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名言警句
- 格式:docx
- 大小:23.59 KB
- 文档页数:13
古文名句摘抄1.“群臣吏民,,受上赏;,受中赏;,,受下赏。
”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
(《邹忌讽齐王纳谏》)2.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不能十步;,功在不舍。
,朽木不折;,金石可镂。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劝学》)4.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
襟三江而带五湖,。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5.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6.披乡闼,,山原旷其盈视,。
7. ,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雁阵惊寒,。
8.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9.嗟乎!时运不齐,。
冯唐易老,。
10. ,?穷且益坚,不附青云之志。
,处涸辙以犹欢。
,扶摇可接;,桑榆非晚。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11.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12.吾师道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3. ,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吾未见其明也。
1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如是而已。
(《师说》)15. ,,蜀山兀,阿房出。
16.盘盘焉,,蜂房水涡,。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17.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18. ,,楚人不炬,可怜焦土!19.呜呼!,;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人,,。
(《阿房宫赋》)20.六国破灭,,战不善,。
,破灭之乎也。
21. ,,,以有尺寸之地。
,,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侵之愈急。
22.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并力西向,。
悲夫!有如此之势,,,以趋于亡。
!23. ,其势弱于秦,。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24.古人之观、、、、,往往有得,。
古文名言警句1、孝者,德之化育也。
——《论语》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论语》3、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使人不知。
——《周易》4、故立志宜思高,莫嫌折近。
——《荀子·劝学》5、子贡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6、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庄子·逍遥游》7、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人人有福。
——《诗经·国风·商风》8、待之以恒,信之以久,则必成之矣。
——《孟子·尽心上》9、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宋·陆游《立冬日怀微之》10、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史记·秦始皇本纪》11、石头穿过溪流,他终究会磨得钝。
——《聊斋志异·梁生传》12、取之群山,去之海涯。
——《荀子·劝学》13、养其志,贵有恒。
——《诗经·小雅·桑扁》1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15、千金易得,一友难得。
——《诗经·王风·侯夷叔》16、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他人。
——《荀子·自然》17、宁可把心比喻为车轮,只要车轮不停,一定能走到晴天。
——《宋·陆游》1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墨子·明心》19、故君子不失色于人。
——《论语·子罕》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荀子·劝学》21、读书犹如采花,只要把明葩放在心上,黑暗也会变得明确。
——《儒林外史·韩诰》22、量体裁衣,一意孤行,必定犯难。
——《荀子·论政》2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四书·大学》24、尹父适秦,秦人有见者,尹父问之曰:“雍也可为?”对曰:“可。
”尹父曰:“何以知之?”对曰:“雍有物而不失其身,雍故可为矣。
”——《论语·述而》2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名言警句古文引用
1、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
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
——罗贯中
2、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曹操
3、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孙子兵法》
4、闲来只把青山画,卖得桃花当酒钱。
——唐寅
5、念念有如临敌日,心心常似过桥时。
——《增广贤文》
6、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泉之鱼,死于芳饵。
冯梦龙
7、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旧唐书·魏征列传》
8、德不怕难积,只怕易累。
千日之积,不禁一日之累,是故君子防所以累者。
9、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
——《增广贤文》
10、一苗露水一苗草,一朝天子一朝臣。
——《增广贤文》
1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论语子张》
12、人亦不可闲惯,闲惯则些小事便不可耐。
13、英雄露颖在今朝,一试矛兮一试刀。
初出便将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标。
——罗贯中
14、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落。
《增广贤文》
15、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罗贯中
16、怒则气逆,喜则气散,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炅则气泄,寒则气收。
——李时珍
17、秋来满山多秀色,春来无处不花香。
——《增广贤文》
18、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顾炎武。
古诗文名言警句500例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湛奥》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3.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5.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7.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周南·桃夭》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周南·桃夭》9.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10.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屈原1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屈原1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屈原13.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渔父》屈原1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15.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对楚王问》宋玉1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老子·五章》1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八章》18.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老子·十二章》1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二十五章》20.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老子·二十八章》2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三十三章》22.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老子·四十一章》23.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四十五章》24.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25.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六十章》2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导语】⼀年之计在于春,⼀⽇之计在于晨。
