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 《七月的天山》
- 格式:docx
- 大小:12.67 KB
- 文档页数:2
四年级下语文课文4课《七月的天山》注音七月的天山夜晚的天空,满天的星星闪烁着,像一颗颗宝石点缀在黑幕上。
在这个夏日的七月,我们四年级的同学参观了天山。
天山是我国的著名名山之一,也是世界自然遗产。
它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候寒冷干燥,地势险峻。
我们沿着山间的弯曲小路下车,感受到了高山的深广和壮丽。
天山的自然风光美不胜收,仿佛一幅幅画卷在我们的眼前展开。
山脚下的草地洁白如雪,草垛上捆着干香肠,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我们品尝了当地的香肠,感受着新鲜和美味。
往上走,我们来到了一个山谷。
山谷的峡谷十分险峻,两侧高峰直插云霄,壁立千仞,宛如一幅巨大的画卷。
山谷中有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水流湍急,发出轰鸣的声音。
我们走在小路上,看到了一些野花野果,还有一些小动物在草丛中玩耍。
继续向上行进,我们来到了天山的山顶。
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海拔所带来的寒冷。
但是寒冷并不能减弱我们的兴奋,看到天山脚下的美景,我们感到十分惊叹。
山脊上有一片片冰川,冰川闪耀着银白的光芒,宛如一道道银带镶嵌在山顶上。
远处还有一座雪山,雪山的巅峰上积雪皑皑,宛如一朵朵白云。
冷风呼啸着吹来,我们拍下了一张张留念照片,纪念我们在天山的美好时光。
回想起这次参观,我深深体会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壮美。
天山就像一首壮丽的诗歌,让人陶醉其中。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天山会继续吸引着更多的人们前来观赏,感受大自然的力量与美丽。
四年级的语文课文《七月的天山》以其描绘天山壮丽景色的语言和细腻的叙述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篇课文,我对天山的美丽和壮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珍惜大自然的恩赐。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课文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课文导语:《七月的天山》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以下是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七月的天山》课文,欢迎各位的阅读和参考。
《七月的天山》课文原文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撇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天山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
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可是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却有鱼儿在跳跃。
当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坐在马鞍上,就可以俯视那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水石间,鱼群闪闪的磷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的生机。
在往里走,天山越来越优美,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骑马空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增添了密林的幽静。
在这林海深处,连鸟雀也很少飞来,只偶然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
但是这里有时也会遇上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
如果说进到天山这里还像秋天,那么再往里走就像是春天了。
满山都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
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你心爱的大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过程与方法:搜集资料、思考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饮、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天山景物的特点,感受天山的美景。
3、领悟作者是如何把天山之夏的景色描绘得具体而形象的,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学情分析这篇文章属于略读课文,但文章的语言、内容都很美、很深,学生读文不会很流畅。
因此,要加强指导。
学生不仅仅会读,更要学会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学以致用。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天山景物的特点,感受天山的美景。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是如何把天山之夏的景色描绘得具体而形象的,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导入新课七月的天山也就是天山之夏。
夏天暑气袭人,而在天山却像秋天一样凉爽,这是为什么呢?随机简介天山资料。
(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
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景色宜人)让我们一起走进七月的天山,一睹它的风采。
活动2【活动】二、按自学提示,初读感知出示学习目标出示自学提示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思考作者的叙述顺序和描写的景物是怎样的?学生找每个自然段的过渡句,提取每段中的关键词语,进行总结:按照由外到里的顺序依次描写了水、树、花三方面的景色。
活动3【活动】三、品读感悟,领会表达1、作者初进天山,看到了哪些景物?有怎样的感觉?(雪峰、雪水、溪流,作者写得非常优美)2、哪些句子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学生批注词句交流。
(1)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彩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这句话把太阳、雪峰、云彩三者融为一体,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太阳光透过云彩,把云彩的影子映在雪白的山峰上。
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云彩的影子喻为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极白,连白云映在上面都显得发灰。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想象是多么的丰富,比喻是多么的贴切。
部编版小学语文《七月的天山》课文原文及赏析《七月的天山》课文原文:七月的新疆,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天山。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窗外的景色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蓝天衬着高高的雪峰,太阳照在雪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山下的草原上,野花遍地,红、黄、蓝、白、紫,像一块巨大的彩色地毯铺展在大地上。
成群的牛羊在草地上悠闲地吃草,马儿在河边饮水,一切都那么和谐、宁静。
沿着山路往上走,路边的树木郁郁葱葱,有松树、柏树、桦树,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树。
树下是厚厚的苔藓和野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
再往上走,就到了雪线以上。
这里一片银白,雪花轻轻地飘落下来,像是天空中撒下的白色花瓣。
山顶的冰川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是一座巨大的水晶宫殿。
七月的天山,美丽而神秘,让人流连忘返。
赏析:《七月的天山》这篇课文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七月新疆天山的美丽景色。
作者通过细腻的观察和富有诗意的表达,展现了天山的壮丽风光和自然生态的和谐之美。
文章首先以“画卷”为比喻,形象地展示了汽车行驶过程中窗外不断变换的美景。
蓝天、雪峰、草原、野花、牛羊、马儿等元素构成了一幅色彩丰富、生机勃勃的画面,体现了大自然的丰饶和生命的活力。
接着,作者通过描绘山路两旁的树木和苔藓,以及雪线以上的冰雪世界,进一步展现了天山的生态环境和季节变化。
这些细节描写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增强了读者的视觉和感官体验。
最后,作者以“美丽而神秘,让人流连忘返”作为结语,表达了对天山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整篇文章语言流畅,意境优美,富有感染力,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天山的魅力和神奇。
同时,这也是一篇引导小学生欣赏自然美、培养环保意识的好教材。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4七月的天山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都有鱼儿在欢快地跳跃。
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磷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的幽静。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本文节选自《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
