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高三理科一轮复习资料第1章 11 集合
- 格式:ppt
- 大小:1.91 MB
- 文档页数:42
2019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原创与经典》(苏教版)(理科)第一章集合常用逻辑用语推理与证明第1课时集合的概念、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第2课时集合的基本运算第3课时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第4课时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第5课时合情推理与演泽推理第6课时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第7课时数学归纳法第二章不等式第8课时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第9课时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第10课时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第11课时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第12课时不等式的综合应用第三章函数的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第13课时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第14课时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第15课时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第16课时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9第17课时二次函数与幂函数第18课时指数与指数函数第19课时对数与对数函数第20课时函数的图象第21课时函数与方程第22课时函数模型及其应用第四章 导数第23课时 导数的概念及其运算(含复合函数的导数)第24课时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第25课时 函数的最值、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五章 三角函数 第26课时任意角、弧度制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第27课时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与诱导公式 第28课时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第29课时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第30课时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第31课时函数sin()y A x ωϕ=+的图象及其应用 第32课时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第33课时解三角形的综合应用第六章 平面向量 第34课时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线性运算 第35课时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第36课时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第37课时平面向量的综合应用第七章 数 列 第38课时数列的概念及其简单表示法 第39课时等差数列 第40课时等比数列 第41课时数列的求和 第42课时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 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 