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急救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施工现场急救知识一、引言施工现场是一个高风险的工作环境,事故和突发状况可能随时发生。
因此,了解和掌握施工现场急救知识对保障工人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施工现场常见的急救知识和应急措施,以匡助工人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二、常见施工现场急救知识1. 心肺复苏(CPR)心肺复苏是一种用于抢救心跳住手的紧急急救措施。
在施工现场,如果有人蓦地倒地且没有呼吸或者心跳,应即将进行心肺复苏。
具体步骤如下:- 拨打急救电话,请求医疗救助。
- 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
- 手掌交叉放在胸骨中央,用力按压胸部,每分钟100-120次。
- 进行人工呼吸,每次插管后吹气1秒钟。
2. 创伤急救在施工现场,各种创伤可能会发生,如切割伤、烧伤、骨折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创伤急救措施:- 切割伤:用干净的布或者纱布轻轻按住伤口,避免过度用力。
- 烧伤:立即将烧伤部位放入冷水中,以减少烧伤程度。
- 骨折:稳定受伤部位,用绷带或者其他可用材料固定。
3. 中暑和中暑急救施工现场通常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工人容易受到中暑的影响。
以下是中暑和中暑急救的一些常见知识:- 中暑症状: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皮肤潮红等。
- 中暑急救:将患者移到阴凉处,赋予足够的水分,用湿毛巾冷敷。
4. 高处坠落和骨折在施工现场,高处坠落是一种常见的事故。
以下是高处坠落和骨折急救的一些要点:- 高处坠落:即将拨打急救电话,不要挪移患者,等待专业救援人员的到来。
- 骨折:稳定受伤部位,用绷带或者其他可用材料固定。
5. 化学品中毒施工现场可能存在各种化学品,如果误吸入或者接触这些化学品,可能会导致中毒。
以下是化学品中毒急救的一些要点:- 立即将受害者远离有害环境,保持呼吸道通畅。
- 拨打急救电话,告知中毒的化学品名称。
- 根据中毒程度,提供相应的急救措施,如洗眼、冲洗皮肤等。
三、施工现场急救应急措施1. 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在施工现场,应建立一个专门的应急救援队伍,队伍成员应接受急救培训,熟悉施工现场的紧急救援流程和设备。
应急救援安全知识应急救援安全知识汇总应急救援安全知识汇总:1.危险识别:在紧急情况下,首先确保自身安全,尽快逃离现场。
2.报警:将紧急情况报告给有关部门,如消防部门或急救中心。
3.救援设备:熟悉常见应急救援设备的使用方法,如灭火器、急救箱等。
4.火灾逃生:关闭所有门窗,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披上湿浴巾等防烟用品,迅速撤离。
5.地震应对:躲避在结实的桌子下、床下等坚固物体旁边,保持镇静,待地震停止后再撤离。
6.雷击防护:远离树木、电线杆、广告牌等高耸建筑物,切勿接触金属栏杆、铁轨等导电设备。
7.应对有毒气体泄漏:关闭气阀、通风,穿戴好防护装备,如空气呼吸器等,并立即报警。
8.预防溺水:不在无人看护的情况下游泳、不在野外水域戏水,遵守安全警示标牌。
9.防范触电:不要用手触摸裸露的电线,不在电线杆附近放置物品,保持距离。
10.应急互助:在紧急情况下,积极参与救援行动,与他人协作,共同应对紧急情况。
应急救援安全知识归纳应急救援安全知识归纳如下:1.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迅速控制事故现场,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同时启动应急救援系统。
2.应急救援的原则:救人第一、生命至上,科学施救、生命相托,合理撤离、生命安全,统一指挥、合理调动。
3.事故应急救援的三个基本程序:报告、通知和通报、应急处置、调查和评估。
4.事故应急预案的作用:指导应急救援的响应程序,为应急救援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标准,帮助应急救援人员了解现场状况,保障应急救援工作快速、高效、有序进行。
5.应急预案体系: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
6.应急预案的编制:编制预案时需要明确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应急预案的分类、应急预案的结构和要素、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等。
