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重症抢救转诊制度

新生儿重症抢救转诊制度

新生儿重症抢救转诊制度
新生儿重症抢救转诊制度

重症新生儿抢救转诊制度

为进一步建立较完善的救治网络,加强我院对重症新生儿抢救转诊的管理,确保及时、迅速、有序地抢救重症新生儿,使重症新生儿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救治,不断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结合我科实际,特制订新生儿科重症新生儿抢救转诊工作制度。

一、组织机构

(一)成立医院重症新生儿抢救领导小组(抢救领导小组名单及联系电话见附表1)。负责对我院重症新生儿抢救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组织协调各科室和上级专家对我院发生的重症新生儿进行会诊、转诊和抢救。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如下:

组长:杨明清

副组长:李桃凤

成员:谭善宏、李曙光、候伍平

抢救领导小组下设急救专家组及科室抢救小组人员。

(二)成立院内重症新生儿抢救专家组(院内抢救专家组名单及联系电话见附表2)。人员由分管院长、新生儿科、产科、ICU、内科、外科、麻醉科、相关医技科室及后勤科室人员等具有丰富临床经验、高年资主治医师或我院业务骨干担任,负责制定院内重症新生儿抢救应急预案并组织落实、保

障急救抢救资源的配置、储备和正常运行,及时上报重症新生儿抢救个案,负责院内重症新生儿的抢救评估和报告。

组长:李桃凤

副组长:谭善宏、候伍平

成员:田丽、张晓凤、杨胜金、符付献、张清贵、刘龙刚、崔晶、杨沙平

(三)成立重症新生儿科室抢救小组,负责重症新生儿抢救转诊的组织和实施。重症新生儿科室抢救小组人员组成如下组长:李桃凤

副组长:谭善宏、候伍平

成员: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

二、救治措施

(一)制定重症新生儿抢救工作流程(抢救流程图见附件5),定期检查和维护监护和抢救设备,保证药物、血液的及时供给,确保重症新生儿抢救的绿色通道畅通。

(二)认真学习各种救治方案和工作流程,组织培训和考核重症新生儿抢救工作的相关内容,定期召开抢救小组会议和组织重症新生儿抢救工作演练,一旦新生儿出现危重情况,立即启动本院的重症新生儿抢救预案。

(三)严格执行医院的接诊制度。

1、值班医护人员接到产科高危孕产妇准备分娩电话后,应立即赶往产房或手术室,详细了解孕妇及胎儿情况,初步评

估准备分娩新生儿情况,检查和准备复苏的仪器,充分做好新生儿复苏准备工作,如有极高危新生儿(见附表4)情况可能,通知科室抢救小组组长以做好接应和抢救准备工作。

2、门急诊发现重症新生儿要马上进入抢救程序,进行复苏工作,并通知病房做好抢救准备工作,接诊医生要亲自护送患儿到病房。

3、病房日常高危新生儿,要严密观察病情,有危重病情发展趋向的,应当及时诊治和组织抢救。

(四)经在产房、手术室及门急诊复苏抢救新生儿,在条件允许下,须尽快转入新生儿科进行进一步处理,抢救小组人员接到通知后要快速到达科室,由抢救小组及值班人员根据病情确定抢救方案。需要科间会诊的,应当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必要时报告医务部或医院领导进行组织、协调、参加抢救。

(五)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要服从指挥、密切配合、分工负责、通力合作、规范操作。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无误、清楚,护士要复述一遍,以免发生差错,必须注明执行时间。严密观察病情,认真及时做好各种记录。由一名人员认真书写医疗文书,记录各种治疗方案、方法、医嘱。各种记录要求准确无误、清晰明了、扼要完整,而且必须注明时间。

(六)危重患儿需设专人护理,制定全面细致的护理计划,

及时准确地做好护理记录。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床前交班),对患儿的病情变化、抢救措施及所有药品均应详细交班。注射用药品、空安瓶、输液空瓶、输血空瓶等用完后须经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按规定处理。

(七)在抢救工作中遇到困难需要支援时,需要上级医院技术支援的,应及时报告医务部或医院领导,负责人员调度、联络、求援,同时向花都区重症儿童救治中心请求支援。(八)及时与患儿家属交代病情,抢救的同时通知患儿家属补办门诊病历、住院手续。抢救结束后,及时书写首次病程记录、入院记录、抢救记录等相关医疗文书。要由了解病情的医生向患儿亲属交代病情,以取得家属的配合。有可能发生医疗纠纷的,及时向医务部或院领导报告。

(九)在进行新生儿急救时,一定要坚持就地就近的原则,分秒必争,采取一切措施保证患儿的生命安全;若因医疗条件所限,需转往上一级医院时,应向医务部或医院领导小组报告,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向转诊医院报告患儿情况,以便做好接诊准备工作。同时在转诊接受单位人员到达前,做好以下转诊前救护工作:

1、保暖、清理呼吸道、给氧、建立静脉通道;

2、生命体征(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监测;

3、对出现心肺复苏指征得患儿,按新法实施心肺复苏;

4、对有指征得患儿进行气管插管或人工通气;

5、有详细的转诊病历,包括简要病史、诊断、救治情况、生命指征、医师签名和日期。

三、报告制度

(一)实行首诊报告制,院内重症新生儿首诊接诊科室负责人为责任报告人,首诊医生为重症新生儿的责任登记人,抢救首诊科室做好重症新生儿抢救病案的填报,统一报院内抢救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报告内容:产妇姓名、年龄、住址、户藉地、孕产次、孕周、产妇生产过程、新生儿目前病情、抢救经过、急需协助解决的事宜等。

(三)报告时限:各科室凡发现符合本预案规定的重症高危新生儿,应于接诊后立即通过各种方式报告院内重症新生儿抢救领导小组。

四、保障措施

(一)技术保障

1、实行预案效果评估。对重症新生儿抢救预案实施效果评估,我院医务部定期抽查。

2、技术培训:加强我院重症新生儿急救队伍的人才建设,由我院各专业技术骨干组成。组织专业人员开展相关知识、相关技能的技术培训和演练。推广新知识、新技术,针对产科质量中存在的问题,举一反三,防微杜渐,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3、保持通讯、信息通畅。抢救成员24小时不停机,抢救时行政领导必须参与现场协调指挥。有专人负责本单位重症新生儿救治工作信息的上报和总结。