第43课时平面的基本性质及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44课时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第45课时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第46课时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第47课时空间向量的应用——空间线面关系的判定第48课时空间向量的应用——空间的角的计算第九章平面解析几何第49课时直线的方程第50课时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第51课时圆的方程第52课时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第53课时椭圆第54课时双曲线、抛物线第55课时曲线与方程第56课时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第57课时圆锥曲线的综合应用第十章复数、算法、统计与概率第58课时抽样方法、用样本估计总体第59课时随机事件及其概率第60课时古典概型第61课时几何概型互斥事件第62课时算法的含义及流程图第63课时复数第十一章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第64课时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第65课时排列与组合第66课时二项式定理第67课时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第68课时事件的独立性及二项分布第69课时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第十二章选修4系列第70课时选修4-1 《几何证明选讲》相似三角形的进一步认识第71课时选修4-1 《几何证明选讲》圆的进一步认识第72课时选修4-2 《矩阵与变换》平面变换、变换的复合与矩阵的乘法第73课时选修4-2 《矩阵与变换》逆变换与逆矩阵、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第74课时选修4-4《参数方程与极坐标》极坐标系第75课时选修4-4《参数方程与极坐标》参数方程第76课时选修4-5《不等式选讲》绝对值的不等式第77课时选修4-5《不等式选讲》不等式的证明。
第一节 集 合(对应学生用书P 1)1.元素与集合(1)集合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若a 属于集合A ,记作a ∈A ;若b 不属于集合A ,记作b ∉A . (3)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4)常用数集的记法2.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A B 或B A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提醒:(1)若集合A 含有n 个元素,则其子集有2n 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非空真子集有2n-2个.(2)在解决有关A ∩B =∅,A ⊆B 等集合问题时,往往忽略空集的情况,一定先考虑∅是否成立,以防漏解.(3)集合的运算性质①A ∪B =A ⇔B ⊆A ,A ∩B =A ⇔A ⊆B ; ②A ∩A =A ,A ∩∅=∅; ③A ∪A =A ,A ∪∅=A ;④A ∩∁U A =∅,A ∪∁U A =U ,∁U (∁U A )=A .(4)Venn 图图示法和数轴图示法是进行集合交、并、补运算的常用方法,其中运用数轴图示法时要特别注意端点是实心还是空心.1.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集合{x 2+x,0}中实数x 可取任意值.( ) (2)任何集合都至少有两个子集.( )(3)若A ={0,1},B ={(x ,y )|y =x +1},则A ⊆B .( )(4)已知集合A ={x |y =x 2},B ={y |y =x 2},C ={(x ,y )|y =x 2},则A =B =C .( ) 答案:(1)× (2)× (3)× (4)×2.(教材习题改编)若集合A ={x ∈N |x ≤10},a =22,则下面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a }⊆A B .a ⊆A C .{a }∈AD .a ∉A解析:选D 因为22不是自然数,所以a ∉A .3.(2017·全国卷Ⅲ)已知集合A ={1,2,3,4},B ={2,4,6,8},则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 ) A .1B .2C.3 D.4解析:选B∵A={1,2,3,4},B={2,4,6,8},∴A∩B={2,4}.∴A∩B中元素的个数为2.故选B.4.(2016·全国卷Ⅲ)设集合A={0,2,4,6,8,10},B={4,8},则∁A B=()A.{4,8}B.{0,2,6}C.{0,2,6,10} D.{0,2,4,6,8,10}解析:选C∁A B={0,2,6,10}.5.已知全集U={1,2,3,4},集合A={1,2},B={2,3},则∁U(A∪B)=()A.{1,3,4} B.{3,4}C.{3} D.{4}解析:选D因为A∪B={1,2,3},U={1,2,3,4},所以∁U(A∪B)={4}.