7.应急预案的评审:预案评审包括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的评审。
评审时需要明确预案的适用范围、预案的可行性、预案的完整性、预案的应急资源、预案的协调性、预案的灵活性、预案的制定和更新等。
现场生命急救知识和技能
现场生命急救知识和技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1. 心肺复苏(CPR):对于心脏骤停的病人,及时的CPR是非常关键的。
了解如何正确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以及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是非常重要的。
2. 止血:对于大量出血的情况,止血是至关重要的。
了解如何使用止血带、压迫止血等方法进行止血,以及如何处理可能出现的休克情况。
3. 骨折和扭伤处理:对于骨折和扭伤等伤害,了解如何正确固定和搬运病人,以及在等待专业医疗人员到场前的临时处理方法。
4. 烧伤和烫伤处理:了解如何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以及如何用干净的纱布覆盖伤口,避免感染。
5. 中毒处理:了解如何识别各种中毒症状,以及在等待专业医疗人员到场前的临时处理方法。
6. 窒息处理:了解如何处理呼吸道异物阻塞,以及如何进行腹部冲击法(Heimlich maneuver)来帮助病人。
7. 紧急分娩:了解如何在紧急情况下协助产妇分娩,以及如何处理新生儿脐带和呼吸道问题。
这些是现场生命急救知识的一部分,可以通过相关课程和训练来获得更深入的了解和实践经验。
如果您想要获得更多信息,建议咨询专业急救人员或查阅相关资料。
现场急救知识
1、触电急救常识
发现有人触电时,应首先迅速拉电闸断电或用木方、木板等不导电材料,将触电人与接触电器部位分离开,然后抬到平整的场地施行人工急救,并向工地负责人报告。
2、摔伤急救常识
当有人自高处坠落摔伤时,应注意摔伤及骨折部位的保护,避免因不正确的抬运,使骨折错位造成二次伤害。
3、食物中毒急救常识
发现饭后多人有呕吐、腹泻等不正常症状时,要及时向工地负责人报告,并拨打急救电话120。
亚硝酸钠是搅拌混凝土的添加剂,其形状很象食用的大粒盐,有人叫它“工业用盐”,它是一种有毒物质,千万不要当作食用盐使用。
4、煤气中毒急救常识
冬季采暖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安装炉具并设专人负责管理;不得随意安装炉具,防止发生煤气中毒。
发现有人煤气中毒时,要迅速打开门窗,使空气流通或将中毒者穿暖抬到室外,施行现场急救并及时送往医院。
5、工地发生伤亡事故时应立即做好三件事
1、有组织地抢救受伤人员。
2、保护施工现场不被破坏
3、及时向上级和有关部门报告
6、发现火险的处理方法
当现场有火险发生时,不要惊慌,应立即取出灭火器或接通水源扑救。
当火势较大,现场无力扑救时,立即拨打119报警,讲清火险发生的地点、情况、报告人及单位等。
应急救护知识普及
应急救护知识普及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人们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正确的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内容:
1.火灾:了解如何预防火灾,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知道如何疏散逃生,并掌握基本的火灾应急处理技能。
2.地震:了解地震的预警和应对方法,包括如何躲避、如何自救互救等。
3.交通事故:了解如何应对交通事故,包括如何报警、如何处理伤者等。
4.食物中毒:了解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和症状,掌握如何预防食物中毒,以及如何处理食物中毒的紧急情况。
5.溺水:了解溺水的常见原因和症状,掌握如何预防溺水,以及如何进行基本的急救处理。
6.触电:了解触电的常见原因和症状,掌握如何预防触电,以及如何进行基本的急救处理。
7.烧伤和烫伤:了解烧伤和烫伤的常见原因和症状,掌握如何预防烧伤和烫伤,以及如何进行基本的急救处理。
除了以上内容,应急救护知识普及还包括心肺复苏、止血、搬运等技能,这些技能在紧急情况下非常有用。
建议通过专业机构或组织进行学习和培训,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知识和技能。
现场急救知识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现场急救基础知识一、现场急救基本原则1. 保护现场安全:在进行急救时,要先确保自己和其他人的安全,避免危险的行为。