(二)后勤保障

1、根据重症新生儿急救需要,充分准备好一切抢救用的设备设施、包括药品、器械和检验装备等,并定期保养维护,保持抢救物品处于良好功能状态,及时与州血站联系,保证提供孕产妇抢救用血。抢救完毕及时整理抢救室,补充药品、器材,保持清洁卫生,同时做好抢救小结,总结经验,提高抢救水平。

2、后勤科保障水电供给,配备救护车用于紧急状态物质供给,原则上转院必须报120急救中心,由120派出急救人员、车辆、急救药品、器械等,我院医务人员陪同,确保转送过程畅通到位。

泸溪县人民医院重症新生儿抢救领导小组名单见附表

泸溪县人民医院重症新生儿院内抢救小组名单及联系电话见附表

泸溪县人民医院重症新生儿科室抢救小组名单及联系电话见附表

新生儿危重病例单项评价指标及危重评分见附件、

泸溪县人民医院重症新生儿抢救呼叫流程见附件5 6

附表

1

泸溪县人民医院重症新生儿院内抢救领导小组

7

附表

2

泸溪县人民医院重症新生儿院内抢救专家组

附表

3

:泸溪县人民医院重症新生儿科室抢救领导小组1)出生窒息,5min Apgar评分≤7分。

2)出生体重≤2kg。

3)心率<100/min或>160/min或心律失常。4)呼吸<30/min或>60/min或频发呼吸暂停。

5)神志改变或嗜睡。

6)反复抽搐2次及以上。

7)总胆红素≥15mg,早产儿总胆红素≥12mg。

8)腹胀或有消化道大出血。

9)体温<35℃或>40℃。

10)硬肿面积≥30%或有并发症。

1、新生儿危重病例单项指标:凡符合下列指标一项或以上者可确诊为新生儿危重病例:

2、新生儿极危重病例单项指标:凡符合下列指标一项或以上者可确诊为新生儿极危重病例:

(1) 需行气管插管机械辅助呼吸者或反复呼吸暂停对刺激无反应者。

(2) 严重心律紊乱,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心力衰竭、心房扑动和心房纤颤、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和纤颤、房室传导阻滞(Ⅱ度Ⅱ型以上)、心室内传导阻滞(双束支上

)。

(3)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者。

(4) 昏迷患儿,弹足底5次无反应。

(5) 反复抽搐,经处理24h以上不缓解。

(6) 体温≤30℃或 > 41℃。

(7) 硬肿面积≥70%。

(8) 血糖 <1.1mmol/L (20mg/dl)。

(9) 有换血指征的高胆红素血症。

10 注:

(1) 分值 > 90为非危重;70~90为危重;< 70为极危重。

(2) 用镇静剂、麻醉剂及肌松剂后不宜进行Glasgow评分。

(3) 选24h内最异常检测值进行评分。

(4) 首次评分,若缺项(≤2分),可按上述标准折算评分。如缺2项,总分则为80,分值> 72为非危重,56~72为危重,< 56为极危重(但需加注说明病情,何时填写)。

(5) 当某项测定值正常,临床考虑短期内变化可能不大,且取标本不便时,可按测定正常对待,进行评分(但需加注说明病情、时间)。

(6) 不吸氧条件下测Pa02。

(7) 1mmHg=0.133kPa。

转院转诊制度

1.目的:根据患者的需要决定患者转院或转诊,以保证患者安全和治疗的持续性,医院制 定本制度指导患者的转院或转诊。 2.适用范围:针对所有由由本院转出的患者。 3.定义(无) 4.职责(无) 5.标准 5.1由本院转出: 5.2.1转出程序: 5.2.1.1 患者的病情需要转院或者患者要求转院时,应向患者及家属充分告 知,谈话记录记入《医患谈话记录单》中。如估计途中可能加重病 情或者死亡者,应当留院处置,待病情稳定或者危险过后,再行转 院。 5.2.1.2 主诊医生必须经过科主任同意后上报医教部,由医教部联系适合该 患者治疗的接收医院和医生,经联系后同意患者转入该院。 5.2.2主诊医师在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治疗需要、健康情况、家庭情况及转入医院 的医疗服务能力的基础上,按照各科的具体要求,决定患者是否需要转入其 他医院继续治疗。主诊医师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以简明 易懂的方式对转院(转诊)情况进行讲解,并记入《医患谈话记录单》中。 5.2.3 转院时,由主诊医生完成转院记录,填写“转院记录单”,转院记录包括: 简单的病情及治疗摘要,转院的理由,接受医院的名称及医生姓名,决定转 出的医生姓名,转院时间。 5.2.4患者由接受医院的转运中心进行转运,患者在我院进行交接,对方工作人员 负责患者转运期间的监护和安全。 5.2.5患者转出后,其服务职责相应地从本院转到接受医院。 5.2.6禁止转运的标准: 5.2. 6.1心跳、呼吸停止; 5.2. 6.2有紧急气管插管指征,但未插管; 5.2. 6.3血流动力学极其不稳定,但未使用药物控制病情; 5.2. 6.4病情危重,转院可能加重或死亡者。 5.2.7转出标准(见附件) 5.2转院(转运)中的转运 5.3.1一般患者的转运 5.3.1.1 所有待转运患者应由主诊医生评估后决定适合的转运方式,按患者 病情需要安排我院有资质的医护人员陪同护送或者由120专职医务 人员接诊。 5.3.1.2患者转运由护送人员及制定的员工通过轮椅或平车从原来部门/病

(仅供参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服务能力基本要求

附件1 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服务能力基本要求 一、基本要求 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应当具备下列能力:呼吸、心率、血压、凝血、生化、血气、胆红素等重要指标监测,X光和B超床边检查,常频机械通气治疗。 二、县(市、区)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符合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基本要求,并具备下列服务能力: (一)新生儿复苏; (二)健康新生儿评估及出生后护理; (三)生命体征平稳的轻度外观畸形或有高危因素的足月新生儿的护理和医学观察; (四)生命体征稳定的出生体重≥1500克的低出生体重儿或胎龄≥32周的早产儿的医疗和护理; (五)生命体征异常但预计不会发展到脏器功能衰竭的病理新生儿的医疗和护理; (六)不短于72小时的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CPAP)或不短于24小时的常频机械通气; (七)需要转运的病理新生儿离院前稳定病情。 三、市(地、州)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除有县(市、区)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的服务能力以外,还应具备下列服务能力:

(一)出生体重≥1000克的低出生体重新生儿或胎龄≥28周的早产儿的医疗护理; (二)严重脓毒症和各种脏器功能衰竭内科医疗护理; (三)细菌、真菌、TORCH等病原学诊断; (四)持续提供常频机械通气; (五)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 (六)实施脐动、静脉置管以及外周静脉置管和换血治疗等诊疗护理技术。 四、省(区、市)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除有市(地、州)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的服务能力之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服务能力: (一)出生体重<1000克的低出生体重新生儿或胎龄<28周的早产儿的全面医疗护理; (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和新生儿遗传代谢病质谱学筛查; (三)儿科各亚专业的诊断治疗,包括:脑功能监护、支气管镜、胃镜、有创循环监测、连续血液净化、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治疗、高频通气、一氧化氮吸入治疗、亚低温治疗等; (四)实施中、大型外科手术。 (五)鼓励具备实施体外循环支持的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和遗传代谢病诊断和处置的能力。

重症新生儿抢救转诊制度

花都区第二人民医院 重症新生儿抢救转诊工作制度根据广州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广州市重症儿童转诊管理规定〉(试行)》(穗卫妇社〔2000〕6号)及广州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广州市加强急危重症儿童救治工作方案(试行)得通知〉》(穗卫妇社〔2012〕20号)文件要求,为进一步建立较完善得救治网络,加强我院对重症新生儿抢救转诊得管理,确保及时、迅速、有序地抢救重症新生儿,使重症新生儿能够及时得到有效得救治,不断降低新生儿得死亡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结合我科实际,特制订新生儿科重症新生儿抢救转诊工作制度。 一、组织机构 (一)成立医院重症新生儿抢救领导小组(抢救领导小组名单及联系电话见附表1)。负责对我院重症新生儿抢救工作得领导与管理。组织协调各科室与上级专家对我院发生得重症新生儿进行会诊、转诊与抢救。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如下: 组长:赖志寿 副组长:刘苗矿 成员:陈建华、辛菊英、张林、岑智聪、周宏、徐立新、陈海玉、彭慧萍、朱琼祥、李金荣、成祖勋、雷军、彭红娣、庾永基、赖家桂、庞芳、杨国荣。 抢救领导小组下设急救专家组及科室抢救小组人员。 (二)成立院内重症新生儿抢救专家组(院内抢救专家组名单

及联系电话见附表2)。人员由分管院长、新生儿科、产科、ICU、内科、外科、麻醉科、相关医技科室及后勤科室人员等具有丰富临床经验、高年资主治医师或我院业务骨干担任,负责制定院内重症新生儿抢救应急预案并组织落实、保障急救抢救资源得配置、储备与正常运行,及时上报重症新生儿抢救个案,负责院内重症新生儿得抢救评估与报告。 (三)成立重症新生儿科室抢救小组,负责重症新生儿抢救转诊得组织与实施。重症新生儿科室抢救小组人员组成如下(详细见附表3): 组长:周宏 副组长:姚炬文、岑月媚、曹先胜、邓耀先、凌敏。 成员: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 二、救治措施 (一)制定重症新生儿抢救工作流程(抢救流程图见附件5),定期检查与维护监护与抢救设备,保证药物、血液得及时供给,确保重症新生儿抢救得绿色通道畅通。 (二)认真学习各种救治方案与工作流程,组织培训与考核重症新生儿抢救工作得相关内容,定期召开抢救小组会议与组织重症新生儿抢救工作演练,一旦新生儿出现危重情况,立即启动本院得重症新生儿抢救预案。 (三)严格执行医院得接诊制度。 1、值班医护人员接到产科高危孕产妇准备分娩电话后,应立

高危孕产妇及急危重症新生儿管理制度

徐州市铜山区人民医院 高危孕产妇及急危重症新生儿管理制度 一、孕产妇急危重症管理、监护制度 1、凡遇急危重症病人,产科抢救小组成员,主管医生、主治医生,必须立即到达现场,由科主任统一指挥组织进行紧张有序的抢救。 2、护士长带领有关护士,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准备好一切抢救药品及器械。 3、由一名护士专人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各种监护数据变化,准确记录,随时向有关医生报告,及时处理。 4、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负责详细随时记录病情变化,开出医嘱及有关项目检查。 5、严格执行医嘱,精心做好各项护理,防止交叉感染。 6、保持抢救室安静、整洁。 7、医生、护士认真做好交接班,除交接班记录外,还须做好床前交班。 二、孕产妇转运急救制度 1、具备各种难产诊疗技术、产科及新生儿危重症的抢救、麻醉等技术和相应设备以及急救药品,而且急救物品随时处于功能状态。 2、向全社会公布急救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制,免

费接诊孕产妇。接电话后5分钟内出车,危重孕产妇到达医院后5分钟内处置。 3、在偏远地区或交通不便的地区,应动员社区力量来解决转诊所需要的交通工具和人力,必要时一面用人力转运产妇,同时由医院派出救护车,两种方法相结合,尽量缩短转运时间。 4、转诊、接诊的医务人员在转运途中进行院前急救。并根据病情需要,保持与医院联系,以便更好地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5、转诊过程的要求:医院如遇有特别危重或合并严重并发症的孕产妇,本院在技术或设备上确有困难的应及时上转。对下级医院转入的病人必须认真接待,并将诊断、治疗、处理结局等信息及时反馈。 三、高危妊娠管理制度 1、医生在孕早期建卡时,应详细询问病史及分娩史,认真检查,及时发现高危因素。按高危评分标准对孕妇定期进行高危因素筛查,做好评分登记及高危标记,并进行高危妊娠的专册记录,实行专案管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严密追综随访。 2、严格执行高危门诊诊疗常规,对疑难危重病人处理有困难时,应及时主动请上级医师会诊。 3、对基层转入的高危孕妇必须进行登记,反馈病情;

医疗转诊规章制度

医疗转诊制度 医疗转诊制度含事业部内转诊、事业部间转诊及转院三种形式。 一、事业部内转诊:(包括转科) (一)由于原经治医生本身技术原因,无法持续为患者继续服务,而转由其他医生进行服务。 此类转诊分为两种情况: 1、原治疗项目仍在进行中,具体转诊给接诊医生的业绩金额根据未完成治疗项目的比例来确定,必要时报至事业部医务部裁定。已产生的技工成本按完成情况,由转诊医生或是接诊医生承担。 2、原治疗项目已经结束,如牙冠、嵌体、补牙等重复脱落,需要全新制作,按该项治疗原收费金额全额转给接手医生,新制作产生的技工成本,由接诊医生承担。 (二)由于医生离职,导致转诊情况发生的,具体情况如下: 1、若原治疗项目已经结束并在保修期内,如牙冠、嵌体、补牙等重复脱落,种植失败,需要重新免费制作,按该项治疗原收费金额50%工作量转给接手医生,新制作产生的技工成本,由接手医生承担; 2、如原医生离职后,治疗尚未结束,如戴牙、拆线、调整义齿等收尾工作,接手医生无工作量转诊补贴;原医生离职,而治疗未完成,但工作量已提,而接手医生需完成后续并按工作量业绩计提。 3、如原医生离职后,种植二期修复未展开的,按原治疗费用的50%计算工作量转给接手医生,产生的修复成本由接手医生承担(备注:种植业绩中50%为外科植入业绩,50%为修复业绩,骨粉骨膜及手术费用除外。)