集合及集合间的关系[明技法](1)与集合中的元素有关问题的求解策略一看元素,二看限制条件,三列式求参数的值或确定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注意检验集合是否满足元素的互异性.(2)判断两集合的关系常有两种方法①化简集合,从表达式中寻找两集合间的关系.②用列举法表示各集合,从元素中寻找关系.[提能力]【典例】(1)设集合A={1,2,3},B={4,5},M={x|x=a+b,a∈A,b∈B},则M中的元素个数为()A.3B.4C.5 D.6(2)已知集合A={x|-2≤x≤5},B={x|m+1≤x≤2m-1},若B⊆A,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解析:(1)∵a∈A,b∈B,∴x=a+b为1+4=5,1+5=2+4=6,2+5=3+4=7,3+5=8.共4个元素.(2)∵B⊆A,∴若B=∅,则2m-1<m+1,此时m<2.①若B ≠∅,则⎩⎪⎨⎪⎧2m -1≥m +1,m +1≥-2,2m -1≤5.解得2≤m ≤3.②由①②可得,符合题意的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3]. 答案:(1)B (2)(-∞,3][母题变式] 在本例(2)中,若A ⊆B ,如何求解?解:若A ⊆B ,则⎩⎪⎨⎪⎧ m +1≤-2,2m -1≥5,即⎩⎪⎨⎪⎧m ≤-3,m ≥3.所以m 的取值范围为∅. [刷好题]1.(金榜原创)已知集合A ={x |y =ln(x +3)},B ={x |x ≥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A =B B .A ∩B =∅ C .A ⊆BD .B ⊆A解析:选D 因为A ={x |x >-3},B ={x |x ≥2},所以结合数轴可得B ⊆A .2.(2018·莱州模拟)已知集合A ={x ∈N |x 2+2x -3≤0},B ={C |C ⊆A },则集合B 中元素的个数为( )A .2B .3C .4D .5解析:选C A ={x ∈N |(x +3)(x -1)≤0}={x ∈N |-3≤x ≤1}={0,1},共有22=4个子集,因此集合B 中元素的个数为4,选C.集合的运算 [析考情]集合的基本运算是历年高考的热点.高考中主要考查求集合的交、并、补运算,常与解不等式、求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等知识相结合.考查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属容易题,分值5分.[提能力]命题点1:求交集或并集【典例1】 (1)(2017·全国卷Ⅱ)设集合A ={1,2,4},B ={x |x 2-4x +m =0}.若A ∩B ={1},则B =( )A .{1,-3}B .{1,0}C .{1,3}D .{1,5}解析:选C ∵A ∩B ={1},∴1∈B .∴1-4+m=0,即m=3.∴B={x|x2-4x+3=0}={1,3}.(2)(2017·浙江卷)已知集合P={x|-1<x<1},Q={x|0<x<2},那么P∪Q=()A.(-1,2) B.(0,1)C.(-1,0) D.(1,2)解析:选A∵P={x|-1<x<1},Q={x|0<x<2},∴P∪Q={x|-1<x<2},故选A.命题点2:交、并、补的综合运算【典例2】(1)已知集合P={x∈R|1≤x≤3},Q={x∈R|x2≥4},则P∪(∁R Q)=() A.[2,3]B.(-2,3]C.[1,2) D.(-∞,-2]∪[1,+∞)解析:选B∵Q={x∈R|x2≥4},∴∁R Q={x∈R|x2<4}={x∈R|-2<x<2}.∵P={x ∈R|1≤x≤3},∴P∪(∁R Q)={x∈R|-2<x≤3}=(-2,3].(2)(2018·柳州模拟)设全集U={n∈N|1≤n≤10},A={1,2,3,5,8},B={1,3,5,7,9},则(∁A)∩B=________.U解析:由题意U={1,2,3,4,5,6,7,8,9,10},则∁U A={4,6,7,9,10},∴(∁U A)∩B={7,9}.答案:{7,9}命题点3:集合的新定义问题【典例3】设A,B是非空集合,定义A⊗B={x|x∈A∪B且x∉A∩B}.已知集合A={x|0<x<2},B={y|y≥0},则A⊗B=________.x|x≥0,A∩B={x|0<x<2},故由新定义结合数轴得A⊗B={0}解析:由已知,A∪B={}∪[2,+∞).答案:{0}∪[2,+∞)[悟技法]解决集合运算问题的四个关注点(1)看元素构成:集合是由元素组成的,从研究集合中元素的构成入手是解决集合运算问题的关键.(2)对集合化简:有些集合是可以化简的,先化简再研究其关系并进行运算,可使问题简单明了、易于解决.(3)应用数形:常用的数形结合形式有数轴、坐标系和Venn图.(4)创新性问题:以集合为依托,对集合的定义、运算、性质进行创新考查,但最终化为原来的集合知识和相应数学知识来解决.[刷好题]1.(2018·兰州模拟)已知集合M={x|(x-3)(x+1)≥0},N={x|-2≤x≤2},则M∩N=()A.[-2,-1]B.[-1,2]C.