2. 判断患者意识状态:急救时,需要判断患者的意识状态,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和心跳。
3. 拨打急救电话:如果遇到重大伤害或突发疾病,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调动急救资源。
4. 迅速施救:在急救现场,要迅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以减轻患者痛苦和保护患者生命。
二、常见的急救场景1. 呼吸道急救:包括窒息、哮喘、窒息等情况,需要进行相应的急救措施。
2. 心脏急救:包括心脏骤停、心肌梗塞等情况,需要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3. 外伤急救:包括刀伤、燃烫伤、骨折等情况,需要进行包扎、固定、止血等急救措施。
4. 中毒急救:包括误食、吸入、注射中毒等情况,需要洗胃、吸氧、呼吸道管理等急救措施。
5. 突发疾病急救:包括心脏病、中风、糖尿病等情况,需要进行相应的急救措施。
第二部分:急救常识一、心肺复苏1. 判断心脏骤停:包括观察是否有呼吸、触摸颈动脉搏动等方法。
2. 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照固定的速度和力度进行心脏按压,维持氧气供应。
3. 进行人工呼吸:采用口对口或口对鼻吹气的方式进行人工呼吸。
4.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在电除颤的情况下,需要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进行除颤。
二、止血处理1. 压迫止血:要找准出血点位置,并用手指或纱布进行压迫止血。
2. 使用止血带:在出血较严重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止血带进行压迫止血。
3. 进行包扎固定:将伤口进行清洁,进行包扎固定以防止二次感染和出血。
三、骨折处理1. 骨折现场固定:采用固定夹板、悬吊固定等方法将骨折处固定。
2. 进行冷敷止痛:在冻伤时,可以使用冰袋等物品进行冷敷止痛。
3. 安慰患者保持安静:在骨折现场,需要安慰患者,保持其安静。
四、烧伤处理1. 烧伤创口处理:在烧伤现场,要用清水冲洗伤口,并进行包扎处理。
2. 防止感染:对烧伤创口要及时进行消毒,避免感染。
危难时刻求救方法1.电话求救:遇到危难或需要帮助时,及时拨打110、119、120、122等紧急报警、求助电话。
2.声响求救:遇到危难时,除了喊叫求救外,还可以吹响哨子、击打脸盆或其他能发声的金属器皿,甚至打碎玻璃等物品向周围发出求救信号。
3.光线求救:遇到危难时,可以用手电筒、镜子反射阳光等办法求救。
每分钟闪照6次,停顿1分钟后,再重复进行。
4.抛物求救:在高楼遇到危难时。
可抛软物、如枕头、书本、空朔料瓶等,引起下面注意并指示方位。
5.烟火求救:在野外遇到危难时,白天可燃烧新鲜树枝、青草等等植物发出烟雾,晚上可点燃干柴,发出明亮耀眼的火力向周围求救。
6.摆字求救:用树枝、石块、帐篷、衣服等一切可利用的材料,在空地上堆摆出“SOS”或其他求救字样。
每字至少长6米,便于空中搜救人员识别。
7.摩尔斯电码求救:用摩尔斯电码发出“SOS”求救信号,是国际通用的紧急求救方式。
现场急救常识1.保护好现场,排除可能导致现场伤员再次受伤的危险因素。
2.尽快报警,并拨打“120”或“999”急救电话,请求急救中心实施急救。
3.在急救专业人员到来之前,可采取必要措施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但切忌随意搬运、拖拉伤员。
具体措施如下:(1)观察伤员神志、呼吸、脉搏。
如果意识丧失,应注意保持伤员呼吸道通畅。
一旦出现呕吐,应及时清除呕吐物,防止误吸。
保持头部后仰位,注意保暖。
(2)如果伤员呼吸心跳停止,应进行现场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
心肺复苏要方法正确,掌握要领,连续抢救不中断。
(3)检查伤员有无危及生命的损伤,如头部、颈部、胸部、腹部有无开放性损伤、大出血和肢体瘫痪等情况,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等措施。
(4)止血。
局部压迫止血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可用清洁的毛巾、衣物、围巾等覆盖伤口、包扎或用力压迫。
对局部压迫无法达到止血目的的伤者,可以采用动脉压迫止血的方法,即依靠绷带、绳索、毛巾、围巾、衣物等代替止血带,压迫出血部位近端的大动脉。
现场急救知识2019年3月安全环保科制现场急救知识一、现场创伤急救技术现场创伤急救技术包括人工呼吸、心脏复苏、止血、创伤包扎、骨折临时固定和伤员搬运。
(一)人工呼吸人工呼吸适用于触电休克,溺水,有害气体中毒、窒息或外伤窒息等引起的呼吸停止、假死状态者。
