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自然地理考研真题试题2012年—2019年
- 格式:pdf
- 大小:6.47 MB
- 文档页数:10
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1、三舍法2、苏格拉底法3、白板说4、、心理发展5、原型启发6、自我效能感二、简答题1、简述墨家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2、简述梁漱溟的多村建设理论•3、简述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4、简述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三、论述题1、试论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2、试论杜威的教育思想。
3、结合实际论述现代德育过程的特点。
4、结合实际论述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2013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教育2、合作学习3、教学相长4、苏格拉底法5、多元智力6、学习动机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孔丘的教学思想。
2、简述历史上关于教育起源的代表性观点。
3、简述影响创造性的主要因素。
4、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三、分析论述题(共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1、试述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2、试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3、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哪些关系,并联系实际加以论述。
4、试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与杜威的理论的关系2014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1、课程2、班级上课制3、苏格拉底法4、有教无类5、最近发展区6、知识二、简答题1、简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2、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阶段3、简述桑代克的学习定律4、简述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影响三、论述题1、为什么教育对人的发展有重大作用2、试述现代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3、结合实际试述基本教学组织形式以及辅助组织形式4、试述西方教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2015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1、知识2、苏格拉法3、学习策略4、教学相长5、班级授课制6、中体西用二、简答题1、终身教育思潮2、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3、建构主义的观点4、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作用三、论述题1、孔子的教学方法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3、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和辅助组织形式4、陶行知和杜威在教育观和学校观上的比较2016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1、课程2、班级上课制3、苏格拉底法4、有教无类5、最近发展期区6、知识二、简答题1、简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2、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阶段3、简述桑代克的学习定律4、简述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影响三、论述题1、为什么教育对人的发展有重大作用2、试述现代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3、结合实际试述基本教学组织形式以及辅助组织形式4、试述西方教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1、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3、大教学记4、三纲领八条目5、元认知6、发现学习二、简答题1、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2、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3、德育过程的特点,以及现实中如何提高学生德育4、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三、论述题1、蔡元培的“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办学方针2、教师素养的要求3、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学4、杜威的教育本质观,并对其评价。
2013年四川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一名词解释1地理环境2岩石的硬度与解理3地垫与地垒4辐射雾与平流雾5锢囚锋6海水的盐度与氯度7潜水与承压水8河流劫夺9土壤肥力10生物多样性二简答题1道库恰耶夫关于自然地带学说的主要观点及后人在道氏自然地带学说基础上完善的地域分异规律理论体系简述2长期以来我国长江流域多洪涝灾害的原因。
3雅丹地貌在我国的分布及形成原因。
4简述地形对土壤发育过程的影响。
5近百年来海平面变化的趋势,原因及其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
三分析题1论述气候形成的影响因子及各因子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
2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10年自然地理学一名词概念解析(10选8 ,每题5分,共40分)1 矿物与岩石2 解理与节理3 径流模数与径流系数4 相对地质年代与绝对地质年代5 气候与气候系统6 地带性规律与非地带性规律7 种群与群落8 土壤与土地9 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10河流阶地与河漫滩二简述题(每题15分,共60分)1 陆地生态系统有哪些主要类型?2 垂直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有哪些特征?3 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
4 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三论述题(任选两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影响丹霞地貌的形成条件有哪些?2 论述我国水土流失的自然和社会原因,目前有哪些治理措施?3 举例说明我国西部气候近几十年来环境演变的主要特征。