下⾯是分享的古诗⽂经典哲理名⾔警句⼤全。
欢迎阅读参考! 篇⼀ 1、盛年不重来,⼀⽇难再晨。
(东晋·陶渊明·杂诗)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东晋·陶渊明·五柳先⽣传) 3、⽊欣欣以向荣,泉涓涓⽽始流。
(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近朱者⾚,近墨者⿊。
(东晋·傅⽞·太⼦少傅箴) 5、管中窥豹,时见⼀斑。
(晋书·王献之传) 6、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晋·陆机·⽂赋) 7、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南朝·谢朓·晚登三⼭还望京⾢) 8、池塘⽣春草,园柳变鸣禽。
(南朝·谢灵运·登池上楼) 9、登⼭则情满于⼭,观海则意溢于海。
(南朝·刘勰·⽂⼼雕龙) 10、操千曲⽽后晓声,观千剑⽽后识器。
(南朝·刘勰·⽂⼼雕龙) 11、句有可削,⾜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南朝·刘勰·⽂⼼雕龙) 12、黯然销魂者,惟别⽽已矣。
(南朝·江淹·别赋) 13、⼀年之计在于春,⼀⽇之计在于晨。
(南朝·萧铎) 篇⼆ 1、蝉噪林逾静,鸟鸣⼭更幽。
(南朝·王籍·⼊若耶溪) 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
(北朝民歌·敕勒歌) 3、万⾥赴戎机,关⼭度若飞。
(北朝民歌·⽊兰诗) 4、宁为⽟碎,不为⽡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 5、晨兴理荒*,带⽉荷锄归。
(东晋·陶渊明·归园⽥居其三) 6、刑天舞⼲戚,猛志固常在。
(东晋·陶渊明·读⼭海经) 7、城门失⽕,殃及池鱼。
(北齐·杜弼·檄梁⽂) 8、⼈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薛道衡·⼈⽇思归) 9、相顾⽆相识,长歌怀采薇。
中国古诗文名言警句1、诗是远古的语言,是心灵的交流。
2、诗以言志,文以载道。
3、诗文之美,唯有真情实感,才可感天动地。
4、君子之作诗,必有真情实感,不可为虚文华饰。
5、诗是灵感的结晶,文是思想的表达。
6、诗词描绘的是心灵的风景,艺术的境界无限宽阔。
7、诗是情感的表达,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抒发之途。
8、诗是文化的传承,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9、诗文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力气和秀丽。
10、诗意逸兴,情感深邃,让人沉醉其中。
1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文化的内涵不断升华。
12、诗是心灵的自我表达,是生命的涵养之源。
13、诗是思想的髓,是文字的精华所在。
14、诗以哲理为基础,以情感为载体,以语言为工具。
15、诗词之美,让人感受到文化的博大精深。
16、诗文是艺术的前沿,是文化的突破口。
17、诗意深邃,情感真挚,让人叹服。
18、诗词之美,在于其能打动人心。
19、诗意悠长,情感绵绵,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20、诗是自由的表达,是文化的自我修养。
21、诗词之美,在于其能代表一段时代的文化。
22、诗文之美,尽在文字间,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真谛。
23、诗以言志,文以载道,表达思想,启迪智慧。
24、诗词之美,在于其能唤起人们对生命的关注。
25、诗词是人类灵魂之窗,是我们对自我和世界的认识。
26、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文化的精髓所在。
27、诗是心灵的召唤,情感的表达之途。
28、诗词之美,在于其能让人们感受到文化的沉淀和积淀。
29、诗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我们憧憬的信仰和期望。
30、诗意深邃,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无限可能。
31、诗以情动人,文以意动天。
32、诗意悠长,情感绵绵,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33、诗词之美,在于其能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真实与秀丽。
34、诗是思想的分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5、诗意深邃,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文化的独特与魅力。
36、诗词之美,在于其能让人们感受到文化的历史性与时代性。
37、诗是生命的唱歌,文化的昭示。
古文经典名言警句_ 名人名言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尽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2、百学须先立志。
——朱熹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唐·王勃
4、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
5、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翟
6、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
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经》
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9、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10、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1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导语】古代流传下来的古⽂蕴含着华夏⽂明的精华,凝聚了古圣先贤的智慧,所以,接触和学习古⽂就是接受中华博⼤精深⽂化的熏陶,可以提升⼈的视野、情怀、境界和修为!下⾯是分享的精选古⽂经典名句及意思⼤全。
欢迎阅读参考!1.精选古⽂经典名句及意思 1、故⽊受绳则直,⾦就砺则利。
——《荀⼦·劝学》 解读:⽊料经过⽊⼯⽤墨线(⽊⼯⽤具)划直线加⼯以后,就变直了;⾦属物品在磨⼑⽯上磨砺后,就能锋利。
这两个⽐喻⽤来说明⼈经过学习磨练,⾃我反省,就会变得聪慧明智,不犯错误,也越来越坚强。
砺(lì):磨⼑⽯。
2、好⽽知其恶,恶⽽知其美。
——《礼记·⼤学》 解读:对你所喜欢的⼈,要知道他的缺点,不可偏袒;对你所厌恶的⼈,要知道他的优点,不可抹杀。
我们评价⼀个⼈要客观公正,不要感情⽤事,不要因为⾃⼰的好、恶⽽产⽣偏见。
3、⼰所不欲,勿施于⼈。
——《论语·颜渊》 解读:⾃⼰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
将⼼⽐⼼,推⼰及⼈,从⾃⼰的利与害想到对别⼈的利与害,多替别⼈着想,这是终⽣应该奉⾏的原则。
欲:想,希望。
勿(wù):不要。
施:加,给。
4、君⼦成⼈之美,不成⼈之恶,⼩⼈反是。
——《论语·颜渊》 解读:君⼦成全别⼈的好事,不促成别⼈的坏事。
⼩⼈却恰好相反。
成⼈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成⼈之恶,积怨⽇多,便是⼩⼈。
君⼦:⼈格⾼尚的⼈。
⼩⼈:指⼈格卑鄙的⼈。
反是:和这相反。
5、君⼦坦荡荡,⼩⼈常戚戚。
——《论语·述⽽》 解读:君⼦⼼地平坦宽⼴,⼩⼈却经常局促忧愁。
君⼦襟怀坦⽩,安贫乐业,与⼈为善,知⾜常乐,所以能坦荡荡。
⼩⼈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忡忡,怨天尤⼈,局促不安,所以常⼼怀戚戚。
坦荡荡:⼼胸开阔,⾃由⾃在的样⼦。
戚戚:忧惧不安的样⼦。
6、流⽔不腐,户枢不蠹。
——《吕⽒春秋·尽数》 解读:流动的⽔不会腐臭,常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蛀蚀。
古诗文名言警句大全古诗文名言警句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含义:坚硬的石头可以攻克玉器。
比喻只要有决心,再艰难的事情也能攻克。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论语》含义: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强迫别人去做。
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司马迁《史记》含义:一个人只要平时对人诚恳、善良,总会有很多人崇拜他。
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含义:对敌人要怒斥,对人民要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论诗》含义:芙蓉在清水里最能显示它的纯净,比喻:人要坦诚,不要虚伪。
6、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调张籍>>含义:小小的蚍蜉也想摇动大树,真是太不能估量自己的能力了。
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含义:江岸两边树木枯萎,滚滚的长江水汹涌澎湃。
形容江岸两边景色凄凉。
8、春蚕到死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含义:蚕到死才丝吐尽,蜡烛烧光后又结成蜡烛。
比喻:一个人要毕生为人民贡献力量。
9、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含义:塘水怎会如此清澈呢?只因为上有源头,活水能不断地流进来。
10、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含义:等到革命胜利的时候,在九泉下的古人也会和我们一起高兴而祝贺胜利。
11、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含义:学习不思考就会糊涂,只会思考而不学习也没用。
1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含义:鲜花在出升的太阳照耀下,红得象一簇簇火苗,清澈纯绿的江水又象鲜嫩的蓝草。
