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人文地理 第十四单元 旅游地理
- 格式:ppt
- 大小:1.60 MB
- 文档页数:43
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北京卷)(解析版)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政治部分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某中学制作主题为“点亮中国”的宫灯,下图为学生手绘的设计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甲面中绘有多座大桥,可以推断所示区域A. 建桥成本低B. 水运条件缺乏C. 交通需求量大D. 人口迁移频繁2. 乙面的中国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约为A. 50千米B. 200千米C. 500千米D. 2 000千米【答案】1. C 2. B【解析】【分析】本题组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宫灯为背景资料,考查影响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因素和比例尺的计算。
第1题解答时要注意结合图示区域进行定位,结合区域的地理特征和影响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因素进行分析。
第2题要求考生掌握中国的国土范围四至点,然后利用比例尺的公式进行计算。
【1题详解】从图中看,该地位于珠海,水域广阔,跨度大,建桥成本较高,A 不对;该地水域广阔,河流径流量大,与海洋相连,水运条件较好,B不对;该地区经济发达,两岸经济交流频繁,交通需求量大,建桥可以缩短交通时间,C 对;人口迁移一般指较大尺度的、较长时间的人口流动,说两岸的人口迁移频繁不合适,D不对。
故选C。
【2题详解】中国国土北起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北纬55°多),南至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北纬4°附近),南北相距约5500公里;该地图图上距离约30厘米,则比例尺为30厘米/5500千米=1/183千米≈1/200千米。
故答案为B。
【点睛】影响交通运输线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有经济社会因素、技术因素和自然因素,其中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起决定性作用;自然因素往往是限制性因素,技术因素是保证因素,可以降低自然因素的限制。
3.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旅游地理专题高考考纲:1.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2.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一.旅游业的影响1.旅游业对社会环境的影响针对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应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保障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资源评价是为开发与规划服务的,它包括旅游资源游览价值评价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旅游资源游览价值评价(1)旅游资源的规模与组合状况(2)旅游资源的等级与特色(3)旅游资源的价值与功能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1)区位条件和可进入性(2)客源市场条件(3)区域自然环境与社会化背景旅游地的地质地貌、气候等自然环境背景,直接决定了旅游资源的质量,并对旅游资源开发有重要影响。
社会文化环境背景主要包括旅游资源所在地的政治局势、政策法规、社会治安、政府及当地居民对旅游业的态度、卫生保健状况、地方开放程度及风俗习惯等。
(4)经济背景主要是指旅游资源所在区域的经济状况。
例如,资金、劳动力、物产和物资供应、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等条件。
一般情况下,旅游资源所在地的社会经济越发达、开发能力越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越大。
(5)旅游容量旅游容量指在保证旅游环境和旅游活动质量的前提下,旅游区(点)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所能容纳的旅游者的最大数量。
1.(2019·高考全国卷Ⅰ)近年来,我国许多传统古村落被开发成旅游观光地。
一些古村落的村民仍留在村内,如“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村落”之一的桂林江头洲村,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建筑格局(如图),依然有百余户村民生活在村中,坚守着那份宁静与质朴。
分析村民生活在村中对促进当地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作用。
2.(2019·郑州模拟)阅读下面图表,回答问题。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东南沿海某旅游区距离中心城市不足30 km。
近几年,该旅游区在原有旅游项目的基础上又投资开设果树观光与采摘项目。
(1)结合材料,分析在该旅游区开设果树观光与采摘旅游项目的可行性。
选修3 旅游地理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旅游资源类型与分布(对应学生用书第225页)[理解—要点突破]1.旅游资源的类型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可将其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基本类型。