2009年(地理学综合)一比较下列概念(共40分)1 震级与烈度2 地域分异规律与自然区划3 民族与种族4 宗教与文化二简答题(共80分)1 简述气候变化的原因(15分)2 简述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关系(15分)3 简述生态系统的组分及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15分)4 简述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对工业分布的影响(20分)5 简述旅游对区域的社会影响三试分析我国横断山区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50分)2008年(地理学综合)一名词解释(共20分)1 水量平衡2 潜育土3 国家边界4 人口迁移机制二简答题(共40分)1 季风环流有什么特征2 板块边界类型3 文化区有哪些类型4 中国旅游地有哪些基本类型三读图1 读下图,说明曲线反应的理论意义(挪威雪线高度那)2 下图分别说明了哪些地域结构模型理论(3种)四论述题(共60分)1 地球表面有哪些特征2 人地关系对人文地理学研究有什么作用3 可通过哪些途径进行土地评价一解释概念(共20分)1 温室效应或花房效应2 风化作用3 生物多样性4 自然区划二简答题(共90分)1 简述气候变化原因20分2 简述河流补给的形式和各种补给的特点15分3 简述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20分4 简述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20分5 简述生态系统的组分及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15分三论述题40分论述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一名词解释1 地中海气候2 土地评价3 喀斯特地貌4 风化壳5 地域分异规律二简答题共70分1 简述“三圈环流”的形成机制及对全球气压带,风带基本分布格局的影响15分2 简述地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15分3 简述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15分4 什么是生物群落?简述群落演替的类型15分5 简述自然区划的原则10分三论述题共 60分1 简述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20分2 简述母质因素与地形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40分一简答题共90分1 简述气候因素对土壤发育的影响2 简要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对河流的影响3 为什么我国黄土分布地区常易发生滑坡4 简述引起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及影响5 何谓群落的水平结构?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 大气环流是如何对气候产生影响的?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1 何谓泥石流?分析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20分2 何谓生态平衡?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生态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它的相对稳定和平衡?人类应如何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3 导致海洋环境不同程度污染和海洋生态平衡局部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应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海洋环境?20分一比较概念共30分1 季风与海陆风2 径流模数与径流变率(模比系数)3 崩落与滑坡二简要回答共80分1 简述全球地震的分布与板块构造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2 简述大气的垂直分层3 简述地质构造与岩性对地貌发育的影响4 举例说明各种河流补给的特点三试论述40分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一比较概念共40分1 震级与烈度2 天气与气候3 种群与生态系统4 土壤与土地二简答题共85分1 试述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20分2 简述喀什特地貌的形成过程20分3 比较草原土壤与森林土壤的成土过程的异同10分4 试述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大气环流因素对气候有何影响20分5 举例说明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15分三分析说明25分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一简答题共40分1 简述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6分2 什么是城市热岛,它是怎样产生的?10分3 人类活动对气候会产生哪些不利和有利的影响8分4 冰川对地理环境有何影响8分5 在岩溶地区进行各种生产建设时,需解决哪些特殊的问题8分二论述题共60分1 植树造林是如何改变气候条件的10分2 何谓地下水的动态?人为因素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是如何产生的?地下水位的降低会带来什么严重后果?18分3 为什么我国西南,西北等山区地区常是泥石流的高发区,在这些地区对泥石流的防治,昀根本的措施是什么?15分4 何谓土壤资源?土壤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17分2001年自然地理学一大气运动的地理意义15分二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20分三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20分四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20分五试述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5分2000年自然地理学一简述地球表层的结构特征20分二简述土地的现代概念20分三简述自然地理环境的稳定性20分四简述综合自然地理学在区域规划中的应用20分五简述未来环境建设的目标与途径20分1999年自然地理学一简述“地球表层”的界限,范围及基本特征20分二简述土地的概念及土地资源评等的原则20分三简述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40分四简述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原则20分赠送以下资料考研英语作文模板(英语一)大作文考研英语大作文一般是看图写作,从一幅图分析含义及意义,所以只需要几个好的模板,根据题目套上去就行了。
历年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02~10)2002年自然地理学一. 简答题(54)1. 简述地球大小的地理意义(6)2. 简述李四光地质学包括哪几种构造体系?(6)3. 大气降温过程有哪几种途径?(8)4. 简述大气经向三圈环流中的信风环流圈(Hadley 环流圈)的形成过程(6)。
5. 拉梅奇(Ramage,1971)所绘制的全球季风分布图,其判别季风的主要依据是什么?(8)6. 太阳天文辐射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6)7. 简述地球上水循环的“海陆循环”过程。
(6)8.简析绿色植物对美化环境有哪些主要作用?(8)二.论述题(46)1. 试论述全球气温水平分布的基本特点。
(15)2. 简析我国土地沙化的基本情况,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应特别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13)3. 试分析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分(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
(18)2002年中国自然地理一. 简答题(67)1. 中国的气候特征。
9)2. 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
9)3. 中国东部湿润区植被分布的纬度地带性变化。
6)4. 我国水系内外流域的分界线。
9)5. 我国生物海岸的类型及分布。
4)6. 四川盆地的地貌分区。
9)7. 云贵高原的区域特征。
8)8. 秦岭--淮河以北温带土壤的干湿带性分布规律。
9)二. 论述题(33)1. 第四纪以来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巨大变化。
