不要对翻译过于挑剔,能够明其大义已经相当不错,想要深究其真义,一是读原著,二是做实践,别无他途。
不信,你比较一下《聪明的投资者》第4版中巴菲特的序言英文原文、台湾寰宇版和内地邮电版,就会明白,巴菲特的英文很简单却很精彩,却很难翻译得简单准确又精彩。 1、巴菲特序言原文 Preface to the Fourth Edition, by Warren E. Buffett I read the first edition of this book early in 1950, when I was nine-teen. I thought then that it was by far the best book about investing ever written. I still think it is. To invest successfully over a lifetime does not require a strato-spheric IQ, unusual business insights, or inside information. What’s needed is a sound intellectual framework for making deci-sions and the ability to keep emotions from corroding that frame-work. This book precisely and clearly prescribes the proper framework. You must supply the emotional discipline. If you follow the behavioral and business principles that Gra-ham advocates—and if you pay spe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