如果呼吸停止不久大都能通过人工呼吸抢救过来。
在施行人工呼吸前,先要将伤员运送到安全、通风良好的地点,将伤员领口解开,放松腰带,注意保持体温。
腰背部要垫上软的衣服等,应先清除口中脏物,把舌头拉出或压住,防止堵住喉咙,妨碍呼吸。
各种有效的人工呼吸必须在呼吸道畅通的前提下进行。
常用的方法有口对口吹气法、仰卧压胸法和俯卧压背法3种。
1.口对口吹气法它是效果最好、操作最简单的一种方法。
操作前使伤员仰卧,救护者在其头的一侧,一手托起伤员下颌(注:口腔的下部。
通称下巴,也叫下颚),并尽量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将其鼻孔捏住,以免吹气时,从鼻孔漏气;自己深吸一口气,紧对伤员的口将气吹入,造成伤员吸气(图9-2)。
然后,松开捏鼻的手,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伤员呼气。
如此有节律地、均匀地反复进行,每分钟应吹气14~16次。
注意吹气时切勿过猛、过短,也不宜过长,以占一次呼吸周期的1/3为宜。
2.仰卧压胸法让伤员仰卧,救护者跨跪在伤员大腿两侧,两手拇指向内,其余四指向外伸开,平放在其胸部两侧乳头之下,借上半身重力压伤员胸部,挤出伤员肺内空气;然后,救护者身体后仰,除去压力,伤员胸部依其弹性自然扩张,使空气吸入肺内。
如此有节律地进行,要求每分钟压胸16~20次(图9-3)。
此法不适用于胸部外伤或2SO 、2NO 中毒者,也不能与胸外心脏挤压法同时进行。
3. 俯卧压背法此法与仰卧压胸法操作法大致相同,只是伤员俯卧,救护者跨跪在伤员大腿两侧(图9-4),因为这种方法便于排出肺内水分,因而此法对溺水急救较为适合。
(二)心脏复苏心脏复苏操作主要有心前区叩击术和胸外心脏按压术两种方法。
1.心前区叩击术心脏骤停后立即叩击心前区,叩击力中等,一般可连续叩击3~5次,并观察脉搏、心音。
现场紧急救护知识1、首先考虑挽救生命;2、积极救治,不放弃任何救治可能;3、先处理威胁生命的窒息、严重出血或胸部开放伤,后处理休克和骨折;4、操作轻柔、细致准确、避免增加创伤;5、先复苏后固定,先止血后包扎,先重伤后轻伤,先救治后运送,急救和呼救并重。
(在实施现场紧急救护的同时要立即拨打“120”等请求救护)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救人:防护(空气、环境中污染物,血污染);潜在危险(楼房倒塌,再爆炸等)。
现场救护程序:(一)是否有创伤,了解致伤因素;(二)及时求救;(三)观察救护环境;(四)脱离现场和危险环境;(五)合适的体位;(六)迅速判断伤情;(七)有呼吸、心跳停止时,先抢救生命;(八)立即止血,个人防护;(九)包扎伤口,开放伤处理;()可疑骨折固定,首先是颈部;(一)综合处理,立即转运。
事故现场急救:避免惊慌失措;控制慌乱局面,清点伤员,行必要的分组标记;伤情评估;急救措施的实施;联系医院,分送病员(转运)。
伤情评估:以优先急救对象为前提危及生命的伤情评估:首要在于致命伤的发现,注意呼吸、脉搏、血压、神志、⑴气道;⑵呼吸;⑶循环(活动出血、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血压);⑷中枢神经系统(神志、瞳孔、瘫痪)。
、心肺复苏三部曲: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如何拨打急救电话120 呼救电话应简单明了,语言必须精练、准确,讲清重要的,无关的话不说,以免耽误宝贵的时间。
主要表明以下几点:1、病人姓名、性别、年龄。
2、病人目前最危急的状况。
如昏倒在地、心前区剧痛、呼吸困难、大出血等,发病的时间、过程,用药情况,却过去病史与本次发病有关的因素。
3、病人家庭或发病现场的详细地址、电话以及等候救护车的确切地址,最好选择有明显醒目标志处。
4、意外灾害事故,突发事件等造成有成批伤病员时,需说明伤害性质:如中毒、车祸、溺水、触电;受伤人数、候车地点、呼救人的姓名等。
急救部门根据上述呼救电话内容,派出急救医务人员,携带急救药品,医疗器械等设备,及时赶到现场,迅速医疗救援。
现场急救知识引言概述:现场急救是指在突发疾病或者意外事故发生时,第一时间进行的紧急救助措施。
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可以在关键时刻拯救生命,因此,了解现场急救知识显得尤其重要。
一、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1.1 保护现场:在进行急救时,首先要确保现场安全,避免二次伤害。
1.2 判断意识和呼吸:观察伤者是否故意识和正常呼吸,判断其生命体征。
1.3 寻觅急救工具:在急救过程中,需要准备好急救箱、止血带等必备工具。
二、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2.1 判断心肺功能:如果伤者没有呼吸或者心跳,需要即将进行心肺复苏。