4、如原医生离职后,原治疗方案失败,接手医生变更治疗方案,重新为患者治疗的,适用于“退费制度”;接手医生按收取治疗费计算工作量。 5、如原医生离职后,治疗已开展,已付的治疗费用(原医生已提工作量的),接诊医生按治疗费用的70%计算工作量,未收部分按100%提取。 二、事业部间转诊 (一)纠纷患者转诊 被转诊事业部有权要求医疗管理部做出专业分析,确认患者是否属于医疗事故、医疗差错或操作失误。如确认属于上述三种情况,则转诊事业部必须将所有收取的治疗费用转给被转诊事业部,并承担事业部价格差价以及可能产生的其他所有费用。(二)非纠纷患者转诊 1、矫正转诊: (1)患者就诊6个月以内(含6个月),转诊事业部转给接诊事业部全部业绩。(2)患者就诊6-12个月(含12个月),初诊事业部转给接诊事业部三分之二业绩。(3)患者就诊12个月以上,初诊事业部转给接诊事业部二分之一业绩。 (4)起始时间均以初次粘接托槽日起核算。 2、种植转诊: (1)转诊事业部若仅完成一期手术,转诊事业部转给接诊事业部收取总治疗费用的60%作为转诊费用。 (2)种植患者在保修期内出现返工的情况,转诊事业部转给接诊事业部收取总治疗费用的30%作为转诊费用。所产生的成本费用由接诊事业部负担。 (3)种植患者在保修期外出现返工的情况,所收取的费用及所产生的成本费用由接诊事业部根据集团规定向患者收取。

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

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为进一步加强高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的转诊与急救工作,不断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保护孕产妇和新生儿生命安全,促进我市社会经济永续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整合全市助产医疗保健机构的优势资源,形成合力,保证高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绿色通道的畅通,进一步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确保孕产妇和新生儿生命安全。 二、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以镇妇幼保健院牵头,综合村级卫生组织共同参与的高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转诊治疗体系。 (一)阎店楼中心卫生院高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指挥中心。 阎店楼中心卫生院高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指挥中心下设办公室于阎店楼中心卫生院,程慧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地点阎店楼中心卫生院妇幼保健院医务科。 办公室成员:孙珊珊 主要负责本乡镇内高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转诊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实施。文件及具体组织架构等材料报眉山市高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指挥中心备案。 三、工作原则和职责 工作原则:

高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抢救应以保障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遵循就近救治、区域协调原则。 工作职责: (一)高危急重症孕产妇抢救指挥中心。 1.制定《阎店楼中心卫生院高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转诊实施方案》,明确各级领导、专家、管理人员职责,组建强有力的专家团队,健全各级管理制度,完善早期发现、诊断、急救、转诊、专家抢救治疗的管理运行机制。 2.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加大对妇幼卫生投入,为各级助产机构配置高科技含量的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转诊救护车辆及医疗仪器设备。 3.解决全镇高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转诊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必要时协调市中心血站和市“ 120”急救指挥中心全力配合救治工作。 4.定期组织孕产妇死亡、新生儿死亡和疑难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病例评审,督查和评估转诊救治网络运行成效。 (二)阎店楼中心卫生院高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指挥中心办公室。 1.在市指挥中心的领导下,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组织协调调度能力。组织市级专家有针对性培训,进一步提高高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抢救技术水平。 2. 认真贯彻落实规范急救转诊工作流程,全天候接受和安排市

新生儿重症抢救转诊制度

重症新生儿抢救转诊制度 为进一步建立较完善的救治网络,加强我院对重症新生儿抢救转诊的管理,确保及时、迅速、有序地抢救重症新生儿,使重症新生儿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救治,不断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结合我科实际,特制订新生儿科重症新生儿抢救转诊工作制度。 一、组织机构 (一)成立医院重症新生儿抢救领导小组(抢救领导小组名单及联系电话见附表1)。负责对我院重症新生儿抢救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组织协调各科室和上级专家对我院发生的重症新生儿进行会诊、转诊和抢救。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如下: 组长:杨明清 副组长:李桃凤 成员:谭善宏、李曙光、候伍平 抢救领导小组下设急救专家组及科室抢救小组人员。 (二)成立院内重症新生儿抢救专家组(院内抢救专家组名单及联系电话见附表2)。人员由分管院长、新生儿科、产科、ICU、内科、外科、麻醉科、相关医技科室及后勤科室人员等具有丰富临床经验、高年资主治医师或我院业务骨干担任,负责制定院内重症新生儿抢救应急预案并组织落实、保

障急救抢救资源的配置、储备和正常运行,及时上报重症新生儿抢救个案,负责院内重症新生儿的抢救评估和报告。 组长:李桃凤 副组长:谭善宏、候伍平 成员:田丽、张晓凤、杨胜金、符付献、张清贵、刘龙刚、崔晶、杨沙平 (三)成立重症新生儿科室抢救小组,负责重症新生儿抢救转诊的组织和实施。重症新生儿科室抢救小组人员组成如下组长:李桃凤 副组长:谭善宏、候伍平 成员: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 二、救治措施 (一)制定重症新生儿抢救工作流程(抢救流程图见附件5),定期检查和维护监护和抢救设备,保证药物、血液的及时供给,确保重症新生儿抢救的绿色通道畅通。 (二)认真学习各种救治方案和工作流程,组织培训和考核重症新生儿抢救工作的相关内容,定期召开抢救小组会议和组织重症新生儿抢救工作演练,一旦新生儿出现危重情况,立即启动本院的重症新生儿抢救预案。 (三)严格执行医院的接诊制度。 1、值班医护人员接到产科高危孕产妇准备分娩电话后,应立即赶往产房或手术室,详细了解孕妇及胎儿情况,初步评