1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含义: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总会死去,但要死得值得、死得有意义。
1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含义:学习的道路是漫长的,要不断的从各方面求得知识,来充实自己。
1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含义:山高不算什么,有神仙才有名。
古文中经典格言警句经典古文名言名句中华五千年文化流传着许多经典的古文名言,既深含哲理、又富有辞采声韵之美的古文名言,给人以强烈的精神上的震撼,古文中有什么经典格言警句?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古文中经典格言警句,希望你喜欢。
古文中经典格言警句1.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2.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3.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陆游)4.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5.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6.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7.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8.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9.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10.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11.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屈原)12.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老子)13.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尚书)1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15.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古文中经典名言1. 学然后知不足。
(礼记)2. 学无止境。
(荀子)3.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鲁迅)4.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毛诗序)5.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后汉书》)6.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7.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管于》)8.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9.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
(晏子春秋)10.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孙昭远)11.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12.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秦观)13. 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14.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刘向)15.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古文名言警句导读: 古文名言警句1、君子以俭德辟难。
——《周易·否》2、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宋史·范纯仁列传》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论语·子张》4、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楚策》5、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林逋《省心录》6、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隐公元年》7、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诫外生书》8、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
——《管子》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1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1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鸛鹊楼》12、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尚书·伊训》1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公孙丑上》14、夫妇和而后家道成。
——《幼学琼林·夫妇》1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16、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1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18、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
——李覯《易论第九》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20、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21、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左传·隐公六年》22、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资治通鉴》23、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
——薛瑄《读书录》24、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
——傅玄《傅子·通志》25、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桓宽《盐铁论·孝养》26、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27、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周易·乾·文言》28、临难毋苟免。
——《礼记·曲礼上》29、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
——《周易·益·象》30、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3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32、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33、君子强学而力行。
——杨雄《法言·修身》34、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荀子·非相》3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36、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37、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小雅·蓼莪》3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39、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40、单者易折,众则难摧。
——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4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42、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
——《战国策·魏策》43、实事求是。
——《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4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45、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朱熹《朱子语类》46、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47、公生明,偏生暗。
——《荀子·不苟》48、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49、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
——《管子·牧民》50、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
——吴兢《贞观政要·刑法》5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咏史》5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柏庐《治家格言》53、谨于言而慎于行。