2.2 进行胸外按压: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胸外按压,保持节奏和力度。
2.3 人工呼吸:在进行胸外按压的同时,进行人工呼吸,维持氧气供应。
三、处理外伤和出血3.1 止血处理:对于出血伤者,要迅速止血,使用止血带或者压迫止血点。
3.2 处理外伤:如骨折、扭伤等,要正确固定伤处,避免二次伤害。
3.3 清洁伤口:对于开放性伤口,要及时清洁,避免感染。
四、应急药物的使用4.1 硝酸甘油:心脏病急救时可使用硝酸甘油缓解症状。
4.2 肾上腺素:用于严重过敏反应时,可匡助恢复呼吸。
4.3 消炎药膏:用于处理轻度烧伤、划伤等皮肤伤口。
五、急救的注意事项5.1 保持镇静:在紧急情况下,保持镇静有助于正确处理急救事务。
5.2 及时呼叫急救车:在处理不了的情况下,要及时呼叫急救车。
5.3 接受培训:定期参加急救培训,提高急救技能和应变能力。
结语:现场急救知识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技能,它可以匡助我们在关键时刻拯救生命。
通过掌握基本原则、操作步骤、处理外伤和出血、应急药物的使用以及注意事项,我们可以更加有效地应对突发情况,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希翼每一个人都能重视现场急救知识,做好自我保护和救助他人的准备。
急救的基本知识:
1.判断病情: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跳、呼吸、血压、体温等,以及意识状态、
疼痛部位、出血情况等,以便快速判断病情。
2.呼救:如果需要急救,应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或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3.就地取材: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可以就地取材,使用一些简单的急救用
品和工具,如止血带、纱布、绷带、三角巾等。
4.徒手心肺复苏:如果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徒手心肺复苏,以帮
助病人恢复心跳和呼吸。
5.止血:如果病人有出血情况,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如加压包扎、止血带等。
6.固定:如果病人有骨折情况,应进行固定处理,以减轻疼痛和避免二次伤害。
7.搬运: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将病人进行适当的搬运,但要
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现场急救知识培训
一、现场急救的目的和原则:
目的:最大限度的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提高伤者愈后的生存质量。
原则:快抢、快救、快送,即“三快”。
二、紧急救护的程序:
1、拨打120 。
①急救电话应简单明了,语言必须精炼、准确,讲清重要的,无关的话不说,以免耽误宝贵的时间。
②主要说明以下几点:
病人姓名、性别、年龄;
病人目前最危急的状况。
如昏倒在地、心前区剧痛、呼吸困难、大出血等,发病的时间、过程,用药情况。
病人家庭或发病现场的详细地址、电话以及等候救护车的确切地址,最好选择有明显醒目标志处。
意外灾害事故,突发事件等造成有成批伤病员时,说明伤害性质,如中毒,车祸、游水、触电等,受伤人数,候车地点,呼救人的姓名身份。
2、迅速将伤者移至就近安全的地方。
3、快速对伤者进行分类。
4、先抢救危重者。
5、优先护送危重者。
三、基本急救知识与技术:
1、呼吸中断急救法——人工呼吸法
2、心脏停止跳动急救法——胸外心脏挤压法
(1)、急救体位:
伤病者体位:仰卧在坚硬平面上。
如果伤病者是俯卧或侧卧,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将他翻转为仰卧,
放在坚硬平面上,如木板床上、地板上或背部垫上木板,如此,才能使心脏挤压行之有效。
不可以将病人平仰卧在柔软的物体上,如沙发或弹簧床上,以免直接影响胸外心脏挤压的效果。
翻身的方法:
抢救者先跪在伤病者一侧的肩、劲部,将其两上肢向头部方向伸直,然后将离抢救者远端的小腿放在近端的小腿上,两腿交叉,在用一只手托住伤病者的后头、劲部,另一只手托住伤病者远端的腋下,使头、劲、肩、躯干呈一整体同时翻转成仰卧位,最后,将其两臂还原放回身体两侧。
(2)单人抢救体位:
抢救者位于伤病者一侧肩部,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间距,跪于该侧肩腰部水平位,避免在实施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挤压时来回移动膝部,利于操作。