[-1,1]D.[1,2]解析:选A由(x-3)(x+1)≥0,解得:x≤-1或x≥3,∴M={x|x≤-1或x≥3},∵N={x|-2≤x≤2},则M∩N={x|-2≤x≤-1}=[-2,-1].2.(2018·晋中模拟)设U=R,A={-2,-1,0,1,2},B={x|x≥1},则A∩∁U B=() A.{1,2} B.{-1,0,1}C.{-2,-1,0} D.{-2,-1,0,1}解析:选C因为全集U=R,集合B={x|x≥1},所以∁U B={x|x<1}=(-∞,1),且集合A={-2,-1,0,1,2},所以A∩∁U B={-2,-1,0},故选C.3.设A、B是两个非空集合,定义运算A×B={x|x∈A∪B且x∉A∩B},已知A={x|y =2x-x2},B={y|y=2x,x>0},则A×B=________.解析:由题意得A={x|2x-x2≥0}={x|0≤x≤2},B={y|y>1}.所以A∪B=[0,+∞),A∩B=(1,2],所以A×B=[0,1]∪(2,+∞).答案:[0,1]∪(2,+∞)。
2019年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1.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3.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4.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5.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1.元素与集合(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关系,用符号∈或∉表示.(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表示关系文字语言符号语言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相等集合A与集合B中的所有元素都相同A=B 子集A中任意一个元素均为B中的元素A⊆B真子集A中任意一个元素均为B中的元素,且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是A中的元素A B 空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3.集合的基本运算集合的并集集合的交集集合的补集图形语言符号语言A∪B={x|x∈A,或x∈B}A∩B={x|x∈A,且x∈B}∁U A={x|x∈U,且x∉A} 4.集合的运算性质并集的性质:A ∪∅=A ;A ∪A =A ;A ∪B =B ∪A ;A ∪B =A ⇔B ⊆A .交集的性质:A ∩∅=∅;A ∩A =A ;A ∩B =B ∩A ;A ∩B =A ⇔A ⊆B .补集的性质:A ∪(∁U A )=U ;A ∩(∁U A )=∅;∁U (∁U A )=A .高频考点一 集合的含义例1、[2017·北京高考]若集合A ={x |-2<x <1},B ={x |x <-1或x >3},则A ∩B =( ) A .{x |-2<x <-1}B .{x |-2<x <3}C .{x |-1<x <1}D .{x |1<x <3} 答案 A解析 ∵A ={x |-2<x <1},B ={x |x <-1或x >3}, ∴A ∩B ={x |-2<x <-1}.故选A.【变式探究】(1)设a ,b ∈R ,集合{1,a +b ,a }=⎩⎨⎧⎭⎬⎫0,b a,b ,则b -a =________.(2)已知集合A ={x ∈R |ax 2+3x -2=0},若A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感悟提升】(1)用描述法表示集合,首先要搞清楚集合中代表元素的含义,再看元素的限制条件,明白集合的类型,是数集、点集还是其他类型集合;(2)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常常容易忽略,求解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常用于解决集合问题.【变式探究】(1)设集合A ={1,2,3},B ={4,5},M ={x|x =a +b ,a ∈A ,b ∈B},则M 中的元素个数为( ) A .3B .4C .5D .6(2)设a ,b ∈R ,集合{1,a +b ,a}=⎩⎨⎧⎭⎬⎫0,b a ,b ,则b -a =________.答案 (1)B (2)2解析 (1)因为集合M 中的元素x =a +b ,a ∈A ,b ∈B ,所以当b =4时,a =1,2,3,此时x =5,6,7. 当b =5时,a =1,2,3,此时x =6,7,8. 所以根据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可知,x =5,6,7,8. 即M ={5,6,7,8},共有4个元素.(2)因为{1,a +b ,a}=⎩⎨⎧⎭⎬⎫0,b a ,b ,a≠0,所以a +b =0,得ba =-1,所以a =-1,b =1,所以b -a =2. 