(18)2. 西北地区区域开发与整治的主要方向2003年自然地理学一.简答题(82)1.地球表面有那些特征?(9分)2.什么叫三圈环流?它是怎样形成?(12)3.简述海底扩张说的要点。
(12)4.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怎样流动的?(12)5.马克耶夫亚欧大陆理想自然带分布有哪些基本特点?(10)6.自然区划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什么是自上而下的方法?(15)7.什么叫自然综合体?(6)8.什么叫生物多样性?(6)二.论述题(68分)1.试述土壤圈对地理环境的作用?(19)2.简述土地评价的对象,原则与方法。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地理科学导论》复习题——2019年绪论 + 第4章:1.《地理科学导论》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其定义、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定义:现代自然科学分支,“地理科学”概念1986年钱学森提出的。
他理解地理学应当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等并列的大科学体系,故称“地理科学”。
研究对象:人地关系与地域系统,地球表层学科性质:理学2.说说你对理解地球表层的理解?上界为对流层顶部,下界为岩石圈沉积岩岩底(30~35km),是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
3.地理科学发展史上有那两个辉煌时期?①地理大发现之后的大拓荒时期②20世纪60年代后的生态化、信息化、全球化的地理科学时代4.为何说二十一世纪前半期是第二辉煌的全面发展?5与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相比,现代地理学衍生理论的视角有何不同?现代地理科学是大科学,属于综合科学,无论横向上还是纵向上都涵盖了众多门类科学第1章1.可观测的宇宙:可观测的宇宙年龄大约为138.2亿年。
2.宇宙年:恒星绕银河系中心运动,速度为250km/s,转一周要2.5亿年,称为一个宇宙3.光年:光在宇宙真空中直线传播一年的距离4.天文单位:是天文学中计量天体之间距离的一种单位5.太阳黑子:太阳表面的强磁场区6.太阳风:日冕层中脱离太阳引力向外高速流动的高速度热电离气体粒子流7.纬度:地球上的某点铅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8.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近郊格林尼治天文台所在的经线9.原子克拉克值:原子数百分比表示地壳中元素平均含量的概念地球表层:上界为对流层顶部,下界为岩石圈沉积岩岩底(30~35km),是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的统一整体。
10.学习地理为什么要了解地球和宇宙?地理是地球的知识,而地球是宇宙的组成部分。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宇宙环境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地球上发生的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有关。
四川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2000-2018考研真题人文地理学2000年一、简述中心地等级体系的形成及中性地等级体系的空间组织二、简述协调人地关系的重大问题三、迁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并举例说明四、简述制约几个社会制度的产业分布规律五、简述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理论2001年一、简述近代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理论二、简述人口自然变动的类型和地域分异三、简述位置与交通,信息条件的几天特征及其对产业分布的影响四、简述城市的合理规模五、简述行为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2002年一简答题共50分1、举例说明城市区位论对于城市规划的意义 15分2、举例说明经济因素对于人口迁移的影响 10分3、什么是文化区,从文化传播角度简述基督教文化区的形成过程 10分4、如何理解地区产业专门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 15分二、论述题共50分1、从人地关系协调角度,用实例说明政府,市场对于城市聚落,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关系的不同作用,相互联系 20分2、从社会经济条件出发,结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现状,用实例分析如何解决当前我国产业分布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你的对策建议 30分2003年一、简答1、地理环境决定论对文化区形成的意义2、自然因素是如何影响人口分布的3、你认为我国近年来人口迁移的方式主要有哪些,并简要解释原因4、什么是人口构成?它的主要内容5、什么是民族?民族形成发展特点?6、伊斯兰教起源于何处目前分布的大致范围7、什么是城市中国与国外城市的分类和理解有何不同8、什么是旅游资源如何分类9、解释政治地理单元它是如何形成的10、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二、论述1、如何理解城市化,分析当前我国城市化主要特征,并结合合格地区实际整出优化城市化进程的思路2、分析我国加入WTO后,如何有效利用西部地区自然资源2005年一、名词解释1、民族982、种族3、政治地理单元4、旅游资源5、人口构成6、行为地理学7、聚落8、可持续发展二、简答1、简述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2、城市景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简述世界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区?4、影响国家权利的因素有哪些?三、论述题1、论述城市建设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请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说明种族主义的错误性,反动性?2006年一、名词解释1、人文地理学2、人口移动3、文化景观4、基督教2715、行为空间二简述1、简述语言传播的影响因素2、影响旅游决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技术的进步,工业的发展,使工业分布发生了哪些变化?4、简述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339三、论述1、城市景观重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从人文地理角度分析怎样才能建设富有地方自然,人文特色的城市景观2232、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征?