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了。
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
这里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魅力。
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丰韵的天山之夏。
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个不同的方面:1、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运用形象的比喻,依次描绘了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描绘七月份的天山风光,展示了天山神奇、美丽、富饶的一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插图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自然风光的描绘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成语以及修辞手法方面仍存在困难。
此外,学生对祖国的美丽河山有浓厚的兴趣,希望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进一步提高对自然美的鉴赏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课文,学会欣赏自然风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僻词汇、成语以及修辞手法的理解与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生字词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天山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与书写。
3.讲解课文:分析课文结构,讲解生僻词汇、成语及修辞手法。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美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5.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成语及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6.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神奇——美丽——富饶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应用。
4.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果。
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4七月的天山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4课《七月的天山》选自《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天山是国内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
我们在此整理了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4课《七月的天山》,供大家参阅,期望大家在阅读流程中有所收获!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4课《七月的天山》原文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立刻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季似的凉爽。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都有鱼儿在欢快地跳跃。
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立刻,可以俯视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磷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愈来愈美。
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愈加的幽静。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渐渐变得柔美。
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个山脚。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样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样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样绚烂。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在立刻你用不着离鞍,只须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虽然天山这个时候并不是春季,但是有哪一个春季的花园能比得过这个时候天山的无边繁花呢?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4课《七月的天山》教学建议1、作为略读课文,宜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
2、学生自读后可作一次反馈,让他们说说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是如何一种景象,充分让学生自由交流,并提出还有哪几种不理解的问题。
《七月的天山》那融化的雪水从雪峰的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闪耀着银光。
在那白皑皑的群峰脚下,是连绵不断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天的巨伞。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七月的天山》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七月的天山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抛到后边。
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使你感到秋天般的凉爽。
蔚蓝的天空衬着矗立着的巨大的雪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雪白的绸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色的暗花。
那融化的雪水从雪峰的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闪耀着银光。
在那白皑皑的群峰脚下,是连绵不断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天的巨伞。
夕阳西下,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在苍绿的苔藓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小山坡上,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两岸,到处是高过马头的鲜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绚丽夺目。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
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的鲜花。
虽然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这时的天山更美丽?(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耸立( ) 酷热( ) 特别( )(2)照样子,在文中找出描写颜色的两字以上的词语,并自己补充两个。
雪白、五彩缤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找出文中的两个打比方的句子,用“____ ”画出,标上序号,读一读并填空。
①第一句把 _____________比做_____________。
②第二句把_____________比做_____________。
(4)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①骑马走在花海中,觉得_____________ ,马_____________。
②文中作者具体描写了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等景物,写出了天山景物的美。
(5)把文中揭示中心的一句话用“ _____” 画出来。
《七月的天山》
四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天山的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
●二、学生自学
带着过渡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像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三、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
如疑难词有:炎暑、山涧、饮马、萦绕等。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这句,需要结合图片点拨感受。
●四、合作学习
●五、班集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六、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这样,“足不出户,也可以游遍千山万水”。
●七、摘抄优美词句
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八、作业:复习词语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