【方法技巧】解决集合概念问题的一般思路(1)研究一个集合,首先要看集合中的代表元素,然后再看元素的限制条件,当集合用描述法表示时,注意弄清其元素表示的意义是什么.本例(1)集合B 中的代表元素为实数p -q .(2)要深刻理解元素的互异性,在解决集合中含有字母的问题时,一定要返回代入验证,防止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相矛盾.高频考点二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例2、(1)已知集合A ={x|x2-3x +2=0,x ∈R},B ={x|0<x<5,x ∈N},则满足条件A ⊆C ⊆B 的集合C 的个数为( )A .1B .2C .3D .4(2)已知集合A ={x|x2-2017x +2016<0},B ={x|x<a},若A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1)D (2)[2016,+∞)解析 (1)由x2-3x +2=0得x =1或x =2, ∴A ={1,2}.由题意知B ={1,2,3,4}.∴满足A ⊆C ⊆B 的集合C 可以是{1,2},{1,2,3},{1,2,4},{1,2,3,4}共4个. (2)由x2-2017x +2016<0,解得1<x<2016, 故A ={x|1<x<2016},又B ={x|x<a},A ⊆B 如图所示得a≥2016.【感悟提升】(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在涉及集合关系时,必须优先考虑空集的情况,否则会造成漏解;(2)已知两个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时,关键是将条件转化为元素或区间端点间的关系,进而转化为参数所满足的关系.常用数轴、Venn图等来直观解决这类问题.【变式探究】(1)若集合A={x|x>0},且B⊆A,则集合B可能是( )A.{1,2} B.{x|x≤1} C.{-1,0,1} D.R(2)已知集合A={x|x=x2-2,x∈R},B={1,m},若A⊆B,则m的值为( )A.2 B.-1 C.-1或2 D.2或2【方法技巧】根据两集合的关系求参数的方法(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在涉及集合关系时,必须优先考虑空集的情况,否则会造成漏解.(2)已知两个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时,关键是将条件转化为元素或区间端点间的关系,进而转化为参数所满足的关系,常用数轴、Venn图等来直观解决这类问题.高频考点三集合的基本运算例3、[2017·全国卷Ⅰ]已知集合A={x|x<1},B={x|3x<1},则( )A.A∩B={x|x<0} B.A∪B=RC.A∪B={x|x>1} D.A∩B=∅答案 A解析∵B={x|3x<1},∴B={x|x<0}.又A={x|x<1},∴A∩B={x|x<0},A∪B={x|x<1}.故选A.【变式探究】(1)已知集合A={x|x=3n+2,n∈N},B={6,8,10,12,14},则集合A∩B中元素的个数为( ) A.5 B.4 C.3 D.2(2)(2016·浙江卷)设集合P={x∈R|1≤x≤3},Q={x∈R|x2≥4},则P∪(∁R Q)=( )A.[2,3] B.(-2,3]C.[1,2) D.(-∞,-2)∪[1,+∞)解析(1)集合A中元素满足x=3n+2,n∈N,即被3除余2,而集合B中满足这一要求的元素只有8和14.共2个元素.(2)易知Q={x|x≥2或x≤-2}.∴∁R Q={x|-2<x<2},又P={x|1≤x≤3},故P∪(∁R Q)={x|-2<x≤3}.答案(1)D (2)B【方法规律】(1)在进行集合的运算时要尽可能地借助Venn图和数轴使抽象问题直观化.(2)一般地,集合元素离散时用Venn图表示;集合元素连续时用数轴表示,用数轴表示时要注意端点值的取舍.【举一反三】 (1)设集合M={-1,1},N={x|x2-x<6},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N⊆M B.N∩M=∅C.M⊆N D.M∩N=R(2)(2016·山东卷)设集合U={1,2,3,4,5,6},A={1,3,5},B={3,4,5},则∁U (A∪B)=( )A.{2,6} B.{3,6}C.{1,3,4,5} D.{1,2,4,6}【方法技巧】集合的基本运算的关注点(1)看元素组成.集合是由元素组成的,从研究集合中元素的构成入手是解决集合运算问题的前提.(2)有些集合是可以化简的,先化简再研究其关系并进行运算,可使问题简单明了,易于解决.(3)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常用的数形结合形式有数轴、坐标系和Venn图.高频考点四集合的新定义问题例4、设全集U={1,2,3,4,5,6},且U的子集可表示由0,1组成的6位字符串,如:{2,4}表示的是自左向右的第2个字符为1,第4个字符为1,其余字符均为0的6位字符串010100,并规定空集表示的字符串为000000.