——《礼记·缁衣》54、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55、五刑不如一耻。
——吕坤《呻吟语·治道》56、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论语·宪问》57、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58、知耻近乎勇。
——《礼记·中庸》5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60、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尽心上》61、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尚书·周官》62、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63、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64、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于谦《无题》65、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6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67、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列传》6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6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70、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劝学》7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72、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
——《荀子·荣辱》7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郑燮《竹石》74、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75、义以生利,利以丰民。
——《国语·晋语》76、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论语·里仁》77、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
——杨雄《法言·君子》78、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白居易《与元九书》79、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庄子·山木》80、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唐甄《潜书·讲学》81、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82、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孝经·天子》8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8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杂诗八首》8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8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87、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资治通鉴》88、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8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蜀书·先住传》90、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9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92、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增广贤文》93、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列传》94、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
——《荀子·性恶》95、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刘鹗《老残游记》9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97、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
——李咸用《送人》98、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荀子·荣辱》99、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修身》100、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10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乌江》10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103、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104、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石成金《传家宝》105、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旧唐书·魏征列传》10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写怀》10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10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109、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礼记·经解》11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111、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
——石成金《传家宝·绅瑜》112、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孟子·离娄上》113、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
——贾谊《新书·审微》114、贫贱之交不可忘。
——《后汉书·宋弘列传》115、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周易·系辞上》116、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
——陈子昂《座右铭》117、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118、轻诺必寡信。
——《老子》119、有功则赏,有罪则刑。
——司马光《进修心治国要札子状》120、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大学》121、百闻不如一见。
——《汉书·赵冲国传》122、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
——陆九渊《与傅全美》12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训俭示康》12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125、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担心)——《宋史·王安石列传》126、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商君书·画策》12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12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12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130、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131、前车覆,后车诫。
——《汉书·贾谊传》13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133、学至乎没而后止。
——《荀子·劝学》: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134、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荀子·修身》135、父不慈则子不孝。
——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136、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
——龚自珍《明良论二》137、仁者无敌。
——《孟子·梁惠王上》138、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139、记己有耻。
——《论语·子路》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140、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141、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14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14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