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哪些?2007年一、名词解释1、人文地理学2、伊斯兰教3、人口移动4、现在农业业1345、种族主义976、环境决定论二、简述(12/题60分)1、什么是胡焕庸线结合该线说明中国人口分布的特征及其影响2、简述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动力及其模式2183、分析语言传播的影响2484、简述国家的政治地理特征5、工业分布发生了哪些新变化180 这种变化对中国经济的有什么影响三、论述(30/分题60分)1、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的客源地市场,)什么是旅游业,旅游开发对中国的影响(环境,经济,社会,文化)2010年一、名词解释1、等级扩散2、旅游资源3、聚落4、文化景观:二、简述题1、人口迁移的空间和时间形式2、分析现在农业的基本特征3、简述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起源及发展历程4、如何理解民俗与环境的关系请简要说明三、论述1、结合实际分析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1742、分析旅游开发对区域成生的影响3102011年一、名词解释1、人文地理学2、文化决定论3、第四产业(173)4、城市体系(222)5、国家权力(331)6、行为地理(357)二、简答1、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导入,使人文地理学跟传统的人文地理学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2、简述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人口转变模式23、农业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共经历了那些阶段4、简述当代城市化的特征2105、结合师姐三大宗教的起源于发展,分析宗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69三、论述1、当前全球经济空间格局及其发展趋势1862、结合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谈谈你对西部旅游发展的看法2012年一、名词解释1、人文地理学2、环境决定论3、伊斯兰教4、行为空间5、首位城市法则二、简答1、实证主义给人文地理学带来的影响2、旅游区域自然和人文环境影响3133、全球地理格局的形成和特点3392013年一、名词解释1、适度人口2、旅游资源3、文化整合4、环境感知5、国家权力二、简答题1、“地理环境决定论”是否有其合理一面。
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试题一、名词解释(5*6=30分)1.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2. 学校教育制度3. 发现学习4. 三纲领、八条目5. 《大教学论》6. 元认知二、简答题(10*4=40分)1. 简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2. 简述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3. 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
4. 简述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
三、论述题(20*4=80分)1. 德育的发展过程的特点。
2. 论述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3. 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启发教学的异同。
4. 杜威的本质教育思想及影响。
2016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教育2.教学3.六艺4.白板说5.学习动机6.问题解决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孔子的教学思想。
2.简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体系。
3.简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4.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1.试述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2.试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3.试述培养和提高教师素养的主要途径。
4.试述教学过程应该处理好那几种关系。
2015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教学相长2.中体西用3.苏格拉底法4.班级授课制5.学习策略6.知识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孔子的教学方法思想。
2.简述终身教育思潮的观点。
3.简述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4.简述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三、分析论述题(每题20分,共80分)1.试述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
2.试述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与影响。
3.试述杜威与陶行知的教育观与学校观的异同。
4.结合实际论述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辅导组织形式。
2014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课程2.班级授课制3.有教无类4.苏格拉底方法5.最近发展区6.知识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体系。
四川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历年真题精析自然地理学绪论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其研究的空间范围既不是地球固体部分的最内部,也不是地球气体部分的最外层,而是接近地球固、液体表面,各圈层相互作用的、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地球表层(上至大气圈对流层顶部,下至沉积岩底部)。
一、“地球表层”特征①地球表层是太阳辐射和太阳能转化的主要场所②地球表层是内固态、液态和气态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两相或三相界面③地球表层具有独特的物质现象,如风化壳、生物、土壤层、粘土矿物、沉积岩以及各种地貌形态④地球表层具有复杂的高速度高强度的物质、能量交换、转化和循环过程(包括地质大循环、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⑤地球表层存在着复杂的强烈的内部分异过程⑥地球表层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是人类活动及其影响最为集中的空间二、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地球表层环境。
它包括人类社会及其周围的各种地理事物,具有独特的地理结构和形式。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环境1. 自然环境是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所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
自然环境根据其受人类社会干扰的程度不同,又可分为两部分:▲天然环境(原生自然环境),即指那些只受人类间接的或轻微影响的,而原有自然面貌基本上未发生明显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
▲人为环境(次生自然环境),即指那些自然条件经受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之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地区。
2. 经济环境是经济活动的环境,包括自然资源、自然条件,产业结构及与经济有关的技术条件等。
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由人类社会形成的一种地理环境。
它主要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的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和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
3. 社会文化环境是社会活动、文化活动的环境,包括人口、社会、国家、民族、民俗、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地域分布特征和组成结构,还涉及社会上各种人群对周围事物的心理感应和相应的社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