(3)双人抢救体位:
一人跪于伤病者头部水平位,进行人工呼吸,另一人跪于伤病者胸部水平位,进行胸外心脏挤压。
(4)打开气道,畅通呼吸道是复苏成功的重要环节:
抢救者应先将伤病者衣领扣、领带、围巾等解开,同时迅速清除伤病者口鼻内的污泥、土块、痰、呕吐物等,以利呼吸通道畅通。
(5)仰头举颏法:
抢救者将一手置于伤病者前额并下压,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放于靠近颏部的下颌骨下方,将颏部向前抬起,帮助头部后仰。
注意事项:
1、手指不要深压颏下软组织,以免阻塞气道。
2、不能过度上举下颏,以免口腔闭合。
3、口腔内有异物或呕吐物,应立即将其清除,但不可占用过多时间。
4、头部后仰的程度是以下颌角与耳垂间连线与地面垂直为正确
位置。
四、紧急止血法:
一、止血
1、指压法:通常是将中等或较大的动脉压在骨的浅面。
例如,将颈总动脉压向第五颈椎横突,将肱动脉压在肱骨干上。
此法仅能用于短时间控制动脉血流。
应随即继用其他止血法。
2、压迫包扎法:常用于一般的伤口出血。
注意应将裹伤的无菌面贴向伤口,包扎要松紧适度。
3、加垫屈肢法:在肘、膝等侧加垫,屈曲肢体,再用三角巾等缚紧固定,可控制关节远侧流血。
适用于四肢出血,但已有或疑有骨关节损伤者禁用。
4、填塞法:用于肌肉、骨端等渗血。
先用1—2层大的无菌纱布铺盖伤口,以纱布条、绷带等其充填其中,外面加压包扎。
此法的缺点是止血不够彻底,且增加感染机会。
5、止血带法:能有效的制止四肢出血。
但用后可能引起或加重肢端坏死、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因此主要用于暂不能用其他方法控制的出血。
使用止血带的注意事项:必须作出显著标志(如红色布条),注明和计算时间,优先后送伤员。
连续阻断血流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小时,勿用绳索、电线等缚扎;用橡胶管(带)时应先在缚扎处垫上1-2层布。
还可用帆布带或其他结实的布带,。
止血带位置应接近伤口(减少缺血组织范围)。
但上臂止血带不应缚在中1/3处,以免损伤桡神经。
二、包扎:
目的是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固定敷料和帮助止血。
常用的材料是绷带和三角巾;抢救中也可将衣裤、巾单等裁开作包扎用。
无论何种包扎法,均要求包好后固定不移和松紧适度。
1、绷带卷包扎法:有环行、螺旋反折包扎,“8”字形包扎。
包扎时要掌握“三点一走行”,即绷带的起点、止点、着力点(多在伤处)和走行方向顺序。
2、三角巾包扎法:三角巾制作较为方便,包扎时操作简捷,且能适应各个部位,但不便于加压,也不够牢固。
三、固定:骨关节损伤时均必须固定制动,以减轻疼痛、避免骨折片损伤血管和神经等,并能帮助法治休克。
较重的软组织损伤,也宜将局部固定。
固定前,应尽可能牵引伤肢和矫正畸形;然后将伤肢放到适当位置,固定于夹板或其他支架(可就地取材如用木板、竹竿、树枝等)。
固定范围一般应包括骨折处远和近的两个关节,既要牢靠不移,又不可过紧。
急救中如缺乏固定材料,可行自体固定法。
如将受伤上肢缚在胸廓上,或将下肢固定于健肢。
四、搬运:背、夹、拖、抬、架。
注意事项:对骨折、特别是脊柱损伤的伤员,搬运时必须保持伤处稳定,切勿弯曲或扭动。
对昏迷伤员,搬运时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
1、中毒窒息急救:窒息性气体是指那些以气态吸入而直接引起窒息作用的气体。
根据毒物作用机理不同,窒息性气体可分两大类,一类为单纯性窒息性气体(氮气、甲烷、二氧化碳等),因其在空气中含量高,使氧的相对含量降低,使肺内氧分压降低,致使机体缺氧。
另一类的化学性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氰化物、硫化氢等),主要对血液或组织产生特殊的化学作用,血液运输氧的能力发生障碍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发生障碍,造成全身组织缺氧,引起严重中毒表现。
2、急救:迅速脱离有毒环境,吸入新鲜空气。
3、触电急救:导致人体电生理紊乱,特别是心脏电生理紊乱,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4、中暑急救:正常人体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产热的散热处于动态平衡,使体温维持在37℃左右。
担当周围环境气温超过皮肤温度,尤其当湿度较高,通风不良时,身体通过一系列调节,仍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畜积余热,引起水盐代谢紊乱及神经功能损害等一系列症状,成为中暑。
夏季暴晒于烈日下,由于受热较多,而引起中暑者,成为日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