(1)若M={2,3,6},则∁U M表示的6位字符串为________;(2)已知A={1,3},B⊆U,若集合A∪B表示的字符串为101001,则满足条件的集合B的个数是________.解析(1)由已知得,∁U M={1,4,5},则∁U M表示的6位字符串为100110.(2)由题意可知A∪B={1,3,6},而A ={1,3},B ⊆U ,则B 可能为{6},{1,6},{3,6},{1,3,6},故满足条件的集合B 的个数是4. 答案 (1)100110 (2)4【总结提升】解决以集合为背景的新定义问题,要抓住两点:紧扣新定义.首先分析新定义的特点,把新定义所叙述的问题的本质弄清楚,并能够应用到具体的解题过程之中,这是破解新定义型集合问题难点的关键所在;用好集合的性质.解题时要善于从试题中发现可以使用集合性质的一些因素,在关键之处用好集合的运算与性质.【变式探究】若集合A 具有以下性质: (Ⅰ)0∈A,1∈A ;(Ⅱ)若x ∈A ,y ∈A ,则x -y ∈A ,且x≠0时,1x ∈A.则称集合A 是“好集”.下列命题正确的个数是( ) (1)集合B ={-1,0,1}是“好集”; (2)有理数集Q 是“好集”;(3)设集合A 是“好集”,若x ∈A ,y ∈A ,则x +y ∈A. A .0B .1C .2D .3 答案 C【感悟提升】解决以集合为背景的新定义问题,要抓住两点:(1)紧扣新定义.首先分析新定义的特点,把新定义所叙述的问题的本质弄清楚,并能够应用到具体的解题过程之中,这是破解新定义型集合问题难点的关键所在;(2)用好集合的性质.解题时要善于从试题中发现可以使用集合性质的一些因素,在关键之处用好集合的运算与性质.【变式探究】已知集合A ={(x ,y)|x2+y2≤1,x ,y ∈Z},B ={(x ,y)||x|≤2,|y|≤2,x ,y ∈Z},定义集合A B ={(x1+x2,y1+y2)|(x1,y1)∈A ,(x2,y2)∈B},则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 )A .77B .49C .45D .30 答案 C1. (2018年浙江卷)已知全集U={1,2,3,4,5},A={1,3},则A. B. {1,3} C. {2,4,5} D. {1,2,3,4,5}【答案】C【解析】因为全集,,所以根据补集的定义得,故选C.2. (2018年天津卷)设全集为R,集合,,则A. B. C. D.【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得:,结合交集的定义可得:.本题选择B选项.3. (2018年北京卷)设集合则A. 对任意实数a,B. 对任意实数a,(2,1)C. 当且仅当a<0时,(2,1)D. 当且仅当时,(2,1)【答案】D【解析】若,则且,即若,则,此命题的逆否命题为:若,则有,故选D.4. (2018年江苏卷)已知集合,,那么________.【答案】{1,8}【解析】由题设和交集的定义可知:.5. (2018年北京卷)已知集合A={x||x|<2},B={–2,0,1,2},则A B=A. {0,1}B. {–1,0,1}C. {–2,0,1,2}D. {–1,0,1,2}【答案】A【解析】,因此A B=,选A.6. (2018年全国I卷理数)已知集合,则A. B.C. D.【答案】B【解析】解不等式得,所以,所以可以求得,故选B.7. (2018年全国Ⅱ卷理数)已知集合,则中元素的个数为A. 9B. 8C. 5D. 4【答案】A【解析】,当时,;当时,;当时,;所以共有9个,选A.8.(2018年全国Ⅲ卷理数)已知集合,,则A. B. C. D.【答案】C【解析】由集合A得,所以,故答案选C.1、[2017·北京高考]若集合A={x|-2<x<1},B={x|x<-1或x>3},则A∩B=( ) A.{x|-2<x<-1} B.{x|-2<x<3}C.{x|-1<x<1} D.{x|1<x<3}答案 A解析∵A={x|-2<x<1},B={x|x<-1或x>3},∴A∩B={x|-2<x<-1}.故选A.2.[2017·全国卷Ⅰ]已知集合A={x|x<1},B={x|3x<1},则( )A .A ∩B ={x |x <0} B .A ∪B =RC .A ∪B ={x |x >1}D .A ∩B =∅ 答案 A解析 ∵B ={x |3x<1},∴B ={x |x <0}.又A ={x |x <1},∴A ∩B ={x |x <0},A ∪B ={x |x <1}. 故选A.3、[2017·山东高考]设集合M ={x ||x -1|<1},N ={x |x <2},则M ∩N =( ) A .(-1,1)B .(-1,2)C .(0,2)D .(1,2) 答案 C解析 ∵M ={x |0<x <2},N ={x |x <2}, ∴M ∩N ={x |0<x <2}∩{x |x <2}={x |0<x <2}. 故选C.4.【2017课标II ,理】设集合{}1,2,4A =,{}240x x x m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