其区别如下:比较项目种类示例产生时间空间分布表现特点自然旅游资源地文景观类路南石林历史悠久,大多有几十万年以上的历史范围较大,一般呈片状或带状分布风景景观气象气候类黄山云海水域风光类杭州西湖生物景观类黄山迎客松宇宙类陨石人文旅游资源古迹和古建筑类北京故宫历史较短,一般几年到几十年范围较小,一般呈点状分布建筑景观现代建筑成就类车站与港口、济南泉标消闲、求知、健身类体育中心、泉城公园古迹和古建北京故宫与其他资源相比,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非凡性、可创造性和永续性等特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特征又各有不同,具体分析如下所示:旅游资源的价值主要表现在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等方面,结合下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含义。
自然和人文地理因素影响旅游资源的分布,反过来可以根据自然和人文地理条件的差异分析归纳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和规律。
如下表所示:的价值人类重大行为留下的地理“痕迹”古战场、古渡口、万里长城社会认知因素随着时代进步,会涌现出一些新的旅游形式休闲度假村、农家乐分布在城市外围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太空旅游使旅游者步入太空考向1旅游资源的价值1.(2016·全国卷Ⅱ)篁岭(下图)是美丽的山居村落,位于婺源东北部。
篁岭因“晒秋”闻名遐迩。
当秋日的阳光把晒楼唤醒的时候,一家家晒楼把鲜红的辣椒,翠绿的豆角,金黄的玉米、稻谷、黄豆……晒起来,让整个山村变成色彩斑斓的画卷。
篁岭人家“晒秋”没什么讲究,赶上什么就晒什么,恨不得把整个秋天的收获都晒起来。
分析“篁岭晒秋”的旅游价值及开发的有利条件。
[解析]本题以图文信息为载体,考查旅游资源的价值及开发条件评价,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认真阅读图文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旅游地理专题高考考纲:1.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2.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一.旅游业的影响1.旅游业对社会环境的影响针对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应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保障旅游业的可旅游资源评价是为开发与规划服务的,它包括旅游资源游览价值评价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旅游资源游览价值评价(1)旅游资源的规模与组合状况(2)旅游资源的等级与特色(3)旅游资源的价值与功能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1)区位条件和可进入性(2)客源市场条件(3)区域自然环境与社会化背景旅游地的地质地貌、气候等自然环境背景,直接决定了旅游资源的质量,并对旅游资源开发有重要影响。
社会文化环境背景主要包括旅游资源所在地的政治局势、政策法规、社会治安、政府及当地居民对旅游业的态度、卫生保健状况、地方开放程度及风俗习惯等。
(4)经济背景主要是指旅游资源所在区域的经济状况。
例如,资金、劳动力、物产和物资供应、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等条件。
一般情况下,旅游资源所在地的社会经济越发达、开发能力越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越大。
(5)旅游容量旅游容量指在保证旅游环境和旅游活动质量的前提下,旅游区(点)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所能容纳的旅游者的最大数量。
1.(2019·高考全国卷Ⅰ)近年来,我国许多传统古村落被开发成旅游观光地。
一些古村落的村民仍留在村内,如“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村落”之一的桂林江头洲村,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建筑格局(如图),依然有百余户村民生活在村中,坚守着那份宁静与质朴。
分析村民生活在村中对促进当地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作用。
2.(2019·郑州模拟)阅读下面图表,回答问题。
点。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东南沿海某旅游区距离中心城市不足30 km。
近几年,该旅游区在原有旅游项目的基础上又投资开设果树观光与采摘项目。
(1)结合材料,分析在该旅游区开设果树观光与采摘旅游项目的可行性。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北京卷)本试卷共16页,共30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40分)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某中学制作主题为“点亮中国”的宫灯。
图1为学生手绘的设计图。
读图,回答第1、2题。
图11.甲面中绘有多座大桥,可以推断所示区域()A.建桥成本低B.水运条件缺乏C.交通需求量大D.人口迁移频繁2.乙面的中国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约为()A.50千米B.200千米C.500千米D.2 000千米1题,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城市间的连通性需要进一步加强,虽然通过海运(或水运)可以进行联系,但时间效益低下,因此需要构建快捷的联系通道,以满足客货运对交通的需求,因此跨海(或河)大桥便成为必然的选择,C选项正确;跨海(河)大桥建设成本高,A选项错误;该区域海(水)运条件优越,B选项错误;人口迁移对交通的快捷性要求不高,短期频繁的人员往来对交通的便捷性要求较高,D选项错误。
第2题,用图上距离30厘米依次乘以四个选项中的实地距离可得南北最大实地距离分别为:1 500千米、6 000千米、15 000千米、60 000千米。
据中国地理知识可知,我国南北最大距离约为5 500千米,B选项最接近实际情况。
2.B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