高危孕产妇及急危重症新生儿管理制度

市铜山区人民医院 高危孕产妇及急危重症新生儿管理制度 一、孕产妇急危重症管理、监护制度 1、凡遇急危重症病人,产科抢救小组成员,主管医生、主治医生,必须立即到达现场,由科主任统一指挥组织进行紧有序的抢救。 2、护士长带领有关护士,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准备好一切抢救药品及器械。 3、由一名护士专人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各种监护数据变化,准确记录,随时向有关医生报告,及时处理。 4、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负责详细随时记录病情变化,开出医嘱及有关项目检查。 5、严格执行医嘱,精心做好各项护理,防止交叉感染。 6、保持抢救室安静、整洁。 7、医生、护士认真做好交接班,除交接班记录外,还须做好床前交班。 二、孕产妇转运急救制度 1、具备各种难产诊疗技术、产科及新生儿危重症的抢救、麻醉等技术和相应设备以及急救药品,而且急救物品随时处于功能状态。 2、向全社会公布急救,实行24小时值班制,免费接诊孕产妇。接后5分钟出车,危重孕产妇到达医院后5分钟处置。

3、在偏远地区或交通不便的地区,应动员社区力量来解决转诊所需要的交通工具和人力,必要时一面用人力转运产妇,同时由医院派出救护车,两种方法相结合,尽量缩短转运时间。 4、转诊、接诊的医务人员在转运途中进行院前急救。并根据病情需要,保持与医院联系,以便更好地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5、转诊过程的要求:医院如遇有特别危重或合并严重并发症的孕产妇,本院在技术或设备上确有困难的应及时上转。对下级医院转入的病人必须认真接待,并将诊断、治疗、处理结局等信息及时反馈。 三、高危妊娠管理制度 1、医生在孕早期建卡时,应详细询问病史及分娩史,认真检查,及时发现高危因素。按高危评分标准对孕妇定期进行高危因素筛查,做好评分登记及高危标记,并进行高危妊娠的专册记录,实行专案管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严密追综随访。 2、严格执行高危门诊诊疗常规,对疑难危重病人处理有困难时,应及时主动请上级医师会诊。 3、对基层转入的高危孕妇必须进行登记,反馈病情;高危转归后,仍回原单位进行交流管理。 4、高危孕妇必须要求住院分娩。入院后,医务人员必须详细了解病史,进行有关检查,针对病情做好解释安慰、卫生宣教工作,以解除病人的恐惧和顾虑,严密观察病情,及早发现

医院转诊转院管理制度

医院转诊转院管理制度 医保转诊转院管理规定 为进一步加强对参保人员包括职工、居民和离休参保人员的管理,减轻患者及医院的经济负担,对参保人员不仅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而且需要转诊转院的,也必须严格审批。原则上在我院诊断明确且我院具备治疗条件的不予转诊转院;因诊断不明或治疗上有困难,需请外院专家会诊的则请专家来院会诊。病情复杂且我院确因条件受限需转诊转院的,必须按下列审批程序办理: 先由经治科室负责人组织人员(至少3人)会诊,包括科主任、科室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经管医师等等,必要时请相关科室的主任或副主任等一同会诊,在《医保市外转诊转院申报审批表》上写明转诊转院理由,《医保市外转诊转院申报审批表》到医务科领取,参加人员签名后(至少有3人签名),送医务科审核,再报请分管院领导批准,最后送市或区医保局审定。 各科室负责人,既要考虑参保人员的病情需要,也要为医院的利益着想,共同把好参保人员转诊转院关。 患者转院制度 为规范住院患者转院程序,使患者得到及时、合理、有效的诊断与治疗,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特制定我院住院患者转院制度,具体规定如下: 1.遇有疑难或危重患者,由于本院设备及技术水平所限,诊疗困难,需要转其他医院诊疗者,必须请院外会诊,征得同意,由科主任提出,填写好《转院申报单》,报医务科审核,并形成初步意见后,报分管院领导批准.方可办理转院手续。 2.危重患者转院须慎重,一般要待病情稳定后方可转出,或采取必要的措施,随车护送抢救,保证途中安全,严防发生意外。 3.患者转院时,应书写病历摘要,介绍病史、病情及有关检查资料,以供转入医院诊治参考。 4.本院或本科已同意转入的患者,接到患者入院通知后,应予收治,不得推诿、拒收。 5.对违反以上制度擅自将患者转出或转入,医院将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经管医生通报批评及扣除绩效工资等处罚,因擅自转出或转入造成不良后果及医疗纠

县人民医院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情况汇报

XX县人民医院 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专家: 根据XX省关于印发《XX省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评审标准》的通知文件精神,我院自2017年XX 月下旬开始组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现将我院中心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体系。 (一)落实组织机构。我院成立了以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和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救治中心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医务科,办公室主任由医务科副主任兼任,形成了医院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相关职能部门和科室直接抓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定期召开会议安排部署。组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以来,我院多次组织相关科室召开会议,对救治中心建设工作进行研究讨论和安排部署。 (三)成立抢救专家组。由分管院长任组长,成员包括妇产科、儿科、重症医学科、内科、外科、急诊科、手术麻醉科、放射科、B超心电图室、检验科、输血科、药剂科等科室主任,负责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抢救、会诊、指导和组织转诊工作。 (四)制度工作方案。我院研究制定了《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工作的实施方案》、《危重孕产妇抢救应急预案》、

《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绿色通道实施方案》、《新生儿管理工作制度》、《危重孕产妇管理制度》等方案,确保救治工作有序开展。 (五)加强质量控制。为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院成立了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质量控制小组,负责制定质量控制规范,对各抢救病区的质量管理进行总结、分析并通报,并做好检查、监督、整改和评价工作。 (六)落实多学科协作机制。制定了《XX县人民医院多学科协作与支持机制》、《XX县人民医院快速反应医疗团队》,我院快速反应医疗团队每年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工作,切实加强各科室间的协作配合,使危重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切实提高我院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救治工作水平。 (七)上级领导高度重视。救治中心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领导高度重视,多次深入我院督查指导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工作,并要求我院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 二、落实责任职责。 (一)全力配合做好全县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工作。按照要求积极参与做好县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的会诊、转诊、救治工作。 (二)落实信息上报制度。我院救治中心制定了信息上报制度并按要求上报各项相关信息及报表。 (三)加强培训学习。结合收治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

危重症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20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批改版