图2为该市各观测点年平均降水量图。
读图,回答第3题。
图23.导致该市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B.海陆位置C.植被覆盖率D.地形条件,地形区域差异显著,东部位于暖湿气流的山地迎风坡,降水量多,西部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量少,故降水量的空间差异显著,D选项正确;该区域太阳辐射差异不大,且太阳辐射对降水的直接影响较小,A选项错误;该区域海陆位置差异不大,对降水的空间差异影响不大,B选项错误;植被覆盖率对小尺度空间的降水影响不大,C选项错误。
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对应学生用书第 229页)[理解一要点突破]1 •旅游资源的类型旅游地理*w ;l.旅游资紡的类型勻命布: 2.廉游资漲的综合评价2.鼠谑 规划与旅游曙动世计;4一旅游与 氏感媒展吉七旅游资商的类型与分布|£考岚二旅游资漁弈贤评价与旅 淀理划考点三旅烬对区域发聽的影响...一耶J1L 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誉响 令向二 旅淀幵雄中矗环壕间题及保护惜從2厂位置相对稳定性一根本属性之—物质景象组合性一整体性、合理性和协调性旅游资源特性——美学属性1—民族特色—历史文化属性—匚历史文化意义1—不会被消耗E耗性一匚曾值3.旅游资源的价值旅游资源的价值主要表现在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等方面,结合F1.近年来,一种不同于传统观光游的“深度游”悄然兴起。
深度游是指旅游者通过徒步、自驾等方式,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获得深刻体验的旅游活动。
有3位旅游者结伴拟于4月下旬自驾前往下图所示区域(湖面高程3196米),进行以观鸟为主题的深度游。
指出为应对旅游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他们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并说明理由。
[解图流程]iooa wr.■'F ■w.T ■ I i ・.<r■' n ■ v ■ tw —■ ■■ ■■帆; F;通过图中錚蚌度和期面跑高程(子195米)确宝诫游; ;地为位于肯藏商標上的①肯海湖淺曲晦原具有商塞; 趾氧、②古阳辐射强氛昼筱遥差③尢、气压低、劉@大风等肖嵌特征一:[答案]海拔较高,氧气含量较低,需带氧气袋,抗缺氧药品等;气压偏低,水的沸点低,需带高压锅等;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需带防晒物品;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需备防寒衣物;此时该区域多大风,需备防风帐篷等。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中的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366年,以其现存规模大、保存完好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近年来,游客数量不断增加,对该文化遗产构成较大威胁。
周测14选修地理1.[旅游地理](15分)观星旅游就是以天空星体为观察对象的旅游活动,是欧美国家近十年来兴起的一种崭新的旅游形式。
藏族文明千百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天文历算知识,几乎每颗闪烁的明星都有神奇迷人的传说,拉萨欲将冬季观星旅游作为“冬游西藏”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推广,扩大市场吸引力。
分析拉萨发展冬季观星旅游的优势条件并为此提出合理的推广措施。
答案:优势条件: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而洁净;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晴朗少雨;城市人口少、建设规模较小,夜晚人工光源对星空影响小;观星活动易与悠久的藏族文化相结合,具有独特性。
推广措施:与科普单位合作,进行星空知识宣传普及;开展星空摄影展活动;建设星空观测点,打造观星旅游路线;对现有旅店进行适度改造,设置观星房并配备观星设备,打造“观星小镇”。
解析:本题考查旅游资源的开发。
拉萨观星旅游发展的条件主要是环境优势。
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而洁净,大气透明度高;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晴朗少雨;城市人口和建设规模较小,夜晚人工光源对星空影响小;观星活动易与悠久的藏族文化相结合,具有独特性;推广措施主要从软、硬件两方面进行分析。
2.[旅游地理](15分)湖南省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是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公园有奇峰300多座,森林植物和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8%被称为“自然博物馆和天然植物园”。
1992年12月,因奇特的石英砂岩大峰林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2月被列入世界地质公园,是我国首批5A级景区。
分析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答案:沟谷纵横、奇峰林立,美学价值高;动植物资源丰富;景区等级高,配套设施完善;地处亚热带,气候适宜,适合全年观光旅游;公园面积广,环境容量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旅游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结合图文信息和所学知识,从景区知名度、气候条件、景观特点、环境容量等角度分析优势条件。
3.[旅游地理](15分)磧口镇是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古村落最多的乡镇之一,磧口镇西临黄河,与陕西省吴堡县隔河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