危重症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2018年上半年 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现拥有业务用房共计约263m2,病床20张,月均住院患者约50人次,其中2018年1月到5月共收治新生儿住院248人次,其中转诊18人次,抢救危重新生儿34人,抢救成功率100%,均治愈出院,随访新生儿平安。现拥有儿童呼吸机1台、心电监护仪21台、微量输液泵17台、超声雾化机3台、新生儿恒温箱22台等先进医疗设备。医师分别派送到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右医附院等知名医院进修深造,能熟练掌握危重新生儿急救相关技术。能开展新生儿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部分疑难病例的诊治。如:新生儿肺部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建立全县区域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辐射到全县各乡镇;即转运、救治和培训为一体的特殊医疗服务系统。参照《中国新生儿病房分级建设和管理指南(建议案)》,承担全县新生儿常见病、多发病专科诊疗服务,急危重症抢救与转诊,承接上级医院下转危重病人稳定期康复治疗服务,培训和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承担相应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以及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等任务。 二、卫生技术人员情况 目前中心有医护人员26人,开设有病床20张,有副主

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5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3人,护士12人 三、人才培养情况 (1)为提高我院新生儿科诊疗水平,我院按计划选派新生儿科骨干医师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主治医师)于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到贵阳市妇幼保健医院学习“新生儿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执业医师)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到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学习“新生儿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执业医师)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到贵州省人民医院学习“新生儿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执业医师)于2016年12月参加“儿童呼吸危重症与机械通气学习班”。 (2)为进一步提高我院新生儿科诊疗水平我院2018年计划选派毛明梅(执业医师)进修学习“常见小儿哮喘诊疗及雾化治疗规范”、浦恩涛(执业医师)进修学习“常见新生儿科疾病诊疗规范”。 四、目前增加的主要设备 新生儿暖箱10台,早产儿培养箱1台,新生儿辐射抢救台3台,儿童无创呼吸机1台。 五、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病区布局欠合理:整个病区隔断成全封闭式,尽

妇幼抢救转诊制度

**医院妇幼急救转诊制度 为规范我院危重孕产妇转诊行为,减少转诊环节,提高转诊效率,根据医院转诊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洪雅县中医医院危重孕产妇转诊流程 1.耐心接待每位孕产妇,实行首诊负责制。 2.初诊医生认真做好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项目,认为本院无力救治需要转诊的孕产妇,须认真填写“洪雅县危重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转诊单”一式两联。 3.初诊医生负责为转诊孕产妇联系所转医疗卫生机构专家,同时将孕产妇病情向专家或专家所在科室值班医生汇报。 4.根据患者意愿,初诊医生用急救车将危重孕产妇转诊至定点联系医疗卫生机构,选派专门医护人员护送,并携带“洪雅县危重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转诊单”,转诊费用由孕产妇负担。 6.护送医护人员向接诊医生介绍孕产妇病情和前期诊治情况,并递交“洪雅县危重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转诊单”。 7.接诊医生填写“洪雅县危重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接诊单”一式两联。 9.请求专家出诊、会诊的医疗卫生机构及时与母婴抢救中心医院或上级医院专家或医务处(科) 联系,经医院医务处(科)

同意后专家方可出诊、会诊进行救治工作。

洪雅县中医医院母婴急救工作程序 一、医院接到呼救电话后,应详细询问记录病人情况,立即派车组织有关人员携带抢救药品、氧气、产包等器械,迅速前往现场实施紧急抢救处理,在车上仍要继续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 二、医院在病人到达之前,成立以产、内、儿科主任、产科值班医师、护士长、主班护士为成员的抢救小组,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主班护士应立即备齐抢救药品、急救器材、诊疗仪器、手术器械等,各有关人员坚守岗位,以便及时抢救。 三、接诊病人要认真负责,迅速准确,一路畅通,要求5分钟使病人进入抢救程序,抢救小组由参加抢救的最高技术职称人员指挥,根据病情确定抢救方案。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要严肃认真、服从指挥、密切配合、分秒必争、沉着冷静、规范操作完成各自的任务。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要复述一遍,以免发生差错。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认真做好各种记录,要求准确、清晰、扼要、完整而且必须注明执行时间。 四、设专人护理,制定全面细致的护理计划,认真进行护理观察,及时准确地做好护理记录。 五、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床前交班),医护人员要及时准确交接病情和治疗情况,对病人的病情变化、抢救措施及所用药品均应详细交班,注射用药品空安瓿、输液空瓶、输血空瓶等用

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管理指南

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建设与管理,建立完善区域性危重孕产妇转会诊和救治网络,提高危重孕产妇救治能力和服务质量,保证救治服务的及时性和安全性,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设置应当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资源,原则上依托综合救治能力较强的医疗机构,或产科实力突出且与其他医疗机构建立了多学科诊疗协作机制的妇幼保健院或专科医院。 第三条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承担辖区危重孕产妇的救治、会诊和转诊工作,并对下级救治中心开展技术指导和双向协作。 第二章区域组织管理 第四条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的设置应当遵循统筹规划、择优确定、科学布局的原则。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在符合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区域医疗资源情况和危重孕产妇救治需求对区域内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的数量和布局进行统筹规划,确定本级危重孕产妇救

治中心。省级应当建立若干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市、县两级均应当建立至少1个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 第五条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综合考虑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服务能力以及地方实际情况,建立危重孕产妇转会诊和救治网络。省级和市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依托产科实力和综合救治能力较强的三级综合医院、三级妇幼保健院或三级妇产医院设立;县级救治中心原则上依托已建有ICU病区,且产科实力和综合救治能力较强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或妇产医院设立。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确定的功能定位和职责任务,配合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开展危重孕产妇救治、会诊和转诊工作。二级以上综合医院重症医学科要保障危重孕产妇救治床位,二级以上妇幼保健院原则上要设立重症监护室。 第六条承担危重孕产妇救治任务的医疗机构,应当具备较强的危重孕产妇临床救治能力。各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应当具备开展危重孕产妇救治工作所需的设施、设备、人员、服务能力等基本条件(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服务能力基本要求见附件1)。产科床位调整应当符合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优先在医疗机构内部调剂。 第七条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由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分管领导牵头负责的保障母婴安全协调工作机制,

急诊急救及转诊制度

新宁中旺医院 急诊急救及转诊制度 1.成立新宁中旺医院医疗急救领导小组,医院院长或业务副院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医务科主任丶护理部主任丶科主任丶护士长内为常务副组长,领导组织医疗急救工作。全院各级医务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都必须服从其指挥领导。急救领导小组除负责组织本院的急诊急救工作外,还要承担县卫生局急救指挥组织及当地政府下达的急救指令性任务。 2.临床科室应选派有一定临床经验和技术水平的执业医师、护士担任急诊工作;未取得执业医师、护土资格者不得单独承担急诊工作。担任急诊工作任务的医护人员要熟练掌握急诊急救相关知识,正确开展急诊工作,不断提高急诊急救服务能力。 3.急诊值班医护人员要严守工作岗位,不得擅离职守。因其他医疗工作需要必须离岗时,必须通知其他相关医务人员顶岗。凡遇重大抢救工作时须立即报告科主任,必要时可请院领导或二线值班医师参与抢救。 4.医院单独设置急诊科及抢救室;并设置若干观察病床。急诊室要配备洗胃机、除颤仪丶吸引器、心电图机、氧气、担架等必要的抢救设备及常用抢救药品,并由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时刻保持完好应急状态。

5.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对急诊病人应以高度责任心和同情心严肃认真地进行救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危重患者要及时采措施予以救治,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推诿病人。对生命垂危的触电、溺水、中毒及心搏骤停的患者应及时就地进行抢救,必要时可邀请院内或院外上级医师会诊指导抢救。 6.对未经抢救或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不得要求自行转院。对因技术设备条件限制需要转往上级医院抢救治疗的病人,应在病情稳定后向家属告知转诊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风险;家属同意并签字后,由医院“120”并安排专职医护人员陪同送往上级医院。 7.对危重病人进行抢救的同时,要注意及时与病人或家属进行沟通。如生命体征异常或病情危重要向患者及亲属告知并签字;对某些有潜在危险的病人不配合检查治疗或拒绝住院,要记载原因并由病人或家属签字。凡涉及法律、纠纷的病人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及时向院领导或有关部门报告。 8.急诊病人就诊时,应及时书写急诊病历。如因抢救危急重症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注明抢救完成时间和补记时间,且要详细记录患者初始生命状况、抢救过程及向患者或其亲属告知的重要事项等有关资料。对急诊抢救无效死亡的要记录参与抢救人员姓名、职称和职务,记录死亡时间、死亡原因和死亡诊断。

高危孕产妇及急危重症新生儿管理制度

. 徐州市铜山区人民医院 高危孕产妇及急危重症新生儿管理制度 一、孕产妇急危重症管理、监护制度 1、凡遇急危重症病人,产科抢救小组成员,主管医生、主治医生,必须立即到达现场,由科主任统一指挥组织进行紧张有序的抢救。 2、护士长带领有关护士,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准备好一切抢救药品及器械。 3、由一名护士专人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各种监护数据变化,准确记录,随时向有关医生报告,及时处理。 4、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负责详细随时记录病情变化,开出医嘱及有关项目检查。 5、严格执行医嘱,精心做好各项护理,防止交叉感染。 6、保持抢救室安静、整洁。 7、医生、护士认真做好交接班,除交接班记录外,还须做好床前交班。 二、孕产妇转运急救制度 1、具备各种难产诊疗技术、产科及新生儿危重症的抢救、麻醉等技术和相应设备以及急救药品,而且急救物品随时处于功能状态。 2、向全社会公布急救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制,免费

接诊孕产妇。接电话后5分钟内出车,危重孕产妇到达医院后5. . 分钟内处置。 3、在偏远地区或交通不便的地区,应动员社区力量来 解决转诊所需要的交通工具和人力,必要时一面用人力转运产妇,同时由医院派出救护车,两种方法相结合,尽量缩短转运时间。 4、转诊、接诊的医务人员在转运途中进行院前急救。 并根据病情需要,保持与医院联系,以便更好地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5、转诊过程的要求:医院如遇有特别危重或合并严重并发症的孕产妇,本院在技术或设备上确有困难的应及时上转。对下级医院转入的病人必须认真接待,并将诊断、治疗、 处理结局等信息及时反馈。 三、高危妊娠管理制度 1、医生在孕早期建卡时,应详细询问病史及分娩史,认真 检查,及时发现高危因素。按高危评分标准对孕妇定期进行高危因素筛查,做好评分登记及高危标记,并进行高危妊娠的专册记录,实行专案管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严密追综随访。 2、严格执行高危门诊诊疗常规,对疑难危重病人处理 有困难时,应及时主动请上级医师会诊。

提高自闭症幼儿装扮游戏能力的教育干预研究

提高自闭症幼儿装扮游戏能力的教育干预研究 周念丽 方俊明 (华东师范大学 学前与特殊教育教育学院,上海,200062)摘要 为探索提高自闭症幼儿装扮游戏能力的教育干预方法和途径,采用了变异-个案研究法,对两名实际年龄为59、61个月,心理年龄为30、31个月的自闭症幼儿,进行了为时11个月的教育干预研究。通过量和质的分析检验,证明了教育干预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教师和家长以及同伴与自闭症幼儿能每天在一起进行30-40分钟的装扮游戏,并在这个过程中给予积极的情感支持和鼓励行为,能有效地促进自闭症幼儿装扮游戏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自闭症幼儿 装扮游戏 教育干预 变异-个案研究分类号 G 764 The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R esearch of Improving Pretend Play For Preschool Children With Autism ZHOU Nianli FAN G J unming (College of Preschool and S pecial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Abstract For exploring the methods and approaches of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in improving pretend play of preschool children with autism ,deviant -case study was used.Two subjects as autistic boys in 11months had been chosen on this research.The chronological age of them were 59months and 61months ,the mental age were 30months and 31months.The efficiency of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had been proved with the analysis of quantity and quality.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was efficiency.Teachers and peers did pretend play with preschool children with autism every day in 30-40minutes ,and they could give their support by positive emotion and behavior of encourage in this process ,and could enhance the level of pretend play of preschool children with autism. K ey w ords preschool children with autism pretend play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deviant -case study 1 问题的提出 游戏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活动。由于装扮游戏涉及儿童的表征能力发展和对社会性人际关系的理解[1],因此,是否能进行装扮游戏,便成为衡量儿童建构分享和使用适当的社会知识策略能力的重要标志。由此推论,装扮游戏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是,自闭症儿童由于人际关系缺乏和对人理解的发展障碍等问题,他们进行装扮游戏能力不仅明显地低于正常儿童[3],也低于弱智儿童[4]、发展 迟缓儿童[5]、学习困难儿童[6]、语言发展障碍儿童[7]和先天盲童[8]。笔者在探索自闭症幼儿装扮游戏特点的实验研究中也发现,在他们的游戏中几乎没有出现“以人代人”、“以物代物”和“想象”的装扮性行为[1]。 装扮游戏对儿童的发展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通过教育干预提高自闭症幼儿装扮游戏能力的重要性自不待言。然而,上述研究的结果又提出一个严峻问题:能否通过教育干预来提高自闭症幼儿的装扮游戏能力?海外的一些研究者已进行了有益探索,但得到了不同的答案。 《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第9期(总第51期) Chines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Monthly ) No.9,2004(Serial No.51)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七、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为控制病情、挽救生命,对急危重患者实施及时、有效、规范的抢救,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急危重患者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出现以下情形的患者:病情危重,不立即处置可能存在危及生命或出现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害;生命体征不稳定并有恶化倾向等。 二、经治医师应及时向急危重症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并签署病危(重)通知书。 三、凡疑难手术、新技术、特殊技术重大疑难病例、严重合并症的抢救,包括急诊抢救手术、心血管急性合并症、急性呼吸衰竭、感染中毒休克、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昏迷等抢救,特殊治疗,包括特殊化疗方案,尤其非常规、有创、特殊治疗及检查经治医师必须报告科主任并按医院相关规定及时报告医务科,必要时由医务科向主管院长报告 四、需要外请专家协助时,经科主任同意后,上报医务科,并负责组织安排专家会诊讨论及参与抢救。需要转诊或转院时,按照《首诊负责制度》执行。 五、临床科室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由现场级别和年资最高的医师主持。紧急情况下医务人员参与或主持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不受其执业范围限制。 六、涉及多发性损伤或多脏器的患者,应及时请专科医师会诊,并由

现病变场主持抢救的医师主持多学科会诊。根据会诊意见,由可能威胁到患者生命最主要的疾病所属专业科室接收患者,并负责组织抢救,如落实救治科室存在争议,应立即通知医务科予以协调确认。七,当患者所患疾病可能在短间内(<6小时)危及患者生命或导致器官功能严重障碍时,按照《急危重症患者绿色通道管理规定》执行。 八、抢救完成后6小时内应当将抢救记录记入病历。抢救记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病情变化情况、抢救时间及措施、主持及参加抢救的医务人员姓名和职称等。抢救和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主持抢救的人员应当审核并签字。 九、各医疗科室须将抢救设备安置于固定的、便捷可及的位置,定期维护和巡查,始终保持待用状态;本科室医务人员均需知晓抢救设备位置和使用方法,知晓抢救设备缺乏或故障时替代设备的调配流程。 十、各医疗科室储备的抢救药品种类和数量能满足本科室常见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需要;本科室医务人员知晓抢救用药使用流程、补药流程和应急预案。 十一、如未履行医院有关规定,造成医疗纠纷、医疗事故者,将按照有关规定对当事人追究责任。

新生儿分级管理制度

新生儿分级管理制度 分级管理是指在患儿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儿病情,确定患儿的管理级别,应当以患儿病情为依据,并根据患儿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临床医护人员根据患儿的管理级别,为患儿提供专业技术服务。 我院现制定新生儿分级管理制度,具体内容如下: 一、特级管理 1、需要入住NICU、病情极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 进行抢救的患儿; 2、新生儿危重症评分达到“极危重”的患儿,危重症评分<70 分; 3、危重症评分符合单项指标的患儿; 4、需要特级管理的患儿入科后立即向科主任汇报,在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的指导下制定诊疗计划,主任医师(副主任 医师)每天对患儿查房至少1次,主治医师查房每天最少2 次,住院医师每天巡视患儿至少4次,患儿出现病情变化随 时向科主任汇报,科主任随时查房,制定抢救及下一步治疗 方案。 二、一级管理 1、需要入住NICU、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 进行抢救的患儿; 2、新生儿危重症评分达到“危重”的患儿,70≤新生儿危重症 评分≤90分 3、一级管理的患儿入科后需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制定诊疗 计划,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每周对患儿查房至少2次,

主治医师每天查房,住院医师每天巡视患儿至少4次,对患儿病情变化动态调整,患儿出现病情变化,请示汇报科主任 三、二级管理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儿,危重症评分已>90分,需要 转新生儿无陪病房; 2、入院时“新生儿危重症评分”达不到“危重”级别的患 儿,危重症评分>90分,并且不符合单项指标的患儿,而 需要住无陪病房的; 3、病情稳定,母婴同室的有陪病房; 4、二级管理需主治医师及以上资质医师制定诊疗计划,副 主任及以上医师每周查房至少1次,主治医师查房每周至 少2次,住院医师每天巡视患儿至少4次,出现病情变 化,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示。

精神疾病患者双向转诊制度

严重精神障碍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相关 制度与流程 一、经费使用及管理制度 区政府建立乌达区严重精神障碍病人救助专项资金,医疗救助工作办公室管理并使用资金,用于患者住院救助与监护人“以奖代补”奖励。 根据目前我区严重精神障碍病患者基数及帮扶救助资金预算,区政府每年拨付专项资金35万元,并根据实际救助情况进行调剂,专项资金要纳入财政预算、专户管理。二、信息管理制度 1.所有登记在管病人均需要录入我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有专人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工作,承担信息安全和保密责任。未经授权同意,不得透露患者信息。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妥善保存每位病人的档案资料(电子档案、纸质档案、包括个人信息补充表、随访表、体检表、知情同意书等)以备查检。 三、管理工作制度 (一)建立网络 建立街道和社区严重精神障碍疾病管理网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实施严重精神障碍疾病管理治疗基层医疗卫生 机构,每个单位配备兼职精神卫生医务人员1~2人。(二)职责分工 1.街道精防机构主要职责:

①协助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起草有关严重精神障碍疾病管理治疗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协助相关部门建立区域内精神疾病社区康复网络;开展精神疾病防治健康教育和宣传。 ②接受上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和帮助,协调上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严重精神障碍疾病患者的信息传递和管理治疗工作。 ③协助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解决严重精神障碍病康复管理工作中的政策支持、部门配合;参与对严重精神障碍病患者康复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督导。 ④承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街道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管理培训。 ⑤制定管理服务工作方案,工作制度或工作流程;完成乌达区卫计局交办的其他任务。 2.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职责 ①落实精防管理人员,开展针对性培训,并指导到位。 ②大力开展当地精神卫生知识普及工作。 ③接受区精防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督导。 ④对病情稳定的严重精神障碍病人进行随访、个案管理。 ⑤指导社区内病情稳定的严重精神障碍病人康复训练。 ⑥督促、管理当地严重精神障碍病人规范服药,及早发现病情变化。 ⑦对严重精神障碍病病情反复者,督促其到精神病专科医院正规治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